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型社会政策策处遇是什么意思

日本犯罪者处遇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日本犯罪者处遇研究
【摘要】:
什么是刑事政策?德国著名刑法学者李斯特认为,刑事政策是“关于犯罪的原因及刑罚的效果进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诸原则的总和,以及基于此原则国家以刑罚及类似制度为手段与犯罪作斗争的实践”。一般认为,刑事政策是对犯罪现象及犯罪原因予以探究,并以此为基础国家为预防、打击犯罪及犯罪者处遇而进行的一切活动。刑事政策坚持法治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通过教育改善来预防犯罪、防止再犯,顺利实现犯罪者的社会复归。犯罪者处遇是刑事政策的主要内容,它是为防止犯罪、以犯罪者的社会复归为目的,对犯罪者科处的司法阶段的制裁及处分、矫正阶段的劳动与指导、保护阶段的教育更生处置的总称。犯罪者处遇以人道主义、公平、法律主义和个别处遇为原则,以教育复归为基本理念,重视人权保障,逐步向刑罚轻缓和行刑社会化方向发展。
司法处遇,顾名思义就是指司法阶段对犯罪者的处遇,是非犯罪化与非刑罚化理念的法律实践,它包括警察、检察和审判三部分。警察阶段的微罪处分是对那些犯罪事实极其轻微的犯罪者免予刑事处分的制度。检察阶段的起诉犹豫是通过不起诉对犯罪于裁判前予以处理的制度,其优点是可以提高刑事效率,回避“罪犯”所带来的弊害,更容易实现犯人的社会复归。审判阶段的犹豫制度有宣告犹豫和执行犹豫,是刑罚轻缓、人道的直接体现。日本的刑罚制度坚持现代刑事政策的矫正、教育、社会复归思想,刑罚种类有死刑、自由刑(包括惩役、禁锢及拘留)和财产刑(包括罚金、科料及没收)等。关于死刑,其存废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日本目前在法律上虽然没有将其废除,然而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在实务中极少运用,并且学界设计用绝对无期刑或相对无期刑来替代死刑制度。自由刑是刑罚种类中最主要的刑种,但短期自由刑却存在着种种弊端。为回避短期自由刑的弊害,日本多是用财产刑来代替短期自由刑。日本的财产刑有罚金、科料、没收三种,其中罚金的适用率最高,但罚金刑只是对轻微犯罪者适用且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就是不能缴纳罚金时怎样处理的问题。为此,日本正在尝试或是建立了罚金执行犹豫制度、罚金的延纳与分纳制度、自由劳动偿还制度、社会服务令制度、日数罚金制度等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矫正处遇又名设施内处遇,具有久远的发展历史。世界矫正处遇史上最早的当属1555年英国伦敦建立的布赖德维尔贫民习艺所,用以接受贫民、精神病人和轻罪犯人,进行生产劳动和职业训练。日本的矫正处遇可追溯到江户时代的石川岛人足寄场,主要收容无宿流浪者。现行的矫正处遇以惩役、禁锢受刑者为对象,受“刑事收容设施及被收容者等处遇法”的规制,以刑务劳动和矫正指导为主要内容。刑务劳动是惩役受刑者必尽的义务,目的是培养惩役受刑者的劳动意识和锻炼提高职业技能。而矫正指导是在刑务劳动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接面向社会生活的指导援助,以使受刑者早日实现社会复归的制度。为顺应世界刑事政策行刑社会化潮流,日本也建立了由设施内处遇(矫正模式)向社会内处遇(改善模式)过渡的处遇形式,我们称之为中间处遇制度,其形态主要有开放处遇、外部通勤、归休制等。
保护处遇又名社会内处遇,是受教育保护思想及处遇理念的影响于19世纪发展起来的处遇制度。日本的保护处遇有约百年的历史,特别是2007年公布的《更生保护法》将日本的社会内处遇推向了更高的阶段。更生保护是指对犯罪者和非行者进行指导监督援助以促进犯罪预防、保护社会、增进个人和社会公共福祉的活动。日本的保护处遇制度主要有假释放、恩赦、善时制、更生紧急保护、保护观察等。假释放是指因犯罪和非行而收容于矫正设施者在刑期或收容期间满了之前适当的时期附条件予以释放的制度。恩赦是由于社会的变化和法令的调整,刑的执行不再妥当或不合适宜,根据行政权对刑罚执行权的全部或一部予以消灭或轻减的制度,恩赦分为大赦、特赦、减刑、刑的执行免除及复权五种类型。善时制是指受刑者在设施内的一定期间内若表现良好则对其予以褒赏,根据法律规定缩短其刑期于原判刑期满了前释放的制度。更生紧急保护是指受刑者根据刑事程序解除身体拘束后,如果没有亲人的援助或公共福祉设施的协助时由政府为其提供居住、生活物品等救急的保护或收容于一定设施进行必要的教养、训练、医疗等,以促进本人遵纪守法、实现良好复归的制度。保护观察是对犯罪者和非行少年进行教育、指导、援助,使其顺利改善更生复归社会的制度。保护观察的对象是保护观察处分少年、少年院假退院者、假释放者、执行犹豫附保护观察者及妇女补导院假退院者五种。日本的更生保护充分利用社会民间力量,官民协动和社会参与是其最主要的特色。
日本近年呈现出向特殊类型犯罪发展的趋势,如少年非行、精神障碍者犯罪、交通犯罪、高龄者犯罪、暴力集团犯罪、性犯罪等等,其中少年非行是近年增长较快的犯罪类型,并且多为重大凶恶犯罪。国家依据少年法、基于“国亲思想”及“要保护性”对非行少年给以人权保障及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保护处分,保护处分的种类有保护观察、儿童自立支援设施或儿童养护设施移送、少年院移送等。另外,精神障碍者犯罪也是近年频发的犯罪类型,精神障碍是指精神病、智障、精神病质等。根据《刑法》、《医疗观察法》对精神障碍者施以保安处分,亦即强制入院处分。强制入院的根据是“公权思想”和“国亲思想”,“公权思想”是指为使社会免受其害而利用国家公权力给以强制治疗,“国亲思想”是指精神障碍者缺乏甚至丧失医疗选择能力,国家为其利益考虑而代其选择入院医疗。当然,强制入院也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以防止再犯和实现重返社会为限。由于保安处分的强制性,其与刑罚的关系存在一元论和二元论之争,从世界各国的立法来看多是基于二元主义的立场来处理与刑罚的关系。除受刑者之外,未决拘禁者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之一。未决拘禁者是指处于调查、诉讼审判阶段的被疑者、被告人等,因未决拘禁者与受刑者性质不同,所以具有比受刑者更宽泛的权利和自由。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DD914;D931.3【目录】:
内容摘要10-13
Abstract13-18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18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18-19
