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提督大官姚堂康熙福建省水师提督

清朝姓罗的大官_百度知道
清朝姓罗的大官
清朝姓罗的大官?听太爷说家里在清朝的时候出了个大官。大家知道清朝有多少姓罗的大官!越多越好,我用排除法算算!
爷爷还说过以前还为他建了伺堂!文化大革命被拆了!
罗泽南:字仲岳,号梅泉,湖南省湘乡石牛湾洲人,清朝著名将领。罗泽南幼年丧父,因家贫,晚上常以松香为灯,甚至借萤光、糠火攻读。
罗士琳:江苏省甘泉人,清代著名数学家,早年精通天文数算,遂以天文生入钦天监推算天历,著有《勾股容三事拾遗》、《四元玉鉴细草》、《增广新术》等一大批著作。 罗存理:字神谷,号梓园,自号五岳游人。清代广西临桂人,桂林高士。好游,自号五岳游人。山水法巨然,纵横驰骤,不囿师资。喜作穷岩绝壑,灌木丛莽。写粤西山水得心应手。衣冠古朴清癯,喜谈吐纳之术,家贫以笔墨作生涯。 罗聘,字遯夫,号两峰, ()。罗聘的祖籍是黄山呈坎村,他出生在扬州,后来成为“扬州八怪”中最小的一“怪”。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6条回答
大官?那么应该是红顶官了;有那么多,排除法可以吗?罗大春,提督罗文俊,侍郎罗孝连,提督罗思举,提督罗殷泰,布政使罗国俊,侍郎罗惇衍,尚书罗敏,侍郎罗森,巡抚罗源汉,尚书罗荣光,提督罗凤山,提督罗应鳌,提督罗遵殿,巡抚罗璧,左都御史罗瞻,侍郎罗绕典,总督嗯,总兵、副将这类二品不够值钱的红顶还有N多,就不统计了。
罗大春,字茂启,光绪四年(1878),任湖南提督。十六年,任建宁镇总兵。罗泽南(),字仲岳。“湘军之母” 。清朝著名将领积功升至布政史。 罗大佑,字谷臣,江西德化人。同治辛未进士,历官台湾知府清台南知府、赠太仆寺正卿。罗惺予。辛亥九江军政府政务部长、参议院参议。罗维扬。清朝奉大夫(罗福星烈士曾祖)罗华,字太扑,南城磁圭人,中干隆已末(1739)年进十,任云南富民县知县,直隶宁津知县罗继宗,字思源,江西南城磁人,生于嘉靖丁末()年,历任福建惠安、广东香山知县,山东青洲府同知。 罗耐可,江西南城磁圭人,康熙乙未年(1715年)进士,官授杭州新城令罗绘锦
明末清初人。辽阳人。归清后历任通政司理事官、贵州巡抚。罗士修,清康熙()中任湘阴知县。历署俱有政声。
罗南星(),字柳次,贡川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考取拔贡。康熙十五年,他赴京入国子监学习,被留校担任教习,后任山东栖霞知县,因政绩卓著,朝廷赐他披领蟒袍一件,授其山西朔州知州。康熙三十五年,随清军西征平定噶尔丹叛乱,受到朝廷嘉奖,被敕封为奉直大夫。 罗志谦 字静贮。龙阳人。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礼部主事,荐升御史,历礼科给事中。后出为潼关知府罗江麟,桃源人。清乾隆间由武举出仕,累军功官至鹤丽镇总兵。罗进贤
衡山人,以镇齤压太平军升提督,赠太齤子少保,赏骑都尉兼一等云骑尉世职。罗鸿恩,(?一1854)字锡三。清道光间捐职守御千总。罗楯,字廷卫,号飞鸾,〔清〕嘉定乐山人。乾隆己卯举人。丙戌挑发河南,历任息县、宁陵县知县,大著循声。升南阳府同知。罗世守,德阳人,以明经令江州。尝书状尾曰:“做官受私贿,亏心又害理,敢因一冷饭,吃尽子孙米”。以上答复满意请采纳
罗文俊,侍郎罗孝连,提督罗思举,提督罗殷泰,布政使罗国俊,侍郎罗惇衍,尚书罗敏,侍郎罗森,巡抚罗源汉,尚书罗荣光,提督罗凤山,提督罗应鳌,提督罗遵殿,巡抚罗璧,左都御史罗瞻,侍郎罗绕典,总督
你还是别算了,在老人眼里县官以上都是大官了
刘罗锅、刘镛
清朝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福建各市的历史名人有那些?_百度知道
福建各市的历史名人有那些?
