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求大家解答下兴文特色景点,有没有推荐可以去的,不踩雷的

好久不见,我是热衷揭秘打假、在运动健康行业担任6年产品总监、对运动健康类器械的研究颇深的揭秘观察员。欢迎同行同爱好者与我一起探讨研究相关专业问题,但测评不易,在此我严正声明禁止对本人文章进行抄袭和洗稿等窃取本人劳动成果的行为,违者必究!!

这次把我炸出来的原因,是突然被一群人称刘畊宏女孩的粉丝朋友疯狂艾特,说连刘畊宏都在推筋膜枪,这玩意是不是智商税?有没有什么黑幕揭秘?市面上的筋膜枪哪些能买哪些不能买?好家伙,看来刘耕宏不仅把本草纲目带火了,还间接把mini筋膜枪给带起来了。

那么,mini筋膜枪到底是不是智商税?mini筋膜枪怎么选?有哪些款式值得推荐?为了解决大家最关心的这三个问题,本筋膜枪元老级使用用户和器材研究砖家 自费6000购入9款热门mini筋膜枪,价格覆盖200-800,多维度测评对比帮助大家选购绝不踩雷的高性价比mini筋膜枪!

一、 推荐款抢先看(高性价比)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为了照顾赶时间的朋友,我把推荐款放前面,建议加入收藏夹!声明!推荐款并不是各方面性能都最优秀的,而是按摩深度和力度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群的需求、且在¥300-¥650这个激烈的价格竞争区间里综合体验感最好的性价比之王选手。

有品是专注做健康领域的品牌,它的专业款h1单凭震动热敷功能就俘获了很多明星、健身教练包括陈赫、刘畊宏的芳心。有品mini是今年新出的款,意外地比很多成熟的小枪更出彩。尤其是动静双热敷功能,按摩和体验感简直不要太爽!40-52度的热量4档可控,转/分钟的频率4档可调,不同力度的震动热敷,对于缓解肌肉酸痛、放松紧张肌肉和促进代谢的效果都是杠杠的。这款缺点在于,颜色比较中性,银黑配色,钢铁少女既视感,设计师赶紧听听群众的呼声!

大声提醒!这款淘宝6月4号首发,首发的优惠福利自然是不能少的,正好也赶上618,优惠力度不是一般的大!!咱蹲一波狠狠薅羊毛!官方活动链接 含隐藏福利↓(6月4号!不要错过时间!

二、mini筋膜枪是智商税吗?

测评之前先简单回答大家的这个疑虑。

专业筋膜枪刚出来的时候,关于“筋膜枪是智商税”这样的质疑甚嚣尘上,结果被很多医生、专家和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啪啪打脸,证实筋膜枪可是放松紧张肌肉、缓解肌肉酸痛的懒人神器。

其实,mini筋膜枪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跟专业筋膜枪是一样的,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缩小了、威力也没那么大了而已,甚至现在也有部分Mini款振幅和击打力度比专业款更深更有力度。

*mini筋膜枪和专业筋膜枪的主要区别如下↓


实际上mini筋膜枪的核心问题只要一个:怎么能够在缩小体积更加便携的同时,尽量保持松解筋膜的能力。要是一把mini枪无法解决这个技术难题,那它就是纯纯的智商税,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就是要学会怎么辨别哪些筋膜枪才是优质的、值得购买的,这也是接下来我们测评的目的。


三、mini筋膜枪怎么选?要点测评不踩雷!

那要怎么辨别筋膜枪的优劣?商品详情页上的介绍都差不多,为什么价格相差那么大?什么是频率、振幅、稳定性?要怎么判断筋膜枪的好坏?别急,本观察员给你梳理了三大选购要点,并一一进行测评和展示,快快跟上我的脚步别踩雷了!


1.核心技术——频率、振幅、稳定性


mini筋膜枪是不是智商税,关键就在于它的核心技术过不过关,这是考核一把筋膜枪的最重要维度。核心技术层面登上黑榜的基本可以直接PASS掉。

震动频率,即马达转数,频率越高,按摩越高效。一般来说,震动频率区间越大,适配性越高,既能满足肌肉唤醒的最小需求,又能够实现深层按摩的最大效果。

为获取各款mini筋膜枪的真实频率数据,我们用专业测试仪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结果显示,9款mini筋膜枪均能达到2000转/分钟的频率。其中,SKG、有品、飞利浦属于一级梯队,每分钟2600转以上,按摩效率较高,而有品的频率区间较大,适配性更高;云麦、倍益康、麦瑞克属于二级梯队,每分钟2300转以上,转数中规中矩,效率一般,10分钟的标准按摩时间内想要充分按摩还是有些难度的;垫底的是keep、米家和京东京造,2000出头的转数险些被踢到“智商税”行列,需要在马达上多下功夫了。

