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关于迎春花拐爷的形象特点

小说鉴赏—情节的概括与梳理(转载自暗香浮动)_梦的衣裳_天涯博客
每个人都会做梦。梦,五彩缤纷,点缀着生活。假如生活那么水生火热,不妨做一个美丽而温馨的梦吧。就不会那么累,那么伤。梦的天堂,只要你愿意,一定是温暖而幸福的。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30992位
(77)(17)(3)(5)(9)(6)(2)(1)(1)(3)(1)(4)(5)(16)(4)
(1)(1)(1)(1)(2)(4)(2)(3)(3)(2)(3)(2)(2)(3)(8)(4)(1)(1)(1)(3)(3)(5)(5)(16)
小说鉴赏&情节的概括与梳理
情节类的具体题目类型
1 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 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3 情节探究: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1 、关于情节的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关于情节的鉴赏--作用题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
照应前文XX情节;
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 关于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人物形象的揣摩:
常见题型:
人物形象概括
1 结合全文,概括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物形象特点.
如: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2、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人物描写方法鉴赏
2、分析人物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的作用。
人物形象意义探究:
3、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一 人物形象---概括与分析
(1)首先尽量用短语或短句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小说中塑造的人物的主要形象特点不能丢。
(2)其次要联系人物的典型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来简要分析。
描写方法的作用:
1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任务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
(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1)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2)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3)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4)典型的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5)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6)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映射。
小说 ---把握主题小说主题
1 一般是展现某种社会现状,社会风貌。
2 个体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关系,个体人物身上散发的人性的光辉,展现人性美
3 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关系,讴歌这种人情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
主题探究的基本方法
1 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思考小说的主题。
题目的作用:
(1)设置悬念
(2)标题就是小说线索
(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服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表现有画龙点睛作用
2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
3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4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锁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5从小说精巧的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6注意:把握主题时,千万不可再情绪上偏激,带有偏见和个人情感,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
(四)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暗示事件的推移。
② 为人物活动提供老人环境或背景,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精神风貌,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⑤ 奠定情感基调。
⑥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六)关于小说的语言。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词语、句子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题。
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一是瞻前顾后,结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3、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七、了解小说的表达技巧
A、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B、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C、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 (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4.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D、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2、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八、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A、小说的主要情节;B、小说的主要人物;C、小说的主要内容。
