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潮汕菜?有哪些值得打卡的潮汕美食?

美食打卡:潮汕 这间没有菜牌的潮汕美食,隐藏在深巷,让潮汕人找到家的感觉

}

总体来说,吉林的肉串比较多,你说的是不是吉林市我不知道,不过我是吉林市人!如果你在吉林市,可以去吃点特色的烧烤,比如冯家屯烤肉,还有德威御园旁边的百度烤吧,那里有纸上烤肉,也算特色吧,还有庆丰小区的晓梅肉串,老太太肉串,朝阳街的一鸣烧烤,杜家哥俩的糖醋鸡骨架!要说到特产,东北三宝是人参,貂皮,鹿茸,不过吉林真正的特产是人参,主要产地是农安县,其实没必要带那个回去的,很多都是家参,哪都可以买到,野山参价格又高,自己用不到!所以,建议你去口前,那有卖大煎饼的,现做的,很好吃吖,很甜很脆,也算是特产吧,不过煎饼最好吃的还是属吉林市朝阳镇的大煎饼,那有带包装的,可以带走,价钱不贵,口感也很好!呵呵,这都是我亲身体会的,楼主,答案可否满意?

}

很多人说潮汕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但是它的美食是大家不能拒绝的一大原因。

“夏日豆腐遍街头,串巷叫卖四方行。清口解渴适时令,呼卖声调如潮乐。”这是潮汕民间曾经流行的一句民谣,形象地道出了潮汕城乡夏日民俗风情一景:炎炎夏日,暑气逼人,潮汕地区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卖草粿的小贩,或推着小车,或摆着小摊档,一手执瓷碗,一手拿铲草粿的金属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着,以招徕生意,那声音十分清脆动听。在暑气的“压迫”下,纳凉的人纷纷掏钱买一碗清香滑润的草粿豆花打牙祭。

草粿:是用一种叫草粿草的干草熬汁,加入少许地瓜粉,使其凝结,装在小缸中用盖盖好。挑卖时一头是碗筷架和红糖,架下放洗碗水;一头是小缸。卖时以铜匙从草粿的上层切出于碗中,加撒糖粉,还点上一滴橙膏。潮阳、普宁农村卖草粿,则以一个多孔的铜钱刨,将缸钵里的凝结草粿刨起,成为条状,黑得发亮,撒上白糖或红糖,温吃或冷吃皆可。吃草粿能解暑,但不可留过夜。如遇雨天,人家则不吃。潮语有一句俗语,叫“草粿煮熟,天时变局”。形容时令变化,生意倒霉。潮汕人讲究中药去火,草粿被认为可以一种补益清热养生食品。

豆花:黄豆要提前浸泡,然后是手磨成浆,煮沸后,加入适量的石膏然后冷却制作而成的,白净的豆花撒上白糖与少许芝麻粉即可食用。雪白的豆腐花太惹人爱了,嫩滑细腻吹弹可破,轻咬一口豆味弥漫了整个口腔,入口很快就化了,这一口丝滑,绝了~

小时候在家听到村头巷尾那“草粿、豆腐花”的叫卖声传来,飞快跑出去,乒乓作响地抽起2个瓷碗,拿起桌上的零钱快速地冲出去。明知道阿伯会在门口等着,仍猴急得生怕下一秒阿伯就消失了。“一碗草粿,一碗豆腐花”,看到阿伯便将手里的碗递了过去,“爱落糖爱迈?(要不要放糖?)”阿伯一边用勺子勺起豆腐花,一边问道。是这样子的,如果不放糖的话,阿伯会多加一些豆腐花,自己回家再放白糖就可以了。还依稀记得一碗5毛钱,“割碗草粿”就是买一碗草粿的意思。

现在想吃碗草粿豆腐花,可不是那么容易了。

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

老妈宫粽球 :指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的顺德号的粽球。

制作工艺要求严格,其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大小均匀。制作过程是先将糯米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捞起晾干,第二天洗净炒锅,下猪油、糯米略炒,调入鱼露,中火炒至米粒香味四溢,光亮润滑,装起待用。

由于粽是用竹叶包裹,要打开吃了才知道味道,于是有此俗语。喻事久见人心。由于潮人有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且在南方过了端午节,气候开始转热,故俗语中还有“五月未食粽,破裘唔敢放”的谚语。

很像汤圆,却不只是汤圆

  鸭母捻(音同 " 念 ")是一道有名的汉族小吃,首创于清代初年,为什么这小食名为鸭母捻,有两种说法,一为这种汤圆过去形状大如鸭蛋,鸭蛋潮州话又叫鸭母卵,故称为鸭母捻;二为这汤圆煮熟浮于水面,如白母鸭浮游于水面,故称为鸭母捻。

传统制作要求严格,其皮要选用正逻糯(即泰国糯米),放水中浸2小时,然后用石磨磨两次,第一次磨毕放桶中,第二次磨完后就要挤干水分,揉皮时再加水,这样制成的皮就十分软滑。主要有绿沙、红豆沙、芋泥和芝麻糖四种馅。

先将米浸泡,磨成浆,取米浆浇满在潮汕功夫茶杯(所谓功夫茶杯,确切就是缩小的饭碗,碗口直径只有5cm),然后用毛笔蘸上少许白矾水,往功夫茶杯表层中间点一下,逐个点,然后蒸熟,蒸熟后在点矾水的地方就自然向下凹,样子十分可爱,用牙签把水粿挑出来,然后趁热装盘,表面均匀撒上炒香的萝卜干,浇上糖浆,即可食用。

慢工出细活,细活出精品

外形可能有点不好看,但你一定会喜欢它惊艳的口味!

