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汝阶缘宿卫以致虎牙直播丶大官人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

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翻译
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翻译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翻译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_百度知道
翻译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
攀附宿卫官,为什么还要来依附我的儿子,是想要离间吗,因而做了高官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你从值夜班的职位起步,现在做到了大官,凭什么依附我儿子,又要挑拨离间呢
你依靠攀附宫廷侍卫当到大官,为什么要依附在我儿子身边,想要离间我们呢?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文言文翻译_百度知道
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文言文翻译
的官位从宿卫起,想离间关系吗,做成了大官。,为何要依附于我的儿子(齐王杨暕)。?求楼主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文言文翻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楼主潜水天涯好几年,第一次开楼心情好紧张,不过为了本命夫妇还是咬牙硬着头皮上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人看啊【远目  一直以来大家对隋炀帝的后宫印象大多来自隋唐演义等一系列演义小说,但这其实跟真实历史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楼主开楼的目的就是要在这方面来个系统科普扫盲,不过水平有限,楼主会尽量做到客观,夹带私货发花痴的时候会注明的!  为了不招来掐架歪楼,希望大家一起配合:  1、本贴只谈风月,不谈国事,不拿隋炀帝跟其他帝王比较事功  2、尽量不牵扯别的朝代的后妃
楼主发言:63次 发图:
  唉,天涯好高端,一发出来就找不着自己的贴了,擦汗  上正文  首先八一八的当然是隋炀帝的大老婆萧皇后  关于她的身世,父系的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兰陵萧氏,昭明太子萧统的曾孙女,梁明帝萧岿的女儿,所以楼主就不详细说了。楼主重点要讲的是萧皇后的母家。  史书上只记载了萧皇后有个穷舅舅张轲,是他抚养萧皇后长大的。因为太穷,萧皇后在他家的时候经常要干家务,所以有人还觉得张舅舅是老农民。  其实不是的。  在此,我要先感谢一下萧皇后的姨妈张妙芬和舅舅张轲的墓志的出土,如果不是这两方墓志的话,我是无论如何不能把张舅舅和梁朝外戚范阳张氏联系在一起的。  是的,萧皇后的母家其实也是外戚有木有!
  萧皇后的外公叫张缵,梁书和南史都有他的传记,不是一般人啊。他是梁武帝萧衍的从舅父张弘策的儿子,被过继给了梁武帝的舅舅张弘籍,所以辈分上讲,他是梁武帝的小表弟。十一岁的时候,表哥梁武帝把自己的第四女富阳公主嫁给了他,萧皇后的姨妈张妙芬就是公主生的最后一个孩子。所以萧皇后的妈妈张氏很有可能也是公主的女儿,最不济那也是驸马的闺女。  看史书记载,张缵其实是个大奇葩,萧皇后的爷爷萧詧也是个大奇葩,两个大奇葩狭路相逢的时候,那是必有一伤啊。张缵和自己老婆的侄子都得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最后他自己挂在了萧詧手上。  那会儿梁朝正好在闹侯景之乱,张缵把自己的家人和万贯家财都安置在了江陵,那里当时是萧绎的地盘,张缵是他那一挂的。万万没想到,张缵一死,萧绎这个大奇葩一遍悼念着张缵,一边派人把张家来了个地毯式搜刮,把值钱的东西全都转走的。这就是张家为什么会穷的原因了。  当时,张妙芬才一岁多点,张轲两岁多,萧皇后的妈妈也大不到哪里。富阳公主卒年不详,但是从她的谥号“悼”来看,可能死得也比较早,总之那几年,张家姐弟的日子确实是不好过的。
  回复第2楼,@什么是没被用过的  萧皇后的外公叫张缵,梁书和南史都有他的传记,不是一般人啊。他是梁武帝萧衍的从舅父张弘策的儿子,被过继给了梁武帝的舅舅张弘籍,所以辈分上讲,他是梁武帝的小表弟。十一岁的时候,表哥梁武帝把自己的第四女富阳公主嫁给了他,萧皇后的姨妈张妙芬就是公主生的最后一个孩子。所以萧皇后的妈妈张氏很有可能也是公主的女儿,最不济那也是驸马的闺女。   看史书记载,张缵其实是个大奇葩,萧皇后的爷爷萧詧也是个大奇葩,两个大奇葩狭路相逢的时候,那是必有一伤啊。张缵和自己老婆的侄子都得你死我活有你没我,最后他自己挂在了萧詧手上。   那会儿梁朝正好在闹侯景之乱,张缵把自己的家人和万贯家财都安置在了江陵,那里当时是萧绎的地盘,张缵是他那一挂的。万万没想到,张缵一死,萧绎这个大奇葩一遍悼念着张缵,一边派人把张家来了个地毯式搜刮,把值钱的东西全都转走的。这就是张家为什么会穷的原因了。   当时,张妙芬才一岁多点,张...  --------------------------  lz辛苦了!占好位子仔细看! (&^ω^&)  
  马克  
  好在张缵的弟弟张绾也在江陵,萧绎败了以后,萧詧接管江陵,张绾在萧詧手下混得也不错,做到了侍中的位置。他对兄长的遗孤们总是会照顾一下的。  张家姐弟的转机应该是萧岿即位,张氏成为皇后以后(在张绾孙女张贵男的墓志中提到了她的同堂姑母是梁明帝的皇后,所以萧皇后的母亲确实是皇后来着)。  萧岿即位以后,让张轲做了自己弟弟安平王萧岩的幕僚。第二年,又把小姨子张妙芬嫁给了始兴王。  然后,到了天保五年的二月,我们的女主角萧皇后终于出生了。
  表问我为什么俩不死不休的冤家张缵和萧詧为啥最后成了亲家,lz表示不造。  总之,张皇后在天保五年(公元567年)的二月,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隋炀帝皇后萧氏。  关于萧皇后的名讳,史书无载,不过她的一个堂妹,吴王萧岑有个闺女叫萧【女惠】媄,字善文。按照兰陵萧家起名字爱排队形的尿性,我们可以自行想象萧皇后的名字,反正不可能是演义小说里的“萧美娘”。  因为江南忌讳二月出生的孩子,所以萧皇后被交给萧岿的六弟东平王萧岌抚养。  巧合的是,萧岌夫妇收养萧皇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双双去世了。《北史》《周书》明确记载萧岌“岿之五年,卒”。萧皇后因此被转交给张皇后的兄弟张轲抚养。张轲家里家徒四壁,贵为公主的萧氏也免不了要亲自操持家务。  张轲命硬,平安把阿萧养到了十六岁。开皇二年,隋文帝为自己的次子、当时十四岁的晋王杨广向后梁求婚。这桩国婚对当时的后梁君臣来说相当重要,没有人敢怠慢这件事。时为后梁鸿胪卿的柳庄为了这桩婚事数次往返长安与江陵。不过婚事进行的并不顺利。问题在于当时后梁适龄的公主,无论是帝女还是宗室女,问卜的结果都是不吉。  阿萧因此被父亲萧岿接回宫中,“令使者占之,曰:‘吉’”,灰姑娘由此咸鱼大翻身,摇身一变成了北朝的晋王妃。  阿萧性情温婉,好学聪慧,懂占侯,与年轻的晋王杨广颇多相投之处,夫妇二人成婚之后,那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删除】没羞没臊【删除】恩恩爱爱的日子。
  阿萧嫁给杨广之后,夫妇感情和睦,早几年保持了一年一个的速度在生娃。阿萧目前已知的子女的出生时间如下:  元德太子杨昭,开皇四年正月初五生。  齐王杨暕,开皇五年生。  南阳公主,开皇六年生。  此外杨广还有一个早夭的儿子,生母未知,如果是阿萧生的,应该就是跟在南阳的后面了。  南阳之后,阿萧似乎就没了生育的记载,也许之后她还生了女儿,或者生了儿子夭折,或者因为之前频繁的生育伤了身体,原因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开皇四年杨昭出生的时候,萧岿也来到了大兴城,和萧岿一同前来的,还有萧皇后的姨母张妙芬。  张妙芬是张缵和富阳公主的最后一个孩子,她出生的时候,张缵已经五十岁了,富阳公主的年纪应该跟丈夫差不多,这应该算老蚌生珠吧。。。。可惜萧皇后貌似没遗传到外祖母的生育能力= =  张妙芬十五岁嫁给了梁朝的始兴王,不过很年轻就守了寡,孤儿寡母生活不易。开皇四年她来看望刚出生的杨昭,之后便留了下来,从此陪伴着萧皇后,直到大业八年去世于洛阳。
  三年之后,开皇七年,忙完了各种事情的隋文帝终于腾出手来打算收拾南陈,首当其冲的,就是江陵。  阿萧的兄长萧琮被迫带着两百余人入朝大兴,之后当然是回不去了。而留守在江陵的安平王萧岩和义兴王萧瓛则拐着江陵十万余人投奔了南陈。在隋朝干掉了南陈之后,这叔侄二人又被江东父老推举为首,率军与隋军对抗,最后被宇文述抓住,送到大兴斩了首。  杨广在平陈的战争中表现不错,捞到了不错的军功和荣誉,回来以后倒也风光无限。然后到了开皇十一年,一件改变他们夫妇命运的事情发生了。  太子妃元氏突然暴毙了,让文帝夫妇和太子的矛盾迅速激化。杨广在试探过母亲的意思之后,才“始构夺宗之计”,也就是说,元太子妃去世后,杨广才正式开始了他的夺嫡之路。  而身为晋王妃的阿萧,当然是选择了配合丈夫的行动。  平陈之后,杨广被调离并州,前往江南,阿萧南梁皇室后裔的身份以及在后梁除国后进入晋王府的旧梁臣们应该为杨广坐镇江南出了不少力。  杨广正式开始筹备夺嫡之后,想和心腹郭衍商讨,又怕无故往来惹人非议,便假借阿萧为郭衍之妻治病的名义,如此郭衍夫妇才能往来江都。  每当独孤皇后派遣宫人前来探视晋王夫妇的时候,阿萧也往往与宫人同寝共食,借以换取宫人们在皇后面前的美言。  隋文帝曾在试探高颎时说,晋王妃能通神,说晋王必定坐拥天下。  不过,就在杨广紧锣密鼓展开夺嫡的时候,阿萧却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开皇十五年左右,阿萧的这场病生的十分严重,杨广致书请求智者大师为王妃救疾。智者大师率僧侣建斋七日,行金光明忏。之后阿萧的病就好了,杨广十分高兴并且大肆庆祝,“王大嘉庆”。  在晋王夫妇同心协力之下,开皇二十年,杨广终于如愿成为太子。