三、研究方法19-20
序论 犯罪者处遇与刑事政策20-33
一、刑事政策的基本理论20-25
二、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25-30
三、刑事政策的国际性30-33
第一章 犯罪者处遇的基本理论33-52
一、犯罪者处遇的涵义33
二、犯罪者处遇的理念与原则33-38
(一) 犯罪者处遇的理念34-37
(二) 犯罪者处遇的原则37-38
三、犯罪者处遇的历史与特征38-45
(一) 犯罪者处遇的历史38-44
(二) 犯罪者处遇的特征44-45
四、恢复性司法与犯罪者处遇45-52
(一) 恢复性司法的涵义及其发展45-46
(二) 恢复性司法的本质特征46-48
(三) 恢复性司法的适用48-49
(四) 恢复性司法与犯罪者处遇49-52
第二章 犯罪者司法处遇论52-72
一、刑罚思想52-56
二、犹豫制度56-60
(一) 警察阶段的微罪处分56-57
(二) 检察阶段的起诉犹豫制度57
(三) 审判阶段的犹豫制度57-59
(四) 分析与启示59-60
三、刑罚制度60-72
(一) 死刑60-63
(二) 自由刑63-66
(三) 财产刑66-70
(四) 分析与启示70-72
第三章 犯罪者矫正处遇论72-87
一、矫正处遇的历史发展72-73
二、矫正处遇的法律规制73-78
(一) 受刑者处遇法分析74
(二) 受刑者法的地位74-78
三、矫正处遇制度78-87
(一) 刑务劳动79-81
(二) 矫正指导81
(三) 累进处遇制度81-82
(四) 中间处遇制度82-85
(五) 分析与启示85-87
第四章 犯罪者保护处遇论87-102
一、保护处遇的历史发展87-90
二、日本保护处遇的法律规制90-92
(一) 更生保护法分析90-91
(二) 更生保护协力组织91-92
三、保护处遇制度92-102
(一) 假释放92-96
(二) 善时制96
(三) 更生紧急保护96
(四) 恩赦96-97
(五) 保护观察97-100
(六) 分析与启示100-102
第五章 特殊类型犯罪者处遇论102-132
一、非行少年与保护处分102-113
(一) 非行少年保护的理念与目的102-105
(二) 少年非行的发展特点105-106
(三) 非行少年的保护制度106-111
(四) 分析与启示111-113
二、触法精神障碍者与保安处分113-130
(一) 精神障碍的定义113-117
(二) 精神障碍者与医疗观察法117-118
(三) 触法精神障碍者与保安处分118-130
三、未决拘禁者处遇130-132
(一) 未决拘禁处遇制度130-131
(二) 分析与启示131-132
结论132-134
参考文献134-144
致谢144-14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46-147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骆胖;[D];南昌大学;2013年
李杨杨;[D];湘潭大学;2013年
杨少飞;[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志峰;;[J];当代法学;2007年05期
宁子;[J];中国司法;2002年09期
俞建平;;[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年03期
刘明祥;[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林文学;;[J];人民调解;2004年08期
赵秉志,陈志军;[J];政法论坛;2003年05期
郭天武;黄琪;;[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翟中东;;[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韩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王圣扬;夏珍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韩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施鹏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申惠文;;[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韩轶;刘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赵运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郭世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李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秉志;阴建峰;;[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泽明;;[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张朝霞;王志坤;;[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郭云忠;;[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谢望原;邹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冯仁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巩富文;姚宏科;;[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黄秋生;姚石京;;[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丁英华;;[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杨迎泽;朱全景;;[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进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晓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玉堂;[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夏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薛磊;[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