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肌活络修正汤治疗歪脖子效果好吗?

川乌、附子加蜂蜜与水后,先煎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余药再煮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本方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主治痛痹证。

方解:方用大辛大热之川乌、附子直入少阴深处,温经散寒,开筋骨之痹;桂枝温通心阳以通脉痹;干姜温运脾阳以开肌痹;麻黄宣通肺卫以开皮痹;细辛搜剔深伏之寒,领其外达,层层宣通,又阳和烫的制方之意,即通散从皮、肉、筋、脉、骨之寒邪;从宣通气血津液角度分析,麻黄宣通气分之痹,桂枝温通血分之痹,乌附温行津液之痹,可使气血津液一齐流通。用甘草、蜂蜜,一缓筋脉拘急,一制乌附毒性,实为有制之师。

注:此方为已故火神派名家、成都戴云波教授之经验方,不仅收载于《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同时也被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谢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所收编,表明火神派名方已经受到后世医家的研究与应用,更明显表现出火神派扶阳理念之生命力。特别是大辛大热、有毒之方药,大剂量应用出现在教材之中,为火神派学习与寻求理论依据,找到了可靠的工具。当临床出现任何争议之时,不妨拿出教材来以利于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舌质淡紫发暗,苔白腻,脉沉迟细弱;

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细缓;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浮紧;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

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暗迂曲,脉沉弦滑

凡痹症患者出现以上等不同舌象、脉象时均可用“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但必须随症加减,灵活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切忌生搬硬套,呆板应用。

刘某,女,63岁,退休工人。1993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全身关节疼痛10年余,曾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遇劳或天气寒冷之季加剧,久治不愈,近3年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现症见:双膝关节及踝关节肿胀,肌肉渐渐萎缩,全身诸关节僵直酸痛,屈伸不利,双手关节弯曲变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痛不欲生,舌质淡紫发暗,苔白腻,脉沉迟细弱。证属顽痹气血虚衰,治宜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络。

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6味药先煎2小时后,再下余药;水煎3次,混合药液后,分4次服,6小时1次。5剂。

复诊:服上方后,全身有热感,自觉舒适,疼痛、脚肿显著好转,无不良反应,效不更方,守法守方,前后共服药200余剂,到1994年12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改服自制风湿药酒以善后调理。

按语:患者顽痹已几十年,即使辩证方药对症,恐怕一时半会也难以取效。此案大剂二乌,配合雷公藤,可谓治痹症专药大方,重剂大方复治,守法守方,调治尽年,病方才有效,可见治顽痹大证,非医患之间密切的合作,治愈此等顽疾痼疴可谓难上加难。

刘某,男,35岁。农民。1975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曾在山西某煤矿做工,因劳累过度,加之地下工作环境等因素,患上“关节炎”病,久治而无明显改善,日益加重。现症见:始由踝关节渐到全身各个关节僵直疼痛,夜间加剧,痛如刀割,下肢及双足踝肿甚,色紫黯发凉,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证属寒湿凝聚,痹阻血脉,治宜温阳散寒。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二诊(3月20日):服上方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但疼痛没有缓解,试思只要没有不良反应,草乌、川乌各加至120g后,方可能有明显好转,再服3剂。

三诊(3月24日):病人可自已骑自行车从10公里外来门诊看病。又在此方基础上加白术30g、槐花60g,再进5剂。以后肿痛逐渐减轻,草乌、川乌量及其他药量也逐渐减少,前后共服药60余剂,基本痊愈。

随访:至今仍健康,常有来往。

按语: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病久顽固,非常法常药可治,开始病重药轻,初服疗效平平,表明虽然方药对症,久病寒邪非轻易能取得效果,故二诊之后,加大二乌用量,逐渐见效,取效之后又逐渐减用二乌之药量,以保证病愈而药不至乌附中毒。

朱某,男,40岁,农民。1974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有“肩周炎”病史半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显,现症见:左肩关节疼痛,不红不肿,夜间痛甚,子时以后疼痛剧烈难忍,需家人用热棒轮换锤打、按揉方觉减轻一时,畏寒怕风,觉得夜间有冷风直入左肩内,如在冰窑中,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细缓。证属寒湿痹阻左肩经脉,治宜温经散寒,除湿蠲痹。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复诊(5月15日):服药后效果良好,夜间不再疼痛,且服药后自感觉有一股热流直达病所,病处酸痛憋闷约30分钟后消失,疼痛有所减轻,病人骑自行车来诊,原方略作加减共服9剂,病愈。

按语: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一文中曾说:“阳药运行,阴邪化去。”而当阳药运行之时,患者会有一种明显的热流感,这正是郑钦安所说的“阳药运行”表现,只有出现这种感觉病情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是因为阳热一盛,阴凝则消,血脉畅通,自然会一股热流之感使气血流动。痹阻一通,气血运行,经脉凝解,则病自可愈也。

秦某,男,48岁,农民。1998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在半年前因腰痛,而在外地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服用中西药,效果时好时坏,进来天气渐凉,其痛益甚,已有3个月余,由他人背着就诊。现症见:患者腰痛,沿及左腿部至足酸痛如锥刺刀割,夜间痛甚,患处得热则舒,遇冷痛剧,可见左侧肢体肌肉萎缩,已明显比健侧细瘦,扪之患肢温度稍低,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证属阳虚寒湿,治宜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川乌头120g 附子120g 干姜60g 甘草30g 黑豆30g麻黄15g 桂枝50g 细辛12g 独活30g 羌活15g杜仲15g 川牛膝30g 木瓜30g 淫羊藿24g 葫芦巴子15g补骨脂15g 黄芪60g 白术24g 千年健15g以上前5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混合后滤出药液,每天分4次服,4个小时1次。5剂。

二诊:病人服完1剂之后,就来复诊,原因是:病人如上法把1剂中药煎好之后,没有分为4次服用,而是1次把药服完。而且病人服药后,就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已是第2天的天光大亮,腰腿已不痛了,身轻气爽,且自已单独来诊,并说这药太神奇了。并问其余药是否继服?安排他继续按原来方法服。随访:如法服完4剂后,腰痛消失,随访9年未见反复。

按语:早在古籍《尚书.说命》中就指出,服用乌附之后会出现:“药沸瞑眩,厥疾勿瘳”。这种认识说明由来已久,表明古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白术附子汤方后云:“……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也是谈到服用附子之后会有一些药效的反应,这个“冒状”就是眩晕,这个反应就是药效。陈氏多年应用乌附,所见这样的反应也不多见,特别是此例病人,不仅是冒眩,而且昏不知人,已经达到“瞑眩”的状态了,不然的话疗效不会如此迅速。经此之后,真正才体会到“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含义,为以后应用好乌附总结了第一手的资料。

㈤.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王某,男,27岁,工人。2000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1年前因用力过度而腰痛,曾做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经治而症状缓解。近阶段由于出差在外,着衣单薄,路上受凉,病痛再次发作。现症见:由其父母搀扶就诊,全身困痛,关节疼痛,尤以左下肢沿坐骨神经方向放散,酸痛难忍,呻吟不止,昼轻夜重,得热则舒,经过针灸、镇痛药等措施,只能减轻一时,苦不堪言。查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浮紧。证属寒湿在表,治宜解表温阳以散寒邪,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

30g前4味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诸药,水开后再煎30分钟,随后再加水煎2次,混合2次滤出液,分为3次服用,4个小时1次。3剂。

复诊:回家后煎药,并未听医嘱安排,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煎好药后1次将药服完。10分钟后,患者突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其后病人家属立刻到家询问是怎么回事,陈氏随即到患者家中观察病人,发现病人呕吐出部分药物,已浑身汗出如洗,问其有什么不适之处,患者只说疲乏,想睡觉。诊其脉浮紧已无,缓滑有力,无病之象。随后让病人服些热糖水,安睡即可。第2天骑自行车专程告知,其病若失,余下之药未再服用,病愈。

