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问下问题亿航载人飞行器的销量怎么样?

亿航智能正式向(SEC)递交了招股书,将以代码“EH”在纳斯达克上市。

近日,EHang Holdings,即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航智能”)正式向(SEC)递交了F-1招股书,将以代码“EH”在纳斯达克上市。其拟募资不超过1亿美元,并预计将于2019年11月底正式挂牌。

和大疆一样,亿航是一家智能自主飞行器科技平台公司。它主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和运营自动驾驶飞行器(也是我们平时说的无人机)及基础设施。亿航产的无人机,能实现自动驾驶飞行,也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系统、先进的AI算法和其他技术,通过计算机进行远程控制。

而其中,亿航智能最吸引人眼球的重磅产品,是无人空中租车。亿航想打开一个宏大空中交通工具的市场,“打飞的”这个事情,是个伟大的梦想。

但是伟大归伟大,当代莱特兄弟可不好做。

根据招股书披露,亿航智能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客运、物流、智慧城市管理和航空媒体等行业。招股书展示了Frost&Sullivan的数据,2018年全球商用无人机市场为37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到103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5%。无人机市场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长,看起来机会无限。

但是说到无人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大疆。实际上,亿航早期专注的是消费级无人机业务,和大疆高度重合。后来大疆制霸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占领了超过八成的市场,逼得该领域公司壮士断腕去转型,而其中就包括了亿航智能。

在竞争对手过于强大的背景下,2016年末,亿航智能开始逐步淘汰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转向行业应用级无人机。目前,亿航的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城市空中交通(包括载人交通和物流运输),智慧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三大领域。

城市空中交通是当前亿航的核心业务,包括载客和载货运输。载人级AAV(无人机),可以用在日常通勤、观光、搜索和救援以及紧急情况和灾难响应。无人机非常适合中短途物流,甚至能进行远距离运输。

智能城市管理,是部署无人机来执行城市管理中的各种任务,例如消防,环境监测和交通管理,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精确、高效的公共服务。随着技术的提升,应用的领域可能更广。

而空中媒体业务,就是通过飞机在空中表演,部署大量发光无人机以在天空中表演灯光秀。这个领域竞争激烈,价格面临大幅下行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亿航的业务重心发生了重大的转移。2018年,亿航推出首批用于载人无人机(AAV),而AAV直到2019年才开始有收入。在2019年以前,亿航的营收来源主要是智能城市管理和空中媒体业务。亿航称,这两块业务对于载人无人机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很有用,但现在却似乎放弃了这些项目。

根据财报显示,这两个业务的收入断崖下跌。

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收入从2018年H1的1,860万元下降到2019年H1的12.4万元,同比下降99.3%;空中媒体方面,收入从2018年H1的1,660万元下降到2019年H1的780万元,同比下降53.3%。由于AAV的增长抵消这两个业务的下滑,亿航的总收入在2019年H1从0.38亿元降至人民币0.32亿,同比下降15.6%。

同时期的AAV业务营收大增。亿航称空中出租车的增长率才能代表亿航的未来。

亿航的AAV业务真的开始放量了吗?这个增长能维持下去吗?

是星辰大海,还是黄粱一梦?

亿航最新的机型为EHang 216载人AAV,巡航速度100km / h,最长飞行35公里,最大有效载荷为220公斤,需要充电约两个小时,可搭载两名乘客。

2019年H1,亿航售出了17架乘客级AAV,而2018年H1只有三架的销量。对应的,空中交通业务收入2019年H1达2390万元,较2018年H1的230万元,同比大幅增加919.8%。截至招股书日,亿航交付了38架乘客级AAV,还有28架未完成的订单,将会有更多的订单进一步确认为收入。

用飞机代替汽车的想法,真的马上要实现了吗?