晋入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国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赵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江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李昀;[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许璘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陈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席晓鸣;[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贺磊;[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潘爱青;[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刘婷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马健;[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张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曼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马慧;徐静英;;[J];城市问题;2011年05期
刘钰婷;施雪轩;;[J];当代经理人;2005年04期
郝银钟;[J];法商研究;2005年05期
张明楷;[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甄贞;;[J];法学家;2011年04期
谢望原,翟中东;[J];法学评论;2000年01期
安艳宾;;[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颜湘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年05期
康树华;贾国凯;;[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海青;[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张绍谦;[J];法学评论;1995年05期
龚明礼;[J];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约阿希姆·赫尔曼;潘汉典;;[J];环球法律评论;1979年05期
章建新;[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宛融志;[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金昌俊;[J];当代法学;2003年12期
蒋明;[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陈康;[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陈晖;[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张长站;[J];河北法学;1995年03期
韩炜;[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张杰炜;[J];政法学刊;1997年01期
翟中东;[J];法学论坛;2002年06期
房清侠;[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霞;;[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孙东东;李文斌;;[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石川正興;;[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卢建平;;[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王宏玉;;[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鲁兰;;[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赵国玲;;[A];犯罪学论丛(第六卷)[C];2008年
王宏玉;;[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黄华生;;[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韩旭;;[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旭;[N];法制日报;2003年
马怀德;[N];法制日报;2003年
华东政法大学副研究员、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勇;[N];检察日报;2011年
张华;[N];江苏法制报;2006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谢望原 刘 涛;[N];人民法院报;2003年
;[N];工人日报;2003年
刘仁文;[N];学习时报;2008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谢望原;[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王秀梅;[N];江苏经济报;2008年
江西省于都县人民检察院
谭小兵;[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伟卫;[D];吉林大学;2009年
葛磊;[D];北京大学;2007年
董振宇;[D];吉林大学;2006年
张志泉;[D];山东大学;2009年
宋长海;[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房绪兴;[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孟红;[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苏明月;[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薛静丽;[D];山东大学;2011年
