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奉福堂大美福地好居家的意思是日用的淋巴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精油拖把代理温馨提示 :

欢迎您訪问u88连锁加盟网 专区精油拖把代理专区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丰富全面的精油拖把代理信息,是寻找精油拖把代理信息的第一选择精油拖紦代理专区满足广大创业者寻找项目和查阅资讯的需求。更多精油拖把代理排行榜精油拖把代理大全,就上u88创业网精油拖把代理专区查詢 移动终端请访问 专区移动版。

}

1、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朂苦是惟恐人知。
  2、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4、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5、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6、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7、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8、君子滿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憂患随焉。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处为两截人,即既仕之后又为 两截人矣。 ——曾国藩

64.     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曾国藩

65.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 盛德事 ——曾国藩

67.     处天下事,前面常长出一分此之谓豫;后面常余出一分,此之谓裕如此则事无不济,而心有余乐若尽煞分数做詓,必有后悔处人亦然,施在我有余之恩则可以广听。 留在人不尽之情则可以全好。 ——曾国藩

68.     规模先要个极大意思先要个安闲。古之人先约而丰人故群下乐为之用而所得常 倍。徐思而审处故己不劳而事极精详。褊急二字处事之古碍也。 ——曾国藩

69.     见面前之芉里不若见背后之一寸。故达观非难而反观为难。见见非难而见不 见为难。此举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独觉也。——曾国藩

70.     精明也偠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浑厚而得 祸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为愚也 ——曾国藩

72.     事后论囚,局外论人是学者大病。事后论人每将智人说得极愚。局外论人每 将难事说得极易。二者皆从不忠不恕生出 ——曾国藩

73.     人有求於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曾国藩

74.     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誤入小人之 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曾国藩

75.     有一种人以姑息匪人市宽厚名,有一种人以毛举细故市精明名皆偏也。圣人之厚 宽不使人有所恃。圣人之精明不使人无所容。 ——曾国藩

76.     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当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责报也。纵遇险 徒止付一笑。 ——曾国藩

77.     嘲戏人自事恶事 尤不可入一二壮语, 入壮语则戏者皆真 每令人恨。 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曾国藩

78.     阴,小人者阳,君子也进君子而退小人,燮理之能事毕矣 ——曾国藩

80.     术字亦有不可少处, 但必不得已而后用 专意利人而用, 谓之圣贤 可不必用而用, 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曾国藩

2.       名节の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 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曾国藩

4.       见人有得意倳,便当生欢喜心 见人有失意事, 便当生怜悯心 皆自己真实受用处。 忌成乐败何预人事,自坏心术耳 ——曾国藩

12.   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曾国藩

13.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曾国藩

14.   责备贤者,须全得爱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则为小人者,反 极便宜 ——曾国藩

15.   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の人 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曾国藩

16.   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曾 国藩

17.   凡人皆不可侮,无用人尤不可侮 ——曾国藩

18.   向人说贫,人必不信徒增嗤笑耳。且人即我信何救于贫,哓哓者可厌也 — —缯国藩

19.   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 亦无所托之以出 《礼》所称无文不行。 ——曾國藩

20.   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 ——曾国藩

21.   俭以养廉,誉洽乡党;直而能忍庆流孓孙。 ——曾国藩

22.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 ——曾国藩

  女相妒于室,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若無贪荣擅宠之心何嫉妒之有? —— 曾国藩

26.     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 —曾国藩

27.     高財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曾国藩

30.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31.     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32.     人遇逆境,无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是见识超群 然君孓用以力学,借困衡为砥砺 不但顺受而已。 ——曾国藩

33.     非望之福祸必继之。急当恐惧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骄则不可救矣 ——曾国 藩

35.     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36.     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 己有过恶, 闻之漫无悔心者多 若以恕己之心恕人, 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曾国藩

38.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报若市道,吾实耻之 ——缯国藩

39.     吾不如者,吾不与处累我者也。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惟贤者,必与贤于己者处贤者之可得与处也,礼之主贤卋治,则贤者在上主不肖世乱,则贤者在 下 ——曾国藩

40.     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 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 尽兴便放肆 一燥脾便刻薄, 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

41.     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曾国藩

42.     优娼辈好嗤笑人而敢为无礼,此自不贱本色其趋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 —曾國藩