不可置疑的,这个想法美妙而前景无限。无人机载客载物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拥有更快的速度,也非常适合中短途物流交付。随着与地面运输相关的人工成本的增加,空中运输凸显的价格缺陷也会下降。

但是衡量这个公司投资价值,有几点我们需要关注的。

尽管未来的远景可能诱人,但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这仍然是一个高度不成熟的市场。

首先在监管上,就很难可行。根据招股书,亿航今年一月份获得中国政府的批准,在广州启动商业空中出租车服务。但是,这仅仅是一个试点,离制定行业准则和获得牌照还有很远。在美国也如此,联邦航空管理局授予的无人机实验性特殊适航证中,仅允许用于研发、市场调查和机组人员培训等,严禁无人机运送货物或载人。

再者,哪怕已经实现收入,TO B无人机距离真正商业化还很远。载人用途,较大型的无人机的安全性仍深受市场质疑。EHang承认,“重大事故”可能会严重损害AAV的声誉,即使该事故是由另一家公司造成的。

而载货领域,由于运输距离短,承载小,平均成本下来很高,注定载货也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只能成为运输市场的一个补充。Lung Biotechnologies是EHang的主要投资者,这家生物技术公司希望使用其无人机来运送救生器官。这就是典型的小众用途。而下游客户的集中也能说明这一点,其2019年1H收入的45%仅来自一名客户,而两名客户占其应收账款余额的66%。

而在空中出租车领域,更大、更成熟的公司也加入了竞争。波音公司在一月份使用AAVA完成了飞行,空客也在开发空中出租车服务。这些公司飞行领域拥有更多经验,更有能力应对安全故障的影响。哪怕亿航能打开空中出租车的业务,培养起消费者,这些市场份额可能很轻易就被这些公司取走。

从财务数据看,亿航的收入总量增长乏力,在2019年H1从0.38亿元降至人民币0.32亿元,同比下降15.6%;对应地,2019年H1毛利为0.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20亿元,同比下降7%。

保守地说,由于缺乏历史数据,我们难以估计AAV的增速。但是,像上面提到的,期望城市空中交通的业务带来大量增长简直是奢望;而很有可能在未来数年,亿航仍要依靠空中媒体和智能城市管理业务维持生存。但这两块业务却大幅下滑,未来收入情况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为了挣得空中出租车的未来,亿航的研发支出只能保持高企。2018年的研发费用为6,028万元,占运营总支出的51.8%。而公司的规模化效应较薄弱,日常营运成本难以压缩,销售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也同样高企,分别为2,017万元、3,594万元,占运营总支出的17.3%、30.9%。

这使得亿航面临非常大的资金压力。亿航面临高额亏损,2017、2018年和2019年H1,亏损分别为8,658万元、8,046万元、3,763万元。过去三累计净亏损超过2亿元。而经营性净现金流方面,2017年、2018年、2019年H1分别为-0.38亿元、-0.43亿元、-0.40亿元,过去的经营性现金流净值皆为负,并看起来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亿航目前的现金为876万美元,总负债近千万美元。

这代表,能否拿到融资,对亿航而言生死攸关,也是实现遥远的梦想的关键。

只是,谁的梦想不伟大呢?亿航的载人载货无人机,更像是梦想和承诺,而非现实和前景。

免责声明: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谨慎依此进行投资决策

}

一般的载人直升机都是需要专业的驾驶员才能操作飞行,而国产亿航184载人直升机完全不用人操作就可以直达目的地。这是全球第一款可载人无人驾驶飞机,也是我国自主发明的一款高性能电力飞行器。亿航184曾经过了7级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的试飞实验。

亿航184在设计时秉承了三大核心设计理念,自动驾驶、全备份安全性设计、智能指挥调度中心集群管理。其功能特性强大,而且即将到来的5G时代更是能为亿航184的安全飞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硬件安全:亿航AAV所有关键飞行部件采用全备份设计,包括飞控系统、各类传感器、动力系统、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均设有多套备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即使某个部件出现问题,备份部件会立即无缝接管,飞行器依然能够平稳飞行,保障安全。

系统安全:亿航AAV拥有多套飞控系统,并具投票机制,而且每套飞控系统具有多套传感器,使得整套系统在复杂情况下都能得到正确数据并安全工作。

飞行安全:亿航AAV飞控系统内置Fail-Safe系统,能够实时自动评估飞行器的健康程度。如遇特殊情况,例如飞机碰撞了鸟类等物体,Fail-Safe系统自身会自动评估损伤程度,智能判断能否继续安全行驶,或者采取应急措施,就近降落在紧急起降点。

通讯安全:亿航AAV通讯系统拥有双重保障,每架飞机都有独立密钥,并进行严格数据加密,防止恶意入侵。

应急保障:亿航AAV通过飞行指挥调度中心进行系统化集群调度管理。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指挥调度中心将会介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最大程度保障人机安全。