  在杨广夹着尾巴做了四年太子之后,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于仁寿宫,留下了一个谜团重重的疑案。杨广即位,并在次年改元“大业”,立发妻萧氏为皇后。  杨广即位之后,后宫可谓是“姹紫嫣红开遍”,多了不少后宫佳丽,不过阿萧依旧是他心尖尖上的人。虽然很多人觉得杨广当了皇帝以后与阿萧恩爱不复如初,不过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杨广是喜新不厌旧。虽然没有了最初的激情,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已经融于血脉,变成了一种更加牢不可破的羁绊。  在萧皇后正位后宫之后,他们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跟着沾了光。阿萧的父母和更早的长辈都是帝后,封无可封。但是阿萧的兄弟姐妹包括子侄们在大业一朝可谓荣耀。
  楼主罗列一下大业年间杨广给萧皇后家的待遇  舅舅张轲  大业元年从正七品太子药藏监提拔为尚书祠部郎(从五品),二年加授仪同三司(正五品)。四年授盐川太守(上郡从三品,中郡正四品,下郡从四品,因为隋朝上中下郡的标准很模糊,楼主不好把握所以把品级列出来参考下)。五年授魏郡太守,进位为正议大夫(正四品)。  姨妈张妙芬  于时龙德尚潜,早蒙提时。晋阳淮海,恒陪后车。……良畴邃宇,处别有资,珠服玉饮,久无虚月。——张姨妈跟着阿萧生活过得相当滋润  大业八年五月九日,薨于洛阳之章善里,春秋春秋六十四。宸居悯悼,内宫流涕——死后得隋炀帝和萧皇后的追悼  追赠贵乡正三品夫人,赐物七百段,丧事供给——追赠外命妇,国家财政拨款办理丧事。  从舅母萧饰性,萧后从舅张盈之妻  以大业七年,从驾江都宫,还,二月廿三日,行次谯郡,气疾暴增,淹然终没,春秋六十有八。诏旨赉物一百段,隆优赙之礼。——从幸江都,死后隋炀帝下旨厚葬
  萧琮  【以皇后之故,甚见亲重。拜内史令(正三品),改封梁公(从一品)。琮之宗族,缌麻以上,并随才擢用,于是诸萧昆弟布列朝廷。】琮性淡雅,不以职务自婴,退朝纵酒而已。内史令杨约与琮同列,帝令约宣旨诫励,约复以私情喻之。琮答曰:“琮若复事事,则何异于公哉!”约笑而退。  尝与贺若弼深相友善,弼既被诛,复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由是忌之,遂废于家,未几而卒。赠左光禄大夫(正二品)。——以外戚拜内史令,而且是有实权的,这个相当于是宰相了,大业后期就没人了这个职位。大业三年贺若弼被诛,萧琮因为跟贺若弼友好,正巧此时又有谣言兴起,再加上萧琮身份敏感(曾经的后梁国主),于是他被废除了职位和爵位。但是隋炀帝把影响压到了最低,兰陵萧氏除了萧琮被免官,他这一支丧失爵位继承资格(等于被剥夺了大宗的资格)之外,其他兄弟该加官进爵的毫不耽误╮(╯_╰)╭而且死后还被追赠正二品。(隋书)  萧珣  隋迁州刺史、梁国公(从一品)——爵位就给萧珣家继承了(旧唐书)  萧璟  为朝请大夫(正五品)、尚衣奉御(正五品)。(隋书)  萧玚  大业元年,授东京卫尉少卿(正四品)。二年,上开府仪同三司(从三品)。三年,改上开府,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陶丘郡公从例除爵。四年,守秘书监。五年,即真秘书监(从三品)。六年,封陶丘侯。七年,随幸幽燕,检校左骁卫将军,余如故。十二月去世,诏赠左光禄大夫(正二品),侯如故,谥号“简”。 ——大业三年隋炀帝改了爵位制度之后,很多人家的爵位都没了,重新授爵的非常少。隋炀帝在授爵方面是相当抠门的,似李景、段文振这种战功彪炳的,都熬到大业八年才授爵。萧玚无寸功却能从扣逼杨广手里捞到一个陶丘侯,只能是外戚身份起作用了。(萧玚墓志)  萧瑀  历内史侍郎、河池太守。(隋书)  及践祚,迁尚衣奉御(正五品),检校左翊卫鹰扬郎将。……累加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内史侍郎(正四品)。【既以后弟之亲,委之机务】,后数以言忤旨,渐见疏斥。……炀帝又将伐辽东,谓群臣曰:“突厥狂悖为寇,势何能为?以其少时未散,萧瑀遂相恐动,情不可恕。”因出为河池郡守,即日遣之。——萧瑀本来的起点是很不错的,内史侍郎是大业后期事实上的宰相,不过萧瑀情商太low,在氛围宽松的贞观朝都混到六次罢相,他能在大业朝全身而退没有被走霸道总裁路线的杨广砍已经是看在他姐姐的面子上了  萧皇后的亲兄弟除了萧珣,基本都是京官,正五品以上居多,这其中还有两位宰相。
  叔父萧岩家的儿子们:  开皇旧制,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先是萧岩以叛诛,崔君绰坐连庶人勇事,家口籍没。岩以中宫故,君绰缘女入宫爱幸,帝乃下诏革前制。——萧岩是开皇年间跟萧瓛裹挟江陵十万人投陈,后来又在隋朝伐陈的时候在江南叛乱被诛的,论罪名比崔君绰严重多了。(隋书)  萧瑶,萧岩子,隋大业十一年以后堂弟诏除公荆州曲江县令。(隋朝县令三个等级,从六品、从七品、正八品,荆州这个地方不错,应该不至于只有正八品。)(萧瑶墓志)  萧胜,萧岩子,梁中宗宣皇帝之孙,太尉安平王,周柱国岩之第十三子,封为宜阳侯,隋授散骑郎(正五品)(萧胜墓志)  萧球,萧岑子,入隋授博陵郡深泽县令。丧礼准从三品,赠束帛一百段,粟麦三百段,仪仗鼓吹车辂,营坟夫六百人。(萧球墓志)——丧礼等级大跃进,县令本身最高级别也只有从六品  萧瑾,萧岑子,逮今上嗣业,光隆鼎祚,长秋肇建,正位后宫,以公近属密亲,乃加旌命,除荥阳郡新郑县令。内宫追悼,哀感掖庭,赗赠礼数,一如旧式。(萧瑾墓志)  萧籍,张妙芬子,宣惠尉(多授予隋炀帝晋府旧臣),正七品。(张妙芬墓志)  萧皇后的堂兄弟们以县令居多。对于早逝的两位堂兄弟,隋炀帝都下旨厚葬
  长姊萧氏  梁祚告终,例从贬降,及内宫正位,咸加礼秩,以伯姊之尊,策授任城夫人,礼也。(王衮及妻萧氏墓志)  姐夫王衮  以旧臣授奋武尉(勋官,从六品,对比张姨妈的儿子、表哥萧楷宣惠尉,是正七品),从班例也。出为桃林县令。……皇上笃惟旧之恩,发滞淹之诏,代邸臣僚,俱颁召集。  某姊萧氏  姐夫窦威   沈深有器局,博览群言,隋炀帝时以其皇后姊婿,徵为考功郎(从五品),数侍宴游非其所好。又见隋政日乱称病去官。(册府元龟外戚部)  七妹萧氏  妹夫侯莫陈毅  大业七年直殿内省。八年,从征辽东,任右卫行军长史。九年,任左骁卫义扬府鹰扬郎将,十一年,任行军总管。十二年,共屈突通打胡贼,迁正议大夫、左骁卫武牙郎将。(侯莫陈毅墓志)  堂妹萧惠媄  萧岑之女,隋改拜义阳郡夫人。(萧惠媄墓志)  萧皇后连堂妹都册封了郡夫人,想来其他亲姊妹应该都跟长姊一样,册封郡夫人的
  萧铉,襄城通守(位次太守)。(隋书)——通守这个职位应该是大业三年之后才有的,也就是说萧琮被废以后,不耽误他儿子当官,就是爵位没有了。。  萧铨,姑即隋炀之后也。自幼及长恒在宫阙。慕乐超世无因自达年既冠成。帝乃尚以秦孝王女为妻。(续高僧传)——隋炀帝兄弟之中秦王杨俊与他关系最好,大业年间杨勇死,杨秀杨谅被废,只有秦王女还有公主的名号  萧钜,钜小名藏,炀帝甚昵之,以为千牛(正六品),与宇文皛出入宫掖,伺察内外。帝每有游宴,钜未尝不从焉,遂于宫中多行淫秽。——如果不是杨广纵容,给熊孩子十个胆也不敢碰皇帝的女人。睡了宫人的行为有多严重?想想当年李渊可是睡了两位晋阳宫人被逼的造反。宇文皛犯事还怕得不敢进宫,但不知道萧钜当时是什么反应。史书没写。不知道是姑姑偏袒他,还是他就仗着姑父的宠爱当没事人了。(隋书)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隋开皇初叛隋降于陈,陈亡,为文帝所诛。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隋书)  萧滨,萧瑾子,追赠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萧滨墓志)  萧氿,萧瑾子,大业八年授恒山郡主簿,九年,授上党郡司功书佐。(萧氿墓志)  萧汾,萧瑾子,起家隋左千牛,大业九年转长平郡司仓书佐,皇泰元年,朝散大夫、大理司直、上仪同三司、谒者台宣德郎。(萧汾墓志)  亲侄子就被养在宫里,被姑父隋炀帝宠成个熊孩子。。。堂侄也都授予了地方官,早逝的一个没官职的,还被追赠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MARK,好看  
  萧造,梁鄱阳王萧恢之孙,昭明太子从侄  隋大业时以后族历太府卿、巴东太守。所在之职,多以黩货闻,缘於外戚,累原其罪。——这位以外戚历任高官,一直贪污,隋炀帝念在外戚的份上都没追究  隋炀帝即位之后,不管去哪里都带着萧皇后,即使是最后在江都的那段时光,萧皇后也一直陪在他身边,有什么心里话也还是跟萧皇后说。萧皇后确实是他一生最爱重的女人。
  萧皇后暂时就这些,这个贴里萧皇后的篇幅会很多因为她的资料最多【绝对不是因为lz是萧粉请看我正直的脸!  明天回来八一下其他的妹纸,资料都不多
  楼主加油扒啊!看得正高兴呢。
  占座先   一说隋炀帝我就想起关礼杰
  有意思,先马住
  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废除诸侯制,还有连接了长城。这才有了后来的汉朝的兴盛。  隋炀帝开科举,废世家,最重要的是修建了大运河。这才有了后来唐朝的兴盛。  其实这两位才该称为千古一帝。
  感觉好高端  
  马  
  马克马克
  整篇看下来。。。已经不认识萧这个字了。。。  
  楼主,说好的更新呢?