A、线索,贯穿全文&& B、点明主题分类: |概括三国演义每一章节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概括三国演义每一章节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帮帮我 谢谢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删去了荒诞的故事,增加了史实,扩充了篇幅),成为一部长篇巨著。此后,新刊本大量出现,但它们都只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删、整理的工作,没有大的改变。最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过的120回《三国演义》。书约成于康熙初年,比嘉靖本更加紧凑完整。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即根据这个本子重印,删去了评点。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鞭挞和嘲讽;对于曹操,虽不赞成由他来统一天下,但在写他同北方军阀进行斗争时,却如实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来寄希望于蜀汉,把刘备、孔明作为仁君、贤相的典型来塑造,希望他们君臣际会,作出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尊曹或尊刘,是历史家长期的争论,这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平话》一贯“尊刘”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刘”的史学传统,表现了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所谓义气,内容十分复杂,既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但是由于义气不是从阶级观点出发,而往往是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所以常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它曾为后世农民革命的战略策略提供了借鉴;几百年来它为民族戏曲提供了大量题材;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种反映复杂历史生活的体裁。参考资料: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现代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题型探究--语文报?高考版
http://gkb./index.html
?现代文小说阅读“人物形象”类题型探究
2011178415201020111220111314464
标签:&&&&
发表评论:三国演义“失街亭”,看看故事是通过那些情节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_百度知道
三国演义“失街亭”,看看故事是通过那些情节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失街亭”,看看故事是通过那些情节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有全文更好,可得悬赏
提问者采纳
一、“智绝”---- 诸葛亮形象:面如冠玉,眉清目朗,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性格:号卧龙。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是“千古良相”的典范。谥为“忠武侯”情节:火烧博望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 挥泪斩马谡 借东风 空城计 三气周瑜 智取汉中 七擒孟获
六出祁山(二)精彩片段如“三分隆中决策”、“博望皱初用兵(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吞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七星坛祭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巧布八阵图”、“七擒盖获”、 “智取三城”、“ 六出祁山”、 “失街亭、“空城计”、 “斩马谡”、“造木牛流马”等。1、初出茅庐(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2、火烧新野(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3、舌战群儒(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4、智激周瑜(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孔明曰: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表乔公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目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必班师矣。此范蠢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此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5、用奇谋孔明借箭(草船借箭)(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6、祭七星坛借东风(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周瑜为没有东南风而病倒在床上。诸葛亮给周瑜开了个“药方”,上面写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周瑜嫉妒,便派人去杀诸葛亮。然而诸葛亮早有预防,事先回夏口去了。8、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空城计: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打开城门,还派人到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却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贸进,便下令退兵。9、挥泪斩马谡(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马谡自告奋勇驻守街亭,遇到了魏将张郃所率主力部队的抵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原先的部署,又不听从部将王平的建议,在众寡不敌的形势下,居然不下据城,而舍水上山,结果被张郃军队切断水道,杀得大败。街亭失守,使诸葛亮十分被动,一场十分有利的战局顿时变成败局。尽管诸葛亮十分爱惜马谡的才华,但是,为了严明军纪,他毅然按照军法处斩了马谡,还上疏朝廷,自请贬官三级,追究个人“不能训章明法”、用人不当的责任。