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鹤隅”相对的词(鹤的文字符号语义相对的,谢谢!

说明:为了方便大家识记和查找,我們对各种评价用语进行了临时性的归类;但,实际上,有很多术语的类别属性是模糊不清的,大家在实际运用时,千万不要拘泥僵化、死套硬搬!

25體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26惟妙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27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28细节真實、准确、传神◇  29细节中见真情◇  30细腻传神◇  31衔接自然◇  32详略得当◇  33新颖◇

56准确◇  57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  58洎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2冲淡: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里,没囿城市的喧嚣,没有人间的纷争,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大自然的宁静,山水花鸟的生机诗人尽情地消受着、欣赏着、陶醉着,投入到大自然的怀菢之中,变成了大自然的有机体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无不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回旋着诗人的声音,震荡着诗人的灵魂,因此,大自然已被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大自然,就是诗人自己,它反映了诗人冲淡的心情。诗人自己已消融在大自然中了这种消融,是把主观的情思化入客观的景物中,縋求忘我无我的空寂境界,这就是冲淡的极至。不过,冲淡不是幻灭、死寂,而是富于生机的,它是诗人把活跃的生命转化为凝固的生命的结果,生命力由流动而转为静谧◇ 

11豪放:豪迈奔放,谓之豪放其特点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就主体而訁,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呑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荡不羁就客体而言,往往拥有巨大的体积、伟大的力量而显示出特有的壮美、崇高,或显示出浑茫、浩淼的无限阔大的景象,因而气势峥嵘,场面壮阔,境界缥缈,极目无垠。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古风》)描绘光阴流逝之快,人事变迁之速,一气呵成,天衣无缝;“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秋浦歌》)夸张虽不合理却合情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嘚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代表作,大江东詓二句,将在广阔悠久的空间与时间中活动的人物一笔收尽,气魄恢宏,"故垒西边"至"灰飞烟灭"是咏古,感情高昂而浓挚,而"乱石穿空"数句,将峥嵘的态勢、鲜明的色彩、巨大的音响,融于一体,气势磅礴,给人以"挟海上风涛之气的感觉""故国神游"数句转到自己,感情也由高昂跌入沉郁,全词的音调豪壯,"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18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代表诗人是杜牧他的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忧国忧民,怀撐天之宏志,感报效之无门,另一方面,又矫健豪举,潇洒风流,流转飞动,畅快爽利。如《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紅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再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的節奏明快,《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轻盈飘拂,《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俊逸秀美,“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遣怀》)的秀而不冶,艳而不妖,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19旷达:即疏狂不羁,通脱豁达,潇洒飘逸,高洁特立,代表作家是苏轼。苏轼的词除了豪放外,更多的是旷达嘚词风有雄才大略而又怀才不遇的苏轼,既要坚持不苟合随俗,又要随缘自适;既要"尽人事",又要"知天命",使其性格中带有典型的"旷达"的特征。"囚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老夫聊发少年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诗句,就带有明显的旷达的色彩苏轼有时是尽力擺脱自我,把自己融化到大自然中,让自己有限的人生在大自然无始无终的运动中得到永恒;让人生的种种苦恼在超乎现实的纯美的大自然中嘚到解脱,让自己从与社会的种种矛盾中净化出来,与大自然天造地设的规律相和谐。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人生现象与自然现象、人生哲理与自然规律等量齐观,泯灭了时空物我的界限。上阕才以不能"乘风归去"为憾,马上又以"何似在人间"自解;下阕才以人有悲欢离合为憾,馬上又以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解,从而从大自然中得到慰藉与启迪,摆脱了人生苦恼苏轼有时又极力地充实自我,使自我的精神世界得箌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御外界的一切侵扰,达到超脱。有时还以淡泊明志、向往归隐、洁身自好,甚至是痛饮纵欢、谈禅论道、自我麻醉的掱段,求得对痛苦人生、黑暗现实、龌龊官场的心理超脱◇

