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和大人谁更容易被人震慑?

有一天我给小月亮(1岁5个月)做南瓜蝴蝶面,言言(3岁3个月)想吃,就自己拿锅去煮。锅里没放水,当然被我们所有人制止,他坚持不懈,就同意了。

给他抓了一些进去煮,他还要继续放。用他的原话就是:妈妈,不够,我要放多多的!当然被我再次拒绝,然后他就开始哭。一边哭,一边去抓,我到处去藏,放到他够不着的地方,他就搬凳子垫上去抓。

于是我们就开始产生拉锯战,好几回合。他终于崩溃大哭,急的直跳,之后在地上打滚,眼泪鼻涕满脸都是。见我都无动于衷,然后开始说:妈妈抱抱。

一般,孩子要抱的时候,我都是第一时间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昨晚小月亮看到我也要我抱,我就没法去抱他,他哭得更厉害。我把这两小的带回房间进行安抚。小的比较容易,给奶就不哭,大的比较难,哄了好一会儿才好。

我发现言言接近3岁左右,哭闹、撒泼的行为越来越多。我情绪好的时候就好言相劝,不好的时候也骂过他,有一次比较严重,还把他给打了。但打骂的时候发现他哭得更凶,情况变得更糟糕。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意识到打骂、指责都非常不好,虽然刚开始会起到震慑作用,但是有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以后会让孩子怕你,或是变成讨好型人格,严重的话会造成一个暴力孩子,他以后会觉得打骂是有效的手段,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因为这,我买了一些育儿书籍,比如《正面管教》;看了一些育儿视频,比如李玫瑾教授的,加入一些育儿社群,阅读一些大V的育儿博客。试了挺多方法,发现这一招特别管用,今天分享给大家,这招分为4步:

1.不指责不打骂不说教,就让他大声哭一会,发泄一下情绪;

2.抱他离开事发地,尽量去人少的地方;

3.肢体语言安慰,并对他说:妈妈知道你很想要某某东西是不是?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那你哭一会。然后摸摸他的头,抱紧他,重复几次“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不舒服,妈妈知道了”。

4.他哭着一会就慢慢停止了,等他情绪稳定了,就带他去玩其他的,转移注意力。在晚上睡前,抱着他跟他一起当天发生的事情,先表扬他做得好的地方,再说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温柔的跟他道理。

后来几次,凡是遇到此类情况,我都是这样处理的,发现效果很好。基本上我抱着他,明确告诉他我知道他的感受,安抚一下,他情绪很快就稳定下来了。

孩子发脾气,不听话5点原因

大部分家长都会遇到撒泼耍赖,崩溃大哭的孩子,哪怕名人也不例外。当宝宝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背后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我查了一些资料,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孩子爱发脾气,因为他的大脑还没“长好”

如果把人的大脑看成一个楼房,下层住着一个叫做 “杏仁核”的,作用是快速处理和表达情绪。上层住着“理性”,控制着一些高级分析思维功能,比如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如何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

下层的“杏仁核”在孩子出生时就非常发达,所以基本上孩子一出生就会表达各种情绪,而负责理性的上层大脑,要等到人二十几岁的时候才能够完全成熟。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下层的杏仁核一冲动起来,上层的理性大脑拉不住,不知道怎么管理这杏仁核表达出来的情绪,孩子就很容易闹情绪,发脾气。

2、3岁以下孩子的眼里,宇宙是以他为中心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证明:婴幼儿在心理发展的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他们把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事物,完全不能采取别人的观点,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简单来说,在3岁以前,所有孩子都认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围着我转的,一旦不顺他的意思,他就易燃易爆炸。

3、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反抗、不听话。

4、作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于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孩子因不听话,哭闹来耍赖时,很多家长会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会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建立孩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如何处理闹脾气,崩溃大哭的孩子?

