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孩叫7岁小孩回家拿大人的钱出来花这样的行为算犯法吗?

今天是一只超级愤慨的正义羊~

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童模家暴”事件,大家应该都刷到了吧?

从视频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看起来只有两三岁的小童模,似乎因为把用来当道具的包包放在了地上,而影响了拍摄进度,被身后的成年女性狠狠地踢了一脚。

边踢边大喊道:“上不上心?你马上把包给我捡起来!”孩子一个踉跄差点摔倒,但是一声没吭,看得大家心里一阵揪心。

不到十秒的视频迅速在网上引起巨大争议,纷纷骂商家没有人性。而跟小童模合作的商家则委屈地澄清表示:踢踹小童模的不是他们的人,而是她的亲生妈妈!

这下网友更炸了!孩子原本应该有美好单纯的童年,作为家长用孩子来赚钱也就算了,竟然还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孩子家暴?是不是太残忍了一点!!!

小朋友名叫妞妞,今年还不到三岁,已经从事童模行业半年了。因为长得非常甜美可爱,又聪明乖巧。用她妈妈的话说:在这个行业里算是比较“火”的,很多商家都愿意和她合作。(这么漂亮的小天使妈妈怎么下得去脚踢啊)

最终在万夫所指之下,妞妞妈注册了微博发布了道歉声明。

声明表示自己完全没有伤害的想法,没有虐童之心。但是网友们显然并不买账。大家的气愤点在于:作为父母,有手有脚却要剥削孩子的童年来赚钱,然后还对孩子下狠手?以及被踹后的妞妞一声没哭,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她到底是不是经常遭遇这样残暴地对待?

事实上,也确实有之前跟妞妞合作过的工作人员出来爆料,说她妈妈态度一直很差:说话都是命令式的,还会大声吼、拉扯小孩。

也有工作人员发朋友圈证实,这并不是妞妞妈第一次打妞妞。

一天赚两三万却经常被打。

妞妞身上疑似被妈妈打的伤痕。

随着事情越闹越大,更多妞妞被打的视频也相继被扒了出来。

其他视频也证实,衣架作为“凶器”并不是第一次。

到后来,以至于哪怕妈妈一抬手,孩子都能被吓成这样!

这到底得有多狠的心,才能对自己的孩子下这样的手?而妞妞妈竟然还接受了媒体采访,在镜头前哭得泪眼婆娑!

解释说自己情绪不太好,再加上当时天快黑了,孩子会往马路上跑,才踢她的。

过马路???视频里很清楚地看到,妞妞面前明明是一堵墙诶!

说妞妞的童模之路一直很顺利,还算是比较知名的,结果因为这次事件,商家都把妞妞的照片下架了。

态度里并没有歉意和忏悔,反而是各种漏洞百出的推脱和解释。再加上她一连接受了好几家媒体的采访,不免被大家认为毫无悔过之心,反而像是借此来故意炒作。

关于妞妞妈是不是在炒作,羊已经不愿意去深究了。

但是显然经过这件事,再次把“童模”这个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家突然意识到,妞妞事件的发生,会不会只是童模世界里一个缩影?又有多少小孩看起来光鲜亮丽地“走红”,实际上却被剥削了童年、几乎沦为赚钱工具?

随着网络电商越来越繁荣,围绕各种儿童用品,市场对漂亮可爱的童模有了更多更强烈的需求。

随手在网络上输入“童模招聘”,就会有几百万条信息跳出来。更是有不少父母直接把孩子信息曝光在社交平台公开应聘,童模市场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而巨大的童模资源涌入后,在利益诱导下,童模行业的乱象也非常令人深思。

妞妞事件发生后,有不少业内人士出来爆料:如今的童模们整体现状确实很糟糕。像妞妞这样被殴打的情况根本不是个例。

有知情人透露在一些经常被使用的童模基地,也经常有孩子被打,打出血的状况都有!(因为基地要收费,孩子不配合对他们来说就是浪费资源)

