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女宝宝该不该性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发展呢?

儿童性教育该怎么教最合适 父母把握这几点正确对孩子性教育

从心理医生的角度,他们主张“性方面,父母是老师,家庭是课堂”,对孩子进行正面性教育是启蒙的必要,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保证。

1、性的问题一定要给予解答,在18岁之前,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3岁前是口唇期,宝宝喜欢吃奶嘴,吮手指;

*3岁是性朦胧期,孩子开始探索性的问题;

*6-8岁是学龄期,男孩和女孩发育相对偏差不大,可以在一起游戏;

*10岁左右是青春前期,男女生逐渐疏远;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激素影响,女生乳房发育,男生睾丸增大,中晚期时女生月经来潮,男生射精。

他们一方面会惊恐自己的身体变化,另一方面对异性的身体会特别好奇,如果此时向父母提问得不到解答,就会自己找方法探索,譬如上网去看,或者与女生接触、交往。

专家说,在上述五个时期中,3岁性朦胧期是性教育的关键期。要避免孩子性心理和行为的偏差,此时对孩子提出的有关“性”的问题,父母应给予正面解答,不要随便敷衍。

对于家长的难以启齿,专家建议可用比拟植物、动物的方法进行解释,“如果小孩子问他从哪来的,父母可以说,爸爸妈妈相爱了,爸爸在妈妈的肚子里种下一颗种子,种子慢慢发芽,渐渐长成一个小人,小人成熟后妈妈就把他生出来,让他见见这个美好世界。听到这个答案,小孩子会很满意的。”

让孩子逐渐脱离妈妈的怀抱,也是性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专家说,孩子,特别是男孩过于依恋母亲,会影响他的心理发展。她建议“3岁左右,孩子就和父母分床。”否则不仅对父母感情不利,孩子的对外交往能力也不如其他独立性强的孩子,由此造成退缩行为、适应力下降,从而影响性心理。

2、不同年龄段,善用抚摸、看图教育

性的问题要解答,专家认为孩子的联想很丰富,用比喻的方法解答,孩子可能问题更多,“我认为要实话实说,可以简单回答,但不可以欺瞒或信口开河,譬如孩子问‘我从哪来’,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相爱,爸爸的身体器官进入到妈妈的身体器官里,爸爸的一个精子和妈妈的一个卵子结合为胚胎,胚胎长大就变成了宝宝。”

但怎样才能让孩子了解“身体器官”是什么呢?专家说,3岁之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澡,让孩子抚摸父母的身体,告诉他们“这是阴茎,这是阴道,这是乳房”,要好好清洗,保持卫生。有的小孩子可能会触摸自己的性器官,父母发现时又打又骂,说很脏,如果孩子认同后,在性观念上便会出现很多问题。

正确的方法是告诉他们性器官很娇嫩,要好好保护,如果感觉痒,也要洗了手才能摸。“教导宝宝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性器官。”同样,如果孩子对妈妈来月经感到疑惑时,妈妈也要直言以告,尤其要让女孩知道她长到13、14岁也会遇到月经,到时应该怎么做等等。

如果这些前期铺垫都做好了,到了4、5岁时,孩子对父母的身体便不会再感到那么惊恐、好奇。但要提醒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异性共浴此时已不适合,同性之间共浴在6-7岁也应停止。否则孩子可能会反感,潜藏更深的危机是父母的想法也很难评估,“有些人可能有恋童癖,对儿童的性器官有特殊爱好,不但对孩子造成伤害,也会引发其本身内心冲突和痛苦。”

另外,从卫生和家庭关系来看,5岁后也不主张父母和孩子同床,孩子在身边,夫妻性生活有诸多不便。若是给孩子发现父母在被子下做爱,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可能孩子在幼儿园中午睡觉时便会模仿父母的样子,产生误导。如果家庭经济充裕,还可以更早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

专家说,当孩子长到5、6岁,懂得看图识字后,借助卡通图书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也是很好的方法。漫画中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图片,也有宝宝怎么出生的图解,父母按图说话,方便又直观。

中国的父母趋于保守,本身就羞于谈“性”,更别说对孩子侃侃而谈。因此在儿童教育这方面,家长与校方任重道远。

看电视不难看到强奸犯和性窥视者的新闻。这是儿童时期发育不当引起的性心理畸形和大人对性知识认识度不足引起的异常行为。由此可见,儿童时期的性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儿童性教育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提上日程。