  先来一段《剑桥中国史》中对二广夫妇的评价作为萧后篇的结语:  这位年轻的姑娘受过很好的教养;她聪明好学,很有文才。杨广爱她,并尊敬她。作为萧后,她是杨广的终身伴侣和知心人。很可能她给他介绍了南方的生活方式,并促使他热爱南方,几乎到了着迷的程度。  ……  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划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的“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窜改的历史和传奇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比,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
  然后,开八二广的重大作风问题——两位小妈  第一位是宣华夫人陈氏。陈氏原本是南陈的宁远公主,陈宣帝之女,母亲施姬。开皇九年陈朝灭亡,本是金枝玉叶的宁远公主一夕之间变成了俘虏,被送往隋朝的首都大兴,她和她的姐妹侄女们作为战利品被隋朝权贵们瓜分,陈氏被收入了掖庭。作为隋书中唯二被记载了容貌的妃嫔,陈氏被称为“姿貌无双”——隋宫第一美女的称号可当之无愧。不过自古红颜薄命,这位第一美女也没能逃脱这样的诅咒,她的命运堪称坎坷。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早年有“誓无异生之子”的誓言,即使即位后,成了九五之尊的隋文帝也依然信守诺言,独宠皇后。直到开皇十八年,年近花甲的老皇帝终究没能抵御男人的劣根性和青春少艾的诱惑,背着皇后私下宠幸了一名宫女。这件事后来闹得很大,皇后一怒之下打死了这名宫女,皇帝气的离家出走,还是被两位宰相给劝回去的。  帝后最后当然是和好了,不过独孤皇后自此“意颇衰折”,不知道是看开了还是灰心了,总之不再管着丈夫,陈氏得到了隋文帝的宠幸,被封为嫔。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她得到了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的注意。
  杨广为了夺嫡,对于帝后身边的宫人多有拉拢之举,帝后派遣使者去扬州看他,他都是亲自到境首去迎接的,晋王妃萧氏还和宫人同寝共食。对于这位新晋得宠的陈嫔,杨广自然不会放过拉拢她的机会。从隋书记载看,陈嫔对于杨广的拉拢也没有拒绝。  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去世。陈嫔进位贵人,成了后宫的主事者。等到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重弥留之际,下遗诏封陈贵人为宣华夫人。  隋文帝的驾崩留下了一个谜团重重的疑案,虽然隋书致力于将之描述成一个桃色事件引发的悲剧,但是现在也有学者主张这实际是废太子杨勇集团为了抓住最后的翻盘机会孤注一掷的一个行动。  而作为桃色事件女主的宣华夫人,她的立场和表现也令人捉摸不透。她本是杨广阵营的人,却在这时候插了杨广一刀,在隋文帝面前状告太子无礼。  好在杨广迅速控制住了局面,我们来看看隋书是怎么写的:“(杨)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 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  根据隋书的说法,虽然宣华夫人背叛了杨广,但是杨广并没有收拾她,还在老爹死了的当晚睡了小妈。
  以下是私货:  我个人觉得这个记载并不这么靠谱,且不说隋文帝死了杨广手里一堆事情在忙,要收拾杨勇余党,要处理文帝丧事,还要伤心难过一下,就说他和隋文帝父子,关系真的有冷漠到能在父亲去世的当晚去睡小妈么= = 杨广生长在父母恩爱的家庭,他又一直是文帝“特所钟爱”的儿子,而杨广即位之后,也有追怀父亲的记载,他显然对自己的父亲是很有感情的。  他要睡小妈,也不至于要在爹死的当晚就这么迫不及待。  ————————————————————————  话题扯回来,隋文帝死后,宣华夫人和其他的先帝嫔妃一起去了仙都宫。仙都宫,根据《长安志》记载,是隋文帝的别庙,供奉隋文帝同时也是嫔妃养老的地方。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宣华夫人又被召入宫中(我觉得这才是她和二广有绯闻的原因╮(╯_╰)╭)。宣华夫人在宫中呆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九岁。杨广“深悼之”,并且写了一篇《神伤赋》,这篇赋已经失传,所以到底写了些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  杨广对宣华夫人的态度其实有点耐人寻味。  说他喜欢宣华夫人吧,他睡了人家却没给名分,对宣华夫人的母亲和同母兄弟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照顾,要知道杨广对于自己喜欢的女人出手是很大方的,看看前面杨广给萧家的待遇和后面会八到的陈婤和崔氏就能看出来。宣华夫人的母亲施姬,不管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都没有给她外命妇的封赠。施姬以及宣华夫人的同母兄陈叔兴及其妻沈氏的墓志都相当简略而且并未提及隋炀帝有过任何关照。  要说他不喜欢宣华夫人吧,按隋书的说法,睡都睡了,还又是送同心结又是写《神伤赋》,也没追究宣华夫人背后插刀的事情。  如果不是隋书写杨广“烝”了宣华夫人,我倒是觉得他对宣华夫人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恨,有点小透明的感觉。
  第二位小妈,容华夫人蔡氏,本是丹阳人,陈灭后选入宫做了世妇,关于她的身世一概不详,隋书记载她“容仪婉嫕”,也是一位江南美人。  蔡世妇直到独孤皇后去世后才得到了隋文帝的注意,“渐见宠遇,拜为贵人,参断宫掖之务,与陈氏相亚”,在后宫中稳坐第二把交椅。  隋文帝病重后,她又被加封为“容华夫人”。  杨广登基后,这位容华夫人也被“烝”了,同样一直顶着先帝嫔妃的名分。  隋书中这一句“上崩后,【自请言事】,亦为炀帝所烝”,倒是显得容华夫人有点投怀送抱的嫌疑。  ——————————————————————————  今天先到这,明天晚上再回来继续( ^_^ )/~~
  @blue_windy 28楼
17:41:32  楼主,说好的更新呢?  -----------------------------  来了来了O(∩_∩)O
  @sherry2shop 3楼
20:48:59  lz辛苦了!占好位子仔细看! (&^ω^&)  -----------------------------  射射
  @黄粱梦三年 26楼
22:56:37  整篇看下来。。。已经不认识萧这个字了。。。  -----------------------------  我也不认识了。。。。
  人物关系太复杂,已经分不清了
  记号  
  继续,最喜欢这种历史八卦了
  大家好!  本人在广州做各种奢侈品包包手表批发和零售,有需要的朋友请加我微信:  bIl绿aqyoe纯5K  
  马,快点更  
  @自有飞花轻似梦 38楼
22:15:06  人物关系太复杂,已经分不清了  -----------------------------  其实我是按照长辈——兄弟——堂兄弟——姐妹/堂姐妹——侄子/堂侄这样的顺序罗列的,一楼一个辈分
  好吧,等晚上更新。
  趁着午休,提前来更~~~~  今天先说二广后宫最神秘的萧嫔  关于萧嫔,我们除了知道她姓萧,是赵王杨杲的妈妈以外,其余一概没有记载。  隋书中仅有一句“萧嫔生赵王杲”的记载,她的身世来历,生卒年等都不可知。我们只能根据她和萧皇后同姓,猜测她可能是萧皇后的族人,也可能不是。  按说,萧嫔生下了杨广整个大业时代唯一的皇子杨杲,她完全可能母凭子贵混到三夫人的位置。  这里,我先说下隋朝的后宫制度,古代后宫制度大部分是按照周礼的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这样的配置,具体徽号各个朝代可能不同,不过这样的人数配置还是对的上的。  隋朝在独孤皇后在世的时候,没有三妃(夫人),最高一级妃嫔是“嫔”,具体配置是: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世妇九员, 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女御三十八员,掌女工丝枲,视正七品。  “嫔”一度对应的是三夫人的位置,等到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朝的后宫制度发生了变化,始置贵人三员,增嫔至九员,世妇二十七员,御女八十一员。  增加了三名“贵人”,对应三夫人,“嫔”从三员增加到九员,品级未变但是实际地位从原来的“三夫人”变回了“九嫔”。  直到杨广即位后,再一次对后宫制度进行了变动:  贵妃、淑妃、德妃,是为三夫人,品正第一。顺仪、顺容、 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是为九嫔,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 员,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是为世妇。宝林二十四员,品正 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总一百二 十,以叙于宴寝。又有承衣刀人,皆趋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已下。  在杨广即位之初到他对后宫制度进行改动的这段时间,仍然按照之前的制度实行,赵王出生于大业三年,正好在这个时间区间内,所以萧嫔在赵王出生的时候,是“九嫔”之一,之后是否升为“三妃”已不可考。
  萧嫔的为人,我们或许可以从她的儿子赵王杨杲身上管窥一二:  杲聪令,美容仪,帝有所制词赋,杲多能诵之。性至孝,常见帝风动不进膳,杲亦终日不食。又萧后当灸,杲先请试炷,后不许之,杲泣请曰:“后所服药,皆蒙尝之。今灸,愿听尝炷。”悲咽不已。后竟为其停灸,由是尤爱之。  从隋书的记载来看,杨杲聪明美貌,且相当孝顺,他和嫡母萧皇后的关系也相当亲密。杨杲孝顺嫡母,对于萧皇后所服的药他都会亲自尝一遍。  如果这背后有萧嫔教育的原因,那么她应该是一位脑子相当清楚、识时务的聪明人。
  楼主继续,已收藏~  刷个图楼主不会介意吧。。。  最喜欢的一般隋炀帝      杨广同志是个人才啊,只可惜三观太成问题,唉!
