蟑螂传播什么病

热难耐的夏夜,你正愁如何消磨这时光,却不经意瞥见在门外的她。

月色下她那油亮光泽的躯体,纤细的长腿,深邃的眼睛,一切都让你心跳加速。在你们眼神交会之际,世界仿佛安静了。当你还在思考要如何迎接她时,下一刻,她已以飞蛾扑火之势奔向你,而你只能发出杀猪般的声音:


1、蟑螂会传播多种疾病

蟑螂携带的细菌主要分为四类:

① 致病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鼠疫杆菌;

② 寄生虫的卵:如蛔虫卵;

③ 致病病毒:如肝炎病毒;

 真菌:青霉菌、绿霉菌等。


2、蟑螂比恐龙还早出现

在恐龙的时代,蟑螂早就有了。因为蜚蠊目的化石显示,在中石炭世维斯发早期(距今约3.2亿年)蟑螂就出现了,而恐龙直到2亿4500万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才出现。

所以蟑螂可以拍拍恐龙的头(只要它够得着)慈祥地说: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

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已知种类达5000余种,有家栖和野栖两类

野栖种类占本目的绝大多数,它们大多生活在草丛、枯枝落叶堆、碎石或树皮下,也有生活于蚁、白蚁、蜂类等巢穴中,一般与人类关系不大,它们帮忙分解着植物、动物的尸体,也算是大自然清洁工

而成为卫生害虫的家栖种类只约占本目的0.5%,约20种

4、南方小强能吓哭北方大汉

在北方的蟑螂大多是德国小蠊,个头小小的,随便就能捏死。

南方城市里会遇到的除了德国小蠊,还有几种中型的蟑螂: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东方蜚蠊。

但是这些没有一种是中国南方原生的蟑螂:三种大蠊是非洲的入侵种,东方蜚蠊来自中亚一带。

5、蟑螂饿起来连自己人都吃

蟑螂算是群体居住的了,蟑螂都是一窝一窝的,但是蟑螂都是单独行动的,不像蚂蚁那样分工合作,蟑螂是杂食动物,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吃任何有机物。

他们大多是吃死的或不动的东西,不会捕食活物。而蟑螂饿疯了会对同类下手,对于同类的尸体什么的,就当是路边捡的美味了。

6、白蚁也是蟑螂的一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蟑螂和白蚁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如白蚁和隐尾蠊类都是仅有的、利用肠道里共生的鞭毛虫来分解木头的昆虫。

2007年昆虫分类学家正式把白蚁划到了蜚蠊目下的白蚁科,白蚁正式成了社会性蟑螂。

7、蟑螂非常非常非常能生

雌蟑螂的产卵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她一生只需要交配一到两次就不会再交配,因为她会存储精子,慢慢使用,之后每个结合的卵块会形成一个卵鞘,类似豆荚结构。


有的蟑螂1年可繁殖5~6代,雌性蟑螂每只每代平均产200只左右。根据种类环境的不同,一对成虫一年内可繁殖几十万只。

8、蟑螂胃口贼好就怕没水

蟑螂不仅仅能生,胃口还特别好。只要是有机物蟑螂都吃,剩饭剩菜就不说,就连浓痰、便便、甚至姨妈血都能吃得下去。

但蟑螂最怕干燥的没有水源的地方,蟑螂一旦没有水源,蟑螂的生命非常的短暂。


9、蟑螂能抗辐射,还有这操作?

蟑螂幸存的理论来源于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的那次原子弹爆炸,有报告说那之后唯一的生命迹象,只剩下两个倒霉城市废墟中的蟑螂。

随后有科学团队在德国小蠊身上进行3次了实验,查看究竟它们能承受多少辐射。

第①次:它们暴露在钴60 1000个氡单位拉德下长达一个月——这个数量足以在10分钟内杀死人了。一半的蟑螂实验样本存活下来而且欣欣向荣。

第②次:个实验把辐射量提高到10,000个拉德,相当于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一个月之后10%的蟑螂仍然神话般地四处活动。

第③次:再次提高到100,000个拉德,谢天谢地,蟑螂总算死了,它们并不是完全掌握辐射免疫力的超能力,而是承受能力比人类强得多

10、蟑螂还有药用价值

早在18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蟑螂能活血化瘀的记载。到了现代,医生们发现蟑螂的提取物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

不过也不是每种蟑螂都适合做药材!至于我们家里的那些,不用手下留情,啊打!