福建古前属于未化南蛮真历史名应该宋始比南宋医家宋慈南平建阳朱熹江西三明尤溪姑且算福建吧真福建历史名现井喷应该近代始特别福州睁眼看世界福州占半壁江山 我概列几吧福州:严复、冰、林觉民、林则徐、萨镇冰、沈葆桢、郑振铎、陈景润、林森、林徽莆田:林默(即妈祖)、蔡襄(书宋四家)、蔡京(家伙东西)泉州:俞猷、郑功、施琅、叶飞厦门:陈嘉庚(其想起莫厦门太缘故)漳州:林语堂、黄道周龙岩:央苏区所红色名少杨武、刘亚楼、邓恢、张鼎丞等等三明:朱熹、黄慎(扬州八怪)、杨(程门立雪位)、邹韬奋南平:福建福建福指福州建南平所南平名挺比:宋慈、柳永、李纲(南宋)、黄裳(没看错九阴真经作者--)、听说春秋铸剑欧冶南平宁德:嘛虽我宁德即使再想承认说宁德真没历史名标准文化荒漠唯史书列传恐怕明朝林聪-- over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福建历史名系列(王审知)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祥卿号白马三郎河南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五代期闽王<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9-925位自光启元(885)入闽直世闽39其福州32先任福州观察副使、威武军留、检校刑部尚书、威武军节度使、同书门平章事、检校右仆射、检校司空、特进检校司徒、检校太保、琅琊王、书令、福建都督史、闽王等 福建历史名系列二(柳永) 柳永(约971-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字景庄排行第七称柳七福建崇安(今福建崇安)北宋著名词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放荡羁仕途更坎坷其举荐于仁宗却四字批语:且填词仕途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葬 福建历史名系列三(李纲) 李纲(1083—1140)祖籍福建邵武于秀州华亭(今海松江县)曾徽宗朝内任太少卿等职 福建历史名系列四(朱熹) 朱熹()字元晦(字仲晦)号晦庵(号称晦翁)别称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于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县)南宋儒家者古代著名哲家、经家宋代理集者南宋闽创始 福建历史名系列五(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英都霞美乡(今良山村)
林则徐(年),字少穆,福州闽侯人,。嘉庆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之学。历官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东河河道总督、巡抚,以干练廉明名重于时。1838年7月,他遵旨筹议《严禁鸦片章程》六条,极力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说:“(吸烟)论死之说,私相拟议者,未尝乏人,而毅然上陈者,独有此奏。然流毒至于已甚,断非常法之所能防,力挽颓波,非严蔑济。”林则徐在两湖地区厉行禁烟,成绩斐然。同年9月,他再陈道光皇帝,痛切指出:鸦片“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言行,使他成为主张禁烟的著名代表人物。 叶祖珪(),字桐侯,福建闽侯人,出生于一个塾师家庭,共有兄妹九人,叶祖 珪排行第三,由于看到家庭负担很重,便放弃了科考之途。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期驾驶班。1871年7月毕业,船政第一期毕业,毕业时在写给洋 教习卡罗的告别信上说道“愿尽所能为国效劳”,1876冬年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与刘步蟾、萨镇冰等被选派出国,1877年春进英国格林威治海军学 校学习,先后在英国海军“索来克伯林”号装甲战列舰(与英国王太子同舰实习)、“芬昔勃尔”号巡洋舰实习,三年期满后回国,洋监督恭萨克对他的评语是:“勤敏颖悟,历练甚精”,堪“胜管驾官之任”。 郑孝胥()福州闽侯人,字太夷,号苏戡,一作苏龛。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宣统三年,任湖南布政使;八月, 武昌起义,辞职之泸,以鬻书自给,一度任商务印书馆董事,民国十二年,以二师傅陈宝琛,英人庄士敦之荐,任为小朝廷‘懋劝殿行走’。 林白水(),福州闽侯人,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主要还是办报,自1901年他27岁出任《杭州白话报》主笔以来,25年间他先后创办或参与编辑的报刊就有10多种,经历了晚清到军阀肆虐的动荡岁月。 林觉民(),字意洞,号抖飞,福州闽侯人。1900年入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1905年 与陈意映结婚。1906年自费去日本留学,专攻日语。翌年补为官费生,入庆应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兼习英、德文。此间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等在香港建立统筹部,筹划广州起义,遂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4月27日,与陈更新等率福建志士进入广州。下午5时 30分,随黄兴勇猛攻入总督衙门,纵火焚烧督署。冲出督署后,转攻督练所,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受伤力尽被俘。清两广总督张鸣歧、 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内审讯,他毫无惧色,在大堂上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又在堂上发表演说,谈到时局险恶的地方,捶胸 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最后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被关押几天,滴水米粒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年仅24 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译有《六国比较宪法论》等。 