振幅,也叫冲程,通俗来说就是按摩头行程距离。振幅越大,就越能够把力作用到深层肌肉、击溃乳酸堆积,实现深层按摩的效果。人体浅层筋膜大约处于1-4mm的深度,深层筋膜约在7-12mm,很多mini筋膜枪受限于电机的大小和技术上难以突破,按摩深度往往只能作用在浅层筋膜,所以我们在选购时一定要注意,必须选购振幅在7mm+的筋膜枪才能实现有效按摩。

同样的,为了获取真实的振幅数据,我们用标尺测量筋膜枪按摩头行程距离,计算出振幅大小。

在这一维度就能够筛选掉一批起不到深层按摩作用的筋膜枪了。其中,表现优秀的有达到7mm+振幅的飞利浦、有品、倍益康和京造,按摩力度够劲,放松深层肌肉、促进代谢和缓解肌肉酸痛的效果较明显;而按摩起来不得劲犹如隔靴搔痒的筋膜枪有云麦、keep和SKG,6mm出头的按摩深度简单地按摩放松还可以,但按摩不深不浅就是没法让人爽到!处于“智商税”行列的有米家和麦瑞克,按摩深度不足6mm,力度作用在肌肉表皮,不能起到松散筋膜的效果。

稳定性即筋膜枪运行时的震动位移,这肯定就是越稳定越好,稳定性差的筋膜枪能把你整个手臂给震麻了。

手握筋膜枪对比高稳定性和低稳定性的手柄震动情况↓

左米家(最大震动位移13.4mm) 右有品(最大震动位移0.8mm)

用专业测震仪进行测试,通过数据对比各mini筋膜枪的稳定性。PS:专业测震仪在此次测试中的作用是 测量mini筋膜枪的震动位移,单位为毫米mm,数值越大,则稳定性越低。

稳定性跟冲程成反比,理论上冲程越大,稳定性就越低。但是如果筋膜枪电机性能抗打、技术过硬,是可以做到二者均衡的。从测震仪数据可以看出,有品、麦瑞克和KEEP的稳定性最高,其中有品8.15mm的冲程仍能保持这么优秀的稳定性,在这里要拎出来夸一夸!而麦瑞克稳定性确实不错,但其实也是在牺牲冲程的前提下完成的;SKG、倍益康和飞利浦的震感是挺强烈的,有点握不住;而京造、米家和云麦11mm+的震动别说把手震麻了,感觉脑神经都给震乱。。在这一维度上,垫底的三位选手基本可以PASS。


2.品质体验——特色功能、噪音

mini筋膜枪的品质体验包括它的特色功能、噪音、续航、关机提醒等等,它们直接影响使用体验,其中部分特色功能如热敷还能有效提升按摩效果。本次测评以比较重要的热敷功能和噪音进行测试。

这9款mini筋膜枪较多都是常规的击打按摩,而有品、SKG和麦瑞克还增加了热敷功能。那是不是热敷功能性能和体验都是一样的呢?我们通过拆机和“人肉体验”来揭秘!

通过拆机得出各筋膜枪热敷功能性能和效果差异如下图↓可以看出,麦瑞克的热敷功能是比较鸡肋的,单纯是作为宣传的噱头;SKG只有静态热敷,体验比较单一;有品的动静态热敷让我很惊喜,尤其是动态热敷按摩舒服又高效,加热方式很硬核,看得出来花了不少心思来保障续航和机子寿命。

*加热方式影响机器续航及使用寿命

另外,为了测试这三款的热敷体验感是否有差异,我们找来10位“工具人”分别进行体验和评价。


从10位体验者的评价中获取关键词如下↓

大家的体验跟我个人的使用感受是比较一致的。其中麦瑞克跟SKG的热敷有种直接烫在皮肤表层的感觉,就像我们的手突然触碰到热水壶时条件反射般想要弹开,并不是很舒适的体验;而有品的动静态热敷是热流传送至深层、肌肉里里外外舒展开的感觉,温温热热的很舒服。

筋膜枪很多人会带去健身房和办公室使用,但要是筋膜枪噪音大真的会让你直接社死!在这里点名SKG F7,因为电钻般的噪音让我荣获一次在健身房惨遭投诉的经历。。很多商家会宣传自家筋膜枪噪音很低,实际上是用了各种取巧的测试方式。为了真实测出噪音的实际大小,我们把9款mini筋膜枪打包带去实验室进行噪音测试↓


9款噪音测试结果(最大噪音)如下↓

筋膜枪噪音高于55dB使用起来都会让人很烦躁,说是电钻也是毫不夸张,要是准备带去健身房、办公室或者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朋友慎选55dB以上的,避免社死和影响家人休息。

3.颜值——外观、体积重量、材料

mini筋膜枪的最大优势就是轻巧便携,要是买个超过1斤重还大块头的mini款还可真是要变大怨种了。加上现在20出头的年轻人送礼都已经往送筋膜枪方向去了,对颜值的要求也比较高,毕竟收到外观丑陋、材料廉价的筋膜枪真的会嫌弃。。那我们直接开箱放实拍图量体重!


