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之间的矛盾要和孩子讲吗应该干预孩子们的冲突吗?

2022-12-01 16:48 来源: 梧桐树洞
原标题:孩子间发生冲突,家长应理智应对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或多或少都会与人产生冲突。成年人因为积累的学识和社会经验,更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避免和别人的冲突。但是单纯的孩子喜怒哀乐皆表现在外,不能合理控制情绪这导致孩子间的冲突时常发生,但是不是只要孩子间一产生冲突,家长就该立即干预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孩子间一发生冲突,家长就立即干预,一方面不利于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亲子间亲密关系的构建。在孩子堆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小朋友上一秒还在争吵,嘴里嘟啷着“再也不和你玩了”,下一秒又开开心心的和大家在一起玩过家家。孩子间的冲突是小朋友之间最激烈的交流模式,孩子能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问题,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有益。家长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冲突,即锻炼了孩子的处事能力,也是给予孩子信任的体现。我表弟小时候长的很壮又特别调皮,哪怕我们相差5岁,在一起还是会经常发生冲突,长辈们立即就会以“你是姐姐,让着弟弟”来处理我们的矛盾,结果是我心里非常的委屈,常常想“凭什么姐姐就要让着弟弟,哪怕是弟弟不对在先?”,所以暗自讨厌着这个表弟,尽量疏远。表弟上幼儿园之后,和同学们发生冲突也是常事,偶尔身上还会挂彩回来,姨妈着急的不行,每一次都会去学校找老师,老师会让有问题的小朋友道歉,但是小朋友面服心不服,问题还是不能解决。后来姨妈因为工作要去外地,表弟被送到外婆家,他在学校发生冲突外婆和姨妈的处理方式完全不一样,外婆告诉他男孩子首先要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实在没有办法再寻求帮助。后来很少听说因为表弟的事经常闹到学校找老师。有一次我问表弟以前在学校经常找他麻烦的男同学,现在还会和他打架吗?他说不会,因为外婆让他自己解决,所以他在面对男同学的挑衅,他就是上前和他结结实实地打了一架,打完架后两个人还变成了好朋友,矛盾就化解在拳头中了。
不要用我们大人的眼光去看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有自己的相处规则。我们小区里面小孩子很多,每到下午都是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到处玩耍。有一天我带女儿在一家母婴店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一个奶奶带着她5岁多的孙女也进来玩,小女孩长的很可爱但是怯生生的,她把手里的糖果送给在场的小朋友,可是没有一个家长让自家小朋友接住,都礼貌地说“谢谢,我家小朋友不吃糖或者是不吃零食”然后又以各种理由走了。我因为也坚持不给小朋友吃零食,所以起初倒是没觉得这个理由有什么问题,但是大家玩的好好的怎么突然都走了。女儿好朋友的妈妈也悄悄拉了拉我的衣袖,我知道她是在提醒我,该走了。出了母婴店后,我疑惑地问她怎么大家都走了。她说“因为大家不想被打呗?”,看着我一脸疑惑,她才娓娓道来大家这么做的原因。小女孩就暂且称呼她为小爱。有一次小爱在奶奶的带领下,在小区里面和另一个女孩玩,两个小女孩发生了冲突,小爱就推了另外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的爸爸见到了就一只手扶住自己的女儿,另一只手轻轻推了一把小爱。这一推可不得了,小爱的奶奶直接就打了小女孩爸爸一巴掌,这个年轻人也没想过要跟一个老年人计较,想着就带女儿走了,可是这位奶奶不依不饶,不让这父女两走,还打电话叫来了一家人,把这位父亲直接打成了脑震荡,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住院期间小爱父母也没一点愧疚,反而多次到医院威胁恐吓这位父亲。最后的结果就是女孩一家人直接卖房走人了,也再也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小孩和小爱一起玩耍,看见她们祖孙都走得远远的,小爱也变得更加孤僻了。我听完不甚噫吁,本来简单的两个小孩正常的冲突,因为家长没处理好,直接升级为两个家庭的冲突,更给孩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让小爱的家人重新选择一次,我想他们应该不会再这么冲动行事。
当然也不是孩子间发生冲突后,家长就完全不进行干预。当孩子们受到不公平对待或者欺凌,回家告诉家长后,家长完全不予理睬,孩子的身心也会受创,有甚者会变得自卑、懦弱,甚至抑郁。所以当面对孩子间的冲突,家长可以进行适当干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时间节点,把握好度。当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立即上前干预,先观察孩子自己的处理方式,如果孩子可以自己解决,家长就不要在旁边指手画脚,如果孩子不能解决,矛盾愈演愈烈开始升级,家长再出面干预。事后,一定要及时跟孩子交流,肯定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对孩子做的有欠缺的地方,先听她的想法再一起讨论好的处理方式。家长理性面对孩子间的冲突,良好地沟通引导,让孩子在一次次冲突中获得成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人之间的矛盾要和孩子讲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