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群有苏杭无锡宁波南京等万亿城市!北京城市群需要大力宣传?

长三角火了上百年。既是江南水乡,又是工业重镇。她有魔都的浪漫,也有苏南的殷实。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长三角印象。而本文用最理性的文字,为你呈现真实的长三角。

长三角就是江浙沪的代名词?

当然不是。首先,长三角城市群包含四个省市,江浙沪外,还有安徽;其次,长三角城市群只是将这四个省市的部分城市纳入,具体名单如下:

上海,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6市。

长三角与珠三角、京津冀齐平?

长三角表示不服,作为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对标的是全球五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2016年国家发布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将长三角定位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

事实上,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长三角城市群总人口达到1.5亿,占全国11%。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值约2000万,是全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区域之一,人口吸引力和支撑力都非常强。

长三角拥有近300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超过300所普通高等院校,包括中科大、复旦、交大、南大、浙大等顶尖高校,每年高校毕业生高达16万。此外长三角一直以来都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地之一。

2016年,长三角GDP总量达到14.7万亿,占全国约五分之一,而区域面积只占全国2.2%。此外,GDP增速平均值超过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地均GDP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九倍。

工信部发布的全国百强县中,长三角总数超过30个,榜单前十中7个县位于长三角,前四名均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连续13年位列第一。

长三角零部件企业数量和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40%,生物医药产值接近全国的30%,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将近50%,造船产量占全国2/3,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发展均走在全国前列。

长三角城市产业聚集度与优势产业分布

长三角既集聚了一大批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所,又拥有众多外资研发中心和本土企业研发总部,还有密集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中国科技部发布的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名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在全国各省市中分别排名第二、五、六,十五位。

长三角的竞争优势还有很多,区域一体化的加快,共同造就了区域的价值。因此众多的城市投资价值榜单中,上海、苏州、南京、杭州、无锡、合肥、常州、南通、泰州等长三角城市总是排在前列。

不妨通过苏州、无锡、南通、泰州这四个城市,来感受长三角的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

谈到苏州,最开始联想到的一定是那句脍炙人口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昔日的江南水乡成为了经济强市,尤其是在开发区的建设上。全国范围来看,多数省份的国家级开发区数量都是个位数,而江苏省一枝独秀,拥有26个国家级开发区,这其中有8个位于苏州。

蓬勃发展的开发区蕴含着巨大的地区发展潜力,也推动苏州2011年就进入了GDP万亿俱乐部,2017年GDP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七。

2017年,无锡有12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 强,位居江苏省第一;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占江苏省半数以上。此外,无锡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累计达到129家,这一数量为江苏省第一。

无锡的下一个目标,是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物流枢纽、数字经济高地。

“江海明珠”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对外开放程度和规模全国瞩目,曾经入选中国“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工业产值的一半,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双创人才数量等都居全省前列。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祥泰之州”泰州的经济处于江苏省中等水平,但增长势头迅猛。2017年,泰州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用电量五项关键经济指标上的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此外,投资、进出口总额、新开项目、创业等方面的发展也处于江苏省前列。

虽然上文展现了长三角地区发达的一面,可此处必须指出:即使当地高额的GDP也掩盖不住区域多年以来,自身受制于区域协同发展能力薄弱的问题。城市产业分工,是中国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园区行业先期产业规划的关键参考内容。

0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长三角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严峻。除政治和制度因素影响外,主要原因还包括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在内的要素差异。事实上,上海、苏南、浙北地区的要素资源比较丰富,而苏北和浙南的要素资源则相对匮乏,安徽更是整体性的落后。要素差异直接导致了城市产业间的差异。那些要素资源丰富的地区,现在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而不具备这一条件的地区则相对落后与被动,久而久之,双方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02.区域产业同质化竞争

长三角各地产业同构,集聚水平不足。根据相关调查报告,长三角核心区各城市中,超过半数都将汽车、石化、通信作为重点发展产业。需知,产业集聚不是简单的重复和集中,而是产业衔接与产城融合,其目的则是要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产业功能整合,要求企业之间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达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链接发展,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然而,目前长三角地区的产业重复建设较为严重,难免造成资源的浪费与集聚水平的不足。

03.城市间协调联动性不够

从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现状来看,合理的城市层级和分工体系未能形成,“简单均衡”或“一城独大”现象明显,城市间协调联动性不足,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影响一体化发展。国际竞争力不强,制造业附加值不高,科学技术和服务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高品质的城市创业宜居和商务商业环境亟需营造。

04.上海全球城市功能较弱

中心城区的人口压力相对较大。与纽约、东京、伦敦等全球城市相比,城市之间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程度都不够。2016年,落户上海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仅为纽约 10%,外国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仅为0.9%。一般性加工制造和服务业比重过高,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功能建设滞后。公共资源过度集中,人口过度向中心城区集聚,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城市运营成本过高等“大城市病”问题。

