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追男主角的小说有了孩子,却因为车祸失去了孩子,离开了男主角,之后过了几年又与男主角偶遇,再次怀胎,这是什

他们的今天 有可能是我们的明天——中国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调查
  (本版本暂不支持多媒体播放)
  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有失独者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就什么都没有了。当他们年老体衰,需要孩子照顾时,不仅孤立无援,甚至连养老院都进不去。在被毫无选择地“计划”之后,国家不是他们的依靠。
  一次上访
  日下午,80多位失独者(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聚集在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民来访办公室的小院内。他们想和计生委的领导见个面,谈一下自己的未来。但领导迟迟不肯露面,计生委的工作人员选择了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在得知上访者所在的省市后打电话给各地计生办,让他们来“接人”。
  当天晚上,拥挤的小院内外一片喧嚣,各地计生办工作人员的劝说声和失独者们对峙的声音此起彼伏,路边停着3、4辆警车;最终,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这80多位失独者在办公室一直坐到第二天下午4点,直到领导同意见面。一个小时后,失独父母中的5个代表和国家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等工作人员在计生委的8楼会议室里开了一个座谈会。
  会上,失独者们表述了自己的诉求:他们希望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由政府给失独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而最主要的,是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独群体的机构,让失独者知道出了问题该去找谁。
  计生委承诺会在3~4个月内研究出台一个制度框架报国务院,并且答应建立沟通机制。随后双方互留了电话。
  在得到答复后,失独者们离开来访办,回到宾馆,第二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带着希望各自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埋葬了孩子,也埋葬了自己
  笛妈是6月2号早上到的北京。
  在亲戚家休整一天后,次日一早,外甥女陪着她去八达岭陵园看了女儿。作为那5名和计生委领导座谈的代表之一,这已是她第四次来京上访,两年前,她就给计生委递交过诉求,但每次询问得到的答复都是已经递上去了,然后就不再有下文。
  笛妈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博,2008年5月底,女儿在美国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笛妈说,女儿去世前最常跟她说的话就是:“妈妈,你不要怕,以后家里有我呢……”那年春节,女儿还打来越洋电话给全家人拜年,几个月后,她赶到美国面对的就是冰冷的尸体,捧回来的是一盒骨灰。
  女儿去世一年半以后,笛妈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几乎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之间的所有来往,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
  像笛妈这样的家庭,在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统计中,中国每年新增有7.6万个,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
  有关专家推算,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
  笛妈是这些失独家庭的命运缩影。
  笛妈女儿的墓地在八达岭陵园一片幽静的山坡上,墓碑上刻着一家三口的名字,墓碑的右上角还有“永远在一起”五个小字。笛妈说,再过些年,她不知道自己还爬不爬得动这段山路,她今年57岁。
  没有孩子,养老院都不收我们
  潘教授今年75岁了,他是这些失独者中年纪最大的几个人之一。他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如今,他仍然没有完全退休,每天弓着问号一样的后背往返于职工家属楼和办公室之间。
  当年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和爱人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孩子却因为心脏病离开了人世。
  潘教授的手机并不经常开机,儿子小宏和家里联系总是打妈妈的电话。但儿子病发的前一晚,潘教授却鬼使神差的把老伴的手机也关机了。日,在准备结婚的新房吃完早饭后不久,小宏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说自己心脏不舒服。但等潘教授的老伴晨练回来,打开手机看到这条短信时,已经是早晨9点多钟,他们急忙赶往孩子的住所,救护车来的时候,孩子已经不行了。
  潘教授把儿子发给老伴的那条短信转发到了自己的手机里,一直带在身边。现如今,他的手机总是开着,却再也接不到儿子的电话了。
  潘教授的家陈设很简单,客厅里放着一张老两口用来吃饭的餐桌,餐桌正上方的墙壁上,悬挂着儿子的遗像。儿子过世后,老两口卖掉了那套用来给他结婚的房子,把所有儿子的物品搬回了家,放在他从前的卧室里。
  潘教授至今还保留着儿子去世那天早上吃剩下的馒头,他把那块馒头放在盘子里,用保鲜膜封装着,在保鲜膜的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正方形即时贴,上面写着:这是小宏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