选购时最好选购带有收纳包的,方便日常携带;对机身重量和体积比较有要求的朋友最好选购500g以下的;送礼的话最好不要买显廉价的,收礼方可不太乐意;按摩头材质ABS、硅胶的质量都比较好,跟皮肤接触时也会比较舒服。以我直男审美和对材质的要求,不建议购入米家和京造这两款,看起来廉价且按摩头不舒服。

四、测评总结—推荐+排雷!


1.稳居红榜,完美避雷——有品热敷款

有品这款几乎稳霸红榜,不管是核心技术还是品质体验再到颜值配置,都完美避雷,性价比超高的一款。有品这款的打击力度和频率都很不错,适合平时运动和放松按摩使用,松散筋膜、促进代谢和放松紧张肌肉的效果杠杠的,动静态热敷更是让人爽到一个新高度!另外,这款也足够轻巧便携,噪音很小,就是颜色比较中性,希望设计师出几款女生喜欢的粉色白色之类。

再次提醒!!淘宝6.4号首发!这波优惠力度真真被太诱惑住,蹲!

PS:从以下官方活动链接进入解锁隐藏福利

2.中规中矩,小有雷区——飞利浦5101G

飞利浦这款小枪打击力度和频率都还不错,用来放松按摩是够用的,而且铝合金机身除了容易手滑会发热,颜值还是蛮高的。但是这款比较震手,开大档手会发麻;噪音也比较大,在外边使用会有点小尴尬。。整体来说,按摩效果还不错,但是体验感对不起这个价格。

3.雷点较多,谨慎排雷——SKG、倍益康、云麦、keep、麦瑞克

SKG F7在mini筋膜枪里算是比较贵的一款了,溢价严重,性价比较低。这款的按摩力度和效果都比较一般,最大档也只是隔靴搔痒的感觉,更别说深层按摩了。另外,这款噪音是电钻级别的,不单单是声音大,音色也蛮像。不过这款的灯带设计倒是蛮酷炫的,带去健身房亮起炫酷灯带仿佛精神小伙。整个机身还是比较小巧便携的,陶瓷白色也比较适合女生,加上王一博代言,还是会吸引很多粉丝群体购买。

倍益康HL2这款按摩效果比较一般,振动频率区间较小而且频率较低,适配性小,只能满足日常简单的放松按摩。这款开大档会比较震手,稳定性一般,而且外观用料会显廉价。不过这款降噪做得还是蛮不错的,使用时声音不大,平时边工作或者追剧边按摩不会影响到别人和自己。

云麦cc各方面都没有比较突出的点,适用于普通按摩放松,想要高效深层的按摩还是比较难做到。另外,这款比较大的毛病是震感强、噪音大!持握10分钟基本上连手带头麻到没知觉,中途还得停下来缓个半分钟;噪音方面还是跟他家的专业款一样,没有什么长进。这款铝合金机身有磨砂质感,持握起来蛮舒服厚实的,加分。

keep整体体验很一般,震动频率也很低,按摩效率较差,在核心技术这块不过关,重量也比较重。其他的像稳定性、噪音这些做得中规中矩,整体性价比很一般,凭借品牌出名度获得很多用户的信赖,但还是希望大家千万擦亮眼睛,理性选购。

麦瑞克M10这款虽带热敷功能,按理说应该是加分的点,但无奈技术跟不上,更显得鸡肋,热敷体验感并不怎么好,更多是“烫”、“不舒服”。另外,这款振幅较差,无法按摩深层肌肉,只能在表层挠痒痒。不过这款低噪做得很不错,声音较小,而且白色款在被黑银灰配色统治的筋膜枪世界里比较小清新,外观上还是讨女生喜欢的。

4.紧急避雷——米家、京造

荣登黑榜好几次的两位选手,相信大家用心看下来都在黑榜眼熟这几位了。米家最高震动频率只有2011转/分钟,最大冲程只有5.58mm,比较震手,噪音也比较大,优点在于这粉色在众多黑白灰的直男筋膜枪里是难得的一抹娇嫩,值得其他产品学习;京造的按摩效果和体验感很一般,优点在于打击力度勉强还可以。不能太多吐槽,也实在夸不出来,大家就看图行事吧


有任何疑问留言即可,看到后会解答滴,记得点赞收藏哦

}

近期,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一些业绩指标也随之浮出水面。

我们整理了74家人身险公司的相关数据,对这些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进行了排行。虽然大部分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整体的利润规模却较2021年一季度有了大幅下降。此外,我们还统计了各家公司对应的增长率、偿付能力等数据,希望能让大家对人身险行业的经营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起来看看详细情况吧!