05.长三角城市的包容性不足

外来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滞后。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外来人口最大的集聚地,也是外来人口落户门槛最高的区域之一。城市群内约有 2500万人未能在常住城市落户,也没能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均等化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二元矛盾突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隐患。

城市格局如此,园区规划亦如此。以创新为导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之命脉,可最终落到实处,高端实体经济的载体仍是生产厂房。总部基地研发与标准化制造空间,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园区运营商,无论身处长三角地区,或是珠三角地区,投资建设必须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水平,合理规划日后招商引资战略与入驻企业数量规模。

}

@CFA菌:此次排名,看点十足!

近日,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了《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

该榜单基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及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评估了337座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商业魅力。

详细排名怎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线城市变“上北深广”

叫了好几年的“北上广深”,估计要改口了!

这次一线城市次序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即“上北深广”。

具体来看,上海超过北京1.3分,赢得这场“京沪大战”;深圳超过广州0.23分,以微弱优势拿下“广东德比”。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2018年以来,一线城市的位次来首次发生了变化。

其中,痛失榜首的北京主要是在城市人活跃度方面掉了链子。

2020年两度遭受疫情本土案例冲击的北京,全年夜间出行人数同比减少了84万人,而“老对手”上海则增加了92万人,夜间活跃度稳居全国第一。

与京沪类似,深圳与广州也是一路相爱相杀。一个是省会、一个是经济特区城市,两座城市的GDP总量几乎占到了广东省的一半。而自2016年深圳GDP超越广州开始,深圳的风头似乎也盖过了这位“同省兄弟”。如今,深圳挤掉广州位居全国城市季军倒也不稀奇。

从另一方面来看,“上北深广”这样的位序倒与GDP排名一致。

上海3.8万亿元,排名第一;北京3.6万亿元,排名第二;深圳2.77万亿元,排名第三;广州2.5万亿元,排名第四。

说完一线城市,来看看新一线城市。

它们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其中,成都一如既往位居榜首,连续6年不曾挪位。杭州一举超过重庆成为新一线第二,重庆则降为第三,西安升一位至第四,苏州连升两级至第五。在排行榜前五之中,大有“西部三强战苏杭”之势。

武汉虽然在过去的一年中停摆时间最长,排名也下滑了2位,但仍在新一线城市名单的头部,排名第六。

南京超越天津排在了第七位,与排名第五的苏州合为江苏“双子星”,纷纷跻身新一线十强,“苏大强”的名头真不是盖的!

反观北方重镇天津则连降两级退居第八,再退就与另一个北方城市郑州“平起平坐”了。

厚积薄发的郑州依然是排在了熟悉的位置——第九。自2017年郑州首次挺进新一线城市名单并位居第12位后,随后2018年进入第9位。此后,郑州一直保持在前十,在2019年榜单中排名第10位,在2020年保持第9位。

长沙依旧跻身新一线城市TOP10。在商业资源集聚度方面,长沙全市的商圈日均客流总量较上年同期出现了逆势增长,五一广场商圈的日均客流总量排名全国第一。

在城市枢纽性方面,长沙也拥有绝对的优势,在长株潭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另外,不管是城市人活跃度还是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长沙近几年进步非常明显。“娱乐之都”、“不夜城”、“网红城市”等关键词,都让长沙魅力走向全国。

浙江“双城记”&广东“猛虎斗”

随着宁波的回归,浙江也再一次唱响“双城记”。

杭州、宁波一个是省会,一个是计划单列市。两者也都是万亿GDP城市,2020年杭州GDP1.6万亿,宁波则超过了1.2万亿。

杭州是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4290亿元,增长13.3%,高于GDP增速9.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26.6%,较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宁波则是制造业和外贸重镇。宁波是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三大服装基地、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和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高达39家,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杭州、宁波两地产业分工明显、优势互补,想必会唱好这出“双城记”。

与浙江不同,广东群雄并起,上演一场“猛虎斗”。除了前面提到的广州、深圳两头“一线猛虎”外,东莞、佛山也蜕变成“新一线猛虎”,分列新一线城市第十一、十二位。

东莞在未来可塑性和城市人活跃度方面表现十分优异,凭借其产业发展和独特的城市文化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驻足,其社交活跃度和年轻人指数排名均高居新一线城市第二,年轻和活力就是这个城市的底色。