  截了一张他小妈宣华夫人的图片,话说这版隋唐好多美女,连独孤后都很有风韵,不过萧后有点儿拉低平均值,郑爽演的尉迟贞很够看,打酱油的张丽华啥的就不发了。楼主继续~  
  @步妖娆 49楼
13:27:34  截了一张他小妈宣华夫人的图片,话说这版隋唐好多美女,连独孤后都很有风韵,不过萧后有点儿拉低平均值,郑爽演的尉迟贞很够看,打酱油的张丽华啥的就不发了。楼主继续~  -----------------------------  我觉得那是造型问题。萧皇后晋王妃时的造型确实不够看,但是太子妃的造型和皇后的造型就很娇俏,尤其是最后一集她在灯楼上抹眼泪的时候,当真我见犹怜            反倒是宣华夫人做了妃子以后的造型太过老气,跟杨广站一块还真有点“母子情”  
  八完萧嫔,咱再来八一位比较有分量的妃子——陈婤  陈婤是陈后主陈叔宝的第六女,在陈书和南史中分别叫“陈婤”或者“陈女婤”,可能是史书传抄过程中衍字  关于她的记载是这样的:  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女)婤为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为守宰,遍于天下。  这里有个背景知识补充,在开皇年间陈朝灭亡之后,陈氏的女眷作为战利品被权贵们瓜分,而陈氏的皇子皇孙们则被流放出去,“隋文帝并配于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  这些皇子皇孙们大多生活窘迫,为了生计有的当垆卖酒、有的给人帮佣。直到大业二年才有了转机。  那年陈婤做了贵人,或者那一年,杨广为了讨自己的陈贵人欢心,把在外的陈氏子弟全部召回京师,让他们参加铨选,有了做官的机会。  陈婤应该是杨广后宫中萧皇后以下最受宠爱的女子,但是这位绝爱幸的陈贵人却有点小透明,知名度远远比不上她的姑母宣华夫人,在各路演义小说似乎也不怎么出场。  陈婤生母不详,未必是张丽华所生
  隋唐史最喜欢看了
萧后一生波澜起伏
  《嘉泰吴兴志》引《统记》记载了另外一位杨广的陈妃:  隋炀帝妃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四女,母高昭仪,封广德公主。  隋秦王嫔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五女,长兴人,谢昭仪生,封临成公主 【原本统记云长兴人】   广德公主陈氏,是陈叔宝的第四女,母亲为高昭仪,她和临成公主应该是在陈朝灭亡后坐地分赃时被分别送到了杨广和他的弟弟杨俊的府上。  广德公主作为杨广的藩邸旧妾,应该是杨广后宫中的三妃之一。  我个人觉得广德公主可能就是陈婤,原因如下:  1、史书在人物排行上出过幺蛾子,并非没有先例  2、吴兴志只提到一位隋炀帝妃,而陈婤在大业初期是贵人,正是三夫人之一,没有意外的话杨广改掉后宫制度后她会继续作为三妃存在  3、排行第四的广德被分给杨广,排行第五的临成被分给杨俊,倒也符合长幼有序,又把老六分给杨广总觉得怪怪的。  有总之广德公主和陈婤是否是同一个人还有待考证。  广德公主除了身世之外,并没有更多的记载。
  -----------------------------  @什么是没被用过的 51楼
20:45:38  我觉得那是造型问题。萧皇后晋王妃时的造型确实不够看,但是太子妃的造型和皇后的造型就很娇俏,尤其是最后一集她在灯楼上抹眼泪的时候,当真我见犹怜  ......  -----------------------------  艾玛,这么一看,小妈属于露额头死,萧后恰好反过来\\(^o^)/~
  今天先上崔氏  崔氏是隋东郡公崔君绰之女。崔君绰乃清河崔氏,算起来他和独孤皇后还有点亲戚关系。独孤皇后的外祖父叫崔彦珍,而崔君绰的父亲崔彦穆正是崔彦珍的弟弟。崔君绰应该算独孤皇后的堂舅,所以崔氏在辈分上应该算是杨广的远房姨母呢。。。。  崔君绰原本是太子杨勇的手下,杨勇被废的时候他受到了连坐,被杖责之后,全家都被籍没入宫。  崔氏是否为杨广的旧妾还是在籍没入宫后才受到杨广宠幸已不可靠,崔氏的徽号也未知。总之,她得到了杨广的“爱幸”,并且为自己的家人赢得了自由和翻盘的机会。  隋书中关于崔氏的记载在《刑法志》中:  开皇旧制,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先是萧岩以叛诛,崔君绰坐连庶人勇事,家口籍没。岩以中宫故,【君绰缘女入宫爱幸】,帝乃下诏革前制曰:「罪不及嗣,既弘至孝之道,恩由义断,以劝事君之节。故羊鲋从戮,弥见叔向之诚,季布立勋,无预丁公之祸,用能树声往代,贻范将来。朕虚己为政,思遵旧典,推心待物,每从宽政。六位成象,美厥含弘,一眚掩德,甚非谓也。诸犯罪被戮之门,期已下亲,仍令合仕,听预宿卫近侍之官。」  这一段说的是开皇时期,犯罪家属不得担任宿卫近侍的官职。萧岩,就是前面八萧皇后时提到的她的叔父,因为叛乱被诛,崔君绰因为废太子连坐籍没宫中。杨广为了萧皇后和新欢崔氏,下诏改革前制,令两家(萧岩家和崔家,萧皇后本家并未受到萧岩的影响)重新有了入仕的机会。
  最后一位正史中提到的妹纸——王氏  王氏是李渊的姐姐同安公主的女儿,同安公主与李渊同母,所以她是杨广的亲表姐,王氏应该算杨广的表外甥。  《旧唐书 本纪第一》:时炀帝多所猜忌,人怀疑惧。会有诏征高祖诣行在所,遇疾未谒。时甥王氏在后宫,帝问曰:“汝舅何迟?”王氏以疾对,帝曰:“可得死否?”  我个人觉得就这一句“在后宫”,似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王氏就是杨广的妃嫔,前文提到诏征李渊,也可能当时王氏只是正好在宫中赴宴,姑且存个疑。  预告:晚上八一下十六院夫人和出土墓志中的妃嫔
  十六院夫人是在杜宝的《大业杂记》中提到的。  补充一点说明:杜宝的《大业杂记》和另一本托名颜师古的《大业拾遗记》(或称《隋遗录》《南部烟花录》)是不一样的。杜宝的《大业杂记》属于野史,杜宝本人做过隋朝的著作郎,他写的《大业杂记》具有一定的可信度。而托名颜师古的《大业拾遗记》是成书于晚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二者不能混淆。  野史和小说实际也是两个概念,野史是相对于官修史书或者官方认定的正史而言的,多为私人著述,而小说则是以虚构为主的。  话题拉回来,关于十六院的记载如下:  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屈曲绕龙鳞渠,其第一延光院,第二明彩院,第三合香院,第四承华院,第五凝晖院,第六丽景院,第七飞英院,第八流芳院,第九耀仪院,第十结绮院,第十一百福院,第十二万善院,第十三长春院,第十四永乐院,第十五清署院,第十六明德院。置四品夫人十六人,各主一院。  ……  诸嫔妃所乘,又有大朱航三十六,名漾彩舟,并两重,加网络。贵人美人及十六夫人所乘,每一艘一番,殿脚百人。  由上可知,十六院夫人为四品夫人,且不在杨广制定的后宫编制中  隋书记载的四品编制是“美人、才人一十五员,品正第四,是为世妇”,也就是说,十六院夫人是独立于后宫编制之外的,她们可能是编制外的妃嫔,也可能是女官之类的。
  以下是墓志出土的隋代宫人,因为都是一些比较低阶的妃嫔所以墓志大多语焉不详,也分不清楚是隋文帝的妃嫔还是隋炀帝的妃嫔。  宫人席氏(墓志称姬,可能为后宫嫔御)  兰陵兰陵人。  开皇十年—大业十年,卒年二十五。  采女田氏(后文还有一位年长的田采女,姑称此为小田氏)  东海丹涂人。父田容儿。  大象二年—大业十年,卒年三十五。  采女田氏  籍不详。  周保定二年—大业十一年,卒年五十七。  六品御女唐氏  籍不详。  天和四年—大业十三年,卒年四十九
