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哪些村子的名字很有趣含义是什么?

  文\本刊特约撰稿 杨树  海南有许多带有数字的地名,从城市到村镇,从“一”到“十”,无一不有,城市有三亚市、五指山市等,乡镇有三家镇、四更镇、七坊镇等,乡村则有更多。这些地名看似简单,但也承载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底蕴,其中不乏深厚的内涵。  椰风海韵的三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三亚、四更  三河交汇与四次搬迁  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部,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儋耳、珠崖二郡,三亚地区置临振县,属珠崖郡地。三亚历史悠久,历史上曾被称为崖州、振州、崖县。1961年,三亚设“三亚镇”,1984年,崖县更名为县级三亚市,1987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之名由来已久,在海南现存最早、记载最全面的志书明代正德《琼台志》中,早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迈人、客人,俱在崖州,乃唐宋以来仕宦商寓之裔。迈居附郭二三里,及三亚、田寮、椰根三村。”“(崖州)里十四,三亚里,黎伏里,佛老里,黄流里……”  “三亚”之名,据传是因境内三条河流汇流的形状得来。《三亚史》有云:“一般认为,并行穿越市区的三亚河和临春河在近海处汇合成港(即今三亚港),形状如三股枝桠,这一带便约定俗成被称为‘三桠’,久而文字记称‘三亚’。”  三家镇位于东方市北部、昌化江下游南岸,三家镇之名由村名沿用而来。《东方县志》记载:“三家村,位于三家乡政府驻地。三家村原名新宁村,相传清朝时期,局势混乱,强盗劫村,小村庄难以居住,罗铁、道穿等村迁入新宁村,三个村庄并为一个村庄,村中主要有赵、符、周三姓,故命名为‘三家村’。”  1957年,“三家乡”成立,因乡政府驻扎在三家村而取“三家”之名,2002年撤乡改镇,也继续沿用此名。  四更镇位于东方市北部,东接三家镇西临北部湾,是革命老区。“四更”之名来自于四更村,镇政府驻扎在此,因此得名“四更镇”。四更村先祖来自福建,明代时期漂洋过海来到海南西部沿海,但落脚安居大事未能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四次搬迁,四次更换落脚点,才最终在此聚居成村,村民因此也以“四更”来命名村庄。  “四更”之名多次出现于清光绪《昌化县志》之中,其中有云:“四更村、墩头村一带称为客人,言语与县城土音相同。四更村民专务农业,性情简直。”“光绪二十三年,英德都四更村王家祖祠廪生王栋集族耆老抽出铜钱一百二十千文。”  五指山是海南岛的名山,五峰直插云霄,形如五指,故而有“五指”之名。 吴文生 摄  五指、六梅  五峰如指与六枝梅花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中南部,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五指山市古称“通什峒”,1986年设“通什市”,2001年正式更名为“五指山市”,这一地名,取自于名山“五指山”。五指山是海南岛的名山,五峰直插云霄,形如五指,故而有“五指”之名。  与五指山市得名方式相似,儋州市那大镇五岭村也因山岭而得名。这一个村庄周边有五座小山丘,当地百姓一般都称山丘为“岭”,村民在此聚居成村,后来直接以“五岭”来命名。  临高县有一个六梅村,相传建村于清代乾隆年间。六梅村先祖看到此地花木繁茂,风景优美,其中有六枝梅花格外显眼,引人注目,因此决定迁居到此立村,后来,取村名为“六梅村”。  澄迈县金江镇六山村,村址原来是一片山林,绿树成荫,故而取名“绿山村”。此村开村始祖为蔡氏,在清代时,村民取姓氏加上福禄吉祥之意,又改村名“蔡禄山村”。后来,人们取“绿山”“禄山”的谐音,以“六山”为村名,且沿用至今。  儋州市那大镇有村庄名曰“六扶村”,得名方式与六山村相似。过去村庄附近山地野猪多,因此曾得名“猪屋村”,后来又取“禄福”之谐音改村名叫“禄扶村”。再后来,村民又改“禄扶”为“六福”,最终演变为如今的“六扶”。  