无人驾驶:亿航AAV无需飞行驾驶员,乘客无须掌握专业飞行技能,只需在机内电脑中选择目的地附近的固定起降点,即可安心乘坐,悦享旅途。

智能导航:亿航AAV在飞行过程中采用智能自动导航系统,沿倒U型航线自主飞行,通过GPS精准定位,进行点对点直线飞行,安全快捷。亿航AAV的起降点及航线由亿航智能与当地民航主管部门共同制定,以确保通讯可靠,并且航线不会与其它飞行航线冲突,以及航线中没有固定障碍物阻挡。

精准起降:亿航AAV通过对地视觉系统达到定点精准垂直起降,无需大型机场、滑行跑道等传统基础设施,满足城市空中立体公共交通的场景需求,从而缓解目前拥堵的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困境。

安全动力:亿航AAV采用纯电力能源作为动力,不会存在因燃油发动机熄火造成的危险。

绿色环保:100%纯电力驱动,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绿色环保,减少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危害。

充电便捷:亿航AAV可使用家用电源或定制的工业电源充电,最快1小时即可充满,方便快捷。

多重备份,智能管理:亿航AAV智能电池管理系统,高效管理8组电池协同配合,并实时监测每组电池的健康状态,提供安全可靠的动力电源。即使有一组电池出现故障,飞行器的电池系统仍可保障飞行器动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亿航飞行指挥调度中心是一套直观智能化的无人机指挥调度系统,具有监测、调度、控制、预警和记录五大核心功能。通过高速通信网络,指挥调度中心能够远程实现与亿航AAV机载软件的实时在线数据传输与交互。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信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会让亿航184在智慧交通、旅游、物流、医疗急救等领域创造出更多新的助力价值。

}

184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在广州成功试飞

人类总希望能像小鸟一样在高空中自由飞翔,也正因为此,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然而,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全球航空业已高度成熟,飞机成为不少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但是对于众多航空迷来说,对“飞行梦”的追逐才是刚刚开始,也许他们的“终极目标”就像科幻电影中——任何人只要进入飞行器中,就能在地上驰骋、天上遨游——至少能避开当前拥堵的城市交通。

随着国内科技创新企业的崛起、智能制造的发展,这场“飞行梦”不乏国人的身影。日前,位于广州世界大观的亿航智能团队旗下的亿航184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在广州成功试飞。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试飞的载人飞行产品不同,这款184飞行器是采用无人驾驶技术,配合后台调度系统——只要你懂得使用手机,进入飞行器就能顺利飞起来。早前,德国一家科创团队亦试飞了一台“无人飞行出租车”。

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被科技界认为是未来出行的交通方式之一,然而,要真正实现市场量产却要通过重重“大考”,比如能否获得适航许可证、基础配套设施充电桩等。但无论怎样,亿航184的成功试飞,标志着人类向低空飞行梦又迈进了一步。

载人飞行器座舱外观设计类似于直升机座舱

与以往的载人飞行器不同,这台亿航184是采用无人驾驶的模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将“无人驾驶”这一概念应用于载人飞行器上仍属为数不多。简单来说,乘客进入飞行器系好安全带后,只需要简单地通过座舱内的平板电脑进行A地到B地的路线设定,飞行器就能自动根据预设好的路线起飞然后抵达。过程无需乘客进行任何驾驶操控,因为飞行调度中心会对整个飞行过程监控和管理。“只要懂得用智能手机的人,就会‘开’这台飞行器。”亿航智能创始人兼CEO胡华智表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台亿航184载人飞行器座舱外观设计类似于直升机座舱,舱门是“欧翼门”设计,舱门打开后,乘客进入座舱需要点技巧——首先乘客要弯着背,一只脚先进入舱内,之后“翻身”坐进里面。刚开始有点“别扭”,但是熟练之后问题应该不大。当天现场测试的机型是单座机型,试乘者们进入座舱后表示里面十分“舒适”。

