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和南京哪个地方租房便宜?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南京和苏州距离不过两百公里,作为苏州省内的两大城市,两者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不相上下,但单纯的从房价来看差距却不是一点半点。相对来说南京房价要比苏州高出不少,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据机构统计,今年前十个月苏州市区商品住宅的均价为20029元/平方米。也就是均价在2万元左右。另据中国房价行情网统计,南京10月二手房价格29502元/平方米(南京严格执行新房上市的限价政策,一手房房价并不代表楼市的真实情况)。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到差异。

这两个城市的房价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但在本轮楼市调控之前,也是就是两年多以前,苏州和南京都入列“楼市四小龙”,这是二者的相同之处。“四小龙”的其余两个城市分别是合肥与厦门。有“四小龙”的称法,是因为这四个二线城市在彼时房价涨势惊人,比如,在涨幅上合肥经常是领涨全国;再比如,厦门则是将房价涨至了岛内6万元每平米,而岛外也达到了3万元每平米,房价水平达到准一线城市水平,甚而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

有意思的是,苏州没有纳入统计局的中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变动情况的统计中,而江苏的南京与无锡则同在一二线15个热点城市中。

苏州与南京同属于江苏省,前者是江苏经济最发达、GDP值最高的城市,后者是江苏的省会城市。一般而言,有人会认为,更有钱的地方房价会更高。其实这是个不太正确的理解。就像福建的两个城市厦门与泉州,民间富有度更强的是泉州,但它的房价是远不如毗邻的厦门。究其原因,还是城市化的程度不同,以及城市的公共资源拥有量不同。

苏州与南京的房价差异比较大,也就跟泉州与厦门的房价差异一样。可以这么说,城市发展定位与城市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房价水平。

看下两个城市的基本面。南京下辖11个区一直定位于特大型城市,不仅GDP突破万亿,而且交通规划也是看齐一线城市,仅地铁就规划了16条。苏州则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被为环上海的附属城市,不仅它的城市化尚不如南京,而经济总量也比较依靠下辖的四个县级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房价的水平。

房价与城市规划、人口数量以及土地资源等因素息息相关,虽然相对来说苏州更为富庶,但是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其功能定位与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也是南京房价为何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所在。

}

答: 这类工作,平时招的就很少,有报关证,一般都给机会的.工资2000左右.

}
如果事业心较强,选上海;
如果求安逸,宁苏锡都行。

作为一个微电子人,这4个城市我都待过:在南京和上海工作过;在苏州和无锡生活过。

毕业那会,我也考虑过城市选择。一番权衡后,选择了上海。
同届同学的城市选择排名是:

上海>南京>苏州>无锡。

IC的产业链很长,同时各大环节的垂直细分领域又多,而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布并不均衡。不能一概而论。



设计:较多的在一线,或者区域强二线,例如成都、西安;
制造和封测:在四城的分布比较均衡,上海略优。

三大环节的垂直细分领域很多。对制造和封测不了解,这里以消费电子的IC设计为例。

研发方向:数字、模拟、数模混合、射频;
流程上大致分为:前端、后端;
前端分为:设计、验证;
设计大致分为:SoC、IP、存储;
IP大致分为:接口、加密、音频、图像处理/显示/视频。

虽然某些城市的IC产业规模很大,岗位数量很多,但是细分到某个小方向上的岗位是不多的。
进行城市选择时,不能从宏观看某一岗位的数量,要看校招时各个公司的岗位。

IC是一个吃经验的行当。
互联网开发app可以3天一个版本的快速迭代;IC不行,流片一次基本要2年。此外在芯片铺货后发现的任何硬件问题,治标靠软件,应个急;想治本,只能等下一次流片解决。

