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减震 好舒适度又高的专业骑行坐垫吗?

一些舒适性取向的坐垫可以很好地改善臀部的舒适性,例如闪电的“爆米花”泡沫填充物ELASTON系列坐垫;以及今年新推出的3D打印坐垫,可以针对不同受力区域,更精确地调整填充物密度,例如S-works Power Mirror和Fizik adaptive系列。

一些专门针对长距离骑行的骑行裤的垫子会根据长时间骑行进行优化,也能提供一些额外的臀部舒适性,例如Specialized RBX、Castelli Endurance2和Premio2等。

当然,如果以上措施还不能满足您当地骑行路线的路况,那么,您真的需要一辆带减震结构的耐力车,例如Roubaix和Domane。

(美骑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与我们联系。)

}

不过 Fizik 在短鼻坐垫这个热门品类的反应比较慢,直到 2020 年才推出了 Argo 短鼻坐垫,这时其他品牌的短鼻坐垫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自然的,3D 打印版的 Argo 直到今年才正式上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款短鼻 3D 打印坐垫表现如何。

包装是十分经典的 Fizik 风格,如果不说,你一定会以为它是一双锁鞋。

内盒上还是俩大鼻孔,方便拉出。标签上标注了型号,Vento Argo Adaptive 系列目前有碳纤维复合底板 + 碳弓的 R1 版本和碳纤维复合底板 +KUIM 弓的 R3 版本,最轻的全碳底板 + 碳弓 00 版本将于晚些时候上市。宽度则有 140mm 和 150mm 两个规格,我们拿到的样品是 150mm 的 R1。

" 专为平坦道路设计和制造,满足最平坦的柏油路到路况最复杂的平路 " 机翻痕迹明显,最后一句法语 PAVE 明显指的是鹅卵石路面。看似一款公路坐垫,其实在官网的非铺装路面系列里也能看到它。

拉出内盒,看到盖子直接就眼花了。不规则几何图形中用空白构成了 " 欢迎来到未来 " 的字样。

吊牌上详细地介绍了这又长又臭的名字里各个单词的意思,并标注了宽度和官方重量:196 克。下面还有个二维码,是 FIZIK 的选择坐垫工具。

没有任何附件,只有一本说明书。

说明书里详细地讲解了坐垫安装的规范。

吊牌背面用多语种介绍了坐垫的特性和规格。比较有意思的是标注了生物力学参考点处坐垫的 STACK 和鼻头长度。

由于 Argo Adaptive 的坐垫表面少了标准 Argo 的那些棱角和菱形的中空槽,所以辨识度不够标准版的 Argo 高。

窄而短的鼻头真是十分适合小编我这类大腿粗的人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大腿与坐垫鼻头的剐蹭。

坐垫的中央比较平,但侧翼的弧度比较大,截面造型与主流短鼻坐垫差不多。

为了增加辨识度,所以 Argo Adaptive 在坐垫表面打印出一些实心区域,用线条来勾勒坐垫造型。

实心区域给 Fizik 的 Logo 提供了广告牌。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坐垫还分白标和黑标的……

▲实心线条处则打上了型号名称和 3D 定制区域缓冲字样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 3D 打印区域。六边形的 3D 打印拓补结构和坐垫与底板接合处是不是与 Power Mirror 十分相似?这也不足为奇,其实它们都是与 3D 打印领头羊 Carbon 公司合作,使用相同的 " 数字光学合成技术(Digital Light Synthesis)" 制造。因此 3D 打印结构相似也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值得一提的是,Power Mirror

Fizik 选择将 3D 打印拓补结构毫无保留地全部展示出来,虽然科技感比 Power 更强,但也给泥沙提供了更多藏身之处。

坐垫还是保持了 Argo 的中空设计,中空部位的拓补结构密度很低,基本就是做个样子,大家把它当成中空的就好。

Argo Adaptive 的内部设计分为三个区域,使用不同密度的拓补结构来是实现不同区域的软硬,主要分为稳定区、坐骨支撑区和软组织支撑区三个区域。

可以通过小编我的手指来看看不同区域不同的软硬程度。其中稳定区受力较小,所以设定成最软的区域。

坐骨支撑区域为主要受力区域,该区域使用中等硬度设定,让坐垫可以更好地贴合臀部,在舒适性和支撑性之间寻找一个折中点。

软组织支撑区则为最硬的设定,由于大部分时间鼻头不会接触身体,在使用坐点前移的激进姿势时,较硬的鼻头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性。