  至于群众耳熟能详的诸如吴绛仙、袁宝儿、朱贵儿等人,皆出自晚唐时期的传奇小说“炀帝三记”(即《开河记》《迷楼记》《海山记》),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关于萧皇后,补充辟谣一个:  历史上的萧皇后没有,也绝不可能身嫁六帝。所谓的萧皇后一生嫁了六位帝王的“桃花”传奇,其实乃演义小说渲染为之,历史上真正的萧皇后,或者说是“萧美娘”的原型,虽然在丈夫隋炀帝死后颠沛流离、辗转于数个政权,但并未如小说描写的与宇文化及、窦建德、两位突厥可汗乃至唐太宗有什么暧昧关系。  理由如下:  首先是萧皇后的年龄。  我前文提过,萧皇后最迟生于后梁天保五年二月,即公元567年,比她的丈夫隋炀帝还要大上两岁。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萧皇后在隋炀帝被弑时,至少已经五十二岁。等她贞观四年从定襄回到长安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四岁的老太太了。  其次,无论是宇文化及、窦建德还是两位突厥可汗,对他们来说,萧皇后身为“隋炀帝未亡人”的身份意义要远远大过萧皇后本身。  《资治通鉴》记载:化及自称大丞相,总百揆。以皇后令立秦王浩为帝,居别宫,令发诏画敕书而已,仍以兵监守之。[ 《资治通鉴·唐纪一》]  在隋炀帝死后,萧皇后的“皇后”或者说“太后”身份变得相当重要。她是隋朝宗室的大家长,占据着大义的名分。只要宇文化及、窦建德和突厥可汗还自称隋臣,还打算打着隋炀帝的旗号,就不可能对萧皇后下手。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哪有改嫁了的前妻还能代表前夫家,还可以插手前夫家的事的?在中古时期的中原社会,不是谁娶了遗孀就能获得夫家继承权的。  萧皇后所代表的一切政治意义,皆因为她的身份——她是隋炀帝的妻子,隋朝的皇后。一旦她的身份发生改变,变成了宇文化及或者窦建德的姬妾,那所谓的“政治意义”就没有了,因为她不再是隋朝皇后了。  从窦建德到突厥再到唐太宗,萧皇后一直受到礼遇,显然她隋朝皇后的身份并未改变。  《隋唐演义》里赵王的一句话很能说明古人的态度——赵王道:“保母,你不知当年在隋宫中,他是我的嫡母,自然该行大礼。今闻他又归许氏,母出与庙绝,母子的恩情已断;况他又是失节之妇,连这两揖,在沙氏母亲面上不好违逆,算来已过分了。”  只要萧后改嫁,她的身份就会发生变化,那么一切附加于“隋朝皇后”这个身份的政治意义都会自动失效,经萧后之手册立的皇帝的政权合法性也会动摇。所以,基于这一点,宇文化及也好窦建德也好,只要还有点脑子都不可能公开地把萧皇后纳为姬妾。  再次,正史上并无萧皇后改嫁的任何记载。有关隋朝历史的史书成书于初唐,史官修史没有任何立场要为萧后这个前朝的皇后“讳言”任何事情,萧瑀也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和权力可以改变史官的“董狐之笔”。  萧后在宇文化及手中的记载,《北史》和《隋书》的记载就一句话“及宇文化及之乱,随军至聊城。”仅此而已。  宇文化及虽然在大众心中总是一副老奸巨猾的模样,但那其实是因为演义小说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杂糅了其父宇文述的形象。宇文化及本人是个相当草包的人,而且我个人认为他的年纪可能跟萧后儿子差不多,具体论述与本文无涉,此不赘述。  李密曾经骂宇文化及“污辱妃后”,似乎言及萧皇后与宇文化及的暧昧关系。但是,也是李密,在此之前还曾经让手下炮制过隋炀帝的罪名,其中就有一条“禽兽之行,在于聚麀,人伦之体,别于内外。而兰陵公主逼幸告终,谁谓敤首之贤,翻见齐襄之耻。”骂隋炀帝乱伦的。这当然不是事实。  显然修史的史官也并不认为李密说的是真的,所以在有关萧皇后的相关描写中并没有提到这样的事。  至于窦建德,相关记载如下:  《北史·列传第二》“化及败,没于窦建德。建德妻曹氏妒悍,炀帝妃嫔美人并使出家,并后置于武强县。”  《旧唐书·窦建德列传》“二年,宇文化及僭号于魏县,建德谓其纳言宋正本、内史侍郎孔德绍曰:“吾为隋之百姓数十年矣,隋为吾君二代矣。今化及杀之,大逆无道,此吾仇矣,请与诸公讨之,何如?”……建德入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悉收弑炀帝元谋者宇文智及、杨士览、元武达、许弘仁、孟景,集隋文武官,对而斩之,枭首辕门之外。化及并其二子同载以槛车,至大陆县斩之。……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至此,得宫人以千数,并有容色,应时放散。”  窦建德对萧皇后还是相当礼遇的。  然后是两个突厥可汗。  《隋书·列传第一》“ 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
  《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遗腹子政道,与萧后同入突厥,处罗可汗号为隋王,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以定襄城处之。”  《隋书·突厥传》“是岁,疾终,上为之废朝三日,立其子咄吉世,是为始毕可汗。……隋末乱离,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陵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  《旧唐书·突厥传》“处罗可汗嗣位,又以隋义成公主为妻,遣使入朝告丧。高祖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诏百官就馆吊其使者,又遣内史舍人郑德挺往吊处罗,赐物三万段。处罗此后频遣使朝贡。先是,隋炀帝萧后及齐王暕之子政道,陷于窦建德。三年二月,处罗迎之,至于牙所,立政道为隋王。隋末中国人在虏庭者,悉隶于政道,行隋正朔,置百官,居于定襄城,有徒一万。时太宗在籓,受诏讨刘武周,师次太原,处罗遣其弟步利设率二千骑与官军会。六月,处罗至并州,总管李仲文出迎劳之。留三日,城中美妇人多为所掠,仲文不能制。俄而,处罗卒,义成公主以其子奥射设丑弱,废不立之,遂立处罗之弟咄苾,是为颉利可汗。”  从萧后自己的传记到《隋书》与《旧唐书》的突厥传都不曾提到这些突厥可汗纳萧后。相反,我们可以看到,突厥人与隋室名义上并不是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他们一度打算利用杨正道来对付中原政权,但后来又放弃了这个打算。他们以杨正道为隋王,而不是以萧后为主。  因为突厥习俗,处罗与颉利先后娶了义成公主,但是萧后的身份是隋天子的正室,杨广与突厥可汗也不是什么兄弟关系,根本就不用因为什么“突厥习俗”而与义成公主一起侍奉两代突厥可汗。隋室与突厥的联姻,前已有义成公主,后又嫁淮南公主于突利,根本就不需要萧后自己去联姻。  最后说说唐太宗。  《北史·列传第二》记载:“大唐贞观四年,破突厥,皆以礼致之。归于京师,赐宅于兴道里。二十一年,殂。诏以皇后礼于扬州合葬于炀帝陵,谥曰愍。”——首先萧后回到长安后就根本没有入宫,而是住在兴道里。其次,唐太宗与萧皇后,年龄相差近33岁,贞观四年萧后至少有64岁了,辈分上又是太宗的表婶,太宗不是这么重口的人。而且就算他真敢,不说魏征,萧瑀也肯定要跟他死磕的。
  楼主加油…坐等更新  
  关于萧皇后的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今天大多数人印象中的“艳后”的,《萧后形象的文本演变及文化内涵》一文做了梳理,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我姑且简单说明一下:  萧后故事系统主要有史书和文学两种。史书如《隋书》《北史》的记载。文学文本大致如下:唐代,《纪闻》《冥报记》等小说中的萧后形象主要是对历史上萧后形象的延续;宋元时期,《大业拾遗记》《隋炀帝海山记》《炀帝开河记》《大宋宣和遗事》等小说将萧后描绘为误国的美女妖姬;明代,《客座赘语》《隋史遗文》《隋唐两朝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隋炀帝艳史》等作品中,萧后被塑造为一个无才无德的平庸女子;清代小说《隋唐演义》《说唐》《坚瓠集》、传奇《万年希》等,主要是对萧后的不贞进行渲染。  唐代文本中的萧皇后延续了史书的形象,保持了她温顺谦恭的特质,但弱化了其作为皇后尊贵、母仪天下的独特气质。  宋元时期是丑化萧皇后的开始,宋元文人为传达“女祸”的主题而选择创新萧皇后的形象,将之塑造成了一个贪图享乐极尽奢侈的角色,并将隋朝亡国怪在了萧后的女色头上。  明代的文本中萧皇后被塑造成了一个无才无德的平庸夫人,转而塑造各种多才多艺的后宫妃嫔。  清代文本则集前朝之大成,又给萧皇后添加了失贞失节的情节,将萧后塑造成一个只图享乐、毫无羞耻心的女子。  萧皇后的形象实则还是受了杨广的拖累。因为杨广亡国,他在后世被塑造成了一个荒淫暴君,而身为其妻的萧皇后也无法得到公允的评价,被演义小说渲染成了一位“艳后”。现代人道听途说又爱猎奇,更把萧皇后“身嫁六帝”的小说情节宣扬得深入人心。
  隋炀帝后宫有记载的妹纸们差不多就八完了,明天开八他的儿纸们——小胖昭和熊孩纸  阿孩以及三好学生季子
  长知识!  