行业保险业务收入总计增长2%,前海人寿跌幅最大

2022年一季度,已经发布了偿付能力报告的74家人身险公司总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26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74家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总计1.23万亿元)增加了1.97%。

我们将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分为6个档次:≥1000亿元、500~1000亿元(含500亿)、100~500亿元(含100亿)、50~100亿元(含50亿)、10~50亿元(含10亿)以及≤10亿元,保险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有中国人寿及平安人寿两家公司,统计得到各个收入档次的公司数量如下图:

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人身险公司共有53家,其中28家公司的收入规模介于10~50亿元之间。

从每家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情况来看,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及泰康人寿占据了前五名的位置,和2021年一季度相比没有变化。Top 5总共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017.47亿元,占74家公司总收入的大约56%,但是比其去年一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减少了1.2%(去年同期数据为7103.11亿元)。

74家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排名(单位:亿元)

保险收入排名前十位的公司里出现了两家银行系保司--中邮人寿和建信人寿,其中建信人寿的进步显著,去年一季度该公司在这74家保司中排名第13位,今年一季度建信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了54.8%,排名也上升到了第9位。

2022年一季度有55家人身险公司实现了保险业务收入的增长。小康人寿在2020年12月以来完成了增资扩股,并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终于在去年9月重启业务,今年一季度继续稳定发展,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35亿元,较去年同期7万多元的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

前海人寿成了74家公司中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下滑幅度最大的人身险公司,收入同比大降78.53%,从去年同期的510亿元跌到了110亿元。大波动背后,前海人寿经历了管理层动荡、偿付能力承压、互联网保险业务按下暂停键等一系列问题,经营压力不小。

保险业务收入涨跌幅Top 10

净利润跌幅超40%,人身险经营“增收不增利”

虽然保险业务收入艰难维持了增长的态势,但“增收不增利”成了人身险公司在一季度普遍遇到的问题。74家公司中,有42家公司在一季度遭遇了亏损,而去年一季度这些公司里只有19家是亏损的;有24家公司去年一季度盈利,但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根据我们的统计,只有5家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及净利润都较去年同期有增长,分别是人保健康、太平养老、幸福人寿、长生人寿和瑞华健康(瑞华健康亏损较去年同期收窄);平安人寿、平安健康和华汇人寿虽然保险业务收入有减少,但净利润情况得到了改善;有50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水平下滑;还有16家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与净利润都出现了减少。

今年一季度,74家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总计为455.5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773.42亿元,也就是说,整体净利润同比减少了大约41%。32家盈利的公司净利润总计554.56亿元,其中平安人寿和中国人寿在一季度分别贡献了215.75亿元和163.59亿元的净利润。

我们对各家公司的净利润情况进行了排名,平安人寿、中国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和泰康人寿成了最赚钱的5家人身险公司。排在净利润榜6~10名公司--友邦人寿、平安养老、人保健康及农银人寿都没有进入保险业务收入排行榜的前十名,说明其一季度的盈利效率还是可以的。

74家人身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排行(单位:亿元)

2022年一季度,净利润最高的10家人身险公司的净利润总计为527.42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净利润前十名的公司总共实现688.28亿净利润,今年这一 指标同比下降了23.37%。

在这些人身险公司中,平安人寿去年因为收到投资踩雷等因素影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基数偏低,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了190%。去年一季度净利润近37亿元的太平人寿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6.91亿元的亏损,前海人寿则成了74家人身险公司中亏损最多的,单季度的亏损额超过了23亿元。

关于保险公司一季度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权益市场的波动是重要影响因素。今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率最高的保险公司是中荷人寿,投资收益率为5.48%;多达47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1%,其中,鼎诚人寿、渤海人寿等7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为负。太平人寿、前海人寿一季度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0.25%和0.17%,相信对两家公司的净利润波动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74家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排行