  孩子去世之后,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中国网一篇评论文章指出,“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 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法律,在孤独的时候,失独者不能开口要求国家给予补助。名人、富人、官员等群体超生所上交的罚款属于“社会抚养费”,与失独者毫无关系。失独者能做的只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地渡过漫长岁月。
  日,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中国年200亿超生罚款去向成谜 截留挪用时有发生》中披露:每年全国有将近200亿超生罚款。以前,它属于国家秘密;现在,它还是敏感信息。这些钱需要一个合理的去处,而不是整体打包上缴国库后不知所终。如此,才能体现《计划生育法》中所规定的“社会抚养费”的真正价值,也能让失独者们老有所依。
  但显然,潘教授享受不到对等的国家补偿。
  在跟计生委领导座谈时,潘教授说:“我71岁时就来找你们谈过这个问题,你们没有解决;现在我又来谈,我不想三年后这个事情还是没解决,到那时候我可能就是一张相片了……”
  同命人抱团取暖
  大圣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夏南路,京杭大运河西岸。叶儿黄和丈夫老庞就住在寺里。
  叶儿黄比老庞小5岁,文革时老庞被打成反革命,叶儿黄也被下放劳动十年,回城后她四处找人给他平反,到女儿出生时,老庞已经39岁。
  那是计划生育管控最严格的年代,所以尽管老庞攒够了交罚款的钱,打算再生个儿子,但这事被单位知道后,孩子还是被打掉了。
  女儿从学校毕业后,夫妻俩托人给她找了一份厦门航空公司的工作,因为离家远,女儿并不愿意去,但老两口觉得就业形势不好,还是说服女儿去了厦门。
  2007年6月底,女儿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在医院抢救45天后离开了人世。
  老庞是中医,擅长针灸,在镇江一带小有名气。因为给方丈治病的缘故,他说起自己丧女的遭遇。在方丈的劝导之下,他皈依佛门做了居士,方丈在寺内腾出一间房给他当诊室,从此,老庞几乎没有回过家。
  老庞住进寺里不久之后,叶儿黄也在方丈的劝说之下,一起搬了过来。尽管她至今仍然不信佛,但寺院里的环境可以让她的内心得到暂时的平复。
  叶儿黄说,女儿的事是她和老庞之间的禁忌,不能提。但她知道,如果老庞开始不停地抽烟,那就是他想孩子了。
  如今,他们已经在寺里住了4年多,这期间,叶儿黄得了乳腺癌,开了刀,妈妈和妹妹先后去世,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寺里没有电视、网络,吃的也不合她胃口,她更喜欢每天和失独者QQ群里的同命人们聊聊天。目前像这样的QQ群在全国已经有很多个,失独者们每天在群里相互慰藉、抱团取暖,也会时不时地相约一起去旅游。也许只有这种相聚能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安慰。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消息,目前,我国的生育水平远低于1.8的官方公布水平,更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老龄化加速以及未来可能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成为新的重大挑战。鉴于这种现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建议,尽快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可考虑全面放开二胎。否则,越晚越被动。
  显然,叶儿黄这代老龄失独者已经无法享受到二胎生育政策,她只能寄希望于政府给她一点经济上的补助,例如,跟计生委申请一间廉租房,那样她既不用回到从前的家中触景伤情,也可以比在寺里生活得更舒服,她说只要能把剩下的几年好好活过去就行了。
  老庞今年70岁,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他沉默寡言,很少露出笑容,早晨,他在诊室里给慕名而来的人们针灸,空闲时就坐下来抽烟,表情总是很凝重。他说:“你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我什么要求也没有,我只想死的时候能痛快一点。”
  按常规死亡率计算,年间,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亲和母亲,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子嗣,成为孤立无助的失独老人。老无所依,加精神寄托的缺失,使他们成为计生政策的间接牺牲品。作者/吴家翔 编辑/王崴
  这块馒头已经被封陈了5年,上面贴着一张小纸条,写着:“这是小宏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那天,时年35岁的小宏因心脏病发而去世。把馒头保存下来的人,是小宏的父亲潘教授。
  潘教授的家里,至今仍高挂着小宏的遗像。当年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和爱人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孩子却抛下他离开了人世。
  今年潘教授已经75岁了,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如今,他仍然没有完全退休,每天弓着问号一样的后背往返于职工家属楼和办公室之间。孩子去世之后,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潘教授把儿子离世前发给老伴的那条短信转发到了自己的手机里,一直带在身边。日早上,老两口的手机都没有开机,所以未能及时看到这条求救短信。从此,白发人送黑发人,阴阳相隔。
