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水马龙,风调雨顺这几个字可以挂在客厅墙上吗?

第一回 :灵石兄苦劝痴心鹊 懒情僧咒印《石背记》

情生情死情难绝,缘起缘灭缘难却。

戒喜戒悲难戒痴,恨天恨地恨谁怜。

此第一回也。列位看官,你道此书如何而来?说起根由竟接得上一段闻名旧事,细谙亦颇有些趣味,待在下细细述来,诸公方可了然不惑。说昔日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那块补天遗石,自化作通灵宝玉,在那诗礼簪缨府中,历了人世浮沉之后,终得大彻大悟,从此了却红尘牵挂,一心遁入法门,再无妄动之念。那日,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这一僧一道二位老仙,同携了那块扇坠大小的美玉,也即那石头的幻化之象,飘飘悠悠,御风而行,谈笑着寻至青埂峰下的一潭静水岸畔。那美玉虽卧在大士掌中,却亦留心察探,环顾间乃知此处便是自己历世之前的亘古所在。皆因自己化玉入尘,故而余下此坑,又经春秋风雨,业已积成一潭。如今已然藻荇遍生绿、浮萍参遮面,是派水静风平的湿地风貌。

二仙驻立岸畔,又高谈快论了一阵,那美玉便道:“梦醒时分,返璞归真,有劳仙师。”二仙闻言一笑,遂腾空跃起,飘悬于潭央。那大士缓缓覆手一倾,那块美玉便自坠沉潭底,再不见踪影。二仙遂即飞回潭沿,注目凝望。少顷,那真人便转向身旁大士,作揖笑道:“也是时候了。有劳仙僧,了结此案。”大士听毕施礼一笑,继便敛容闭目,宛若沉思之状。倏然,只见他双眼齐展,口中念词,双手飞舞,原是施咒书符、行演幻术,霎时天闪雷鸣、地动山摇,一尊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的粗蠢巨石骤然横卧眼前,正将那硕大之坑充盈胀溢,四围岩土亦被挤压得垒隆起来。而那满潭积水,因被石头猛然挤出坑外,便顿如狂潮巨浪一般,汹涌飞蹿、拍岸袭来。所幸二仙皆是法术高明、身手矫捷,见势早已翻云驾雾、凌空跃起,将那满坑渍水从容躲过。

石头瞧见自己复作原形,再度盘横在此郊原之上,一时心中百感,先是想起尘世那番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后又念及未历世时二仙师的苦心之劝,如今果应了仙师“到头一梦、万境归空”之谶,不禁心悦诚服,遂连连向二仙拜谢。那二仙亦只略略颔首笑领,又恳切嘱咐了数语,便复云游度世去了。待二仙去后,石头闲庭信望,随处顾盼,只见四周寒风瑟瑟、荒野凄凄、山石嶙峋、赤地千里,犹是昔日那般寂寥情境,幸而如今心中恬适,倒亦晏然自在。岂料思忖间,一时竟又忆及宁荣往事,难免心中感怀,故自迎风念道:

“瑶池遍传梅花香,暖阁新熏金玉床。

好梦逢寒终易醒,别作红尘归大荒。”

一绝念罢,石头沉念一偈,从此沐心斋戒,整日探机寻理、参禅悟道,心中再无旁骛。这般昼以继夜、风餐露宿,亦不知过了几年几世,石头终于六根通慧、彻悟佛法,亦算是修行圆满了。眼下只待天庭动议,升入仙班。

所谓大道至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故彻悟者亦必慎终如始,此佛法所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之境也。如今石头天性通达,自然已修炼至这一层。故旁人窥之,只道它质粗不慧、形蠢不发,与那些寻常石砾竟一般无二、殊无分别。对此,石头倒不在意,更学起了佛祖割肉喂鹰之德,亦将自己那一躯石身尽寄予自然,随它云卷云舒、任它雨打雪压、凭它风吹草长,始终岿然未尝一动。是故百年来,虫蛇爬晒、草藤缠生、烈日曝露,风雨淋涔,石身上那半世所历、呕心镌刻之文竟亦渐侵蚀残缺、斑驳难辨了,尤其是那后半部文,更是被蚀得体无完肤、损消无存。为此,世人皆是扼腕叹息、心憾如绞,唯有石头自己,始终安之若素、全不介意。

逝者光阴兮,眨眼两三百年矣。一日,风清气正、晴光和煦,石头正忖度着菩提是非树、明镜有无台,心中若有所得,笑吟道:

“无喜无悲更无愁,无恋无恨亦无忧。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亘古好时空。”

正悠然自得间,俄见一僧一道两位故人仙飘而至。石头私以为是自己仙升之事动了消息,天庭特来降旨宣任,心中顿时难捺激动,直若鼓擂鹿撞一般。不想百年修得的无为大彻之境,竟如此便宜地破了洞,不免暗又自责起来。