此外,74家人身险公司中,有70家披露了一季度的综合退保率,业务积累相对较少的小康人寿退保率最低,为0.07%;国华人寿及财信吉祥人寿的退保率都超过了8%。

70家人身险公司综合退保率排行

总体来说,虽然一季度多部分人身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还是能够更进一步,但因为投资是国内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所以当权益市场出现震荡时,保险公司的盈利情况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今年以来,保司承受了保费收入和投资收益的双重压力,当收入端陷入困境时,就要求保司在费用端更加精打细。

争夺银保渠道:想清楚要规模还是要利润

个险渠道的增长压力迫使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太保和新华保险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到,银保成了两家上市公司拉动新业务增长的最强劲的引擎。

太保及新华一季度银保渠道情况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银保渠道业务也有不小的压力。

我们拎出来了8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一季度的数据,可以看到这些保司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保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了渠道优势;但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的下滑幅度大于行业平均水平,中邮人寿和建信人寿甚至出现了盈转亏的现象。

8家银行系保险公司一季度表现

为什么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情况分化如此之大呢?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投资收益的影响,而是保险业务经营的问题。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到,在一季度50%以上的保司投资收益率都低于1%的情况下,这8家保司中只有中邮人寿和交银人寿两家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低于1%,也就是说,银行系保险公司整体的投资收益率水平是好于同行的。

再看综合退保率的情况,通过70家保司综合退保率的排行榜可以看出,这些公司退保率的中位数是0.82%左右,而8家银行系保司中,农银人寿、中荷人寿和招商信诺三家公司的退保率低于中位数,反映出银行系保险公司的退保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银保是典型的规模效应型渠道,短期内能够形成保费规模。但面向的是银行客户,主要销售的也是偏理财类的产品,加上销售人员的专业性等问题,更容易出现客户将保险产品与一般的理财产品混淆、进而引发退保的问题。除了退保率的问题外,保险公司对银保渠道的控制力相对较弱,销售成本更多的是由掌握客户、场景的银行决定,还有一些灰色地带,也就推高了整体的成本。当保险公司加剧对银行渠道争夺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行业整体的利润进一步被削弱。

所以,在关注银保渠道新业务增长能力的同时也要看到相对应的各种成本、业务品质方面的压力。不同保险公司战略重点不同,押宝银保渠道的策略也不使用所有人。

偿二代二期落地,偿付能力充足率下调

2022年也是偿二代二期落地之年,监管对险企的资本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长期股权投资强制减值、对长期保单的未来盈余部分只确认核心资本等。

受偿二代二期的影响,各家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尤其是核心偿付能力都较上一季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以下两张表格分别为74家人身险公司在2022年一季度及2021年四季度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排行情况。

74家人身险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

74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排行

为了满足偿付能力的新要求,多家保险公司在过去一两年间纷纷通过股东增资、发行债券等手段进行“补血”,根据界面新闻的统计,2022年以来已经有近20家险企合计增资超过500亿元。随着偿二代二期的落地,相信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也会更加规范。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小险企都在今年开年经历了不小的考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希望我们都可以快速适应新常态,实现行业更健康的发展!


2022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预测

从2021年下半年到今年5月份,我国猪肉价格以低迷为主。虽然猪肉价格低,老百姓可以放心吃猪肉,但养猪户企业却比较难。近日,生猪价格迎来“七连涨”的好消息,那猪价到2022下半年还会涨吗?猪价最新行情

一、生猪价格“七连涨”是怎么回事?

6月上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5月下旬全国生猪价格达到每公斤15.7元,从今年3月下旬以来,中国生猪价格从每公斤11.9元涨至15.7元,涨幅为32%,实现“7连涨”。生猪价格迎来上涨对养殖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从去年开始很多养殖企业就开始亏损,甚至倒闭。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饲料成本、购买仔猪成本都在上涨,还不包括人工成本的前提下,经营也是比较困难的。

此外,专家说,生猪价格回暖对整个生猪产业是一件好事。可以促进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补栏,因为6个月后正好是春节、元旦等消费旺季,当前补栏将为后期价格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应把握住生猪产能进一步调节和生猪生产运行的黄金期。说不定在2023年春节期间猪肉能卖上好价格,比较猪肉已经持续低迷这么长时间了,相信明年春节会迎来上涨。

二、2022年下半年猪价还会涨吗?