陈绍宽(),字厚甫,闽侯县人,原福建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席。于 “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投身中国海军建设,从“镜清”练习舰上尉大副累升至海军部上将部长。当了大官的陈绍宽却不肯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时常不领他的 情,得罪了蒋介石。抗战胜利后,由于他反对内战,被盛怒的蒋介石罢免了海军部长的官职。陈绍宽丝毫不留恋这一顶官帽,通电辞职,搬到南京扬子江饭店当寓 公。当蒋介石觉得处理欠妥,欲往南京召见陈绍宽时,陈绍宽却避而不见,当即提早离开南京南下福州,隐居故里胪雷乡,每日粗茶淡饭,读书看报。解放后,年逾 花甲、德高望重的陈绍宽被重请“出山”,先后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等要职。   无论为官为民,陈绍宽都廉洁自守。1945年,他解甲归田时,带回30多箱行李,竟全部是书籍。以后这些书都贡献给福建省立图书馆,编为“厚甫书目”。出任福建省副省长期间,陈绍 宽俭朴如旧,而把节省下的钱作为修建胪雷村“胪峰一桥”和“胪峰二桥”的经费。   陈绍宽说:“不论做官与做人,都要光明磊落,清廉自守。”还说, “当官不是终身职,而做人却是终身的事。不当官,人还是要做的。”他用光明磊落的一生诠释了他的做人之道。 唐钺()字率黄,原名柏凡,福建闽侯人。中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心理学史家。1914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修习心理和哲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研究院哲学部心理系继续深造并从事心理学研究工作,1920年得博士学位。 萧其煊()字叔萱,福建闽侯人。保定陆军学堂和北京陆军大学毕业。历任福州军务司科长、营长、北京陆军讲武堂教官。旋留学日本,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后,于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任奉天陆军第二梯队参谋长。 张钰哲(-)福建闽侯人。192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学系。1929年获美国叶凯士天文台天文学博 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名誉台长,中国天文学会名誉理事长。1928年发现1125号小行星,命名为“中华”。30多年来拍摄和领导拍摄 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确位置,发现800多颗小行星和3颗命名为“紫金山”的新彗星。1957年初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对人造卫星轨道问题作了 开创性研究。开创并领导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天文学史研究、天文仪器研制、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梁遇春(),福建闽侯人,别名驭聪,又名秋心。现代散文家,优秀的散文文体家,郁达夫称之为“中国的爱利亚”。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代表作有散文集《春醪集》、《泪与笑》等,散文名篇《“失掉了悲哀”的悲哀》、《春潮一刻值千金》等。。 陈景润()年生,福建省闽侯人。是著名的数学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陈景润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任职于北京一所中学,后任职于厦门大学图书馆。曾从师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1956年,在华罗庚先生的推荐下,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很早就对“哥德巴赫猜想”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经过多年的精心解析和推算,终于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他所证明的(1+2),是一个200多年来许多科学家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了采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陈景润沿着极其艰难曲折的路不断攀登。他身患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医生一次次给他开了病假条,可是他从早到晚不停笔,甚至连节假日也不停止工作。“二 层半”的资料室,他坐的位置是固定的,靠窗桌子前的第一个位子,即使他没有来,人们也很少去坐它。 刘以钟 (),字资厚,福建闽侯人。1905年肄业全闽师范学堂。考选福建留日学生,入宏文学院及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历经7年,研究教育学,崇尚人格教育。毕业回国后,任全闽两级师范学堂教习。1912年任福建教育司次官。同年夏,被推荐为出席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的福建代表。1914年参加全国教育联合会,并被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17年,任教育部视学,9月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后又调任教育部参事。 严恺(),福建闽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现任河海大学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他从事水利事业近70年,为中国的水利教育和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林祥谦,1892年10月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一个农民家庭。1906年进马尾造船厂当学徒。1912年到京汉铁路江岸机车车辆厂当钳工。1921年12月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武汉分部会议,并作为发起人之一筹备组织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1922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当选为江岸京汉铁路工会委员长。