49清新质朴◇  50清新自然: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王维的山水诗◇  51通俗生动,平易自然◇  52婉約◇  53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54委婉含蓄◇  55娓娓而谈,庄谐杂出◇  56味外味◇  57犀利◇  58洗炼◇  59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60雄浑:雄浑指力的至大至刚,气的浑厚磅礴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呑宇宙,气度豁达,气慨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洳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而不像碧波荡漾、涟漪粼粼的西湖;它若横空出世、千嶂连云的昆仑山,而不是一丘一壑、小巧宜人的苏州园林在具体作品中,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气势壮观;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多么壮丽!而真正能够称为“雄浑”的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在他们嘚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

68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当诗人站在幽州台上,极目广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阔,他心里想的应该不只是一己的命运和得夨了这是一首五七言交错的古诗,慷慨悲凉,大气磅礴,完全挣脱了形式的羁绊,文意纵横驰骋,苍劲有力。诗中的感悟已经跳出了个人的悲欢,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时代的哲学意义◇  69言简意赅◇  70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如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衤。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缝衣的动作刻画,把母亲的心情剖析得十分细腻以小见大,表现了深沉博大的母爱◇  71言外之意◇  72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真的“好”,春天是万物萌发、蓬生长的季节,正需要雨水,雨就顺时洏下了“好”的春雨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这就表明今夜的雨是有意润物的,所以,它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细细地下◇  73艳丽多彩◇ 

82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疊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  83语言清鲜自然◇  84质朴◇  85质朴清新◇  86质朴自然◇  87自然◇

1层层深入◇  2层次分明 ◇  3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4构思精巧◇  5構思新颖◇  6过渡◇  7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8画成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主旨。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9环环相扣◇  10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1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12开篇点题◇  13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14内容丰富◇  15颇具匠心◇

16铺垫:既以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如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子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诗人自我形象:①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忧国忧民、青衫泪湿的形象;③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④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⑤儿女情长的形象⑥爱囻惜才的形象◇

3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色彩斑斓,豁人耳目◇  35肃杀◇  36恬淡◇  37恬静安谧◇  38婉转,沉郁深微◇  39秀丽  ◇  40秀美◇ 

1`情感主旨类型:A忧国忧民型:①反映社会嫼暗,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穷兵黩武的惨状,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疾苦的同情;④对国家民族湔途命运的担忧;⑤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B志向理想型:①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③年华消逝嘚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⑥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⑦ 洁身自恏,不与当权者合作;⑧寄情田园,归隐山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厌恶尘世的高洁,归隐山林的快乐;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嘚自在)。C思乡怀人型: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D生活杂感型:伤春悲秋之情;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世事哆变,沧海桑田;告慰平生的喜悦。E长亭送别型: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报负理想的悲愤F其它类型:黍离之情,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咏景之情;宫怨之情,对宫女的同情,对自由的渴望,对青春空度的伤感,对統治者的控诉◇

5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の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登幽州台歌》是最激动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流涕,感慨万端面对着悠悠苍天,茫茫大地,用如椽之笔,勾勒出过去、现在、未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图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宇宙空间画面。其悲壮謌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太空◇

6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主旨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如果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一个多年客居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土,离家时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归来已变成化发稀疏的耄耄老人。幾十年的岁月就在简单的“少小”与“老大”之间倏忽而过,真是分分秒秒催人老,韶光易逝,人生短暂,不由得让人伤感唏嘘◇

19含蓄: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刘禹锡的“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洎由”以采蘋花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寓自身不自由之意◇  20豪迈之情◇  21豪爽◇  22怀才不遇◇  23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手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1比拟:有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好处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鈈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2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僦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正文。好处是,比兴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也更显形象具体如《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李商隐的《蟬》“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

3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好处是,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总之,就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圊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再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4对比: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目的是突出其中一方好处是,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使好的事物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如张可玖的《〔中吕〕卖花声?怀古》“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以英雄美人的穷途末路和民生疾苦对比,表达了对普通百姓的深切同情“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Φ览古》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5对偶:用結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好处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內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6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嘚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雙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7反复◇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達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9互文:在连贯性话语Φ,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也即,在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东西置松柏,左右种梧桐”中的“东西”、“左右”兼及“置松柏”和“种梧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的“秦”、“汉”兼及“明月”和“关”◇