很多监护人都喜欢男孩和女孩,把自己的孩子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方向,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些监护人认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这样做也不错,但结果影响孩子的性格自认,导致性格和行为的变化。因此,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很多监护人和对孩子的性教育感到困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万一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担心自己的教育孩子听不懂。事实上,父母对孩子的性教育并不难。只要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适当地加入小技巧,我相信你会在孩子的性教育中越来越顺利。

性教育是关于人类的生殖、交媾以及其他方面性行为的教育。探讨生殖行为的教育,一般将创造继起之生命的过程分阶段叙述,包括受孕、胚胎与胎盘的发展,妊娠和分娩。经常也包括如性交传染疾病(性病)和预防,以及避孕。

因为孩子还在幼年,这个时期学校对孩子的生理性教育很少,所以家长们对孩子的性教育很重要。家长们进行性教育是从什么要点开始的?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

在现代生活中,性教育对每个人都尤为重要,尤其是儿童期的儿童,如果他们想让他们的孩子健康成长,他们必须注意儿童期的性教育。那么,父母如何进行性教育呢?下一位编辑辑会告诉你一些技巧。

对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时期是青春期,这是人身心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也是很多家长们最担心孩子的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的孩子会有自己的想法,变得叛逆,同时对性也会有好奇,这是因为两性心理的发育,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看出。

心理采访说,花季少女因好奇偷看了家人买的色情光盘,被母亲无意识地发现,担心孩子看到这些东西会影响她的正常发育和成长,想和孩子说话,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口,陷入了紧张和恐慌。孩子认为自己看到那些东西不是好孩子,陷入自责、罪恶感的痛苦……

看电视不难看到强奸犯和性窥视者的新闻。这是儿童时期发育不当引起的性心理畸形和大人对性知识认识度不足引起的异常行为。由此可见,儿童时期的性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儿童性教育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提上日程。

一般13~14岁开始进入青春期,性器官开始慢慢发育成熟,女生乳房突起,月经初潮和阴毛开始生长,男生面临胡须生长、喉结突出和遗精,此时要保护性器官,多掌握相关的保护常识。

如何对孩子说性是很多父母的烦恼。据专家介绍,幼儿约2岁时,可以自己分辨性别,是男性还是女性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幼儿心理发展的成熟过程与自己身体的成长不同。

}

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 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

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 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身份”,才是性别认同。“异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以下性教育误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成人时的性心理异常。由此可见,为了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父母必须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心理需要,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儿童性教育的4个误区很危险

1、 性别视角偏差:将男女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相互混淆

由于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不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使得孩子对未来的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压力。例如:我们一直强调,男孩是社会的栋梁,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而女孩最重要的品格是温柔贤淑,相夫教子。虽然社会发展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很多父母都希望“儿成龙,女成凤”,但是在性别教育中,男主位、女从属的性别观念还是深刻左右着人们对男孩和女孩施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性教育是随时随地的教育,不一定是你说我听的教育。比如说,古有“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之说。“璋”是玉的一种,是礼器,祭祀的时候会用到;“瓦”就是陶制的纺织用的工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们出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之中,很多关于性别的区分,性别角色定位等等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似乎天经地义,人们不会多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也是性教育的一种,是社会给定的一个性教育的框架,千百年来人们一出生就接受了社会给出的性别角色定位,并一直遵循着。按照传统的性别角色,我们不自觉地就要求男孩要顶天立地,要坚强,刚毅;女孩则要温柔如水,细腻和善解人意;这些不是男女两性的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社会文化后天造就的。社会发展了,男女在社会分工上,体力的优劣越来越不明显,女性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共同创造价值,分享成果,传统价值观中对女性的约束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着。中性化潮流也映证了传统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工并不是优生理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观念上的引导。

2、羞于告诉孩子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

两三岁的时候,孩子都会有一定的性别认知,大人也会热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为什么。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能正确告诉孩子男女有别在于生殖器官的区别。很少有人说,女孩儿没有小鸡鸡是因为女孩儿不听话,小鸡鸡被小狗吃掉了。这样的回答,会让很多女儿对自己的生理性别产生自卑。现在很多大人都会告诉孩子,男孩子有阴茎,女孩子有子宫,那个小房子是孕育小宝宝的地方,男女两性各有所长。