1、只要家里打扫干净就不会有蟑螂。(X)

环境卫生是治理蟑螂的根本,但并不是干净的环境就不会有蟑螂,只要有水和食物的地方就可能有蟑螂。

2、滥用蟑螂药。(X)

误认为蟑螂药用得越多效果越好,把很多种蟑螂药混在一起使用,这药用多了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效果,反而使蟑螂繁殖得更多。

3、灭蟑螂只需要在看到蟑螂的地方用药就可以。(X)

看不到蟑螂的地方并不代表就没有蟑螂,只要家里发现蟑螂,可能所有的地方都有蟑螂,所以必须把所有的地方都布上药,这样才保证蟑螂全部灭绝,安全高效消灭蟑螂是第一位的。

4、若别人家有蟑螂,自己家里用药也不会有效果。(X)

应在自己家里将蟑螂灭绝,灭绝后通过封堵孔洞和缝隙来防止蟑螂从邻居家再跑进来。

5、看到租来的房子蟑螂灭不绝,就搬家。(X)

搬家时,蟑螂可能通过行李被携带到新家。所以要把蟑螂全部灭绝再搬家,另外还可以在行李箱点上药,这样可以防止蟑螂携带到新家。   

坊间流传不少杀蟑螂的方法,如蟑螂害怕洋葱、黄瓜等的气味,切点洋葱、黄瓜放在它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就可以驱赶。但也有不少人说这样反而更招蟑螂了。

小编在查找对比了不少方法后,选出了以下2个简单快捷、有理有据小妙招。

与蟑螂正面交锋时,用洗衣粉水直接喷洒其身,蟑螂即会很快死亡。

洗衣粉具有较大的表面张力,蟑螂腹部有许多用来呼吸的小孔,洗衣粉水能造成蟑螂气孔的阻塞让蟑螂无法呼吸,加上洗衣粉的成份是酸碱性的,其化学性质在蟑螂体内不断反应,就会瞬间让蟑螂立马闭气死亡。用肥皂水亦有同样效果。

在药店购买一包硼酸,直接撒在墙根或蟑螂易出没的地方。(请注意勿让小孩接触)

硼酸不算能快速起效的药,但硼酸的一个好处是不产生抗性(起码现在还没有),对人也相对安全。蟑螂沾上硼酸以后体表的蜡质层会损坏导致脱水;并且当蟑螂舔舐清洁自己的时候硼酸会进入消化道,有一定的胃毒性。

你有什么杀小强的好方法?

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吧O(∩_∩)O~~

}

蟑螂是人类公敌,在生态系统中真的一无是处吗?

蟑螂是地球生物中存在历史最长的动物之一,据研究其最早出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亿多年前的石炭纪中期,比恐龙出现的时期还要早,在漫长的存在历史期间,经历了小行星撞击、冰河时期等众多自然灾难,仍然顽强地存在活了下来,其生存能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打不死”的小强。

在人类诞生以后,蟑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一直存在着众多交集,其活动范围广、繁殖能力强、侵扰程度大,对人类的正常生活乃至身体健康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人们最为讨厌的生物之一,说它是人类的公敌也不为过。

蟑螂的学名叫蜚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全世界分布的种类有6000多种,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的陆地环境中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特别是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分布最为广泛。蟑螂之所以能在地球存在时间那么悠久,来源于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繁殖能力超强。雌性蟑螂一年可以产出蟑螂卵10-100万枚,而且雌性蟑螂只要与雄性交配一次,就可以终生产卵,这个技能绝对是逆天的存在。蟑螂卵的孵化期也很短,在条件适宜时,仅不到20天就可以孵化出幼体,幼体孵化之后即可单独进行活动和觅食。