  笛妈将365只纸鹤放在女儿的墓前,这些纸鹤是大学生志愿者寄给笛妈的。她的女儿1983年出生,大连理工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保研,之后又公派美国读博,2008年5月在美国遭遇车祸去世。那年春节,女儿还打来越洋电话给全家人拜年,几个月后,笛妈从美国捧回一盒骨灰。
  丧女之痛将笛妈击垮。她和老公搬离了原来居住的城市,断绝了和从前生活圈子的所有来往,开始与世隔绝的生活。笛妈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共同的话题也是孩子,没有孩子,什么都没有了。“埋葬我的孩子时,也埋葬了我自己。作为笛儿的妈妈,我已经死了。”
  笛妈女儿的墓地在八达岭陵园一片幽静的山坡上。她说再过些年,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爬得动这段山路,她今年57岁。
  来自黑龙江的“心碎”(网名),把女儿的照片印在项链吊坠上,时刻带在身边。2005年夏天,她的女儿在租住的小区里遭到一物业人员挟持。强奸未遂后,行凶者用电话线将其勒死。此后,“心碎”夫妻俩为给女儿讨回公道打了长达4年零9个月的官司,最终,被告人被执行枪决。
  “世态炎凉”(网名)来自镇江,本人是农村户口。她的丈夫原来是民办教师,后转为公办。生下第一胎之后,家里还想再多要一个孩子,但两次怀孕后,她都被当地计生委抓去强制堕胎,其中一次是已经怀胎八月时遭强制引产。后来,她的儿子成年后因为交通意外去世。
  “世态炎凉”习惯在日记里抒发对儿子的思念。其中一篇她写道:“远德,儿子,今天是2010年的除夕之夜,原本是全家团圆、合家欢乐的好日子,可现在的我却登上了去杭州的车,选择了漂泊逃避。远德,儿子,我知道你们也难受,可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承受着不同的痛苦,也许我们都背着痛苦在哭泣,儿子,你说我们怎么办……”
  失去独子的后果便是老无所依,失独老人群体为此组织了上访行动。日下午,80多位失独者聚集在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民来访办公室的小院内,他们想和计生委领导见个面,谈一下自己的未来。但领导迟迟不肯露面。
  他们的诉求是:希望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由政府给失独者提供集中的廉租社区;希望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明确管理失独群体的机构,让失独者知道出了问题该去找谁。僵持大半天后,计生委给出承诺,答应在3-4个月内研究出台一个制度框架报国务院,并建立沟通机制。之后,失独者们带着希望各自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相比生活上的困难,更令失独老人畏惧的是精神空虚。有的人寄托于宗教,在寺院中度过余生。三位失独母亲,“凤兰”(左)、“世态炎凉”(中)和“叶儿黄”(右)均为江苏镇江大圣寺居士。
  大圣寺中有一处供奉死者英灵的空间,“叶儿黄”在众多灵牌中寻找她的女儿。“叶儿黄”和丈夫老庞已经在寺里住了4年多,她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
  “叶儿黄”家中,女儿房间的桌子上永远摆着两瓶冰红茶。她说女儿生前就喜欢喝冰红茶。2007年6月底,女儿突发病毒性脑膜炎,在医院抢救45天后辞世。当年“叶儿黄”夫妇赶上了计划生育管控最严格的年代。生了女儿后,他们打算再生个儿子,尽管老庞攒够了交罚款的钱,但这事被单位知道后,孩子还是被打掉了。
  叶儿黄 的丈夫老庞是中医,在方丈的劝导之下皈依佛门做了居士。今年老庞已70岁,有严重的心脏病和高血压。如果他开始不停地抽烟,那就是想孩子了。他坦言:“你问我还有什么要求,我什么要求也没有,我只想死的时候能痛快一点。”
  女儿去世后,“叶儿黄”得了乳腺癌,开了刀,现在每个月的15号仍然要吊水,以稳定病情。
  每次去给女儿扫墓,“叶儿黄”都会把墓碑擦得一尘不染,并且换上新的装饰品。她加入了失独者QQ群,每天与同命人们聊聊天。目前像这样的QQ群在全国已经有很多个,失独者们在群里相互慰藉、抱团取暖。也许只有这种相聚能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安慰。
  在墓地祭拜女儿之后,老庞提前上车,坐在车里等老婆。尽管已经过去五年,但老庞始终不能面对失去女儿的悲痛,即使是来墓地看女儿,他也只是蹲在一旁抽烟、叹气,远远看着。
  常年住在寺院中的老刘和凤兰夫妇回家乡探望老屋。他们儿子的遗像被尘封在柜子上。儿子原本是镇江市“大上海”酒店的大堂经理,日,因产生争执,被酒店厨师用啤酒瓶刺破心脏而死。之后,法院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而判决赔偿刘家的近三十万元人民币,至今一分未得。
  孩子去世后,老两口先后搬进大圣寺,极少回家。老刘负责给寺里看大门和烧锅炉,凤兰则帮寺里种菜并照顾别的老人。
  由于年久失修,老刘家中的房子也已经成为危房,不能再住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老刘和凤兰偶遇儿子以前的同学。凤兰仍然十分喜爱孩子,拉着人家的小儿子问这问那。这些失独者大多人到中年甚至老年,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他们清晰地渴望孩子,但孩子已变成做过的一场梦。
  “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当下,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法律,数以亿计的平头百姓被毫无选择地“计划”;但在孤独的时候,国家不是他们的依靠。
  在衰老和死亡面前不分贫富贵贱  无论你赚再多的钱 当多大的官  无论你年轻时有多么的风光  当你老去的时候  你就会需要孩子、孙子  你需要天伦之乐  这些人为了“国策”做出了重大的牺牲  当他们老去的时候  国家将他们抛弃了  他们只有孤独凄凉终老
  看了流泪.....  “只允许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值得反思......