但是,在告诉孩子男女有别的时候,很多大人都不敢说出生殖器的名称,多数用小鸡鸡代替阴茎,用小房子代替子宫,用小咪咪代替乳房,基本上没有家长能够坦然地对孩子说出“阴道”这个词。

准确而坦然地说出生殖器正确的名称是很重要的,这会让孩子认为,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和我们能够准确地说出眼睛鼻子耳朵一样,说明人的生殖器官和人体的其他器官是一样的,发挥他的功能而没有什么特别的和见不得人的。如果遮遮掩掩,反而会强化孩子对生殖器官过多的关注,而那些别称,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对生殖器官的错误认识。

比如很多人喜欢在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总是对孩子说“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词语。待孩子长大了,这些词语就不适用了,孩子要重新学习“吃饭”、“睡觉”的表述,其实这么教孩子完全是多余的,孩子的理解能力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很多。所以,如果你想对孩子进行一些知识的教育,那么,就一定要使用准确的语言,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

而且,在告诉孩子这些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图,也可以直接用孩子和大人的身体。

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洗澡,适当裸露身体,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对健康身体的科学认知,就能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观念。身体不是自然的,不是肮脏的。

3、性教育不仅是生理教育还应该是文化教育

两性的生理区别决定了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这一生必然要处理两性关系,社会文化是附着在生理之上的。

说到性,含有四个层面的意思:自然界的雌雄;人类社会中的男女;性行为;两性交往。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成人更多地是要让孩子能够悦纳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能够认识两性间的情感,处理好两性关系,进行有安全保障的性行为。

家庭性教育首先要成年人摆正观念。比如说现代人应有的正确的自慰观。自慰不是性的全部,但是只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与其他方式获得的高潮具有同样意义,具有相等的价值评判,而不必自我贬损。欲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释放,不是你该不该做,而是你如何对待。很多人就是被自慰是有害的论调害的,问题不在身体而在头脑。如果孩子们知道同学、父母,在这个年龄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不会恐慌、害怕,就有可能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处于某种恐惧和不安而自慰,因为他们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察言观色,找出其问题隐藏的真正含义,比如,学习焦虑或人际交往的困难和压力等。

还有同性倾向的问题。因为隐秘的话题不好公开讨论,对异性的表达也不能遂心所愿,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同性倾向是成长过程中的很普通的现象,并不是有这种心态就是同性恋。

开放的的社会环境,正是培养孩子健康性心理及其人格的有利条件,成年人所要做的就是对他们探求性知识进行深化的引导,引导他们如何去认识性对一个人生命和生活还具备哪些更丰富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一个挑战。

你要给孩子一种性的美感,让性成为一种爱,让爱成为一种力量。

4、 妈妈负责女孩的性教育,爸爸负责男孩的性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能意识到要给孩子一定的性教育,但是,在实施教育的时候,

往往羞于对自己的异性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常常是妈妈对女孩说,爸爸对男孩说,大家不会觉得这会有什么问题。其实,这样做,本身就像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性是很神秘的。很多家庭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亲与女儿,儿子与妈妈逐渐疏远了,在他们最想了解异性的时候,爸爸妈妈向他们封闭了自己。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父母的共同责任。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在父母身上找到自己的榜样和未来,同时了解异性的特点,学会和异性相处之道。父母不必根据自己的性别或有意避开和孩子讨论性问题。如果父母能够坦然地和孩子一起针对相关问题一起讨论,无疑就会让孩子明了,性的学问,两性相处的学问,都是科学,都时能够在阳光下去面对的。

儿童性教育要抓住的4个点

1、重视家庭生活中的性教育

孩子在幼年时期,解除父母的时间是最长的,尤其是家庭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家长们在家庭生活中可利用好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说教,日常生活得小细节中让孩子吸取知识,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吸收。

2、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虽然在国内有不少家长注意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忽视了父母们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家长做爱不小心被孩子看到了,又比如说家长们把大胆爱装避孕套放在了孩子很容易触及的地方,这都对孩子的早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有些家长把性教育当做一件非常严肃的课程来进行,但是,孩子在幼年时期的内心是非常不容易稳定下来听你说些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对这种教条式的教育是很排斥的。基于这一点,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玩耍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不要耽误过多的时间,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性知识的灌输并不是性教育的全部内容,性别教育的地位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比如说同性恋、男孩子太女孩子气等等,这都是家长在孩子幼年时期忽视了性教育才导致孩子对性别分别得不是很清楚。