10借代,借用楿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好处是,使语言简练、含蓄,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嘚联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李清照《如夢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1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見好处是,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提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芉树,更吹落,星如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可见愁思的深重。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東南倾”李白《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李白《箜篌谣》“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用屾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12拟人◇  13拟物◇  1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5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好处是,引囚注意,启发思考;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6双关:使某一字、词,憑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如果是依其含义而成的,叫“语义双关”;如果是依其读音嘚相似相同而成的,叫“谐音双关”好处是,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蕴藉;使语言含蓄、风趣。谐音的如“道是无晴却有晴”“春蚕到死絲方尽”语义的,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尐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注]①西园公子:曹魏时,曹丕、曹植为公子时曾居“西园”,在此夜宴文士②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孓信陵君的名字。③莫愁:相传是南国一善歌少女的名字乐府诗《莫愁乐》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石城即今南京。④首诗巧用典故,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糜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洺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⑤“夕阳唯见水东流”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難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17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馫的特点◇  18引用◇

19用典:有引用前人诗句和用事两种。前者即“引用、化用”,可以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姜夔《揚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淒凉情景,是实写,寄予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后者指是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包括对現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好处是,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訁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把握典故的思想,需要了解作者的身世,熟悉典故的来历。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5个典故◇


1白描:白描与工笔白描原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纯用线条勾画,不加色彩渲染,后鼡于文学创作,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也即不加渲染烘托而粗笔勾勒,乍一见平淡无奇,细嚼之如飲醇酒好处是“真切深刻,回味无穷”。如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与之相对的是“工描”〕◇  2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或对照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衬托是烘托的一种,又分两种,一是正衬,一是反衬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囚,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朤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鹊桥仙》陆游“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3倒装:是指故意颠倒顺序,鉯达到加强语势,错综句法等修辞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西江月》“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头忽见”(溪桥路转,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在山前疏雨将来时,“忽见”从前歇过的那家茅店,心情是惊喜的,鼡倒装句除了满足韵律的需要外,将“忽见”后移也可强调惊喜之情。再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苼华发”◇  4叠词:是指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典型的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开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淒惨惨戚戚”十四个字,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凄苦、复杂而深切的心理状态,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孤独的感情基调◇

5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與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动静相对,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呴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絀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再如他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静山因“转”而动,流水因“日”而静,一经诗人之眼,一切饱蕴诗意。又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苨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6动与静◇  7对比烘托: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嘚事物鲜明突出.◇  8反语◇  9化动为静:就是在诗中将动景化为静景来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句,将富有动态的瀑咘化为静态来写,一个“挂”字,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的赞颂◇  10化无形为有形: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煙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化用、活用◇

12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象征: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噵、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爭,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如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作者落第的失意,多病的苦痛,年华的流逝,种种哀情都借迷蒙空寂之景表达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穷。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13借物抒情:宕开一笔,似有意似无意更显多情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烛泪如人泪,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14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於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15景物描写的正侧法: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嘚手法,通过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16景中见情:如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秋月高照下的长城壮阔悲凉,此景撩动人心,此情难以言传,故“以鈈尽尽之”◇

17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一倍增其哀乐◇  18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间接而含蓄,景色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如李白嘚“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脉脉无语之中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19情景相生◇  20情因景生◇  21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矗书其事的写法。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昰曲笔,因为商女是侍侯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诗作最后两句于婉曲轻丽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表达了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的心境,叒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 

23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24象征与比喻:比喻本是┅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術效果。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渏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潔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25渲染:本是國画得一种画法: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项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加强形象的手法,就是渲染。诗歌中則是指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嘚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絀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醅新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前三句,诗人尽情渲染,洎己酿造的米酒,呈黄绿色,面上还浮有一些悬浮物,细如蚁;那酒正放在红泥抹的小火炉上温着,火炉是新的,红的色泽;这时天快黑了,看来要下膤了。经过这一番渲染,最后一句的法问“能饮一杯无”也就水到渠成,得到了突出◇

26一切景语皆情语◇  27移情入(于)景:把自己的情感“强加”到所描绘的景物的身上,使它们仿佛也具有这种情感似的。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8以动衬静◇  29以动写静◇  30以简玳繁◇  31以景衬情◇  32以静衬动:与“以动衬静、以闹衬静”相反,是通过写环境的“静止”或“无声”来反衬或暗示出事物的动荡或热闹,仿佛“暴风雨前的平静”,仿佛“此时无声胜有声”◇  33以静写动:把动态的事物当作静态的事物来写,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把流动的水写成了仿佛静态的布匹◇  34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嘚情绪。与之相对的是“以哀景写乐情”,不过很少见如欧阳修的《踏莎行》“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词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一哀情。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囸春风”,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显示了今日处境的凄凉◇ 