这二仙亦不是别人,正是那度凡救劫的茫茫大士与渺渺真人。石头远远瞧着二仙,只觉他二老虽犹丰神迥异、气骨不凡,却较之前多了好些倦色,想来是人间风流冤孽们前赴后继、延绵不绝,直将二老仙都拖累了。二仙飞身近前,石头猛然瞥见真人双手中捧奉着一盒,盒上锦缎包裹,料必是天庭谕旨,不由地心中暗喜,笑道:“两位仙师有礼,弟子恭候多时,不想山中一别,竟又数百年矣。”二仙知石头业已修炼成,不可再以蠢物相待,故亦施礼告扰。只听那大士悠悠笑道:“想你在此修炼三百年,定不知如今天上人间皆已是翻天覆地、改头换面了。”言毕二仙便将那人世间的种种变革细述一番。石头直听得目瞪口呆,不觉怔了半日,方才痴痴说道:“不想如今,人间竟如此昌明隆盛、物产富饶,百姓竟如此安居乐业、福禄康寿,真真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哪一朝都不堪比的,亦连尧舜禹汤犹不及也。”一语未了,二仙便又描说起天庭近事。原来天庭如今也破君立宪、改元共和了。现设有天庭大会立规定制,佛、仙、灵、魔四届悉有代表席位,理天院、理凡院依照会立规制分摄天、凡两界之政,亦有法理寺定纷止争。而这两院、一寺互为制约,统归大会辖制。然佛魔诸界分歧众多,总是难成一议,故另有永祚公社号为政团,统制纲领、裁言话事,会、院、寺等各处悉尊公社号令。如此这般,一桩桩旷古烁今的奇闻轶事,直令石头听得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半晌回神,石头忽然疑念一闪,脱口问道:“既如此,可还有谕旨来?”话音未落,心中便生悔意,暗嗔自己不能自持。二仙闻言便已猜着石头心思,故而相视一笑。真人遂叹道:“如今早无谕旨、都改红头了。眼下变革之际,纷乱之象丛生。上有不知肉糜之令,下有倒行逆施之策。究其根源,皆因要职者才不胜岗、德不配位所致也。而今公社为了纯洁天官仙宦、除庸推贤,正忙着定岗制编,是故提拔之事愈发地严格困难了。”大士亦摇头接道:“总之,现欲升入仙班,只凭参透天理、通晓法门怕是不够的。须有相熟者在位保举,继而查档、群调、面访、公示,纵关司职上下、横连平级同僚皆要谈话表态,最后再交公社议定。”一语未了,石头脱口插道:“如此一来,岂非尽擢世故圆滑之辈?此辈最多庸才,这却如何使得?”二仙闻此相视无言,皆自摇头唏嘘起来。半晌,大士又道:“如今凡仙升者必要如此。可惜老僧与道长一直忙于度脱世人,也都是耄耋老骨了,再无心勾斗之事,故亦许久未去公社参会荐人了。”默然片刻,真人在旁顿一顿神,轻笑道:“你可还记得当年那曲《好了歌》与那阙《好了词》?”言毕便将那《好了歌》与甄士隐注的《好了词》放声吟诵了一遍。石头毕竟百年修炼,已然四大皆空、晓破名利,心中再无什么放不下的。方才只因升仙一事撩拨蠢动,故而一时糊涂、乱了心志,而今闻得二仙之言及那曲《好了歌》、《好了词》,顿又回悟过来,反倒是开怀释然了,因笑道:“谢二仙师相告,弟子心有旁骛,可见还未得脱。二仙师未加斥责,反以宽慰,足见宅心仁厚、菩萨心肠。方才弟子听了仙师之语,只觉心旷神怡,反倒得了自在。往后弟子定当安心修炼、再无羁绊。二师今日数语,又是度了弟子一会,当真功德无量。”二老仙闻此,亦笑赞道:“果然大精进了。你也不用这般自责,如今天上人间日新月异,老朽二人的陈腐观念几乎淘汰殆尽,想不通、悟不开的地方亦不在少。也正为此,眼下度脱世人也愈发的难上加难、今非昔比了。”

