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食物蛋白中猪肉的占比

第1篇:七年级生物试题之蛋白质名词解释

解释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名词解释题,并举一反三,解释一下有关更多关于蛋白质的名词。

总结:在肠内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不仅来自于食物,也有肠黏膜细胞脱落和消化液的分泌

第2篇:初一生物蛋白质知识试题

1、变*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共价键被破坏b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c溶解度增加d生物学活*丧失

2、用于蛋白质氨基*组成测定的水解方法主要是:()

c上述两种水解法d酶水解法

3、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4、由氨基*和其他非蛋白质化合物组成的蛋白质称为()

a、简单蛋白b、结合蛋白

5、除了八种必需氨基*外,婴儿特殊需要的必需氨基*是()

6、氨基*一般不能溶解在()

a、盐*b、*氧化*溶液

c、*氧化钾溶液d、乙醇溶液

7、下面能与茚三*溶液发生反应并呈黄*的有()

a、*氨*b、亮氨*c、脯氨*d、酪氨*

8、下面氨基*不能发生的反应有()

a、水解作用b、脱氨基反应c、脱羧基反应d、褐变

9、在加工脱水猪肉时,干燥前先调节肉的ph,使其远离蛋白质等电点,复水时较易嫩化,这主要是利用了蛋白质的()

a、水化作用b、乳化*质c、起泡*质d、胶凝作用

10、新鲜的猪肉在很高的压力下都不能把其中的水分压挤出来,这主要是()

a、水化作用b、乳化*质c、起泡*质d、胶凝作用

1⒈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a.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第3篇:高一生物蛋白质练习题

1.血红蛋白分子中不含有的化学元素是()

2.下列分子中,与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氨基*分子式不相符的是()

3.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已知谷氨*分子的r基为—c3h5o2,

则一分子谷氨*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4.下列有关肽键写法中,不正确的是()

c.—c——d.—c——

5.下面是3种氨基*的结构式,由这3种氨基*按顺序脱水缩合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依次是()

6.已知20种氨基*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两条多肽链组成,共有肽键98个,则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7.同一草场上的牛和羊吃了同样的草,可牛肉和羊肉的口味却有差异,这是由于()

a.同种植物对不同生物的影响不同b.牛和羊

第4篇:有关八年级生物试题之无籽西瓜解析

无籽西瓜,遗传学名词,含有三组染*体的细胞或生物。三倍体生物因难以进行减数*形成配子,故常不育。人类三倍体属染*体数目成倍改变,是一种染*体数目异常的染*体型畸变。

下图是一个三倍体无籽西瓜,请据图回答。

(1)培育无籽西瓜所用的遗传方法是。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的生理作用。

(2)无籽西瓜里有一些发育不全的种子(图中的③),这些种子起源于。

(3)已知普通西瓜(2倍体)每个细胞含22个染*体,那么图中①和②的细胞内有个和个染*体。

(4)无籽西瓜之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的种子,是因为该植株子房壁内的胚珠组织不能正常发育成八核胚囊,这种八核胚囊不能形成是因为。

(5)该植株不能形成正常种子,但能结出无籽西瓜,是因为在栽培过程中利用③

总结:三倍体的三倍体是由一个四倍体产生的配子与一个二倍体产生的配子通过受精方式结合的。不能完成联会,也就不能形成配子,从而不能形成子二代

第5篇:七年级生物选择题试题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初一生物选择题试题知识内容学习,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巩固学习。

1、昆虫标本的制作步骤依次为()

a、用捕虫网兜捕、针*、保存b、针*、展翅、保存c、兜捕、毒杀、展翅、针*、保存d、兜捕、毒杀、保存

2、具有触手、触角、颚足的动物依次是()

a、水螅、蝗虫、蜈蚣b、园蛛、蝗虫、水螅

c、蝗虫、水螅、河蚌d、园蛛、河蚌、水螅

3、下列用鳃呼吸的一组动物是()

a、河蚌和沼虾b、血吸虫和沙蚕

c、蝗虫和海蜇d、蜗牛和蛔虫

4、在鲫鱼的血液循环中,动脉血是指()

a、含氧少,颜*暗红的b、血含氧多,颜*鲜红的血c、心室里的血d、静脉血管里的血

5、下列哪种鳍控制鲫鱼身体前进的方向()

a、胸鳍b、腹鳍c、尾鳍d、背鳍

6、鲫鱼能在不同的水层停留,起作用的结构是()

a、鳔b、鳃c、肠d、侧线

7、我国的四大家鱼是指()

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b、青鱼、草鱼、鲢鱼、鲫鱼c、鲢鱼、鳙鱼、鲤鱼、鲫鱼d、草鱼、鲤鱼、鲢鱼、鲫鱼