二是忍受极限温度的能力很强。据测试,蟑螂在气温高达70摄氏度时都能够正常进行活动,对于低温的忍耐程度不是很强,只能在零上5度的环境下自由活动,但它们对于温度的感受很灵敏,只要温度低于5摄氏度,就会自主选择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栖息,减少外出活动,降低新陈代谢水平。

三是从来不挑食。从目前看来,只要是能够消化的食物,都可以作为蟑螂的食物来源,除了我们日常吃的食物以外,动物的尸体、木材、橡胶、粪便、纸张、衣物、油脂、塑料等,来者不拒。

四是抗击打能力出众。比如,蟑螂可以承受自身体重上千倍的压力而丝毫不会有损伤,可以在不吃任何食物的情况下存活两个多月,在没有水源情况下也可以生存一个月,能够忍受上万辐射剂量的冲击,比人类抵抗能力要高出2000多倍。

五是蟑螂卵难以消杀。从蟑螂卵的结构上看,除了与其它卵类有起到同样作用的遗传物质和营养物质以外,比较特殊的就是外层包裹着异常坚硬的卵鞘,具有超强的防水、防高温、防冲击能力,即使粘到鞋底和其它动物的身上,也基本不会死亡,通过粘附物的移动,可以带到其它地方,待条件适宜时再行孵化。而且蟑螂卵具有休眠功能,如果环境条件不适宜,那么可以休眠好几个月而不失去生物活性。

地球上的蟑螂有6000多种,而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交集的仅有50种左右,在这50种蟑螂之中,常见的室内蟑螂也就10多种。它们对人类的侵扰主要表现在:

  • 糟蹋食物。由于它们能吃的都可以进嘴,如果家中有蟑螂,那么人类的食物,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都逃脱不了它们的追踪和糟蹋。

  • 啃食物品。室内蟑螂对各种家具、衣物、毛料、书籍、皮革等这些常见物品,也通通不放过。

  • 传播疾病。现在已经证实的,蟑螂可以传播至少40多种疾病。传播的方式主要是污染被啃食过的食物、生活用品,同时在活动范围内所经过的物品也会粘附大量的病菌。常用的细菌比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鼠疫杆菌等,能够引起人们产生肝炎、肺炎、肺结核、痢疾、脊髓灰质炎、各种过敏反应等等。

  • 引发安全事故。由于蟑螂还能够啃食电线、水管、煤气管道等外围的塑料,因此对人们来说具有一定的火灾、煤气中毒和水管爆裂等安全隐患。

蟑螂虽然是人类的公敌,但从蟑螂种群的种类和数量来看,与人类生产生活有交集的毕竟还是少数,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大部分的蟑螂都栖息在纯粹的自然生态环境中。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从外界输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这四个部分缺一不中,其中:

  • 输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得以存在的前提,为其它各种生物角色和定位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支撑;

  • 生产者主要包括各种植物和化能合成细菌,可以利用太阳能和物质化学分解作用中产生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它们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维持着系统的整体稳定;

  • 分解者主要包括各种异养型微生物以及部分腐生动物,可以将环境中的有机物质,比如植物的残体、动物的尸体和粪便等,分解为水、二氧化碳、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重新被生产者利用,是生态系统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 消费者主要是以动植物为食的生物,通过直接捕食或者寄生的方式,在生态系统中实现着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是典型的异养型生物。消费者也有不同的层级,能量在不同等级传递呈现“金字塔”逐级递减的趋势。