按语: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中说:“阳药运行,阴邪化去。”可出现从肺胃、从皮肤、困倦等相应的一系列症状,这些都是热药起效的反应。此例患者,由于误用常法煎服,使药物迅速起效反应,让陈氏始料未及,后经及时正确的判断乃为药效,所谓的“歪打正着”,从容地安排病人饮糖水并休息,由此而病愈。火神派人物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就是看看你对热药起效的反应判断与认识如何,从这例病案来看,陈氏确有火神派之特色和胆识,这与他多年跟师学徒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高某,男,40岁,市民。1992年2月17日初诊。

患者平素遇劳或是天气变化时,腰部及右下肢酸楚疼痛已年余,曾外地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因气候寒冷加之劳累过度,腰腿痛突然加重,几次欲结束生命未得逞。曾经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均未取效。现症见:患者不能转侧翻身,右下肢腰臀部至足阵发放射样疼痛,如锥刺似刀割,不红不肿,痛苦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证属风寒湿痹,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佐以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处方:

以上前4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小时1次;二诊(2月21日):服上方药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射疼痛减少;15g,余药同上,3剂,服法同上;三诊(2月25日):疼痛各症进一步地好转,已能够;人喜出望外;按语:患者为风寒湿痹,陈氏善用温热药为一炉火,姜;加重用川乌,并合祛风除湿之品,可谓一派火热之剂,;见风寒湿杂合为痹之难以祛除,非火神派之特色以上前4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混合后滤出药液,每天分3次服,4个小时1次。3剂。

二诊(2月21日):服上方药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亦能自动翻身活动,右下肢阵发性放射疼痛减少。病重药轻,上方加温肾壮阳药:鹿角霜15g、葫芦巴15g、补骨脂15g、杜仲15g,余药同上,3剂,服法同上。

三诊(2月25日):疼痛各症进一步地好转,已能够坐起吃饭,大小便能下床自已解决,病人喜出望外。以后在上方基础上略有增减,共服30剂,病愈。

按语:患者为风寒湿痹,陈氏善用温热药为一炉火,姜桂附三把火一齐上阵,仍显病重力单,加重用川乌,并合祛风除湿之品,可谓一派火热之剂,病人连服30剂,病才得以治愈,足见风寒湿杂合为痹之难以祛除,非火神派之特色用药,如此之证在短时间是很难治愈的。

申某,男,54岁,农民。1989年2月25日初诊。

患者在半年前曾确诊为:“膝关节积液”,开始服用中西药无显效,后又住院治疗半月余,病情无明显改善,病人实在受不了疼痛之苦,用杜冷丁只能缓解一时,最后院方准备作截肢手术,无奈之下,求诊于陈氏。现症见:患者左膝关节肿大如杵,色明亮皮薄,不红不肿,疼痛如刀割,夜间更甚,不能屈伸,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暗迂曲,脉沉弦滑。证属寒湿痰瘀,闭阻左膝关节。治愈温经散寒,化痰活血通经。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6味药先煎4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水煎服,3/a,6小时服一次。1剂。

二诊(6月26日):病人按要求服药2次之后,其疼痛就有好转,左膝关节处有麻热感,这样感觉持续了1个多小时后,病人安静入睡约2个小时,4次药液服完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剂。

三诊(6月30日):如上法服完后疼痛消除大半,肿胀也明显消退,办了出院手续,回家继续中药调治。先后共服上药15剂,其症消失,可下田劳动。随访:1年后随访,患者健康如常人。

按语:膝关节肿胀伴积液,中医称为鹤膝风,其病甚为难治。患者疼痛剧烈,考虑要截肢手术,可见病情之严重性。陈氏依据病情,大剂乌附为帅,重剂量为向导之师,重在温通,因“阳气不到之处,便是阴寒积聚之所”;佐以祛湿活血、通经宣散,使寒湿之邪从多路而祛。如此重症,非火神派之特色,岂能在短短半月之内治愈。

桂枝60g 芍药45g 甘草30g 麻黄30g 生姜75g白术75g 知母60g 防风60g 炮附子60——120g附子先煎去麻味后,再下余药,水煎成,温服,日一剂。本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历节证。

方用桂枝、麻黄祛风通阳;附子大辛大热散寒止痛;白术、防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知母、芍药清热滋阴;生姜、大枣和胃调中;全方共达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兼以养阴清热之功。

注: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风湿历节的名方,特别是重用附子、桂枝、生姜之用量,临床疗效显著。除此之外,笔者也曾试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治关节炎则用药剂量较重,而治肾病的时候则用药剂量偏小。

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舌淡赤润,脉滑有结代象;舌淡紫胖润,脉弦。火神派应用举例:

冯某,女,30岁,农民。2006年10月22日就诊。

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余,经过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每到冬天加剧,曾服镇痛西药而胃病诱发不敢再服。现症见:关节冷痛,夜晚加剧,畏寒肢凉,咽干不渴,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证属肾阳亏损,寒邪内侵,阻滞经络。治宜疏风散寒,温肾通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水煎服,日一剂。6剂。

复诊:服药6剂后,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处有热乎乎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表现。原方有效,再进6剂,二诊之后病痛若失,病人要求巩固治疗,又服6剂,隔1——3天服用,以增加疗效的持久性。

按语: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围。痹者,闭阻不通之意,《素问.举痛论》中认为痛症,十四种情况中十三种都是由寒邪凝滞造成的。因此,张仲景创用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关节炎,其中关键在于温通之品的应用,重用桂枝、制附片、干姜,目的在于温肾壮阳补水,“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郑钦安语),闭阻之经络得以开启,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谷某,男,59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年,现症见:手指关节肿胀,全身大小关节均疼痛不堪,呈串痛,夜间尤甚,秋冬加重,每日须服止痛药西乐葆(塞来昔布),乏力,易于出汗,经常低热,体温//blog/


}

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患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以免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危象。重症肌无力是一种存在缓解、恶化和复发交替特征的疾病,坚持规范治疗的同时,患者有必要注意一下日常调养,重症肌无力用药和饮食禁忌是什么?

重症肌无力用药治疗其他疾病时需要谨慎,某些药物可加重患者的病情,影响治疗效果。抗生素、麻醉剂、镇静剂、止痛剂、肌松剂、抗风湿药物、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疾病药物以及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在使用之前最好与医生充分沟通,及时告知重症肌无力病史,用药前注意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药物引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西医对于重症肌无力的饮食没有太多禁忌,但中医一般认为患者不可食用寒凉、辛辣等的刺激性食物,如绿豆、西瓜、芥菜、冷饮等。重症肌无力患者应多吃些高热量、高蛋白等食物,以温补为主,牛肉、猪肉、莲藕、韭菜、龙眼、栗子、蜜桃等都比较适合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远离烟酒,不要大肆进补,从自然食物中摄取的营养成分对于患者的身体最为有益。

早期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多采用抗胆碱能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伴发胸腺瘤者,可行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如果由于用药不当或饮食刺激、劳累、感染、激动等因素影响,发生危象,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以改善呼吸困难的症状,并遵照医嘱运用大剂量药物冲击或血浆置换疗法,以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总而言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可反复发作,在缓解期也可能出现病情突然恶化,为避免不良后果发生,患者在平时也要注意用药和饮食方面的禁忌,不食生冷刺激,不要随意自行使用可导致病情加重的药物,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重症肌无力的西医治疗常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等,仅限于控制症状,毒不良反应大,疗效不佳。目前,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尚无特殊针对性手段及药物。与西药相比较,健脾舒肌汤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有其自身优势,这一点已被广大患者广泛认可和接受。