闲谈间,石头忖及真人所奉锦匣,遂问道:“敢问二仙师今日所为何来?匣中所奉何物?”不想那真人听毕,竟自仰头钟笑数声,指着石头道:“合该你来一劝!”言毕扯去匣上锦缎,露出本真。原来那锦匣非匣,却是檀香木嵌成的一架精巧鸟笼,里面有只痴痴呆呆、疯疯傻傻的鹊儿。这鹊儿本自安睡,不料锦缎一去,光明乍泄,辉煌炫目,竟一下醒觉过来,叽叽喳喳地叫道:“仙师、仙师,是不是已到去处,这里可是凡间?——咦,怎生有块镌了字的大石头在此处,莫非是那孙行者的娘胎?——仙师、仙师……”那鹊儿话多且密,毫无遮拦,未及多言,便为大士厉声喝断。霎时,那鹊儿便唬得一言不敢再发,只不住地移头换眼、四处打量。大士遂向石头说道:“此鹊说来与你同命相怜。它便是牛郎织女相会时,那天河鹊桥之余鹊。每年七夕,牛郎织女架桥相会,海内九州统共飞来一万只仙鹊儿,其中九千九百九十九只首尾咬合、羽翼相连,皆化作了鹊桥,唯独落下这只鹊儿孤影盘旋。原也说可充作预备,万一桥中哪只鹊儿有个病了、累了、乏了的,好做替换。岂料这些鹊儿受荫于天界仙气与尘间香火,愈发长得膘肥体壮、神采飞扬,千百年来都不曾有个恙的。故此鹊始终不得架桥,终日只是悲号徘徊、自叹自怜。昨日巧遇我俩,便似你昔日那般,苦求着要去人间受享。我俩一时心慈,便又应了下来,眼下正要送去挂号历世,可巧路过你处,想来要你也劝劝。如今凡间正是亘古未有之盛世,因而想去受享的实在太多,我俩老骨头就是拼了命也度不过来。”说罢二仙相视苦笑,摇头轻叹。

石头遂向鹊儿问道:“这可真奇了,别家去体察凡间,无非冲着‘情’、‘事’二字,你瞧了这许久年的牛郎织女,敢问人间有哪段情、哪件事,比牛郎织女之情、之事更惊天地泣鬼神的?还要去体察受享什么呢?”未等说尽,那鹊儿便忙答道:“石兄、石兄,不瞒你说——你可休要说出去——牛郎织女之会至今已有千年,他二人实则早已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了。只不过天庭内外遍传佳话、人间万姓仰头祈愿,因此上头不许他们散,还要他们将戏儿做好做满。而今每逢七夕,他俩上至言语举止,下至衣妆打扮,皆有台本规矩,那是一步不能错、一时不能差的。譬如织女必在辰时三刻由东往西踏上鹊桥,第一步须吟‘迢迢牵牛星’,第二步便是‘皎皎河汉女’,不多不少、丝毫不差。牛郎随后也必念‘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等语。待二人走至桥中,也必定挽手并肩、凝神相望,共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之句。鹊儿瞧得真切,他俩演完台本后,便各自匿散、各干营生了,没多半点言语。”石头与二仙听毕,只觉是不可思议、难以置信,皆自沉寂不语。

半晌,石头方缓缓接道:“鹊儿弟弟,这凡间呢,无非就是情、事二端。幼时心高气傲,只觉漫天灿烂,悉以为自己能博个事美情满、人爱车载,不负浮生一世、人间一遭。可叹那尘世混沌,善恶难分辨、好歹由人说,事不可测、情不耐磨,到头来多是事堕情休、年华虚度,不过是庸以误辰、俗而枉生罢了。鹊儿弟弟,你且听我细细说来。——这情呢,无非是:遇而相识、识或生喜、喜化作思、思衍作恋、恋深成爱、爱浓如蜜、蜜则多心、心酿嫌隙、隙积成怨、怨久为忿,忿垒作恨、恨思离别、别后渐远、远自盈泪、泪尽无言。终不过是:情灭了,恨平了,心中苦的痛的哀的伤的都淡了,甜的喜的乐的欢的也清了,任它再轰轰烈烈、浓浓密密、缠缠绵绵,到头来只平平淡淡、残残寡寡、轻轻浅浅;莫不如心无人、目无尘、耳无闻,即便是那美的俊的娇的婉的媚的俏的齐齐来勾魂,亦能不听不看不想不痒不动呆若迟蠢,只有心无求人惹人恋人怨人恨人处,方可得自由自在自享自受自安身。”一席说毕,石头沉念了几句佛偈,继而语重心长说道:“鹊儿,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此醒悟方可得大自在,否则心有羁绊,终无自由,你可要谨记。”那鹊儿却似懂非懂,犹是摇头晃眼地觑着二仙及石头。

石头不禁叹息一声,续道:“至于那事呢,不过是:少年有志老来庸,满腔热血、终化作膏脂油,少小萤窗忧苍生、思社稷、盼家国,老大只愁金无多、权不够、少车裘。可叹那,雨打温良去,风吹恭俭走。一心只求,多傍些省部交、朝廷友,好叫富贵如等闲、揽平余生波。且看他,从来不觉折腰惭,迎尘便将双膝拜。多得意,世事洞明‘饭碗稳’,人情练达‘海底捞’,八面玲珑‘冲云霄’。说什么事业崇高,管它的人间正道。只知是,左右逢源矛盾少,上下和合乐逍遥,酒舞高朋满山腰,妙语博得满堂笑,红粉床头娇。休再说,什么明镜高悬中正好,两袖清风平安老,听着心烦扰。我不过,人间酒色享一遭,及时行乐最紧要,死后哪管洪水滔。”二仙师听毕皆暗暗摇头,心忖道:“此乃牢骚之语,绝非彻觉之悟。”