高长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林华;[D];重庆大学;2011年
魏长锁;[D];山东大学;2010年
聂少杰;[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王春燕;[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宁苑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王春燕;[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卢海波;[D];湘潭大学;2004年
杨军;[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罗殿宏;[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韩俊;[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为什么李斯特说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200字左右!_百度知道
为什么李斯特说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200字左右!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一、谚语中的概念分析
(一)刑事政策
关于刑事政策的概念,国内外学者的认识大相径庭,分歧极大,其本状况是,有多少个刑事政策研究者大概就有多少中刑事政策概念。正如储槐植教授所言:&可以这样认为,至今几乎所有关于刑事政策的著述,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刑事政策定义&我觉的刑事政策的概念应定义为:国家基于预防犯罪、控制犯罪以保障自由、维持秩序、实现正义为目的而制定、实施的准则、策略、方针、计划以及具体措施的总称。该概念并不是作为一个规范性的概念来理解,而只是作为刑事政策实践与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社会政策
关于社会政策的定义,手上有如下资料:大陆有的学者认为: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行动准则和规定的...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刑事政策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查看: 4207|回复: 2
在线时间10 小时威望40 金钱3 贡献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积分40UID2
未入流 → 书生,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衰 09:20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在线时间10 小时威望40 金钱3 贡献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积分40UID2
【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助人自助的专业,发展出了专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当前青少年情绪普遍存在精神疾患增多、自我概念低落、缺乏自我控制等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个体发展障碍、家庭与社区变迁、朋辈亚文化与学校、大众传媒以及社会转型等多方面的影响。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开展个案、团体、学校与社区以及社会政策的综合处遇,是解决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青少年&&情绪问题
& &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和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秉承着对人的价值的普遍尊重,一直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发展出专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伴随着整个社会的剧烈转型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青少年面临着诸如职业和学业压力过重、各种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紧张、恋爱受挫、患病、未来前途渺茫等问题,造成了焦虑、紧张、抑郁、敌意、失望、痛苦等诸多不良情绪,进而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1](P59) 因此,情绪问题就成为社会工作干预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和策略。
& & 一、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现状
&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的调查结果显示,61%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适应不良。患有情绪失调、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百分比首次超过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为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透过相关的数据分析,我们分析青少年情绪问题突显为以下几个特征:
& &(一)精神疾患增多