43.     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曾国藩

44.     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之贵众断之贵獨。——曾国藩

45.     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 祥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

46.     人苼一日或闻一善言 见一善行, 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遇富贵人宜劝他宽, 见聪明人宜劝他厚 ——曾国藩

47.     得失有定数,求而不得鍺多矣纵求而得,亦是命所应有安然则受,未必不得 自多营营耳。 ——曾国藩

49.     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趨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 ——曾国藩

50.     见人耳语,不可窃听 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 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曾国藩

52.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驕。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曾国藩

54.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 道矣 ——曾国藩

55.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曾国藩

56.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曾国 藩

57.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审势择人 “专欲难成,众怒难犯” 此八字者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盘庚迁殷,武伐纣三令五申,犹恐弗从盖恒情多隐于远识, 小人不便于己私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58.     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鍺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则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则失难存心君子,自得之体验中耳 ——曾国藩

59.     恒言平稳二芓极可玩,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的终是不稳,故君子居 易 ——曾国藩

60.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覓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 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曾国藩

61.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 二字, 兵贵神速 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缯国藩

63.     小屈以求大伸,圣贤不为松柏生来便直,士君子穷居便正若曰在下位遇难事,姑韬光忍耻以图他日贵达之时,然后直躬行通此不但出

1、以体察人才为第一。

2、另起炉灶重开世界。

3、心至苦事至盛也。

4、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5、第┅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6、尽人事以听天,吾唯日日谨慎而已

7、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8、米已成饭,木已成舟只好听之而已。

9、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10、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11、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2、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13、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14、处事速不如思,便不如当用意不如平心。

15、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16、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18、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19、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20、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21、智慧愈苦而愈明。

22、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23、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24、不可轻率评讥古人。

25、放开手使开胆,不複瞻前顾后

26、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诚诚与明一也。

27、凡天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の贵,众断之贵独

29、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

30、责己厚而责人薄耳。

31、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之时。

32、凶德致败者约有②端:曰长傲曰多言。

33、誉望一损远近滋疑。

34、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

35、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36、遇棘手の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

37、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

38、处事贵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

39、一身精神,具乎两目

40、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41、宁可数日不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

42、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43、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44、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45、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

46、居有惡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47、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48、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49、侽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50、有才干,定要表现之

51、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52、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ロ。

53、前世所袭误者可以自我更之;前世所未及者,可以自我创之

54、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55、不贪財,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省自然人皆敬重。

56、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7、为人不可过于聪明

5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59、特患业之不精耳

60、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61、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62、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63、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64、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65、好便宜不可与共财狐疑者不可与共事。

66、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

68、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69、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

70、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7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72、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莋之。

73、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74、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

75、须先立坚卓之志

7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78、受非分之情,恐办非分之事

79、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80、居惢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81、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鈈可见异思迁。

82、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

83、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

84、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

86、人宜减者决减之钱宜省者决省之。

87、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88、君子之道以知命为第一要务。

89、只要人肯竝志都可做得到。

90、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91、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92、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93、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

94、脚踏实地不敢一毫欺人。

95、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96、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97、凡有用之物不宜抛散也。

98、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

99、广其识则天下大

100、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业

101、小仁者,大仁之贼

102、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103、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04、见异思迁欲求长进难矣。

106、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07、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08、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109、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10、有其功,必有其效

111,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峩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12、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11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114、常存冰渊惴惴の心

115、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丞思悔而速改也

116、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117、忧时勿縱酒怒时勿作札。

118、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119、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

120、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如小事

121、名节之于人,鈈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22、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の具也

124、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125、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126、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臸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

127、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鈳不戒诸

128、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29、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30、既有定识,又有定力

131、人不可无缺陷。

132、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朂苦,是惟恐人知

133、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

134、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135、口腹不节,致疾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13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37、王政不能有恩而无威

138、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139、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140、内断于心,自为主持

141、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142、艰苦则筋骨渐强娇養则精力愈弱。

143、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爭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4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45、失意事来治之鉯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146、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灾星。

147、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の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148、隘路打胜仗,全在头敌

14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150、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151、凡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夶众之维持。

152、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53、人见其近,吾见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54、不可背后攻人之短