除了被父母恐吓、缺少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疼爱之外,他们通常要挑战非人的工作难度承受超出想象的工作量。

比如反季节拍摄。夏天拍羽绒服~

而天冷也要拍短裤短袖凹造型。

淋雨拍摄自然也是常态。

而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一些相对有名气的小童模工作强度也大得惊人。一个小模特要同时为很多家店铺拍照。

拿妞妞的例子来讲,她最多一次一天拍了119件衣服。大人都会累得半死,更别说一个才两三岁的孩子。

而更当红一些的童模,甚至可能一天的拍摄件数达到200多件(图为最近当红的童模“小可爱”在一天的拍摄之后累到在地)。

既苦又累,是什么在促使着这些家长们趋之若鹜地把孩子往这个行业送?自然是巨大的金钱诱惑。据了解,很多出名的小童模可以一小时收入过千,一个月收入五位数,甚至有的一年可赚数百万。比他们的父母多的不是一星半点。

浙江湖州的织里小镇,是中国知名的童装生产基地。这里生产了中国一半以上童装的同时,也成就了数不清的童模。

因为入行门槛不高,不少父母打着让孩子更自信更优秀的旗号,抱着孩子来到织里,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童漂”,而孩子就在这样的毫无意识中挤入巨大的竞争之中。

他们每天画着浓重的妆,做着“时髦”的造型~

只要一站到镜头前,就条件反射地挺胸抬头地摆造型,凹姿势,露出标准地职业微笑,手脚利落地瞬间换装,个个都训练有素,相当专业。

这里的儿童大多在3-10岁之间,有些为了更容易脱颖而出,在来之前被父母花了不少钱送进了形形色色的童模培训班,经受了大量痛苦的训练。

也有很早就开始入行的。比如小童模俊昊,从三个月时就开始被父母送来做童模,每天的拍摄对于他来说就是生活的日常。

GQ报道过的年仅十岁被誉为“织里第一童模”谷歌,从四岁入行,如今已经有了六年的拍摄经验。上学之后,业余时间也全部都用来拍照了。

图为谷歌在拍摄场地抽空写作业

谷歌最多的一天拍摄了246套衣服,按照一件120元的价格,她当天一天就可以有三万多的收入,这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讲,都太诱人了。

然而,尽管绝大多数的家长是被这样的高收入吸引来的,可事实上,能做到谷歌这样程度的寥寥无几。一般能红起来的小童模,不仅要求长得漂亮,还得聪明伶俐有镜头感,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配合拍摄,这样才能更大程度节省拍摄成本。

否则不管长得多好看,影响到拍摄依然会毫不留情地被换掉。

所以在织里,更多的是不知名的孩子仅仅拿着20元/件的廉价收入,而他们的父母日复一日重复拍摄等待着自己孩子红起来的那一天。

究竟什么时候能成名呢?

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知道,做童模这一行却是有年龄、身高限制的

3-6岁,身高100公分左右的孩子,在这个圈子里最受欢迎,而一旦身高超过130cm,可能就很难会有客户再主动找来了。

因此,匪夷所思的是,会有一部分的童模被父母严格控制饮食,试图延缓孩子的发育。不知道妞妞是不是有被控制饮食,但是大家这两天发现,已经三岁的妞妞,身高88cm,而体重只有12kg。

顺便感受一波其他小童模的体重。

再譬如羊看到一个采访:一个名叫Tiffany的小童模说,因为常常被妈妈控制饮食,她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各种制作冰淇淋的人,这样可以肆无忌惮吃个够。

除了时间上的被剥夺和身体上的劳累,相对来讲,更让大家所接受不了的,还是做童模对孩子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

妞妞的事情发生后,前年被全网热议的“油腻”童模叶祖铭的采访视频也被翻了出来。

叶祖铭在织里也是非常出名的小童模,拍一件衣服可以收费180元,年收入可以高达七八十万。两年前有记者采访他时,他说: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网红,网红就是比较轻松点,明星嘛太累了”。