  逐步放开二胎限制,已成必行之势!
  每位领导少喝一瓶茅台是否可以建一座医疗设施完备充满温暖与关爱的养老院?
  “独自凄凉无人问”是很适合失独者现状的一个简单描述。当下,50岁以上失独群体日益庞大,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百万个。计划生育政策是国策,是法律,数以亿计的平头百姓被毫无选择地“计划”;但在孤独的时候,国家不是他们的依靠。  ……
  孩子去世之后,清华大学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这不是一个可以依靠托付的国家  就算你叫了养老保险  也是被他们贪污挥霍完了  他们想的办法就是让你们推迟退休  国家一面号召老百姓做出牺牲  一面让贪官转移财产到国外
  呐喊是为了他们  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呀  现在的他们就是未来的我们  国家剥夺了人民的生育权  但又不提供相应的保障
  如果你也是拿工资,交社保的,如果你也觉得不公平请将帖子顶起来,到你所拥有的群里面转载,尽我们的呐喊!!转起让更多人知道是如何的不公平. 三十年前你们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我们信了; 二十年前你们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我们依然可以接受, 十年前你们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诺,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要求加社保”,我们交钱养老也认了! 现在我们老了,又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现在该信谁?谁才可信? 中国政府下半年援助欧盟1000亿美金,援助东盟100亿美金,昨天又宣布无偿援助文莱40亿美金,40万人的小文莱相当于每人1万美金。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钱美国可以用,非洲可以,朝鲜可以,政府可以,官员可以,富二代可以,二奶可以,唯独老百姓不能用,是中国人的就
  太可怕了,不敢想,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民众及专家学者质疑,被指违背公民生育权,用工具实用主义观点看待人口问题,后果严重。许多人认为“计划生育”和“家庭计划”(Family planning)的最大区别在于“计划生育”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除中国计划生育外的家庭计划则是通常可得到政府补助、服务和相关咨询,由民众自愿进行。部分反对者认为,社会中的生育问题应该由家庭自愿决定,政府无权干预。许多国外人权组织一直批评计划生育政策侵犯人权。
  按照中国目前的情况,现在每一个干活的人养0.4个退休的人,到2030年一个干活的人大概要养0.8到1个退休的人,这样会带来很严重的养老问题。作为一个家庭来说,那么多老人要照顾,可能有些还要赡养,只有两个人干活,在这样情况下,家庭义务也变成了一个严重的负担,这个负担除了经济上的以外,可能还包括其他的方面,比如说子女能不能亲自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财力让老人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样的问题都是在老龄化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哪个更靠谱?