除了试飞演示外,在场媒体还参观了这台184“身后”的大脑——指挥调度中心。在这庞大的指挥调度中心中,技术人员能透过屏幕在场外的飞行器进行全程监视控制,“通过这里,我们在广州就能控制远在伦敦的载人飞行器”,亿航智能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熊逸放告诉记者。而且,通过高速通信网络,指挥调度中心可远程实现与飞行器的机载软件实时数据传输与交互,“目前是利用4G网络,等到5G网络商用时,数据的交互将会更快”。

调度中心还肩负两大重任——控制和预警。万一飞行器在空中突然出现问题,调度中心将马上采取适当安全措施,进行远程控制,使其降落至安全地点。事实上,亿航184飞行器在“投放”到某个城市前,团队会先为用户设置好起降点。用户只需点击飞行器上平板电脑的地图上已固定好起降点,这样飞行器就会“全自动”带着乘客顺利到达目的地,胡华智如此表示。

指挥调度中心可远程实现与飞行器的机载软件实时数据传输与交互

空中运行保障靠“大脑”

据了解,目前全球轻型载人飞行器主要采用5种平台类型,其中包括双涵道、多涵道、多旋翼、固定翼、复合型。其中,亿航184及早前已完成全球首个载人试飞的德国Volocopter等都属于多旋翼,其中184飞行器是4支机臂,采用共轴双桨式设计,共有8支螺旋桨。而E-volo则是采用内外两圈蛛网式的结构,共18个螺旋桨,同样是采用纯电动。

早两年,有业界便质疑多旋翼是否存在载人能力。不过,这次184的载人试飞似乎已作出了明确的回应。胡华智表示,这款飞行器通过Fail-Safe系统对多个螺旋桨进行复杂备份,该备份系统让飞行器在天上飞时,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和问题,都能让它在空中“停留”,并将人带到安全的地方。“起飞前,飞行器先会过自身‘大脑’判断飞行器的电量、天气情况等,同时系统会把整个起飞前的操作反馈到调度中心,中心会先进行审核,当操作、机身设备、航路是否通畅等一切都OK,飞行器才会起飞。”

据了解,Fail-Safe系统是广州本地团队自主研发的,利用这个系统及飞行指挥中心的低空通信系统,来确保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安全。

航空专家表示,考量飞行器技术的安全性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目前电机技术已非常成熟;其次,多旋翼飞行器的安全性还应该包括是否有相应的安全应急方案等考量。

据了解,这款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是采用垂直起降方式与倒U形自动驾驶飞行航线,外加其可折叠式机身设计。从目前团队提供的数据显示,飞行器的续航时间在25分钟左右,飞行速度100公里/小时。而飞行器充电的方式也十分简单,据介绍,标准充电时间为1小时,“我们未来将在起降点建立充电系统,大家在起降点就能帮飞行器充电”。

电池的续航和安全性也是飞行安全的重要保证。“184飞行器的电池是采用叠片式锂电池,是专门提供动力的电池,该电池比传统电动汽车的单片电池功率要大。我们只有96节电池,叠片成8个电池包供电,即便只有一个电池包供电飞行器也能正常飞行。”胡华智介绍,飞行过程是8个电池包同时作用,假如飞行中电池突然发生故障,其内部的控制系统会预先探测温度等,发现电池出现异常,就会对它进行逻辑处理,“预先介入才是保证空中安全所必要的”。

另外,还有两大措施来保证其后台“大脑”的网络安全,其一网络线路是由全球不同的合作运营商提供的专门“通道”;其二,亿航的通信协议是非开放式协议,并且做了网络安全的加密。

技术人员表示,飞行器续航距离大概40公里,听起来距离有点短,但不同于地面交通,飞行器是点对点的飞行,从直线距离而言已是当前较为理想的距离,这个距离已能从广州飞到东莞、佛山等城市。

2013年初,胡华智就带领着团队开始投身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的技术开发。经历了5年时间,184首次载人试飞成功,是否就离市场量产不远?他表示,我们争取今年试运行。

那么,梦想真正照进现实时,尤其是对于航空业来说,还要经历怎样的“历练”?“即使自动飞行器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要实现空中飞行就必须越过重重门槛”,航空业人士告诉记者。首先,要实现空中飞行必须“通过”民航机构严格的监管制度。作为飞行器的安全保障,适航审定是重中之重。任何厂家生产的任何型号飞机,唯有取得适航当局颁发的适航证,并经过运行合格审定或补充审定才能投入运营。而且,飞机制造商的新机型要在全球市场上投放,除了要得到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和美国航空管理局(FAA)的适航证外,还需要获得进口国家相关监管部门的证明。