明白了以上这些原因,在遇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遵守2点

1、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人都是有情绪的,孩子有,我们也有。

当孩子已经情绪崩溃了,家长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就特别重要。其实一开始,妈妈们通常都能耐住性子哄,但随着小家伙的调子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凄厉,怎么说都不听,妈妈的好脾气也就用光了。尤其在公共场所更让人难堪,妈妈很容易为了速战速决、摆脱丢脸的处境而点燃情绪。

其实,越是这种时候,越应该拿出耐心来,打、骂、发怒是想快速解决当下问题,是因为无能为力不知道怎么办了,就容易发怒。是觉得讲道理都没用,但是这很正常啊,你要知道,和3岁前的孩子讲道理,讲同理心,基本是没用的,因为他听不懂。

3岁以上的孩子也一样,毕竟还小,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方法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完全符合成人准则,不是强人所难吗?

2、如何疏导孩子情绪。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采取这2点:

小宝宝来说,“转移注意力”这招真的屡试不爽。言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小月亮也是这样。如果你在当时的事情上越跟他讲,他就闹得越凶。

科学原理是:小孩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专注力很短。当被其他事物吸引时,就会很快忘记现在发脾气、不爽、哭闹等不良行为。但是你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要对孩子有充分的吸引力。

2.迅速说出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哭一会

我们大人不舒服的时候,尚且有时候会控制不住发泄一下,所以你怎么能要求一个那么小的孩子,说不哭就不哭呢?崩溃大哭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妨让他完整地释放一会,然后再告诉他什么是对的或者接下来该怎么去做。同时要理解他,当他的情绪被理解以后,再哭一会,释放完了,孩子就心气顺了,接下来就好办了。

3岁以上的孩子,采取这4点:

1、不要着急说教,哭一会儿没关系

在孩子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是没有能力来接受别人的道理的。即使我们大喊着“别哭啦!”、“你别闹了!”、“赶快给我起来!”,孩子也听不进去。

孩子的情绪需要释放,给他释放的时间,在他哭的时候,不要走开,就在身边陪着他。在他旁边安静等着,不去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也让她明白,哭对妈妈不管用,不是能帮你达到目的的手段。

3、用肢体语言表示安慰。

这期间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用肢体语言安慰他,例如摸摸头、抱一下,让他感受到妈妈的拒绝并不代表不爱他了。抱他,抚摸他,他可能会把你推开,推开的话,你再等一会,最后情绪差不多了,你抱着他说:“妈妈知道了”。

也不一定在孩子哭完以后立即复盘,找个时机告诉孩子你不允许他那样做的原因,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妈妈要“温和而坚定”,不要轻易妥协,比如危险的东西绝对不能碰。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绕过这些“坑”,以免前功尽弃。

1:坚持你的原则和底线

已经说好的原则和底线,一定要坚守。在和孩子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因为孩子一直哭闹、耍赖、满地打滚就让步。否则无论坚持多久、做了多少努力,都会前功尽弃。孩子会认为,只要我坚持用这招,就能达到目的,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会哭闹得更厉害,持续时间更长。

2:不要用奖励的方式达到目的

许多家长会在育儿中采用奖赏的方式,譬如“你听话这样做,妈妈一会儿给你买个XXX”、“你现在别哭啦,一会儿妈妈给你买巧克力”……但其实奖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是让我们暂时获得了对孩子的控制权。

孩子并没能增进正确的认知,获得成长,反而会对本来自己就应该做的事,要求代价和补偿。而且,奖赏会变成对哭闹、耍赖的奖励,让孩子觉得他越不妥协、越坚持哭闹,能获得更多好处。

3:过激行为要纠正,但不能以暴制暴

有的孩子在耍赖、发脾气时,可能会有一些暴力行为,例如打人、咬人,甚至一些大孩子还会骂人。这些行为必须要纠正,但无论何时不要“以暴制暴”。

3岁内的小孩子在情绪爆发时有过激肢体动作,通常是不知道,或者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觉得“手比嘴快”;而大一点的孩子则有可能是受“诅咒敏感期”的影响。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孩子不擅长疏导情绪的表现。作为家长,要教孩子如何面对自我、引导情绪的正确方法,而不是盲目用暴力制止。

