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里影壁墙设计前栽琵琶树好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照壁的沿革.pdf2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建筑设计类硕士毕业论文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论照壁的沿革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设计艺术学
指导教师:高鑫玺
我国的传统建筑艺术历史悠久而辉煌,照壁这个古代院落建筑群中的小小元
素,是我国建筑独有的形式,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水龙经》中记载,直来直
去损人丁的说法,起挡住冲煞杀气的作用,说的就是照壁。照壁是为了给庭院增加
气氛,祈祷吉祥的,增加了大门的气势,营造了一种和谐、安谧、幽静的环境。
照壁在古代被称为“萧墙” ,南方人称为照壁,北方人称为影壁,原属于宫廷、
郡属、庙堂、寺院、后来也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中,是中国人民含蓄的,对家居环
境保护在建筑形式上的一种体现。它建在院落大门的对面或大门内对着门外,是为
了遮挡大门对面的建筑物,使人们站在大门前感觉到宽阔、整洁,又成为人们进入
院落前停歇和整理衣冠的地方,同时也表明了院的内、外有别,使人们不能对院内
一览无余,在寒冷的冬天还能御挡院外的寒气,挡住大风向院内的直灌。照壁主要
由三部分组成:壁座、壁身、壁顶。建筑材料主要有砖、瓦、石材、木料、琉璃等种类。
由此可见,在古代照壁的本身的价值和实用性都非常的强,但是因为古代的等
级制度观念很强,一直限制着其的发展,不能被广泛的使用,后来等级观念削弱了
以后,才得以延传,以至于经过年代的洗礼和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一直沿传和改
革,当院落建筑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的时候,照壁没有别退下历史的舞台,它逐
渐沿革为新的艺术形式。
玄关就是照壁沿革而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既蕴藏着丰厚的传统元素,又兼具了
现代气息,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的产物,可谓是“传统与现实的新型传统文化”,
历史文化积淀为传统艺术铺就了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黄山区作家协会“春行北大门”&——文学作品汇集
徽府(外一篇)
飞檐翘角都是新的
你除了想到芭蕉
还会想到美人
古老的徽风吹过
凡语有了梵音
尽管有些怀疑
什么都清净了
有那么多石狮在镇守
即便一身西装
也会褪去万般铅华
绕了那么一大圈
都是亭台和楼榭
你走出了回廊
却走不出自己的内心
做一只小鸟多好
做一只游鱼多好
没有衙门的徽府
离尘世很远
离徽州很近
(注:“徽府”位于黄山北大门耿城镇,是一处具有徽派园林建筑特色的大院落)
大门也可以朝东
风水是个什么玩意
真的不大清楚
一座大院几乎容得下
整个村庄的历史
剩下的部分
可以到汉口找一找
因为靠近徽州
砖雕,木雕,石雕
也能做得像模像样
说宋朝远了点
但好歹还是出了个休宁县令
四水归堂没有错
“见义勇为”没有错
“稀龄献颂”没有错
“谭氏祠堂纪”也没有错
可穿堂风一吹
很多东西都没了
一块碑,二块匾
几分唏嘘几分叹
(注:谭家大院位于黄山北大门饶村,是当地谭氏望族的一座宅院,内藏“谭氏祠堂纪”一 碑和“见义勇为”、
“稀龄献颂”二匾等文物,历史悠久,见证着家族的兴衰颓废,人间的沧海桑田。该建筑已被列为黄山市“百村千幢”徽州古建筑重点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故园甚好,何必远游
四月中旬,我跟随区作协采风团去黄山北大门耿城镇采风。第一站是知还山庄。正逢春雨方霁,一下车便看见远处迤逦的群山和那些飘忽不定的岚霭,宛如一幅墨色浓淡相宜的烟雨远山图。
知还山庄就静静地卧在这幅画图里。山庄包括一方庭院,一座洋楼。庭院开阔,进门一条石径,两侧草木葱茏。那些缀着雨珠的枝叶分外翠色夺人,生机勃勃,使老旧的院落油然有了新的气象。洋楼虽经修葺,仍不掩班驳陈旧的沧桑感。不过这份沧桑感不是坏事,反而恰到好处地衬出洋楼古朴厚重的底蕴。
洋楼于民国十六年建成,至今已历八十余载。岁月更迭,风雨如晦,它从最初的富商宅第,几经变迁,当过公社、学校,现在是所在地耿城镇的综合文化站。想那旧时主人堂前燕子,皆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吧?
带着一些怀旧的心境,慢慢走近它。这座西班牙式建筑最显眼的是正屋前八根粗大的罗马柱,顶着二楼阔大气派的廊亭式阳台。在此凭栏望去,周边是恬静的农家小院,一两处疏落的菜园子,有黄鸡黑犬或避雨、或漫步,似隐约可闻小儿女烂漫的笑语。再远些,雨雾朦胧处,一片田园,几许烟树,皆是那么从容舒徐的意态。更远,就是那些画境一般的峰峦了,雨天则为烟雨画图,若晴日,必是远山如黛,“山是眉峰聚”的句子可以想见……此时,我忽然明白山庄的旧主人为何将其命名为“知还”了!似这般故园风物,怎不教远游商海的旅人生发“鸟倦飞而知还”的归心呢?
“鸟倦飞而知还”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句子。我揣测,当年的庭院里应该还种了松和菊——旧主人既将山庄的命名取义于陶辞,应该是乐见“松菊犹存”之景吧。松菊现在是看不到了,大约都随那旧日的繁华一起凋零在时光里了。
曾经的富商宅第如今已变身为现代的综合文化站,周围村庄的老百姓、远近的游人、中小学校的孩子们,闲暇都可以来这里休闲,看建筑,看风景。也许也有不少人象我一样,会从“知还”想起《归去来兮辞》,想起陶渊明!这是令人欣喜的!老旧的知还山庄成为文化传播的平台,使它焕发了真正有益的生命力。
离开知还山庄后,又随团到了福泰庄园、黄山北街等处。恰是人间四月天,一路上拂面的是杨柳风,沾衣的是纤丝雨,触目皆是新绿滴翠、山花烂漫的好景致!春的意味在耿城这片土地上已渐渐浓起来。
福泰庄园是一座准五星精品庄园式酒店,其间的水景客房、红酒长廊、私家菜,都很有特色。不过最令我流连忘返的,还是这里的一池春水——水湄是芳草萋萋,水下已有莲叶初生,袅袅地随着水波摇曳。看久了,竟不知是水波在推着莲动,还是莲舞在搅动水波了。迷迷蒙蒙的烟雨气息,令这水,这草地,这莲叶,都清幽如梦境!
黄山北街粉墙黛瓦、一派徽风徽韵。兼有青山侧拥,绿水潆洄,是一处好风景,亦是一处正在招募商户的文化艺术商业街。这里暂时还比较安静,是一幅略显寂寥,仍不失精致典雅的工笔画卷。那些曲折回廊、宛转台榭,似乎都在静候着主人的到来。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许多有识之士来到这片好风景里,就象丽江古城四方街里的商户们那样,一边创业,一边享受“人在画图中”的美好日子。作为黄山人,我期许来黄山北大门创业的商户们也能有那样的日子,期许耿城镇乃至黄山区经济发展的再次腾飞!
这时我又想起知还山庄,它的旧主人若能看到今日的家乡风貌,必谓故园即是乐土,再不肯倦飞于他乡了吧?
经过徽园(外一篇)
没用多少春风
爆芽的柳梢
衔黄的菜花
就经过了徽园
同时而往的
雨水,明显丰腴
沿途的心情
装满庄园的河床
轻易地,我们就能
勾画,一道飞檐
甚至,一轮夕阳
这个下午没有夕阳
马头墙上,昨日悬挂的
星辰,也已隐匿
不用穿廊走榭找寻
那些盘桓于光阴的主题
早已,如点点繁星
在皖南的大地上铺陈
注:徽园,位于黄山区耿城镇。
虎园,我所见的一只鸭
这是一只卑微的鸭
没有名字,也说不清出生地
直到前一刻,还被人忽略
胖瘦、高矮、愚智
这是一只被颠倒了的鸭
一生痴恋于水,临湖而居
却又背离湖水,囚笼里
拼命压制内心的向往
嘎嘎嘎嘎,就连述求
都得小心翼翼
这是一只怀揣抗争的鸭
蜷缩身体,规避
游人的目光,在心底
努力生长翅膀,扇动
一飞冲天的梦
可因为你,就是你
伸手一指,一切
都在指间改变。为了你
它游离了囚笼,翅膀,
还没张开,梦想
就已从高空坠落
疾速地,在虎王
倾盆大口,以及
你的狂笑呐喊欢呼雀跃中
这是一只悲苦可叹的鸭
恋于水、逝于水
终究没长成天鹅的羽翅
也终究,会与你
注:黄山虎林园,位于黄山区耿城镇。“老虎戏鸭”是虎园的一个游乐项目。
诗情画意北大门
春雪消融春意现,万紫千红满园春。在落英缤纷的春末,黄山区作协部分文友相邀走进北大门,揭开耿城镇神秘的面纱,感受耿城镇绝佳的生态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耿城镇位于黄山区的南面,镇境地势开阔,河流密布,环境优美,生态绝佳,是世界名山——黄山的北大门所在地。她象一位优雅的少妇,静静地依偎在黄山的脚下,随时准备恭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驱车行进在北大门旅游快速通道上,绵绵的春雨细密地织着,窗外是满眼的青葱翠绿,耳畔是叮咚的溪流、清脆的鸟鸣,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等黄山诸峰均隐入雨幕雾霭中。沿着浦溪河上行,路旁飞檐翘角的凉亭,古色古香的路灯,欢快奔流的河水将我们吸引出车外,两棵遒劲的古树雄踞金溪桥两侧。河的右边是在建的黄山水街工地、原汁原味的江南田园和点点新绿的青年林;浦溪河水从黄山一路奔涌,穿过7座景观坝,绕过波浪式的河床,水势趋缓,梅雨季节尚未到来,河堤边的河床裸露在外,有文友下去寻得二块质地通透润泽的黄山玉石。我和吴老、冰清、紫罗兰等人沿着左岸河堤,循着红色塑胶自行车道,徜徉在由或高或低的水墨山水画景观灯、与草地相映成趣的文明提示牌、曲径通幽、百转千回的人行步道、或圆或方、或似倾倒的酒葫芦的休憩小广场、或粗犷或嶙峋的假山飞石和红叶、紫花、绿草组成的画卷中,流连忘返于休憩凉亭、挑空观景台,直至主持人催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是知还山庄。知还山庄占地;,建筑面积;,是清未旅居湖北武汉三镇的黄山区耿城镇徽商谭芝屏于民国初年所建,是黄山市唯一的既有徽派建筑风格,又有西班牙建筑风格,集中西方风格于一体的古民居。目前知还山庄已改建成了耿城镇综合文化站,2011年从事民生工程工作时来过多次,可今天我们却迷路了。整齐划一的农民新村、亮丽传神的风光画墙体、宽敞整洁的村庄道路迷离了双眼,跑岔几百米,蓦然回首,却见她傲立于新村中。