8、“四大家鱼”的混合放养能够提高池塘单位面积的产量,这种混合放养的依据是()

a、个体大小和代谢水平的不同b、对水体的要求不同

c、栖息水层和食*的不同d、生长快慢和生殖方式的不同

8、下列状态下的动物,哪个最先被青蛙捕获()

a、突然起飞的苍蝇,b、死螟蛾

第6篇:七年级地理试题之关于地质的填空题

初一地理试题之关于地质的填空题,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计16分。

1、地形图上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底面()之差。

2、总滑距是指断层两盘()之间的移动距离,而断距则指断层两盘()之间的移动距离。

3、雁行式节理或雁列脉有两种斜列方式,当顺着节理走向观察时()称为右阶(列),反之称为左阶(列)。

4、劈理的微观特征是具有域构造,即表现为()和()在岩石中的相间平行排列。

5、尽管劈理成因各异,单研究表明大多数劈理是()于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面。

6、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最大主压应力(σ1)方位(),与最小主压应力(σ3)方位(),中间主应力(σ2)与()平行。

7、断层面上的擦痕也是一种线理,它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因而擦痕是一种()线理。

8、流劈理是变质岩或强烈变形岩石中的一种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扁圆状矿物或*体的()排列而构成的。

9、a线理有两种成因类型:其一,岩石在变形时其中的岩石碎屑、砾石、矿物颗粒或*体发生()而形成的;其二,矿物或*体在岩石变形变质时沿张应力方向( )的结果。

10、断层的滑距是指断层的实际位移,它是断层两盘()之间的真正位移。

总结:认真阅读题目把空缺的问题填完

第7篇:微生物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膜内陷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内充满着层或管状的泡囊。

2、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有固定层次且层次较厚(大于200nm)的透明胶状物质荚膜。

3、芽孢:芽孢就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壁厚、抗逆*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4、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蛋白质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孢晶体。

5、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微生物单细胞或同种多细胞,局限在一起大量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落。

6、鞭毛:是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细长、呈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其成分为蛋白质,数目一根或数根,具有运动功能。

7、假菌丝:有些酵母菌在出芽生殖时,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称为假菌丝。

8、菌丝和菌丝体:单根的管状的丝状体称菌丝。许多分支菌丝相互交织形成的菌丝集团称菌丝体。

9、病毒粒子(毒粒):以颗粒形式存在的一个成熟的具有潜在感染力的单个病毒。

10、温和噬菌体:有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将自身核*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样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11、烈*噬菌体:凡在短时期内

第8篇:七年级地理之地质构造试题

学习地质构造知识,完成给出的有关填空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计14分。

1、总滑距是指断层两盘()之间的移动距离,而断距则指断层两盘()之间的移动距离。

2、雁行式节理或雁列脉有两种斜列方式,当顺着节理走向观察时()称为右阶(列),反之称为左阶(列)。

3、劈理的微观特征是具有域构造,即表现为()和()在岩石中的相间平行排列。

4、褶皱位态(里卡德)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根据褶皱的()和()在空间的产状要素来划分的。

5、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最大主压应力(σ1)方位(),与最小主压应力(σ3)方位(),中间主应力(σ2)与()平行。

6、断层面上的擦痕也是一种线理,它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因而擦痕是一种()线理。

7、流劈理是变质岩或强烈变形岩石中的一种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扁圆状矿物或*体的()排列而构成的。

8、a线理有两种成因类型:

其一,岩石在变形时其中的岩石碎屑、砾石、矿物颗粒或*体发生()而形成的;

其二,矿物或*体在岩石变形变质时沿张应力方向()的结果。

总结: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

第9篇: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a.葡萄糖和水分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d.葡萄糖和无机盐

2、某人的尿中有葡萄糖,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膀胱

3、沼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4、血液经过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a.养料增加b.二氧化碳减少c.尿素减少d.葡萄糖减少`

5、肾炎病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单位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7、在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发现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b.葡萄糖c.尿素d.各种血细胞

8、右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肾小管d.肾小球

9、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里含量增多的是()

a、尿素b、氧气c二氧化碳d、蛋白质

10、高温下劳动一段时间的人,最适合的饮料是()

a、凉开水b、纯净水c

第10篇:七年级生物科测试题

1、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的科学家是:()

a.达*奇b。达尔文c。袁隆平d。哈维

2、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3、森林古猿变*,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最密切()

a.四肢越来越发达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c.制造简单工具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4、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进程中,最关键的过程是()

a.使用火b。产生语言c。制造工具d。使用工具

5、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的是()

a.使用和制造工具b。大脑越来越发达c。群居生活d。火的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种肉的蛋白质含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