猪价到2022下半年还会涨。因为现在生猪产能比较少,叠加下半年是小芬旺季,猪价反转力度存在超预期的可能。不少机构预测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情况

1.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参照历史,在养殖产能去化的基础上,未来猪价周期向上趋势已经形成。

2.李国祥指出,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落后产能退出,生猪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平衡,将出现周期性波动上涨。展望后期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回暖意味着经营者经营状况改善,有助于市场回归正常,预计生猪价格将逐渐回归到每公斤15元至25元的合理区间。

6-7月猪价将持续上涨,但不会涨到曾经30多元的水平。2022年6月8日全国猪价均价一览

生猪外三元价格为16.02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01元;

生猪内三元价格为15.76元/公斤,每公斤上涨0.04元;

生猪土杂猪价格为15.29元/公斤,每公斤下跌0.07元;

按照目前养猪市场态势来看,6月我国的猪价会迎来小幅度上涨。而生猪养殖者需要理性看待价格走势,合理有序出栏补栏,促进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总得来说,生猪价格“七连涨”是从今年3月下旬以来到5下旬出现的上涨情况,而猪价到2022下半年还会涨。


虽然学姐一直都强调,保险不是一般的消费品,国家对保险的监管非常严。

从保险牌照审批、保险公司设立要求、产品开发及销售、理赔以及资金,每一步每一环保险公司都受到严格的把控。

因此,买保险只需要关注保险产品本身,来自哪个公司并不重要。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哪家好?保险公司排名是怎么样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答案。

但还是有很多小伙伴,或是出于大牌情节,或是想吃瓜,就是非常想知道这么多保险公司哪家好,非要学姐给一个保险公司排名出来。

今天,学姐就来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从银保监会官方发布的数据和评级,对保险公司排名来进行一个大揭秘!

>>01 保险公司排名之保费收入:谁的钱包最鼓?

>>02 保险公司排名之服务评级:谁的服务最棒?

>>03 保险公司排名之风险评级:谁的经营最优秀?

>>04 保险公司排名之综合排名:寿险老七家谁更牛?

>>05 学姐答疑: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保险公司排名之保费收入——谁的钱包最鼓!

什么样的保险公司才能算有牌面的大公司呢?

那当然得是保费收入高的保险公司啦。

保费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的营业能力:保费收入越高,营业能力越强。

为了评出这一项,学姐扒了各家保险公司的2019的年报,评出了十家钱包最鼓的保险公司排名~

2019年仅这十家保险公司就占到了市场份额71%左右。

先来看看大家最期待的前3名:

保费维度——保险公司排名前三

嗯..保费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前三果然是国寿、平安和太平洋,学姐一点也不感到意外。

其中,保费收入最多的是中国人寿,占了将近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紧跟其后的是中国平安和太平洋人寿,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公司、老品牌。

接下来继续揭晓保费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第4-10名:

保费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第4-10名

太平、新华、泰康、人保,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公司、老品牌,能上榜保费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前十也是意料之中。

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华夏保险,2018年的时候,还在第十名以外,一年时间飙升到第四。

但这只代表去年的成绩。今年7月,华夏传出了被接管的消息,这让很多小伙伴都感到了不安。

不过,买了华夏产品的小伙伴也不需要担心,有银保监爸爸在,大家的保单是不会受到任何损失的。

保险公司排名之服务评级——谁的服务最棒?

保险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商品,每家公司都说自己的服务是最好的。

为了争个保险公司排名前列,各大公司都爱王婆卖瓜自卖自夸,那有没有一个官方的,公平公正的,可以值得我们消费者信赖的评判标准呢?

银保监爸爸为了客观评价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每年都会发布一个权威的「保险公司服务评级」

这个评级,是按照这一套标准来进行的:

银保监爸爸做服务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的标准

接下来,学姐继续来为大家揭晓服务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到底如何~

首先是最受瞩目的A班,一共有7家公司入选:

服务维度保险公司排名前七

看完名单可能很多小伙伴会疑惑:

这个服务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靠不靠谱呀?交银康联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是什么公司呀?怎么没有听说过呢?这都能上榜是不是充钱啦?

其实呀,大家没有听说过并不代表这个公司就不靠谱。

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交通银行控股的中外合资保险机构,公司注册资本21亿元人民币 ,其中交通银行持股62.5%,澳洲联邦银行持股37.5% 。

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由中国航空集团和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于2005年共同出资组建,双方各持股50%,总部设在北京,是中国首家中韩合资寿险公司。

看这背景,看着履历,能上服务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前七一点都不奇怪。

除了A班外,B班的同学们也很受大家关注,我们一起来看看名单:

服务维度保险公司排名中B级以上

进入B班的公司有很多很多,学姐就没有都列出来啦~

不过请大家放心,有银保监爸爸的监管,所有保险公司都会在服务上持续努力,不敢会轻易掉队的~

保险公司排名之风险评级——谁的经营最优秀?