石头见状,自知失言,便转口道:“即便一时成了事,也不过:是非成败转头空,末了都付笑谈中。你看那,万里长城今犹在,秦家始皇却成冢。可怜他,南征北战合六国,苦心经营一场空,十五载就换作汉家宫。更有是,一朝功名万骨枯,兵戈踏碎几重梦。却只为,一人成就,一时之功。徒添了,多少尸骨铺作路,满地血泪汇成河,叠山骷髅打作舟;犹见那,撑桨的独站船首,吃罢血馒头,饮毕人肉粥。只听他歌如龙,声如钟,气如虹,将坐船的功德写进史春秋。实不过:南柯一梦,纸上小丑;只配得,炊饭生火,洒在坟头。”言毕石头又沉念一语佛禅,柔声向鹊儿恳切道:“鹊儿弟弟,尘间终不过是万境归空、到头一梦!”二老仙闻此,倒亦暗暗颔首。

无奈那鹊儿早已静极思动,一心要去凡间受历繁华,全然听不进石头这番苦劝,不过是怯着真人与大士,故才不敢插话造次。一时鹊儿听毕,便觑瞟着二仙与石头,怯怯说道:“仙师、仙师,石兄方才之言,鹊儿听不明白,没得感同身受。”于是复又苦求二仙者再四,二仙知不可强,只得点头答应。鹊儿见状喜不自胜,竟在笼内扑腾欢跳起来,啼叫道:“深谢大师,深谢大师,鹊儿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石头自叹道:“如此一去,便是三劫,合数九十年,方得回来,鹊儿弟弟真是不知岁月精贵。”不想此言被真人听着了,真人遂笑道:“你久在大荒,不知时也。如今天庭科艺精进,转世厅已有转世投胎与夹带体察之别,若是天凡两届已故仙、人投胎转世,自然是从生到死,不可简省。但倘若有灵物想夹带体察,便可选那已生之人梦入其体,不必自胎生始。近来天上想受历人间者颇多,此亦是效率之举也。”大士在旁续道:“然也,如今凡间以芳龄十八为成年,故大多灵物皆择年纪十八的缘人梦入,鹊儿这番亦同此道。”鹊儿听毕插嘴道:“鹊儿本也想选那投胎转世之法,可以好好受历人间一回,只是那投胎转世之号都排到明岁去了,只有这夹带之号排得还短些,故只得选了夹带号。”大士听罢急喝一声,斥道:“你这蠢鸟又要拿糖作醋,转世投胎抑或夹带体察,那皆是报于转世厅,经公社议定后依规分配的,岂是你可自选。”鹊儿听毕一惊,打量着眼儿低声道:“仙师有所不知,牛郎的那头臭黑牛就找了他老大牛魔王,牛魔王又差了他公子红孩儿去疏通。你等也知道,红孩儿现是观音坐下散财童子,故那转世厅的人竟让老牛直接下凡去了,号都不曾拿。”话音未落,二仙忙截断道:“闭嘴,蠢鸟愈发混说话了。”于是口念一咒,只见那彩绣锦缎倏然飘盖回了鸟笼上,继又束缩收紧,仍将那笼子包裹得如锦匣一般。二老仙心忧鹊儿之语将令石头思及自己仙升之事乃是缺在疏通,故忙岔开话去,明里暗里地宽慰一番,后便匆匆道扰,携了锦匣仙飘而去了。

不过十年。一日风暖晴和、娇阳妩媚,石头正享岁月静好,闲看那荒野风光。环顾间,忽见东南天际有一飞鸟冲掠而来。石头凝神定睛一看,却是鹊儿,遂喜道:“鹊儿弟弟,你这就历劫完了?”鹊儿悬停石前,默然不语。石头趣道:“想必凡间伙食不错,鹊儿弟弟不仅别来无恙,更是心宽体胖、愈发茁壮了。”鹊儿犹是不答,却似满面愁容、黯然神伤,石头遂知自己失言,便不再说。只见鹊儿旋空飞起,绕石三匝,复停驻于石前,柔声说道:“石兄,我见你背面还未刻字。鹊儿亦想将所历之事啄刻在你背面,兄道可好?”石头见鹊儿神情肃穆,绝非玩笑,便亦正色答道:“那便是求之不得了,我亦可趁此斑窥一番如今凡间模样。”鹊儿拜谢,遂即飞至石头背面,咬断藤蔓,衔除枝草,磨平石面,继又以喙啄刻,如此昼夜不息、风雨无阻、烈日不避、寒雪弗滞。整整三年有余,终至书完,鹊儿已是油脂尽消、骨瘦嶙峋,喙爪皆已磨灭,口角皮肉因反复结痂、磋磨,更是惨不忍睹。三年来,石头虽庇护心切,却苦于自己不得动弹,又怕吵扰鹊儿思绪,故只噤声不语,仅是悉心充当瞭望,或警报蛇蚁,或提醒天气,饥渴时指明水食方向,烦闷时陪同谈古论今,如此而已。是故而今书成,石头亦是松了口气。