从上面生态系统不同层级中生物的特点及其作用可以看出,蟑螂在纯粹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其定位主要承担着分解者的功能。它们依靠分解植物的残枝枯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为生,为其它植物和微生物重新利用这些分解后的物质奠定了基础。同时,蟑螂的天敌众多,包括蜘蛛、蝎子、蜈蚣、蚂蚁、蟾蜍、蜥蜴和一些鸟类等,数量众多的蟑螂也为维持着这些物种的种群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从生态系统的定位来看,蟑螂的存在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主要体现在对地球物质循环方面的积极作用。

蟑螂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也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但是绝大多数的蟑螂与人类没有什么交集,在自然生态中默默无闻地做着分解者这样的脏活和累活,对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蟑螂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已经超过了4亿年了,可以说是一种“活化石”物种。但是,蟑螂同时又被称为“四害”之一,与老鼠一样都是人人喊打的一种动物,它身上携带着许多病菌,而且有经常出入人类的家居之中,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蟑螂确实是“人类公敌”。那么,蟑螂在生态系统中真的一无是处吗?答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简单来了解一下这种在地球上存活超过亿年的物种。

看到这个问题,许多小伙伴会说:蟑螂谁不认识啊?还用介绍?虽然,蟑螂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昆虫,但是在当下,仍然有很多小伙伴对它比较陌生。比如在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还没有发现蟑螂的影子,而恰恰是这个原因,让5年前的我与蟑螂同处一室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动物就是蟑螂。(没有在现实中见过蟑螂的小伙伴举个手)

而且就目前来看,已被发现的蟑螂种类就超过了6000种,不同蟑螂的形态各异,所以,有些蟑螂你看起来不像,但它其实是。比如在我国常见的一种昆虫,俗称“土鳖”,严格意义上说,土鳖就是蟑螂的一种,因为蟑螂学名蜚蠊,而蜚蠊是整个昆虫纲蜚蠊目下所有动物的总称。

(上图就是俗称土鳖的蟑螂)

所有的蟑螂都是杂食性的昆虫,它们不会放过任何一种可以吃的东西,甚至是我们书本上的粘合剂、我们的剪掉的指甲、下水道管道内壁上的污物都能成为它们的食物,可见蟑螂能从4亿年前活到现在,不是没有道理的。

从外观上看,不同种类的蟑螂体型各异,我们常见的蟑螂体长大都在1-3公分左右,而世界上最大的蟑螂是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犀牛蟑螂,犀牛蟑螂的平均体长在8公分左右,而且犀牛蟑螂的强悍之处在于,它跟考拉一样都是以有毒的桉树叶为食。

蟑螂虽然是人人喊打的昆虫,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蟑螂都是“人类公敌”。现存的蟑螂种类多达6000多种,其中超过90%的蟑螂生活在野生环境下,它们的食物以植物以及其他昆虫为主,比如澳洲大蠊就是一种主要以植物为食的蟑螂,还有我们常见的亚洲姬蠊则是一种主要分布在田野中以其他昆虫的卵为食的昆虫,因此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大多数的蟑螂还算是一种益虫。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蟑螂都远离人类的生活区域,根据研究发现,全世界范围内约有50种蟑螂以人类的家居为生存环境,这些蟑螂被称为“家蟑螂”。我们上面说的“土鳖”就是家蟑螂的一种,除了“土鳖”外,我国最常见的蟑螂就是“德国小蠊”。从名字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入侵物种。

没错,德国小蠊确实不是我国本土的物种,虽然它的名字里有“德国”,但是它的原产地却在非洲。德国小蠊入侵我国仅有短短的20多年的时间,但是,它以超过其他普通蟑螂数倍的繁殖能力,成功的泛滥成灾。据科学的研究发现,一只成年雌性德国小蠊一年就能产下约10-50万只后代,最恐怖的是,它即使不经过雌雄交配,都能单性繁殖。

△上图为德国小蠊体长平均在1.5公分左右

小结:总的来看,并不是所有的蟑螂都对人有害,只是那些杂食性的且生活在人类的住所中的蟑螂才是真正的“害虫”。


无论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下的蟑螂对于自然生态来说,都是重要的一环。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别说一下野外和家居两种环境下的蟑螂对于生态的作用。