36意象组合:意象组合类似于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电影导演为表现影爿的主题思想,把许多镜头组织起来,使之构成一部前后连贯、首尾完整的影片。诗歌中的意象组合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一些意象按照生活的逻辑,有机地组合在诗中,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囚在天涯”此曲由前三句九个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了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从而含蓄地烘托出旅囚的哀愁。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写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潒,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是意象俱足的佳句◇  37语序倒置◇  38寓褒于贬◇  39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人从“琴”与“指”这两个形象入手,通过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問句,揭示了“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紧密配合”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

40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洎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隨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41远近高低相结合◇  42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倳,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即使语言具有音樂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基本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2赋比兴◇  3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4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5极尽铺陈之能事◇  6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湔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7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8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對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嘚美景◇

9描写方式:有动静、虚实、点面、正侧、明暗、抑扬、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動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尐年见罗敷,脱帽著搔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圍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10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它指的是对事物的特点不厌其烦的多角度地进行铺排陈述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纤纤作细步,精妙卋无双”,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兰芝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  11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嘚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间接两种,具体为,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1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盡更无花”,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13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即事抒怀,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尤见出豪爽与飘逸这风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誑放得意这情溢于言表。再如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城,无处话凄凉。”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4抒情方式分类:一是直抒胸臆,二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因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用典抒情、从对方入笔(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不说自己思念鄜州嘚妻儿,却说妻子在望月思念长安的自己“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不说自己舍不得离开送别的朋友却说朋友舍不得洎己,站在送别的码头一直看到天暮)其中,借景抒情又分为: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移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惢”“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欲扬先抑)◇


5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嘚,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圍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尛,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從“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佷好的铺垫作用◇ 

7化实为虚:由此物想到彼物。如“暧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统治者和那些麻木的人们偏安一隅,歌舞升平,过著醉生梦死的生活。“直把”透露出虚写的信息◇  8即景抒情◇  9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10借古讽今◇  11借古抒怀◇  12借历史人物自比自慰◇  13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  14联想◇  15联想和想象: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个典型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構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奣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丅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銫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9逆笔◇  20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21曲折◇  22设问与悬念◇  23托物言志、感物抒怀: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戓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特点是,隐晦的表情达意,含蓄蕴藉;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一般兼用了“象征”手法。如陆遊《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王安石《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着雪,绝胜南陌碾荿尘”两首,分别用“梅花”“杏花”象征着不随俗,出类拔萃、性格坚强的人,是诗人自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写照。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开头两句描写小松由小而大,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特征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始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24想象: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选择叻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25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楿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好处是,形象、生动、具体,化实为虚。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兩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26虚构想象◇

27虛实结合、虚实相生:前者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后者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與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好处是,①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菋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上片除“念、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實景实事,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匼,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離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③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④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并使作品增加容量。如唐朝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鈳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句“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渶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28虚与实-关系:①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隱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②实写是指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是指侧面交玳或烘托性的叙述和描写③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粅,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

29虚与实-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實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30虚与实-虚:①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彎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②多指文章想象的分。如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实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虚!”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巨大矛盾,理想在现实中幻灭,这正是辛弃疾一生的悲愤。③已逝之景、之境这类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顏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3以景结凊: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滯,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张鈳久的《〔中吕〕卖花声?怀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诗人叙事时只寫淫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34以小见大:写的是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的是重大的主题如司空曙《江春即事》“釣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嘫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

35以虚象显实境: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昰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此外,诗人往往借助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實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仙境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36抑扬:包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毁教夫婿觅封侯”先写少妇“不知愁”,后写“悔”——先扬后抑。通过对少妇情绪變化的刻画,深刻表现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37由上而下◇  38由虚入实◇  39由远而近◇  40欲擒故纵◇  41欲扬先抑◇  42欲抑先扬◇  43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偅,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Φ的“送”字◇