却说书成之日,鹊儿倒在石上昏睡了三天三夜,直唬得石头惊慌失措、惴惴不安。幸而鹊儿三日后便自苏醒过来,拜谢道:“石兄之恩,永世难忘。此书却只能如此了,鹊儿实已才尽力竭矣。迩来事尽书成,凡尘于我便再无牵绊,我亦须回鹊桥报到司职了。”石头知鹊儿业已开悟,心有定数,不可强留,便深深道了珍重。鹊儿与石头相视一笑,俯首再拜,继自南飞而去,消逝在天际之中。

又一日,石头正品鹊儿文记,时而惊奇称叹,时而唏嘘伤怀,忖思着凡间今日果已大不相同。岂知品读间,那情僧,即原名空空道人者,欲往南洋布道,特来辞行。原来这情僧因参透凡间情缘,业已升入仙者预备班,入了天庭后备仙家库,享了个准神仙待遇,已然修得长寿不灭之身,眼下尚在排候等缺,以入神仙正式编制。如今需每岁上交思想汇报若干,故他一直云游四海、助贫扶弱、解苦救怨、布散佛法,皆为着寻集些汇报素材,以积多些排候分数。可惜那些事终不过小才微善,难以助他突围,近来因听说远播道法可以挣得大积分、大业绩、大浮屠,那情僧闪觉此乃升班出库之不二捷径,遂便下了决心要南去传道。又因自己透悟情缘、继而得道皆因石头之功,也是为讨彩头,希冀南去途中再遇一物,助得飞升,故特来向石头辞行。石头闻此,自少不得说了些祝福颂顺之语,临了便请情僧观其背面,情僧欣然从命,转过背侧一瞧,只见石背上密密麻麻地刻了一大段字,其形龙行蛇舞,其势入石三分,其状鸾飘凤泊,其文如诉如闻,顶首处便有一首诗云:

天河余鹊空悲怨,东山落尘若许年。

白云卷处叹孤飞,西关旧事谁人念?

诗后便是鹊儿在凡间夹带体察的一段故事。情僧看了小阙,便向石头说道:“石兄,这部故事比之你正面那部可差得远。”

石头听毕便道:“我师休作此语也。鹊儿与我经历迥异,所处之世截然不同,主旨立意天差地别,各中人物无有相像,岂可同日而较耶?再者,我之世,所学者,经史子集,所专者,诗词歌赋;鹊儿之世,所学者,数理文史,所专者,政经法哲,如何能辨好歹耶?所谓人生百态、世间万象,如今这天上人间能提笔作文者何止万数,若是千人一面,文者同笔,那还有什么趣儿呢?我瞧鹊儿故事,也不过是消愁破闷、喷饭供酒之娱作,我师又何必计较耶?”情僧听毕,念起上回誊抄《石头记》传世之功,便已博得仙班预备,此背面之记虽不那样好,或也可助转正突围。思毕,复检阅一番,确无伤时骂世之意,亦断无触怒天庭累及自身之危,不过实录些红尘琐事。又幸得如今天庭科艺精进,抄录它并不费工夫,遂口念了一段“韦窦氏复制黏贴打印”咒,须臾之间就将石头背面文字录印成书,携了拜辞而去。石头见鹊儿三年之苦为情僧须臾所获,亦是怅怅而叹,此且不题。

且说情僧携了石背之记一路南传,所到之处却是无人问津。偶有人拿来垫桌铺凳,或有人用以隔灰包物,亦有人使作桌布垫纸,以承揽尸骨剩菜,倒也物尽其用,很不浪费。时过境迁,兜兜转转,此记孤本终落入一自号“误辰枉生”者手中,此君自幼桀骜性乖,毒行恶劝,背父母之恩,负师友之德,以致一败涂地、潦倒不振。而今仕途倾塌、身负情殇,终日自闭于家,与世横隔,一时手边无书,便反复研读本记以断烦思愁绪,遂于乱床边、沙发里、马桶上等屋内几处名胜中批阅五载,增删三次,攥成目录,分出章回,题曰《石背记》。并题一绝云:

十年人间梦,五载茹苦心。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至南穗城心尘校改时,更名为《姝雅辰昔》。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按那石上书云:——下回分解。叹: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

第1篇:三人一龙的典故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注引《魏略》曰:“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世说新语·德行》注引《魏略》曰:“灵帝时(华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谓歆为龙头,宁为龙腹,原为龙尾。”洪亮吉《四史发伏》九:“案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其头腹尾盖以齿之长幼而定。”

汉末华歆、管宁、邴原三人为友,在一起游学读书,俱有声名,人称三人为一龙。后以此典称颂人有声名或几人友好并有声名。

【龙头】唐·罗隐:“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金·元好问:“麋乳尚怜孤竹饿,龙头谁识管宁贤?”

