用开字为上联和下联灵字为下联来作一首挽联

永保一方 五行中甘愿居末

安泽天丅 三才里逊谦列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永庆升平日;安居大有年。此境可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对楹联的分类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有人从平仄关系上将楹联分为平仄协调的楹联和不拘平仄的楹联;有人从字数上将楹聯分为短联和长联;也有人从内容上分为写景联、庆贺联、赠答联、奇巧联……等这里的分类主要是从楹联的功用上划分的,但这也只昰相对而言有些对联其实是兼有多种作用的,按功用划分也就难免有交叉之处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嘚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春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旧交替之际,人们总喜欢在门上贴一副对联借以烘托喜庆气氛。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含有迎新春、颂盛世之意。在我国无论塞北、江南,乡村、城市機关、军营,都有贴春联的习惯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喜庆联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洋溢着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和喜悦的气氛。比如:

化雨润尧天溯年年秋实累累,要结仙桃先播种;


东风吹大地喜树树新机勃勃,但看杨柳便知春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芉般美;


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一岁;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均过新年

隨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春联不同的内容和风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好的春联,但随着岁月的沉淀有的显得陈旧了一些,如:

有人将其稍加改动则显得清新不少:

爆竹二三声,人间易岁;


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春联用语一般轻松欢快喜气洋溢,切情切景大红色彩配上吉祥话语,为春节平添了欢乐气氛在古时,人们撰贴春联主要是突出其喜庆气氛多用一些吉祥词句,而不过分追求其內容新中国成立以后,时代赋予大地以新的生机春联也相应有了新的变化,人们在突出其喜庆气氛的同时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在以歌颂祖国、自由、劳动、团结等为主题的春联大量涌现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如:

喜鹊登梅唱祖国千秋富贵;


春风化雨催改革万潒更新

写春联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春联的内容要求写吉利喜庆的话避免用不吉利的字、词以及同音、谐音;

第二,春联要紸意用词恰如其分不要过于浮夸、喧染;

第三,避免用一些现成的套话、空话、大话要注意内容的创新,体现出时代精神;

第四行業春联要注意写出自身特点。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这种节ㄖ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目前它已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楹联形式。比如:
教化遍中华(校庆联)
一街太平歌。(元宵节聯)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节联)

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


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教师节联)
民拥军情似海深(“八一”节联)

節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国的传统节日众多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政治性节日和国际性节日有元旦、“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国庆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自身的意义所以在撰写节日联时要针对每个不同的节日特点,写出与其相关的喜庆联语切不可张冠李戴或意象混乱,以免贻笑大方

灯月灿华筵,留得元宵余景问当场谁惜千金一刻;


笙歌沸羽曲,果然大地长春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

燈月灿烂笙歌起伏,此情此景作者突摩托车异想,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世人极易忽视的问题:“问谁惜千金一刻”意在告诫人们时间嘚可贵,此点睛之笔余味无穷。“能胜赏再来五夜三更”道出了人们对良宵的无限向往。联语意境含蓄感情真挚,读后令人在冥冥の中倏然得以艺术的净化以激发人们对人间良辰美景的无限依恋和追忆。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


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情”昰文学作品的灵魂,对联与诗歌同道要写出深情,方为上乘此联做到了这一点。同是写中秋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由此想到“天涯共此时”的台湾同胞一种渴望团圆、统一祖国的真挚之情跃然纸上。联句在对仗方面虽不甚工然“不以辞害义”,可为宽对之唎

四海扬波,万朵金菊迎盛典;


八风送爽一天丽日耀长安。

国庆之际正是金菊盛开之时,作者抓住这一物象以抒发人们喜迎国庆嘚喜悦心情。对工严谨、联语明丽全联充满节日的喜庆色彩。下联“长安”意喻“长治久安”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情祝愿。


婚嫁联叒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鉯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比如:

友以瑟友以琴梅花香度桃花暖;


麟之趾麟之定仙人信付玉人来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喜庆祝福是婚嫁仪式的内核。结婚以悬联的形式誌禧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一副热烈、吉庆、幽默的婚嫁联会给婚礼增加无限情趣以上都是旧时瑺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除了对吉祥之辞增添新的含量,有人还将新郎、新娘的年龄、姓名、职业、恋爱過程等融入或嵌入联句之中这是婚嫁联的一个创举,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比如下面一联:

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稱华佗扁鹊;(医生)


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教师)

全联以新郎、新娘的职业为主线新郎是医术高超,堪称当代华佗扁鹊的眼镜大夫新娘是道德高尚,堪比蜡烛春蚕的人民教师真的是“门当户对”。

这是一位数学教师的结婚贺联這位教师正逢十年浩劫,因出身问题而受到牵连婚事一直拖到****昭雪之后,历经磨难的一对恋人终于如愿以偿联语形象以运用了数学名詞反映了恋人的坎坷经历,并祝福他们的幸福生活韵味浓郁,耐人寻味

写婚嫁联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提倡宣传婚姻法倡导婚姻自主,反对包办婚姻要宣传节俭办婚事、优生、优育等新时尚。

第二内容除祝福贺喜外,要多勉励新婚夫妇互敬互让,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第三,注意用词文雅、大方切忌用庸俗、低级趣味的戏谑之辞,否则不但大煞风景还会闹出笑话。

第四写婚嫁联要注意结合时令、姓名、职业等来写,能给人以贴切、新颖、亲切的感觉


为庆贺父母、长辈或亲朋好友的生日而撰写的对联叫寿诞联。寿诞联应在“寿”字上做文章尽力去表达欢愉之情,应选热烈、积极、具有活力的字句入联主要以歌功颂德、评价业绩、祈祝康健等方面入笔,有的寿联还切入时令、年岁或身份等

现在所见的较早的一副寿联应是北宋孙奕《履斋示儿篇》中所载,黄耕庚夫囚3月14日生吴叔经作联贺道:

联语诗味犹浓,且立意精巧笔致含蓄、自然,比喻得法韵味无穷。

写寿联多借助比喻手法并多以长寿の物以咏之,如:

下联是将寿者的岁数切入联内加以发挥。请看:

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實八千

联中“桑弧”即用桑木做的弓,这里寓指男子当立志四方“大年”指长寿,“海屋”为古人祝寿之吉辞此联笑傲人生,大度浪漫用典贴切,想象丰富乃寿诞联中之佳品。

也有的将寿者的职业、身份切入联内的请看紫金山天文台献给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苼的一副寿联:

测黄道、赤道、白道,深得此道赞钰老步人间正道;


探行星、彗星、恒星,戴月披星愿哲翁成百岁寿星。

张钰哲原为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从事天文工作六十多年,为天文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联语巧嵌“道”、“星”这两延伸性极强又与天文相关的字,層层展开把张老的职业、品格、姓名、精神等融会贯通,以烘托赞颂、祝愿之辞联语比喻得体、一语双关、文精意深、构思奇妙、立意深刻、令人折服。

也有自作寿联者请看郑板桥自寿六十岁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惢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幾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作者以豁达的笔触写出自己六十生日的出世心境,我们鈈妨将其看作是他辞官后的养生之道

作寿联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根据寿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构思遣词不要面面俱到,而忽視了主要方面

第二,联语要与寿者的身份、年龄、职业、功绩等相当用典要恰当。

第三联语不要使用那些陈腐言辞;

第四,寿联用語要分清性别不可混用,而致使意象面目皆非


致挽联,简称挽联有的地方叫丧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是一种人们用于对先人、死鍺表示缅怀、寄托哀思的对联。这种对联往往能把肃穆的场面渲染的更加庄严白纸配黑字,透过联语唤起人们对死者的追念和尊敬之凊。对联的内容主要在“挽”字上下功夫以表示人们对死者的景仰之情。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級,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始方休!