健脾舒肌汤是一个专门治疗重症肌无力病引起的上睑下垂、复视、声音嘶哑、咀嚼与吞咽困难、以及全身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纯中药汤剂,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体内,能够快速起效,而且绝对没有副作用。

健脾舒肌汤不同于其他产品只是会暂缓你的症状,健脾舒肌汤能够深度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散瘀滞,通窍活络,益气活血,强效提高五脏供血功能,从而快速有效的治疗重症肌无力。健脾舒肌汤通过中草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快速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使脑部沉积的毒素加速排除,而产品中的天然草本成分物会持续24小时疏通淤阻的经脉,使全身经脉贯通,气血流畅,最终达到康复重症肌无力的目的。

}

川乌、附子加蜂蜜与水后,先煎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余药再煮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本方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主治痛痹证。

方解:方用大辛大热之川乌、附子直入少阴深处,温经散寒,开筋骨之痹;桂枝温通心阳以通脉痹;干姜温运脾阳以开肌痹;麻黄宣通肺卫以开皮痹;细辛搜剔深伏之寒,领其外达,层层宣通,又阳和烫的制方之意,即通散从皮、肉、筋、脉、骨之寒邪;从宣通气血津液角度分析,麻黄宣通气分之痹,桂枝温通血分之痹,乌附温行津液之痹,可

使气血津液一齐流通。用甘草、蜂蜜,一缓筋脉拘急,一制乌附毒性,实为有制之师。

注:此方为已故火神派名家、成都戴云波教授之经验方,不仅收载于《中医治法与方剂》一书,同时也被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谢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版)所收编,表明火神派名方已经受到后世医家的研究与应用,更明显表现出火神派扶阳理念之生命力。特别是大辛大热、有毒之方药,大剂量应用出现在教材之中,为火神派学习与寻求理论依据,找到了可靠的工具。当临床出现任何争议之时,不妨拿出教材来以利于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舌质淡紫发暗,苔白腻,脉沉迟细弱;

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

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细缓;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无力;

舌淡红,苔白厚腻,脉象浮紧;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

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暗迂曲,脉沉弦滑

凡痹症患者出现以上等不同舌象、脉象时均可用“乌附麻辛桂姜汤”治疗,但必须随症加减,

灵活运用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切忌生搬硬套,呆板应用。

刘某,女,63岁,退休工人。1993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全身关节疼痛10年余,曾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遇劳或天气寒冷之季加剧,久

治不愈,近3年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现症见:双膝关节及踝关节肿胀,肌肉渐渐萎缩,全

身诸关节僵直酸痛,屈伸不利,双手关节弯曲变形,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痛不欲生,

舌质淡紫发暗,苔白腻,脉沉迟细弱。证属顽痹气血虚衰,治宜温阳益气,散寒活血通络。

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6味药先煎2小时后,再下余药;水煎3次,混合药液后,分4次服,6小时1次。5剂。

复诊:服上方后,全身有热感,自觉舒适,疼痛、脚肿显著好转,无不良反应,效不更方,

守法守方,前后共服药200余剂,到1994年12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改服自

制风湿药酒以善后调理。

按语:患者顽痹已几十年,即使辩证方药对症,恐怕一时半会也难以取效。此案大剂二乌,

配合雷公藤,可谓治痹症专药大方,重剂大方复治,守法守方,调治尽年,病方才有效,可

见治顽痹大证,非医患之间密切的合作,治愈此等顽疾痼疴可谓难上加难。

刘某,男,35岁。农民。1975年3月15日初诊。

患者曾在山西某煤矿做工,因劳累过度,加之地下工作环境等因素,患上“关节炎”病,久治

而无明显改善,日益加重。现症见:始由踝关节渐到全身各个关节僵直疼痛,夜间加剧,痛

如刀割,下肢及双足踝肿甚,色紫黯发凉,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证属寒湿

凝聚,痹阻血脉,治宜温阳散寒。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5味先煎4小时,再下余药再煎。3剂。

二诊(3月20日):服上方后无任何不良反应,但疼痛没有缓解,试思只要没有不良反应,

草乌、川乌各加至120g后,方可能有明显好转,再服3剂。

三诊(3月24日):病人可自已骑自行车从10公里外来门诊看病。又在此方基础上加白术30g、

槐花60g,再进5剂。以后肿痛逐渐减轻,草乌、川乌量及其他药量也逐渐减少,前后共服

药60余剂,基本痊愈。

随访:至今仍健康,常有来往。

按语: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脉,气血凝滞,不通则痛。病久顽固,非常法常药可治,开始

病重药轻,初服疗效平平,表明虽然方药对症,久病寒邪非轻易能取得效果,故二诊之后,

加大二乌用量,逐渐见效,取效之后又逐渐减用二乌之药量,以保证病愈而药不至乌附中毒。

朱某,男,40岁,农民。1974年5月10日初诊。

患者有“肩周炎”病史半年余,曾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显,现症见:左肩关节疼痛,不红不肿,

夜间痛甚,子时以后疼痛剧烈难忍,需家人用热棒轮换锤打、按揉方觉减轻一时,畏寒怕风,

觉得夜间有冷风直入左肩内,如在冰窑中,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细缓。证属寒湿痹阻左

肩经脉,治宜温经散寒,除湿蠲痹。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6味药先煎4个小时后,再下余药再煎。日一剂。3剂。

复诊(5月15日):服药后效果良好,夜间不再疼痛,且服药后自感觉有一股热流直达病所,

病处酸痛憋闷约30分钟后消失,疼痛有所减轻,病人骑自行车来诊,原方略作加减共服9剂,

按语: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一文中曾说:“阳药运行,阴邪化去。”而当阳药运行

之时,患者会有一种明显的热流感,这正是郑钦安所说的“阳药运行”表现,只有出现这种感

觉病情才会向好的方面发展。这是因为阳热一盛,阴凝则消,血脉畅通,自然会一股热流之

感使气血流动。痹阻一通,气血运行,经脉凝解,则病自可愈也。

秦某,男,48岁,农民。1998年10月15日初诊。

患者在半年前因腰痛,而在外地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常服用中西药,效

果时好时坏,进来天气渐凉,其痛益甚,已有3个月余,由他人背着就诊。现症见:患者腰

痛,沿及左腿部至足酸痛如锥刺刀割,夜间痛甚,患处得热则舒,遇冷痛剧,可见左侧肢体

肌肉萎缩,已明显比健侧细瘦,扪之患肢温度稍低,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

白,脉沉缓无力。证属阳虚寒湿,治宜温阳散寒,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5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混合后滤出药液,每天分4次服,4个

二诊:病人服完1剂之后,就来复诊,原因是:病人如上法把1剂中药煎好之后,没有分为4

次服用,而是1次把药服完。而且病人服药后,就失去了知觉,等他醒来,已是第2天的天

光大亮,腰腿已不痛了,身轻气爽,且自已单独来诊,并说这药太神奇了。并问其余药是否

继服?安排他继续按原来方法服。

随访:如法服完4剂后,腰痛消失,随访9年未见反复。

按语:早在古籍《尚书.说命》中就指出,服用乌附之后会出现:“药沸瞑眩,厥疾勿瘳”。

这种认识说明由来已久,表明古人有过这样的体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白术附子汤

方后云:“……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也是谈到服用附子之后会有一些药效的反应,

这个“冒状”就是眩晕,这个反应就是药效。陈氏多年应用乌附,所见这样的反应也不多见,

特别是此例病人,不仅是冒眩,而且昏不知人,已经达到“瞑眩”的状态了,不然的话疗效不

会如此迅速。经此之后,真正才体会到“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含义,为以后应用好乌附总结

㈤.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王某,男,27岁,工人。2000年11月10日初诊。