01 首先是家居的蟑螂

家居的蟑螂大多数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确实是“害虫”,但是,它们本身也是许多生物的食物。对于家居蟑螂来说,它们的天敌有很多,包括我们人类在内,还有壁虎、蜘蛛、老鼠、蜈蚣等等。在有蟑螂出没的地方,以上这些生物的大部分食物都是蟑螂,尤其是壁虎,堪称蟑螂“杀手”。

所以,即使在我们人类看来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家居蟑螂,也支撑了许多生物的生存。这就是家居蟑螂对于生态的作用。

02 野外的蟑螂对生态的作用

上面我们说过,蟑螂的种类超过了6000种,而且大多数的蟑螂都生活在野生环境下,再加上蟑螂本身的繁殖能力较强。所以,在野生环境下,蟑螂是的数量是很恐怖的。如果单纯的一只蟑螂对生态可能毫无作用,但是,如此庞大数量的蟑螂就对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

首先,美国德州大学的生物学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野生环境下的蟑螂主要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蟑螂将这些有机物消化之后排除的粪便,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就是说野外的蟑螂在生态中扮演了“分解者”的角色。这是它的第一个作用。

其次,野外蟑螂如此庞大的基数为大量的生物提供了食物,比如蜥蜴、蚂蚁、蛙类等等都有着捕食蟑螂的习性。除此之外,蟑螂对许多的膜翅目动物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一些寄生蜂类会将卵排在蟑螂体内,让蟑螂成为天然的营养池繁育后代;再比如膜翅目下的扁头泥蜂的繁殖甚至主要依托于蟑螂,它们利用蟑螂的方法很有意思。当雌性扁头泥蜂要繁殖时,它们通常会找到一只蟑螂,然后用自己的尾刺刺入蟑螂体内,尾刺中的毒液会将蟑螂麻痹,之后扁头泥蜂通过多次刺入的方式,让蟑螂彻底失去反抗能力。之后,扁头泥蜂在通过拨弄蟑螂的触角,控制蟑螂乖乖的跑进自己的巢穴中。最后,雌性扁头泥蜂会在蟑螂的腹部表面产卵,等待卵孵化成幼虫后,幼虫就会自己咬开一个小洞钻入蟑螂的体内,靠吃蟑螂体内的器官和营养物质长大。

△上图为一只在蟑螂腹中成功长大的扁头泥蜂

蟑螂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不容饶恕,在所有的蟑螂中,大部分的蟑螂是对自然生态有着重大贡献的,它们不仅是自然中的分解者,还是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营养池”。当然,大多数家居型的蟑螂对我们人类来说确实是“害虫”,不过即使是害虫,它们也养活了许多在人类栖息范围内生存的生物。

蟑螂令人恶心,它们代表了大多数人头脑中所有肮脏和排斥的事物。它们从排水沟和厨房水槽里爬出来,寻找食物并弄脏我们的橱柜,当天亮蒙蒙亮的时候悄悄地溜进了它们的巢穴。 它们污染食物和橱柜后,将细菌传染给人类。对于城市居民而言,蟑螂是头号公敌,以至于人们千方百计地用药灭杀它们。

  • 图注:德国蟑螂是最具适应性和侵入性的蟑螂之一,被称为是人类头号公敌。

虽然“头号公敌”名声是当之无愧的,但许多其他蟑螂与少数城市蟑螂不能混为一谈。这些昆虫已经存在了数亿年,远在人类或灵长类动物在地球上行走之前,它们代表了我们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热带树冠层中形成了24%的节肢动物生物量。

城市蟑螂 vs. 野生蟑螂

我们称之为害虫并想消灭的蟑螂和生活在野外的蟑螂是不同的。蟑螂是蜚蠊目的一部分(Blattaria)。蟑螂比例最大的两个家族是蜚蠊科和匍蜚蠊科。瘟疫蟑螂属于蜚蠊科家族;两个最臭名昭著的成员是美国蟑螂和德国蟑螂。

然而,在4000多种蟑螂中,这种令人作呕的瘟疫蟑螂只占70种。其他3930只左右蟑螂组成了最大的节肢动物群之一,在自然世界的生物剧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项令昆虫学家惊讶的研究表明,在热带树冠层中,蟑螂约占节肢动物24%!