  小杨有记载的家眷真心不多的说。
  楼主来了!  今晚先八隋炀帝的长子杨昭。  前文提过,杨昭出生于开皇四年正月初五。  在他出生的前一年,还有一段小插曲。  开皇三年四月的一天,隋文帝杨坚突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天神从天而降,告诉他将会有一位天神降生在他们家。隋文帝醒来之后就召来大臣苏威,把这个梦告诉了他。没多久,就传来了晋王妃萧氏在并州怀孕的消息。于是晋王妃就被迎回了首都大兴,安置在大兴宫的客省安胎,可怜晋王夫妇新婚燕尔即面临分别。  杨昭出生之后,被留在宫中,由隋文帝夫妇亲自抚养,宫中都称之为“大曹主”。可能是养在祖父母身边的缘故,杨昭表现得比较早慧,他三岁时在玄武门玩,祖父母来看他,那时候隋文帝正好腰痛,就揽着独孤皇后(秀恩爱啊有木有!),小杨昭就觉得很不好意思,主动避开。隋文帝就感叹啊:“天生长者,谁复教乎!”  文帝在众多孙子中特别宠爱杨昭,大抵长辈们对第一个养在身边的孙辈都会有所偏爱。本来杨勇的长子杨俨也是有这个机会的,但是杨勇和云昭训脑子不灵光,独孤皇后接孙子过去玩,他们都生怕独孤皇后会吃了杨俨一样,连连派人索要,所以独孤皇后就歇了把杨俨养在身边的心。  杨昭十来岁到了能娶媳妇的年纪,隋文帝对他说:“应该给你娶媳妇啦。”  杨昭立马就哭了,隋文帝问何故,杨昭说:“汉王没结婚的时候,一直在至尊的身边,娶了王妃就搬出了皇宫,我怕也要离开祖父母,所以才哭。”  杨昭一席话说到了文帝的心坎里,把文帝感动了。不过杨昭最后还是娶了媳妇,他的第一任妻子是崔弘升的女儿。秦王妃崔氏就是崔弘升的妹妹,也就是杨昭妻子崔氏的姑姑。
  开皇末的时候,皇室出了一件大事。秦王妃崔氏因为不满丈夫多内宠,在瓜里进毒把秦王杨俊给毒翻了。关于秦王妃事迹败露,在史书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北史记载,是在杨俊死后,帝后去看儿子,见大蜘蛛从枕头下爬出,追查之下发现是崔王妃干的,于是赐死了崔王妃。另一说是在名医许智藏的传记里,提到他为杨俊治病,杨俊告诉他梦见崔王妃来索命,是杨俊去世前崔王妃已经被赐死。  我也不确定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靠谱,先搁置一边继续讲杨昭。  崔王妃的事情败露后,连累了侄女崔氏,杨昭主动上奏请求与崔氏离婚,隋文帝允许了。离婚之后,杨昭又娶了滑国公韦寿的女儿韦氏为妃。  在杨广即位之后,他还曾经派人去崔家,想复立崔氏为太子妃,不过因为有人从中作梗,所以这事就做罢了。杨广的这一举动多少让人觉得当初杨昭与崔氏的离婚另有隐情。  而且从史书记载来看,杨昭性情温和,据说没人见他生气过,就算是有极其可恶的人,也就说一句“大不是”而已。杨昭日常起居饮食都很简朴,对于自己的臣吏也十分关怀,亲自过问他们的父母,并且年年都有慰问品发。“好好先生”的表现其实颇有其父早年之风格。  杨昭十二岁封河南王,仁寿元年,他的父亲杨广被立为太子之后,他就徙封为晋王。要知道晋王乃是杨广的旧封,杨昭的这次徙封,应该也是变相地确立他太孙的地位。
  开皇末的时候,皇室出了一件大事。秦王妃崔氏因为不满丈夫多内宠,在瓜里进毒把秦王杨俊给毒翻了。关于秦王妃事迹败露,在史书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北史记载,是在杨俊死后,帝后去看儿子,见大蜘蛛从枕头下爬出,追查之下发现是崔王妃干的,于是赐死了崔王妃。另一说是在名医许智藏的传记里,提到他为杨俊治病,杨俊告诉他梦见崔王妃来索命,是杨俊去世前崔王妃已经被赐死。  我也不确定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个靠谱,先搁置一边继续讲杨昭。  崔王妃的事情败露后,连累了侄女崔氏,杨昭主动上奏请求与崔氏离婚,隋文帝允许了。离婚之后,杨昭又娶了滑国公韦寿的女儿韦氏为妃。  在杨广即位之后,他还曾经派人去崔家,想复立崔氏为太子妃,不过因为有人从中作梗,所以这事就做罢了。杨广的这一举动多少让人觉得当初杨昭与崔氏的离婚另有隐情。  而且从史书记载来看,杨昭性情温和,据说没人见他生气过,就算是有极其可恶的人,也就说一句“大不是”而已。杨昭日常起居饮食都很简朴,对于自己的臣吏也十分关怀,亲自过问他们的父母,并且年年都有慰问品发。“好好先生”的表现其实颇有其父早年之风格。  杨昭十二岁封河南王,仁寿元年,他的父亲杨广被立为太子之后,他就徙封为晋王。要知道晋王乃是杨广的旧封,杨昭的这次徙封,应该也是变相地确立他太-孙的地位。
  嚓,涯叔的服务器又吞又吐的。。。。接着八  杨昭呢,虽然有个美姿仪的父亲,母亲家族也是多出美人的,但是他本人是个胖子(深度怀疑是昭明太子的基因。。),胖归胖,武力值还是不错的,可以拉动强弓,具体形象可以参考咱们的萌兽胖达。  不过对于他那个专爱拿人的脸做文章的颜控爹来说,可能就get不到他的萌点,加上他从小不在父母身边,杨广对他就没有对熊孩子次子杨暕来得亲。  对于长子杨昭,杨广虽则不像宠熊孩子那样宠他,也还是对长子寄予厚望的。杨广即位之后没多久就到洛阳去了,杨昭便留守首都大兴。大业元年,杨广派遣使者到长安册立太子,有个有意思的细节,他是在大业元年的正月初五册立太子的,这一天正好是杨昭的生日。  大业二年,杨昭到洛阳朝觐父亲,留了好几个月,杨广想首都不能没人看着,就要他回大兴去,杨昭想再多留些日子,于是“拜请无数”,结果就累病了。杨广病急乱投医,派巫师去看,说是房陵王作怪(有学者据此认为杨昭生病实乃杨勇余党投毒)。杨昭没能挺过这场病,没多久就去世了,年仅二十三岁,留下了三个襁褓中的儿子。杨昭的死,为日后隋朝的灭亡埋下了一道伏笔。  杨广命虞世基为杨昭撰写哀策文,北史隋书都记载杨广“深追悼之”,结果到了资治通鉴就变成了“帝哭之数声而已,寻奏声乐”。
  @什么是没被用过的   lz加油~静候啊
  杨昭死后,杨广一腔父爱和愧疚之情都倾注到了他的三个遗孤身上。杨昭死后数月,杨广就破格把三个奶娃娃封为亲王(在此之前,隋朝皇孙无论是否太子所生,都是在十来岁的时候初封郡王)。  长子杨倓封为燕王,次子杨侗封越王,嫡子杨侑初封陈王,后来又改封代王。  杨广不管到哪里都带着这三个孙子,尤其是长孙杨倓,“炀帝于诸孙中特所钟爱,常置左  右。”  这三位孙子留到后面再八。  话说大业初年,正当杨广登上皇位踌躇满志打算一展宏图的时候,太子挂了。本来嘛,杨广对子嗣问题还不是很迫切,太子由嫡长子当着,宗室有最好,没有好像也没啥大问题。  结果才二十出头的太子突然去世,给了杨广一个当头棒喝,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有可能会绝嗣。皇帝没有后代,那是个大问题。  太子挂了,杨广只剩下杨暕一个儿子(此时赵王杨杲尚未出生),还有三个不知道能否平安长大的襁褓中的婴儿。因为太子的猝死,让杨广意识到,次子也随时可能英年早逝(杨暕这时候可能也还没儿子)。他的皇位,他的政权,正在产生动摇的危机。  但是皇后的年纪大了,已经不能指望她能生出儿子了,所以后宫嫔妃是必要的,庶子也是必要的。于是,二广不得不先暂停一下脚步,解决目前的危机:他需要造人。大业二年,他也确实老老实实地在东都呆了一年。  好在次年,他的小儿子杨杲出生了。危机暂时解除,闲不住的杨广又开始到处乱跑。  过了几年,他还是只有一个庶子,估计是看后宫老是生女儿,有些心灰意冷了,再加上长子的三个儿子都顺利长大,老二杨暕也给添了两个孙子,五个孙子总可以平安养大几个,不然再让杨暕多生几个(* ̄▽ ̄)y   于是在子嗣的问题上他也就淡然了,专心教育小儿子和孙子。  太子一死,帝国还需要继承人,于是这时候朝野上下和杨广都把目光放到了杨暕身上。但是杨暕呢,他是个熊孩子,熊孩子嘛,就爱作,不作死怎么能是熊孩子呢。  请看我今年年初写的一篇随笔;《隋炀帝作为熊家长的无奈:你这磨人的熊孩子,朕该拿你怎么办》
  杨二广家的熊孩子,杨暕认了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隋齐王杨暕,字世胐,隋炀帝次子。萧皇后和隋炀帝共有两个儿子,长子杨昭出生后就被留在大兴城,被祖父母抚养。杨暕作为当时晋王夫妇的次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年轻的晋王夫妇膝下唯一的儿子,当然,他还有一个妹妹南阳公主。  作为父母留在身边的唯一的儿子,杨暕本人又是“美容仪,疏眉目”“敏慧可称”,这样一个聪明漂亮的孩子,哪家的父母会不疼爱?尤其是杨广这样一个只会宠孩子的人。  于是被父母捧在手心上呵护长大的杨暕,不幸长成了一个熊孩子,“暕颇骄恣,昵近小人,所行多不法”。本来嘛,杨暕是次子,不出意外的话,他日后就是一个宗室亲王,骄恣一点也没关系,他的长兄杨昭是个性格随和的好好先生,只要他不犯浑,想来杨昭总是能包容这个唯一的一母同胞的弟弟的。  可惜,偏偏出了意外,大业二年,太子杨昭去世了。当时,杨广的子嗣只剩下一个儿子杨暕(说不定杨暕已经有儿子了),和杨昭留下的三个遗孤,杨倓、杨侗、杨侑。杨昭的三个儿子都还是奶娃娃,在幼儿夭折率极高的古代,能不能平安活到成年真的是个问题。  于是,朝野上下都觉得下一位太子应该是杨暕。估计二广本人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他命牛弘妙选官属,又把杨昭原来的近二万人属官给了杨暕。  杨暕形势一片大好,可是,杨暕他是个熊孩子啊,熊孩子别的本事没有,就善于折腾。本来,太子就是一个需要谨言慎行的干活。但凡杨暕能开动他聪明的脑袋瓜想想他大伯是怎么丢的太子位,想想他爸在当太子的时候怎么韬光养晦的,就知道这天上砸下来的不一定是馅饼,还有可能是板砖。何况他当时还没当上太子。杨暕就被这板砖给砸得头破血流。  前面我们说了,杨暕他是被父母溺爱着长大的孩子,这样的人,很天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学不会怎么去迎合别人的想法。  杨暕就被这个即将到手的太子之位和众人的追捧给弄得晕晕乎乎的,“宠遇益隆,自乐平公主及诸戚属竞来致礼,百官称谒,填咽道路”,于是杨暕就被糖衣炮弹给打倒了。  杨暕有一个跟他爸一样的毛病,就是看人没眼光,而杨暕的毛病比他爸更严重。他亲近的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锜、陈智伟等人,没一个是好东西。杨暕识人不明又好糊弄,在乔令则们眼中,估计就是个傻多速:人傻、钱多、速来。  乔令则们在齐王手下过了一段相当逍遥的日子,看上哪家美女,就用齐王的名义抢进齐王府供他们玩乐。他们去陇西把胡人们狠狠欺负了一顿,又抢了胡人们的好马献给杨暕,杨暕没要,让他们还给苦主。他们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就把这些马占为己有了。他们如果想在大兴洛阳横着走,估计也没人敢管,因为他们有齐王这张挡箭牌。  有这样的人跟着,杨暕的前途怎么会好呢。终于到了大业四年,杨暕因为自己的骄恣,惹怒了父亲。