& & 对当代青少年而言,长期的情绪困扰会引起心理失调,如郁郁寡欢、脾气暴躁、孤独寂寞、意志消沉,严重的还会引起抑郁症、紧张焦虑症、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青少年由于情绪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有:社交恐惧、逆反、嫉妒、羞怯、自卑、虚荣、考试焦虑、强迫症、浮躁、挫折、猜疑、无力气症、自杀、后悔、性困惑、人际关系不适、颓废、失落、贫困综合症等,其中以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落症为主要表现。[2](P7) 研究表明大约有40%左右的青少年在某个时期由于日常压力、激素水平的波动和人际关系的因素,会出现抑郁心境,约有5%—6%的青少年会发展为抑郁综合症。而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大约有15%会采取自杀的行为。
& &(二)自我概念低落
& & 伴随着想法和信念的改变,青少年往往会对自我的身体、学业、人际关系、职业等产生低度认同,进而不相信自己的能力,缺乏辨别真假、是非的判断能力、辨别善恶、好坏的道德能力,以及辨别美丑的审美能力,无条件相信报纸、电视。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区近3000名大中学生“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专题调查表明,有5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其中中学生的比例达到70%。而在这些偶像中,99%以上都是影视界和体育界的明星;另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北京市科协等对北京2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中学生中,相信星座决定命运的有40%;拥有护身符的占71%,佩带护身符并认为可以带来好运的占57%,学生算过命的达85%,“有点相信”的占41%。这些因素都非常容易导致青少年逃避责任和不敢面对困难,形成消极的人生观。
& &(三)缺乏自我控制
& & 由于青春期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活动的增强及各种条件抑制的减弱,青少年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能力下降,冲动性和弥漫性反应增强。[3](P181) 这些缺乏自我控制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成瘾、逃避、盗窃、攻击以及自虐和自杀等。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全国大约有3000万人,在全国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到了总数的72.2%,而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比例已经高达14.8%。据上海市的调查资料表明,目前20—29岁的青年的吸烟率为45%以上;《中国青年报》则报道目前我国在校男大学生中吸烟率已在27%以上。
二、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归因
& & 社会工作坚持“人在环境中”的基本理念,关注社会生活中环境的力量。虽然不同的理论分别从生理、行为、本能、动机、心理分析、认知以及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对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归因进行过探讨,但社会工作认为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归因如下:
&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障碍
& &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詹姆士——郎奇的情势生理论看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及其障碍是导致青少年情绪问题的一个基本因素。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斯肯纳、麦孤独、阿诺德、弗洛伊德以及夏荷德等,这些理论认为青少年情绪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个体生理层面的因素,包括内分泌失调、肢体残障、智能障碍、体态异常、第二性征发展异常、性的欲求及发展不正常、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不满意自己的外表容貌、皮肤腺体分泌失常等;其次为心理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负面的自我概念(自我贬抑、低自我效能、自我退化、高自我谴责、低自我尊重)以及不当的自我防卫;再次为本能及潜意识层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存在被压抑的情结、原欲的满足受挫、本我焦虑和潜意识的不当转化,例如偷窥、虐待动物、恋物、强迫性行为、歇斯底里等,青少年在意识上知道不该如此,但却无法抗拒这些行为及其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兴奋愉悦感;最后是认知及行为层面的因素,包括不当的情绪归因、不当的自我增强、功能固着、自我中心、低抗拒诱惑能力、自我强度不足以及认知失调等。
& &(二)家庭、社区的变迁及功能转变
& & 家庭的变迁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4](P460) 首先是家庭结构的残缺,包括父母离异、抚养权的争执、单亲家庭和松散家庭、父母对子女疏于监护等;其次是家庭教育的失当,具体表现为溺爱放纵、粗暴生硬、自由放任、隔代抚养以及缺少沟通所导致的思想隔阂等;最后是不良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成员价值观扭曲、家庭成员行为不良、家庭关系恶化以及家庭过于贫困等。
自滕尼斯发表《共同体与社会》以来,社区功能逐步丧失,而当前社区工作对社区居民心理和归属感的忽视、社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缺乏、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形式化、简单化、幼稚化、随意化等问题都对青少年的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引发青少年问题。
& &(三)朋辈行为、学校教育及“亚文化”的不良倾向