知还山庄清新脱俗,她没有粉墙黛瓦马头墙,外伸的走廊凹凸有致别具一格,正面看好象有九个面,整个走廊就似一双半张还抱巨球的双臂,肩膀、手肘、手腕、指尖处各有一根立柱,让你可以多角度欣赏耿城的风光。推开知还山庄的院门,一口铜锁状水塘居于院子正中,它既是放生池、也是荷花池,更寓意聚财、锁财,财不外流。推开吱呀作响、外包铁皮并钉满规则成形铁钉的厚重木门,门庭照壁下是一人高的盆景花架,两侧墙上挂有名家书法字画,左右房间均是会客厅,跨过高高的门槛就进入了正厅。与徽派建筑不同的是,天井的位置不仅没有水沟和潮湿,而且更宽敞,抬头观望,原来是以亮瓦盖顶,此处挑空建造,将前后室连接。内室左右两边的大房间现在是图书室和留守儿童活动室,正厅的两边安放了八面哈哈镜,照出人生百态。打开与前门一样厚重的后门就是沟村老街,整块麻石的门框,显示出主人的霸气与富有。
有别于徽派建筑,知还山庄的木制楼梯很宽,不限制女人出行,二楼有四室四厅,挑空天井的二边都是客厅连接着前后二进的房间。一进的大客厅连接外走廊的大门是木制百叶门,窗户也是百叶窗,门楣上居然是半圆形七色玻璃太阳花,而客厅里的条桌、八仙桌、靠背椅,条桌上的古钟、帽子筒均是典型的徽式家具。知还山庄巧妙地将西班牙建筑风格融入徽派建筑风格中,既端庄大气又宽敞明亮。
离开知还山庄,汽车驶入福泰庄园,一股时尚气息扑面而来。庄园背山临河,浦溪河穿园而过。庄园楼体象一艘停泊在浦溪河边的巨轮,主楼一望达天,四楼通透,功能齐全,建筑霸气十足。庄园外的自然景观温婉动人,令人情迷。适逢春雨霏霏,云雾腾腾,黄山隐没了,远村模糊了,姜公在岸边垂钓,仙子在湖心划船,鸭子在湖中嬉戏,鱼儿不停地翻腾起水花,园中的湖水漫过堤坝,流进浦溪河里,悄悄地向远方淌去。湿润的空气让人心醉,幽静的山影让人情醉,缓缓的流水让我沉醉。在这里,每一次的呼吸都是一次享受,在这里,没有了忧伤,没有了疲倦,只有眼前那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在轻轻地舒展,让您想留在这里,与天地对话,淋浴自然,聆听天籁。
游完福泰庄园,绕过黄山北大门,一行人折返回程,去往黄山于志学艺术馆和黄山北街。汽车在一高坡外拐进山里,竟是别有洞天。黄山北斗酒店在我们的脚下,山林在我们身边,浦溪河在这里弯了个弯。一座古桥爬满滕蔓,若不是显眼的圆拱,还以为他是个小山坡呢。河堤卵石铺就的人行步道向树林深处伸展开去,于志学艺术馆偎在大山的臂弯里,一幢幢楼宇巧妙地依托山形错落有致。
第五站是浦溪嘉园。浦溪嘉园由黄山北街和酒店群组成,黄山北街乃围合式纯商业街区,酒店是围合式园林别墅布局,浦溪嘉园由27栋单体组成,北街中心标志性建筑为三层太平阁。站在太平阁下,前方是北街高大的门楼,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带来良好祝愿,环顾左右是鳞次栉比的商铺,恍若时空穿越,回到了明清的集市。
雨依旧下着,下午的黄山虎林园,人在笼中行,让你近距离感受百兽之王的威猛,而谭家大院则唤起我遥远的记忆,黄山徽府灵动的浦溪水穿府缓流,倒映出双拼洋房之倩影,临水整齐的嬉水亭与观景亭幻化出威尼斯水镇与江南水乡。
四月的耿城,一路观景一路情,山雕水刻,云绣树描;四月的北大门,生机盎然景象新,望远山之云影,履足下之绿野。春行北大门,收获良多,感动连连;魅力耿城镇,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你来发现,期待你来探索。
谁将瑶台落耿城
约定到黄山北大门耿城采风的前一天看了天气预报,知道是雨天。犹豫了片刻,还是如约带上雨具出发了。不为别的,就是想借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去感受一下雨中田园山野、村落河溪的意境。
这黄山北大门的耿城镇,说起来离黄山区城里也就十多里的路程,却安静得如同处女羞涩地避于一隅。也许是雨天的缘故,路上没有什么行人,没有多少车辆,湿漉漉的路上倒映着彩色的花影;悄无声息的雨点洒在浦溪河上激起无数小小的水窝、河两岸成排的已经发青的柳树垂下修长的枝条轻拂着清清的河面;大片的湿雾在附近的山峦上缓缓地铺开柔白的宣纸,尽情地泼洒着水墨云烟的国画;忽隐忽现的亭台、村居在浓密的山林间安享着如诗的日子。
这不是传说中的天上瑶台的神仙境界吗?我想。
接下来的行程就更让我沉浸在仙境而不知返了。
看过了民国早期西班牙式的“知还山庄”,看过了庭院式清代民居“谭家大院”之后,我们来到黄山北门大街。清一色的仿古建筑静静地依偎在黄山的怀抱之中。那日,因为是雨天,浓重的雾气在大街背面的山峦上缓缓地升腾着、漂移着,大街正中那座高大威严的古色古香的楼宇也缠绕着轻轻的雾霭,一种如梦如幻的神秘感顿时撩拨着我的心房。电影中云雾漂漂的天庭仿佛就在眼前,使人浮想联翩。幻觉中,好像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正在从云雾中、从楼宇中踏着青云向我们走来,迎接我们来到天庭。
要不是那四通八达、宽阔整洁的公路不时地唤醒我们的现代知觉,我还真的把自己当作了神仙,遨游在秀丽山水、烟村野趣、亭台楼阁之中不能自拔了。
我们最后驱车来到耿城的徽府,虽然这里我再熟悉不过了,并且那徽府巨大的照壁背面镌刻的铭文就出自我的拙笔,但行走其间,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园林幽居的氛围之中。
我在为徽府写的铭文中,有这样一段话:“黄山有延绵百里雄伟壮丽之气势,徽府有涵蕴百亩皇家园林之恢宏。天工大智慧塑造起巍巍黄山,人杰大手笔雕琢出赫赫徽府。正门牌楼雕梁画栋尽显辉煌雄姿;精巧别墅粉墙黛瓦尽展徽派韵律。府院之湖兮如大家闺秀为徽府添彩;亭台廊榭兮似小家碧玉予龙脉增辉。石雕、木雕、砖雕技艺精湛,造型丰富,怎一个人文气息了得?曲径、怪石、花木错落有致,自然得体,怎一个幽雅氛围堪比?”
这段话不但是描述徽府环境的,也描述了我的心境。我想,就是天上的瑶台也不过如此吧?
是谁将天庭瑶台落于此?那自然是黄山的造化!抬头仰望黄山的烟云,神仙就在那里,瑶台就在这里。
耿城,在我的眼里一直是充满现代气息的:宽直的金鼎大道直通城区,北大门蜚声海内外,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而此行,却让我领略了一个别样的耿城。
那天,雨细风和,我随采风团一起,踏着春的脚步来到耿城,寻找着心中向往的美景。上天是恩慈的,送来了春姑娘;他又是是慷慨的,将雨化为她的嫁妆,扮美了天地,滋润着万物生灵。于是,也有了这烟雨中的透着一丝古老韵味的耿城。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一踏入山庄,就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五柳先生《归去来兮辞》里的句子。知还山庄,位于耿城镇沟村,为清末旅居湖北武汉三镇的徽商谭芝屏于民国初年所建,历时八年建成。主人虽为商贾,但若无“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底蕴,断不能赋予山庄“知还”这样绝妙的雅号。走进外部充满欧式风格的主楼,内部是古香古色的徽派格局,和我在宏村和査济等地的所见并无不同。难怪有人说,独具匠心的西班牙风格与徽派建筑元素的内外融合,是山庄的最大特色。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屋前古朴而又充满韵味的小小荷塘,与朱自清先生的描绘相比,虽无月色,却多了雨的润色,细密的雨织在田田莲叶之间,雨滴在嫩绿的叶盘上凝集、滑动,伴着时而传入耳廓的蛙声,整个荷塘顿时鲜活了起来,若说是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大概只缺少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吧!正在此时,塘前忽现一个打着红伞的背影,于是快门声此起彼伏,等她转身离开时,大家已经拍完,发出会心的笑声,在笑声里,蕴含着文人特有的情结,且只有在这烟雨、楼阁、荷塘、蛙声、倩影中方能尽情释放。
如果说知还山庄是中西合璧的佳作,那位于饶村的谭家大院,则是地地道道徽派建筑的精品。巧合的是,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宅院的主人也姓谭,为当年的返乡官员谭子雨。未进大院,外墙上书画大师刘晖的“谭家大院”四个大字印入眼帘,无形中提升了整个大院的品位。步入宅门,风景自是不必说的,马墙青瓦,楼台轩榭,秀木花丛,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元素。院里树的叶子,红的,绿的,错落有致,有了雨水的滋润,显得更加鲜艳欲滴了。在别具一格的水系中居住的鱼儿,似乎感到了我们的到来,游嬉得更加欢实了。而我则顺着石铺的小径,寻觅着内心向往的所在,很快,“童蒙苑”三个字进入了我的视线,我迫不及待地迈了进去——果然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葱茏却不失古朴、幽静,远离尘世的喧嚣,人的心瞬间静了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不书林瀚海任遨游,挥洒飘逸贯古今呢?走近阅卷斋,耳畔似能响起当年“人之初,性本善……”的琅琅书声,好似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若无一个一个像“童蒙苑”这样书塾的积淀,也就不会有古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佳话吧!