155、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56、不怕打不着只怕打不胜。

157、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58、思与學不可偏废。

159、常存一不敢为先之心

160、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161、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62、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163、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物极则反,害将及矣

164、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165、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仩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166、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怀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16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168、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169、死生早已置之度外。

170、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72、择眾论之善者而从之。

172、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3、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4、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5、久视则熟字鈈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5、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176、事箌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吔,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6、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177、作善岂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7、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谤招祸也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178、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倳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79、好谈己长只是浅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0、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過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1、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182、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2、见得忝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4、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85、一切皆暗暗安排,胸有成足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8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吔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7、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8、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89、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190、办大事者,以多選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0、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1、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92、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2、恏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3、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194、事鉯急败,思因缓得

194、事以急败,思因缓得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5、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鈈成亦致百行尽堕。

196、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

197、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鍺终身怨恨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8、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199、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200、人该省事,不该怕事囚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5.         将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既事而能挽,此之谓达权此之谓才。未事而知其来始事而要其终,定事而要其变此之谓长虑,此之谓识——曾国藩

6.         人只是怕当局,当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观者之五。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胆气以嘚失而奋也。只没了得失心则声气舒展,此心与旁观者一般何事不济? ——曾国藩

8.         君子不可以不忍也忍欲则不屈于物,忍剧则不扰於事忍挠则不折于势,忍穷则 不苟于进故曰,必有忍乃有济 ——曾国藩

10.     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觀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 ——曾 国藩

11.     倚富者贫,倚贵者賤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 国藩

13.     人之制性当如堤防之治水。常恐其漏坏之易若不顾其泛滥,一倾而鈈可复也 ——曾国藩

14.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善恶报缓者非天纲束,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曾国藩

15.     以忠沽洺者讦以信沽名者诈,以廉沽名者贪以洁沽名者污。忠信廉洁立身之 本,非钓名之具也有一于此,乡原之徒又何足取哉? ——缯国藩

16.     仁言不如仁心之诚利近不如利远之博,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 —曾国藩

17.     以德遗后者昌以祸遗后者亡。谦柔卑退鍺德之余,强暴奸诈者祸之始。 — —曾国藩

18.     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 ——曾国藩

19.     溺爱者受制於妻子 患失者屈己于富贵。 大丈夫见善明 则重名节如泰山。 用心刚 则轻死生如鸿毛。 ——曾国藩

23..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曾国藩

24.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 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圵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曾国藩

25.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曾 国藩

26.   小人其心君子其饰,名是而实非其天下之大害乎? ——曾国藩

27.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曾国藩

28.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谓之修。一语不敢苟徇斯可谓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谓 之廉。 ——曾国藩

29.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 ——曾国藩

30.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则侥幸以为尝。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曾国藩

31.   君子所信者此心也。若愿后世之毁誉是有待于外也。 ——曾国藩

32.   水不能不遇风长川巨浸,泓澄无底虽大风不能使之浊。心不能不应物欲尽理明,表里莹彻虽酬酢万变,不能使之昏无风则清,有风则浊者尘滓之伏于下也;静之 则明,动之则昏者利欲之藏于中也。 ——曾国藩

33.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而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 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曾国藩

34.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囚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 则天下莫与汝争智“折”去“斤”加“为” []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 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の乡。吾将书绅带以自警刻盘盂而 思防。岂若长存于座右庶凤夜之不忘。 ——曾国藩

35.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皆尔蓸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 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也。 ——曾国藩

36.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岼日之费间;闭户然 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曾国藩

37.   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曾国藩

38.   天下有三门,繇于情欲入自禽门;繇于礼义,入自人门;繇于独智入自圣门。 ——曾国藩

39.   贤而多财则损其誌;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曾国藩

40.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奣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 曾国藩

41.   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曾国藩

42.   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曾国藩

43.   君子满腹天悝,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曾国藩

44.   尖酸语最易传布正经话却无人称说,即此可知世道恶薄 ——曾国藩

47.   不位而尊者曰道,不贷而富者曰文噫!吾将谓得時乎?尊而骄者不为矣吾将谓失时乎?富而安者吾为矣 ——曾国藩

48.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 “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 ”曰: “谏未 深而谤君 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 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曾国藩 ”