福州【杏林始祖——董奉】   董奉(200年—280年),东汉名医。董奉一生行医济世,不取分文报酬,只让治愈者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售杏得谷用以赈济贫民。董奉以其崇高的医德,使医生的职业有了“杏林”的别号,也被后人尊为“杏林始祖”。   【福州鉴真——隐元】   隐元禅师(1592年—1673年),日本黄檗宗开创者。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福清黄檗山万福寺住持的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使沉寂已久的日本佛教界为之轰动。隐元禅师开创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黄檗宗,目前日本崇奉黄檗宗的信众达数百万人,建有黄檗分寺500余座。隐元禅师还将中国的馒头、豆腐配方和当时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刷、医药和音乐等传入日本,被日本称为“黄檗文化”。   【书法高超——叶向高】   &/B&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公元1559年),卒于明熹宗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福建福清人。父亲叶朝荣官至养利知州。叶向高于神宗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升为南京国子监司业,改左中允。后被召为左庶子,充皇长子侍班官。不久,又升任南京礼部右侍郎,后改任吏部右侍郎。他的书法素质的自然而然的流露。故而他的书法,也才最终能墨法华滋,顿挫有致,流美多姿且伸缩变化多端,有翩翩自得之态,有洒脱放逸、意气风发之美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叶向高的书法,正是缘于他生活于一个重视文化修养、重视个人性灵抒发的时代氛围之中,所以他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书法写得笔笔含情,下笔能穷其自然变化、干净利落并体势奇幻、布势精工,无拖泥带水之弊。   【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1850年),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震动世界、彪炳史册的“虎门销烟”,掀开了近现代炎黄子孙反抗外国殖民侵略波澜壮阔的第一页,树立了国际禁毒史上的第一块丰碑。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被誉为“六任封疆帅,千秋社稷臣”。他组织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译著;他在新疆主持兴修水利,开挖“坎儿井”,至今仍为民造福,被颂称为“林公渠”、“林公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名句,是林则徐一生的写照。   【船政之父——沈葆桢】   沈葆桢(1820年—1879年)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首任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创办的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和专业技术高等学府,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基础。沈葆桢提出“船政之根本,在于学堂”,他培养出的船政学堂精英,撑起了近代中国革新、自强的脊梁。 宣统帝师——陈宝琛   陈宝琛(1848年—1935年)清宣统帝师,太傅,著名的敎育家、诗人、书法家、收藏家,九一八事变后,极力反对傅仪到“满洲国”当“皇帝”。   【爱国侨领——黄乃裳】   黄乃裳(1849年—1924年),著名的爱国侨领。1896年,黄乃裳参与“公车上书”,并创办了福建近代第一张报纸《福报》。1899年,黄乃裳毅然出南洋,寻找垦殖之地,胼手砥足地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诗巫创办了“1943年新福州”垦场,成为一代侨领。   【译林鼻祖——林纾】   林纾(1852年—1924年),被公认为近代中国翻译界开山祖师。他与王寿昌合译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中国第一部翻译小说。林纾一生译作180多部,极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西学泰斗——严复】   严复(1854年—1921年),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1895年~1898年,严复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警醒国人奋发图强,一时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国府主席——林森   林森(1868年— 1943年),历任国民政府临时参议院院长、国民党西山会议派主要成员、国民党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代理主席。   