患者1年前因用力过度而腰痛,曾做CT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经治而症

状缓解。近阶段由于出差在外,着衣单薄,路上受凉,病痛再次发作。现症见:由其父母搀

扶就诊,全身困痛,关节疼痛,尤以左下肢沿坐骨神经方向放散,酸痛难忍,呻吟不止,昼

轻夜重,得热则舒,经过针灸、镇痛药等措施,只能减轻一时,苦不堪言。查舌淡红,苔白

厚腻,脉象浮紧。证属寒湿在表,治宜解表温阳以散寒邪,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前4味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诸药,水开后再煎30分钟,随后再加水煎2次,混合2次滤

出液,分为3次服用,4个小时1次。3剂。

复诊:回家后煎药,并未听医嘱安排,按照一般的煎药方法,煎好药后1次将药服完。10分

钟后,患者突然昏不知人,口吐白沫。其后病人家属立刻到家询问是怎么回事,陈氏随即到

患者家中观察病人,发现病人呕吐出部分药物,已浑身汗出如洗,问其有什么不适之处,患

者只说疲乏,想睡觉。诊其脉浮紧已无,缓滑有力,无病之象。随后让病人服些热糖水,安

睡即可。第2天骑自行车专程告知,其病若失,余下之药未再服用,病愈。

按语:郑钦安在《医法圆通》用药须知中说:“阳药运行,阴邪化去。”可出现从肺胃、从皮

肤、困倦等相应的一系列症状,这些都是热药起效的反应。此例患者,由于误用常法煎服,

使药物迅速起效反应,让陈氏始料未及,后经及时正确的判断乃为药效,所谓的“歪打正着”,

从容地安排病人饮糖水并休息,由此而病愈。火神派人物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就是看看你

对热药起效的反应判断与认识如何,从这例病案来看,陈氏确有火神派之特色和胆识,这与

他多年跟师学徒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高某,男,40岁,市民。1992年2月17日初诊。

患者平素遇劳或是天气变化时,腰部及右下肢酸楚疼痛已年余,曾外地CT检查确诊为:“腰

椎间盘突出症”,近因气候寒冷加之劳累过度,腰腿痛突然加重,几次欲结束生命未得逞。

曾经采用多种方法治疗均未取效。现症见:患者不能转侧翻身,右下肢腰臀部至足阵发放射

样疼痛,如锥刺似刀割,不红不肿,痛苦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缓细弱。证属风寒

湿痹,治宜温阳散寒,通经活络,佐以祛风除湿。方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

以上前4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小时1次;二诊(2月21日):服上方药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射疼痛减少;15g,余药同上,3剂,服法同上;三诊(2月25日):疼痛各症进一步地好转,已能够;人喜出望外;按语:患者为风寒湿痹,陈氏善用温热药为一炉火,姜;加重用川乌,并合祛风除湿之品,可谓一派火热之剂,;见风寒湿杂合为痹之难以祛除,非火神派之特色

以上前4味药先煎2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再煎2次,混合后滤出药液,每天分3次服,4个

二诊(2月21日):服上方药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亦能自动翻身活动,右下肢阵发性放

射疼痛减少。病重药轻,上方加温肾壮阳药:鹿角霜15g、葫芦巴15g、补骨脂15g、杜仲

15g,余药同上,3剂,服法同上。

三诊(2月25日):疼痛各症进一步地好转,已能够坐起吃饭,大小便能下床自已解决,病

人喜出望外。以后在上方基础上略有增减,共服30剂,病愈。

按语:患者为风寒湿痹,陈氏善用温热药为一炉火,姜桂附三把火一齐上阵,仍显病重力单,

加重用川乌,并合祛风除湿之品,可谓一派火热之剂,病人连服30剂,病才得以治愈,足

见风寒湿杂合为痹之难以祛除,非火神派之特色用药,如此之证在短时间是很难治愈的。

申某,男,54岁,农民。1989年2月25日初诊。

患者在半年前曾确诊为:“膝关节积液”,开始服用中西药无显效,后又住院治疗半月余,病

情无明显改善,病人实在受不了疼痛之苦,用杜冷丁只能缓解一时,最后院方准备作截肢手

术,无奈之下,求诊于陈氏。现症见:患者左膝关节肿大如杵,色明亮皮薄,不红不肿,疼

痛如刀割,夜间更甚,不能屈伸,饮食尚可,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胖边有齿痕,舌下静脉紫

暗迂曲,脉沉弦滑。证属寒湿痰瘀,闭阻左膝关节。治愈温经散寒,化痰活血通经。方用乌

以上前6味药先煎4个小时后,再下后面的药。水煎服,3/a,6小时服一次。1剂。

二诊(6月26日):病人按要求服药2次之后,其疼痛就有好转,左膝关节处有麻热感,这样

感觉持续了1个多小时后,病人安静入睡约2个小时,4次药液服完后,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效不更方,原方继服3剂。

三诊(6月30日):如上法服完后疼痛消除大半,肿胀也明显消退,办了出院手续,回家继

续中药调治。先后共服上药15剂,其症消失,可下田劳动。

随访:1年后随访,患者健康如常人。

按语:膝关节肿胀伴积液,中医称为鹤膝风,其病甚为难治。患者疼痛剧烈,考虑要截肢手

术,可见病情之严重性。陈氏依据病情,大剂乌附为帅,重剂量为向导之师,重在温通,因

“阳气不到之处,便是阴寒积聚之所”;佐以祛湿活血、通经宣散,使寒湿之邪从多路而祛。

如此重症,非火神派之特色,岂能在短短半月之内治愈。

附子先煎去麻味后,再下余药,水煎成,温服,日一剂。

本方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主治风湿历节证。

方用桂枝、麻黄祛风通阳;

附子大辛大热散寒止痛;

白术、防风祛风除湿,温经散寒;

全方共达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兼以养阴清热之功。

注:桂枝芍药知母汤,是治疗风湿历节的名方,特别是重用附子、桂枝、生姜之用量,临床

疗效显著。除此之外,笔者也曾试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效果。治关

节炎则用药剂量较重,而治肾病的时候则用药剂量偏小。

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

舌淡赤润,脉滑有结代象;

冯某,女,30岁,农民。2006年10月22日就诊。

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余,经过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每到冬天加剧,

曾服镇痛西药而胃病诱发不敢再服。现症见:关节冷痛,夜晚加剧,畏寒肢凉,咽干不渴,

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证属肾阳亏损,寒邪内侵,阻滞经络。治宜疏风散寒,温肾通络,

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狗脊10g 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

水煎服,日一剂。6剂。

复诊:服药6剂后,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处有热乎乎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表现。原方有效,

再进6剂,二诊之后病痛若失,病人要求巩固治疗,又服6剂,隔1——3天服用,以增加疗

按语: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症的范围。痹者,闭阻不通之意,《素问.举痛论》中认为痛症,

十四种情况中十三种都是由寒邪凝滞造成的。因此,张仲景创用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关

节炎,其中关键在于温通之品的应用,重用桂枝、制附片、干姜,目的在于温肾壮阳补水,

“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郑钦安语),闭阻之经络得以开启,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谷某,男,59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年,现症见:手指关节肿胀,全身大小关节均疼痛

不堪,呈串痛,夜间尤甚,秋冬加重,每日须服止痛药西乐葆(塞来昔布),乏力,易于出

汗,经常低热,体温37.5℃左右,白睛红丝缕缕,口臭,不渴,二便尚调,舌淡赤润,脉滑

有结代象。证属阳虚真气上浮所致,治以扶阳通络,祛风散寒,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复诊:服药半月,关节肿痛减轻,可停西乐葆。脉已无结代象,尤可喜者,低热已退,目红、