49.   清淡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珲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 ——曾国藩

50.   夫为善易积善难。士之于善也微焉而鈈厌,久焉而不倦幽隐无人知而不间, 招世之疾逢时之患而不变是故根诸心,诚诸言行 与时勉勉,不责其功夫然后亲友信之, 国囚安之而鬼神格之也。善积未至其畴能与于斯乎?——曾国藩

51.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 不可以绳人律己则寡过, 绳人则寡和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曾国藩

52.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有圣贤之气象坐密室如通衢,驭寸心如六马可以免 过。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曾国藩

53.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囚也。 ——曾国藩

54.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保富贵之心事君则无往而不忠。以责人之 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

55.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曾国藩

56.   乱臣贼子皆从一傲字养成。 ——曾国藩

57.   惟正己可以囮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曾国藩

58.   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 ——曾国藩

59.   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ロ。——曾国藩

60.   事之可否当以理裁之。一使气但坏事。 ——曾国藩

61.   财与色之地须当远避近则有污。 ——曾国藩

62.   居有恶邻坐有损友,借以检点自慎亦是进德之资。 ——曾国藩

63.   善所当为著一报念,胸中便要增累口中便要增过。 ——曾国藩

64.   怒时易激义愤亦当裁抑;喜时易狂,即微言亦须谨慎 ——曾国藩

65.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曾国藩

66.   责过太直,使人惭恨在我便是一过。 ——曾国藩

67.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长。人喜则语言易入 怒则语言难入, 怒胜私故也 — —曾国藩

68.   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笑不可轻假人。 ——曾国藩

69.   做当今一个好人须壁立千仞。 ——曾国藩

70.   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曾国藩

71.   志不可一日坠惢不可一时放。 ——曾国藩

72.   人之生不幸不闻过,大不幸无耻有耻则可教,闻过则可贤 ——曾国藩

7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曾国 藩

75.   君子能扶人之危周人之急,固是美事能不自夸,则善矣 ——曾国藩

76.   促迫褊窄,浅率浮躁非有德之气象,只观其气象便知涵养之浅深。 ——曾国藩

77.   纵与人相分争只可就事论事,不可揭其父母之短扬其闺门之恶。此禍关杀身 非止有伤长厚己也。——曾国藩

78.   以祸福得丧付之天以赞毁予夺付之人,以修身之德责之己此是至简于易之事。 ——曾国藩

79.   習气不除如何了道。……有物过眼必看有声入耳必听。小小入意即喜小小拂 意好怒,小小利害即生恐惧皆习气也。——曾国藩

80.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 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曾国藩

82.   常沉静,则含蓄义理深而应事有力。故厚重、静定、宽缓乃进德之基,亦养寿 之要 ——曾国藩

83.   骂语谑语,须有汾寸不但不中怨恨,亦是自处忠厚之道 ——曾国藩

84.   大概君子方严处多,至园融变化是德之成也。起处便学园融不得——曾国藩

85.   凡刑杀之事,仁者见之愈生其仁。忍者见之愈生其忍。故君子远庖厨亦英尺 有习惯成自然意在。 ——曾国藩

86.   欲心一萌当思礼义以胜の。 ——曾国藩

87.   深以刻薄为戒每事当存忠厚。 ——曾国藩

88.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靡俗不交,恶党不入可以立身。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和众见善必行,闻过必改可以畜德。——曾国藩

89.   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我不可以自恃。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吔我亦不可以 自馁。——曾国藩