一路上我们踏足的景点很多,难以尽述。唯有这两座古宅,连古通今,触人情怀,俨然是耿城的“古韵双壁”,在烟雨中,焕发着无尽的魅力,为耿城的大地再添一脉生机。这历久弥新的韵味,已浑然不觉沁入我的心里,酝酿出新的感知。离去时几度回望,顿觉风也飘摇,雨也朦胧,心也荡漾。
驱车前往黄山北麓的耿城镇时,正值阴雨连绵的四月天。和风细雨,柳色青青,云雾迷漫的黄山北麓在春雨的滋润下,呈现出一片盎然的春意和蓬勃的气象。
沿着宽阔笔直的金鼎大道向北疾驰,一路抵达黄山脚下的沟村。冒着霏霏细雨走进沟村文化站的院门,抬头便见一座两层的欧式小洋楼矗立在空阔的院落里。经陪同的人员介绍,这幢小洋楼就是知还山庄。从外观看上去,上下两层的山庄既小巧玲珑精又独具特色,别致的造型和西洋化风格,使得山庄与周围的徽派民居显得格格不入,看上去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别有风味。
阔大的院落正中是一方石砌水池,细密的水藻漂浮在水面上,那翠绿的色泽在黯淡的阴雨天里却显得格外的耀眼。回旋绕过长条形的水池,踩着光滑的麻石条拾阶而上,便踏上了山庄大门口的回廊。山庄的回廊共上下两层,下层有六根麻石条立柱,上层为六根水泥罗马柱,呈环状支撑着廊檐。整个回廊呈“凹”字形,远看凹凸分明,错落有致,给人一种既活泼生动又端庄典雅的感觉。
穿过青石立柱的大门,便进入山庄的厅堂。从外面看山庄似乎不是很大,但进入山庄,却发现不同寻常,阔大的厅堂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山庄为两进三间格局。前进比后进略小,但前后结构完全一致:中间为厅堂,两侧为厢房。前后进之间为过堂,过堂西侧为主人的盥洗室,东侧为回旋式扶栏楼梯。
前进厅堂的照壁上方曾悬挂一块“见义勇为”的牌匾,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在民国十一年九月为褒奖山庄主人谭芝屏所题&。谭芝屏,耿城沟村人,清末民初旅居汉口经商,一生乐善好施,曾任汉口慈善会会董。民国四年,谭芝屏与太平巨商陈少洲等人在汉口建育婴敬节堂,救助孤寡老弱。民国六年,谭芝屏又与旅居汉口商人王琴甫等回乡捐资组成平粜会,遇荒年平粜救助灾民。黎元洪任大总统期间,闻知谭芝屏先生的事迹,特意题写“见义勇为”匾额褒奖他的善举。该匾原藏于山庄内,现流转到谭家大院。
绕过照壁进入后厅,眼前顿时亮堂起来。一道光线从照壁后正中的屋顶上洒落下来,将整个厅堂辉映得如梨花一样雪白。这是过堂中间的透光天井,其形状构造别具特色,和徽式天井完全不同。这是一种穹隆拱顶上覆盖玻璃的西洋式天井,光线透过穹顶玻璃洒落下来,照亮整个厅堂。这种天井有别于四水归堂式的徽式天井,只采光线不接纳雨水,这就避免了室内的潮湿。
阔大的后厅宽敞明亮,中间摆放着一张乒乓球桌,两侧陈列着两排令人捧腹的哈哈镜。后厅没有照壁,厅堂直接与后门相接。外裹铁皮的厚重后门敞开着,细密的春雨随着柔白的光线扑进门来,让人感觉分外的清爽和舒适。眼前的厅堂既没有岁月的斑驳,也没有历史的沧桑,显然是经过了大规模的修葺和粉饰。整洁如新的厅堂轩敞明亮,洁白耀眼,让人丝毫也看不出这是一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老宅子。
谭芝屏在武汉经商发财后,便想回到老家沟村修建一幢别墅养老。见多识广的谭芝屏对家乡的徽派建筑很不以为然,他认为阴暗、潮湿、封闭的徽派建筑远不如西洋式楼房宽敞舒适,他毅然决定在家乡建一幢西洋式楼房别墅。山庄于民国九年开始动工,民国十六年才竣工,前后历时七年。尽管修建洋楼时遭到亲戚和族人的反对和非议,但思想开放的谭芝屏力排众议,坚决果断地将一幢西式洋房矗立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当时遍地徽派建筑的乡村中,这种不非同寻常的举措,的确可以看出谭芝屏先生具有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从过堂东侧回旋式的木质楼梯可直接上到宽敞明亮的二楼。二楼格局同一楼完全一致,而且前后大门口都有阳台。朝北的门口为窄小的水泥阳台,只有一圈护栏,方寸之地仅容二三人。朝南的门口为回廊式阳台,长度和正墙宽面相等,看上去相当宽敞。六根罗马柱和钢筋水泥护栏撑起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徜徉在阳台上的人感觉很舒畅。山庄南面的门窗很独特,里面是玻璃门窗,外面是百叶门窗。用手拉动百页窗上的木条,木质窗叶开合自如,室内的光线也随之或明或暗地跳动着。精巧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一百年前的西洋建筑在今天看起来,依然还是很富丽堂皇。山庄前后厅堂和厢房的墙面均为砖砌,顶面为涂刷白漆的木板条天花板。洁白的墙面上饰有一米高的红褐色木质裙板,看上去端庄雅致,俨然大户人家的小姐一样。后进上下楼的四个厢房各有四扇窗户,三个房门,前进上下楼的四个厢房各有三扇窗户,二个房门,厢房空间比较大,光线也很充足。山庄东、北、西三面窗户的内框是厚实的青麻石,粗壮的钢筋构成网状的窗棂。窗户里外各有一扇窗门,外面的窗门钉着黑铁皮,里面的窗门镶着玻璃。
居住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楼房里,房屋的主人一定会感觉很惬意很舒心。虽然山庄在解放初期被当作资本家的财产予以没收,谭芝屏的后人也无福享用,但它一直还在默默无闻地为当地村民造福。由于洋楼结构坚固,宽敞舒适,解放后曾作为公社和学校所在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今修葺一新的山庄,又成为沟村文化站,百年前的老房屋依旧在为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慷慨奉献着。一生乐善好施的谭芝屏先生如有在天之灵,也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伫立在山庄二楼南面的阳台上,透过细密的雨帘,呈现在眼前的是黄山秀美的风光。雨中的黄山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矗立在碧绿的田野上,白色的云雾如轻纱似的缭绕着绵延起伏的山峦,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斜风细雨中的知还山庄的确是别有一番情调和意境。
不见内城外郭的耿城,但见青山,白云,溪流,民居,摇曳。四月的微雨霏霏,白云袅绕峻美的黄山,冷雪成雨汇成浦溪河水缓缓流出,伴着浦溪河水世代而居的村民,见证了黄山北大门典雅古朴的成长,无论何时你经过耿城,这份穿透岁月的美丽总会让你流连,让你喜欢这皖南山区村落的姿势,甚至会让你停下脚步,忍不住踏歌而行,四月的翠和芳菲成了一种艳绿,引你徜徉四月耿城,聆听一抹流风,吟唱一段遥远的磬语,释然一段情怀。如果没有相遇,你怎会爱上这百看不厌的风景。
民国.知还山庄
徽商谭芝屏于民国9年动工,民国16年建成的这栋山庄,具有西班牙异域风情。百年来遗世独立在村野山落间,曾经繁华又寂寞,如今依然像个扔在一堆萝卜里的青菜一样清新独特。
黑白是山庄的主色调,主人倦鸟知还回到家乡建成的山庄虽没有福泽自己的后人,却成了村民的文化活动中心。黑色的木质百叶窗,一扇扇半开半合,廊亭外的风吹过窗棂,转过屋角,阳光一片打在罗马柱上,那端坐的曼妙女子和潇洒的民国商人应该是在这样的阳台上看远处的风景。
彩色的洋玻璃,像半个太阳花,开放在门楣上;黑色的洋铁皮窗户;宽大的木雕楼梯;嵌玻璃的拱形天棚;阳台上的石栏杆;深红色的木质墙裙;八根罗马廊柱支撑的宽大的回廊;洋铁铆钉包着的大门;门前徽派的青石,方塘,苔藓。山庄是主人诗意的,幻想的,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寄托,仿佛洗尽铅华的民国女子,让我们充满遐想与好奇。
梦想与现实总是相互羁绊,无法谋面。
现代.福泰庄园
这是符合浪漫主义的庄园,鸽岛,小桥,亭榭,木船,翠绿色的树,一首徽派的田园牧歌。曲水,白鹅,奇石,豪华厅堂,是时尚的曲子。在这里有红酒,有闲书,可以品茶可以垂钓可以漫步,设计者的匠心处处可见,虽然没有历史,如果存在百年,每滴露珠都会诉说一个故事。
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这样。闲的时候喜欢发呆,看蓝天白云和流水,看低空掠过的飞鸟,看指缝中流过阳光碎影,以及,不确定就已经逝去的时间。庄园外面杜鹃花开正艳,默默坐在庄园酒店五层楼高的大厅内,看着壁画、地毯、转角红木沙发、白色的胶囊吊灯、玻璃电梯,在浮躁的现世,握一杯精致的红茶,让内心丰盛安宁,透过橘黄的玻璃杯,心里蓦得升出一丝懒洋洋的感觉,像是突然找到一首从前单曲循环过很久的歌,于是自言自语说,哎呀,原来在这里啊。
清末.谭家大院
自从看了《最后的绝唱》,再到谭家大院,总有一点忧伤,仿佛风中传来那一声长叹,却不知道出在何处。这原本是返乡官员谭子雨府邸,后来他的三子历时八年扩建了老宅子,三兄弟分别于50多年前一一离世,结局似乎并不好,这真是一座悲情的房子还是时代的悲剧我们无从评判,但一次次地来到谭家大院,我依然怀旧这个干净、整齐、布局合理的徽派民宅。
百年风雨唯一幸存了正房与私塾,现在恢复的伙房、仓库、佣房,庭院,院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有新有旧。
大门朝东,抬脚踏上台阶,进入门房,木头影壁上一块大匾书“谭家大院”,转过偏门入得庭院,院内有树木山石,垂柳依依,有石桌石凳,
静谧之夜对月邀风,曲水流觞。行过石桥,到得正房,正房居北侧,坐北朝南,为五间三进式,上下两层,共420平米。移步推开黑油漆大门,跨过四扇木雕隔屏门高高的门坎便是正厅,上有天井下有归堂,四侧廊柱雕有人物、瑞兽。正堂挂中堂画,两侧中柱上贴挂楹联,照壁上东屏西镜,左右摆硬木太师椅,悬挂于谭家大院正堂前的“见义勇为”匾额,原属于沟村“知还山庄”的主人,现在赫然挂在了谭家大院,好在都是姓谭的,无须较真了。正厅两侧为主人居室,有木质梯道通往二楼房间,楼上该是小姐的闺房,闺房内有可以相看郎君的细阁木窗。穿正堂而过,即为内宅所在,内宅大门为较为独特的圆形门洞,三间结构,面积不大,中设客厅,两侧为卧室,想是当年本宅老太爷夫妇颐养天年之所,悬挂于内宅堂前的“稀龄献颂”匾额亦不属于原谭家大院。倒是大院内现存的一块“谭氏祠堂纪”碑,青石质地,古碑底部残缺,遗失部分内容,从现存可辨碑文来看,详细记载了本地谭氏自春秋战国至明嘉靖年间的迁徙变迁,该碑为谭家大院最古老的文物,距今已有500多年。
出正宅西行十数米,过拱门,即入偏院,为开童蒙之书塾,一进三开,面积不大。门前有回廊、花圃相连,静雅幽致,别有洞天,童蒙苑,开卷斋使主人的好儒之风可见一斑。岁月悠悠,幽幽时光,春光里行在谭家大院,细碎阳光下柳絮翻飞,不经意间迷住了你的眼睛,恍惚你的前生就曾在这百年前的老宅楼梯上兜兜转转,终于在这个锦绣春天里,你与谭家大院期期然相遇了。
浦溪河水流淌了千年,千年的等待难道就是为了这座徽府?这是徽州女人梦中的伊甸园,青砖作门阶,石狮作守护,朱红的大门,雅致的后亭,美酒地窖,电梯洋房。犹如穿旗袍的现代美女,外面罩着个传统的衣服骨子里是现代开放的。
引浦溪河水穿府过街,一条河水弯弯曲曲穿过了所有的徽府人家后院,水草游游,花木茂盛,太湖假山置身河中只为让水流依依回旋。如果是永和九年,如果是王羲之在世,放一杯觞酒还会不会醉就不朽的《兰亭序》?片片落叶逐水流,流到东家流西家,这样的徽府人家,夜晚是最美的,家家户户自成一体,又隔河相望,坐在凉亭,临水照花,或者抚琴一曲,或者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精美如诗的建筑群,青山绿水中的黑白檐角,亦真亦幻的一个徽州梦。
徽府如一条巷子般寂静,多年后,你且看它。。。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别,别急着去登那最美的黄山,沿途的风景更醉人。辅村四月,桃花流水燕斜飞。
这一片山势开阔,田园美丽,花开花落,刹那芳华就落在人心里。我喜欢耿城现在的美丽洁净,它处处有治理的痕迹,是巧妙的才华让河道变宽,使道道桥梁铺设,村庄变迁,人们变富。没有见过旧时耿城的你,会惊艳它现在的雅致精巧,一天天,它在变化,每一次蜕变都会经历一次痛苦,我们等待它飞羽成蝶的美丽。
四月天,是绿盈盈俏生生的,正是春和景明,惠风和畅,田野油绿如碧玉,仿佛片片青青湖水,在风中荡漾生辉。有农人驻立其间,远处,有窈窕女子,采茶而归;房舍笼着轻烟;树上的鸟巢隐在叶子里;山腰挂着白云。更远处是黄山俊俏的身影。四月的浦溪河岸边春意绚烂,叶子安静地绿着,云朵自在地飘着,鸟儿日日歌唱,红色的自行车道在绿色的草坪间起伏,柳条在绿的春风里舞起阳光闪耀,到处是清亮亮的绿,像这春天盈盈深处的笑。
时光在风里一点点老去,它们闪亮地嵌在光阴的河里,这样的春天如此虚幻,仿佛初见。本已见过多年,却还是按不住一份怦然,这怦然不是来自浅淡的春色,是草未盛花初发,是辅村明媚的春光。
有人在歌里唱:花一开满就相爱。爱它,在它最美的华年,爱它,连它憔悴的容颜。
这个时节,能让一切青春的心奋不顾身地相爱。
四月耿城便是这般的美好,虽然生活还是一成不变的样子。
春雨潇潇北门行
春山如黛,春雨含烟。春雨潇潇的周末,一群文友相约于黄山北大门——耿城镇,沐春风,浴春雨,赏春花,踏春草,放春歌,逐春情……追随春天的脚步,放飞春日心情!