七坊、担八种  七个作坊与担八种子  七坊镇位于白沙西北部,东邻打安镇,南接金波乡、青松乡,西挨邦溪镇,北达珠碧江,与儋州市雅星镇接壤。《白沙县志》云:“‘七坊’一名,最早见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汉人吴典在境内三升村周围兴办七间土糖作坊,故名‘七坊’。”1935年,白沙置县时,设“七坊乡”。1983年,“七坊乡”改为“七坊区”,到1987年,正式改为“七坊镇”。  儋州市王五镇有一个“第七村”,村庄的得名方式直接简单,直接用顺序来取名。如今,在第七村的周边,另外还有第一村、第二村、第九村等八个直接以顺序来命名的村庄。  担八种村位于儋州市那大镇,村庄境内有反击日军侵略的“担八种战斗遗址”。“担八种”的名字由来颇为奇特,原来,此村前面有一块水田,水田播种水稻时恰好需要一担八斗的种子,几乎年年如此,久而久之,就成了地名,而边上的村庄,也由此得名。  白沙七坊镇有一个“孔八村”,此村原名“通八村”。原来,村中有一种树,汉语音译为“通八”,这种树很有名,因此村名也跟着命名为“通八村”。后来,在形成书面文字的过程中,又因村民发音不标准,将“通八村”登记为“孔八村”。“孔八村”名称由此得来,且沿用至今。  九所、十月田  九百户所与十月田地  在陵水西南沿海,有村庄名曰“九所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清道光《广东通志》有载:“县前铺至九所铺五十里,又三十里至膺秋铺。每铺兵一名。”这里的“九所铺”,即今天的九所村。  九所村的得名,与明代时期卫所制度有关。明代时设立卫所制度,海南卫下设有陵水南山千户所,其下又设有百户所。按照明朝军制,“每军十名立一小旗,五小旗立一总旗,为百户所,共旗军一百一十二名,领以百户一员。十百户所为千户所,共旗军一千一百二十名,谓之正卒”。此地设九百户所,当地人简称“九所”,后来村庄因此而得名。海南还有不少与“九所”类似的地名,得名由来也相似。  陵水西部有一个村庄叫“九呆村”,这一村庄又被人称作“狗呆村”。在当地方言中,“九”与“狗”读音相同,而“呆”有“蹲”的意思,过去此村村民爱养狗,村里狗多,久而久之,村庄得名“狗呆村”,又因“九”与“狗”相通,故后来又得名“九呆村”。  儋州南丰镇有一个“九家村”,此村先祖搬迁而来,成村时恰好有九户人家,因此定名为“九家村”。  昌江有十月田镇,镇名由“十月田村”沿用而来。“十月田”因何得来?此地村民世代农耕,刀耕火种,但田地干旱,水利不兴,村民唯有期待每年十月份降雨蓄水,才指望有收获,人们将这一片田地称为“十月田”,久而久之,村庄也得名“十月田村”,后来镇政府驻扎于十月田村,因此也取名“十月田镇”。(海南日报)}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
地处我国南部独立的海岛,有着美丽的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交织出一个独特的城市文化,海南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在过去并不为人所知,但如今随着海南十大文化名村的出现,使得海南文化里优美风光与人文底蕴走向全中国。海口市秀英区美社村美社村是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区内,位于马鞍岭火山口南麓,交通便捷,生态良好,景色优美,是颇具特色的火山村寨。美社村有172户,832人,全村有21个果园农庄和果园庭院,村里遍植热带珍贵林木,尤以“国宝花梨”最负盛名,是闻名遐迩的花梨村。千年火山文化,老石屋和上百年的古碉楼——“福兴楼”,有被称为文化摇篮的福兴私塾,还有古石井、石庙、石屋等石器,古韵悠然,展示着美社村的历史沧桑和火山人的智慧。村里的“礼让休风”和“光分鳌极”两块石匾,赞颂美社村民守礼谦让、村风文明。百年古训篆刻石匾保存至今,而美社村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村风同样延续至今。定安县龙湖镇里变村委会高林村定安高林村是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村子前有水田,后靠青山,静谧宜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其房屋坐北朝南,依山傍水,整齐划一,七纵三横的巷道,规划脉络清晰,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临高县红华农场透滩村透滩村,海南省临高县较有影响的文化名村。