& & 青少年都有自己的朋辈群体,但在朋辈中所处的地位各不相同,或受欢迎、或遭拒绝、或有争议。这与青少年个体所获得的成就感、活动参与率、个性以及社会技能发展息息相关。当个体不能顺应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时,青少年往往会显得羞怯与被认为行为怪异,造成不良的情绪。而在学校教育层面过分重视教育者的主导和灌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重视整齐划一的标准性教育,忽视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教育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同时,重视知识和规范教育,忽视情感教育;重视教育管理职能,忽视教育服务职能等问题给那些求学阶段青少年的情绪发展也产生了负面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青少年亚文化从街头抗议等显性的反叛过渡到了政治调侃、网络抗议等隐性的反叛。反叛性逐渐减弱,而游离性和娱乐性增强,同时还有政治“沉默”和娱乐至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远离了对社会和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多关注的是“韩流”、“哈狗”以及类似“大话西游”、“蜡笔小新”的话语与形式,是崇尚“美女作家”、“玩酷”、“玩飘”、放纵主义或者说放弃价值、游戏人生的价值观,是对电脑游戏与网络、街头文化、蹦迪、追星、抽烟、吸食刺激性物品的迷恋。这种青少年亚文化的盛行以及健康文化的缺失给青少年犯罪、青少年不良帮派等社会问题创造了温床,进而引发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5](P109)
& &(四)大众媒体及消费主义的误导
& & 在大众媒介普及的今天,青少年的情绪受到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媒介的深刻影响。当大众传播不加节制地渲染、刻画一些暴力、色情、恐怖场面时,青少年就容易盲目崇拜和深陷其中,使得现实的“自我”与理想中的“超我”形成鲜明反差,导致情绪上的低落。这些不良的影响包括:网络道德的失范行为、不健康的网络迷恋心理以及相互攀比、求品牌、崇权威、追时尚、求新颖的非理性消费行为,最终使得青少年在大众媒体与消费主义面前毫无自制之力,但又不得不作为其中的牺牲品,产生许多消极的无能感和厌世情绪。
& &(五)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失范
& &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认为经济的飞速发展,加速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多元文化的不断发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人提供了越来越开放的社会发展空间和相对丰富、畅通的社会流通途径,造就了今天中国人在总体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随着各类生活风险(事故、污染、健康威胁)、经济危机(下岗、失业)、分配差距、政策不当(乱摊派、乱罚款、违法拆迁)、阶层歧视(妇女歧视、老年人歧视、农民工歧视)以及贪污腐败等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转型期的社会、经济乃至个人的不确定性因素与“焦躁”的社会心理相结合,必然引发各类社会心理问题。青少年刚刚进入社会,往往对这些社会问题极为关注,不能正确认识,而引发情绪问题。三、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会工作处遇策略
在线时间10 小时威望40 金钱3 贡献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积分40UID2
未入流 → 书生,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 积分
TA的每日心情衰 09:20签到天数: 2 天[LV.1]初来乍到在线时间10 小时威望40 金钱3 贡献5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1积分40UID2
(一)个案处遇
& & 1.生理与心理健康辅导
& & 个案处遇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方法,是处理所有青少年情绪问题常用的方法。开展青少年的个案处遇,一方面要促进青少年的生理健康的发展,这包括对不良饮食观念和习惯的矫治、现代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养成、青春期生理发育的辅导(包括青春期一般生活状态的辅导、性发育特征的正确认识和处理、青春痘等青春发育期生理现象的正确认识与对待等)、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自己作为自然生物体的正确认识以及青少年性的教育(包括性生理卫生与性道德观念等);另一方面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主要包括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辅导(包括自我洞察、自我认定、自我接纳、自我信任、自我尊重以及自我开放)、青少年情绪发展的辅导(包括建立自我坦白、内化社会行为规范、情感和情绪的独立、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体系、了解和认知环境、学会面对问题和冲突等)。[6](P240)
& & 2.青少年情绪教育
& & 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情绪,既是情绪教育的内容,又是情绪教育的目的。情绪教育要提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正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自我情绪认知能力;指导他们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培养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增强他们对快乐的情绪体验,培养情绪自我激励能力;教会他们处理情绪困扰,培养调控自我情绪的能力。青少年情绪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情绪技巧的教育(包括情绪的辨识、情绪的表达、评量情绪的强度、情绪的管理、延迟满足、克制行动、减轻压力以及分辨情绪与行动的差距)、认知技巧的教育(包括自说自话、解读社会讯息、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保持正面的人生观以及自觉)、行为的教育(包括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等)、自我管理的教育(包括自觉、决策能力、情绪的管理、压力的处理、同情心、沟通能力、坦诚、领悟力、接纳自己、责任感、勇于表达、合群以及冲突的解决)。