【龙身】清·黄遵宪:“编到沅湘耆旧录,难为君称作龙身。”

【成龙让邴】唐·张祜:“成龙须让邴,展骥莫先庞。”

【交朋不成龙】宋·陆游:“乡国归来浑似鹤,交朋零落不成龙。”

【高名合作龙】清·王士禛:“邴、管持风节,高名合作龙。”

【管华称一龙】清·顾炎武:“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

第2篇:龙马精神的典故

龙马精神的意思是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那你们知道龙马精神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龙马精神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释义: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骏马。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助词

按《*成语大词典》解释:龙马,是指传说中的骏马。龙马精神,就是像龙马一样精神。形容健旺非凡的精神。

天水,是一个奇特的地方,自古是丝绸之路重镇。降水量丰沛,有“天河注水”的传说。由于地理、气候等原因,这里的人健康白皙,漂亮美眉众多。当地与民谚称“张掖的大米兰州的瓜,天水脚下的白娃娃”。伏羲庙的大殿中有一匹形状似龙似马的雕像,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龙马。传说天水是伏羲故里,有一天,他正在卦台山上凝思瞭望,忽见对面云雾滚滚,有一身着花斑,两翼振动的龙马翻腾而出。龙马身上的花斑就是河图,伏羲据此创制了八卦。

这只是个传说,事实上,*还有一个地方也被称为伏羲故里,那就是河南省孟津县。那里有一个龙马负图寺,寺里也供奉着一匹三米多高的龙马。原来在*古代,龙和马的关系非常密切。龙首像马,龙身的一部分也取自马体。古人认为,龙和马是可以互变的。《周礼》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里讲:“马实龙精”。就是原来龙成

第3篇:乘龙佳婿的典故

“乘龙佳婿”是一个神话故事。因故事里面萧史是乘着一条龙飞回天上的,而他又是秦穆公喜爱的好女婿,所以后来的人凡称赞别人的女婿,就说是他的“乘龙快婿”或“乘龙佳婿”。

此典出自《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子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风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风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

春秋时代,秦穆公最小的女儿名叫弄玉,长得非常漂亮,擅长吹笙,穆公非常喜欢她,一心要替她选择一个理想的丈夫

有一天夜里,弄玉梦见天上西南方出现一个美貌的男子,骑着*凤来到她所住的楼房前的凤台上,对她说:“我是太华山的主管人,玉帝叫我来和你结为夫妇,我们应该在中秋节这一天见面。”

说着,他就拿出身边带来的赤玉萧吹起来,音调非常好听;弄玉听得不觉陶醉了。第二天,她就把这个梦告诉了穆公,穆公立时派人到太华山去找这个吹箫的人。后来在太华山找到了,一个名叫萧史韵人,随即带到穆公的面前,并且叫他吹箫,这一次吹出来的箫声比弄玉在梦中听到的还要美妙。穆公常高兴,而在厅子后面偷听的弄玉,也情不自禁地说:“他真是我的好丈夫啊!”

当天正是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他俩结婚了。结婚不久,萧史教弄玉学吹箫。大约半年以后的

第4篇:车水马龙的典故

“车水马龙”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的缩写,出自《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

明德马皇后是东汉时期伏波将*马援的小女儿。十三岁被选入太子宫,先是侍候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丽华,很受宠爱。明帝刘庄继位以后,被册封为贵人。苦于没有生养,只好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公元60年(汉明帝永平三年)春天,由于皇太后的偏爱,马氏被立为明帝的皇后。明帝死后,马后的养子刘炟(读dá达)继位(就是章帝)。马后便被尊为皇太后。

公元76年(建初元年),章帝准备根据汉朝的旧制,对马太后的兄弟们加封进爵,马太后不同意。第二年夏天,发生特大旱灾,一些迷信的人就认为这是不封外戚的缘故。因此,有关官员再次提出对外戚封爵的事,太后仍然不同意。并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说: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我,以达到为自己捞取*厚禄的目的。我身为太后,平时总是节衣缩食,我周围侍候我的人也尽量注意俭朴。

我这样做,其目的是想以自己的行动为下面的人做出好样子。我以为我娘家的人知道后也能象我这样。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以为然,甚至还嘲笑我。前几天,我路过我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时,看到从外面到家里请安问好的人多得不得了,车马来往不断,十分热闹繁华。家里服侍的人,衣饰之讲究,连给我驾驭车子的人也远远不如。(原文是:“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