猪肠胀糯米起源于普宁的洪阳,后传遍了潮汕。

一般制法是取猪大肠中段,用食盐、纯碱或淀粉反复搓洗至无异味,将糯米先浸软,与猪肉、香菇、虾、莲子等辅料拌匀,调入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品,然后填装入洗好的猪肠中(“胀”在潮汕方言中有把东西装入容器中的意思,“猪肠胀糯米”名称由此而来),两端用纱线扎紧,放开水锅里煮约1小时,捞出斜切成小片,蘸红豉油的甜酱油食用(酱油调进红糖、适量辣椒、淀粉,小煮开,撒进炒香的白芝麻),也可以根据传统吃法蘸带有桔子口味的桔油,更加开胃。

这道小食四季皆宜,不仅潮汕人喜欢,也为四方游客所喜尝。

猪脚圈是潮汕地区颇具特色的一款小食。一般猪脚圈均是卖小食的摊主,在路旁支起炉架,放上锅,边制炸边出卖。

因其呈圆圈,状为从猪蹄上切下来,故人们美其名为猪脚圈。炸熟的“猪脚圈”不仅色泽十分惹人喜爱,而且有一股香喷喷的诱人香味。黄豆要选那些饱满的,选好黄豆,先把黄豆蒸熟,等热气散尽以后,跟大葱、沙茶、芝麻等混匀,然后装进模具。油炸后,一咬,香脆的“外皮”裹着酥软的黄豆,那种感觉啊,叫人馋涎欲滴,吃上一口,回味无穷。

小时候,早上买猪脚圈,大都是当早餐菜;下午的猪脚圈,则花样多很多,最多的是搭配薯粉豆干,放学路上买上一点,吧唧吧唧。

将白萝卜去皮洗净切成细丝,炒熟,加入粘米粉,薯粉及以上切碎的配料混合成团,用勺子舀成小丸(其大小形状如日本的章鱼小丸子),用油炸至金黄色即可。虽然配料简单,但是味道一点也不逊色。

刚出炉的菜头丸,橙黄焦嫩,冒着热气和香气,让人馋的直流口水。

“胶罗钱”其实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类似糯米糍,在其基础上做了改良。它是用优质的精白糯米洗净磨成米粉,做成圆形(中间留有一圆洞),放进水中煮熟,捞起后放在“揖粿钵” (农村用来揉搓粿皮的缽)中,用“粿槌”绞拌成粘状,趁热用手捏起一小块,粘上佐料(即用炒熟的芝麻、花生米碎和白砂糖研磨而成的佐料,民间叫“麻豆砂”),逐一摆上盛器,即可食用。

在潮汕,有一种不用米的特色美食,叫做“无米粿”,是潮汕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你吃过吗?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无米粿的馅多用蔬菜杂粮来做。比如马铃薯、芋头或竹笋切成小粒,加沙茶等炒熟。不过,现在的能吃到的无米粿越来越简单,大多只是加点碎韭菜,简单却依然美味。

透明的皮,加上色彩丰富的馅料,这款粿品非常受潮汕人们的喜爱,是潮汕人熟悉的老味道。

煎的无米粿,外皮是脆的,而皮的内侧有些软,韭菜还泛着油亮的绿。用筷子夹一个粿,蘸点辣椒酱,放入嘴里轻轻一咬,酥脆的外皮中,馅料可口的汁液以及辣酱混合在一起,超赞!

葱糖无葱,极白无渣,入口酥如沃雪

现在制作糖葱的人越来越少,其制作过程非常考验制作人的功夫。糖葱的主要原料为白砂糖与麦芽糖,要先把糖倒入锅中熬煮成饴,冷却到合适的温度后趁热拉打,拉糖的动作有点像是在拉面条,较为费力。有的人会用钉子先固定好糖的一端,拉长之后两股合在一起又继续拉,不断反复的拉打,将空气包含在糖里面,知道变成白色的中空长方形糖条,然后切断成小指长的一段段,就成为香酥甜脆的“白糖葱”。

把三张薄饼摆成品字形,中间放两块糖葱,洒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也可以加上一些香菜),包起来,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葱薄饼了。

这是一种即将消失的潮汕美食,一种让人在睡梦里还会想念的甜香,糖葱薄饼的制作过程十分有趣,在这个机械化年代,此类手工美食很难得,也许以后我们吃到的就只有机器生产的了,所以在它还没消失之前,要多回味一下!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爱好潮汕美食的各位,欢迎来我大潮汕做客。

趁着微风不燥,趁着初夏清凉,趁着五一假期,来一场憋坏了的旅行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都有哪些值得打卡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