【共和先驱——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与妻书》作者,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一。清宣统三年(1911年)春,林觉民参加孙中山、黄兴组织的广州起义,随黄兴攻入总督衙门,受伤被俘,后从容就义。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写下绝命书《与妻书》,勉励妻子“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其情其志,影响深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舍小我成就大我,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取义、慷慨赴死 【文化巨匠——郑振铎】   郑振铎(1898年—1958年),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全才型巨匠。郑振铎在拓展中国文学研究领域以及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文化、文物考古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郑振铎担任首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世纪老人——冰心】   冰心(1900年—1999年),被誉为与世纪同龄的文学大师。1923年,冰心发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寄小读者》。其后,在她8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小桔灯》、《繁星》、《春水》、《空巢》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的文学名篇。冰心以爱为中心的文学精神和人格力量,使她成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之一。   【一代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现代诗人、作家,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林徽因参与新中国国徽设计,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发掘、抢救了国宝景泰蓝制作工艺,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文学创作上,她一生也著述等身,留下了《你是人间四月天》等大量优秀的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
  【数学巨星——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1996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把全部的生命投入解析数论尤其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1966年,他证明了“1+2”,这项成果被称为“陈氏定理”,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1978年,新华社记者徐迟写下了著名的长篇通讯《哥德巴赫猜想》,报道了陈景润的事迹。在十年“文革”动乱刚刚结束的那个“科学的春天”里,陈景润成为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向科学进军的一面旗帜,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仁心妙手——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福建闽清县人,中国肝胆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吴孟超视病人为亲人,只要有可能都坚持亲自主刀,至今已使1.36万多名患者恢复了健康。年逾八旬的吴孟超院士,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第一线。2006年,吴孟超以其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获得了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中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厦门 苏颂:(?---?),著名天文学家、药物学家,先后任刑部尚书、吏部尚书,晚年入阁拜相 ,为官清廉,创造的水运仪象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钟。   朱熹:(),南宋理学家。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任同安主簿五年,并创办了紫阳学院,从事教育工作。同安是朱子学说体系的开宗圣地。   郑成功:(),明末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1646年起兵抗清,以厦门为主要根据地。1661年率军渡海东征,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施琅:清初著名将领。原为郑成功部将,后为清军同安副将、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先后率师驻守同 安,海澄,厦门,参与清军对郑军的进攻和招抚。由于“施琅背郑降清”,人们对他的认识存在分歧。统一台后,清廷内部对台湾地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施琅上疏力主留台卫台,功不可没,清廷终于决定在台湾设府县管理、屯兵戍守。   陈化成:(),近代民族英雄,福建同安人,官至江南水师提督。鸦片战争期间率部在吴淞口抗击来犯的英国舰队,因孤军无援,壮烈牺牲。    陈嘉庚: (),爱国华侨领袖,厦门集美人,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早年侨居新加坡经营实业,一生倾资创办和建设集美学校(现为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以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其前身是集美侨校),抗战时期任“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主席。