下面来看看坐垫底部,R1 和 R3 均使用碳纤维复合底板。

Argo Adaptive 的坐垫底板经过重新设计,中空槽的面积比标准版本小很多。由于 3D 打印的坐垫可以单独调整各部位的填充,所以保留大开口的意义不大。

▲产品系列 Vento 印在了鼻头下方

Fizik 将生物力学参考点设定在 75mm 宽处,并在底板上进行了标注,方便 Fitting 和调整坐垫时寻找参考点。

▲宽度标注位于开槽下方

虽然 R1 不是 00 的环形一体座弓,但底板上的连接位还是做了一个环形的造型。

▲底板后部还用小字标注了专利申请中……

另外一边则标注了意大利手工制造,彰显意大利血统。不过相信手动制造是指底板和座弓部分,毕竟坐垫表面都是机器打印上去的。

座弓的调节范围比较宽,达到 6.5mm,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座管夹具的造型。另外有的小伙伴可能发现,箭头标注的不是调节范围的中间点,这是因为它标注的是生物力学参考点。

看到这粗壮的碳纤维座弓,也许有眼尖的小伙伴儿在外包装上就已经发现了,Fizik 的碳纤维座弓现在全部改为使用 7x10mm 规格,以前就只有 Selle Italia 和 Bontrager 使用这个奇葩规格,现在又多了一个……

接下来就是万众期待的上称环节了,作为一个意大利产品,大家肯定非常关心它的重量。它的官方重量为 196 克,实称 198.5 克,由于 3D 打印结构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所以重 2.5 克也在情理之内。

在安装环节,由于使用了 7x10 的座弓,所以对左右夹具的座管兼容不太好,目前似乎只有 TREK 有官方的 7X10 左右夹具;上下夹的座管自然是完全没问题。不过也有解决方法,目前有部分第三方品牌有推出 7x10 的夹具,例如闪电座管用的。

由于座管上方的间隙比较小,所以安装稍微有点费劲,但问题不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Argo Adaptive 的 Stack 是 45.5mm,对比标准版 Argo R1 也高了 4.5mm,更换后需要注意一下座高变化。

老规矩,不推荐任何坐垫,只分享一下客观的使用感受。抛开坐垫造型带来乘坐感受的差异,Argo Adaptive 的软硬表现上与 Power Mirror 比较相似。没坐前会认为它比较软,实际上软硬适中,支撑力也恰到好处,可以给人十分舒适的乘坐感受。在颠簸路况还能提供一些减震效果,适合追求舒适度的车友选择,作为山地坐垫使用也非常不错。

针无两头利,虽然在正常骑行时并不会有什么奇怪的感觉,不过在发力时还是会感觉支撑稍微有点不够。不过选择这款坐垫都是比较重视舒适性的车友,做短时间高功率坐踩时少一点点支撑性问题不大。总的来说设计还是十分科学的,使用感受和外面那些瞎搞的 3D 打印坐垫完全不同,靠谱多了。

对于一些一直找不到合适坐垫的车友来说,可以考虑一下这款坐垫;如果比较重视效率的话,还是标准款的 Argo 更加适合。

最后当然是说下性价比问题,Argo Adaptive R1 的定价为 2790 元,R3 的定价为 2390 元,显然 R1 的性价比更高。和竞争对手相比的话,局面就更有意思了,R1 比 SW Mirror 便宜了一大截,但 R3 却比 PRO Mirror 贵一些。但小编了解到线上平台大促时,Argo 都是有一定折扣的,所以 Argo 的性价比会更高一些,想体验一下 3D 打印坐垫的车友可以考虑入手。

Fizik 中国总代理:杭州骏盛实业有限公司

骏盛实业线上店铺:九骑户外旗舰店

业务咨询:黄海平 (微信同号)饶航砖 (微信同号)

}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路车哪款坐垫舒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