(这个时间点在《隋书·张衡传》有所体现)  起因是那时候二广在汾阳宫打猎,结果完了他自己一无所获,杨暕倒是大获麋鹿得意洋洋来献宝。二广觉得自己这个父亲一点面子都没有了!于是二广迁怒从官,从官们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果断把齐王杨暕给卖了:皆言为暕左右所遏,兽不得前。二广一听:好啊,你这个不孝子,是打你耶耶的脸来了是吧?  杨广平生最恨有人打他的脸,此前杨暕的所作所为二广肯定是有所耳闻的,再加上“柳氏女”之类的冲突,新仇旧恨一时涌上心头,二广决定收拾一下这个得意过头的不孝子,给他泼泼冷水,他还没当上太子呢!  于是,二广“求暕罪失”。好嘛,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估计当时气头上的二广也蒙了,自己的好儿子居然背着自己干了这么多好事!  杨暕的罪名,主要是以下几条:  一、 私自携伊阙令皇甫诩入汾阳宫;  二、 与达奚通妾王氏来往;  三、 与嫁给元家的大姨子韦氏私通,还生了一女;  四、 诅咒杨昭的三个儿子。  前面三条,都是可大可小的罪过,但是第四条,实实在在戳到了二广的逆鳞。他居然诅咒杨昭的三个儿子!  杨广本来就对英年早逝的长子心怀愧疚,不然不会在长子去世不到半个月,就将襁褓中的三个孙子破格封为亲王。而杨暕居然不知死活胆敢诅咒三个侄子。  事已至此,事态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完全脱离二广的掌控了。  身为一个父亲和祖父,一边是二十多年来宠爱着养大的儿子,一边是早逝的长子留下的三个血脉,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伤害了哪个二广都觉得疼。  盛怒之下的二广,如《红楼梦》里王夫人上身一般,“好好的爷们都教你们教坏了!”,对那些带坏他宝贝儿子的佞臣们一个不留,全斩了,连韦氏也被赐死了。  但是罪魁杨暕该怎么处置呢?  二广是这么对侍臣说的:朕唯有暕一子,不然者,当肆诸市朝,以明国宪也。  当时赵王杨杲已经出生,但还是奶娃娃,三个孙子也比赵王大不了多少。二广说,哎呀我是恨不得砍了这个不孝子就当没生过,可是帝王家不能绝后哇,杨暕不能杀。  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既然不能杀,那么参照滕王、卫王的例子,夺爵徙边呗!  流放啊……心疼,舍不得,算了吧……  那么,至少把他齐王的爵位废了吧?  这个……既然都不流放了,也不用废除爵位吧……  杨暕最后的处置结果是:虽为京尹,不复关预时政。帝恒令武贲郎将一人监其府事,暕有微失,武贲辄奏之。  (╯‵□′)╯︵┻━┻你偏袒得也太过分了吧!二广陛下!不流放不夺爵,连官都照做,只是不管事,派个人去监视,连人身自由都没被剥夺!杨暕那可是死罪啊,好歹做点门面功夫好么?果然俗话说得没错,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杨昭泪流满面扑进阿萧怀里,阿娘我真是你们亲生的吗?不是你们充话费送的吧?)
  熊孩子出了错,熊家长是怎么反应的呢?迁怒。我家的孩子才没错,错的都是别人。  熊家长因为自己没教育好熊孩子,迁怒了一批官员,比如——  首当其冲的齐王长史柳謇之,被除名了。  董纯,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注意到熊家长的用词了吗?他说是董纯在离间他们父子)  董纯:……冤枉啊至尊,是当年先帝托付我照看齐王blabla(省略若干往事描述)……  二广(回忆):……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算了。  董纯,安全过关。  庾质,质子俭时为齐王属,帝谓质曰:“汝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儿事齐王,何向背如此邪?”质曰:“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帝怒不解,由是出为合水令。  虽然庾俭一再表忠心,还是被整出去了。  《隋书》说,至此以后,熊孩子杨阿孩过上了悲惨的日子。  帝恒令武贲郎将一人监其府事,暕有微失,武贲辄奏之。帝亦常虑暕生变,所给左右,皆以老弱,备员而已。暕每怀危惧,心不自安。(等等,这描写怎么这么眼熟,好像杨勇被废前也是这么个待遇,“皇后又遣人伺觇东宫,纤介事皆闻奏”,来,熊孩子,跟你大伯一起抱头痛哭个)  但是,熊孩子会老实那还能叫熊孩子么?  大业五年,事情刚刚过去,正应该是熊孩子夹紧尾巴做人的时候。结果熊孩子偏不!╭(╯^╰)╮哼!  当时有个和尚法号吉藏,非常善于辩论。齐王杨暕早看这个和尚不顺眼,于是大业五年,杨暕在自己位于大兴的府邸中招了三十多个论士,跟吉藏辩论。这场宗教版的舌战群儒因为声势浩大、阵容豪华,围观群众纷纷表示这是一场盛会啊!(等等骚年!你这时候不是应该面壁思过吗?说好的“每怀危惧,心不自安”呢?你在大兴这么叼,你爸知道吗?杨广(扶额):熊孩子你好歹给我装装样子啊!)这场辩论赛吉藏1VS30+,结果踢到了僧粲这块铁板,整整一个下午,终于败下阵来了。杨暕很高兴,拉起僧粲的小手赞道:大师名不虚传!  (有沙门吉藏者。神辩飞玄望重当世。王每怀摧削将倾折之。以大业五年于西京本第盛引论士三十余人。令藏登座咸承群难。时众以为荣会也。皆参预焉。粲为论士。英华命章标问义筵。听者谓藏无以酬及。牒难接解。谓粲无以嗣。往还抗叙四十余翻。藏犹开析不滞。王止之。更令次座接难。义声才卷。粲又续前难。势更延累。问还得二三十翻终于下座莫不齐尔。时人异藏通赡坐制勍敌重粲继接他词慧发锋挺。从午至夕无何而退。王起执粲手而谢曰。名不虚称。见之今日矣。躬奉麈尾什物。用显其辩功焉。而行摄专贞不贪华望及禅定郁起名德待之。《续高僧传·释僧粲》)  大业六年,熊孩子又折腾着上了史书。  六年春正月癸亥朔,旦,有盗数十人,皆素冠练衣,焚香持华,自称弥勒佛,入自建  国门。监门者皆稽首。既而夺卫士仗,将为乱。齐王暕遇而斩之。  熊家长杨广陛下你能跟我解释下,你给你家熊孩子配的老弱人员,战斗力还可以嘛?对付几十个武装恐怖分子,挺利索的嘛?还是你家熊孩子其实有一夫当万夫莫开之勇?  (大业)六年,诸夷大献方物。突厥启民以下,皆国主亲来朝贺。乃于天津街盛陈百戏,自海内凡有奇伎,无不总萃。崇侈器玩,盛饰衣服,皆用珠翠金银,锦罽絺绣。其营费钜亿万。关西以安德王雄总之,【东都以齐王暕总之】,金石匏革之声,闻数十里外。(《隋书·音乐下》)  熊家长杨二广陛下你这下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是吧?说好的“虽为京尹,不复关预时政”呢?(杨昭再次扑进阿萧怀里,阿娘我真不是冲话费送的吗?阿萧摸摸儿子的头,笑道:傻孩子你当然不是我们冲话费中的,你是我们抽奖送的。杨昭:QAQ)  然后到了大业十一年,雁门之围,“(大业)十一年,八月乙卯,巡北塞。戊辰,突厥始毕可汗率骑数十万,谋袭乘舆;义成公主遣使告变。壬申,车驾驰幸雁门。癸酉,突厥围城,官军频战不利。上大惧,欲率精骑溃围而出;民部尚书樊子盖固谏,乃止。齐王暕以后军保于崞县。”  熊孩子在雁门之围的时候带兵殿后,熊孩子快感谢你爸,你戴罪之身还能带兵,想想你那两位叔叔,哪个有你能耐啊。  诶,这么看起来炀帝父子关系还挺和谐的啊?  我写这么多,其实是想表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二广跟阿孩虽然不像隋书写的那样一朝翻脸无情,但是,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仍然在日积月累的怀疑和猜忌中悲剧了。自从杨暕获罪之后,他们大概再也没能了解过彼此之间的想法,父子之间精神上的交流,几乎等于零。  二广对这个熊孩子阿孩,并没有民间一直以来所认为的那么冷酷无情。帝王身份之外,二广也是有为人父的温情一面的。虽然这个儿子犯了错,作为父亲的二广,严厉惩罚他,但也有各种舍不得。  二广让人监视阿孩,事事都要报告,也不单纯只是防着儿子生变,熊家长这是还没对熊孩子放弃治疗的希望。只是教育方式从放羊的爸爸变成了虎爹狼爸。他如果真的对这个儿子失望透顶,大可像幽禁两个兄弟一样把儿子关起来的。可惜杨暕至死没能领会这一层意思。  杨暕获罪以后的日子当然也不好过。二广对这个儿子的管教应该是越来越严格的。在大业五年,我们还能感觉到熊孩子是个快乐的青年,但是大业末期,已经苦逼了。在贞观年间,魏征曾说:“臣闻炀帝不信齐王,恒有中使察之,闻其宴饮,则曰‘彼营何事得遂而喜!’闻其忧悴,则曰‘彼有他念故尔。’”魏征的话固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夸张,但也可以看出,杨暕已经处在一种动辄得咎的地位了。我曾经跟人开玩笑说,在江都,熊孩子阿孩的最后时刻,他对着来抓他的人,脱口而出:“诏使等等,我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诏使且缓,儿不负国家。”)可见是二广常常派人把他抓过去一顿痛骂,让他养成条件反射了。  熊孩子本来可以过轻松快乐的日子,他爸爸当初宠着他纵容他显然也没打算把他当继承人培养的。结果大哥杨昭一死,熊孩子就悲剧了。杨广对长子的早逝心怀愧疚,并且把这种心情投放到次子身上,他念着长子的各种好,于是看次子怎么看怎么不爽。这孩子早给他惯得一身毛病啦。于是在二广心里,长子的形象越发完美,次子越发不堪,他就越不满。活人是没法跟死人争的,尤其还是被回忆不断美化的死人。  熊孩子动辄得咎估计也觉得委屈和迷茫,我这都夹紧尾巴老实做人了,为什么父亲你还是对我这么不满?  因为他的父亲一直在用想象中的杨昭的标准去衡量他。  说起来二广手下是熊孩子辈出,头号就是杨阿孩,然后是外甥宇文皛,和老婆的侄子萧钜。熊孩子专业户杨二广筒子完全可以出一本书叫《熊孩子育成手册》。  对比老杨夫妇教出来的杨昭和他自己教出来的杨暕,一个就少年老成、温和持重,一个就是“熊”。想来二广带孩子,就是个“宠”字。  在出了熊孩子杨阿孩这个失败品后,对于小儿子杨杲,醒悟过来的二广终于知道各种抓思想品德教育,教出来的杨杲表现得好学、孝顺,是个好孩子。连一直带在身边的长孙燕王杨倓也培养成了三好学生。他们未来会作为宗室成为国之栋梁。  但是亲戚家的孩子可以不必顾忌。于是二广还是带出了俩熊孩子——宇文皛和萧钜。这俩仗着舅舅和姑父的宠爱,出入宫廷无所顾忌,胆子大到敢和宫人私通。宫人,不管有没有被皇帝睡,名义上都是皇帝的女人,轻易碰不得,不然裴寂不会弄两个晋阳宫人去逼李渊造反。如果不是二广的纵容,谁给他们这个胆子。而二广在知道出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居然也不怪罪。  所以说,既然教出了熊孩子,那苦果也只能熊家长杨二广陛下你自己咽下去了╮(╯_╰)╭
  时间差不多了,剩下个小儿子赵王杨杲,和南阳公主,看明天能不能八完
  M个再看  
  楼主加油!  