春雨如丝柳如烟。蒙蒙细雨中,我们一行乘坐的三辆小车,从城区出发,沿着金鼎大道徐徐前行,十几分钟后,便来到采风的首站——知还山庄。
知还山庄,又名小洋楼,民国时间建筑,位于耿城镇沟村。山庄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是清末民初旅居湖北武汉三镇的徽商谭芝屏(黄山区耿城镇人)所建,民国九年动工,民国十六年建成,是黄山市唯一的融徽派建筑风格和西班牙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中西合璧式古建筑。
山庄主楼是一座二层楼房,坐北朝南,二进三开间,面阔12.8米,进深24米,楼高12米,建筑面积614平方米。一层二层各有前后两个大厅,四个大房间。东侧有回转式楼梯,宽2米,照壁后有造型别致的玻璃大顶棚,楼上楼下均可采光。二楼环绕顶棚的是雕花木制栏杆,造型古朴,优雅别致。楼内有不少中西合璧构件,窗户上有民国时期的钢筋防护,玻璃双层窗门,坚固耐用。门窗用材考究,做工精致,百叶窗、百叶门,古色古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下两层前脸各有八根罗马柱,高大粗壮,气势恢宏。山庄内还建有花园、庭院、水池等,环境幽静清雅。知还山庄建筑形制极为罕见,属于尚存的西方建筑精品,为研究西方建筑本地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研究价值。
陪同的镇领导介绍说,自2009年掀起“百村千幢”工程建设热潮后,政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这座历经百年风雨沧桑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以“修旧如旧”的形式,将其改造成了耿城镇综合文化站。站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厅、会议室、展览厅、管理房及室外健身广场等。修缮后的知还山庄不仅方便了农民朋友前来读书看报、上网查阅资料等,而且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前来,在这里感受传统建筑文化的熏陶。知还山庄,这座沉寂多年的古建筑,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友们大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新鲜的感受,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们楼上楼下楼里楼外,用眼睛观察,用身体触摸,用心灵感受,尽情体验这座中西合璧古建筑的无穷魅力。同行的几位美女,或坐在古色古香的红木椅子上,或斜倚雕花栏杆,或端坐八仙桌旁,用临时“主人”的身份深切感受了一番……
楼前有一长方形池塘,约四、五十平方,水面铺满了绿色的浮萍,一些睡莲点缀其上。微微春风,柔柔细雨中,看着就是一幅充满诗情的画。站在二楼的走廊上,远望黄山群峰在烟雨雾岚中若隐若现,恍如仙境缥缈灵动;近观田野村庄在春雨的洗濯下愈加清新亮丽,犹如浴后美人姿色更添三分。
离开知还山庄,我们沿着北大门旅游快速通道向黄山风景区前进。经过拓宽改造的北大门旅游快速通道,全长4.4公里,路幅宽度16米,双向四车道,平坦宽阔。这不仅是一条旅游快速通道,更是一条生态路、绿色路、景观路,道路两旁的绿化、美化、亮化设施,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行道树以杜英、石楠为主,层次上高低错落,颜色上红绿相间,路边有大片草坪,绿油油的。临河的一侧以假山、凉亭、广场、景观树、观景台点缀其间,诗情画意。沿河还修建了人行步道和自行车骑行绿道,我们在步道上徜徉,感受着美如诗画的风景,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和快乐。有一处草地上,落满了粉红色的花瓣,青青的小草,晶莹的水珠,粉红的花瓣,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水晶地毯。
一路风景一路行。霏霏细雨中,汽车驶过二龙桥,不一会便来到了黄山风景区北大门门楼处。门楼于2013年建成,端庄大气,四柱二楼,翘角飞檐,饰以彩绘,门楼上方有陈毅题写的“黄山”二字。门楼造型古朴典雅,新颖大方,充分体现徽派地方特色。北大门门楼的建成,不仅进一步提升了黄山北大门的旅游品味,而且新门楼也成为了黄山北入口的新地标。为进一步提升北大门旅游整体形象,耿城镇实施了北大门门楼附属设施工程,完成了环岛道路及生态停车场黑化、绿化、生态护坡等建设。烟雨黄山诗意浓,北门门楼佳景多。站门楼处,望远山空濛,烟云笼罩,隐隐邈邈;近处竹海滴翠,郁郁葱葱,满眼青色。
离开门楼,我们一行来到了黄山福泰·VISTA庄园。庄园背山临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光旖旎。说是庄园,其实更像一座公园!这里,花草水榭、亭台楼阁、竹木秀荫、幽静小径,应有尽有。园内有一湖,湖中锦鲤穿梭,金龟浮沉,湖左侧有“姜公亭”,游人可以在此休憩、垂钓。湖中有一小岛,岛上建有有鸽屋,一群白鸽时而啄食,时而飞翔。湖边有一只小木舟,游人可以泛舟湖上,体验游湖之趣。
福泰·VISTA庄园是一座以徽州地方特色加时尚元素为设计思路的准五星级精品酒店,主打休闲、养生、度假产品。庄园拥有75间不同规格的豪华客房,集住宿、餐饮、会议、康体、娱乐功能于一体,推出的红地毯婚庆广场、水景客房、维斯特红酒廊、主题餐厅、赢家私房菜、聚茗阁(茶吧)、静心斋(书吧)、康体健身、英式贴身管家服务等特色产品,可以让每一位客人真正体验到庄园式酒店的高端品质与服务。园内溪水潺潺,湖中鹅鸭游弋,春日鸟语花香,夏季竹林清凉,秋临丹桂飘香,冬有晶透琉璃,四季美景如画。因此,福泰素有“抬头见黄山,休闲在福泰”的赞誉。
离开福泰,我们一行来到了于志学艺术园。于志学艺术园位于耿城镇辅岭古桥北侧,占地面积4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园的主人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亊、中国美术院院长于志学。艺术园由入口、接待、展示、办公四个区组成,主要功能是以学术研讨、文化交流和修身养性为主的高品位艺术创作。园区建筑布局依山就势,与山体、水景、绿化等景观相辅相成,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艺术氛围浓厚,全面体现了于志学先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追求。
如果说,于志学艺术园让我们充分感受到高雅浓厚的艺术氛围,那么接下来所去的浦溪嘉园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浓郁独特的徽商文化情结。浦溪嘉园是位于黄山脚下、浦溪河畔的一个大型商业街区,山水的灵气和千年的徽韵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入口处一座徽派风格的门楼,上书“黄山北街”四字,气势非凡。黄山北街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商铺169套,核心业态为书画、雕刻、陶瓷、织绣、奇石、古玩等文化艺术品经营,辅助业态为餐饮、娱乐、特产、旅游生活设施等。商业街中心的太平阁是整个园区的标志性建筑,为一栋三层十字脊传统徽式阁楼。商业街与浦溪河交接处为浦溪茶楼,楼前设有月台,所谓“推窗望月,开门见山”正是茶楼的美妙意境。“花三两纹银,买一段太平日子”的主题宣传,对大都市里的人是很有诱惑力的,他们纷纷来此投资经营,在灵秀山水中品味市井繁华,在生态休闲中体会快乐人生。
春雨密织春意浓,文友踏春兴致高。走了一处又一处,赏了一景又一景,不知不觉已近中午。在政府食堂,我们临窗而坐,窗外雨缠绵,室内笑语喧。用过中餐,稍事休息,下午我们先后来到黄山虎林园、谭家大院和徽府。
黄山虎林园是安徽省“861”重点项目,也是黄山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虎林园距黄山北大门仅10公里,距合铜黄高速黄山区出口3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绝佳。景区占地500亩,是集特种养殖、旅游观光、特色餐饮、旅游购物、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新业态旅游开发项目。园内野生放养东北虎50余只,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也是是中国最具生态特色的东北虎养殖基地。进入园区安全通道后,听着导游对东北虎习性特点的介绍,近距离欣赏着老虎游泳、捕食猎物等场景,听虎啸,观虎威,百兽之王的霸气与威猛一览无余,说不出的兴奋与刺激。黄山虎林园的建成对丰富黄山旅游产品内容、提升旅游产品品位、平衡皖南山区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黄山虎林园顺利晋级为国家4A景区。
离开虎林园,我们驱车来到谭家大院。谭家大院位于耿城饶村,始建于清朝末期,是当地谭氏望族——谭子雨的府邸。大院由正房、书苑、佣房、伙房和园林小景构成。踏入正门,有一屏风,上悬“谭家大院”牌匾,为当代书画大师刘晖所题。穿过屏风,进入庭院,院中假山林立,曲水流觞,红鲤游弋,花木掩映,桃红柳绿,一派江南私家园林景象。正房坐北朝南,为五间三进式,上下两层,共420平米。穿堂与正厅之间有四扇雕花木门相隔,为正厅营造了相对私密的空间。穿堂和正厅间设有天井,便于采光,亦有“四水归堂”聚财之吉祥寓意。天井四侧廊柱,均雕有人物、瑞兽,虽历经岁月沧桑,依旧保存的相当完整。穿正堂而过,即为内宅所在,内宅大门为独特的圆形门洞,三间结构,中设客厅,两侧为卧室。出正宅西行十数米,过拱门,即入偏院,为开童蒙之书塾,一进三开,面积不大。门前有回廊、花圃相连,静雅幽致,别有洞天,古徽商贾好儒之风可见一斑。
说到谭家大院,不能不提“三大件”:即“见义勇为”、“稀龄献颂”两块牌匾和“谭氏祠堂纪”碑。先说“见义勇为”牌匾的来历吧!该匾额悬挂在谭家大院正厅上方,自右至左依次镌刻着“大总统题褒”,正中央为“见义勇为”四个金色大字,左侧两行小字依次为“慈善会会董谭芝屏”“中华民国十一年九月”等字样。经考证,为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华民国十一年九月为褒奖谭芝屏善举所书。谭芝屏,黄山区沟村人,清末民初旅居汉口经商,乐善好施,曾任汉口慈善会董。民国四年,太平(现黄山区)巨商项竹坪、陈少洲、王维洲、谭芝屏四人捐资扩建了毁于战火的汉口存仁巷育婴敬节堂,次年,复又捐资建房屋8栋,名曰“明德里”,对外租赁,以供育婴堂日常用度,使孤寡老弱在乱世中得以维生。民国六年(1917年),谭芝屏又与旅居汉口商人王琴甫等回乡捐资组成平粜会,多次购谷分储仙源、三口、沟村三处,遇荒年平粜救灾,后在汉口打扣巷置市房以租金为基金,遇灾拨款救济。民国五年(1916年)黎元洪首任大总统期间,曾亲令划拨土地给慈善会做会址以全善举,并亲题匾额褒奖,此“见义勇为”匾即为其褒奖谭芝屏先生善举所题。