风险评级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可以综合反映保险公司还有没有钱赔、离破产还有多远。

如下图所示,银保监爸爸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等数据,将保险公司评为A、B、C、D四类:

银保监爸爸做风险评级维度保险公司排名的标准

2020年第一季度寿险公司在风险评级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

A班有46家,如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等。

B班有31家,如阳光人寿、华夏人寿、前海人寿、中邮人寿、弘康人寿等。

C班有两家,分别为百年人寿和君康人寿。

D班仅有中法人寿一家。

不过,即便是此维度下保险公司排名C班的公司,综合偿付能力也是大于100%的,也就是说破产的概率微乎其微。

核心偿付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就是偿付能力达标的公司。

另外,银保监爸爸的风险评级,每个季度都会更新。这一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也会每季度动态更新,大家可以多多留意学姐的文章。

也就是说,A班的同学可能会退步掉下来,C班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冲上去。

比如说很多小伙伴都关心的百年人寿,在2020年第2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提升到了120%以上,后续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有望改善:

(来自百年人寿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摘要)

保险公司排名之综合排名——寿险老七家谁更牛?

大家最关注的毫无疑问是寿险老七家的保险公司排名情况。

已经很多小伙伴问过学姐:

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排名第几呀?

中国人寿是不是保险公司排名第一呀?

新华人寿有没有进保险公司排名前十呀?

根据不同维度的表现,学姐给这老七家进行了综合打分:

老七家保险公司排名情况

这一维度的保险公司排名评分标准是这样的:

每项最高得10分,最低1分,满分30分

接下来看看老七家保险公司各项标准的得分情况吧~

老七家保险公司排名情况及详细得分

学姐答疑: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最后,学姐从三个方面来解答一个困扰了大家很久的问题:

买保险,一定要选大公司吗?

很多有这疑问的小伙伴无非是认为大公司的保险理赔更快、更让人放心。

学姐能理解大家的想法,毕竟吃火锅也是先看排名嘛,所以想来选择一家保险公司排名前十的公司总是靠谱一些。

事实真的如此吗?让我们来用数据说话:

大公司的理赔是不是更容易?

学姐在分析了56家公司的年报后发现:大小公司获赔率相差并不大

以这几家公司为例,来看看数据:

我们可以看到,大小公司的获赔率差距微乎其微,保险能不能赔,还是得看条款,跟公司大小、保险公司排名第几都没有任何关系。

大公司的保单是不是更安全?

在文章开头,学姐就强调过了,无论是大小保险公司,从成立、经营、破产,都会受到严格监管。

《保险法》中有八大监管机制确保我们保单的安全:

学姐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有了这套机制,在无论在哪家公司买保险,无论这家保险公司排名第几,都可以完全放心。

总结:买保险到底要不要选大公司?

关于这个问题,银保监会副主席是这样回答的:

想知道保险公司破产,保单到底如何处理?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了解“保险公司破产了,我买的保险怎么办?”!


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1

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年报近期出炉。在去年复杂市场和激烈竞争环境下,各家业绩出现增减分化。

据小编统计,截至4月30日,29家保险资管公司(除大家资产、华安资产、华夏久盈资产外)披露年报,28家有可比数据的保险资管公司(不含国华兴益资管),2021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各下滑2.8%、13.2%。

从营收和盈利的同比变化看,28家公司中,11家盈利增长,17家下滑。在营收的主要来源中,资产管理费收入的增速放缓,一些机构出现下滑,显示出管理费收入并非随管理资产规模增长而一路增长,而是越来越受到管理绩效的影响。

尽管盈利额居前的仍然是大型保险资管机构,但资本回报率居前的更多是中小的“轻”机构。多家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净资产收益率(ROE)达到20%以上,其中4家机构ROE超过30%,均为中小型机构。

四家盈利居前,位次有变化

根据年报数据,2021年盈利居前的仍然是泰康资产、国寿资产、平安资管,盈利额都为20多亿元,国寿投资保险资管盈利16亿,这4家的盈利额远高于其他保险资管机构。

其中,泰康资产2021年合并净利润29.70亿元,同比下滑32%,不过盈利额仍居保险资管业之首。据泰康资产官网披露,截至2021年末,其管理资产规模超2.7万亿,其中第三方资金达1.6万亿(含养老金6400多亿)。

国寿资产2021年合并净利润26.87亿元,同比增长25.7%,盈利排名上升到行业第二。据披露,该公司2021年末管理规模超4.4万亿,其中第三方业务规模超5000亿。

平安资管2021年净利润排名第三,为23.96亿元,同比下滑24%。该公司2021年末管理资产规模约4.05万亿,第三方业务规模为5121亿元。

其后,盈利排第四的是国寿集团旗下的另类投资平台国寿投资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净利润16.48亿元,同比下滑26.2%。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累计签约规模超5700亿元,在管规模3700多亿元。2022年初工作会议上,该公司提出要“努力提升另类投资管理能力,加大另类资管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向市场化资管机构转型,确保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占比持续提升”。