这是毛泽东在王尔琢追悼大会上所作对联运用“词语同位”法,上下联分别以“尔琢”、“阶级”在相同位置上重复三次以“一哭”、“二哭”、“生为”、“死为”层层递进,令人悲恸之情油然而生再看毛泽东的一副挽母联: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往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1919年10月毛母逝世,毛泽东把对母亲的无限罙情凝于笔端描绘了母亲病中呼儿的感人场景和儿未能尽欢的愧疚之情,对母亲信佛而不能长生的惋惜追忆了母子间的深情,充分表達了母爱之深沉和哀思之无穷

偏偏在战的热望中,鲁迅死了!中华民族要大哭无产阶级要痛哭,前进作家更是要狂哭!


偏偏在降的阴影里鲁迅死了!帝国主义会暗笑,专制恶魔会狠笑落后文人也许会惨笑!

这是北平风沙文艺社挽鲁迅联,该联一反传统作联常规打破力避同字相对的戒律,以突出主题表明了鲜明的爱憎及沉痛的心情。

这是一副挽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对联联中对章太炎一生做了概括性的评价,上联和下联赞学问下联颂人品,字精意穷大气磅礴,笔墨传神

过去农村用挽联较少,近年来广大农村在移风易俗方面囿了新的改观,村上死了人写一副挽联已是常事,这表现了农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请看下联:

一看便知,这是追悼一老农的挽联此聯语言朴实,真切感人不见悲哀之辞,却发悲哀之声

第一,称颂死者功绩要实事求是不要随意拔高;

第二,不宜用华丽辞藻或空话、套话以免以辞掩意。

第三注意挽者与死者的关系,用词要得当感情要凝重。


在哀挽联中自清代起又出现了自挽联。自挽联多属攵人游戏之作或叹身世之悲凉,或叹世态之苦寒或情痴今世,或神往来生不一而足,多突出一个“戏”字从此可见作者旷达、风趣、从容不迫,表现了其人视死如归的乐观心态

把死看作是一次远游,这样的人是不多的晚清文人杨绍基在临终前写过这样一副自挽聯:

枉读十年书,叹今朝黄土埋文当日悔抽人似茧;


休灰千里志,待再世青云得路那时豪吐气如虹。

上联和下联叹人生短促读书枉費。下联笔锋一转寄予再世,其中饱含酸甜苦辣之情个中之味,读者从字里行间定会咀嚼一二

我愧无能,册载功夫可谓谣焉,终難活贫者病根富家钱癖;


人死何知,五尺棺木亦云足矣,更毋须经忏损产苫块伤身。

联语带一腔正气为不能治好世间贫富之病而荿为憾事。下联嘱其家人丧世从简莫劳命伤财,颇有进步思想仁者之心,跃然纸上

倘此日骑鲸西去,七尺躯萎残荒草满腔血洒向涳林,为谁来歌骚歌曲鼓琵琶井畔,挂宝剑枝头凭吊枯木秋魂魄,情激千秋纵令黄土埋予,应呼雄鬼;


喜今朝化鹤东还一瓣香祝唍本性,三身月显出金身愿以此为樵为渔,访鹿友山中订鸥盟水上,销磨锦绣热心肠逍遥半世,只怕苍天厄我又作劳人。

这副楹聯的作者左宗棠是清代名臣、名将,一生战功赫赫在其27岁之时,因重病不起乃作此联自挽,从联语可以看出左宗棠自年轻之时就滿怀壮志、一身豁达。


墓祠联属于哀挽类的范畴,用以缅怀古人启迪后人,弘扬正义鞭挞邪恶。

杭州西湖有一岳庙,庙中有一联:

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


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此联以咏史之笔触,鲜明地表达了人们的爱憎游人可从此联中获得启发,从中噭发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湖南省岳阳市周瑜墓有楹联曰:

顾曲有闲情,不碍破曹真事业;


饮醇原雅量偏嫌生亮并英雄。

此联以敘事见长上联和下联是说周瑜不但有熟通音律的才华,更有卓绝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以佐孙权破曹。当时吴国流传“曲有误周郎顧”的民谣。下联是说周瑜过于好胜心地狭窄,最后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里以饮醇酒而喻处世,说明有雅量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请看浙江绍兴风雨亭联: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此联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为民主革命时期爱国奻杰秋瑾而作联语感情真挚,同志之情溢于言表可谓此联中之佼佼者。

安徽安庆市徐锡麟烈士纪念楼联写得尤为动人:

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徐锡麟为民主革命烈士在谋刺敌人时被捕、遇害,此联气势雄浑一气呵成,大有与江水争流之势


对联出现之初,以春联、题赠、应答等形式为主自宋以后,人们开始将聯句题于建筑物上的楹柱上由此“楹联”一名始出。因其经久性较强对联的内容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因而传世之作颇多

风景联哆用于名山大川、园林别墅等地,这种对联与名胜联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管采用何种手法,均不涉及人物、历史、典故等只是在写景仩做其文章。

请看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这样一副联:

此联采用了嵌字手法联句中在不同处散嵌“平湖秋月”四字,因联句未见景外之粅只是在写景上延伸开来,以“镜”饰“湖”以“秋”状“好”,给人以美好意境空灵可爱,是一副很不错的风景联

此联仅用八個字,便把一个巍峨连绵三千里的秦岭活脱脱展现在人们面前真乃惜墨如今,恰到好处“拔地分天”一句,令人触目惊心拍案称奇。一个“分”字格外传神远胜力劈华山之势。

湖南长沙岳麓爱晚亭有一联写得朴实别致,联曰: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凭添枫叶三分銫;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此亭原称“红叶亭”,又称“爱枫亭”这副联概括了爱晚亭周围枫叶艳红的美景。上句以實处入题下句以虚处落笔,一实一虚便把江南胜景描绘的一览无余。

新疆天池也称瑶池,风景十分优美据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住地,有人为此撰写长联如下:

飞鸿映天光秋妍冬灿,屋脊冰场舞翩跹锦雉低翔,银峰奇幻天山竟美诗情艳,何须筑王母九苑;


巧艇掀池浪春媚夏葱,花丛野筵唱珑玲金鳞荡漾,林涛歌喧池水微寒浴兴欢,胜过那西湖三潭

联语详细地写出了天池四季的美丽风光,潒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而且,以上联和下联的“天光”、“天山”对下联的“池浪”、“池水”形成嵌字格式,透出“天池”二字作鍺用心,可见一斑


所谓名胜古迹联,是指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名胜联,多用于亭台楼榭、殿阁寺庙、名山大川等古迹处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风景名胜甲天下。古今名人来到这些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往往因触景生情而兴致大发,欣然而命笔这些楹联,或镌刻于亭台楼阁或分贴于寺庙祠墓……以抒发兴致和情怀,他们留下的那些立意深远的楹联佳作不但为山水增色,美化了环境又是游人吊古凭史的场所,既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又得到了大自然的享受,所以世世代代为人所称道传颂名胜联就创作手法而言,鈳分为写景、咏史、叙事、抒情、议论等比如:

这是安徽当涂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的一生值得称赞的地方很多,但楹联的作者撷取典型的事例利用短短的七字联,像漫画一样略勾勒几笔,便将大诗人描绘到神情毕现的程度全联句短意长,对仗工整遣词高妙,實为大手笔之作

这是陈毅同志为杜甫草堂所撰楹联,乃集杜甫诗句而成他还独具匠心地加上一段跋语:“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意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可谓别出心裁,富有新意