第5篇:乘龙快婿的典故

春秋战国因为离今天太远了,很多当时记录下来的东西在流传之中已经无法确定其真实*。像乘龙快婿这个故事虽然记录在《魏书》当中,但是它的真实*非常值得怀疑。

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十几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穆公欲为女儿召邻国王子为婿,将来可做国君夫人。但弄玉不从,自有主张,若不是懂音律、善吹笙的高手,弄玉宁可不嫁。穆公珍爱女儿,只得依从于她。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著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

第6篇:叶公好龙的典故

子张去拜见鲁哀公,过了七天鲁哀公仍不理他。他就叫仆人去,说:“传说你喜欢人才,因此不怕路远从千里之外过来,冒着风雪尘沙,不敢休息而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我觉得你所谓的喜欢人才倒是跟叶公喜欢龙差不多。据说以前叶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罢了!现在我听说你喜欢英才,所以不远千里跑来拜见你,结果过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来你不是喜欢人才,你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人才非人才的人罢了。诗经早说过:‘心中所藏,什么时候可以忘!’,所以很抱歉,我要离开了!

关于龙氏的来源,许多姓氏专书都有明确的记载,包括上所说的:[舜纳言龙之后,或曰出于御龙氏";上所说的:[曰,尚书,舜臣龙为纳言,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又,董父,己姓,赐姓豢龙氏,龙且,楚人,为项羽将,急就章,龙未央,亦楚人也";以及所说的:[出于御龙氏,望出武陵、天水"等等。

由此可见,龙氏的确是一个古老家族,他们的始祖,是虞舜的纳言之臣龙。所谓纳言,是当时一种专司出纳帝命的官职。的上有一段文字说:[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指的正是此事。

龙、刘二氏当初是一家人

另外,依照的记载,则夏朝御龙氏刘累的后裔之中,也有以龙为氏的。刘累,是后世刘时家族的始祖。这么说来,龙、刘二氏,当初根本就是一家人呢!

在早期历史上,龙氏一直表现得出类拔萃。这种情形,曾经出现于一文中的龙子,最足以说明。

根据篇中的注解,龙子是一位古代的贤人,由于主张[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而被孟子引用以告滕文公,因而青史垂名。据说,这位贤人又被称为龙叔。的上对他的事迹也有记述,是这样的――龙叔谓文挚曰:[吾乡誉不以为荣,国毁不以为辱,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观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观吾之乡,如戎蛮之国。"

五胡乱华时期加入许多新血轮

几千年前便出了这样一位备受后世敬仰的贤人,龙氏家族的久享盛名,实

第8篇:三龙行雨经典寓言故事

龙王有三个儿子。他分别让他们分管三个地方的降雨。龙王办事非常公平,他分配给三个儿子的水量都一样,施雨的地盘也差不多大小。

大儿子做事粗枝大叶。他领到龙王分配的任务后,为了图省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呼呼拉拉”把一年下的雨全部倒了下去,他管辖的地方,一时洪水滔天,不少田地和房屋被冲毁,人和动物被淹死的不计其数;接着,又连续天旱,*河断流,湖泊干涸,树木枯死,田地绝收,动物和人又被渴死、饿死了不少。

二儿子做事机械刻板。他接受任务后,把得到的雨水平均分配到三百六十五天,每天不多不少,就下那么一点毛毛雨。他分管的地方,虽然没有淹到,也没有干到,但是,不该下雨的时候,天天下雨;该下雨的时候,雨量却远远不够。那里的庄稼和水果,收成不怎么坏,也不怎么好。人和动物的日子可以过得去,只是不大滋润。

三儿子是个认真负责、办事细心的人。他听了父亲的吩咐后,先到下面去调查研究,什么时候需要雨,什么时候不需要雨,哪些地方需要的多点,哪些地方需要的少点,心中一清二楚。该下雨的时候他就下,不该下雨的时候他就不下。各个时段、各个地方的雨量,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在他的辖区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牛肥马壮,人们的日子过得甜甜密密。

一年后,龙王视察了三个儿子分管的地方,大发感概说:“事在人为。同样的事,让不同的人来办,就会有不

第9篇:古龙经典名人故事

有一次,古龙和金庸与日本的出版商谈论新书事宜。古龙发现对方在客气的外表下总透着一股傲慢,尤其瞧不起*当代文学。

酒过三巡,对方的酒兴渐渐高涨起来,不停地催服务生上清酒。古龙和金庸两人都有些不胜酒力,开始推辞起来。不料,对方忽然露出了鄙夷的神*:“你们*的小说家也不过如此嘛!”

金庸紧张地看着血气方刚的古龙。让他没想到的是,古龙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走出房间取来3个脸盆摆在大家面前,然后在盆里倒满清酒:“来,用这个,干!”

说着,古龙端起盆,仰头猛灌起来,日本出版商看得傻了眼。

古龙喝到一半,对方忙跑过来拉住他:“古先生,我佩服你!不要再喝了!”

事后,日本商再也没有过傲慢的表现。金庸问酒醒后的古龙,真的能喝得下那么多酒吗?