大多数野生蟑螂对于它们居住的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不幸的是,它们的声誉被一些瘟疫蟑螂玷污了,这些瘟疫蟑螂之所以臭名昭著,因为它们突袭人类的食品储藏架并携带对人类有害的细菌。让我们一起看看多达数野生蟑螂在生物链中作用。

您的本地“垃圾回收器”

蟑螂是杂食动物,这意味着它们不是挑剔的食客。更正式的是,杂食动物是指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的那些动物。最重要的是,它们也是分解者,它们吃掉死亡和腐烂的物质。 这使它们成为自然界的终极垃圾收集者之一。

在自然界中,没有葬礼,也不会保持\"对死者的尊重\"。死物质仍然含有其他动物可以吃的营养物质,并从中获得能量。像秃鹰这样的大型分解动物会从尸体中吞食大部分肉类,而细菌、线虫(非常小的蠕虫)和真菌等较小的分解生物会这些分解成更小的营养物质。这有利于该地区的土壤,使植物丰富的土壤生长,这称为养分循环。

尽管蟑螂是杂食动物,但它们最大的分解天赋在于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纤维素是一种难以分解的碳水化合物,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稳定的聚合物,而且被一种叫做木质素的蛋白质锁定,这使得它非常坚硬和耐用。许多昆虫和动物根本无法消化纤维素,因为它们没有能够代谢树皮的微生物。蟑螂及其亲属(白蚁)没有这个问题。

得益于他们以食木为生的微生物朋友,蟑螂可以将木材返回土壤。

许多蟑螂没有翅膀,例如生活在澳大利亚地面上的蟑螂。这些地面小动物通常挖得很深,就像挖洞蟑螂,其挖洞可深达到6m,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下迷宫。

挖穴可能对土壤有益。 它可以混合土壤中的养分,给土壤通气,改变其质地和孔隙率,改变其化学特性并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它们的挖洞路线甚至可以对植物根部有利,因为它们不仅改变了周围土壤的物理特性,而且它们的分解活动和排泄物也有利于土壤的营养和微生物分布!

  • 图注:澳大利亚的穴居蟑螂是野外最熟练的穴居者,这使它们周围的土壤变得更好。

这在干旱地区尤其重要,那里的分解可能会为周围的土壤提供重要的水分。

在人类环境中,农民通过耕种土地为播种做准备。在自然界中,蟑螂和其他昆虫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保持土壤肥沃。

对于许多动物来说,蟑螂是它们食物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猫鼬特喜欢吃蟑螂,除了猫鼬、蜥蜴、蛇、蜘蛛,甚至其他昆虫也捕食蟑螂。一些寄生黄蜂把卵放在蟑螂里面,让蟑螂为它们的幼虫提供免费食物和保护。

蟑螂是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 成年蟑螂及其不成熟的形态,如若虫,被认为是宠物饲料的替代来源,例如,博世(Bosch)等人在2014年进行的研究表明,蟑螂在蛋白质和氨基酸评分上得分相对较高。

苍蝇和果蝇在科学中拥有最好的朋友徽章,但行为科学家也使用蟑螂来了解昆虫是如何形成社交网络的。2007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蟑螂是如何组织成群并做出决策的。

许多蟑螂独自飞行或行走,但还有一些外向型物种属于亚社会性。亚社会性意味着团队没有固定的结构或层次结构,但它们彼此有群居的关联。这主要意味着雌性蟑螂会照顾它们的幼体并与它们生活在一起。

白蚁是蟑螂的表亲,是一种社会昆虫;蚁种社会有严格的结构,个人需要社会生存。亚社会蟑螂的不是这样;它们可能有一个共同的巢,但不会照顾对方的幼崽,也不会为了巢的更大利益而放弃它们的繁殖。

研究昆虫的社会行为不仅可以让科学家了解这种行为是如何演变的,还可以为工程师提供一些有关自组织机器人的灵感!