“每个人都想富裕嘛,有个富裕的生活”。

“然后找一个漂亮一点的老婆,迪丽热巴那种,你懂得”。

他说完这句,画面外传来大人的哄笑声。可笑过之后呢?大家纷纷惊愕于仅仅11岁的他却流露出跟年纪完全相悖的世俗感。

两年过后,再次有记者问到他,他解释说,其实当时是为了表现自己故意对着镜头那么讲的。没想到果然戳中大众,一炮而红。

童模行业的孩子们,由于过早接触更多人和事,比起普通的孩子要成熟很多。“以前爸爸会赚钱,现在家人不用辛苦了,我自己来赚好了”。

“冬天这样拍摄会冷吗?”“不冷,习惯了”。小童模乐乐毫无感情色彩地回答着这样的话。

他们已经可以非常成熟地周旋于客户和摄影师之间,也非常坦然地谈论自己可以赚到的巨额报酬,俨然一副职场工作多年的大人模样。

心理学上认为,在14岁之前,孩子正是通过个人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获得语言、思维和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方式的阶段。也就是说,父母、身边的人怎样对他们,他们就会形成怎样的行为习惯。

作为童模,经常处于拍摄状态,父母很可能会通过某方面的交换来使拍摄顺利。这样的孩子必然会更会看人脸色、会讨好、懂得用交换为自己换取利益,从而在行为、语言、审美等方面表现得分外熟练。

可熟练之余,一旦这样从小在掌声和虚高的夸赞中长大的孩子回到同龄人的环境中,又有可能因为有着极大的优越感而不合群,最终导致交友障碍。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真的享受和喜欢这样的生活吗?谷歌说,如果有一天不用拍摄,对她来说就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叶祖铭后来也偷偷表示:其实他的梦想,是做个普通的打工仔。

关于儿童过度商业化的话题,我们早已经不陌生了。

从娱乐圈里帮忙赚钱养弟弟的阿拉蕾到被父亲和继母逼着赚钱的小小彬,都曾引起我们的强烈愤慨。

不同的是,明星行业相对来讲还规范一些。但童模行业,还缺乏很多的相关制约和保障。当然羊相信大部分的童模父母都还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不会对孩子施以暴力,适当地培养孩子的镜头感和自信心也完全没有问题。

但毕竟是过早地步入社会,如何让他们保持健康的人生观、金钱观,都需要父母非常用心的引导和培养。而对于那些从小在镜头下长大的小童模来说,随着年龄的长大,是回归于一个普通人,还是选择继续活在闪光灯下,也是一个非常两难的选择。

目前经过妞妞的事件,羊看到已经有多家童装店主联名呼吁规范童模拍摄,这对于所有的小童模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羊只希望,每一个小天使都可以健康平安快乐地长大。

}

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啃老族?因为有父母为他们的人生负责。

为什么孩子任性、不自律、无视规则?因为,我们没有让孩子了解其行为的后果,自己替他承担了。

  • 孩子损坏别人财物,父母赔钱了事;
  • 孩子忘了拿东西,父母为他跑腿;
  • 孩子打人闯祸,父母为他摆平。

我们总是跟在孩子后面收拾残局,甚至为他代劳、处处保护,以为这就是爱。当父母摆不平的时候,孩子的世界末日就来临了。

对孩子心太软,是中国父母的一大特点。

我们不忍心拒绝孩子,不忍让孩子受委屈、受伤害,甚至一点点的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怕累着他。

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令人头痛的问题出现了。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是,孩子不会好好吃饭,不小了还要父母喂饭。

我的妹妹就有这样的苦恼,她的女儿上五年级了,每天早上起床困难,吃饭更困难,早餐都是家里人喂的。

妹妹无奈地说:'没办法呀,不喂的话她慢吞吞的,肯定会迟到的!'