这种制造业的特性,导致不同方向的IC岗位之间的通用型很低,转岗的可能性不高。

国内IC业的高薪职位历来都是设计方向,以下的城市选择将以IC设计为例。

"/question//answer/">,给了打工人一丝曙光。如果行业风口能再持续个5年,大家有希望靠自己买房,但我个人不看好风口的持续性。

另外,人有惯性。习惯了上海的便利之后,很难接受二线。有时候我需要回苏州办事,总感觉不得劲,没上海方便。所以如果没法留在一线,尽快回二线。拖久了之后,沉没成本会越来越大。

"/s/8Z-wNTFqX1kRGWXjX6fZ3A">,我以为苏州会大力发展IC设计业,认为有岗位给自己,可以回去;最近在看政策动态,认为苏州未来侧重的是工业电子方向的IC设计业,以及IC的制造业。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下,苏州市委书记提出的概念是“沪苏同城化”。

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布局多个定位已成为国内大中城市的惯常做法时,苏州瞄准上海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建设规划,仅提出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并将两市统称为“5+1”中心,成为“同城化”理念渗入城市规划层面的一个明证。

这表明,苏州寻求的是和上海产业互补,而不是竞争关系。苏州将承接上海的制造业溢出。最近全球通胀,制造业成本快速上升,并且长期具有不可逆的趋势。

未来从事IC制造业和封测,定居苏州有戏;而IC设计,苏州难有合适的岗位。

个人认为苏州在四城中的宜居性最高,苏州在城市规划上做的相当不错。
一个具体点,苏州是先做好基础设施,再建楼;上海是先建楼,同步修周边的基础设施。以至于上海的不少新盘周边破破烂烂,居住体验相当不友好。这有利于投资客,不利于刚需人。由此可见,两城对待打工人的态度。

另外,苏州在结结实实遏制房价。目前苏州的学区限制是9年,学区房直接gg。另外苏州的新盘供应量极大,二手房基本没有市场。

苏州的绿化率也很高,这点比上海强很多。

苏州的工作节奏慢是众所周知的,适合养老;同时修地铁着实也慢,这点上比不了上海的高效率。

"/question/">。有了安徽和苏北作为经济和人口腹地,再加上省会城市的政治资源,以及南京的高校资源,南京有了发展IC设计业的基础。

而苏锡,只能作为上海的附属经济存在。

从事IC设计的人如果不想在上海,南京是个次优的选择。

南京的问题是工资低,房价高。

虽然南京的高校多,但是不像上海对本地考生有政策倾斜。此外,苏北和苏锡常的学生是真滴能考,此处单独艾特南通人。

虽然现在IC红火,但是在卡脖子的制造环节上,打工人的薪资着实不高。
而且制造企业的研发部门不在二线,而在上海。比如中芯国际的研发部门只在上海。

如果从事IC制造业,在无锡是不错的,公司也多;从事IC设计业,在无锡的机会不多。

毕业时,同届里只有少数人留在无锡,这些人大多也是无锡本地人。
其实无锡和苏州的相似度很高:有发达的制造业,经济发达,宜居性高。
但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无锡的发展不如苏州。于是大家毕业后,纷纷离开无锡。

  • IC不同环节在四城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设计业:上海占绝对优势,南京次之,苏锡并列;
制造封测:上海相对占优,其余三城差不多。
  • 宜居性上,苏州最佳,而上海有独特优势。
  • 倾向事业还是宜居性,看个人选择。城市选择上要综合各种因素,例如教育、医疗养老等等。
  1. 怎么看待目前国内IC集成电路领域,未来城市发展格局? 
  2. ^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10强”榜单 
  3. 当前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的薪资是可持续的吗? 
  4. 西安半导体产业产值千亿,却留不住十万芯片人才,这一现象反映了什么? 
  5. 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年远景目标纲要 
  6. 苏州工业园发布十四五+2035规划 
  7. “紧贴”上海,苏州的“野心”能实现吗? 
  8. 许昆林主政苏州,三大关键词猜想 
  9. 如何看待江苏、安徽两省共同建设「南京都市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租房哪里便宜又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