2020年,在缅甸,研究人员发现了两只9900万前的大蟑螂被冻结在琥珀中,这些非常古老的蟑螂正促使研究人员改写自然史书。这些白垩纪爬行动物是第一批生活在洞穴黑暗环境中的爬行动物。

对大多数人而言,蟑螂只是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 但是,许多蟑螂令人着迷,生活复杂而有趣,人们对此可能一无所知。我经常开玩笑说蟑螂已经在世界各地无处不在,看到了人类尚未发现的每个美丽的地方。 考虑到蟑螂种类繁多,它们在生存方面有多出色,以及它们如此古老,我认为认证研究它们才是最恰当的选择!

蟑螂是人类公敌,在生态系统中真的一无是处吗?

我们常常形容蟑螂是“打不死”的小强,在家庭的厨房中,总是能看见它们在食物堆上爬来爬去,消灭一波又来一波,总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徘徊于下水道、垃圾堆等,肆意穿梭在人类的世界。

蟑螂属于昆虫纲,蜚蠊目,拥有一亿年悠久历史,它们的历史和繁殖能力一样强大。

而且一直保持庞大的数量群,一只成熟雌性的蟑螂,绝对是噩梦级别的存在。

生活中常见的蟑螂有美洲大蠊、德国小蠊、日本小蠊等等,我们以美洲大蠊为例简述蟑螂恐怖的繁殖能力。

成熟的雌性蟑螂与雄性蟑螂交尾后,尾端长出豆芽状卵鞘,每次产生最低10枚的卵放在卵鞘中,卵鞘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甚至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当了虫卵的防护罩,隔离有害物质。

被踩扁的“小强”,依然不容小觑,它是已经彻底的凉凉了,但是在卵鞘中的卵,并不会因为母体的死去,而失去生机,它们会依靠卵鞘的营养物质完成胚胎的转化(第一阶段),不多久便会再次出现一群蟑螂幼虫直至成长为成虫(第二阶段)。

通常为了永绝后患,我们会用高温将踩成饼状的蟑螂,再次进行二次烘烤,彻底的消灭掉。

即便如此也很难根除,因为美洲大蠊有一个令人想不到的功能“孤雌生殖”。

意味着不存在雄性蟑螂,它们也能完成繁殖,不得不说,蟑螂为了延续种族,进化出如此强大“bug”。

人类之所以十分厌烦蟑螂,是因为蟑螂的生活环境都是阴暗、潮湿、细菌滋生的地方还有它们的吃饭“习惯”。

蟑螂长时间的处于细菌遍布的地方,自身倒不会感染(据说生活在脏乱环境的生物,生命都挺强),它们体表会带着各种使人致病的细菌和寄生虫卵。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不!在夜黑人静的时候,它们会成群的汇集在剩余的食物堆,大吃特吃,边吃边吐,甚至会将排泄物留在食物上面。

如果你没有把剩余的食物放入冰箱中,那么你只能自认倒霉,被蟑螂光顾后的食物,表面会残留难闻的气味,而且还有大量的细菌,如果再吃会轻则腹痛,重则患病。

所以蟑螂是不讲“道理”生物,它们不嫌弃食物脏,哪怕是变质的食物,它们都能吃的津津有味。

答案是否定,无论是什么生物,存在即是有道理的,蟑螂属于昆虫类,富含着大量蛋白质,减肥美白的上等补品,对于爱美的女生是难得的好东西(偷笑),在本草纲目中记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蟑螂疾病传播途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