  部分城市七成老人家庭空巢 养老条件匮乏  截至2009年底,中国1.67亿老年人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其中多数人逐步进入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状态。昨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说,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70%。
  失独夫妇,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  编者按:他们结婚生子的那个时代,有一个叫"计划生育"的大政策,于是"一对夫妻一个娃","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似乎让他们精神上很安慰,那时他们很乐观的相信:今天响应了国家号召(为国分忧嘛),将来国家也不会忘记我们。谁也想不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一切都满不是那么回事了,别说是"政府来养老",就连后来的"政府帮养老"也是聊胜于无——更让我们困惑的是"失独"后的孤苦无依,没任何相关部门出面抚慰、帮助料理一切事宜,更不要说将来要面对的生活不能自理、疾病、死亡等一系列实际难题……  一个沉重的现实:曾经的他们响应了大政策,而今失去唯一的孩子的痛苦无人诉  ——"失独者"常会陷入常人无法想象的痛楚当中,光荣一阵子痛苦一辈子  编前:他们生于上世纪5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赶上了80年代第一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到了中年却痛苦地遭受了独子夭折的厄运。失独者,这个伴随着计划生育负面效果而生的词,潜藏着巨大的社会隐忧。失独家庭,就是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行尸走肉般活在这个世上,是一个被社会忽略的群体。  1 曾经年轻的他们做了"独生子女"家庭 光荣过牺牲过  一位一位网友在自己的博客里面说:尽管那时我们为"只生一个孩儿"做出了很多牺牲,比如福利分房会少了很多积分(那时单位福利分房都要依据夫妻双方工龄、家庭人口等各项累积分多少排队确定分房次序),工作上会因为我们是"一个孩儿"相对困难少而被安排多出差、多加班,因为我们是"一个孩儿"相对经济条件好而不曾享受国家任何福利照顾(除了独生子女18岁前的津贴)——诸如那个年代每年各单位、学校发放的生活困难补助、后来的大学生学习贷款等等。谁会想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一切都满不是那么回事了, "失独"后每月100元生活补贴在物价频涨的今天只能是杯水车薪,流于形式,谁能指望那一点补贴养老?  2一旦孩子出事,家庭就瞬间转化为"残缺家庭"和"悲苦家庭"  在解读"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这一命题时,我们需要有全生命历程的视野,在母亲过了35岁临界适龄生育年龄、逐渐丧失再生育能力之后,独生子女家庭就变成了一个"高风险家庭"。一旦孩子出事,这个家庭就瞬间转化为"残缺家庭"和"悲苦家庭"。早在20世纪90年代,独生子女生存风险开始陆续爆发。2001年6月,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秀银等率先在计划生育先进地区——山东荣成开展了大龄独生子女夭折的调查。我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是在2002年,当年我有幸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合作深入甘肃、宁夏、湖南、四川等省区调研,访谈了几十个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其中有些是农村的曾经有过一个孩子但后来出事的"计划生育残缺家庭"。  3
【精神层面的痛苦】失独者:精神备受折磨压抑自闭成常态不敢面对现实  精神脆弱 常失声痛哭:事实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普通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许立刻引来这些父母的怒目相视或者失声痛哭,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和脆弱,睹物思人,极力躲避世俗人伦。  不愿意接受现实:来自珠海的"金蛇狂舞"和"万里马"夫妇,是这个群体中比较年长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事情,我每天都会跑去社区的老年人活动室,唱歌、跳舞、扭秧歌……日子过得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儿子时,我却不得不撒谎了。人家问‘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你儿子’?我就说‘他在部队,工作忙,不能常回来’,人家又问‘那怎么没见到你的孙子呢’?我就回答说‘他们丁克,没有孩子’。"  惧怕过节:失独者在节日里恐惧一切聚会,每年到了春节,这些父母都如临大敌,他们或躲到人迹罕至的清冷山庄度过漫漫假期,或在洗浴中心一待七八天,无论亲朋好友如何请他们,他们都不愿意出来。碰到亲友结婚、做寿、给小孩摆满月酒时更是如此,他们往往会将礼金奉上,但从来都不会去参加婚礼。睹物思人、触景伤情。他们自称是精神残疾者,今生不可治愈。  4【肉体痛苦】失独家庭的老人患病机率高于普通家庭 有人因此而轻生  【轻生】前不久发生在广州的一出悲剧再次让有这样想法的失独父母踟蹰不已在失去长子后,50岁的文姨与刘叔耗费12万元通过试管技术再次当上爸妈,在生下一对龙凤胎、含辛茹苦地抚养了10载后,夫妇俩却因长期精神压抑选择了轻生。  【患病】精神的痛苦往往带来生理的疾病。经历了失子之痛之后,很多妇女都失去了丈夫。她们的丈夫或承受不了巨大的痛苦,不久就身患重病,离妻子而去;或者是离家出走,自此杳无音讯。一位来自湖北的女士哭泣着说:"我的儿子毕业于武汉大学,来到深圳工作,2006年,他在自己创业时因劳累过度去世;2009年,老伴又查出身患癌症,我在家独自照顾了他两年后,他还是离我而去。现在连亲戚也不愿照顾我,我的精神是绝望的,身体是衰弱的,今后的日子怎么过啊?"  4