处理孩子的愤怒,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当然是打骂,《正面管教》的作者简·尼尔森说:“我们从哪里得到一个如此疯狂的念头,认为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先要让孩子感觉更糟?”事实是,大声训斥、打压孩子,才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糕。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李玟瑾教授曾经提到,6岁之前是儿童的性格养成是有关键期的,父母要在孩子6岁之前有意而为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其中就包括了要在孩子三岁左右进行说“不”的训练,从而克制孩子任性的行为。

我自己会谨记并为之努力践行!

做父母,是一个不停成长的过程,上面这些方法,也许不能每次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能大多数时候做到,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爱孩子,是我们的本能,父母坚持自己的原则,教孩子遵守规,让他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大人,是我们的责任。

}

家长心软实则打破规则?《不要小看我》第二期带来惩戒教育示范

大字 日期: 来源:中国网娱乐

  “人是社会的人,不能随心所欲的,规则就是对他的一种要求,是一种约束。” 上周日晚,浙江卫视和北京文特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儿童教育科学观察纪实节目汤臣倍健《不要小看我》播出第二期,收视热度居高不下并引发网友对孩子规则养成的热烈讨论。这一期中孩子们面对人生第一堂“规则课”——通过遵守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来守护自己拥有的五朵小红花,从而换取奖励。这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考验,也是对家长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的重塑——作为规则的制定者,面对打破规则的孩子哭闹撒娇时,应该收回他的“小红花”还是给一次机会“下次改正”?《不要小看我》首次在电视节目中对孩子们施行了惩戒教育,通过专家观察,抛出的科学教育观点,引人深思。

  学习规则守护荣誉 把握学前教育“黄金期”

  3-6岁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意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懵懂到成型,这是渴求外在营养的时候,在这个黄金时代,做好这个阶段的性格教育,会事半功倍。《不要小看我》第二期开篇,先对孩子们的规则意识进行了“摸底考查”。用改良版“棉花糖实验”——安排小朋友们在一个房间,守护蛋糕,规定时间内忍住诱惑就能集体得到奖励。其中年纪最小的张张在维尼影响下,一起偷吃了蛋糕,姌姌、小薯条虽然很自律,但没意识到监督责任,害得任务失败,大家都失去了蛋糕。这也让专家们率先摸清了孩子们的规范意识程度,并向家长提出了建议:“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培养孩子的抗诱惑的能力,学会延迟满足。”而这些,只是“小红花守护”的前哨之战。

  在接下来的开营仪式前,11位小朋友各自获得了五枚小红花,实习教官王弢向大家宣布了小红花守护规则。不同于以往我们常见的完成任务让孩子获得奖励,《不要小看我》专家设计的是用“惩戒教育”代替“奖励教育”,这会更加激发孩子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在游戏中能主动了解规则、遵守规则,从而不会失去“小红花”。事实上,教育部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定》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但是惩戒这一教育手段,更是要从学前做起。在《不要小看我》节目中,我们首次看到惩戒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也首次看到孩子成长变化的过程。

  遵守规则改变成长 小孩大人都“不要小看”

  在规则的约束下,孩子们的行为也悄然发生改变。维尼在模拟农场装饰中,慢慢学会了情绪管理,有了理性沟通的意识。“护花使者”仔仔也学会了冷静处理,避免正面冲突,两个小朋友在下地种菜时合作无间,两人的关系改善让大人们欣慰。专业观察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王晨指出,维尼能有这么大的转变,一部分也受到了因为在模拟农场,不遵守纪律,一下次失去3朵小红花的规则震慑,“他慢慢意识到要遵守规则,好好合作,才能实现后续的自由。”