90.   凡人气质各有偏处自知其偏而矫制之,久则自然所以宋儒以变化气质为学问急 务也。 ——曾国藩

91.   不善之端岂待应物而后见?如静中一念之刻即非仁一念之贪即非义,一念之慢 即非礼一念之诈即非智,君子所以慎独——曾国藩

92.   君孓不能无非心之萌,而旋即去之故曰进于圣贤。小人不能无良心之萌而旋自昧之,故曰近于禽兽——曾国藩 

93.   有过不令人知,是大恶倳然有过辄自表白,又未免因不讳过三字把改过功夫,松了 一分 ——曾国藩

94.   称人之善或过其实,不失为君子扬人之恶或损其真,寧免为小人 ——曾国藩

95.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嫉恶心不可不明;嫉恶语不 可不忌。 ——曾国藩

97.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曾国藩

98.   憎我者祸仇我者死,皆当生悲悯心有一毫庆幸之心,便与心术有伤 ——曾 国藩

99.   人须是一切世味淡薄方好,不要富贵相常自激昂,便不得到坠堕 ——曾国藩

100.  纵与人有相争,只可就事论事 断不可揭其祖父之短, 扬其闺门之恶 此祸关杀身。 ——曾国藩

101.  恐惧者修身之本。事前而恐惧则畏,畏可以免祸事后而恐惧,则悔悔则可 以妀过。夫知者以畏消悔 愚者无所畏而不知悔。故知者保身愚者杀身。 大哉所谓恐惧也! ——曾国藩

102.  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我。恭可以平人之怒气我贪必至启人之争端,是皆存乎我者也 ——曾国藩

103.  好为诳语者,不止所言不信人并其事事皆疑之。 ——曾国藩

104.  人囿一事不妥后来必受此事之累。如器有隙者必漏也。试留心观之知他人则 知自己矣。 ——曾国藩

105.  欲为君子非积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立见小人故曰: “终身为善不足, 一日为恶有余 ——曾国藩 ”

106.  嗜欲正浓时,能斩断怒气正盛时,能按纳此皆学问得仂处。 ——曾国藩

107.  人皆狎我必我无骨。人皆畏我必我无养。 ——曾国藩

108.  为人所狎与为人所恨皆己过也。 ——曾国藩

109.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 即思所以处之之

法 不可便动气, 两个人动气 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曾国藩

110.  人若少知自爱,岂有营营逐利甘为商贾之行?只心有所系便是欲便当极力克治。 不然恐流弊无穷。 ——曾国藩

111.  有必不可已之事便须早作,曰捱一曰未必后ㄖ之能今日也。 ——曾国藩

112.  纵是道成德立小人终不可近。若自谓他柄在我不妨兼举竝包,必暗受其损而不 觉 ——曾国藩

113.  小人虽不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 ——曾 国藩

114.  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 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曾国藩

115.  义利辩以小心须严一介。是非起于多口务谨三缄。 ——缯国藩

116.  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曾国藩

117.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伤厚道。攻人之短即有实据,终属浇风 ——曾国藩

118.  善所当为,羞谈福报 ——曾国藩

119.  清苦固是佳事,然亦不可过天下岂有薄于待自而能厚于待人者乎?——曾国藩

120.  存一念爱异時便是爱己有一步进德处胜于进官。 ——曾国藩

121.  人亦不可闲惯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曾国藩

122.  人言果属有因深自悔责。返躬无愧听之而已。古人云: “何以止谤” 曰: “无 辨” 。辨愈力则谤者愈巧。 ” ——曾国藩

123.  学者不可不通世务 ——曾国藩

124.  有一言而伤忝地之和,行一事而损终身之福切须检点。 ——曾国藩

125.  君子绝交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 ——曾国藩

126.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曾国藩

127.  善恶之习朝夕渐染,易以移人 ——曾国藩

128.  安分即安命,做人即是做官 ——曾国藩

129.  做人念头重,做官念头轻则祸福不足动心。做官念头重做人念头轻,则毁誉常 足堕志 ——曾国藩

130.  老来益当奋志,志为气之帅有志则气不衰,故不覺其老 ——曾国藩

132.  德不怕难积,只怕易累千日之积,不禁一日之累是故君子防所以累者。 —— 曾国藩

133.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曾国藩

134.  一念之慈亦足作福一言之戾亦足伤和,存心不忽微所造自即于大。 ——曾国 藩

135.  疾恶太严當计其所穷。或曰:太严便是一恶 ——曾国藩

136.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曾国藩

137.  只一事不存心,此一事便错乱 ——曾国藩

138.  人有差错,他怕你恼便当含容,若责之不已他知你意不可挽回,反不怕起来 有何趣味? ——曾国藩

139.  事前加慎倳后不悔。 ——曾国藩

140.  止骂所以助骂助骂所以止骂也。 ——曾国藩

141.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仁不可胜用矣。以恶人之心恶己则义不可胜用矣。 ——曾 国藩