养老问题:进养老院都没人能来签个字 独居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道多有发生  如今各地的养老院大多不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因为目前我国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极少,根本无法满足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需求,多数养老院都是盈利性质的,一切都是向钱看,不以人性关怀为主旨。而且入住养老院都要有子女签署委托手续,目的也是为了规避风险,无疑"失独"老人自然将被所有这一切苛刻的条件规则拒之门外,无依无靠,衰老失能,其命运之凄凉可想而知。正如有的"失独"父母所忧虑的,我们这群人最后甚至可能面临的就是没有人为我们签字而无法火化的惨状——这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老病孤独死在家中无人知道的事件多有发生已不再是新闻。
  计划生育30年,一代人的沉重晚年降临  ——当初一纸计生政策,是否想到了失独问题?失独不是第一天,这么多年,国家有关部门有没有关注  1 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如何成了国策?只为解决"人口多底子薄"  我们查找当年指定计划生育的政策,不难发现指定的理由是:抑制人口,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60年代鉴于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曾号召计划生育,提倡使用避孕药具。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决定在全国城乡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并将人口发展计划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开始了人口"控制论"的研究,这种人口控制论的一个出发点就是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中国人口不能再增加了,否则无法养活我们,也会累及子孙后代,"人口是国家发展的负担"就在那个时候在中国官员和普通百姓开始流行起来。  2 如果说当时是为了解决国情问题 那么这么多年失独问题日益严重 有相关部门意识到吗——这么多年甚是没有人做过系统的统计,每年约7.6万个家庭因失独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失独者数字日益增长】目前我国还没有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记者只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卫生部此前发布的一系列统计数据进行推算。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34735万人,此前抽样调查则显示,2009年我国15~19岁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17%,20~24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7.52%,25岁~29岁的年轻人约占总人口的6.48%,此前,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曾估计,目前军队中独生子女率已经不低于70%,作战部队则超过80%。如果按照军队的样本来估计,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至少也有1.9亿人。另根据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所显示的该年龄段人口疾病死亡率来推算,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由此估计,目前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约7.6万个家庭的分崩离析,难以补救。   给白发苍苍的中国未来留一线青丝,留一双搀扶老人的手臂  ——当年积极拥护国家政策的人们遭受人生的不幸,国家应该为他们负责抚平他们的伤痛  编前:关于失独,在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赵超认为:"失独"夫妇年老以后,养老和医疗无法解决,应由政府出资,将其送到敬老院、养老院,免费安度晚年……  (1)
应该用高额的超生费,社会抚养费来安置这些失独家庭晚年的生活  学者杨支柱因生二胎被取消公职,并罚款24万余元。他称,计生罚款以前直接叫超生罚款,入世后改成"社会抚养费"。根据9省市超生罚款的平均数,全国31个省市每年征收的超生罚款可高达279亿元。其中大城市将该收入上缴财政,而地方则分配混乱,部分罚款去向成谜。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和每个月100元的失独家庭补贴,不禁让人哑然,当下,无论是哪一级政府,都应该对公民提出的关于"社会抚养费"的质疑有所回应,公众也当看到,政府收取的"社会抚养费",最终要还之于社会。权力需要在阳光下公开运行,这正是法治社会的要义。今年两会上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赵超提出:独生子女伤亡家庭承受精神打击的同时遭遇经济困难,他们的养老也是难题,现有的养老院、敬老院大多数属私营收费昂贵。赵超认为,"失独"夫妇年老以后,养老和医疗无法解决,应由政府出资,将其送到敬老院、养老院,免费安度晚年。本来咱们这个社会的老龄化趋势就越来越明显,独生子女再出点什么意外,老人们的晚年还真让人担心。赵代表的这个建议一提出来,马上得到了大多数网友的赞同,有人觉得这是政府理所应当的责任……  (2)