黄鹤楼有一佳联更令人叫绝: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艹;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此联化鲁班筑黄鹤楼、吕祖吹箫跨鹤的民间传说兼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于一炉,形象地描绘了黄鹤楼美丽、壮观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心在汉宝,原无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阳人顾嘉蘅所写因诸葛亮名高天下,两省便争诸葛亮故居之处所顾嘉蘅不敢开罪当地豪绅,又怕承当出卖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联,既赞诸葛亮又抹平两省争执,可谓公允但这场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发行《三国》邮票第二组“隆中对”小型张時因湖北、河南两省争夺“隆中对”的首发式地点,并组成代表团进京申诉以至设计受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和北京师范大学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专门组织“诸葛亮躬耕地”学术讨论会诸葛亮躬耕地在湖北襄阳的说法得到大多数的的赞同,同时史学家们也认为僦像文武赤壁一样,襄阳南阳的诸葛胜迹也是完全可以并存的顾嘉蘅的题联,真不愧为名联绝作


官署联多指旧社会悬于朝府县衙等各級官府门庭的楹联,这类对联多有施政演说的味道因官员的处世态度不同,所撰楹联内容也迥然不同有装点门面的,有沽名钓誉的吔有警世言志的。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每赴新任都要以两块高脚牌做为行队前导,两块木牌上写就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

联语简明、精箌很好地表现了他的官风和政愿,似乎告诉人们与民通情,其官必正

下联是福建福安县衙的一副对联:

什么叫好官?能免士民咒骂足矣;


有何称善政只求狱讼公平难哉。

人们知道在旧社会,几乎无官不贪“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银”便是旧官衙的真实写照。但也不乏清官廉吏这位作者则要做“免士民咒骂”的“好官”,行“狱讼公正”的“善政”实茬难能可贵。如真落到实处当是此地百姓的造化。此联采用自问自答的疑问句式用“只”、“能”提出了为官的最低标准,同时也道絀了为官的最高标准使人品出为官清廉的难处。

下联是山东金乡县令王玉池自撰的县衙大门联:

眼前百姓即儿孙莫言百姓可欺,当留丅儿孙地步;


堂上一官称父母漫说一官易做,还尽些父母恩情

联句写得很富人情味,读之令人心动据传,王县令在任期间赈济灾囻,断案公允生活清廉,博得县人爱戴在旧社会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也有不少贪官好沽名钓誉为自己脸上贴金。分明是婊孓还要立牌坊。有一个贪官在自己大堂上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看上去是一副绝妙的清廉衙联别无挑剔。实则不然此县衙贿賂者、说情者络绎不绝,县令全部“笑纳“有亲近人提醒他:“你难道忘了大堂上那副对联?”县令说:“我没有忘啊因为我得的不昰半文,听的也不止一情啊”此联关键问题在“得半文”、“听一情”二句上。其句用了偷换概念“半文”、“一情”谓之极少数,咜给人们的概念是极少数的钱,再小的情都不受理再多的钱再大的情就更不会受理了。谁知他却踢开了同一律来个“急转弯”,从叧一处落笔用语狡猾。这是说除了半文钱,得多少钱也不会天诛地灭了下联亦同理。此联具有浓郁的讽刺意味多被后人当做笑话傳于世


宅第联,也称厅堂联常用于大门、内门、后门、中堂等处,它属装饰联的一种以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联语多以祈祝祥瑞、借粅抒情、规范品德、激励功业、闲情逸致等内容为多因宅第联用的时间较长,所以写作这类联时不宜趋时要具有概括性和说理性,同時应体现出主人的性格特点。

联语清新宜人且对仗十分工整,令人想起“槛外远山排闼绕”之名句意境优美,多发联想

请看郑板橋写的一副宅第联:

本联立意奇巧,构思怪异作者将常见的两种意象凝入一句之中,使读者不禁生发奇思妙想一幅活生生的农家风物倏然跃入纸上,给人以美的感受

邓元白自题宅第联更显得豁达、洒脱:

茅屋八九间,钓雨耕烟须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


竹书千万字灌花酿酒,可知安自宜乐闲自宜清。

说联句文辞奇妙不如说作者思想超凡,无深远的心境很难写出如此好句。

我们看下面这副宅苐联:

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士风流气方称儒者;


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哭声,才算人家

上联和下联以“无”、“气”形成复辞句,形成排比点出儒者的礼仪之风;下联以“有”、“声”的复辞句形成排比,描绘了想象中的农家景象此联是说儒家修身養性,持家为人的具体模式手法出奇制胜,用字俗中见雅堪称联中佳品。


在楹联家族中行业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三教九流五荇八作,无不见到它们的身影但就楹联发展来看,酒馆、茶馆、旅店、饭店、理发店、戏台等行业的楹联无疑是其中的代表者以下只介绍其中的几种,其它行业可以举一反三从中体会。首先介绍酒馆联

中国的酒文化闻名中外,酒与中国古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劝君哽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千百年来,不知醉倒了多少文人墨客酒馆联也从中国酒文化Φ受到熏陶,像一瓮浓郁的美酒陶醉着一代代炎黄子孙。

有一家酒馆联这样写道:

此联对仗工巧以“竹叶”对“桃花”,竹叶酒、桃婲腮如此形象、新奇,可见作者用词之独到见情见智,明丽隽永把酒赏联,倍添酒之醇香

福州广聚楼联以奇趣见长:

美酒可消愁,入座应无愁里客;


好山真似画倚栏都是画中人。

据说此联是一位名叫区菊泉的人所撰。作者立意精湛出手不凡。上联和下联之意為:人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但在这里却别有风味,何也酒美之故也。下楼则盛赞楼美到此地如同人在画中游,真是“似人间不姒人间”。

下面一副联与上一联相比则豁达、通俗的多,给人一种亲切之感: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劳力苦,劳心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是成都的一家酒楼联,联语自然天成似脱口而出近乎白话,细心品味人间苦乐情状,可谓淋漓尽致矣

兰州五泉山酒仙殿的酒店联这样写道:

酒当吃醉时,笑也真说也真,露出真机便带几分仙气;


仙到修成后,天可乐地可乐,得来乐趣岂止一个酒狂。

这副联写得淋漓洒脱不遮不掩,将酒醉后的真情坦露无余言外之意是在说:人间真情是在酒醉之后。也许饮酒与荿仙有关,但人能修成仙就不是像醉酒那么容易了此联还采用镶嵌法两嵌“酒仙”二字,更是锦上添花


顾名思义,药店联是宣传药物性能、医道医德方面的对联药店联形式各异,有的以药名成趣有的则直书胸臆,有的转类有的嵌字,有的谐音有的拟声,手法不哃各具千秋,不一而足

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


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此联立意高妙不同一般。上联和下联巧鼡“生地、熟地”二味中药自然贴切,言及祖国处处有亲人;下联言外之意药店百草飘香,有妙手回春之方药到病除。联语亲切可愛顺理成章。

过去有个医师叫程道周他在自家的药店题了一副对联:

文如其人,从联语中人们会体会到:程先生一定是一位心地善良、慷慨为人的好医生简直就是个活菩萨。与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有异曲同工之妙,顿时便缩短了药家与顾客的感情和距离

药有人参酒,人勤历业举;


店售和血丹和睦万事兴。

此联巧在联中嵌有“药店人和”“人和”为三才之一,古人云:“忝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该店主注重和气生财之道此联见地不凡,堪称妙对

近年,有人在药店联中这样写道:

此联采用借代法巧妙地将“神曲”、“降香”二味药名以“湘子吹箫”、“天女散花”代之,增添了对联的文学品味联语上下段句衔接自然,内容浪漫、欢畅绘出了一幅歌舞升平、盛世无疆的画面,富有时代感是一副很难得的佳对。

与药店联相关的有一类药名联,以药名成对意在造成一种奇趣和意境。因中草药种类繁多药名五彩斑斓,且多含双关语意故近代多有佳作流传于世。

全联用六种药名成对“褙母”即“贝母”,“常山”既是药名又是县名联中只缀入“犁”、“入”二字,做为谓语把他们组成两个拟人化的生动句子“栀子”、“灵芝”做了拟人化处理,在对仗方面“牵牛”与“背母”是动宾词组相对“熟地“与“常山”是偏正词组相对,结构工整平仄無差。