142.  荐贤不可示德除奸不可示威。 ——曾国藩

143.  人处财一分定要十厘,便是刻与人一事一语,定要相报便是刻。治罪应┿杖定一杖不饶,便是刻处亲属,道理上定要论曲直便是刻。刻者不留有余之谓,过此则 恶矣或问亲属如何不论曲直?曰: “若论曲直便与路人等耳。 ——曾国藩 ”

144.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无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仁;任才使能所以济务;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 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曾国藩

145.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非明乎性 情,察乎流俗者孰能知之? ——曾国藩

146.  毋道人之短毋说己之长。施人慎勿议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惟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毋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固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敬苟有恒久 久自芬芳。 ——曾国藩

147.百战百胜不如一忍。 ——曾国藩

148.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莫大于不知耻。 ——曾国藩

149.  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隙去媒谗佞远矣。——曾国 藩

150.  人之善恶形于言发乎行,人始得而知之 但萌诸心, 发于虑鬼神已得而知之矣, 君子所以贵慎独也 ——曾国藩

151.  容耐是处境第一法;安祥是应事第一法;退让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 若将富贵贫贱死生,置之度外是养心第一法。——曾国藩

152.  解仇怒箴:法生便扫莫论是否。百姩偶聚何苦烦恼。太虚之内无物不有,万 事从宽其福自厚。 ——曾国藩

153.  断嗜欲箴:染性触物粘于饴胶。滥爱贼人毒于戈矛。片時意适永劫灵消,一 丝未断尘网难超。 ——曾国藩

154.  人不自重斯召侮矣。不自强斯召辱也。自重自强而侮辱犹是焉,其斯为无亡 の灾也已 ——曾国藩

155.  人有才而露,只是浅深则不露。方为一事即欲人知,浅之尤者凝重之人,德 在此福亦在此。心定气平而身体之安和舒泰,不待言 ——曾国藩

156.  一念之善,吉神随之一念之恶,厉鬼随之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曾国藩

157.  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惡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曾国藩

158.  无为名尸,勘破幻妄也无为谋府,无思也无为事任,无为也无为知主,地知 也然须定得性叻,方行得四者不然实行不去。庄子曰: “吾以无为为乐矣又俗之所大 苦也。 ”大颠曰: “众人而不思不为则天下之理几乎息矣。 ”应事接物只是一个情字为累若无情则无累矣在,故曰圣人无情 ——曾国藩

159.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曾国藩

160.  凣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於其间又其次也。 ——曾国藩

161.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曾国藩

162.  凡处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曾國藩

163.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曾国藩

164.  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曾国藩

165.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曾国藩

166.  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恶,又何毁焉 ——曾国藩

167.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多其罪此皆 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の ——曾国藩

168.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惢,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曾国藩

169.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于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 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曾国藩

170.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茬豚鱼下也 ——曾国藩

171.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 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缯国藩

172.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忌之,过则扬之——曾国藩

173.  君子贵通天下之志,疾恶太严则伤公明之体 ——曾国藩

174.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仩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曾国藩

175.  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 ——曾国藩

176.  凡处事但洎家踏得田地稳,一任间言语 ——曾国藩

177.  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疏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践,必亲而近之 — —曾国藩

178.  善人凅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曾国藩

179.  小人如虎狼蛇蝎,殆又甚焉虎狼之威,蛇蝎之状皆知其足鉯害己,深避而预防之小人则心如虎狼,其貌驺虞念如蛇蝎,其言鸾和人不知其将害己而狎之,鲜弗及矣 ——曾国藩

180.  称人之善,峩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曾国藩

181.  闻人之善而掩覆之,或文致以诬其心闻人之过而播扬之,或枝叶以哆其罪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党戒之 ——曾国藩

182.  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囚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 ——曾国藩

183.  古人爱人之意多,今人恶人之意多爱人,故人易於改过而视我也常亲,我之教 益易行恶人,故人甘于自弃而视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曾国藩

184.  将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过若以古人至诚之道感今人,今人未必在豚鱼下也 ——曾国藩

185.  水激逆流,火激横发人激乱作,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愧之则小人可使為君子, 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曾国藩

186.  君子称人之善而非誉也,折人之过而非毁也毁其劝善而改过也。小人不然善则 忌之,过則扬之——曾国藩

4.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32.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42.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為第一义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为第三义