}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为一时好奇,甚至是一时的性冲动,就做出了害人害己的性行为,毫无疑问,这是对双方的伤害,尤其是对于女孩子来说,更是一辈子抹不掉的痛苦,因此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对女儿进行性教育?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如何对女儿进行性教育

在女儿两岁左右刚刚可以说话和我交流的时候,我就主动告诉她:“你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后来妈妈的肚子装不下了,就把你生出来了。”然后就跟她讲她在妈妈肚子里时的种种趣事。女儿对她“小时候的故事”一直乐此不疲。

有一次,她似乎回过味儿来,问我:“你是怎么把我生出来的?”我指指下面说:“从这里生出来的。”她皱着眉头说:“是不是像拉大便一样啊?”我点点头。她捂着鼻子坏笑道:“是不是很臭啊!”我搂过她说:“你是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又干净又安全的房子里,有专供你出来的门口,与大便不是走一个门口。”女儿表现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很偶然的一次,爸爸带女儿去科技馆。回来后,女儿高兴地对我说:“我知道小宝宝是怎么形成的了,妈妈的一个暖(卵)子和爸爸的一个精子结合在一起,慢慢长大就变成一个小宝宝了。”我故作吃惊地夸奖她:“学到这么多知识啊!其实爸爸有许多精子,但只有跑得快的那个才能与卵子结合长成宝宝。”女儿兴奋地说:“我就是跑得最快的那个!”我向孩子爸爸了解情况,原来科技馆有一个触摸屏,专门用来讲解生命的形成过程。小丫头一个人在哪儿研究了半天。

科技馆是专门面向小朋友的,有各方面专家参与其中。我相信他们对于孩子不同阶段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很有发言权。所以后来又亲自带女儿去过两次,对我倒是有所启发,但女儿明显对此已经不感兴趣了,可能她认为自己很明白了。

我想科技馆的科学讲解更多的是以触摸屏、游戏等方式来进行的,还不立体,便特意带女儿跑到南城的自然博物馆,自然博物馆里有一个人体标本馆,配有图解。女儿学得很专注,让我把每个图解都念了一遍。我发现其实女儿对人体的每个系统都感兴趣,在她眼里让我们担心的那个系统不过只是人体的一部分而已。

我的体会是,对于女儿的性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一方面,如何利用公共教育资源也很重要。因为碰到有些自己掌握不好深浅的问题,带着她去看一些专为儿童办的展览是很好的办法,在现场照本宣科就可以了。比如当前我就遇到一个暂时的难题:最近女儿问我卫生巾是干什么用的?这个问题连带性很高,面对一个5岁多孩子应该如何去解释,我还在考虑中,也许我需要上网查查,查查哪儿的展览可以帮我解决一下。

2、对孩子性教育主要项目

1、性别意识,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性本能是人生中最大的成长动力,虽说有偏激,但足以说明性本能的作用。因此,当下一次孩子再问你,“我是从哪里来的”的时候,当孩子对自己的躯体感兴趣的时候,当孩子对异性的孩子感兴趣的时候,别急着去打压,别急着去训斥,陪孩子读一些绘本,看一些性别意识的动画片、漫画,让孩子通过父母的口中了解到种种信息,会对他们产生极其大的帮助,也会让他们的人生路上少了很多的波折。

2、亲子沟通。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很多孩子在面对坏人的威胁、恐吓时,真的不敢告诉家长,一个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爸爸妈妈都不敢去说,那么他的内心是有多害怕?平时的亲子沟通,看似平常,却可以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力量,足够强大的保护盾,这一环节做好了,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会是有利而无一害的。

3、自我保护的能力。很多孩子面对应激事件,会陷入木僵状态,他们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甚至不知道该不该、能不能告诉家人,自我保护的能力极差。也有一些孩子是另一个极端,他们很容易急躁,很容易情绪化,面对坏人,他们的极力反抗同样也会让孩子陷入困境。因此,我们需要给孩子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技能,同时让孩子学会智取,将自己的受伤概率降到最低。

性教育真正做起来会需要很多的精力与智慧,具体的方法,也会千差万别,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如何让孩子、让家长都比较舒服的去做,并行之有效,还需大家集思广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