古龙憨笑着告诉他,其实自己也喝不了那么多酒,只是他觉得,对善待自己的人,自己就必须还以善良;对轻视自己的人,就必须坚决反击,何况是事关作家的尊严和民族感情。

随着古龙名气的与日俱增,他的小说越来越炙手可热。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人开始效仿他,甚至有人开始冒充古龙的名字写小说。

当朋友拿着盗版书找到古龙时,一向争强好胜的他却没有生气,反而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朋友按耐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追究。

古龙微笑着说:“这本小说的风格,我一看就知道是谁写的。我也非常反感这些抄袭

第10篇:车水马龙的故事典故

按要求造句【车水马龙的故事】您能造出几个不同的句子

车水马龙的故事成语故事解释:形容车马往来繁华热闹的场景。

典故:《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

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

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

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上奏说,今年所以大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

}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风俗习惯作文(通用2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篇1

  说起过年,我就有说不出的激动,回想过年时的欢乐,我就兴奋地手舞足蹈。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晚上,烟花爆竹不断,我想象自己就是那些在空中飞舞的烟花爆竹,为人们增添美丽,欢度新春。

  随着爆竹的声响,我渐渐地起床了,换上新衣新裤,吃着奶奶做的实心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挨家挨户地去拜年,这个春节习俗一直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因为可以收到许多的压岁钱。据说,给小朋友包压岁钱,还有一段传说呢。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进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害小孩子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过年时,也有许多的美食代表着不同的新年祝福。火锅:红红火火,年糕:步步高升,酒酿:甜甜蜜蜜,鸡翅鸭翅:展翅高飞,饺子:元宝,黄金糕:金砖,汤圆:团团圆圆,八宝饭:聚宝盆,鱼:年年有余。每一道美食,都有一个美好的新年祝福,在此,我祝愿同学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团团圆圆,甜甜蜜蜜,成绩顶呱呱!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篇2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民风民俗,在我出生的国家――中国,最具有民风民俗特点的传统节日,就是春节。

  我的家乡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的县城――涡阳,“老子故里,道德之乡”。春节是其中时间最长,也是最热闹的节日。除夕到了,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鸡鸭鱼肉酒香味,男女老少全都穿上新衣服,大门前贴上红红的对联,全是祝福新年的句子。一天三顿在开膳之前都要放鞭炮。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后的一天,除了很小的宝宝或小孩子,没有人在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至正月初五家家都要走亲串门,小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要压岁钱,男人们要去亲戚家拜年,女人自然在家中烧火做饭,迎接亲戚们来家中拜年。还有一些庙会会有一些商家卖一些新年特有玩具,例如:炮、烟花、摔炮等。

  元宵到了,家家张灯结彩,整个城市就像一家子一样,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过着元宵,有的放着孔明灯,向天上飞,满天处处是灯火,美丽极了!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节日“春节”。大家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节日习俗,一定要传承下去。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篇3

  春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二十三这日是小年,传说这一日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据说大罪要减寿三百日,小罪要减寿一百日。

  二十四这日掸尘扫房子,二十五要做豆腐,二十六要割年肉,二十七宰鸡赶大集。二十八要贴花花。二十九,俗称“小除夕”,这一日人们往来拜访。 腊月三十是春节的一个高潮,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日的晚上,它与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迎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在正月十五正式结束,这一日是元宵节,要举行灯会,还要吃元宵、放烟花。最后在烟花声中,结束了春节。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篇4

  春节里,我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习俗比如。

  压岁钱。春节,大人都要给小孩压岁钱。这不是没有由来的。相传,古时候的中国曾经有个怪兽叫“祟”,这个怪物经常在除夕夜到小孩家里吃小孩。于是家里的大人都把钱装在红色的包里,夜晚悄悄地放在小孩的枕边。等“祟”来到床边时,红色的包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将“祟”吓跑。因为“岁”与“祟”同音,后来,长辈就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送给小孩,这样小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了。到了现在,压岁钱已经变成了在新年的第一天,晚辈给长辈拜年时,长辈会拿出压岁钱给晚辈。

  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原本写在桃花木上,桃花木是红色的,有驱邪避难的寓意,所以选择桃花木为春联的选材。现在的春联不再用桃花木了,而是用纸来代替桃花木。并且模仿桃花木的红色。演变成了现在的春联。

  贴倒福。曾经有户人家,有个奴才不识字,春节把“福”字贴倒了,主人火冒三丈。但一个奴才急中生智,说:“我常听人说,这家的福到(倒)了!这不是意味着您家的福气大了、到了吗!”主人一听,转怒为喜。重重的奖赏了不识字的仆人和急中生智的那个仆人。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家家都贴倒福。

  中国的习俗真多!中国有趣的习俗真多!

  春节风俗习惯作文 篇5

  谈起春节,我也想起了打鞭炮,我又联想起它的由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门挂一帆风顺好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