——不行,那样她会挨批的。

——要不尝试让她自己吃,吃多少算多少,到点就走。

——也不行,那样她会肚子饿,没有精力上课。

首先,孩子迟到的事,孩子自己不着急,要大人替她着急;

其次,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大人却要替她操心饿不饿。

这样下去,大人只能没完没了地跟在身边照顾了。

一个非常管用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记得我女儿小时候也让我们操心过吃饭的问题。

有一天,我们开始决定不再喂她,告诉她自己要吃饱,因为下一次想再吃东西,要到晚餐的时间。

午餐时,她还是吃得很少。

两个多小时后,她饿了,要吃东西。我们忍着没有满足她,只给她喝水,告诉她只能等到吃饭时间才可以。

到了晚饭时间,她开始大口大口地吃,吃得又多又快。

从那天起,女儿吃饭再也没有让我们操心过。

时常听到家长说,我的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鼓励、讲道理、打骂惩罚都无效,完全没有办法了!

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遇到问题喜欢找捷径,到处求助。不能立竿见影就责怪别人误导他。

这就是在找借口,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可是,你发现没有,借口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调整自己才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在德国妈妈岗位说明书里,有这样几条关键问题的对策:

——不提醒,不帮忙,不管他!

  • 孩子花钱如流水怎么办?

——给他一个对帐本。多花的钱,就扣回来!教会孩子,多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

  • 孩子不好好吃饭,怎么办?

——不好好吃饭,就得挨饿!下次他就会主动吃了。

——先到者先得,不然都别玩!教会孩子,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规则与秩序。

这些,其实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为它们负责。成长,就是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开始。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一个教育法则叫'自然惩罚':

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不给予过多的批评,而是让他去面对错误产生的后果,感受到心理的惩罚,产生自我悔恨,然后自觉地去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例如,一个孩子损坏了自己所用的东西,不要急于添补,让他感觉到需要它。如果是故意毁坏,就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或者罚他额外干活,以抵偿损失。

这样,孩子就学会了爱惜东西。

这样的方式比人为的打骂和说教管用多了。因为,人为的打骂和惩罚,常常会给孩子带来逆反心理。

自然惩罚能让孩子自己从行为的后果中感知到错误,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是从体验中获得的,让孩子从内心深处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曾有一位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的玻璃,需要赔偿一笔金额不小的损失。

当男孩向父亲认错时,父亲没有指责他,而是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男孩为难地说:'可是,我没有那么多钱赔人家。'

父亲说:'我借给你,一年后你必须还我。'

男孩开始在学习之余送报纸,替人擦皮鞋。半年后他挣够了钱,自豪地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美国的第40任总统里根。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自然惩罚的另一层含义是: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孩子天性好奇,有时你越想制止小孩的某些行为,他反而偏偏要那么做。比如你刚倒了一杯

开水,告诉宝宝别碰它,会烫到的。

他并不理解'烫'的含义,结果你越阻止他越想碰。

你又不能每次都时时刻刻盯守着,这时不妨试试自然惩罚,让宝宝轻触一下杯子,他感觉到烫就会很快缩手。

此时再对他说:'烫着了吧?是不是很痛?'

'烫'和疼痛的感觉就这样在宝宝心中联系起来了,不用你的制止,他自己都会去避开它。

在这样的体验中,他学会了避开各种危险和伤害。

如果父母总是用过度保护来限制孩子的活动,只会剥夺孩子发挥本能的机会,压抑了他自我保护的欲望。

久而久之,孩子将丧失对各种危险情况的分辨判断能力,无法摆脱对大人的依赖。

学会运用自然惩罚,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的感受中去学习如何更好地照顾和保护自己,获得意想不到的成长。

有个男孩常常丢三落四,妈妈多次提醒也没有用。有一天,他自己收拾去夏令营要带的东西。

妈妈发现儿子没有准备手电,衣服带的也不够。

她没有像往常那样给他补上,而是提醒道:

'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出去外面可能会更凉。你再想想带的东西够不够?'