1950年回国定居,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等职。   林巧稚:(),妇产科专家、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福建厦门人,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被称誉为“万婴之母”。   舒婷:女诗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泉州欧阳詹(755-800年),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欧厝人,欧阳詹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一生没有离开国子监四门助教这个官职。蔡清认为,没有欧阳詹的影响,福建不可能有“海滨邹鲁”的称谓。代表作品:《欧阳行周文集》8卷   留从效 (906~962年),字元范,南安桃林场(今永春县桃城镇留安村)人,唐天祐三年(906年)生,幼年丧父,家贫,然孝母友兄,远近闻名。喜读书,好兵法。初为闽王王审知将领。   梁克家(1128年-1187年),字叔子,晋江人。自幼聪敏,勤奋自励。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中状元,授平江府签判,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淳熙八年(1181年),召除醴泉观使。淳熙九年(1182年),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同年,修成《三山志》。淳熙十三年(1186年),进封郑国公。淳熙十四年(1187年),梁克家病卒,赠少师,谥文端。 南安市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溪美人,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李光前(),福建省南安人,儒商的楷模、东南亚橡胶大王、教育家、慈善家。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县(改革开放后,改为南安市)梅山镇芙蓉村,原名李玉昆。李光前热心社会公益的一生,深受其岳父陈嘉庚先生的影响,对新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洪承畴(年),字彦演,号亨九。先仕明于松山之败后降清,是明末叛臣之一,但也是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康熙四年(1665年)去世,享年73岁。赠少师,谥文襄,赐葬京师,立御碑。他的墓地在北京海淀区车道沟。 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 洪承畴于崇祯年间,曾辑有《古今平定略》12册。后人又辑有《洪承畴章奏文册汇辑》及《经略纪要》24卷。 南平市延平四贤,又称“闽学四贤”,是指两宋时期崛起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道统相继,学术思想一脉相承的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四位理学大儒。南平有四贤街,四贤广场、塑像纪念这四位大儒。
 黄裳,字冕仲,南剑州剑浦县(今南平市延平区)人,北宋()   南平的第一位状元。黄裳博学多才,精通礼经。元丰5年(1084),考中状元,为官多年,最高做到礼部尚书,政绩斐然。他喜读道家玄秘之书,自号紫玄翁。著作颇丰,著有《演山集》60卷《南平县志》收有《水云村记》和《隐鳞阁》、《茶苑》、《藏春峡》、《客照岩》等诗文多篇。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裳是《九阴真经》的作者。
 朱熹,号晦翁,祖籍江西婺源。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生于尤溪。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于建阳考亭,后与夫人刘氏合葬于建阳黄坑后塘村。朱熹一生致力于研究理学,讲学著书,自成考亭学派,成为一代理学宗师。现朱熹墓、考亭书院等遗址已逐步修复。   宋慈,字惠父,建阳童游人,为宋代名医,其撰写的《洗冤集录》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法医学检验专著,有日、法、英、荷、德、俄等文字译本,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淳祐九年(1249年)宋慈卒于广州经略安抚使任上,后归葬建阳崇滩昌茂村。现宋慈墓依然保护完好。   柳永,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有婉约词祖之称,代表作《雨霖铃》《望海潮》《鹤冲天》。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遂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据说金国皇帝完颜亮读罢柳永《望海潮》词中赞杭州之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天启初任邵武知县,天启二年正月,进京朝觐,经御史举荐,被破格提拔为兵部职方主事。《邵武县志》记载:“袁崇焕知邵武县,明决有胆略,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   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居士,北宋南剑州顺昌谟武人。   此外,南平理学名家游酢,邵武南宋诗人严羽,邵武南宋名臣李纲,《通鉴纪事本末》作者建安(今建瓯)袁枢,浦城一代名相真德秀等等,都是闽北历史的骄傲。
历史名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门大官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