  面对各种任务挑战中,为了守护小红花,大人们也使出浑身解数。特别是成长助力官李诚儒,观众们对第一期中他对孩子的严肃点评和对雷雷的严厉教育还记忆犹新,并给他了“中国式严父”的称号。但这一期,他的教育方式有了明显改变。面对状况百出的小家伙们,他竟然变成了和蔼可亲的“李爷爷”。在 “独立起床、准时出操”任务中, 为了让他们准时出操,不让孩子们失去小红花,李诚儒亲自给他们穿衣换鞋,累的满身是汗。童言无忌、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们,差点“玩坏”李诚儒,但他非但没生气,还温柔地帮抹雪花膏。卖力带早操,亲自锄地示范种菜,还用“鼓励教育”一直使劲夸孩子……这样的铁汉柔情,让观众大呼:“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爷爷。”《不要小看我》不仅仅是观察孩子们成长的节目,也让观众看到了成年人在孩子面前被激发的童心和温柔面,千万不要小看“大人们”,他们在孩子们前,会放下一切防备,用爱呵护。

  不要轻易打破规则 小心“随她高兴”温柔陷阱

  但过度的爱,可能是成长路上的绊脚石。王晨教授表示:“规则要求是孩子们自己穿衣服,但李老师打破了这样的规则,可能会给孩子发出信号,规则并不能得到严格地执行。”而这也为之后的“规则混乱”埋下了伏笔,因为没有认真做操,维尼和雷雷差点失去小红花,但实习教官王弢给了他们一次“补做”的机会;因为不在自己的领地里种菜,姌姌破坏了规则,却不肯交出小红花,并放声大哭,最后更是急到爸爸使用了干预录制的权利。营长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中心主任边玉芳事后评价,这一次姌姌的规则教育是失败的,“一旦宣布规则,讨价还价就是儿戏了,情感和理性之间必须要有平衡,我能接受你的情绪,但不允许破坏规则。” 

  反观姌姌这一期节目里的表现,“哭闹”可谓是她的一大法宝,先是守护蛋糕任务失败后哇哇大哭,出操时候哭闹找妈妈,绕着成长助力官梅婷求抱抱……面对姌姌使出的“温柔陷阱“,姌姌爸爸笑说:“随她高兴”,但孩子的成长中真的只要自由放任么?正如王晨教授指出,“别小看孩子,他们都是心理学家。”正是知道父母看到自己掉眼泪就会心疼,孩子才会不断使出这样的招数。而家长的“妥协”实则是对规则教育的破坏,尤其是在3-6岁性格养成关键期,家长面对孩子的哭闹,一味让步、妥协,可能会在他未来的成长和踏上社会的道路上埋下隐患。从小不懂规则,觉得哭闹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长大了如果还是这么任性妄为,可能会自食其果。近年来,社会上利用小聪明去“挑战规则”,尝到苦果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值得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和反思。

  节目看似在考验孩子完成任务,实则是正确、专业教育理念的强输出,不仅仅让观察室里的家长们好好上了一课,也是电视机前新手爸爸妈妈们的“学习笔记”。值得称赞的是,《不要小看我》打破常规的说教形式,通过游戏,让孩子自己完成任务。尤其是这一期中,守护手臂上的小红花、直面奖励屋的规则激励、时间计时器随处可见……成长营的课程设计巨细无遗,把成人世界的规则具象化,让孩子们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能理解或清晰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地激发孩子的主动性,也明白了规则的重要性。看到了孩子们的小小进步,也让观众们对之后的节目更加期待。

  下一期预告中飞行嘉宾张萌、许魏洲将作为助力官加入成长营,孩子们即将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又将学会什么样的人生新课题?每周日晚21:10锁定浙江卫视,跟随汤臣倍健《不要小看我》一起见证。

[责任编辑:谢凡洋子]

南昌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字、图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转载稿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南昌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南昌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南昌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果本网所转载稿件的作者或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ncnews@)或电话(1,7)通知本网,本网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和小孩子玩的大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