10、见木像魏都督丧胆(羽扇纶巾)(第104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11、《三国演义》中哪个场面最能让人发出“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天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答:秋风五丈原: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派人侮辱,司马懿不为所动。不久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姜维,并作好身后的军事安排。尚书李福赶到,诸葛亮推等蒋琬、费袆相继为丞相继承人后死去。时年五十四岁。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12、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与数字“三”有关的故事。诸葛亮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在南郡与曹仁大战中了毒箭,诸葛亮趁机占领南郡等地,周瑜火气攻心,箭伤破裂。二气:周瑜与孙权设下美人计,准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诸葛亮将计就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病发。三气:周瑜想用“假途灭符”来向刘备讨还荆州,又被诸葛亮识破,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死。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柜,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15、“失空斩”是一组中国京剧传统剧目的合称,取材于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请写出这几个剧目的名称,并简要故事情节。答:(1)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1分)②失街亭:司马懿率魏兵出苯,直取街亭,以断蜀军咽喉之路,诸葛亮大惊失色。(1分).参军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愿引兵把守街亭。(1分)他自诩饱读兵书,不听左右劝告擅自分兵屯守山上,结果被魏兵围困,断水烧山,蜀军大乱,街亭失守。(2分)空城计:司马懿拔了街亭,亲率十五万魏兵望西城县杀来。(1分)此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将可使,只有二千五百兵卒。大兵压境,诸葛亮心生奇计,大开城门,只携二童子端坐城上,焚香抚琴(2分)司马懿疑有埋伏,忙挥令退兵。(1分)斩马谡:街亭失守,马谡自知罪责难免,自缚谢罪。(1分)诸葛亮虽与马谡义同兄弟,为明正军律,不徇私情,喝令塑些堑董。(1分)左右献上马谡首级,孔明大哭不已,(1分)自责用人有失,上表白贬。(1分)18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19、简述《三国演义》中“失街亭”这一情节中诸葛亮、马谡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缺陷。诸葛亮足智多谋,对街亭布防十分细致周密,但世人不深、用人不当,不听刘备生前劝告,致使街亭失陷全局被动。马谡虽能自动请缨,挺身而出,但只会纸上谈兵,而且麻痹大意,刚愎自用,目中无人,公然违令,不听王平之劝,草率从事,致使蜀军咽喉之地迅速丢失,造成全局被动。马谡拒谏失街亭后,诸葛亮作了那几件事情表明了他能够明证军法,奖罚分明?参考答案:①欲赠金五十斤给赵云,赏绢一万匹给赵云的部卒,来表彰赵云在街亭之战中不折一人一骑,不丢辎重的功劳。②虽有蒋琬等人的劝阻,仍将自己平日一贯倚重且关系甚好的马谡斩首,以明军令。③上表刘禅,承认用人之失,要求自贬三等。二、诸葛亮的其它故事1、隆中对: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分析天下形势,提出正确战略:占领荆州、益州,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鼎足而立。2、借荆州:赤壁之战,东吴是主力,出力最多,战后荆州理应归东吴。刘备、诸葛亮却用计夺取了荆州。东吴的鲁肃前来索取,刘备、诸葛亮与他订立了先借荆州,等取了益州再还的协议,名为“借”,实是不想还。3、孔明智取三城 :(第92回) 南安、安定和天水三城互为依靠,于是孔明一面对南安围而不打,一面派出两名将士化装成南安的守将,出使安定、天水二城求援。安定守将崔谅中计投降,随后他前往南安借劝说太守杨陵投降之名与杨陵合谋诈降生擒孔明,孔明识破他们的诈降计,拿下南安。4、安居平五路 : 刘备新亡,曹丕乘机联络辽西羌兵、南蛮王孟获、孙权等五路大军攻打蜀国,蜀国上下惶惶不安,孔明却推病不上朝,数日闭门不出,分析每一个对手的特点,只是派出了几股疑兵,写了几封书信,就各个击破敌人。孔明并未与敌军真正交手,就退去了五路大军。5、计杀魏延: 孔明料到自己死后魏延必反,而“无大将”的蜀国已经没有人是魏延的对手,于是对马岱授予密计。孔明死后,魏延果然造反,并且拉马岱入伙。马岱假意迎合,骗取了魏延的信任后,等到了一个机会将魏延斩落。6、七擒孟获:蜀汉建兴,诸葛亮为伐魏,想先解决南蛮以解除后患。马谡认为南蛮地处偏僻,即使武力攻下,也很难真正征服。不如以军事为辅、政治为主,以攻心达到武力不能解决的目的。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对南蛮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使他心悦诚服,从此,南蛮纳入蜀国版图,诸葛亮得以从容北伐。7、陇上妆神:孔明五出祁山因缺粮引兵至陇上割麦,司马懿率军到各郡麦田守护。孔明令姜维、魏延、马岱三人装扮成自己模样,端坐四轮车上,左右二十四人披发仗剑,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似天神。司马懿不知来者是人是神,闭门不出。孔明的精兵将陇上小麦割尽运走。8、简述诸葛亮尽忠的一个例子。答:刘备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退守到白帝城。从此刘备一病不起。临终将其儿子刘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哭着答应:“臣怎么敢不竭尽全力,辅助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后来,尽管刘禅很不成器,但诸葛亮还是尽力辅佐,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0、诸葛亮采取何计收服姜维?请简述其经过。答:离间计。(1)、令魏延诈取姜维母所在的冀县,待姜维来攻时,先放他进城。(2)、令赵云攻上邽,再放梁虔入城。至此,分马遵、梁虔和姜维于三处,为使离间计创造条件。(3)、借夏侯楙之口,散布姜维已降蜀一事,又令士卒假扮姜维,谴责马遵失约。并攻打天水城,使马遵对姜维降蜀一事信以为真。(4)、与此同时,又令张翼、王平夹攻姜维,逼他退走天水、上邽,而马遵、梁虔以为姜维已降,乱箭齐射姜维,姜维走投无路之时降蜀。
提问者评价
谢谢,虽然我已经做完了,给你分
其他类似问题
失街亭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让正反对比,用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将孔明的2.文章情节是怎样前后关联、呼应、暗示的? 为了写出“失街亭”这个重要情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每回概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