儿子说:'放心,该带的我全带了!'

第二天儿子回来,妈妈说:'山里的夜晚一定很让人难忘吧!'

儿子说:'是啊,只是没想到山里会这么冷!黑摸摸的山路真不好走,我因为没带手电筒,一路跌跌撞撞的,差点摔了。'

妈妈说:'听起来可想让人后怕。不过,下次你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儿子说:'看来以后我再出去活动,要准备充分一些。好好查查攻略,再问问别人,需要哪些东西,像爸爸一样先列一个清单。'

成长是经历和体验带来的,孩子在为自己负责的过程中尝试和探索,不仅培养了独立性、自我承担的意识和责任感,也培养了他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锻炼了他的抗挫能力,让他更加坚韧而自信地活着。

}

越是好的父母,越有可能帮助孩子度过人生最早几个重要阶段。

心理学研究认为:如果1岁前的婴儿得不到好的照料,容易成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譬如精神分裂或人格障碍;3岁前的幼儿受到虐待,容易成为人格障碍;4-6岁的儿童如果发展不好,则容易成为神经症患者。受到的伤害越早,一个人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就越重。越是好的父母,越有可能帮助孩子度过人生最早几个重要阶段

3岁前是一生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与母亲的分离要少。我们惧怕不安全的环境、惧怕挑战、惧怕直面惨淡的人生,按照心理学说法,本质都是源自童年形成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自与父母的分离,尤其是与母亲的分离。如果婴幼儿经常没有预期与母亲分离,会发展出特别多自我欺骗的方式。

第一阶段:0-1岁信任与不信任

1、肚饿---被喂食物

2、受惊---被拥抱。

3、哭泣---被拥抱。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与家长是多么地需要他。

需求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性格开朗,对人充分信任。

没有被满足的孩子:成年后表现为:

2、拼命地想寻找一个依赖对象。

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竭力地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而且展示偏执狂症的倾向,例如:暴饮暴食或过分地需要别人的夸奖。

第二阶段:2-3岁--自主与羞愧

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和限制。例如:控制大小便。

需求得到满足:受到家长的支持和尊重,孩子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觉得他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

需求得不到满足:得不到鼓励或受到恶意的批评和嘲笑。尤其是在他尝试学习如何控制大小便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害羞,惭愧的感觉。

成年后可能会形成的个性:

1、经常觉得自己无用,自卑,不可爱。

2、不相信自己在世界商业存在的理由。

3、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

4、觉得自己生存的权利取决于对别人的重要性。

5、经常做出不恰当的道歉。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1、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2、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

4、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

“不”字当头,打滚撒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

其实,孩子的这些行为都只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的意识、意愿、意图。但他们不懂得表达,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甚明白他们自己的意图。对待这么小的小宝宝,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

安全第一,不要告诉孩子不许玩不许碰。你自己把该锁起来的锁起来,该扣好盖子的扣好盖子。你应该摸索孩子的生活规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导致坏情绪的陷阱之前,采取恰当措施,比如让孩子吃饱、睡觉、带到其他地方玩等。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重大事情上不可以让步。

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学习的求知行为。比如,你教孩子搭积木,他却偏要推倒你的成品,而不肯跟你学。这时,你应该把他的行为理解为,他现在对积木倒塌时的现象更感兴趣,他在琢磨推与倒之间的关系。

从大约1岁半到2岁半前后,孩子会反复地穿梭于“和顺期”与“执拗期”之间。因为孩子这时候成长迅速,因此这些“周期”也相对短一些。

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

虽然在3岁的时候,他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但他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增强。他在肢体动作的控制上,已经相当成熟和舒畅。他步伐稳定,急转弯也不费劲。语言能力也发展得更好。

但好景不长,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3岁半的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甚至在他的生理发展上,也表现出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时紧张得发抖。他一方面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却又想支配外在世界。因为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每天,他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个体。