口臭均已消失。原方出入加减,附子用至30g,关节肿痛明显减轻,低热、目红、口臭之症

按语:此例病人以痹症而来求治,目红、口臭虽非主证,但易于认为阳热之证。若是以前,

张氏可能要加些黄连、菊花之类凉药照顾之。今则根据郑钦安“阴阳辩诀”考量,包括低热确

认为真气上浮外越所致,即所谓“阴火”,故而放手投用姜、附、桂辛热之品,果然收到预期

效果,患者对此欣喜莫名。此前他对目红、口臭颇为在意,甚以为苦,多方调治乏效。郑钦

安云:“余曾治过数人,虽见口臭而却纯阴毕露,即以大剂白通、四逆、回阳等方治之。1——2

剂,口臭全无,精神渐增。”深感郑氏理论切实可行。

患者在1个月前,左膝关节突然疼痛,痛若针刺,牵及下肢,屈伸不利,夜甚于昼。曾服多

种药物不效。现症见:足凉过膝,不能盘腿,跛行,查左膝内侧长有一包,鸽蛋大小,质软,

皮色微红,按之并痛,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紫胖润,脉弦。证属阴疽,治用扶阳抑阴,方用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阳和汤加减。

水煎服,日一剂。5剂。

复诊;服药后,诸症均减,续服10剂,疼痛已无,包块消失,痊愈。

按语:膝侧包块虽肿微红,不能以阳热疮肿看待,观其总体脉证,纯系一派阴象,不难认定。

此证膝疼痛,当按寒湿痹症论处,膝侧包块虽肿微红不痛,当以阴疽看待,统而观之,患者

足凉过膝,舌淡紫胖润,显系阴证。所用合方,虽治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阴疽用阳和汤,

其实含有四逆汤方意,以其治阴证,即或不中亦离之不远。

先煮麻黄,去上沫,入余药,再煎,去渣,温服,3/a。

本方助阳解表。主治太少两感证。

郑钦安解释说:“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方,乃交阴阳之方,亦温经散寒之方也。夫附子辛热,

能助太阳之阳,而内交于少阴。麻黄苦温,细辛辛温,能启少阴之经而外交于太阳。仲景取

微发汗以散邪,实以交阴阳也。阴阳相交,邪自立解。若执发汗以论此方,浅识此方也。又

曰温经散寒,温经者,温太阳之经;散寒者,散太阳之寒”(《医理真传.卷二》)。

注:在治腰痛应用中,郑钦安又说:“若此病腰痛,乃由寒邪入太阳之外府,阻其少阴出外

之气机,故腰痛作。少阴与太阳,为一表一里,表病及里,邪留于阴阳交气之中,故流连不

已。今得附子壮太阳之阳,阳旺则寒邪立消。更得麻、细二物,从阴出阳,而寒邪亦与之俱

出。阴阳两相鼓荡,故寒邪解而腰痛亦不作矣”(《医理真传.卷二》)。

在《医法圆通.卷四》中,郑钦安圆通应用有3个方面:

夫嚏之为病,多缘少阴受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祛少阴之寒,故治之而愈。

夫腰痛之症,原有数端,今见转侧难者,明是肾脏不温,阴寒滞于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经散寒,故治之而愈。

3.治周身皮肤浮肿,内冷身重

夫周身浮肿,内冷身重者,盖以先天之阳衰于内,寒湿之邪即生于内,故见身重内冷。寒湿太盛,则真气不藏,散于周身,无阳以运化,故又见浮肿。麻黄附子细辛汤,力能温肾扶阳,祛阴逐寒,故治之二愈。

本方去细心加炙甘草,张仲景又名麻黄附子甘草汤,同样可以治太少两感,而症状轻微者,可考虑用麻黄附子甘草汤。

舌质淡,苔白水滑,脉略浮重按沉细无力;

舌淡白滑,脉浮细重按无力;

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舌淡苔白滑,脉沉缓无力。

㈠.腰椎间盘突出加老年性骨质增生症

唐某,女,70岁,农民。2007年3月10日就诊。

患者有老腰痛病史数十年,近1周突然加剧,双下肢疼痛剧烈,以左侧为甚,不能行走,腰椎CT报告:“椎间盘突出加老年性骨质增生症”。曾采取镇痛药治疗等措施而疗效不明显。现症见;病人腰痛剧烈,不能久坐,行走需要有人搀扶,无法自行站立,畏寒肢冷,时有颤抖,左下肢沿坐骨神经走行放射性抽搐、拘挛,夜晚加重,舌质淡,苔白水滑,脉略浮重按沉细无力。证属外感风寒,肾精不足,筋脉拘挛,治宜温阳解表,舒筋解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

水煎服,日一剂。3剂。

复诊:患者服完1剂药后,身上微微汗出,疼痛减轻许多,3剂服完,可下床活动,腰痛消失九成,畏寒也减轻大半,身上有热的感觉,要求再服以加强,继服3剂,以巩固治疗效果。 按语:老年性腰腿疼痛非常多见,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老肾精亏虚,阴阳不足,加之外感,内外相招,故而疼痛加剧。治用温阳解表,缓筋舒脉,重用麻黄、附子温阳解表,加重熟地以补肾中之精,合附子平补肾中之阴阳;合芍药甘草汤舒筋缓肌。肾精得补,外感可去,筋脉得舒,三管齐下,病重药亦重,3剂而病得缓解,在未学习火神派扶阳理念之前实不敢想象。

㈡.腰扭伤;1.李某,女,60岁;患者腰痛半月余,曾在市级、省级等医院诊治未果,经;异常,始终未弄明白突然腰背痛的原因,经多种治疗也;两侧疼痛,活动后加剧,不敢过度伸展身体,不坐凳子;敢伸展平身,追问病史,得知在20天前拉车子后有扭;证属外感风寒,经脉凝滞,闭阻不通,治宜温肺散寒,;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处方:;麻黄10g制附子15g(先煎)细辛10g赤芍30

1.李某,女,60岁。市民。2006年7月10日就诊。

患者腰痛半月余,曾在市级、省级等医院诊治未果,经CT、核磁共振、彩超等检查未发现

异常,始终未弄明白突然腰背痛的原因,经多种治疗也无明显的效果。现症见:腰痛沿脊柱

两侧疼痛,活动后加剧,不敢过度伸展身体,不坐凳子,蹲下弯腰则疼痛稍轻,夜晚睡觉不

敢伸展平身,追问病史,得知在20天前拉车子后有扭腰史,舌淡白滑,脉浮细重按无力。

证属外感风寒,经脉凝滞,闭阻不通,治宜温肺散寒,温肾固本,舒筋缓痛,方用麻黄附子

水煎服,日一剂。3剂。

复诊:服药后,腰背疼痛大减,已可平卧伸展,病减六七成,但病人汗较多。处方调整剂量:

按语:老年体弱,劳作后汗出,皮毛疏松,外寒易侵,太阳受邪,故而腰背疼痛;寒则收引,

故喜倦体而不敢伸展;虽病有半月之余,但外邪不祛,脉浮而无力,一派正虚感寒之象。故

而用《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调治,一太少并治,二柔筋舒肌,三剂而病

1.李某,女,57岁,农民。2006年10月11日就诊。

患者右膝关节肿痛数年余,曾多种方法治疗时好时坏,近来又有加剧趋势。现症见:右膝关

节肿痛、发凉,白天行走困难,活动后肿胀加重,畏寒肢冷,腰背酸痛,舌淡苔白滑,脉沉

细无力。证属肾阳亏损,阴寒凝滞,关节经脉闭阻。治宜温肾扶阳,散寒通络。方用麻黄附

水煎服,日一剂。3剂。

同时用白芷100g,加白酒点燃热后外敷关节,1——2/a。

复诊:水煎服药,加上外敷白芷粉,全身微微汗出,右膝关节疼痛大减,肿消,原方再进3

按语:膝关节肿痛中老人非常多见,一般方法难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年高体弱,肾阳亏损,

