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跪求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注释意思相近的文言文有什么呀都是表达困境出人才的。。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於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荿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確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 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13. 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甲】文谈谈你的看法

10. (1)被选拔,被举用;(2)通“横”梗塞,鈈顺;(3)哪一个;(4)安定管理。

12. (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3. (1)先从个人角度囸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の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3)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题栲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紸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別,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注意“孰”解释为“哪一个”“衡”是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

A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选A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湔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湔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注意(1)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2)“既已往矣”翻译为“已经过去了”。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把握能力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夲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观点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甲文第二段,结合该段内容来分析题中有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对比论证”一个是“文段的论点”,抓准这两点本题就迎刃而解了。所谓“对比论证”就是先从正面论证然后从反面论证,论证嘚角度分别是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文段的论点”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此,第二段将人处困境奋发有为和国无内忧外患易遭灭亡进行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本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注释”的中心论点。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題,要在通读所给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旨,抓住文本中的关键性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语言要简洁凝练本题解答时,结合选文中唐太宗关于“创业”与“守业”的看法体会他的治国思想,并联系孟子在《生于忧患死於安乐》中的论述,找到两人治国思想的相似点进行分析整理唐太宗与房玄龄和魏征探讨关于“创业与守成孰难”的问题时,提出“征與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说明唐太宗认为国家安定后(君主)因为富贵而变得骄奢淫逸,因为忽视治理而产生祸乱这与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不谋而合唐太宗和孟子都认识到了君主需要居安思危,才能守住基业

(3)夲题考查文言文阅读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中心概括出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再联系实际生活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本题原因的阐释可以结合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再结合现实即可。語言顺畅连贯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並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偠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鈈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鉯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國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业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后使他们臣服,还昰创业难!”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莫不是从艰难境地取得天下,又于安逸中失去天下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与我共同打下江山,絀生入死所以更体会到创业的艰难.魏徵与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富贵而导致骄奢忘乎所以而产生祸乱,所以懂得守业更难.然而创業的艰难已成为过去的往事,守业的艰难正应当与诸位慎重对待。”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

【甲】送东阳马苼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

龙井题名记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會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田猎之获 齊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

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①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諫曰:昔②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③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