该村位于临高县城以东10公里处,现有280户,1560多人,经济产业主要靠甘蔗、水稻、橡胶等,人均年收入5200元,乡风文明时尚,村民热情大方,环境古朴幽雅,是爱国诗人王佐的故乡。透滩村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最有名的古迹有:礼魁坊、王佐公祠、王佐墓、慈训堂、透滩石桥、节孝坊等。文昌市昌洒镇庆龄村庆龄村地处文昌市昌洒镇东部,是宋庆龄的故乡。该村生态保存完好,古木参天,林荫蔽空,景色秀丽迷人。该村民居建筑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具有浓郁海南特色的类四合院式平面格局。这些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山、水和田园风光相得益彰,民风淳朴,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民间习俗,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世外桃源”之称。海口市遵谭村东谭村海口市遵谭镇东谭村,位于海口市南部,东与龙泉镇接壤,距东线高速公路三公里,南交新坡镇,西距镇政府二公里,北接本镇咸东村,紧倚谭山公路旁,距海口市区20公里。东谭村初建于西汉时期,有二千多年历史。耕地面积七千多亩,山地八千多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蔗、黑豆、外贸瓜菜,盛产荔枝、龙眼、杨桃、菠萝蜜等,有传统特色的本地黄牛、山羊,有知名石料加工场。全村实现通路、通电、通水较为标准的文明生态村。本地区军坡节活动多种多样,富有民俗特色,尤其傩戏和金子花舞流行古老有知名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文\本刊特约撰稿 杨树  海南有许多带有数字的地名,从城市到村镇,从“一”到“十”,无一不有,城市有三亚市、五指山市等,乡镇有三家镇、四更镇、七坊镇等,乡村则有更多。这些地名看似简单,但也承载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底蕴,其中不乏深厚的内涵。  椰风海韵的三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三亚、四更  三河交汇与四次搬迁  三亚位于海南岛南部,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儋耳、珠崖二郡,三亚地区置临振县,属珠崖郡地。三亚历史悠久,历史上曾被称为崖州、振州、崖县。1961年,三亚设“三亚镇”,1984年,崖县更名为县级三亚市,1987年,三亚升格为地级市。  “三亚”之名由来已久,在海南现存最早、记载最全面的志书明代正德《琼台志》中,早有“三亚村、三亚里”的记载:“迈人、客人,俱在崖州,乃唐宋以来仕宦商寓之裔。迈居附郭二三里,及三亚、田寮、椰根三村。”“(崖州)里十四,三亚里,黎伏里,佛老里,黄流里……”  “三亚”之名,据传是因境内三条河流汇流的形状得来。《三亚史》有云:“一般认为,并行穿越市区的三亚河和临春河在近海处汇合成港(即今三亚港),形状如三股枝桠,这一带便约定俗成被称为‘三桠’,久而文字记称‘三亚’。”  三家镇位于东方市北部、昌化江下游南岸,三家镇之名由村名沿用而来。《东方县志》记载:“三家村,位于三家乡政府驻地。三家村原名新宁村,相传清朝时期,局势混乱,强盗劫村,小村庄难以居住,罗铁、道穿等村迁入新宁村,三个村庄并为一个村庄,村中主要有赵、符、周三姓,故命名为‘三家村’。”  1957年,“三家乡”成立,因乡政府驻扎在三家村而取“三家”之名,2002年撤乡改镇,也继续沿用此名。  四更镇位于东方市北部,东接三家镇西临北部湾,是革命老区。“四更”之名来自于四更村,镇政府驻扎在此,因此得名“四更镇”。四更村先祖来自福建,明代时期漂洋过海来到海南西部沿海,但落脚安居大事未能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四次搬迁,四次更换落脚点,才最终在此聚居成村,村民因此也以“四更”来命名村庄。  “四更”之名多次出现于清光绪《昌化县志》之中,其中有云:“四更村、墩头村一带称为客人,言语与县城土音相同。四更村民专务农业,性情简直。”“光绪二十三年,英德都四更村王家祖祠廪生王栋集族耆老抽出铜钱一百二十千文。”  五指山是海南岛的名山,五峰直插云霄,形如五指,故而有“五指”之名。 吴文生 摄  五指、六梅  五峰如指与六枝梅花  五指山市位于海南中南部,是一个风景宜人的地方。五指山市古称“通什峒”,1986年设“通什市”,2001年正式更名为“五指山市”,这一地名,取自于名山“五指山”。五指山是海南岛的名山,五峰直插云霄,形如五指,故而有“五指”之名。  与五指山市得名方式相似,儋州市那大镇五岭村也因山岭而得名。这一个村庄周边有五座小山丘,当地百姓一般都称山丘为“岭”,村民在此聚居成村,后来直接以“五岭”来命名。  临高县有一个六梅村,相传建村于清代乾隆年间。六梅村先祖看到此地花木繁茂,风景优美,其中有六枝梅花格外显眼,引人注目,因此决定迁居到此立村,后来,取村名为“六梅村”。  澄迈县金江镇六山村,村址原来是一片山林,绿树成荫,故而取名“绿山村”。此村开村始祖为蔡氏,在清代时,村民取姓氏加上福禄吉祥之意,又改村名“蔡禄山村”。后来,人们取“绿山”“禄山”的谐音,以“六山”为村名,且沿用至今。  儋州市那大镇有村庄名曰“六扶村”,得名方式与六山村相似。过去村庄附近山地野猪多,因此曾得名“猪屋村”,后来又取“禄福”之谐音改村名叫“禄扶村”。再后来,村民又改“禄扶”为“六福”,最终演变为如今的“六扶”。  七坊、担八种  七个作坊与担八种子  七坊镇位于白沙西北部,东邻打安镇,南接金波乡、青松乡,西挨邦溪镇,北达珠碧江,与儋州市雅星镇接壤。《白沙县志》云:“‘七坊’一名,最早见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汉人吴典在境内三升村周围兴办七间土糖作坊,故名‘七坊’。”1935年,白沙置县时,设“七坊乡”。1983年,“七坊乡”改为“七坊区”,到1987年,正式改为“七坊镇”。  儋州市王五镇有一个“第七村”,村庄的得名方式直接简单,直接用顺序来取名。如今,在第七村的周边,另外还有第一村、第二村、第九村等八个直接以顺序来命名的村庄。  担八种村位于儋州市那大镇,村庄境内有反击日军侵略的“担八种战斗遗址”。“担八种”的名字由来颇为奇特,原来,此村前面有一块水田,水田播种水稻时恰好需要一担八斗的种子,几乎年年如此,久而久之,就成了地名,而边上的村庄,也由此得名。  白沙七坊镇有一个“孔八村”,此村原名“通八村”。原来,村中有一种树,汉语音译为“通八”,这种树很有名,因此村名也跟着命名为“通八村”。后来,在形成书面文字的过程中,又因村民发音不标准,将“通八村”登记为“孔八村”。“孔八村”名称由此得来,且沿用至今。  九所、十月田  九百户所与十月田地  在陵水西南沿海,有村庄名曰“九所村”,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清道光《广东通志》有载:“县前铺至九所铺五十里,又三十里至膺秋铺。每铺兵一名。”这里的“九所铺”,即今天的九所村。  九所村的得名,与明代时期卫所制度有关。明代时设立卫所制度,海南卫下设有陵水南山千户所,其下又设有百户所。按照明朝军制,“每军十名立一小旗,五小旗立一总旗,为百户所,共旗军一百一十二名,领以百户一员。十百户所为千户所,共旗军一千一百二十名,谓之正卒”。此地设九百户所,当地人简称“九所”,后来村庄因此而得名。海南还有不少与“九所”类似的地名,得名由来也相似。  陵水西部有一个村庄叫“九呆村”,这一村庄又被人称作“狗呆村”。在当地方言中,“九”与“狗”读音相同,而“呆”有“蹲”的意思,过去此村村民爱养狗,村里狗多,久而久之,村庄得名“狗呆村”,又因“九”与“狗”相通,故后来又得名“九呆村”。  儋州南丰镇有一个“九家村”,此村先祖搬迁而来,成村时恰好有九户人家,因此定名为“九家村”。  昌江有十月田镇,镇名由“十月田村”沿用而来。“十月田”因何得来?此地村民世代农耕,刀耕火种,但田地干旱,水利不兴,村民唯有期待每年十月份降雨蓄水,才指望有收获,人们将这一片田地称为“十月田”,久而久之,村庄也得名“十月田村”,后来镇政府驻扎于十月田村,因此也取名“十月田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的村名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