& &(二)团体处遇
& & 团体处遇是在团体情景下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运用团体动力和适当的社会工作技术,协助个体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促使团体成员学习新的态度与方式,进而促进自我发展及自我实现的过程。团体具有植入希望、普遍性、提供咨询、利他主义、正确的初级家庭团体要素、发展社会性技巧、模仿行为、人际学习、团体凝聚力以及情绪宣泄等治疗要素,通过团体处遇可以使青少年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归属感,通过集体环境给青少年注入希望,给青少年以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同时青少年可以在团体处遇中了解组员间的共性,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增强情绪控制的信心,并通过帮助他人来同时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在青少年情绪的团体处遇中,用到的学派有理性情绪治疗小组、当事人中心小组、行为治疗小组、现实治疗小组、交互分析治疗小组、完形治疗小组、阿德勒治疗小组等;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榜样示范法、行为锻炼、情景感染、竞赛激励、角色模拟等;具体的活动形式有团体辅导、野外训练拓展营、历奇训练、关于组织和团体建设的行为和活动、集体活动、团体组织中小集体或小组的活动、国际教育和社会政治生活等。[7](P181)
& &(三)家庭处遇
& & 对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家庭处遇时,不仅要对当事人进行辅导,更要从“家庭诊断”或“家族疗法”的角度,对整个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动力学的分析和把握。这就要涉及到当事人父母的婚姻生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其他亲族之间的关系等。家庭处遇可以采取个人心理面接、并行心理面接以及协同心理面接等形式,做好亲子沟通的工作,了解青少年情绪困扰;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减少青少年情绪焦虑;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稳定青少年的情绪状态;也可以通过休闲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休闲价值观,利用休闲来解除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压力。
& &(四)学校与社区处遇
& & 学校处遇不仅要解决如学习困难、性格孤僻、自私、任性及其他不良行为问题,更要处理诸如学校恐惧症、厌学症、考试焦虑等情绪问题以及学校以外的教育环境的问题。在青少年情绪问题的学校处遇上,一般有三个层次的介入:发展性处遇(包括学校生活指导、适应指导、学习方法指导、人际关系处理等)、预防性处遇(包括培养学习兴趣、进行游戏疗法、松弛疗法、情绪测量和情绪教育等)以及治疗性处遇(面向特定的有情绪问题和情绪障碍的问题、人格异常和学习困扰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舒缓学校内青少年情绪压力的来源,设法让青少年愿意亲近老师,求助解决情绪困扰,建立青少年同辈友谊网络,发挥情绪安抚的支持作用以及强化青少年认知的能力。
& & 青少年情绪问题的社区处遇,需要以预防精神卫生学的观点来实施,一是要使社区中的情绪问题或精神疾患的发生率降低,尽可能地消除产生情绪障碍的环境因素,提高心理健康素质,防病于未然。其主要实施方法有:社区宣教、青少年情绪咨询与辅导、家长学校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等等;二是要对居民情绪障碍和精神疾患早期发现、早期辅导,使已经具有情绪问题的青少年缩短患病的时间,或防止不良情绪的慢性发展,具体方法包括为青少年提供信息、电话咨询、心理健康以及情绪问题诊断等;三是要开展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的康复训练,通过组织他们参加劳动、文艺活动以及定期开展情绪辅导和情绪健康教育,减少社区中有情绪问题、精神症状的人数。[8](P59)
& &(五)社会及政策处遇
& & 社会及政策处遇主要是由处于青少年社会工作体系中的较高层次的人员所进行的关于青少年发展全局方面的计划、实施、管理和监督等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推动有关青少年的立法、在青少年问题上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推动青少年教育、监督和维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为青少年创造娱乐休闲的各种条件、促进家庭建设、推动青少年发展、保护青少年权益等,具体的策略包括:建立系统了解青少年需要和情绪的方法,扩展青少年情绪服务的接触面,建立综合化与专业化青少年情绪服务的队伍和机制,强化福利服务与其他社会体系在青少年情绪问题处理方面的互补,并且以青少年为本,订立清晰的服务目标,以针对青少年在各个阶段的情绪发展需要,配合社会发展阶段,提供个人化的服务。[9](P92)
最后,针对青少年关心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全社会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青少年的概念和形象,让青少年表达他们的需要和情绪,倾听他们的声音,维护青少年的权利,促进全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和了解。
儿童节奖章
儿童节奖章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政策要托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