“稀龄献颂”匾悬于谭家大院内宅堂前,匾额通体云纹鎏金,中题“稀龄献颂”四个行书大字。匾额历经年久略显斑驳,所题上款自右至左依次为:“民国二年岁次癸丑季冬月”“大德荃授宋尊伯老大人七旬荣庆”“愚侄晚族:周全、兰阶、茂深同鞠躬拜题”。据字面分析,应为1913年农历11月,三位名为周全、兰阶、茂深的族人为尊伯宋荃授七十大寿而敬献的贺礼(古称七十高龄为古稀;献颂,是对老年人长寿健康的祝福),距今亦有百年历史了。
“谭氏祠堂纪”碑,明代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2月所立,青石质地,古碑底部残缺,遗失部分内容。从现存可辨碑文来看,详细记载了本地谭氏自春秋战国至明嘉靖年间的迁徙变迁。该碑为谭家大院最古老文物,距今已有500多年。
目前,谭家大院已被列为黄山市“百村千幢”徽州古建筑重点保护工程。本着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宗旨和修旧如旧、保持历史原貌的原则,先后投入1000万元用于大院的修缮与改造,并逐步完善了大院住宿、徽派餐饮以及徽文化展示等功能。谭家大院以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此休闲度假!黄昏时,雨儿稍歇,我们来到了采风的最后一站——徽府。
来到徽府,最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金碧辉煌,矗立在金桥路边,犹如皇宫建筑般气派。门楼为皇家风格的八字大牌坊,高15米宽22米,牌坊上飞檐斗拱,雕龙画凤,彩绘丹青,气势恢宏。从门楼进去,有一巨大的长方形汉白玉照壁,名曰:九龙壁。正面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飞龙,背面是朗朗上口的《徽府赋》。此赋就是同行的文友“野渡仙舟”写的,大伙立于照壁后方,欣赏着“巍巍黄山,赫赫徽府……”这篇洋洋洒洒近千字的赋文。
徽府地处黄山脚下,浦溪河畔,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内部道路为双排单向回型车道,宽度6米,全部采用减噪沥青路面,道路两边大量栽种香樟、桂花、紫薇等名贵树木,暗含“树旺子孙,水旺财”之寓意。同时,回型车道自然形成一葫芦形状,葫芦则象征了福禄,这不仅是对小区业主的祈福,弯曲的道路设计还有效降低了车速,保证了行人安全。徽府在“水”元素的运用上也独具匠心,项目在建设时特意将浦溪河河面宽度拓宽至100米,这一方面象征了为业主拓宽财源,另一方面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水面景观资源。徽府内部的水系也是在天然形成的龙形水系基础上进行了合理规划,由龙尾进水,龙头出水,使得家家户户均有源头活水流过,一年四季,永不停歇。
建筑能反映一个地域的文化,徽府项目在规划时,就注意将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景观设计、家宅风水、产品定位、户型面积、建筑细节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古典文化,实现了“以经典再造经典,打造黄山脚下的大宅门”。在徽府,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阁榭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之物和谐组合,充分彰显出徽府绝无仅有的文化韵味。
春雨淅沥,天色渐晚。一天的采风很快结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但大家思绪就像那天空的雨丝,被抽的很长很长,永久地留在了北大门!心中的万千感慨,都化作晚归时的笑语欢喧……
人文浦溪,诗画耿城
登高山,我们眺望峭壁千仞,峥嵘崔嵬;游湖泊,我们欣赏水光潋滟,山色空蒙;走密林,我们感受林海莽莽,万木葱茏;行峡谷,我们感叹奇岩异石,惟妙惟肖……
作为驴友,我清楚,山之外还有山,水之外还有水。但莫名地希望能觅得一处人间佳境,那里,山与水交融成趣、中与西珠连璧合、古与今和谐完美、刚与柔相得益彰……和作协一起去耿城采风,才发现苦苦寻求的人间佳境就在自己的身旁。
天空,是一层薄薄的阴云,一帘烟雨,湿湿的,宛如一些缥缈久远的往事,和着一抹微漾的情愫,氤氲散开。细雨空濛,带着烟雨梦,带着对的崇拜和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出发了。雨很轻,很淡,轻盈空灵、似烟似雾、像风般飘渺,像梦般迷离,虽让出行不便,却另有一番韵味。
雨点轻落,微风轻拂,摇曳叶子上的水珠晶莹剔透,随着雨滴轻轻跳跃,顺着叶尖缓缓滑落,那么自然和诗意。路边的花草树木,在烟雨的沐浴下,肆意地饱满,心中,便多了一份欣喜。
知还山庄到了,这是一座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由当地徽商谭芝屏所建。民国9年动工,民国16年建成。山庄内建有花园、庭院、水池等。主楼外部为西班牙建筑形式,内部注入徽派建筑的元素。该房为二进三开间,中有一天井,但不是露天的,用采光极好的透明物封顶。室内砖木结构,砖墙为主,木梁架托,木板铺面。屋内饰有大量中西合璧构件,门窗是百叶窗、百叶门,古色古香,经过1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门窗用材极为考究,做工也是极为精致。我们好奇地按动百叶,斑驳的光从叶片空隙射进屋里,不得不让我们对当时的工匠肃然起敬。二楼有大阳台,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最引人注目的是阳台上的八根罗马柱,营造出柔和、尊贵而又充满质感的生活氛围。
站在二楼的阳台上,入目皆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群山在雨雾中显得更加苍翠。远山朦胧,一簇簇云雾从山间袅袅升起,把刚性的大山点缀得温柔可亲。那一座座苍翠明丽的山峦若隐若现地在云雾中伸展开去,那朦朦胧胧、重重叠叠的,宛如情景交融的诗画。凝神注目,屏住呼吸,抛却一切杂念,用心感受那蓬勃而出的生命之色,眼睛里满是流动着的绿色喜悦,嗅觉也变得异常灵敏,仿佛能闻到山中树木花丛的清香。此时此刻,一切灵魂都被这纯洁的绿涤荡得干干净净,一切灰暗、浮躁、不安的情绪都归于柔美和平静。
到了耿城,不能不游浦溪河。浦溪河是黄山四大水系之一,发源于黄山光明顶和北海诸峰,流经耿城、大桥、民主,到太平湖。绕城而过的浦溪河,是真正的山泉水汇集成的。宽的地方,像一泓深潭,晶莹碧透,清澈见底。看,河边柳丝婆娑起舞,两岸树木挺拔葱茏,地上的小草也不甘寂寞,舒展着绿色身躯尽情招摇。只是广场的几棵已落红遍地,由繁花似锦到落花成冢仿佛转瞬之间。可这有什么关系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接下来的五月,蔷薇花将悄悄爬满山岗,石榴花会把六月染红,到了七月,荷花含苞欲放,蜻蜓立上枝头……
不知什么时候雨停了,风温柔地吹着,吹来一股幽远的馨香,黏附着一丝温润滑湿的水气,摩挲着面庞,亲吻着肌肤,吸入的新鲜空气有一种直抵五脏六腑的舒适与惬意。春天的美,美在如诗如歌的自然韵律,美在风景如画的山水诗意。远山,近水,微云,小草,似乎连广场的景观灯都有窸窣、拔节的声音……一幅幅美轮美奂的景致,像画片似的聚焦在瞳孔,让人目不暇接,沉醉其间。
也许是下雨的缘故,河水并不清澈,从沟村广场边的大桥往上看去,水中那一层层弯曲别致的水泥浅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了解后得知,这是给孩子们学游泳建的露天泳池。听后心里一阵温暖,想到耿城修建的翻板闸坝不仅集防洪、灌溉、旅游、生态于一体,而且还处处体现了人文的关怀。周边的百姓都知道,夏天的耿城大坝是最热闹的场所,清晨和黄昏吸引着大量的游泳爱好者。因为大坝不仅装有方便游泳者上下的铁梯,在岸边的水面处设置了多条供游泳者休憩的扶手,岸边还设有更衣室……清澈的河水,周到的设施,温情的关怀,连我这样大龄的“旱鸭子”竟也尝试着学起游泳。这种细微之处,恰恰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体现,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如今,经过改造治理的浦溪河,在集镇内建成了一条蜿蜒顺畅、宽阔平展、清澈透明的连续水面,形成了“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的佳境,美丽的浦溪河已成为黄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浦溪河是黄山区的母亲河,它智慧、伟大,美丽;它流畅、贯通、空灵,它是浦溪两岸文化的摇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评选揭晓,安徽省黄山区浦溪河流域遗址群榜上有名。因为浦溪河流域共有古遗址24处,其中,秦以前古文化遗址12个,新石器遗址4个,商周遗址8个。浦溪河东岸的蒋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为皖南地区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发掘的石器、玉器、陶器、陶片近1000件。当时曾轰动考古界,被考古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点”。
徽府是我们采风的最后一站,徽府别墅群也是黄山区的一景。徽府大门雄伟大气,为经典中式八字牌坊,雕梁画栋,气势磅礴。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汉白玉巨型九龙影壁,九龙壁背面是作协吴春保老师的大作《巍巍黄山、赫赫徽府》,绕过九龙壁之后视野豁然开朗,园区全景展于眼前。一幢幢别墅布局大气合理,空间尺度极其讲究。它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调,京派风格为辅,吸收京派、苏州园林元素,在兼容并蓄中力求经典品质。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高脊飞檐,对开红木大门,石狮镇守、廊柱楹联巧妙融合,徽文化韵味浓郁。
园内辅助设施和绿化精心设计,园区精心打造了一条“龙形水系”。水系南进北出,蜿蜒而下,呈带状在园区流动,把龙气融会贯通。游泳池、荷花池几欲相连,曲径回廊、亭台楼榭、泉水缭绕,精致小桥跨与水上。小桥流水传承着江南水乡浓厚的,孕育着江南钟灵毓秀的风光,延续着江南淳朴的风土人情。园区移植数百种树木和灌木,如香樟,银杏等,天然竹林,红枫林将小区点缀得美丽多姿。园区内移步易景,尽显苏杭园林的婉约风格与京派建筑的大气磅礴。
黄山烟雨中,有游不完的景,有寻不尽的梦。耿城采风,感慨万端,只能浅浅执笔,将感触之万一,涂抹成一纸文字,细细珍藏!。
黄山北大门行歌(外一篇)
我独自在北大门的黄山脚下散步。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苍茫的大地正沉沉地坠入群山笼罩的怀抱里。
白昼更加深沉地没入黑暗之中。暮色中田野里忽然响起一个男孩子尖利的歌声。他的歌声的辙痕穿过空寂的旷野,传入他乡村的家中。
此刻,他的乡村的家正是炊烟袅袅。那黄泥筑就的土屋,坐落在满是茶园的山坡上,竹林边。门前一条清澈的溪流,穿过两岸掩映的树丛,在小木桥下喧哗流淌。那里有松涛与安宁,有夜晚的灯与母亲们的心。
这寻常的傍晚,令我深深地感动。在这旷野的空寂中,我们一天天的日子,不正是这样,在暮色中被一次次地安放吗?