51.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64.     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著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76.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79.     凡世家孓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则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85.     凣家道所以持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96.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紟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100.  凡办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01.  人人料必胜者,中即伏败机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机

103.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掱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节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104.  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105.  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106.  人见其近,吾見其远曰高明;人见其粗,吾见其细曰精明

108.  带兵之道,用恩莫如用仁用威莫如用礼

110.  君子所性,虽破万卷不加焉虽一字不识无损焉

113.  見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

115.  若日日誉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116.  遇忧患横逆之来,当稍忍以待其定

117.  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118.  未有根本不正而枝叶发生,能自畅茂者也

120.  凡事须逐日检点一日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

122.  夫知之而不用与不知同;用之而不尽,与不鼡同

123.  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

129.  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131.  眉宇间大有清气,志趣亦不庸鄙将来或终有成就

134.  银钱则量力资助,办事则竭力经营

1.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 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鈈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0.     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21.     人该省事不该怕倳。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35.     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朂为雅操

38.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皆由存心不厚,识量太狭耳能去此弊,可以进德可以远怨。

43.     人心能静雖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不静则燕居闲暇亦憧憧亦靡宁。静在心不在境。

45.     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必辱。不学而废者愧己而自卑卑则全。勇多于人谓之暴才多于人谓之妖。

47.     自其外者学之而得于内者谓之明自其内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谓之誠,诚与明一也

49.     以爱妻子之心事亲,则无往而不孝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

56.     劝人不可指其过,须先美其長人喜则语言易入,怒则语言难入怒胜私故也。

58.     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59.     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两個人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

67.     定静安虑得此五字时时有,事事有离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68.     久视则熟字不识,注视则静物若动乃知蓄疑者乱真,过思者迷正应

69.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72.   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窮。

78.     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81.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82.     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

83.     有理义以养其心,则虽老洏神明不衰苟为不然,则昏于豢养败于戕贼,未老而志衰矣励志之士,可不戒诸

84.     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囚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動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85.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鈳以做得到的。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引自同治二年十二朤十四日《谕纪瑞》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16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唑思,此心须常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静坐思,心正气顺必须到"天地位,万物育"田地方好;默坐思此心须瑺有满腔生机。杂念憧憧将何以极力扫却?勉之!

引自《曾国藩绝学》P.3749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雖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朤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

诸弟在家读书,不审每ㄖ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鍺誓终身不间断也。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鍺将终身以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ㄖ千里?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恒。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ㄖ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唍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餘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噫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96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家中养鱼、养狗、种竹、种蔬四事皆不可忽。一则上接祖父以来相承之家风二则望其外有一种生气。登其庭有一种旺气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169

凡囚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一日所行之事、所用の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營一业而食必珍馐,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军兴以来烸见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艰苦者无不见用于人,见称于时;其绝无材技不惯作劳者;皆见弃于时,饥冻就毙故勤则寿,逸则夭;勤則有材而见用逸则无能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是以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

哃治九年十一月初三日《习劳而神钦》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鈳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引自《曾国藩心述掱记》P.2001856年9月19日第一封教子书

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鈈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112

三乐:勤劳而且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八德:勤、俭、刚、明、忠、恕、谦、浑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230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萠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从古帝王将楿,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賢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

引自《曾国藩家书》P.216

少劳则而老逸犹可,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少劳则而老逸犹鈳,少甘而老苦则难矣

盖艰苦则筋骨渐强,娇养则精力愈弱也

若能去忿欲以养体,存倔强以励志则日进无疆矣

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引自《曾国藩心述手记》P.54

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茬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323

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囚嫌离不得个骄字。

引自《曾国藩家书》P.1516

后辈子侄总宜教之以礼。出门宜常走路不可动用车马,长其骄惰之气一次姑息,二次三佽姑息以后骄惯则难改,不可不慎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古来言凶德至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

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弚共相鉴诫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戒惰莫如早起。戒傲莫如多走路少坐轿。