至于佛山,更是不一般。它是新一线城市中唯一一个连续五年排名都在上升的城市。自2018年起,每年佛山都有一个不同的一级维度以提升7至11名的速度大幅上涨。今年进步最大的是城市枢纽性。佛山新增了六个高铁可直达城市、两个民航可直达国内城市,城市货运量指数排在全国第5名。毫无夸张地说,佛山是一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脚印地跨进了新一线城市的行列。

相比之下,青岛、沈阳就“退步”了。青岛降一位排名新一线第十四位、沈阳则连降三位至第十五,刚刚跨入新一线的门槛。

“新人来又去,旧人上下走”。经过六年的考察,新一线城市俱乐部阵容逐渐清晰:

固定嘉宾11位: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长沙、青岛、沈阳。自榜单发布之日起,它们从未离开“新一线城市”的舞台。

特邀嘉宾9位:郑州、东莞、宁波,它们5度入围“新一线”。此外,无锡、佛山和大连入围2次,合肥、昆明、厦门入围1次。

合肥、昆明和无锡,这些曾经的新一线城市现在占据了二线城市的头部位置,也都是新一线城市最有力的挑战者。

而无论是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甚或是三四五线城市,排名不过是一时瑜亮之争,重要的是回归城市的本质,找到适合自己城市人口与经济规模、历史本底、区位条件的发展愿景,建立起城市的韧性。

▎本文由泽稷教育新媒体中心泽稷金融分析师(ID:zjjycfa)整理发布。文中图片来源: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21数据新闻实验室、Pexels无版权图库。编辑:CFA菌,泽被天下,稷往开来,转载请保留以上完整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近年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开始迈入中速增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速开始放缓,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开始超过东部,传统的中国三大城市群,正在逐步演变成五大城市群,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部城市群、西部城市群。

这五个城市群,在中国第经济版图上,画上了一个弓形经济圈,长三角是箭头,珠三角和京津冀是弓箭的两端,长江经济带是一支箭。成都重庆在箭尾,武汉、长沙、合肥、郑州在箭的中部。这些城市共同组建了中国经济的“弓箭”格局。而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几乎都集

一支弓箭的“杀伤力”,箭头是关键,而长三角无疑是我国经济最强大的城市群,其中上海的GDP突破了3万亿,苏州、杭州、南京、无锡的GDP已经破万亿。宁波也将在今年破万亿。中国15个GDP破万亿(宁波2018年破万亿已经做实)的城市,长三角占了6个,这足以说明长三角的实力!

不仅如此,长三角的教育、科研、医疗、人文、历史、旅游等方面也是领先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水乡美如画,江浙自古富甲一方。所以,不管中国城市未来格局怎么变化,长三角始终都是引领中国的地方。

在最近GaWC公布的世界级城市排名中, 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一骑绝尘,香港、广州、深圳三个城市进入世界A级城市,相比之下, 长三角只有上海是A级,京津冀地区只有北京是A级,从国际城市的“社交”关系来看,珠三角已经远远领先其他城市群了。

一个城市群,诞生3个世界级城市,这在全球还属于第一个,而粤港澳大湾区做到了,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华南地区的航运中心,深圳是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聚集中心、以及民营企业发展中心。

三个世界级城市优势互补,将来必定大放异彩,共同腾飞!

京津冀城市群主要有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雄安新区、保定等城市组成,为什么说京津冀是箭顶,是因为这里聚集了中国最顶端的资源,北京是中国的文化、教育、教育、交通、金融中心,北京是全球世界500强总部最多的城市,中国大部分国企、央企的总部都在北京。四大行的总部在北京,所以说北京聚集了全国最顶端的资源。天津、雄安新区、保定与北京组成三角形,部分北京资源也被周边的这些城市吸收,所以把京津冀比喻成箭顶,实质就是代表着这个城市群集中了全国的顶端资源。

中部城市群其实是由几个城市群共同组成的,分别是:武汉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分别四:武汉、郑州、长沙、南昌、合肥。还有很多省域副中心城市,例如:洛阳、襄阳、岳阳、九江、芜湖等。这些城市是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也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中部城市迎来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就是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富士康开始在内陆投资建厂,纷纷进入郑州、到长沙、衡阳等城市。

把中部城市群比喻成箭杆,意思就是这片区域面积大、人口多、城市发展条件也不错,工业底子好,交通方面,四通八达,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

同样,西部城市群主要也是由几个城市群组成,包括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群等等,重要城市分别是:成都、重庆、 西安、兰州、贵阳、昆明等。核心城市有三个,成都、重庆、西安,都属于国家中心城市。可见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还是非常重视的。

可以说,成都是未来“箭尾”最具潜力的城市,从这次世界级城市排名就可以看出,成都位列全球71位,国内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成都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西部地区最大的金融中心、外企机构中心、领事馆聚集地、国际航线中心、教育、科研中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州落选特大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