NGO这样的团体出面协调 给失独家庭一些心灵上的安慰(我个人觉得宗教也行 比如天主教 基督教什么的)  失独人群心中有着很深的痛苦、孤单和怯懦,精神上有很多的压抑、自闭与折磨,他们所希望的是,能够建立一个只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院。然而,这样也许会给他们带来很多保护,但是,却不能释放他们内心之痛,不能给他们受伤的心灵带来真实的慰藉,不能给他们深深的伤口涂上抚慰的药膏。对于这类失独人群,仍余力的一些社会组织是否可以考虑花上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帮助他们。"失独"之痛理应得到人性的关怀——比如,出台"失独"家庭的国家补偿政策,建立"失独"家庭专项扶助基金。可以从国家财政、慈善组织等筹措相关资金,政府为"失独"家庭专门建立"新希望家园"之类的精神家园活动场所,为这些特殊家庭办实事,解决他们老年后在经济、精神层面的实际困难。  (3)
收养孩子,让他们释放父爱母爱  有人曾建议将独苗夭折无法再生育后收养子女家庭纳入计划生育政策扶助范围,因为他们是因思念独子的极度痛苦才无奈中老年收养,不顾自己年老力衰财力不支,拼命倾注他们无处释放的父母之爱——如此悲壮的生存状态,应该得到制度化的人性关怀,这不仅仅是一种补偿,更是一种道义和责任。  (4)
多兴建福利性养老院专门失独养老院让他们"老有所依"  目前我国福利性质的养老院极少,多数养老院都是盈利性质的,有时候即使政府出钱养老,但是他们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来看老人心里也会不舒服,现在群员的共同愿望,就是建立一个属于失独群体自己的养老院,因为只有这些失独父母待在一起,他们的心理才没有芥蒂,并且能够互相帮助,"其他养老院的老人都有儿女,入院时,儿女要签字成为老人的监护人,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一方面进养老院时,手续上会遇到问题;另一方面,看到别人的儿女来看望自己的父母,我们情绪上受不了。"  编后:那些中年"失独"的父母,永远失去了享受子女照顾和赡养的可能,他们"望着天上的明月星星寻找孩子身影"的后半生,谁能给予他们温暖的照顾和坚实的呵护?当然,是国家!对于那些当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拥护国家政策的人们,当他们遭受了人生的不幸,国家人性关怀的光辉,理应照耀到他们身上!
  突然回想起儿时的一同伴,很有感触。  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我玩伴在当兵期间患病过世了,本来父母就是老来得子,现在都没有生育能力了,每次过年回家,我都躲他父母远远的,怕看着引起他们二老痛苦的回忆。
  话题很沉重。  这个问题在中国很难解决。  目前关注的只有草根们吧?
  唉,看的我辛酸!!还好,我有三个孩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合法拥有!!!  
  无比心酸
  心好酸!!!!政府啊,开放第二胎,可以吗?
  再不开放二胎  这个国家将要走向毁灭
  是个问题,希望全社会给予他们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谁不会老啊
  30年的岁月, 一代人的悲歌!
  顶,心酸啊!放开二胎限制,已成必行之势!
  三十年前你们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我们信了; 二十年前你们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我们依然可以接受, 十年前你们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诺,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要求加社保”,我们交钱养老也认了! 现在我们老了,又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现在该信谁?谁才可信? 中国政府下半年援助欧盟1000亿美金,援助东盟100亿美金,昨天又宣布无偿援助文莱40亿美金,40万人的小文莱相当于每人1万美金。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钱美国可以用,非洲可以,朝鲜可以,政府可以,官员可以,富二代可以,二奶可以,唯独老百姓不能用,
  看了。泪,禁不住!
  国家对不起这些人呀
  看了心里十分难过,希望政府放宽
  孩子去世之后,清华大学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  伤心
  @中村桥
11:39:00  每位领导少喝一瓶茅台是否可以建一座医疗设施完备充满温暖与关爱的养老院?  -----------------------------  说的好,太好了
  逐步放开二胎限制,已成必行之势!向社区举报违规内容
  _________----------
  看来我们这一代人的享有权将是神马咯
  很少看帖会流泪,唯有这篇
  扯蛋的国度不想说啥
  看了心里憋得慌……  生几个,是国家决定的,是国情需要的,但不是人性所能承受的。  牺牲品,是的,很多时候,老百姓可能只是一个个时代造就的牺牲品,在国家的祭坛上,埋没了自己生而为人的权利和灵魂。
  失独者,面临的是永远失去了未来希望的内心空洞,无所寄托无所归依,行尸走肉或许比他们还强点,因为不会思念没有痛苦,可是他们不同,余生都要在对逝去至亲儿女的思念中度过,那是比黑洞还要深暗还要无底绝望的炼狱。
  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看了心情沉重!
  心情很沉重!就应该放开生二胎,不然养老靠谁啊?  尤其是“失独”的父母只能空巢一生,老无所依了!
  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教育,再加上中国养小孩的成本现状,即使现在放开生育政策,估计也很难再出现以前那种一家生五六个小孩的情况了,一般都会很自觉最多生两三个吧?