  唉,楼主想起今晚要加班,更不了,今天不必等QAQ
  明天来看好了。
  楼主回来了~~~~  今晚八隋炀帝的小儿子赵王杨杲。  杨杲出生于大业三年,母亲就是前面提到的萧嫔。杨杲小字“季子”,我们知道“伯仲叔季”,季子就是小儿子的意思,真不知道杨广起这个小字的时候怎么想的,那会儿才大业初年,杨广是预感到自己接下来不会有儿子了么╮(╯_╰)╭  不过“季子”有时候又指的“吴季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一下,是说他是吴王寿梦的小儿子,是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人,吴国人几次想立他为王,但他都推辞不肯,最后隐居去了。  如果把吴季子和隋朝的储君之位联系起来看的话,略有意思,不过杨广到底有没有想过立杨杲为太子就who knows了  杨杲大业九年的时候封了赵王,虽然杨杲只比三个侄子杨倓、杨侗、杨侑小了三四岁,但是封王时间晚了很多。  不过杨杲的封王时间才是正常的,杨广三孙子是特殊待遇。  杨杲封王之后,代替杨暕做了河南尹,不久又兼职江都太守。大业六年的时候江都太守已经“秩同京尹”——就是说和京兆尹是一个等级了,可见杨广对于小儿子也是寄予厚望的。
  杨杲“美容仪”,人聪明,又非常孝顺。杨广也是吸取了熊孩子的教训,对小儿子的教育是不敢掉以轻心,杨杲也不负期望地长成了一个三好学生。  杨广的诗词,杨杲都能背得出来。杨广曾经因为生病吃不下饭,他就跟着不吃饭。平常萧皇后要服药,他也是为嫡母先行尝过。萧皇后要灸艾,他也想先为嫡母试过,萧皇后心疼他,不让他试,他还不肯。最后萧皇后自己干脆不灸艾了。  江都宫变的时候,杨杲在杨广的身边,才十二的孩子被吓坏了,一直哭,裴虔通让人在杨广面前斩杀了杨杲,杨杲的血还溅到了杨广的衣服上。  我由此十分不待见裴虔通此人。他原先是杨广的藩邸旧臣,杨广待他一向不薄,而他却做出了在一个父亲面前斩杀其幼子的举动,实在太过狠戾薄情。  杨杲的人生就此结束,他未来所有的可能性都在十二岁这年戛然而止。
  记得一起看过一篇穿越叫 隋宫行  女主从现代魂穿成陈 女周(念不来啊,哭),男主是杨广
  给南阳公主开个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南阳公主是杨广的长女。隋书是没有公主传的,因她在亡国后的气节和刚烈上了《列女传》,我们才得以知道她的事迹。  南阳公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杨广唯一的掌上明珠而受到他的宠爱。在她十四岁年,杨广为她挑选了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士及做夫婿。祖父隋文帝也来替孙女把关,亲自召见宇文士及,交谈之后非常满意,便为孙女赐婚。  宇文述是杨广的心腹和股肱之臣,又非常善于讨好杨广,杨广为女儿挑的这门亲事,固然有拉拢宇文述之意,但他也相信以宇文述的为人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委屈了南阳公主。  谁说政治联姻不能兼顾亲情呢?至少在南阳出嫁的时候,杨广相信自己做到了。  只是他没想到,千挑万选的女婿竟然是只白眼狼。
  大多数人对隋朝的真正历史不了解,楼主八的时候先介绍一下背景,发展史什么的。我看得很茫然。
  Mark  
  @shuna7 83楼
20:27:32  大多数人对隋朝的真正
不了解,楼主八的时候先介绍一下背景,发展史什么的。我看得很茫然。  -----------------------------  我这贴只讲隋炀帝的后宫呀,其他背景什么的其实没必要,只要知道有那么个人,有些什么事就行了
  宇文述有三个很有名的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宇文化及是个草包,江都宫变的时候被赶鸭子上架当了头头,但是能力实在有限,最后也只能破罐破摔。  宇文智及为人凶悍,连他爹宇文述都不喜欢他。而宇文士及则继承他爹的智商和情商,是个相当腹黑的人物。  南阳公主“美风仪”,是个气质相当好的美人,嫁给宇文士及之后,和丈夫的感情应该是不错的。大业初年,杨广巡幸榆林的时候,宇文化及和智及走私突厥,事发 被杨广抓了起来。杨广气的要把他们俩给斩了,就是看在女儿南阳公主的面子上,才放了他们,把他们送给宇文述为奴。  在宇文述快要病死的时候,南阳公主亲自给公公端茶送饭,可谓尽心。  可是,正是她的丈夫出卖了自己的父亲和家族,策划了江都宫变,借着宇文化及的名头,杀死了南阳公主的父亲、兄弟、侄子和一干宗室外戚。  直到宇文化及一干人到了聊城,宇文士及一看情况不对,带着书童借着征粮的事情麻利地溜了,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在了最危险的地方。  之后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抓住,隋代旧臣们见到窦建德莫不战战兢兢,只有南阳公主神色自若,自陈国破家亡不能报仇雪耻之恨,声辞恳切令窦建德和旁观者都为之动容。
  当时,谋反的宇文家要被诛族,南阳公主将满十岁的独子宇文禅师也在连坐之列,窦建德表示南阳公主如果不能割爱,愿意留禅师一条命。  对于南阳公主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抉择。一边是家族君父的血海深仇,一边是十月怀胎生下来的骨肉。不管选择哪个,她都没有错,但又都是错的。  南阳公主如果因为出于母亲的私心留下儿子,这是能够体谅和理解的。但是她能够大义灭亲,则更让人敬佩和心疼。还有什么比一个母亲放弃自己的为母之心割去骨肉之情更痛苦的呢?  也许在今人看来,宇文禅师着实无辜,但是在隋代,律法规定谋反者诛灭九族,南阳公主生长于其时,毕竟不能突破时代的局限性。  宇文禅师死后,心灰意冷的南阳公主主动选择了出家,在萧皇后和杨正道前往突厥的时候,南阳公主不知何故没能和萧皇后一起走,而是辗转流落到了洛阳。
  彼时窦建德失败被杀,南阳公主在洛阳又重新遇到了前夫宇文士及。  当时的宇文士及,已经投靠了唐朝,又娶了唐朝的宗室女寿光公主。宇文士及明知道南阳公主的性格不可能再与他复合,却仍然前去请求与公主复合。这绝不是因为宇文士及对南阳公主有多么夫妻情深,他不过是想借此洗白自己曾经抛妻弃子的行为,塑造一个有情有义的形象:看,不是我要抛弃前妻,是前妻不肯与我复合。  南阳公主自然不可能与宇文士及复合,她甚至都不愿意见宇文士及一面,就把他赶走了。  南阳公主在经历了国破家亡、丧父丧子之后,最终选择了青灯古佛了此残生。一代红颜,就这样奄然沉默于史籍之中。
  特别喜欢看这种贴 楼主加油么么哒  
  南阳公主赞
  马克  
  楼主其实觉得自己八得挺详细的,不过@shuna7 说看得很茫然,也许是楼主太想当然了,这样,等楼主八完杨广的三孙子完结之后,就进入答疑时间,大家如果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可以留言,楼主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O(∩_∩)O
  @SnailKC 81楼
21:29:50  记得一起看过一篇穿越叫 隋宫行  女主从现代魂穿成陈 女周(念不来啊,哭),男主是杨广  -----------------------------  我也看过,并且第一次知道陈婤(读音同“周”)也是因为这篇小说
  马一马
  三个孙子之杨倓  杨倓应该是杨昭的长子,母亲是大刘良娣。杨倓聪明又美姿仪,杨广在所有孙子中最喜欢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杨昭去世的时候,杨倓才四岁左右,他的母亲大刘良娣也很早就去世了,杨倓每逢母亲的忌日,就会因为思念亡母而哭泣。可能是因为父母早逝,杨倓有点早熟。  江都宫变的时候,杨倓察觉到事情有变,打算入宫禀奏杨广,怕惊动了对方,他和萧钜、宇文皛就没走宫城的正门,而是穿过芳林门旁边的水窦入宫,但是走到玄武门的时候,被守宫门的人拦住了。  杨倓诈称自己突然生了重病马上要死了,想见祖父一面跟祖父当面告别,不过,这谎话可能太假了,守门的人没信。不久后,杨倓和萧钜、宇文皛就遇害了,那时杨倓才十六岁。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门大官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