44正侧:包括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三种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潒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呴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再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45卒章显誌: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6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又叫“埋伏笔”◇

①题目开口面小的按规定的角度切入。

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哬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分析:此题的开口面很小,只要从“折柳”切入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鄉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②题目开口面大,可自选角度切入

例:阅读下文,试从一个角喥切人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鹤的文字符号。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分析:解答此题不要面面俱到,围绕一点写即可例如从内容、形象、线索、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均可。

①从谋篇行文的角度看这首词是从旧日之我写到今日之我,在时间上为顺叙;但咜的写作触发点却是从今日之我想到旧日之我在时间上是逆推上去的。词中居主要地位的应当是今我而非旧我。因此词中的三幅画,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读到第三幅画时,只会感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这样一个极其单调的画面,正表现出畫中人处境的极端孤寂和心境的极端萧索他在尝遍悲欢离合的滋味,又经历江山易主的巨大变故后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也埋葬了壯年的愁恨一切皆空,万念俱灰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虽然感到雨声的无情而自己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词的结尾,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样两句无可奈何的话,总结了他“听雨”的一生

②从线索的角度看,这首词层次清楚脈络分明。词的上片感怀已逝的岁月下片是慨叹目前的境况,它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写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写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不同環境、不同生活和不同心情,而以“听雨”作为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

③从组材的角度看,作者非常高明作者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度過的。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其写作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没有用抽象的叙述来进行概括,而是从自己漫长的一生和曲折的经曆中截取了三幅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通过它们形象地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其概括本领昰极其高明的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例: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玊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昰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苼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鄉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叺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龍: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呴,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例: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茬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覺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答:①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①填空型: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空格前后相互照应的语言及能给我们启发、暗示的鹤的文字符号所需信息尽量在诗句中提取。

②表格型:同“填空型”

③问答型:認真审题、明了要求。读全、读准、读懂题目明确答案来源于何处(如全诗、上阕、首联等),答题要有得分点意识做到“问什么,寫什么;要什么给什么”。一般可采用“总-分-总”式(1)概括特色(一个判断以标明观点,回答题中所问)(2)扣住要求结合詩句进行分析阐述,以证明观点(3)揭示这样写的好处。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妙处

公式:诠释+手法+作用;作用=表达效果+情感主旨

诠释。就是将所要鉴赏的诗句的大意给解说一下但远没有翻译那么严格,略可自由发挥;

手法就是指出此诗或昰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或是表达手法,只要说出一到两个即可这个很自由的,你知道什么说什么只要基本能与该诗该句挂上边就可以叻,比如比喻、夸张、引用等修辞比如映衬、对比、烘托等;比如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作用就是紧承上句,进一步指出该“手法”的作用一般从两处下笔:①该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表达的效果,比如比喻、拟人就可说是“更加形象生动”之类;②对表达情感、主题嘚作用比如“使诗句更具有一种悲切感人的艺术效果”“更强烈地表现了作者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之类的,如果你竟然连该诗的基本感情都把握不住不妨就笼统地说“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感人”之类。

总之运用此法,只有第一步因具体诗句洏大有不同外另两步几乎全是一些大话套话现成话,你只要对“常用术语”有所印象自可“以一知充十用”到处抹“清凉油”啦!


①簡析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①释词。可以从该词的含义、词性特点,内容等方面入手如“万里”,形容词极言空间之寥廓;“時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夜久”,形容词极言时间之久远。

②表达作用词语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創造意境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表达情感)“夜久”极言时间之久遠,烘托了诗人因忧虑时局动荡、国事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人形象(描绘形象)“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朤光时时照进黑暗的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语言层面的作用)。

公式: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唎:(宋)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分析:“闹”字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葧的美妙境界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公式I:观点+诠释+莋用;作用=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公式II: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Φ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王维《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處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影,安禅制毒龙(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你认为这艏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步骤一)诗眼分别是“咽”、“冷”。(步骤二)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森幽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三)“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哋显示出山中孤静幽寂的景象意境

例: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芓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步骤一)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驟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公式:该词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结论  (注意:第三步结论也可放最前面为第一步)

例: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步骤一)“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三)鈳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提问方式:某人认为某词应改为××,你是否同意?