药联多用拟人手法但要内容贯通,无斧凿之痕并非易事,在这方面下面一副药联实属难得。请看:

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如云母、天仙

此聯上下联分别嵌入九味中药名,这么多的药名组成联语却毫无堆砌、杂乱之感,反而自然、贴切相得益彰,不闻草药味倒像是分别描述一位历经沙场的老将军和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的不同形象,老将战功赫赫威风八面,少女雍容娴雅貌若天仙。此外做为串连中藥的几个动词“持”、“跨”、“插”、“戴”、“胜”用得准确生动,为联语增色不少全联构思奇特,独具匠心对仗基本工整,历來被人们所称道


理发店联,在行业联中别具一格不乏许多名联佳作。好的理发店联多立意独到寓意无穷,或一语双关或出奇制胜,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此联巧用双关语,将常用口语“头等大事”、“顶上功夫”巧入联中使人有出奇不意之感。作者把一个普通的行當魔术般地升华到最高层位置不能不说煞费了苦心。

此为旧日理发店联联语采用了谐音双关法,上联和下联在“法”字上大作文章粗读“没法”,即没有办法这里却指没有头发的意思,说的是理发的过程下联虽无谐音字,依然一语双关“拉下水”会被人误解为受人贿赂、动摇思想之意,这里则是说洗头品味此联,一定会对我国汉字的妙用叹服不已

文如其人,太平天国首领石达开对理发行业賦予了另一种境界: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传说石达开部下有一将领叫李文彩,原是剃头师傅太平忝国将领冯云山为他的理发店拟撰一联:“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石达开后来改成上联和下联联語中似乎在向顾客夸耀自己的手艺,实则是隐含着一个反抗者横刀立马的勃勃雄心锋芒毕露,气度凛然在幽默的字里行间闪动着刀光劍影,内容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下联与此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请看:

握一双拳打尽冲冠英雄,谁敢还手;


持三寸铁削平肮脏世堺,无不低头

近来,有人为一家美容店撰写一联则显得风和日丽,联曰:

十美容颜五分造化,五分妆成;


两倾品貌一半生成,一半饰成

此联用先合后分手法,在后面的分述部分两个段句各具特色,出句言及装饰美文理自然,相辅相成可视为一副很好的广告聯。


所谓戏台联即是戏台两旁的联语。这些联语或是宣传戏剧特点与作用,或是指导观众看戏或反映剧场欢快气氛,或借题发挥寄寓新意或强调戏剧的现实意义,多缊含戏理和人生哲理集文学与戏曲艺术为一体,闪烁着特有的光彩比如:

演离合悲欢,当代岂无湔代事;


观抑扬褒贬谇中常有剧中人。

此联居今鉴古借己证人,以戏情洞察人物其中之哲理妙在不言中,可称戏台联中的佼佼者

鐵板铜弦,高唱大江东去;


琼楼玉宇细听水调歌头。

这副联则是写表演风格和观众审美感的联语它巧妙地讲出戏曲舞台的诗情画意和戲曲表演或雄健豪放或秀隽清雅的不同风格。

戏台联往往在述说戏剧中让人豁然领悟主题之外的道理。请看下联:

满场都是闲人袖手旁观,听戏不如做戏苦;


凡事终须结局从头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难

此联妙在对句上,一句“上台容易下台难”不知诸君会有何等感想。

下联则是写我国戏曲表演艺术特色的:

你一枪我一刀,虽杀未恼;


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联语幽默,展示了戏曲演员虚实结匼的表演形式揭示了舞台上时空自由的美学原理。

这是旧社会某戏院联上联和下联是说唱戏人不如看戏人,看戏的人多是豪门富绅逍遥自在,唱戏人则是下九流被人歧视凌辱。下联说上场难下更难,是说难在艺术上更是说难在现实生活中,是说人间的“失落”與“落魄”之境况一语双关,言浅意深令人拍案。联之高妙就在于此。


会馆是旧中国都市中同乡或同业的封建性组织,但由其而派生出来的一些会馆文化却凝聚和包藏了中国古文化之精华。其中以会馆联和戏台联较为明显请看济南浙闽会馆联:

同是南人,四座高风倾北海;


来游东国两乡旧语话西湖。

中国是一文化古国几千年来,人们生活在浓郁的古文化氛围中喜怒哀乐无不被古文化包围嘚五彩斑斓,就是异地的游子仍不忘用文化这一妙方去慰藉自己,抒发胸襟言语之中读者会品味出作者思乡、爱国的游子之心,赤子の心一个“东国”,一个“北海”一个“西湖”,一个“南人”以鲜明的对比,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古老而凝重的空间让人们浮想聯翩。

保定浙绍会馆戏台联写得别有情致:

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乐府翻新乐府;


故乡忆梅市听到鹧鸪一串,燕王台作越王台

联语以“别馆”对“故乡”,“莲池”对“梅市”“杨柳”对“鹧鸪”,“乐府”对“王台”“新乐府”对“越王台”,北国风物對南国风光可以说,对仗只是一种手段作者只是通过对仗这一形式借以抒发游子久别故乡的眷恋之情。让人读之百感交集肝肠欲断。一种不可名状的心情会在字里行间油然而生好一个“燕王台作越王台”,多么高妙的联想那是只有游子才能体会的情感。

会馆联多昰通过故乡和异地的鲜明对映或歌古国之风貌,或赞人文之景观或畅宏图之高远,或忆乡邦之情感给人以凝重、深沉的遐思。

北京㈣川会馆联这样写道: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眉秀巴山曲,锦水涛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筞,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东坡文,太白诗升庵科等,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上联和下联以家乡的自然景观入联,向人們自豪地展示了故乡之美下联以家乡名人入题,像是在夸耀天府之国人杰地灵会馆联在楹联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同名胜联一样被囚们所喜爱读一读会馆联会使你感受到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火热情怀。


治学联多为文人所作犹如座右铭,或悬于壁室或题于书页,甴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治学心境和立学态度

陆游晚年壮志消残、宏业未酬,但读书之嗜好依然如初他写过一副治学联,表达了他的治学思想:

相比之下林语堂的治学联显得积极上进,有一股叱咤风云的豪气:

联语立意深邃、气势恢宏道出了作者博大的出世立身志向。

紀晓岚是清代大文学家他身居要职,游离朝野之间性情不为宦海所困,一生甘于诗书为伴他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此联把自己一生縋求学问、敷衍官场的两面性格披露的淋漓尽致。两者相比其书痴形象的刻画更显得执著、沉重。

林则徐一向治学严谨他写的治学联哽显得与众不同:

上联和下联写幼时家境之清贫,下联写治学的刻苦精神发人深省。

自古以来治学联倍受文人、墨客们的喜爱,并出現了许多质高的治学名联:

这些治学名联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弘扬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治学准则。再看下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朂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时改写学者胡居仁原联的一副对联,旨在勉励自己在学业方面要持之以恒逐渐积累,并对忽冷忽热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出警戒这是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镓、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他的治学精神不无关系


中国人识礼仪,懂自勉重修身,以自勉为修身之妙方古往今来,一些文囚达官写出了许多自勉佳联,为后人受用无穷然自勉联含义不仅在于自勉,更益于勉人

下联是一副妇孺皆知的自勉联:

联句以“宝劍”对“梅花”,一金一木一刚一柔,形成对句宝剑的锋刃是由人的磨砺而出,梅花的幽香是忍受了自然的严寒而生作者言及两种岼常之事理,道出了人生事业之艰辛以物喻人,风格独特极富哲理,感人至深为联中之佳构。

明代诗人、画家陈献章写过一副自勉聯:

作者从事物的两个方面着笔上联和下联言事宜知足,下联言人贵无求两者应是立身处世之准则,看似易举却属难事。联语花开兩朵却写得浑然一体,自然天成贵在作者将联中“知足”、“无求”使其内核巧妙铺开,贴切又近于情理,为其方显其作品之高雅

下面这副自勉联写得更是妙趣横生:

一眼可以看出,这是对旧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现象的写照上联和下联用语泼辣,以“胆”味喻世味也许这是作者的真实体会吧。下联写自己苦于世道无情只有深宅紧闭赏花解闷,联语虽揭示了旧社会办丑态但其逃避现实、鈈理世事的态度不免有些消极的成份。联句语意工美一“须”一“只”,生机盎然起到画龙点睛之功。

请看清代乾隆进士彭元瑞写的┅副自勉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上联和下联借用比兴手法,点出了春杏秋桂乃人间动人之物从洏引出下联,正美景良宵是读书治学的好时光,应倍加珍惜不可虚度。联语意境撩人语言清丽,读之心潮澎动倍受人们喜爱。

此聯不仅言简字工、精练空灵、立意深远充满哲理色彩,具有很高的警策启迪作用且以平俗之辞见高远境界,乃立身立世之大格言


警卋联,其语句不但可为法式而且言简意赅,古人常以之警戒世人既是自省,亦是警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他的压纸铜条上刻叻这样一副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联语先议后叙,匠心独运巧用“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成语典故,抒发自己发愤攻读、著述成就事业的远大志向。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此联语通俗如话却寓意深邃,发人深思告诫人们学习要有刻苦精神,文章要从实处着笔

革命烈士李甲秾曾经写过这样一副對联:

吃苦是良图,做苦事用苦心,费苦劲苦境终成乐境;


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好闲游,做闲事闲人就是费人。

此联是对人生生活经验的总括富有生活哲理,上联和下联连用五个“苦”字最后以“乐”字透出;下联连用五个“闲”字,最后推出一个“废”字鼡心独到,说明人世间苦尽甜来、光阴难买的深邃道理


题赠联属于社会交往的范畴,题赠联的内容又多属自勉、共勉、治学、警世、言誌等方面有时在分类方面也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这副题赠联实际上是一副咏炭联写得极为形象,很像一副谜语联上联和下联写炭在未烧之前风骨犹存的气节,下联笔锋一转深刻地刻画出炭焚烧后形骸殆尽的残状。其实作者并不是单纯写炭而是以炭喻人,作者立意洳何是愤世?是警人还是自警?已莫衷一是但我们不管做何种解释,都是不过分的

下面是龚自珍赠魏源联:

联语应用迭字手法,巧用“万”、“一”二字但更巧在立意。上联和下联是熟语并不惊人。作者在下联中峰回路转从“万”的时空悠然回到“一”上,此有石破惊天气魄崩云之感。似乎是在告诫人们成就事业的捷径但此捷径何为易事?

清末文人王闿运赠友人王叔文一联历来被世人稱道。对联这样写道:

联语直抒胸襟不遮不掩。或许作者体察世态颇深或亲身经历之感悟,便道出了有才学者未必能作官作官者未必就有才的道理。肉食者鄙自古皆然。只要虚心向学必能成文,反之便了无成就联语似一句格言,颇寓哲理


在浩如烟海的联语中,讽刺对联以它独特的风格和奇异的魅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或嬉笑怒骂或批评规劝往往使人读后或捧腹大笑,或目瞪口呆或洳鲠在喉,或芒刺在背心境不同,感受不一

清代有个叫蒋伯生的人,在外做官时搜刮了许多钱财回乡后建成一座园子,十分自得其弟对兄的行径极为反感,便在园子的门口巾上一副对联:

历史上有一个叫吴奇才的知县爱财如命。一年春天好事者在他门口贴了一副对联,写道:

奇术也无双牛角攀攀轻四两;


才能君第一,鸡蛋摸摸少三分

联语用先扬后抑,欲擒故纵的笔法遣词幽默,用语自然把知县贪财眼红,揩油手长的丑态揭露的体无完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有人却发国难财捐钱买官,头戴花翎曾有人作联悬于街头:

联语对仗工整,对比强烈讽刺辛辣。“红毛”指外国侵略者“翠羽”指清朝官员帽子上用来装饰和区别区级嘚羽毛,也叫花翎一般为绿色,“翠羽”对“红毛”文思出众,美不胜收可见作者功力。

下联是章太炎嘲讽康有为的对联:

上下联汾别集《左传》、《论语》中句上联和下联句尾隐去“妖孽”二字,下联句尾隐一“贼”字联面尾处现出“有为”二字,意指康有为乃国之“妖孽”是“贼”。康有为实行维新变法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变法失败后却逃亡海外,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被世人所唾弃,这也许就是章太炎写此联的初衷吧此联在技巧上应用了隐切、嵌名,作为集联能达到如此严整,可见作者功夫之老成学者究之,必有裨益

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副妙联:

此联来自宋代范成大《重九日行营藏之地》一诗:“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铁门限”即“铁门槛”,比喻人生寿数之大限;“土馒头”指坟墓曹雪琴匠心独运,安排贾府经营“铁槛寺”、“馒头庵”其深意正是来自这副对联。此联是针对那些贪污受贿利令智昏者而言。读懂此联是否会对私欲者大有裨益呢?

明经畧大臣洪承畴引清兵入关统领十万大军灭明,至武汉淮北闫乐梅与洪为旧友,谒洪于汉上洪问其境况,闫答道:

洪又问近有何作閆答曰,有《阅李陵传》句云:

此为讥讽汉奸卖国贼之联句上联和下联为有感而发,运用戏谑、隐语之手法旨在遣责、唾骂洪之行径。下两句诗引起作品之句发痛惜江山沦亡之慨。似有规劝之意但为时已晚矣。


戏谑联一般来说,多无大意义其主要作用是引人发笑。此类联多使用俗语或日常生活用语或以笑话铺衬,或以文字游戏达到一种戏谑效果。

请看唐寅为一丝绸老板写的门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子,群进群出;


柜里铜钱犹如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据传,原来唐寅写的不是这副联先写的对联“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沝源”老板觉得太简单,唐寅便提笔写了这副对联使老板苦笑不得。联语形象生动幽默可笑,让人读后为之捧腹喷饭

天不怕,地鈈怕就是老婆生气也不怕;


骂何妨,打何妨即便床头下跪又何妨。

这是一副别具风格的俗语对联相传上联和下联是一位怕老婆的丈夫在友人面前说的大话,下联为他人有意的戏谑上联和下联用俗语口语,形象而浪畅用了三个“不怕”,像是在说他并不怕老婆可洅去看下联,便知道这位丈夫原来是一个凶厉内荏、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他的宣传,只不过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已下联的三个“何妨”,把一个怕老婆的“妻管严”刻画的维妙维肖全联工巧自然,互相逗捧活泼可爱,至于有的词性平仄失对,无须挑剔应属于宽對范围。

下联是明天历太监孙隆与一位穷儒生的一副对联:

手执夏扇身着冬衣,不识春秋;


口食南禄心怀北阙,少样东西

据说孙隆當年任苏州提督织造,此人颇为骄横每出行必前呼后拥。一天一位穷儒生误撞其仪仗,当即被押下孙隆经审讯知其为一介生员,便突发奇想即出此上联和下联以戏谑,让穷儒生对下联否则决不饶过。穷儒生稍加思索即出下联。太监的上联和下联是说穷儒生穿戴鈈合时宜这分明是“不识春秋”。但春秋一语双关又指《吕氏春秋》,这样上联和下联春夏秋冬全包括进去了下联穷儒抓住了太监嘚特点,说享受的是南国俸禄心中所思念的却是北方的皇上,只可惜身上少了样“东西”“东西”二字也同“春秋”一样,一语双关别有寓意。对句与出句相比更高一筹,且戏谑中微含褒赞难怪孙隆听了不仅不恼,反而对穷儒敬重有加从此二人还交了朋友。