许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都有他想象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更有趣的是,恋母情结会在这个时候出现。

第三阶段:4--5岁主动性与内疚

1、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

得到满足:孩子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

没有得到满足:家长不支持孩子。反而因为他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是秘密地做。

3、只懂得去安慰别人。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1、不能认识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

3、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

4、不断地去讨好别人。

心是活泼的,喜爱冒险,喜爱远足,喜爱刺激。

他喜爱任何新鲜的事物,去接触不认识的人,喜爱到新的地方,喜欢新的游戏,新的玩具,新的活动和新书。对于大人所提的娱乐点子,再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反应了。

4岁孩子发现大人虽然还是握有大权,但是并非全能,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很有力量。从他的观点看来,坏事未尝不可以做,屋顶不会因此而塌下来。

4岁的孩子经常开口闭口都是狗屎、大便之类的话。而到了4岁半,他开始学会了讨价还价。从这个时段开始,孩子也渐渐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坏。这个时期,他最高兴的事,莫过于在睡前,听一些小故事。

开朗而愉悦,懂事了、讲理了,想做个好小孩,讨妈妈欢心。

在这个年纪里,最令人喜悦的特质,就是他热爱生活,自得其乐,而且一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5岁小孩的生活总是跟现在、这儿息息相关。他非常在意他自己的房间、自己的家、所住的那条街道、邻居,以及幼儿园的教室。他对新的、陌生的事物没有太大的兴趣,也不会为了冒险而冒险。

5岁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变得安静了、有节制了、更顾家了。他喜欢遵守既定的规则、限制,对于别人已经尝试过的,或既成的事实,就觉得安心舒坦些。他最有趣的时间是现在,最喜欢的地方是这里。

5岁的小孩所以能够不惹麻烦,最重要的关键是,他已具有一种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断自己什么做得到,什么做不到。也就是说,他学会自我控制了,他会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得很清楚,判断得很准确,而且他就只尝试那些他认为一定办得到的。经过一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

5岁的小孩不会胡思乱想地担心事情,6岁的小孩则常担心放学后找不到妈妈。5岁的小孩会认为,妈妈一定在家的,不只现在在家,以后永远也会在家,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灭的。

到了5岁半,会有一个重大改变: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5岁半的特质是迟疑不决,懒散闲荡。但是5岁半时孩子的眼和手配合却不如从前那样快速、肯定。因此他经常把数字或者文字颠倒着写,所以最好不要在这个年纪教他读书写字。

第四阶段:6--11岁勤勉与自卑

开始与别人竞争和计较。

需求得到满足,得到老师家长的鼓励和支持。并表示他与其他的孩子有同样的能力。孩子将会受到鼓励而变得有活力。

未能得到满足,反而经常受到严厉批评和忽略的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会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

长大后可能形成的个性特征:

1、避免参加任何的竞赛或过度喜欢与人竞争。

2、觉得不安全及不如别人。

3、对自己或别人吹毛求疵。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3、不知道如何达到目标。

这个年龄进入了暴风骤雨的人生第二叛逆期,个性极端两极化。

他有本事在转瞬间讨厌刚才还满心喜欢的事情。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妈妈,而是他自己,他希望事事处处按自己的意愿。6岁孩子同时在很乖和很叛逆两个极端游走,把笔画或数字反写是很常见的6岁现象。

他什么事都争强好胜,难以忍受任何失败。而且他现在处于很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噩梦也会给6岁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最大的问题是他与妈妈的关系也游走于两极之间,他既深深地依赖妈妈,又同时尝试要自己站起来,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赖任何人。

6岁孩子,对“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的分别还不是很清楚,因此顺手拿走别人的、他喜欢的东西,是惯常现象。

他/她不再像6岁时那样和你顶嘴,却也不那么喜欢与人交往。

他往往记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来磨磨蹭蹭,对帮忙做家务不感兴趣。别人要他做什么事时,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动。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园里,充满了感伤的基调。他会觉得别人不喜欢他,有意找他麻烦。7岁孩子很容易把什么都朝坏的方面想象。