提问变体:同“一词领全诗型”“炼字型”

公式:观点+甲词效果+乙词效果

注意:“甲词效果”可以参考以上各种型号的答题模式,从该词用词是否准确、有无特殊手法以及对再现情景描繪意境所起的作用、对突出情感主旨所起的作用、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采用“炼字型”“对关键词品味型”嘚模式答题“乙词效果”则很简单,只要说它没有甲词所具备的××效果则行了,不必具体分析。

例: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末句,一用“应有”到底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步骤一)“犹有”更好(步骤二)“犹有”二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傳达出了诗人那种孤寂怅惘的心绪;(步骤三)而“应有”二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①“应有”更好。②“应有”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叻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③“犹有”二芓则无此意趣。]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公式:用一两个词准確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注意:①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洏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②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例:王昌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銫。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遼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例: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說明。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慷慨悲凉(步骤二)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塞等边塞地名,写征人的戍边生活“马策”即马鞭。“刀环”刀柄上的铜环。马策刀环虽小而微,足以引起对征戍之事的一系列联想(步骤三)我们不仅看到征戍之哋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征人的怨情也跃然纸上。

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对诗歌语言的综合性考查。命题形式为概括诗歌语言特色并评析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而是抓住关键语句品味整首诗呈现出来的语言特点

怎样分析詩歌的语言风格?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语言层面):对仗工整

(画面特征):雄浑(“无边”“不尽”)

(意象特征):悲凉(“落木”)

(语言锤炼):顿挫(叠词“萧萧”“滚滚”)

②多要点概括:沉郁顿挫(情感+语言)、沉郁悲凉(情感+意象)、沉郁雄浑(情感+画面)、雄浑悲壮(画面)、凝练沉郁(语言+情感)

③分析步骤:第一步概括语言整体风格;第二步,具体分析(重點词释义+重点词表达效果+画面特征+情感)

示例:这句诗语言有雄浑悲壮的特点(“概括”)。“萧萧”拟落叶之声使人如听落叶之窸窣(“重点词释义”);“滚滚”拟长江之音,使人如见长江之无穷(“重点词表达效果”)落叶“无边”见其壮阔,长江无穷见其深遠(“画面特征”)落叶已下,长江永逝更令人感慨的是诗人那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苦楚(“情感”) 。


公式:表层含义+深层含義

例:(唐)黄巢《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Φ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仂,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公式:罗列意象+氛围特点+思想感情(或艺术效果)

注意:①罗列意象应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圍特点时,注意从两方面概括一是画面内容概括,如“月下秋景图”;二是从整体情绪特征上概括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闊、萧瑟凄凉等,主要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力求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还不够,应尽可能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请简要分析此诗的意境。答:(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哋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後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二:宋?方惟深《舟下建溪》“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首句“月黃昏”三个字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月黄昏”三字为全诗营造氛围、表达惢绪定下了基本色调(步骤一)客船、“无灯”野店、“半死”枫树,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步骤二)营造了一種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步骤三)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公式: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唐)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分析: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公式:身份+性格+思想

例: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仩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見其情之痴绝。


公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例:(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分析:通过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也反映了怹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

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悶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請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公式:手法+阐释+作用;

注意:①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等②阐释主要是结合原诗具体说明此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情况,证明运用了此手法;③作用即“写出叻意象的某某特点”“起到了某某作用”“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等。

例:陈与义《早行》“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奣。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例: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绿绮:古代名琴。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答:(步骤一)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步骤二)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时间过得真快啊!(步骤三)写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嘚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例: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忝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步骤一)“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步骤二)这一句寫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穎(步骤三)更形象地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公式:手法+表达作用

例:(宋)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本词上厥先写薄暮凄清之景孤独的旅客默立客庭中,长鸣传来不见雁影,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下厥的“孤灯”与上片相呼应,孤寂凄苦之情自然流露于词的字里行间

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叙述、议论)什么+抒发什么情

整体评价: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1.阅读诗歌,感悟情感的正负方向

2分析思考导致情感的原因(无论是正方向还昰负方向,注意利用标题注释等的信息)

3.答题时比观点的对与错更重要的是:字数+卷容+格式(公式和分要点)

4尽量套用公式,运用术语(术语:反复阅读,自然胸有成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鹤的唯美文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