杜鹃花开放的时候,我整天在山上游荡。
山上的桃花开了。梨花开了。紫藤花也开了。
蕨出土了。笋出土了。就连我们蛰伏了一冬的日子也仿佛出土了。
天空阴晴明灭。不远处的北黄山笼罩在铅灰色的阴云里。山坡上田野里到处草木葱茏,万物都在蓬勃生长,散发着植物醉人的清香。
田野里牧童骑在牛背上大声呼唤。一个穿着红色毛衣的妇人正在滩石上使劲槌捣衣裳。
浅滩的小河河水哗哗流淌。
春天来了!带着青的草,绿的叶,带着各种颜色鲜艳的花,带着暖和的春风,湿润的春雨,轰隆隆的春雷,如潮水一样,呼啦啦铺天盖地猝不及防地一下子来了!
春天,一定要在这北大门的大地上寻访。
寻访田野上的马兰头,寻访溪涧旁的春笋,寻访漫山遍野的红杜鹃。
让春天的汁液,渗透肌肤,把每一根手指都染得绿绿的,黑黑的。
一定要在房前屋后,点瓜种豆。
每天看它们在春雨春阳中发芽长叶,吐蕾开花。
看它们长长的藤蔓,一天天地伸,一天天地长,一天天地茁壮。
一定要上山下河,漫无目的、无边无际地漫游,呼吸空气中润湿甜香的植物气息,凝眸远望,独自彷徨,把大把大把的春光虚度。
否则,怎么叫过了这个春天呢?
一直向往那条通向黄山北海大峡谷的小路。然而一直没能走去。
那是一条传说中的小路,传说中曾经的樵夫、摸山采药采石耳人走出来的小路。如今已罕有人至,只留存于极少数与大山恋恋不舍的记忆里。
他们说沿着这条溪流上溯,便是通往黄山北海大峡谷的小路。峡谷两边森林遮天蔽日,一路风景绝美:有开阔肥沃的平地,有幽深神秘的山谷,更多的是陡峭的悬崖,天然的石洞,无名壮丽的风景。
他们说在那大山深处,有人曾餐风露宿,在那悬崖峭壁上吊着绳索,晃来荡去,有时一不小心,便葬身悬崖,粉身碎骨。
他们说那里有灵芝石耳,有人参有仙人草,有巨大的瀑布,成群的斑狗,奇怪的四不像,神秘的野生动物。
他们说的那么动听,那么引人入胜,惊心动魄,简直把我都迷住了。
可是每一次我都只能走到那神秘的路口。
没有向导。现在,连他们自己也迷失了。
他们都不知道走那条路了。
只留下一段越来越神秘遥远的记忆。
我今夜无眠。我听见对面黄山山上的苦哇鸟,正在一声声啼血。
苦哇苦哇苦哇!
它一生都在念这一句台词。
没有人看见过它,可是谁都听到过它。
听到它躲在大山的深处一声声地哭诉:苦哇苦哇苦哇!
让人顿生悱恻凄凉愁绪满怀的惆怅。
到底,它有着怎样悲惨的前世?今生又如何幻化为一个哭泣的传说?
这谜一样的鸟啊,总是让人无眠!
我想有一座房子,面朝黄山,春暖花开。
要有白墙黑瓦,有竹篱,有一水护田,有两三户山野人家。
我在门前随意撒一些花花草草,屋后种几畦时令蔬果。
每天我没有一定要做的事,没有一定要说的话,也没有一定要去的方向。
我要在房子里砌一个大大的炉灶,每天都能在屋顶上看到炊烟袅袅。
要有一个古老的火塘。我想在长长的冬日,总有三五知己,在那围炉夜话。
当然,还要有你。我最渴望的便是你。
可你是谁呢?我似乎并不知道。
明窗下,我问你:这旧年蜡染的裙衫好看吗?额前又新添了几根白发,你替我拔一拔吧。
而此时,不远处的北黄山诸峰在云雾与阳光下若隐若现,淡白淡蓝,宛若一幅水墨晕染的泼墨山水画。
我要的不多。可是上帝,难道你听不见吗?为什么你总是无动于衷,吝啬计较,从来不给我一丝一毫?
我想回家去。妈妈,我们的家是在黄山脚下吗?
是的宝贝,我们的家是在黄山脚下。
它是那么平常,为什么好多人跑好多路来看她呢?
因为她很美啊!美看起来总是很平常的。
他们家里没有美吗?他们不想回家吗?他们家有黄山吗?
哦,宝贝,他们家里也有美,也在他们看起来很平常的风景中,不知不觉的日子里。
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幸运。他们家没有黄山。
所以他们要来看黄山。
是的。他们也想回家。也想看黄山。
这里,我留下了青春,留下了记忆。
已经很多年了。我在这里工作生活,我在这里阅读写作。
这里的山上,我曾踏断过一双新买的凉鞋,为了在树林里采一篮子好看的叫不出名字的红蘑菇绿蘑菇白蘑菇。它们并不像书上说的因为鲜艳而有毒,而是异常鲜美,营养丰富。
这里的溪涧,我曾寻找过各种各样美丽的石头。我在石头上跳跃在溪水中冲刷在沙滩上淘挖,希望能找到传说中那会唱歌的石头。
这里,我曾在村边的小河坝里游过泳,在村外高高的梯田里摸过田螺。
这里,我曾赤足触摸过一棵正在生长的大树,感受它那粗糙的植物的温度,那种温暖那种自在与舒服令我想起了小时候赤足奔跑的泥土。
这里,我每天一抬眼就看到它那举世闻名的山峦,云遮雾绕的风景。那些黝黑的山峰,散发着大山神秘的光芒。我知道他们是黄山的一部分,但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或者从来它们就没有名字,它们一直藏在黄山的褶皱里,等着有一天我为它们命名?
每天我都想对它们唱一首赞美的歌,可每天我都唱不出来。
这里不是我的故乡,可我穿行在这里的日子却大大超过了故乡。
命运之神把我抛到了这里,我以为是一阵子。
可没想到是一辈子!
我可以把它当作我的窝巢当作我永远的归宿吗?
我不知道。这熟悉的亲切的北黄山的乡村啊,你知道吗?你听到了我为你而唱的歌了吗?
辅村是个好地方
外地的人第一次来到辅村,总是惊喜于这村庄的水:那么活泼、清亮,让人总想掬一捧清凉,或者干脆跳入水中,好好荡涤一下那满身的尘垢,享受一下河水那至柔至顺的温存妩媚。
那水,是从黄山的北麓钻出来的。一路从芙蓉谷、九龙瀑层层叠叠地奔来,到辅村时,便豁然开朗,放慢了脚步,一下扑入了一大片开阔的平地,仿佛进入了慈母的怀抱,在母亲怀里任情撒娇似的,绕了好几个弯,才依依不舍地穿过辅岭,流到山外去了。
辅村便静静地卧在这黄山北大门脚下。浦溪河的水蜿蜒着穿村而过。我第一次来这村庄,便一下喜欢上了这儿的山山水水,并且感到有些惊讶——山区有好山好水并不奇怪,难得的是在这山环水绕之中竟然还有好一大片开阔的田畈:阡陌纵横,屋舍俨然,简直就是陶令笔下的桃花源啊!
好多年了,辅村的山水始终是那样的迷人,那样的令人惊讶令人欣喜,叫人怎么赞美都觉得毫不过分。可不知怎的,却一直没能轰轰烈烈地把旅游开发起来。与黄山南大门汤口的熙熙攘攘相比,这儿简直就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安静的处女地。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同样占有天时地利,黄山北大门的辅村竟然一直没能热闹起来,一直就是个躺在群山脚下的小村庄。
或许,上天注定,这就是它原本应有的风格吧。
我喜欢这种安静的、带有洒脱超然意味的风格。我不喜欢带有太多商业气息的现代化旅游,那样的风景名胜总是太过喧嚣,充满物欲,无关乎自然,无关乎心灵。
我有六七年的时间,在这黄山北大门的村庄的小学校教书。每天我走在校园里,走在学校的走廊上、操场上,走在教室的窗台前、房门口,一抬眼就看见那闻名世界的黄山诸峰。那些突兀而起、山色黝黑的山峰,与周围的山峦截然不同,是那样的险峻奇伟、高耸入云。有时它们裹在云雾里,时隐时现;有时它们沐浴在阳光下,纤毫毕现。我离它们是如此之近,仿佛一伸手,便可触到那黛黑的山峦。晴朗的天气里,仰望着头顶蔚蓝色的天空,天空中那大块大块洁白的云朵,心,似乎也与它们一起飘飘悠悠地飞了。累了疲了,便深深地深深地吸一口气--这可是全中国最好的最新鲜的空气啊,那透人心脾的清新渗入五脏六腑,大约是全中国最好的天然氧吧了……这时候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了。我陶醉了。
每天我面朝着黄山。虽然相对无言,然而心里却喜欢着它热爱着它,始终相看两不厌。
我想我大约是全中国最有眼福的人之一了。辅村真是个好地方!