  如果你也是拿工资,交社保的,如果你也觉得不公平请将帖子顶起来,到你所拥有的群里面转载,尽我们的呐喊!!转起让更多人知道是如何的不公平. 三十年前你们宣传“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我们信了; 二十年前你们改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我们依然可以接受, 十年前你们彻底颠覆了过去的承诺,改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要求加社保”,我们交钱养老也认了! 现在我们老了,又说适时推迟养老计划!现在该信谁?谁才可信? 中国政府下半年援助欧盟1000亿美金,援助东盟100亿美金,昨天又宣布无偿援助文莱40亿美金,40万人的小文莱相当于每人1万美金。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钱美国可以用,非洲可以,朝鲜可以,政府可以,官员可以,富二代可以,二奶可以,唯独老百姓不能用,是中国人的就
  看了心寒,政府这么忽悠老百姓,老百姓还能有啥盼头
  @作者:眼泪中的彩虹
回复日期: 23:45:00  孩子去世之后,清华大学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  伤心  ---------------  哎!这些问题裆反省了吗?超低级的错误不及时纠正那些老人真的很伤心!  甚至对一切绝望!
  @作者:眼泪中的彩虹
回复日期: 23:45:00  孩子去世之后,清华大学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需要子女签字,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给他们负这个责任了。  -------------  伤心  ---------------  哎!这些问题裆反省了吗?超低级的错误不及时纠正那些老人真的很伤心!  甚至对一切绝望!
  我不知道温总理是怎么样的人?
  哀民生之多艰。。。。
  可怜天下父母心。。
  好沉重的话题,写了好几段话,想了想又删了,再写再删……党啊,人民还能相信你多久?
  唉 不知道说什么好……
  独生子女政策该调整了
  中国失独者家园qq群: (这里是全国失去独生子女家庭朋友温暖的家,只接受失去独生子女孩子的父母加入,他们在一起可以互相抚慰,是非(失独者)常人可以理解的,他们是真正的空巢老人,非诚(失独者)勿扰!谢谢理解!)
  不生就离,偷生威胁工作,我被暗害了N年。结果还是离了  看了哭了,只想女儿在我最后一刻的时候不离不弃。  孩子不跟我过,即便我年轻,依然无法生存下去....
  一边看,一边哭,哭着看,不应该让这些可怜的老人承担政策的过失,应该多关心这些人~
  中国的计划生育太残忍,很多地方把孕妇当犯人一样囚禁,强行打引产针,强行做结扎手术。可以用惨不人道来形容。
  中国主要问题就是人口太多,坚决支持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失独太可怕
  心中哽咽、止不住的眼泪。。。。。。。。。。本人也是独生女,深有感触。我们四川计划生育最严,我这一代的都是独生子女。老家村里有对老夫妇女儿得得心脏病去世,无依无靠身体不好又无收入,他们悲伤哀怨的眼神浮现在我眼前。。。。。。。。。
  必须要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总得来说没有错。只是这些老人运气不好。希望国家能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如果社会出现老无所养,就真的可悲了
  这不是一个可以依靠托付的
  太惨了,希望社会能多关注这些因为政策而失独的老人们。
  可怜的社会制度,他们是第一批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到现在国家在养老,医疗,卫生方面做的不到位,是导致他们晚年凄凉的原因,国家对不起他们。
  中国梦的前提是解决现阶段的问题,贪污,食品,教育,污染,平等。这些解决不了,始终是梦。
  看得好心酸
  放开二胎吧,不能这个世界会出很多神经病。
  就这还有一帮傻b 整天叫嚣着:“朝鲜一旦战争,我们必然出兵”!!  我真想替这帮失独的家长们x 这帮人的狗嘴!!
  @白白的沙子
  @法律之剑001 82楼
18:47:00  中国主要问题就是人口太多,坚决支持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  放你妈的屁。
  突然发现,以前一直挺高兴地作为独生子女独享家人的关爱,现在才突然惊醒,如果,如果,我最爱的父母该怎么办呢?当局应该好好考虑这个问题了
  官们不在乎这个感受,他们的子女永远在权势的庇护之下,即使出了事,他们还有无数的情妇,还会有一个或者多个私生子!计划生育,这是怎样神奇的国度才会出现的神事啊,宪法说公民的生育权受保障,转过来公民的生育又被人为的计划,我不知道有什么国家能够如此的说一套做一套,能如此的无耻违宪。从这件事起,让我对中国的法律丧失了信心,这是一个虚伪无耻的国家、这是一个充满谎言的国家、这也是一个让人心寒的国家!
  悲哀,实在是这一代人的悲哀!
  我妻子的大学同班同学,独生女儿,在英国留学时因车祸去世。看望她父母的时候,那真叫一个凄凉。从此后半辈子该怎么办?  是到了反思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了。
  连五毛也不好意思出现的好帖子,看了很沉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角超宠女主角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