阳气不到之处,便是阴寒凝滞之所,阴寒闭阻经脉,“不通则痛”。方用大剂麻黄附子细辛汤,

加重用熟地以平调肾中之阴阳,加之重用麻黄宣通凝滞,结合外用热敷,内外合治,加强了

局部的温通作用,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1.李某,女,36岁,农民。2006年10月6日就诊。

患者有慢性腰痛病史10年余,经常习惯性腰扭伤,腰部发凉,经过B超、CT等多种检查未

发现异常。经常是弯腰后不能立起,慢慢活动后才能伸展,曾应用过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显著

效果,每次电热疗后一时好转,停后又病如初。现症见;腰背酸痛,不能过度活动腰部,弯

腰后不能立即伸展,腰背部发凉,畏寒肢冷,天冷或冬季腰痛加剧,舌淡苔白滑,脉沉缓无

力。证属少阴阳虚,治宜温肾壮阳,强腰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杜仲10g 牛膝10g 肾四味各30g(仙灵脾 枸杞菟

水煎服,日一剂。3剂。

复诊:服药后,自感腰背部有类似理疗后的温热感,腰痛减轻大半,全身轻松,要求再服,

又进3剂,腰背痛消失,为巩固疗效又加服2剂,隔日服1剂。

按语:腰背痛比较常见,临床也比较难治。郑钦安曾说:“此肾中之阳不足,而肾中之阴盛

也。夫腰为肾之府,先天之元气寄焉。元气足则肾温暖和,腰痛之疾不作。”方用麻黄附子

细辛汤加补肾强腰之品,一使太阳之寒邪从外而解,二温少阴之火;外邪得出,肾阳得振,

故而“肾之府”可恢复功能自如的状态。张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不仅散寒解表,同时起阴交

阳,温里解表,表里交通,内外同治,故而疗效迅速。

水煎,温服,3/a。病重者加吴萸60g,生姜75g,煎药之时,加黄酒500ml,以助药力。

本方温通散寒。主治手足厥寒症。

全方有和厥阴以散寒邪之功,调营卫以通阳气之效。

若血虚寒凝,内有久寒者,加吴萸、生姜以温中祛寒,用清酒和水煎药,可加强活血祛寒的

注;该方细心用量较大,古人“细心不过钱”之说,但这是针对散剂而言,而且证据也不确凿。

根据当代李可老中医的经验,细心用到30——60g进行煎剂,并没有发现毒副作用,只是口

感不太好。而吴萸用量也较大,依据李可老中医的经验,进行煎前水洗7次,或是先煮沸

5——10分钟,然后去汤再合入煎剂,可大大减轻其毒性。

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弦。

王某,女,30岁,农民。2007年7月20日就诊。

患者产后由于休息不当,加上早期沾凉水及过度活动,逐渐出现全身及四肢间断性麻木,开

始未引起重视,后来进行性加剧,2年来曾进行多种检查及中西药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

且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现症见:四肢麻木,冷痛,阴天、下雨及冬季明显加剧,畏寒肢冷,

身穿衣服明显比常人多一倍,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阴盛,经脉痹阻,治宜温

经活血,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味。

水煎服,日一剂。3剂。

二诊:服药之后,疗效平平,病重药轻,上方加附子为30g(先煎),全虫10g,蜈蚣2条。6

三诊:症状大减,再进6剂。

四诊(9月22日):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出现轻微麻木。要求巩固治疗。

按语:夫人产后多须有多瘀,加之休息不当,操劳过度,引起血脉不畅。初始不显,后来逐

渐加剧,表现为正气未复,血脉瘀滞加重,反过来血脉不畅,又阻碍全身情况的恢复。特别

是四肢末梢症状显著,颇符合张仲景之当归四逆汤证,但其病久,阴盛阳衰,瘀阻更甚。故

而加重附子的用量,同时合全虫、蜈蚣,以加强温通经脉之作用。方药对证,初始服后,疗

效平平,后加重药量,病情才得以缓解,后为防止病复,加强巩固治疗,隔日服药,以图久

胡某,男,48岁。患者4年来腰痛时轻时重,屡用中药而不效。现症见:虽终日腰酸软疼痛,

但以午后至入暮逐渐加重,有时又以后半夜至天明间越来越胀痛,常因疼痛而被迫起床,稍

活动后短时间胀痛消失,疲倦,眠差,有梦,便秘或溏,心烦,头昏眼干涩,食可,常感背

心部冷,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弦。证属肝肾俱病之肝寒肾虚,治宜温肝补血,佐以补肾填精,

水煎服,日一剂。6剂。

二诊:腰胀痛基本消失,心烦好转,腰酸软尚明显。拟补肾散寒为治。

水煎服,日一剂。6剂。

三诊:畏寒腰酸基本消失,精力充沛,惟偶感背寒,以温肾之剂做丸续服2个月,并嘱如经

济条件许可,以后可服鹿茸(夏至前,冬至后1个月,1个月内服用1——2两)。

按语:本例血虚肝寒与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并存,肝肾两者在精在血关系密切,所谓“精血

同源”。但在治疗上当扫清补肾障碍,故先从肝治疗,沈阳不足则五脏失温,肝亦不会例外,

所以在肝肾问题上,不仅要注意在阴质方面的相互关系,同时两者在阳用的关系亦不容忽视。

1.温某,女,47岁,家属。1974年9月下旬就诊。

患者双足跟痛4个月不愈,迈不困难,整日足不出户,经X光拍片,确诊为:“双侧跟骨骨

刺”。现症见:患者肥胖身体,神疲,气短,畏寒,冬必冻脚,局部皮色如常,不红不肿,

有冷感,舌淡胖,脉沉细。证属肾虚精怯,经脉失养,加之湿盛气虚,气血失于周流,寒湿

痹阻,不通则痛。治用益气温经,活血通经,方用当归四逆汤、补阳还五汤加吴茱萸汤合方

另用:炮山甲6g 象牙屑4g 研粉冲服 5剂。.

加水1500ml,煎汁1000ml,如白酒500ml,微沸,趁热搓洗,浸泡双足。

复诊:上方药用后,1天痛缓解,2天后可走路,5天后自觉症状消失,当年冬天亦未冻脚。

按语:本病当属难治之病,李氏内外兼治,内服与外洗同时进行,可谓是标本同治之法。古

方化铁丸(楮实子、威灵仙),软坚散结之力甚强,兼补肝肾,炮甲珠通络,象牙屑善消骨

刺。上方加减,治足跟痛症10余例,均获捷效,且无复发。惜病愈之后未拍片复查,不知

本法对骨刺的实质改变,有无消散之功。

本方温阳行痹。主治血痹症。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成温阳行痹之效。

注:有书上注明,本方有人参,可供参考,若加上附子重用,则疗效更好。

景某,女,28岁,农民;患者去年7月份生产,由于使用空调,引起全身肢体关;剧,曾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中西药治疗年余,;暑湿酷热而病情加剧;肢更甚,麻木重着,畏寒怕冷,动则出汗,反复感冒,;鼻塞流涕,全身疼痛加重,查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属气血亏虚,寒湿内侵,治宜益气温阳,补肾活血;处方:;黄芪60g蒿本15g川芎15g当归15g桂枝20;白芍30g附

景某,女,28岁,农民。2006年6月28日初诊。

患者去年7月份生产,由于使用空调,引起全身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遇阴天下雨时节疼痛急

剧,曾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中西药治疗年余,效果不明显,情况时好时坏,近因天气

暑湿酷热而病情加剧。现症见:全身关节屈伸不利,痛处有时游走不定,肢体关节肿胀,下

肢更甚,麻木重着,畏寒怕冷,动则出汗,反复感冒,一有风寒受冷,即有恶寒发热头痛、

鼻塞流涕,全身疼痛加重,查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中后部苔偏厚腻,脉沉缓无力。证

属气血亏虚,寒湿内侵,治宜益气温阳,补肾活血。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水煎服,日一剂。5剂。