遗憾的是仅仅只是眼福,却没有机会常常亲近--说起来黄山虽然很近,但因为是风景名胜,我却不能随时触摸它造访它。我在辅村时时常探寻踏足的,还是辅村周围的群山。
这些黄山的余脉,没有主峰的突兀奇伟,然而却是那样的美丽丰饶、物产丰富。山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宛若儿时相熟的朋友,是那样的亲切大度,朴实无华,默默地奉献着自己所有的一切。我像迷恋爱人的呼吸一样迷恋着它的芬芳,迷恋它一年四季不同的华章。
春天,辅村的四周漫山遍野都是新绿,虽然绿的颜色有深有浅,可全都透着勃勃的生机。群山之下有大块大块的田畈,阡陌纵横之间点缀着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紫云英。浦溪河银白如练的玉带从村中央蜿蜒流过,嬉笑着淌过笼罩在烟雨之中错落有致的村庄。这时候,我的心便飞了,飞到了村庄的每一道田埂,每一条小溪,每一座山梁上。这时候,每有一点空闲我都会走出校园,走进田野和山冈。“一年之季在于春。”忙碌的春天正在举行盛大的约会,快,快,我可不能错过了这春日的大好时光!
走在辅村四周的野山上,我总觉得心旷神怡,忍不住便驻足,深深地、深深地呼吸着那甜甜的、带有浓郁草木清香的新鲜空气。这时候哪怕你两手空空,什么也不做,只在山腰走走看看,都会觉得醉了,不想走了。
可是走在春日辅村的山野上,你又怎么可能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呢?那雨后漫山遍野的山蕨,箭簇一般的春笋,火一样明艳的映山红,红的桃花白的李花……全都在春雷的呼唤下,闪着晶莹的露珠摇曳着欢呼着朝你召唤,你又怎么可能两手空空空手而归呢!
春天的最后,是野草莓。它在我们这儿有一个好听的别名--梦子。这梦一般的别名,不知是谁第一个叫的。我总觉得这称呼是那样的贴切,那样的美丽忧伤,一语中的,接近春天的本质。暮春时节,走在辅村的小路旁,河岸边,山冈上,随处都可见到它们星星点点鲜红艳丽的浆果,又安静又热烈,梦一样散落在绿色的草丛中。梦子成熟的时候,是那样的浆汁饱满,轻轻一碰便落了,也像梦一样的脆弱虚幻。小心地摘一个放入口中,滋味又像梦一样的美妙,回味悠长,有一种纯正自然的甘甜。不像家养的草莓,虽然个头要大许多,然而味道是淡的,惊不起品味的寡淡。
学校对面的山冈上,有一片缓坡地,坡地上有整整一条荒弃多年的梯田全是野草莓。她们欢呼着连成一片,红红的浆果像满天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有一年,我涉水过河发现了它,喜不自胜,一个人面对着这野草莓的盛宴雀跃着,尝了一个又一个,摘了一捧又一捧,直到野草莓鲜红的汁液把手染红了,把唇染紫了,把心染醉了,才欲罢不能,依依不舍地走下山来。经过一片灌木丛时,一对肥硕艳丽的五彩雉鸡突然扑棱棱地从草窠里飞起,惊醒了我沉醉的春梦,吓了我一大跳--或许是我吓了它们一大跳,打搅了它们沉酣甜蜜的窝巢。谁知道呢。
辅村的春天是令人欣喜和沉醉的,辅村的秋日却更令人觉得丰硕与圆满。一年四季,我最熟悉最喜欢的就是它的春天和秋天了。
时光是最好的魔术师。秋天的辅村经过了春寒,熬过了酷暑,没有了最初的青涩与稚嫩。现在,它朴素而又深情,丰饶而又厚重;它宠辱不惊,从容淡定,不忧亦不惧,正是一年中最美丽最成熟的时候。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
一定有什么秘密,藏在了果实饱满的枝头。
秋天的时候,我最喜欢在学校金黄高大的水杉树下凝眸村庄南面的群山。那是一块尚未被开发的原生态的山峦。是自然的样子。原生态的罗列。有着参差不齐的活泼泼的变幻。而不是人为的整齐的令人心生厌倦的千篇一律。远远看去,它是那样的宁静高远、色彩斑斓。走近一瞧,原来它早已经硕果累累,正收获着季节成熟的绚烂。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粒橡实、一颗板栗“噗”地一下掉下来,顽皮地落在你的头上。或者有一片火红的秋叶,在秋阳下,缓缓地飘落,静静地洋溢着丰收时五彩的梦幻。偶尔我会涉水过河,走进对面那原生态的秋日山林。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秋日温暖平和的阳光下,我踩着山林中厚厚的落叶,凝视着对河秋天的辅村:田野是金黄的沉甸甸的,山林是沉静的五彩缤纷的。秋天的辅村到处都是收获,到处都是明晃晃的温暖的阳光。山林寂静,仿佛听到身边的空气哔哔啵啵的细响,远处的村庄隐隐有鸡鸣,有人声。这时候,平日再浮躁再喧嚣的心,也会突然安静下来,变得安宁而充实,漫溢着丰收的喜悦。
大地啊,感谢你无穷无尽的恩赐,赐予我们宁静。赐予我们收获。赐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宝藏!
辅村真是个好地方啊!
雨中,在北麓
文/北麓湖人
周末,细雨。
黄山北麓的群峰,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巍峨绵延,象一个在城南搭起的烟波浩渺的高大舞台,又似一个在春雨中筑立的朦胧虚幻的仙坛,让人恍惚,使人沉迷。
我们作协采风团“春行北大门”的一行人,行走在黄山北麓的耿城镇,亲近感知着这一方风土人情。
春雨可能对我们的到来,有着一份依恋。一路上,飘飘洒洒,如丝如线,如影随行,将村庄田野洗得清馨,将远山近林染得碧绿。
黄山,近在咫尺,就在眼前。
这样的时节,春雨是最好的伴侣。天是朦胧胧的,地也是湿淋淋的,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春雨中的梦。一些思绪也会不知不觉地在这梦里开放。
无论我们游走于浦溪河边的园林小径,还是徘徊于沟村知还山庄的小院旧塘;无论是飘移于福泰庄园的水榭岸边,还是徜徉于浦溪嘉园的牌楼下;也无论张望在于志学艺术庄园溪畔的雕栏前,还是穿行在徽府庭院的马头墙下,我们都如在梦的仙境中行走。
隐约中的黄山峰峦,总是飘浮在我们的眼前,是我们永远也走不出的境界。黄山,让我们感觉贴得很近,但又让我们感觉离得很远。而丝丝春雨,让这份贴近和感知,多增添了些诗情和画意。
这个北麓的乡村,叫耿城。建国初年由境内耿家村的“耿”和城澜村的“城”二字合成而得名。镇依北麓,奇峰罗列,承黄山灵气之独钟,集黄山风水之大成。
黄山“前山雄伟、后山秀丽”,原名黟山,因黄帝在此炼丹得道成仙,在唐天宝年间,被皇帝唐玄宗诏令改名为黄山。自唐李白游后,历代文人墨客步其仙踪,络绎不绝来到这块神奇美丽的地方。
可能你不知道,自唐宋元明清相沿至民国初年,这里还有一个更动听的名字,叫望仙乡。因地近黄山望仙峰而得名,此乡名沿用有近一千二百年的历史了。而这仙,是指轩辕黄帝及容成子和浮丘公了。
明朝曾有诗人咏叹:“霞衣映山岳,黄帝乘飞龙。何年去天上,目断望仙峰?”