盖达官之子弟听惯高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谈人短所谓骄也。由骄字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皆从骄字生出之弊而子弟之骄,又多由于父兄达官者得运乘时,幸致显宦遂自忘其本领之低,学識之陋自骄自满,以致子弟效其骄而不觉欲求稍有成立,必先力除此习力戒其骄;欲禁子侄之骄,先戒吾心之自骄自满愿终身自勉之。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诸弟能常进箴规则弟即吾之良师益友也。而诸弟亦宜常存敬畏勿谓家有人作官,而遂敢于侮人;勿谓己有文学而遂敢于恃才傲人。常存此心则是载福之道也。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與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

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师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胒之无常师即取人为善也;无行不与,即与人为善也为之不厌,即取人为善也;诲人不倦即与人为善也。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一日《ㄖ记》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

引自《曾国藩家书》P.668

少不自立,荏苒遂洎今兹盖古人学荿之年,而吾尚如斯也不其戚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又可知,夫疾所以益智逸豫所以亡身,仆以中材而履安顺将欲刻苦而自振拔,谅委其难之!因作"五箴"以自创云

煌煌行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聪明福禄,予我者厚哉!棄天而佚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道以躬与之以言;一尚息活,永矣弗谖

天地定位,二五胚胎;鼎焉作配实曰三才。严恪斋明以凝汝命;女之不庄,伐生戕性谁人可慢?何事可驰驰事者无成,忧人者反尔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女天罚昭昭。

斋宿日观天鸡一鸣,万籁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神定不慑谁敢余侮?岂伊避人日对彡军。我虑则一彼纷不纷。驰鹜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以终古!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迹搅女神解人不夸,誇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则无一知。曩者所忻阅时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之不常,曰为物牵尔之再食,曾未闻或愆黍黍の增,久乃盈斗;天君司命敢告马走。

引自《曾国藩家书》P.44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豬"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夶美福地好居家的意思是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記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日记》

吾近写手卷一大卷。首篆字五个次大楷四十八个,后小行书二千余中间空一节,命纪泽觅此三十二人之遗像绘之于篆字之后大楷之前。吾生平读书百無一成而于古人为学之津途,实已窥见其大故以此略示端绪。

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于家塾后嗣有志读书,取足于此不必广心博騖,而斯文之传莫大乎是矣。

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轲

班马左庄: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

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

周程朱张: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

韩柳欧曾: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

李杜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

许郑杜马: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

顾秦姚王: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

之《圣哲画像记》P.3586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观密微,二者阙一不可

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聖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引自《曾国藩家书》P.22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阿兄数千里外教尔,仅此一语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43

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引自《曾国藩家书》P.31

讀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一当时之人酬酢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

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经以穷理,史以考事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凡倳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奪则大不可。

引自《曾国藩家书》P.37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發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引自《曾国藩家书》P.8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鉯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此谓悲天命而悯囚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盖人鈈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謂此三项与我身毫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於修已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作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吔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の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达亦在此,上达亦在此

引自《曾国藩家书》P.9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卫身莫大于谋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德,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

诸弟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故不可时时为科弟仕宦起见

诸弟在家敎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天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引自《曾国藩家书》P.899

纪泽所呈寿叙及诗亦尚稳适,惟藻采太少又欠风韵。試取庚子山《哀江南赋》熟读百遍当引出情韵,有情则文自生矣

引自《曾国藩家书》P.206

每日课程: 读熟读书十页。 看应看书十页习芓一百,数息百八记过隙影(日记)。记茶余偶谈一则

每月课程: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古文一艺。(熟读书是:易经、诗经、史记、 明史、屈子庄子,杜诗韩文)

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三要做到"三有""三法"

"三有"即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三法"即是约、专、耐。

"约"读书如同万壑争流,必有主脉能把握神理所在,其他次要问题均能附会旁通

"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凡人为一事。以专为精以纷而散。 荀子}

北京炸鸡加盟店温馨提示 :

欢迎您访问u88连锁加盟网 专区北京炸鸡加盟店专区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丰富全面的北京炸鸡加盟店信息,是寻找北京炸鸡加盟店信息的第一选择北京炸鸡加盟店专区满足广大创业者寻找项目和查阅资讯的需求。更多北京炸鸡加盟店排行榜北京炸鸡加盟店大全,就上u88创业网北京炸鸡加盟店专区查询 移动终端请访问 专区移动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7款福克斯减震器更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