二诊(7月27日):服上方未见明显好转,减轻微不足道。脉象如前,将附子加至30g(先煎),

干姜加至20g,另加生苡仁30g,5剂,方法同上。

三诊(8月4日):服后疼痛有好转,肿胀渐消,但汗出仍多,上方附子加至60g(先煎),干

姜加至30g,生苡仁加至60g,另加白术30g、苍术15g、山萸肉30g,5剂。

四诊(8月10日):服后诸症有明显好转,诸关节已基本不痛,足踝及其他关节肿胀消尽,

汗已减少,以后在此方基础上随证略有加减共8诊,服药40余剂诸症痊愈。半年后又带领别

的病人来看病时,见其康复如初。

按语:新产之后妇人多气血亏虚,易于外感寒邪。患者由于调摄不当,寒邪入侵,鼻祖血脉,

气血凝滞,不通则痛。初诊之时,虽然目的在于益气温阳,补肾活血,但由于寒邪盘踞,去

除不易,方药对症,而病重药轻,难以获效。二诊之后,逐渐加大应用附子的剂量,到60g

之时,病才见到功效,可见之寒邪足以难祛。共服6诊60g附子总量达1800g之多时,病才

得以治愈。而附子剂量由小到大的应用是比较妥当的办法,特别是虚体之人,耐受情况悬殊,

川乌加蜂蜜200ml并加水,先煎去麻味后,再下余药,煎成,温服,日一剂。

本方温经止痛。主治寒湿历节证。

同时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川乌以温经止痛,又可防麻黄过于发散;

白蜜与乌头先煎,专解之毒性,又可缓和药性;

诸药配伍,能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病邪祛而正气不伤。

注:川乌头有毒,因此张仲景先用蜂蜜进行煎煮,以减轻其毒性,后与它药同煎而成,这种

用法显然与附子的用法有根本的区别,这是否能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思考呢?

刘某,男,52岁。2001年2月9日就诊。

患者长期风湿关节痛,尤以双膝肿胀冷痛为主,进入冬季则加重,行步、下蹲均困

难,遇冷加剧,2天前因受寒疼痛加重。化验血沉快、抗“o”(+)。现症见:关节疼痛夜间

尤甚,难以入眠,畏寒怕冷,纳差,二便正常,口不干苦,舌质淡紫,舌体胖,边尖有齿痕,

苔白中心厚,脉沉弦。症属痛痹、寒湿阻络,治宜温经止痛,活血宣痹,方用乌头汤加味。

川乌、附片先煎2小时后,口尝无麻口时,再下余药,煎3次,混匀后约2500ml,浓缩至2000ml,

分4——5次服用,每次服400ml左右,饭后10分钟左右内服,每周服药4——5剂。

二诊:上方服用1周后,全身关节疼痛有所减轻,但两膝关节肿胀依旧,仍畏寒怕冷,下蹲

困难,食欲一般,二便正常,没有服用西药。舌质淡紫,苔白中心厚,脉沉弦。再进加味乌

三诊:2周后,患者两膝疼痛可以忍受,膝肿胀有所减轻,但晚上疼痛和肿胀较白天为重,

次日早上即有明显减轻,两膝仍畏寒。上方易五加皮为大腹皮30g,加怀牛膝20g。继续服

四诊:3周后,患者两膝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已减,可以步行10米左右,下蹲仍困难。由于

疼痛不是很明显,上方制川乌减量至20g,易川芎为苏木15g,加桃仁15g,继续服用。加强

五诊(3月25日):服药至第6周,患者自觉四肢关节已无明显疼痛,两膝肿胀虽未完全消失,

但已可以下蹲,可以步行100米,畏寒怕冷已不如以前。实验室化验,血沉已正常,但抗“0”

按语:患者关节炎较为典型,痛痹症状得到控制,但实验室检查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

其症状比较单一,脾肾阳虚较明显,患者早年在冰库工作,感寒较重,冷痛特征明显,未向

湿热转化,所以见效较快。实际病例中,患者肢体只有明显冷痛感觉,舌苔不黄厚而干,大

便不结燥,小便无黄热,脉不带数细之象,就可以作为乌头汤的适应证。

患者自诉周身关节疼痛20余年,近5年来,两膝、肘及腕关节屈伸不利,晨间僵硬,遇冷则

疼痛加重,惧触冷水,屡服乌头剂能缓痛一时。入冬以来,上症加剧,布不能行,手不能持,

由子背扶来诊。现症见:面憔形瘦,两膝及数指漫肿变形,触之冰冷而痛,伴神疲少气,舌

淡苔白厚,脉沉细缓。证属肝肾不足,阳气衰而阴寒盛,寒湿痹阻关节,治宜温阳散寒祛湿,

方用乌头汤与甘草附子汤加减。

复诊:患者连续诊治数次,均温经祛寒、除湿通痹之法,原方增损进治20余剂,疼痛基本

按语:《金贵要略》:“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即“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

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与该病症基本相符,故李氏合两方加减进治。

本应用乌头而弃之,代用炮附子,是避其市售乌头炮制粗劣,毒大而易积蓄伤人之短,而扬

其善用附子温阳祛寒镇痛,使用安全之长。

于某,男,50岁,干部。1978年11月5日就诊。

患者于1年前左侧颈、肩部疼痛,每遇阴雨天或受寒则加重,虽经中西医多方治疗,但均未

能愈。3天前因过劳,又值天气骤寒,疼痛大发,除肩、颈部外,并向左前臂及拇指放射,

昼轻夜重,痛楚不堪,服用消炎镇痛剂无效,夜间需用杜冷丁1针,方能止痛3——4小时。

X线报告:“左侧颈椎病”。现症见:面色晦暗,口渴喜冷饮,但饮而不多,溲黄便秘,不思

饮食,患肢厥冷,颈部经热敷后较轻快,舌淡苔黄而不干,脉弦滑、略有数象。证属阴寒内

盛为本,痛痹日久,渐至血瘀,伴有瘀而化火之象,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稍佐清热利

水煎服,日一剂。2剂。

二诊:服药1剂后,当夜酣睡一夜,其痛若失,又服1剂,前症稍有反复,询问小便清长,

大便通下1次。视舌苔转白,中心罩黄,脉弦而弱,已无数象。乃于原方中加淫羊藿15g、

续断10g、熟地20g,黄柏减为5g。

三诊.上方连服5剂,疼痛明显减轻,以后遇劳虽偶有发作,但程度甚轻,且服此方1——2

按语:本例患者痛痹日久,渐致血瘀,此次因操劳而爆发,兼有郁而化火之象,证虽寒热错

杂,实以寒滞血瘀为本,故用乌、附、桂、麻以通经活络、散寒止痛,并用养血活血之品以

散血瘀,少佐黄柏、防已以清热利湿,药证相投,故效若桴鼓。本例仅用乌头5g、附子15g,

与群药同煎,剂量虽然不大,但亦能使此等非度冷丁不能止痛的爆发病例,疼痛基本缓解,

可见乌、附只要临床辨证准确,应用得法,确能散寒通络、逐瘀活血而收效甚捷。

㈣.肘关节炎(肱骨外上髁骨质增生)

蔡某,女,40岁。1983年7月12日就诊。

患者体质素虚,居住潮湿,腰膝时有疼痛已2年余。此次左肘关节疼痛已5个多月。初因感

寒而起,疼痛逐渐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治,服用中西药而疗效不显。现症见:左肘关节疼

痛,时轻时重,阴雨天疼痛加重,触冷水疼痛难忍,滴水亦然,且痛由手背至肘,患肢表皮

发冷,左肘关节骨外上髁增生,突于表皮,似黄豆般大小,无明显压痛,纳食减少,精神不

振,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弦。证属寒湿内侵,流着关节,凝滞筋骨,阳气痹阻,营卫