相传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在他将帝位禅让少昊后,便拜仙翁容成子、浮丘公为师,跋山涉水,遍历五岳三山,去寻求一种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当转到黄山北麓这片土地上,见南面黟山壁立,群峰竞秀,叠嶂争奇,似人间仙境,浮丘公对轩辕黄帝说:“此灵山秀水,是修道炼丹的最佳处。”
自此,黄帝就和浮丘公、容成子在这黟山炼丹了。
灵丹炼成服用后,空中祥云飘拂,弦歌悠扬,他们三人在峰顶乘龙升天成仙了。此峰因而得名为“望仙峰。”
清乾隆皇帝也为望仙峰御题过诗:“玉笋何岳岳,仙踪已渺邈。是处有名言,可望不可学。”
太平县自唐立县以来,就视望仙峰为县冶祖山了。清嘉庆《太平县志》中也有记载:“黄山望仙峰为县治祖山...在黄山正北中,峰西为狮子峰,东为和云岩,南为天都峰,中出为玉屏峰。”
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万山之祖、龙脉之祖”的之称,妇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记》、《白蛇传》等都与昆仑山有关。而位于黄山北麓的望仙峰,是轩辕黄帝在此得道成仙升天的地方,是通仙之峰,是第一神山,被老太平县人奉为祖山,也是黄帝传说与黄山文化蕴育和传播的摇篮。
一下车,我们就来了北麓的沟村。
沟村是一块风水宝地,整个村子呈长条状,形如船,原名舟村,是北麓远近闻名的古村。这里土地肥沃,盛产优质的稻米,素有“舟(沟村)饶(饶村)熟,太平足”之称。村前峰峦垒嶂,紧挨着望仙峰。
望仙峰下,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叫松山寺。当地流传“先有松山寺,后在太平县”的说法,明中期僧人达300人之多,香客云集,文人墨客到此,也是留恋忘返。也是在一个雨天,宋代歙县人程楠来到望仙峰下的松山寺,他登上望仙楼,触景生情咏道:“雨过群峰翠欲飞,白云松径鸟声微。山僧闲卧鸣钟起,共话浮生醉月归”。
元代,甘肃天水县袭右监门卫大将军张尹甫,号松甫,避乱初隐居于松山寺,与沟村李姓之祖与友甚笃,后黄山建松谷草堂,又名松谷禅林,史上村人每年举办“松谷祖师会”,从松谷庵中,抬迎祖师下山,祈求风调雨顺。
沟村在清同冶年间,有个叫谭麟书的人,他首创的“点牛痘法”,造福了一方百姓。
村头烟雨中的“知还山庄”,是一座中西结合的洋楼,是清末民初旅汉口的富商谭芝屏所建,虽然不到百年,那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春雨让我们在二楼的阳台上停留了很长时间,在这里,望仙峰我们是永远也看不厌的,更是望不厌的。除了我们对祖山怀有一份崇敬之心外,更重要的,它是居山之北的太平人心目中,永远也抹不掉的心结和印记。
民国初年,沟村来了一位小伙子,叫何本来,他一生从事石匠工艺,技艺高超。黄山,留有很多他的摩崖石刻。他曾将驻防在此的国民党川军唐式遵军长“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手书的壮志豪情,永远得铭刻在青鸾峰的峭壁悬崖上。
春雨,把山峰和村庄,罩上了一层迷离和神秘的纱衣,拂不开,扯不断。“如烟飞漠漠,似露湿萋萋”。它千万条针线,没入北麓那层层叠叠和高低交错的水田中,漾起无数细小的涟漪。田垄上才嫩绿的草,农舍前刚吐新芽的杨柳,都笼在如织的春雨中。
雨中,黄山总是用纱衣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就是你再靠近她,也是很难识得她真实的面目,犹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害羞的小姑娘,不肯把她壮观秀美的一面展露出来了。
当我们行至黄山脚下北大门辅村的门楼边时,雨小了一点,可山头的雾又大了起来。这里是北大门第一村,古时林深草丰,虎豹成群,人们谈虎色变,村落原名为虎村。本地人口音虎辅不分,后虎村便改成辅村了。现这早已难觅虎的踪迹了。因此处曾为华南虎的栖息地,地理气候非常适应东北虎繁殖,镇东北不远处,建有一座华东地区最大的东北虎养殖基地,园内野生放养着东北虎50只供游人观赏和进行科普教育。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北大门道路沿线,环境整冶得非常优美,已有一年多未来,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干净整洁的道路两侧花团锦簇。浦溪河两岸,杨柳依依,流水潺潺环绕着村庄,田园里是一派春和清明的景象。
路边黄山福泰&VISTA庄园,是一座准五星级精品庄园式酒店,庄园背靠鹤舞岭(又名下虎岭或),面朝浦溪河,山林水城之间,青瓦白墙,黄山的春雨,让它更多了一份闲情和逸致。倚立酒店窗前,雨中黄山云烟萦绕,似雾里看花,温馨缠绵中,心中留有的那几分缱绻,都淹没于山峰中那升腾的云海里了。
金桥村这名字是很有时代特色的,取人民公社是金桥之意。村中百分之九十是太平湖(原陈村水库)下淹没区秧溪河的移民,他们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乃至村名和乡音,四十多年来,都未曾改变。屹立在村中的徽府,于黄山遥遥相对,此处堪称人工园林与自然山水结合的精典之作。雨中的徽府,似故乡的家园,水声淙淙绕庭院,树影流云出檐墙。大门前汉白玉九龙照壁后的铭记《巍巍黄山赫赫徽府》,是同行文兄吴老师的作品,他在赋中赞道:“徽府之地,藏风聚气。南眺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成仙之神境黄山;东倚源于黄山宛如玉带逶迤之胜水浦溪;西伴林海阴翳龙脉连绵繁茂之吉地区府;北接千年古镇盛世繁荣兴旺之秀城甘棠。度假休闲,莫过此境。”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烟雨蒙胧,犹如暮霭一样,弥漫着,包裹着黄山北麓的村落和远山,恰似一幅摊开的水墨画。
行走在这诗情画意的北麓,远眺黄山,一些人,一些事,被绵绵濛濛的细雨藏了起来。偶尔,他们会穿过细雨向你走来,默默地站在你的面前,朝你微笑,向你讲述昨天和今天,然后,又梦一样随着雨丝,飘向前方峰峦的迷雾中了。
饶村谭家大院
在黄山北大门脚下,有个古老的村庄-饶村,富饶的饶,这里背靠黄山,面向区府,就凭这个“饶”字,令人想象过去肯定是个非常富饶的地方。
&古村有一个百年庄院叫谭家大院,又称谭竹渠故居,由商人谭子雨初建于清代末年。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徽州大地,饶村人民在清军与太平军的拉锯战中深受其害,谭子雨在战争期间,带着妻儿逃生去武汉经营布匹生意,并在武汉置办了产业。战争结束后,谭子雨让大儿子谭书田留在武汉经营布匹生意,他带二儿子谭宏军和三儿子谭竹渠回家乡经营,光绪年间,谭家先后在三口、泾县等地置地五百余亩,家业越做越大,同时开始建设谭家大院。谭家大院尚未全部完工,谭书田在武汉来书信说,生意繁忙,一人顾不过来,于是,谭子雨又赶往武汉,和大儿子谭书田共同经营。饶村未完工的谭家大院则交给宏军和竹渠办理,宏军由于生性散漫、懒惰,家中诸事皆由老三竹渠主持。书田在武汉经商有道,竹渠克俭成家,谭氏在武汉和饶村的家业日益兴旺。到民国六年(1917年),谭竹渠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新宅占地近三亩,门前绿水逶迤,房后古木葱茏。正房五间三进式,上下两层,约五百平方米,这正是饶村历经百年风雨唯一幸存至今、述说当初繁华无比的谭家大院。
现在我们看到的谭家大院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整栋建筑为为三进五开间庭院式民宅,砖木结构,全屋有木柱40多根,五处楼层,大小近30间,门18个。分大院、后院、前堂、中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厨房、马厩等,还建了伙夫房、佣人住室、慈厅等。院内有水井,用水不出屋。
一来到谭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耸立着的威仪的大门,庄严的门楼上书写着“谭家大院”四字牌匾,进入大门,门楼下左右两侧的偏厅是两个厢房,此设计上可以看出主人的细心之处,如有客人来访,由看门的佣人先进去报知主人,如主人忙而无暇顾及,客人便可先在偏厅饮茶休息。
由大门往里,是一个大院,悠悠回廊环围着迂回曲折的鱼池,造型别致的假山错落有致,花台亭阁,曲水流觞,环境十分雅静。走过假山鱼池,便来到前堂,前堂、中堂和后堂是五间三进式结构。前堂高7米,分上下厅,雕梁画栋。前堂是谭家大院最精华的所在,前厅上方的拱棚上,是
“倒立双狮戏球”的木雕棚托,厅堂两侧卧室的厢房上,雕刻有“福、禄、寿、喜”四位人物及“八仙”等图案。大厅的天井不仅通风采光,谭氏先人建房时更有四水归堂“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意,天井下铺设石板,石板下巧妙地设置暗沟排水。坐在厅中可赏“风霜雨雪”、吸纳
“日月繁星”的灵气,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天井两侧各有一小房间,称之谓厢屋,用来接待客人。天井到厢屋之间有青石板雕刻,石质光滑细腻,质地坚硬,图案清晰,如同新雕。整个前堂气势恢宏,不同凡响,堪称建筑中的佳作,尤其是其中的木雕,大多层次繁复,人物众多,图案大部分是孝敬双亲、五子登科、麒麟送子、喜鹊登梅等内容。并且木雕表面均涂有金粉,看上去至今仍富丽堂皇,令人为之赞叹。
前堂往西边左侧开一门进入内院,内院与大院又隔一拱门,拱门上写“童蒙苑”三字,内有回廊、花圃相连,静雅幽致,内院又称书苑,是主人请私塾先生教育小孩的地方,也是主人平时休息读书的好处所,谭氏兄弟好儒之风可见一斑。前堂往右侧则是轿廊,用以停放轿子。
前堂往后是一个天井,天井后是中堂,较之前堂稍矮,两侧各设一厢房,是眷属及来客的居室。过了中堂,便是后堂,后堂和前堂的结构基本相同,是父母、长辈住的场所,每根柱子的基石和房梁窗棂等,都刻有“寿”字。房梁间雕刻有“卧冰求鲤”、“郭子仪上寿”、“五世同堂”、“松鹤延年”等精美的木雕图案,主人的孝道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谭家大院整幢房屋共开了五间天井,天井在商人的眼中则是另一番意思,主人觉得天井就是一个聚宝盆,雨雪就是金银财气,喻意财源从天滚滚而降,雨水流入天井的暗沟,则寓为“四水归堂”、“肥水不流他人田”之意。谭家大院规模宏伟,砖、木、石雕精美绝伦,其中木雕有“孔融让梨”、"渔樵耕读"、"百子闹元霄"等图案,仪门墙上更有石雕精品——双面镂空的“喜鹊登梅”图,不仅雕刻精巧,层次分明,线条清晰,构图明朗,雕刻人物众多,举止神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谭姓为饶村大姓,到清代道光年间时,谭姓人丁已达万人。至于谭姓衰落,饶村一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村中有一外来户奚姓,由于是外来户,常常受当地谭姓人的欺负,看着村里谭家人丁兴旺,很是不服气,于是,暗地里请了个风水先生偷偷去看谭家风水,风水先生告诉奚公夫妇,饶村四面环山围护,钟灵毓秀,灵气财气皆聚于谭家,奚氏决定暗地破坏谭家风水,村中有一条河,河上有座古石桥与东南面的象形山相连,是为象鼻,而这小河正从谭家大院门前流过,象鼻正对着谭家大院,奚氏决定就从从象鼻下手,奚氏雇人在石桥桥洞里埋上一根铁杠,铁杠两头各固定一个石锁,用意是锁住象鼻,让你无法动弹,今后再也不能腾达,说来奇怪,谭家从此祸不单行,一天天衰败下来。然而奚氏夫妇没有想到的是,谭家的风水破坏了,饶村的风水也就破坏了,富足的饶村渐渐败落。奚家同样没有幸免,奚氏害人害己,也同样衰败了,没有传下后人。
当然这只是一个动人的传说,饶村真正人口锐减的原因,还是在清朝咸丰和同治年间,太平天国军队过境,境内太平军与清军的拉锯战,遇到了残酷的战争清洗,造成大量人丁外流,人口十减其九。&&&&&
风水先生的那道咒符似乎一直在左右着谭氏兄弟的命运,谭家兄弟住进那座大宅院不久,家业又很快凋零,据村中一谭姓老人讲,1934年12月,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部队准备从江西北上抗日,途中为避开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从谭家桥到泾县桃花潭,经过新丰,于12月底又迂回到达饶村,谭氏兄弟由于支持国民党政府围剿红军,自然成了被打倒的土豪劣绅对象。当时谭竹渠外出经商,在家的谭宏军因向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资助银元,被方志敏率领的红军当场被枪决,并把谭氏家人安排在了大院内的两处偏房里居住,谭家从此一蹶不振。谭氏一家的兴衰,让谭竹渠感叹人生如浮云惨淡,1959年,谭竹渠去世,子女寓居宣城;谭书田一支在武汉再也没有回乡。偌大的谭家大院建国后改为村合作医疗社,九十年代后一直空置。房内很多设施,包括房梁及门窗上的精致的木雕都被盗窃,加上年久失修,风雨剥蚀,房梁和楼板多处腐烂。往日门庭若市的谭家大院一度成了蛇鼠虫蝇的乐园,
 我们绕着谭家大院边走边看,不时传来古建工匠施工的敲凿声,为安静祥和的古村落平添了许多生气。饶村谭家大院,徽州的一个古村落缩影,随着“百村千幢”工程的深入推进,这座古老的宅院即将开始它崭新的生命。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壁墙设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