在盈利四强之后,盈利较多的是阳光资产、新华资产、太平资产、太保资产、华泰资产、人保资产等。其中,新华、太平、太保、人保是管理规模万亿的大型机构,阳光和华泰是管理规模5000亿以上的中小型机构。

其中,新华资产2021年净利润6.03亿,同比大增59%,在大中型保险资管中盈利增幅最大。据公开信息,新年资产管理规模也在万亿以上,其2021年营业收入增长26.7%,为15.27亿元,资产管理费收入从10.54亿增至12.77亿元。根据年报信息,管理费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等各类投资计划管理费收入增长,该项收入从3.49亿增至5.16亿元,受托方家数从82家增至154家。

此外,华泰资产的盈利增幅也较高,净利润增至5.22亿元。该公司属于市场化标签鲜明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去年末管理规模在5100多亿,其中90%左右为第三方资金。

综合来看,在29家保险资管机构中,有17家机构在2021年的盈利在1亿元以上。

在盈利榜另一端也有亏损公司,即太平资本保险资管、永诚资产。其中,太平太平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获批为另类投资专业保险资管公司,其前身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亿元。2022年2月该公司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是太平资本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全面推进专业保险资管机构建设的第一年。

永诚资产是为数不多的由财产险公司出资设立的一家保险资管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于2017年8月获准开业,近年盈亏情况不稳定,其中2017年亏损0.34亿元,2018年盈利29万元,2019年亏损0.27亿,2020年盈利0.01亿元,2021年再转为亏损0.26亿元。

4家ROE高于30%,均为中小机构

除盈利外,资管业还关注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后者更体现一家公司的资本回报能力。小编据年报数据估算,由于盈利额整体下滑,保险资管机构2021年整体ROE也有一定下滑,平均为18.67%。同时,不同机构之间ROE存在较大差距。

从ROE看,中小保险资管尽管盈利额不能与大型机构相比,但其资本回报能力并不逊色,多家机构ROE达到20%以上。其中,4家机构2021年的ROE超过30%,包括阳光资产、合众资产、工银安盛资产、民生通惠资产,这4家机构2020年ROE也处行业前列,都接近或高于40%。

其中,阳光资产2021年ROE最高,达到39.20%。2021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8.33亿元,同比下滑8.9%。阳光资产是阳光保险集团旗下资管公司,据阳光保险集团港股招股书披露,截至2021年末,阳光资产受托管理资产规模为6536亿元,其中受托管理第三方资产占比过半,第三方业务规模为3417亿元,同比增长达53.6%。

11家盈利下滑,超额管理费权重越来越大

从2021年盈利变化看,28家有同比数据的机构中,尽管多数机构的管理规模在不断增长,但仍有11家盈利下滑。

在11家净利润下滑的保险资管机构中,既包括头部保险资管,也包括中小型机构。这些净利润下滑的资管机构,多数存在营业收入及主要收入来源——管理费收入减少的情况。

如,泰康资产2021年管理费收入为59.32亿元,相较2020年的75.20亿,下滑了21%;平安资管的管理费收入从36.75亿降至32.86亿元,下滑10.6%;阳光资产、民生通惠资产等,管理费收入都下滑30%以上。

保险资管公司资产管理费收入主要来自受托管理资金以及发行资管产品,受托资金主要是母公司险资,以及系统外的险资、银行理财、各类养老金等第三方资金;发行的资管产品则包括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组合类产品等。管理费收入既与管理资产规模相关,也与管理费率等相关。

据保险资管业人士称,保险资管公司近年逐步拓展市场化第三方业务,其管理费收入的构成也在变化。过去主要依靠的费率固定的基础管理费已经越来越“薄”,如今更多转向超额绩效管理费,而后者取决于能否为委托人带来良好收益,也就是要看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如果投资收益率若超过KPI目标,则会按照超额收益的一定比例获得超额奖励,这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相较而言,市场化业务、发行产品的费率较高,对管理费收入的贡献较大。

从去年的情况看,多数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规模在继续增长,这种情况下,若管理费收入下滑,应是基础管理费收入之外的超额管理费收入减少所致。

如,从标准化业务看,在权益市场方面,去年股市估值较高之下仅有结构性行情机会,对资管机构挑战不小。大多数资管机构的管理业绩很难达到超额收益水平,意味着拿不到对应的超额管理费收入,这应是管理费收入减少的原因。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0》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保险公司十大排名2020、2022年下半年猪肉价格预测相关的财经新闻请继续关注本站,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1宜宾兴文石海一日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