不畅,治宜逐寒祛湿,通利关节,调和营卫,方用乌头汤加味。

1剂,先加密煎川乌90分钟,继下附片,再煎40分钟,最后入诸药同煎30分钟。初服50ml,

无反应增至100ml,4/a,共2天服完。

二诊:服药后无瞑反应,肘关节疼痛已减。于是继服上方3剂,服后疼痛大减,左上肢转温

和,饮食增进。原方川乌减为12g,附片减为30g,再进8剂,3日1剂。

三诊:疼痛消除,舌质转淡红,白苔已减,脉沉细和缓。改黄芪桂枝五物汤善后。共治疗

50余日,诸症消失,左肘关节肱骨上髁增生已不复存在。

按语:此例属寒湿偏盛的痹症,病程较长,未能有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虽盛夏之日,沾

冷水疼痛难忍,足见寒邪之甚,且寒湿侵淫于肘,经脉痹阻不通,寒主收引,邪重着粘滞,

流注关节,致使左肘肱骨增生,其疾之顽不同寻常,此证非一般治疗痹症方剂所能凑效。《金

匮要略心典》谓:“寒湿之邪,非麻黄、乌头不能去,而痛在筋节,又非如皮毛之邪,可一

汗而散之。”故本案用乌头桂枝汤温经逐寒湿,调和营卫,能利关节止痛而获良效。乌头有

毒,当今对本方证报道甚少。临证中如能谨识病机,辩证无误,则效如桴鼓。但具体使用时,

应严格掌握乌头剂量及煎服法,则安全无恙,顿见奇效。

七.甘草附子汤加味(风湿性关节炎)

汤某,女,37岁,1965年10月31日就诊。

患者1964年起经常头痛,乏力,周身关节疼痛,1965年10月30日晚,突然觉得肢体沉重,

不能转侧,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住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某医院,确诊为:

“风湿”。现症见:两人搀扶前来,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耳鸣,四肢不温,

畏寒恶风,口干少津不欲饮,舌质偏淡,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薄白,寸关脉浮,尺微

弱。证属太阳证,风寒湿郁久成痹,治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方用甘草附子汤加味。

炙甘草30g 炙附子60g(久煎) 白术12g

水煎服,日一剂。2剂。

二诊:服药后,关节痛减轻,稍可转侧行动。上附加麻黄、细辛,以增强祛风散寒、开闭止

三诊:自拄拐杖前来,关节疼痛及全身串痛显减。头晕、耳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上

方加茯苓以渗湿,5剂.

四诊:全身活动已较自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虽见初效,一时难收全功。

须培补脾肾,通窍除湿,以清余湿,拟理中丸加味续服。

极末,水丸,3g,2/a。

随访:连服3个月,基本痊愈,恢复正常工作。

八.四妙丸加味(风湿性关节炎)

张某,女,25岁,1993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四肢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疼痛,曾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在他处治疗疗

效不佳,现症见:腕关节痛不可忍,手不可触及,触之痛甚,痛处红肿且热,两踝关节不能

着地,膝关节伸缩受限,腰痛不能转侧,一切活动不能自理,呻吟不止,伴发热、头昏、纳

呆,大便稀溏,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痹症,治宜清热利湿,佐

以通络,方用四妙丸加味。

鸡血藤15g海桐皮15g;五加皮12g杏仁10g竹叶10g滑石30g生石膏;连翘15g白蔻仁9g大腹皮15g忍冬藤30g鲜桑;枝60g;前四味药先煎2小时后,再下余药;水煎2次混合后,;二诊(8月14日):服药效果明显,上次就诊需人抬;半,关节也不甚痛,四肢关节可以屈伸,饮食增加,大;上方加竹茹30g,3剂;三诊(8月20日):饮食增加,精神清爽,生活可以;肉酸软

前四味药先煎2小时后,再下余药;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用,每6小时1次,3剂。

二诊(8月14日):服药效果明显,上次就诊需人抬,现在由人搀扶走进诊室,红肿已消大

半,关节也不甚痛,四肢关节可以屈伸,饮食增加,大便仍溏薄,舌质厚腻减轻,时有欲呕,

上方加竹茹30g,3剂。

三诊(8月20日):饮食增加,精神清爽,生活可以完全自理,诸关节痛已经消失,唯有肌

肉酸软,此乃湿邪未尽之象。原方二乌用量减至各15g,共服15剂,病愈,健康如初。

按语:患者乃为湿热之痹症,仍然用大剂川、草乌,原因是湿邪需要温化,热邪则需用清利,

若单独用清热利湿之剂,恐怕热清而湿难化。因为湿为阴邪,非温不化,在大剂清热利湿药

物协同下,湿邪祛,热邪清,如果没有大剂二乌之佐,恐怕在短时间内治愈这样的痹症,是

九.附子八物汤加味(双膝关节炎)

张某,女,56岁。1993年9月24日就诊。

患者双下肢关节疼痛多年,加重1周。现症见:左膝关节有外伤史,现双膝关节疼痛,痛处

固定,畏寒肢冷,逢寒则加剧,遇热则痛缓,日轻夜重,行走困难,痛处无红肿,但有明显

重着感,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证属寒湿下流,湿痹关节,治宜温经通脉,方用经验方

复诊:上方服用3剂,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冷感消失。药已中病,效不更方,续进9剂,关

节疼痛消失,痹症痊愈。

按语:仲景苓桂术甘汤本为中阳不足、水气为患而设,陈氏则活用经方,将附子与桂枝同用,

功能温经通脉,逐湿散寒,且两者皆重用至30g,力大势宏。并同时加用利湿散寒、宣痹止

痛之品,皆在增加主方之功效,共奏温经通脉,逐湿散寒,蠲痹止痛之功,多年应用,屡试

十.仙灵脾散加葛根(肩周炎)

付某,男,30岁,职工。2006年10月1日就诊。

患者右肩背部疼痛2月余,右肩疼痛不能抬,项背部转动头部则疼痛,扭动后则疼痛加剧,

曾做CT等检查确诊为颈椎椎间盘脱位、肩周炎,应用镇痛及局部麻醉等多种治疗方法,而

病情仍然未见改善。现症见:右肩部发冷,右上肢麻木,扭动颈部后右上肢麻木加剧,已影

响到生活和睡眠,舌淡苔白腻滑,脉浮紧重按沉细。证属夏季受寒(空调过度使用),血脉

凝滞,闭阻经络,治宜温阳散寒,宣痹通络,方用仙灵脾散加葛根。

水煎服,日一剂。3剂。

二诊;服药后,所有症状消失。

三诊:患者间隔5天由于再次受寒(骑摩托车外出半天),病情又如以前疼痛。原方有效,

嘱病人病人一定要避风寒,同时仍用上方,加重桂枝45g、葛根60g,又服3剂,病愈。

随访:随访年余,病情无复发。

按语:年轻力壮,盛夏空调过度使用,冷风长时间固定一处吹,风寒之邪得以侵入,阻滞脉

络气血的运行,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虽然诊查详细,但对于这样的病因,却无法论证,多种

治疗均无效果。初诊之时,病人脉浮紧之象恰恰说明寒邪在表,而沉细表明已有正气亏损之

表现。病人呈现一派寒湿凝滞之象,方用仙灵脾散加葛根,方药对症,三剂而病减,又受风

寒再度加剧,表明风寒入侵闭阻络脉之特点,故而二诊加重桂枝、葛根之剂量,再服而病愈,

病后保暖,调摄好以避免复发。

㈠.许某,女,62岁。成都人。2006年6月26日就诊(复诊)

水煎服,日一剂。6剂。

㈡.邓某,女,60岁。成都人。2006年6月26日就诊(复诊)

水煎服,日一剂。6剂。

㈢.白某,男,42岁。成都人。2006年6月26日就诊(复诊)

水煎服,日一剂。6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歪脖子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