“目前团队正积极和中国民航局合作制订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这一创新产品相关的适航标准,以推动行业政策和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熊逸放表示,同时,团队与新加坡、迪拜、新西兰等地方的空管部门有合作。另外,亿航智能在去年通过了AS9100C国际航空航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是对生产、研发、售后、质量、流程管控的认证。

中国航空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王亚男建议,科技企业与相关部门合作,辟出指定的航路,机场至城市的某个区域,避开有建筑物和人居住的地方,在这些指定的航路上使用飞行器,从而提升交通出行的便捷。“可以预期,未来人类交通从平面化到立体化是必然之路,利用地面上100米~200米的空域来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是完全有可能的。”

对于未来应用场景的蓝图,这种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除了作为短途点对点的低空交通工具缓解拥挤的城市交通,打造智慧交通外,还会用于医疗、物流、零售、旅游等场景。据团队透露,未来飞行器会在景区、古城观光等旅游观光项目上投放使用。“未来我们的客户可能在2B和2C市场同时展开,而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会将价格做到大多数人都买得起。”胡华智表示。

“这类低空飞行的产品只要解决了安全性、舒适性和合法性,在旅游行业会有一定的前景。”佛山市美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长云表示,一些景区早前曾推出过直升机和热气球等项目,舒适性一般,因此这类新型的飞行产品若要推出市场,就要提升舒适性和安全性。

风投加速布局“空中飞行”概念

说到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不得不提到的是“飞行汽车”。其实,利用飞行器或是飞行汽车在城市中低空通勤的概念,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在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汽车企业或科学团队就已开始计划和投入研发。目前,尚未有一台“载人”飞行汽车正式在市场上量产并投入使用。不过,在近几年,载人飞行器或者飞行汽车的概念,获得各国投资机构的“青睐”,其中不乏中国企业。2017年12月,根据外媒体报道,我国汽车企业吉利正式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美国飞行汽车公司,2013年,这家公司发布了TF-X概念车,能垂直起降,搭载混合动力系统,飞行速度达到322km/h,续航里程超过800km。有传闻,它将是未来吉利即将投产的“飞行汽车”的原型。一名汽车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内车企投资创新企业,更多是看作对未来技术的“储备”,有点是“趁价格低先入手”。

看中这一市场的中国企业不单是吉利,还有国内互联网巨头之一的腾讯。在2017年9月初,路透社有消息显示,研制电动“飞行的士”的德国初创公司Lillium已完成新一轮9000万美元融资,牵头注资的是腾讯控股。早在2015年,亿航宣布获得B轮融资。

近日,全球打车应用企业优步就决定与贝尔直升机联手合作,在2025年推出全美首个“空中的士”服务。达信公司商务直升机执行副总裁穆雷指出,贝尔直升机公司将与优步联手,首批“空中计程车”将在下个10年中期出现。该公司在今年1月初的CES上就展示了一款“电动飞行出租车”的座舱,这辆未来感十足的“飞行出租车”更像一个空中的移动办公室。预计这台“飞行出租车”将在2020年完成验证飞行和取证工作,并进行小规模生产。

一方面是投资业界的看好、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尝试。另一方面,长久以来该领域存在一定争议,除了上文提及的将这类无人驾驶飞行器整合到公共空域,监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外,还有,例如基础设施充电桩的配套,怎样追踪和控制无数的无人驾驶飞行器……

作为中国飞行领域的探索者之一,胡华智充满信心地表示,也正因为有争议,所以要更努力,“预期在未来三年内,这个市场会迎来爆发”。根据亿航的时间表,最快在今年夏季,184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的商用版本参数、价格以及未来的应用场景将对外公布。

近日,被称为科技“怪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的Space X火箭项目“猎鹰重型”运载火箭终于顺利升空,并且将旗下的特斯拉送上太空。马斯克从计划制造火箭到项目成功也整整经历了17年的时间。虽然,距离将数百万人“运进”太空生活有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但是至少距离马斯克自己的“钢铁侠”梦又近了一步。

实现人类低空“飞行梦”确实需要时间和耐心,但我们相信,未来可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亿航载人飞行器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