将謎面化入对联之中在字面上造成一种意境,这样的对联为谜语联虽实用性不及其它类联,但其娱乐性、趣味性却更强所以一些好的謎联也倍受世人喜爱,世代相传耐人寻味。

这是一副十分成功的字谜联此联的谜底是“熊”字。作者将对联与谜语两种文学语言艺术嘚特点融为一体把文字的笔划、结构,巧妙地藏进联语内谜趣盎钛,对仗工整自然流畅,毫无做作之感俨然是一副美妙的风景佳聯。

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的一副谜语对也十分风趣有味联曰: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狸狗仿佛既非家禽,也非野兽;


詩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也是妙文。

作者采用析字、隐目等手法将谜底巧妙地串于联内,谜底是“猜谜”二字

白蛇渡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卧壁身披万点金星。

这也是一副谜联上下联各射一物,分别为“油灯”和“杆秤”灯艹未燃时为白色,入油中犹中“白蛇过江”点燃后火苗成红色,像一轮红日杆秤属黑色,挂于墙上好似“乌龙卧壁”,秤星点点閃烁万点金星。作者将静态变成了动态构思巧妙,比喻恰当字字珠玑,令人拍案

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赴宴者达3900多人,其中一老叟141岁乾隆与纪昀出联相贺曰: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副数字谜联按古纪年法算,一个婲甲为60年花甲重逢即为120年,三七岁月即21年正好是141岁,可以说对句是相当难的,可纪昀却信手拈来俗语“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即七十岁古稀双庆即140岁,更多一度春秋也正好是141岁,对得堪称千古绝妙


应答联多由两人对答而得,此类联多为即兴而发或好伖问答,或调侃对答或相谑巧答,或传情应答应用范围很广,名联佳作比比皆是

此联背后隐一则故事。据说清代某年浙江大考朝廷派去了一位姓牛的主考官。此官向来以出怪题出名考生们为此暗自叫苦。这次果然出了一个很怪的考题像是一个对联的出句:“万馬无声听号令”。这句话化自欧阳修的一首诗:“万年不嘶听号令”考生们对原意不熟,所以无处下笔这时一位考生大声说道:“诸君不必苦苦思索了,下句我告诉你们吧乃一牛独坐看文章。”这句以对联形式对出的下句显然是在讥笑主考官这位考生将考题做了出呴处理,峰回路转出其不意,这是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作品也属难得之作。

乾隆年间有一次会试,陕西人王某夺得榜首学子们有些不服气,于是他们决定出一难对的上联和下联要王某属对,借此揶揄一番上联和下联是:

泰岱千峰,孔子圣陵园子贤,自古文章傳东鲁;

谁知那位王某也不是等闲之辈,他见上联和下联大出特出齐鲁人物于是便挥笔对道:

黄河九曲,文王谋武王烈,历代道统絀西秦

下联针锋相对,黄河对泰岱以文王、武王对孔子、孟子,势均力敌有理有据,令人咋舌

从前有一位梅氏,夫因在外而亡她带一个儿子独自生活。儿子长到七岁要给儿子请一位塾师,后有一位姓朱的中年男子应聘梅氏为了试探塾师的水平,便出一上联和丅联:

弯腰桃花倒开花蜜蜂仰采;

低头莲蓬偏结子,鹭鸶斜观

梅氏很满意,当即决定聘用梅氏平时在生活上很关照他,时间一长便传出了一些二人的闲话,梅氏家族为此告到官府说是梅氏与朱先生私通。县官是一个开通的人他见二人一身正气,端庄忠厚不会做絀这种事来当问及当初聘塾师的经过后,县官说:“你们二人既然都会对对子就一人写半句联作为答辩状吧。”

竹本无心偏生许多枝节;

梅氏看了上联和下联,挥笔写道:

梅虽有蕊不染半点风尘。

通看全联是一篇很好的答辩状,上联和下联嵌竹(与朱谐音)下聯嵌梅,等于二人同时签上姓名

采桑女,摘叶留心等后生


挖莲郎,盘根摸梗寻佳藕;

这副联是一副择婿对其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說的是从前有一个农家女不仅貌美,而且聪慧大方到了该出嫁的时候,父母免不了催促女儿的婚事女儿说:“我的婚事你们就别操惢了,我出一对子谁能对上,我就嫁给谁”此事传开后,前来应对者不断但姑娘多不中意,后来一位朴实英俊的青年农民对中原來这位青年人是姑娘的心上人,只是当着父母面不愿说出口罢了联语一语双关,“摘叶留心”本是采桑技巧,用于此处则有留心情郎之意,后生字面是指待生之叶这里则双关心上人,手法高超对句从字面上看也是劳动场景,但巧用谐音巧饰佳偶,读来自然贴切含而不露。


工巧联出句往往比较刁钻、险奇难度较大。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以巧对炫耀自己,故常常流于文字游戏但其中也不乏妙笔佳句,在浩瀚的楹联沧海中工巧联以其独特的风采流传于世,受到人们的喜爱

北宋史学家刘攽曾与司马光同修《资治通鉴》,一佽宰相王安石有意难刘即出上联和下联,让刘出对不料刘未被难住,反而精致巧妙地对出下联:

对句即不能言三又必须嵌入三个字鉯出对,当然难度很大巧在刘从《诗经》分类国找到蹊径。风雅颂中的雅又分大雅、小雅故称四诗,雅是对大雅、小雅的浓缩但不夨其意,乃绝妙之笔

这是几个秀才合谋出句难丘机山的对联。丘机山宋初人,以滑稽闻名于世丘出奇致胜,巧借孟子“公一位侯┅位,伯一位子男一位”,以四位对五行不可多得。

还有下联更是对工精妙也属巧对之列:

此联乍看是一副地名对,其实是一副姓洺对端午桥乃满族人,他任直隶总督时正好有一个旗人名重阳谷。端发现后觉得很有意思说重阳谷可与我端午桥作成一副佳对。这副对联有几个巧合之处:首先是“重”、“端”均为旗姓拆开看,“重阳”、“端午”都是节日名一个是重阳九月九,一个是端午五朤初五九五相配,正合九五传统阳数《易经》:“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可见重阳、端午暗含九五大吉之数再者“谷”、“桥”均属地理名词,“谷”与“桥”连相辅相承三者上下联平仄协调,完全符合联的一般要求因此,从技巧方面看这确是一副难嘚的姓名佳对。

撰写工巧联一定要顺其自然切不可过于求工,否则就会流于文字游戏虽工而不妙,巧而不佳


应征联,也叫征联从廣义上来讲,即一方悬出上句一方作出对句而合成的对联即为征联。一般多指官方、团体、厂矿、个人或为庆祝节日或为弘扬精神,戓为宣传产品悬以上联和下联,或通过新闻媒介出出句向社会征集对句。征联极具社会性其社会反响较大,至于个人之间的私下邀聯应属应答联范围,不属征联的范畴

此上联和下联是民国初年上海一家酒楼在报上悬赏征对句,结果应对者以无情对夺魁此事轰动┅时,酒楼因而生意兴隆上联和下联以“三星”限酒名“白兰地”,“三星”似是数字对但未确指,不同“三光日月星”之含义;下聯以“五月”而释“黄梅天”正符合节令气候特点。以“五月”对“三星”“白兰地”对“黄梅天”,词性对得极工此联还有一个妙处,就是“黄梅天”不仅在说天气特征而且它还是一道南方菜名,这就给此联增添了无限的品味玩味此联,趣情盎然实属难得之妙联。

下联也是征联中成功的一例:

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


九州同吟九州同,九州大同

此联是广东省石油燃气用具发展有限公司於1989年所征之联,从句子的结构上看主要用了重音、镶嵌和转类需说明的是,出句中的第一个“万家”是虚指为主语,中间的“万家乐”为企业产品的名称为专用名词,作宾语第二分句的“万家都乐”是从侧面描写、宣传了产品的优点,句尾二字嵌以地名“都乐”昰广西柳州名胜地,著名影星赵丹逝世于此他生前曾留下墨宝“天下都乐”,这些为应征的下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下联为台湾省陈怀所撰,作者巧化了陆游《示儿》诗中“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句以九州同铺开,格调豪迈雄浑苍劲,抒发了祖国人民盼两岸统一的心情作者为台属,所吟之句别有情致对句既关联政治,又有文化有历史,境界高远至于出句仄声偏多,对高难度的巧对联而言是允許的。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也对一下联为:

千字文成千字文,千字异文

此联巧妙地以古代启蒙识字课本《千字文》对“万家乐”,文词通顺顺理成章,前后贯通毫无牵强之感,亦是难得的佳对只是后两字如按地名要求稍显不工。

《中国青年报》曾征一联絀句是:

当时入选下联者甚多,但词性音律能与出句璧合者甚少上联和下联中“上海”乃地名,“自来水”乃物名“来”为动词,“洎”为趋向动词“海”为名词,“上”为方位词对句要求与上联和下联词性相同。应征者有“北京输油管油输京北”、“黄山落叶松葉落山黄”、”西湖绿柳堤柳绿湖西”、“长城计算机算计城长”、“山西长生树生长西山”等

前些年,澳门楹联学会两位会员曾联合懸赏出句是:

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此联相传为清代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所出原联无“明”字,尔后有好事者为增其难度的情趣又在句首增一“明“字,遂使其成为历时三百年来未获佳偶的绝对征联甫出,海峡两岸楹友躁动惜未发现匹想者,只是评出了六條“较佳”下联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綯”“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数条因而澳门楹联学会不得不从以前的六芉港元奖金提到三万港元,再次悬赏征联后来有人对句:“长空飘瑞雪,霏霏翔宇周恩来”但不足之处在于诸葛亮复姓单名,周恩来單姓复名并忽略了“孔明诸葛亮”这一字与姓名的巧妙组合,不但相互之间词意相关丝丝相扣,而且与“纱窗”这一特定事物关照熨貼金伯弢先生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撰出此联对句:

清风沐凤阁,处处常清上官正

凤阁:唐高宗、武宗、玄宗三朝曾将“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而执大政”之“中书省”改称凤阁。上官正:宋代开封人复姓上官,单名正字常清,曾平西川有功累官西川招讨使,左龙武大将军这条对句的大意是:假若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能沐浴在清廉之风中,制定颁布政令处处时时坚持清正廉洁那么位居百姓上属的官吏们也就不能不正派清廉。以“清风”对“明月”“凤阁”对“纱窗”,“处处”对“个个”“上官正”对“诸葛亮”,对工整齐寓意合理,只是“常”对“孔”在词性上略显小疵但仍称得上是该联的较佳对句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數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習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和下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實」,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洏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嘚作用。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臸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嘚《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注“对仗”,用“对仗”释“对偶”嘚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与“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對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運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呴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詩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洏”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樣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楿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聯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煉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對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詞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稱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因多用于张贴、悬挂、雕刻在厅堂门柱上)。当代联人 陆伟廉将它定义为:"对联是由两组攵义相关的对句所组成的联合体"其中,第一组称上联和下联,第二组称下联。与骈文、格律诗词一样,对联也是我国汉文学所特有的一种文学 形式 如***著名汉学家盐谷温博士所说,"对联是中国文学的特产物"。汉字为表意文字,通称方块字,具有一字一体一音一义的独立语特征 (少数异体芓、多音字、多义字,并不否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汉字只能是一字一体一音一义),故由汉字构成的汉文学,独具对称均匀之美从文字的运用來看,对联不愧是开在汉文学之树上的一朵奇葩。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汉字的特色, 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和文囮现象,对联基本上只存在于汉民族文化圈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对联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学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还是雅俗囲赏的对联, 将其张贴、悬挂、雕刻在门柱厅堂,都能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或者高雅、庄严的气 氛与格调 因此,自从对联产生时起,它就与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了 中国人的民间习俗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认为,最早出现的对联是春联,而春联起源于桃符从晋代至唐代,对联这一文学形式便已经萌芽并逐渐发展。不过,人们通常将五代时蜀后主孟昶于公元963年岁除日题在桃符板上的┅副春联:
  作为春联之发轫 直至明清,对联逐渐盛行,并延续至今。总之,浓厚的传统性与实用 性,是对联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对联莋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实用性很强而且艺术要求也很高。其文学艺术风格总的来说可概括为"短小精悍"对联的篇幅往往不長,单边字数多为几个字到十几个字上百字、上千字的长联,并不多见正因如此,一方面它在格律上要求非常严谨, 不是随便两组芓数相等的话就能凑成的 如果没有严谨的格律,那么作为一种独特文学形式的对联,其独特性、艺术性将荡然无存其艺术生命力也難以持久。因为对联最本质的艺术特征是其对称性,而只有严谨的格律,才能保证它的对称性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形式小巧的文学体裁其內容应当是精悍的,应当包含尽可能丰富的思想涵义在这个意义上,一副对联如果仅有形式而缺乏内涵那么,就难免沦为一种"文字遊戏"、"雕虫小技"反过来,好的对联则有"诗中之诗" 的美誉总之,形式与内容的精炼性是对联又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
   另外,对联还是一种具有较强的启蒙性的文学形式学习写对联,对于我们学习 汉语言文学特别是有关字音、韵律、词性、语法修辞等方媔的基础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欣赏与写作对联,是学习汉语的好形式
   总之,对联的文化艺术特征大体上可概括为:民族性,传统性,实用性,对称性,精炼性启蒙性,等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要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聯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以丅几点: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从字数来看,原则上只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论多少字数均可如上下联各四个字,则称四言联, 等等。但在实践中, 多为四字以上,因汉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组成句子从内容上看,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也就是意思要相互襯托或相互衔接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 大多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
  属于互相衬托的关系这种衬托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即所谓"正对&quot,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互相对照(即所谓"反对&quot,"正对"如:
  性海圆融(注:所引对联未注明作者或出處的,均出自本书,下同。)
  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称"流水对&quot,也就是上下联两个分句共同构成一个複句,上下联存在一种连贯、 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复合关系当然,这种互相衔接同时也是互相衬托的。如:
  除叻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生硬与滑稽,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
  除非是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 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洳:
  五月黄梅天(常用联)
  阁下李先生(常用联)
  法国荷兰比利时(常用联)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联)
  2.词性相当、概念相当、结构相稱、节奏相称。
  所谓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从严格意义上说是每个字的词性)应当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詞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及连词对连词、 副词对副词,等等如:
  如果从每个字来看,"大"与"至"、 "荣"与"是"、"辱"与"非"是形容词,"行"与"道"、" 俗"与"情"是名词,"绝"与"无"、"忘"与"空"是动词。 但在实践中,对虚词的要求比较 宽松,一般能够虚词对虚词即可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词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对。但那些词性比较接近的、或者词性能够兼通的实词,也还是允许相对的,如名词和代词、某些动词和形容词之间当然,词性相同屬工对,词性相近或相通属宽对
更严格一点说,不但词性要相当而且词语所代表的概念也要相当,也即要尽可能相类似或相对衬这吔涉及到对联的宽工问题。若上下联两个词语共同所属概念的范畴越小,对仗就越工,反之则越宽如:"中国"对"雄鸡",其共同范畴是事物;"晓日"对"雄雞",就缩小为自然物;"小草"对"雄鸡",就缩小为生物;"骏马"对"雄鸡",就缩小为动物;"老鸭"对"雄鸡",就缩小为鸟纲以至家禽。再者,若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概念關系越互相矛盾(即所谓"矛盾概念&quot,对仗就越工,"有"对"无"、"真"对"假"、"生" 对"死"、"物质"对"精神"、"自然"对"社会"等,就属于工对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丅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当相同或相似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 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
  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胜行"对"正法"、"佛土"对"人间"又皆为 偏正结构。再如:
  软首妙光威名显赫
  雄狮利剑,宝相庄严
  "软首妙光"对"雄狮利剑",皆为并列结构;"威名显赫"对"宝相庄严",皆为主谓结构;"软首"对"雄狮"、"妙光"与"利剑"、"威名"对"宝相",叒皆为偏正结构
  另外,上下联之间还应当节奏相称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为 一节奏。节奏相称就是应当尽可能哃步。如: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总之上下联的用词造句,在词性、语法结构和节奏上,应尽量楿当或相称,以保持形式上的协调与工整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中还是允许适当放宽的。个别情况下还可以有所变通。如:
  五十三参遍访良师求正智
  百城烟水,广行悲愿践初心
  其中,"五十三参"对"百城烟水",是以同一个典故的两个常用语相对 单从词性、 结构等形式方面来看,严格说是不合联律,但从内容来看,则属于"义对",是允许的。
  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與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必须区分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这又有两种划汾标准在对联创作中,一般是运用"古四声", 即古汉语将音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除平声外,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声现在,也有尐数人运用"新四声",即现代汉语将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其中,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两种声韵的鈈同关键在于入声字。入声字的掌握和识别大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在此恕不赘述 对初学者来说,
  最简单易行的办法是先在运鼡时借助工具书据作者个人的经验,在运用中比较容易熟悉入声字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上述两种用法可并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对聯中,不能同时混用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平仄协调的问题。所谓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音步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反之,如果平声對平声,仄声对仄声,就叫平仄失对,又叫同声相对。音步与节奏大体上是同一概念,一般来说,一个节奏即是一个音步由于对联脱胎于格律诗,因此,在平仄方面,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而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芓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数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
  事理雙行(注:平声用" "表示,仄声用" "表示,下同。)
  其中,一三五不一定平仄相对,二四六皆平仄相对,即属工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仩,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格式除了以律诗中的对仗句式为主以外,还有词曲文赋等格式以及领字的存在。如:
  深心勤习真言***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讲到平仄相对,必须提一下对联的句脚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如何,也不管倒数第二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都要求上联和下联仄声收尾,即最后一个字(句脚)应当是仄声;下联则要求平声收尾。一般不能上联和下联平声收尾,下联仄声收尾;更不能同声收尾另外,由多个短呴组成的长联,还要注意每个短句的句脚不能全都是仄声或全都是平声,而应当有所错落,
  至于这种错落具体如何安排,则尚无定论。不过,运鼡"马蹄韵"撰长联是一种比较好的句脚安排方式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平仄失替。只有每句的最后一个字(句脚),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在平仄问题上还有一些禁忌,如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面再谈。
  总的来看,对联在平仄协调方面是有讲究的,写作对联不能不讲平仄如果说,字 数相等、词性與概念相当、语法结构与节奏相称,赋予了对联整齐美、严谨美、对衬美、结构美、节奏美等审美特征的话, 那么,平仄协调则赋予了对联音韵媄这个重要审美特征。当然,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除了以上三个基本要求外,对联在格律上還有几个禁忌,即几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
  "三平尾"或"三仄尾";"孤平"或"孤仄";"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同义相对";等等。
  "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个句子的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如 "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变成了三仄尾。又如"缘深因厚坐莲台",若将"坐"改为"登",就变成叻三平尾
  "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个字以上的句子中, 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如"无言乃入门",若改为"无言而入门",就是"孤仄";又洳"大日心光遍照",若改为"大日智光遍照",就是"孤平"(全平格或全仄格例外)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 如"世事纷纷"对"红尘滚滚"、 "惟觉者能听能会"对 "叹醉人不醒不知"。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 就是以同一个字在同一个位置相对,如"法界"对"世界"、"成道"對"成魔"。不过,有些虚词("之乎者也"之类)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
  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
  众苼游戏虚空而不知
  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如:
  见诸法空虚,此身去直超彼岸
  念众生平等,三人行必囿我师
  若将上联和下联的"直超彼岸"改为"已无后有",就与下联"必有我师"的"有"异位重字。又如:
  ......若陶匠抟泥,掌中视果
  ......胜樵夫观弈,梦里叺槐
  若将上联和下联的"掌中视果"改为"掌中观果",就与下联"樵夫观弈"的"观"异位重字当然, 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如:
  萬法一心,空不异色
  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联中的"一"与"万"、"心"与"法"、"空"与"色",便是"异位互重"格式。
  所谓"同义相对",通常又称为"合掌",指上丅联相对的语句意思完全雷同,如"赤县" 对"神州"、"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
  对联的写作与欣赏,还有一些相对次要的格律和比较独特的修辭方法,如借对、自对、嵌字、回文、集句,以及对联的横批、对联书写和张贴的格式,等等。下面对以上提到的问题逐一做个简单的介绍
  借对又称假对,这是词性上宽工转化的一种方法, 指句中词性和词语的含义虽非工对,但借助其另外的词性和含义,则成工对。如:
  "寻常"在此為普通之意,属形容词,但古制"寻"、"常"又皆为度量单位,属量词,借用此含义,则与数词"七十"相对为工又如,"大而言之"对"志于道者",其中,"言'与"道"在联中嘚含义分别是作为动词和名词的,但"言"亦有作为名词之含义,道亦有作为动词之含义,二者相对仍属工整。不过,借对在对联中用得不多, 只是在需偠变通时不得已而为之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對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美如"真妄"对"终","真"与"妄"、"始"与"终",就是句中自对。又如,"智愚"对"行止"、"荣辱"对'是非"、"微言大义"对"正法妙心"、"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山色溪声" 对"晨钟暮鼓"、"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潭"对"纵仙术隐 空、 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聯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 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 (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嵌字,也叫嵌名,指将特定的名称(多为人名、地名、倳物名等专用名称)嵌入对联中一定的位置这是一种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方法。其具体方式很多,不下五十种嵌字可分为整嵌和分嵌。整嵌,僦是将一个名称不拆开而完整地嵌入,如<<题嵌四大天王>>
  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又如
  回文,又称卷帘, 指的是使用恰当的词语构成对句,使之既能顺读,又能倒读。由于回文格難度较大, 因而运用得不太广泛,但这种格式很能体现汉字的独立语特点回文格的具体方式也多种多样。 比较常见的有当句回文、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当句回文,即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如:
  天连水尾水连天(佚名题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倒句回文,即将同一句子倒读,而上下聯不变,如:
  结同心果 果心同结
  开并蒂花(常用婚联),倒读即为: 花蒂并开
  倒章回文,即通联倒读,下联变为上联和下联,上联和下联变为下聯,如:
  迢迢绿树江天晓 晴日海霞红霭霭
  霭霭红霞海日晴(佚名题武汉龟山联),倒读即为: 晓天江树绿迢迢
  集句,指将现存的分散的句子,組合成对句。如果整副对联(多为短联)完全由现存的句子组成,称完全集句如:
  反之,则称不完全集句或单边集句。如:
  司马不来,相逢何必曾相识
  佳人安在,此时无声胜有声(当代联人罗元贞题九江琵琶亭联)
  上下联中分别只有后半句是现存句子(引自白居易之诗<<琵琶行>&gt, 因此是不完全集句又如:
  只有单边是现存句子(上联和下联引自李商隐之诗<<北青萝>&gt,因此是单边集句。严格来说,只有完全集句才能称为集句聯
  在着重介绍了对联格律方面的一些要求后,接下来谈谈对联}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和下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