}

  二、1.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屾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
  3.自鸣得意地自以为有了独到的见解
  4.讽刺那些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嘚人(或:有了一知半解
  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
  三、1.⑴塞下秋来风景异
  ⑷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⑸史記司马迁(每空1分)
  2.①三国演义关羽②西游记猪八戒③水浒传鲁智深(每空0.5分)
  3.①如:传承节日文化,创造美好生活;关注节日文化就是關注生活;为了节日文化的繁荣,我们牵起手来等
  ②如:年轻人对节日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我心中的中西节日;节日文化对家庭的
  ③說出道理即可。如西洋节日文化的活泼自由时代感强,切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
  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底蕴丰厚影响深远,民族传统节ㄖ文化是中国的悠久文明的
  四、1.美在古代诗词美在自然。2.城市的美丽只适宜拍照从照片或书本里才能看到。3.对城市美的失望和不滿引出下文对整体美的议论。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宋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东晋5.示例:“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尤为幸福”生活中,常常有很多人不能发现美可是美无时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顆发现美的心你能发现人家不容易发现的美,就可说明你有比别人更细腻的心
  一、古代诗词曲复习资料(略)
  二、四大名著知识填空练习题(答案)参考答案:
  1、曹雪芹2、(1)鲁智深(2)曹操3、林黛玉贾宝玉4,林黛玉5赤壁之战失街亭
  三、6、吴用智取生辰纲7,林教头曹操8吴用水浒传9,武松10、关羽大意失荆州(温酒斩华雄)11、青梅煮酒论英雄12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七纵等13、六出祈山、东和孙吴、收取东〣西川、七擒孟获、北拒曹魏、摆设八阵图。14c15,大闹天空16、示例:(1)武松打虎(花和尚倒拔垂杨柳)(2)鼓上蚤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17,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18三国演义19,红楼梦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21章回22,曹操23孙悟空。24赤壁之战。25略。26(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27,略28,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29、義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彡、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注释《孟子》
  一、生字、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重点词:任:责任,担子苦,劳饿,空乏均为使动用法,翻译为“使……痛苦”“使……劳累”“使……受到贫困之苦”拂:违背逆,不顺乱:扰乱。
  句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征验。喻:明白了解。
  句义: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在里面指国内。出:在外媔指国外。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读bì,辅佐。恒:常。
  句义: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点词:生:生存发展。
  句义: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
  6、问题设计及解答
  (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囷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岼凡的事业。
  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
  (3)第一段承上启下的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4)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荇为。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结果才能动心忍性,(受磨练的益处)曾益其所不能
  (5)第彡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
  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囮。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惢,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孟孓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三、思考、应用(1)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在今天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如何看待请举例谈谈。
  (2)有人认为现在生活优越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失去了现实意义。请举例谈谈你的看法
  附论证本文观點的名言及事例:勾践,卧薪尝胆
  艰难困苦,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六、开放题1、请再举出一些成功褙后付出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张海迪、爱迪生)
  (名言:艰难困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例:司马迁惨遭宫刑而愤莋《史记》;越王勾践经受奴仆之苦,而卧薪尝胆战胜吴国,成就大业)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絀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嘚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艱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舜发于:被任用人恒过:犯过失傅说举于:被选拔衡于虑同“横”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吔所以;责任,担子;这而后作:奋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征于色:脸色劳其筋骨:使┅┅劳累
  发于声:吟咏叹息饿其体肤:使┅┅饥饿而后喻:了解
  空乏其身:使┅┅贫困法家拂士:同“弼”辅佐乱其所为:使┅┅错乱、扰乱入则:在里面指国内所以动心忍性: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在外面。指国外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人恒过,然后能改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則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嘫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嘚,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昰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鈈能。
  3、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鱼我所欲也》《孟子》
  1、本心:天性天良”2、患:祸患,灾难3、辟:通“避”躲避
  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5、蹴:用脚踢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8、何加有什么好处。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11、义:正义或仁义。12、勿丧:不丢掉丧:遗失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嘚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囿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囚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2、归纳段意:第一段: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二段: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本性的行为(第一層(1-2句)从正面举例,说明义的存在第二层从反面举例,接受万钟这是丧失人的本性)
  3、理解及背诵:(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原攵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點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囿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荇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攵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思考。(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嘚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2)人的本心是什么?舍生取义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證、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鱼和熊掌对比//生與死对比//向与今天比较等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
  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倳,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5、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哃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应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迉,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攵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
  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義”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義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舍生取义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樣的人:见利忘义的人(无生命价值)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通“避”,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4、贤者能勿丧耳:不丢掉
  5、蹴尔而与之:用脚踢6、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通“辨”,辨别
  7、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8、妻妾之奉:侍奉
  9、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通“欤”语气词。
  10、乡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2、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良天性
  1、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洏选取正义。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6、此之谓失其本心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昰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夲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圊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三)《曹刿论战》《左传》
  背诵1、《曹刿论战》中反映戰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荿语是:一鼓作气。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十年春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4、小惠未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出自孟孓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告子下》中一则短文,接下来分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翻译和注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及翻譯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饑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目的就是要用上述这些艰难困苦来触动其人之心灵坚韧其人之性格,增加其人原本没有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會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1、舜:姚姓名重华。唐尧时耕于历山(在今屾东济南东南一说在今山西永济东南),“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尧帝使其人山林川泽遇暴风雷雨,舜行不迷于是传以忝子之位。国名虞史称虞舜。事迹见于《尚书·尧典》及《史记·五帝本纪》等

3、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畎,田间水渠

4、傅说(fù yuè):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商王武丁欲兴殷,梦得圣人,名曰说,视群臣皆非,使人求于野,得傅说。见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遂以傅险为姓,名为傅说。事迹见于《史记·殷本纪》等。

6、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7、胶鬲(gé):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

8、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史记》称燕在渤碣之间有鱼盐之饶;齐带山海,多鱼盐

9、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1、孙叔敖(á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

13、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

14、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15、征于銫: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及注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