7岁孩子很在意上学不迟到、作业及时完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孩子从这时候开始,懂得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准确地说,他开始很在意老师怎么看待他,开始有心想做个让老师满意的好学生。

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间的时候了。这就是他喜欢把自己的东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够,这时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屉、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

7岁孩子不但字迹变得小了很多,还喜欢专门琢磨很细小的东西,这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和大脑配合的发育到了这一阶段。他会喜欢凑得很近很近地看,哪怕他的眼睛碰到那东西了。

7岁孩子很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价值。虽然道德观念的建立要到8岁才开始形成,但7岁娃已经开始出现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开始在意不能去拿别人的东西(虽然偶尔他也还是会拿);不能说谎、骗人,做错了什么不去抵赖、推委;而且他会很有意愿地遵守规则,恪守无误。

8岁的时候“招牌特质”是性格外向而开朗。

和7岁孩子的沉郁退缩完全相反,他充满活力,喜欢冲上去迎战一切困难和挑战,而且做起事来爽快多了。另一个和7岁完全相反的,是忽然变成话匣子了。

他对自己对别人的要求都忽然严格起来,甚至可以说是很苛刻。这种“审视”也使得他对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有相当准确的判断。这带给8岁孩子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成长,是他们开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观念,开始明白事情与事情之间的因果关系。他非常愿意做好孩子,愿意把事情做好,愿意遵守规矩。他对好与坏的观念,不再局限于父母是否允许怎么做,而是根据他萌芽的因果逻辑关系,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观念。在此之前,孩子对“好”与“坏”的判断来自于父母“准许”或者“不准许”。

8岁孩子对“对与错”的看法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好与坏”的两极,他的思维开始丰满起来。他很在意他对自己的感觉,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感觉。他会竖着耳朵听大人聊天时怎么评价他,或者揣摩他们说话时的脸色,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对别人的批评则非常敏感。于是当他受到指责批评时,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责怪别人,好让自己容易承受些。

8岁孩子是情感上最需要妈妈的年龄。他非常需要妈妈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对话、游戏。他总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包括一起劳做、玩耍、聊天、读书,这让他觉得他“全部占有”着妈妈。妈妈无论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拨出半个小时,全心全意满足孩子“全部占有妈妈”的心理需求。这会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对妈妈的心理依恋期,为孩子坦然走向9岁的独立打好基础。

他这时充满了探索与探险的兴趣,空间感觉也扩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径上搭乘公车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区内的探索范围越来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别人的私院里。他喜欢地理,喜欢研读甚至利用地图。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8岁孩子受伤的比例,是所有年龄层中最高的。

8岁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很敏感。他对家里发生的事开始关注起来,包括关注大人的电话、信件、闲聊,试图找到在家庭中的位置。他很喜欢和同龄的孩子玩,喜欢和同性别的孩子玩。这时的友情是真正的双向友情,因为他不再单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留意别人怎么做怎么想。他不但愿意为别人效劳,也希望别人能像他一样愿意回报他。

第五阶段:12--21岁身份与对角色的困惑

1、找出他自己怎样去适合这个世界。

2、接受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

3、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

4、界定自己在同性和同辈里的身份。

5、找出人生应怎样过。

需求得到满足:容许他去探索自己的梦想和感觉,改变想法和尝试新的方向,他会发展成为一个接受自己的人。

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不支持他又不引导他去探索,只是过早地强迫他进入某一个角色。他会形成反叛的个性或者变成一个轻浮的人。

成年后可能出现的个性特征:

1、不正确地表现出青春期的行为。

2、对自己的人生角色感到矛盾。

3、不能制定人生目标。

4、依靠情感关系或事业成就去肯定自己的身份。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1、需要不断地谈恋爱。

2、需要凭拥有的东西,认识多少人及工作成就去确定自己的人生角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岁孩子偷拿大人的钱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