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中“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箪瓢娄空,晏如也”暗用了一个典故,出自《论语》中的?

《五柳先生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五柳先生传》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如&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如&是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晏(yàn)如】两个字合并是一个词,“安然自若 的样”子之意。“如”字在这里,是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简陋的居室里四壁萧然(空无一物),遮不住风雨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如”字在这里如。亲,“安然自若 的样”子之意:两个字合并是一个词,相当于“然”,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形容词词尾。晏如,是用在形容词后
五柳先生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五柳先生传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_百度作业帮
五柳先生传本文一反传记明确交代姓名籍贯的通则,以虚写代实写,有何用意?
提要: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对他的生平经历,历代直至现今都赞扬他的政治态度和情操,也批判了他乐天安命消极避世的情绪;至于对其作品的评介,大多认为文风活泼超然、淡远潇洒,在当时独树一帜.但我觉得,陶渊明绝非真正的隐士,其田园的生活也并无愉快和乐趣!他是用文字点燃生命之火,用酒消磨郁积于胸怀的愤懑.这都和他的“桃花源”一样,是可以沉浸于其中的另一处世界.他的文风,闲致清雅、意味久远、自然诙谐惆怅沉重!但毫无活泼、潇洒可言.《归去来辞》就是虚拟景色,展现其政治理想,削饰言锋,蕴涵他翻卷于内心的沉重压抑.他是另一类的屈原.鲁迅先生评论可谓一针见血: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之所以把这两篇放在一起讲,是因为第三篇《归去来辞》是陶渊明的名作,但是第五篇《五柳先生传》,实际是陶渊明借用他人的口吻,为自己写的“传”,且被沈约在《宋书·陶潜传》中全文引用.讲《归去来辞》,必然要介绍作者,即陶渊明,也就同时讲述了《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公元365—427年)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生前友好赠谥号“靖节居士”,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即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是宜丰人.两地相距有几百里,怎么会有这等相差?这源于沈约的《宋书》和后世宋朝《太平寰宇记》的不同记载.注意,《宋书》所记载的是南朝刘宋史,而《太平寰宇记》则是一部在宋朝编撰的地理总志.陶渊明生卒年代跨越了东晋和其后南朝的刘裕宋国,以至无论是在《晋书》以及《宋书》中,都有他的传略.但是沈约生于441年,离陶渊明去世仅14年,其实在唐代贞观年间所修的《晋书》,也是源于他的史料.这比起五百年后宋赵光义年间的《太平寰宇记》,应该可靠得多.综合史料记载,陶渊明的曾祖陶侃,为东晋的元勋重臣,他本来是鄱阳人,后来举家迁居浔阳,陶渊明的祖居或籍贯也就应为浔阳.他29岁徙家到柴桑,也并未出浔阳地面.辞官隐居在栗里即今星子县,仍然在九江附近.但是另外有记载,他52岁时携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直至在柴桑病逝.而陶佟留在宜丰,在今澄塘镇秀溪一带,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也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靖节桥、靖节祠等遗迹和纪念建筑.所以,陶渊明应该是浔阳人,这里也是他的隐居地,至于宜丰那么多的纪念地,还都是涉及他生平的遗迹,很可能为后世所建,甚至是按照其诗文所命名的.陶渊明年幼时,家庭就已经衰微,他八岁丧父,在外祖父孟嘉家长大.孟嘉是当代名士,在个性修养和学习方面,给陶渊明很深的影响,孟嘉自有的丰富藏书,也为他提供了博学广识的条件.在以老庄玄学为宗的两晋,他还学习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类的“异书”,逐步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进而形成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虽然陶渊明胸怀大志,但败落的家境,使他已经沦为庶族文人,在门阀制度森严的东晋,要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谈何容易甚而是渺茫的.393年步入仕途,先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职回家,又辞谢了州府主簿一职,都是因为不堪吏职.后来曾到桓玄、刘裕幕下谋事,在军阀混战中有所建树,但是官场的黑暗现象,也让他感到失望,于是在刘裕把持了军政大权后,陶渊明再次辞职隐居.405年经叔父陶逵介绍任彭泽县令,这应是陶渊明在仕途中唯一的正职主官,但到任八十多天即辞官.据沈约在《宋书》记载,是因浔阳郡守派督邮巡视,属吏提醒陶渊明要整装恭迎,他感慨万分遂解印去职,告别了十三年的宦涯.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但是,这与陶渊明在辞职后写的《归去来兮》序言中所说的,还是有些不同,我下面讲该文时,将会进行详细对比.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也一样安贫乐贱,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他在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且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客同饮.迁家至栗里后生活渐渐困难,晚年则更是拮据,有朋友主动地周济,有时也不免自己上门去借贷.名将檀道济曾来访问,他已几天又病又饿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出仕,但是他仍固穷守节老而益坚.在死前还为自己写了《挽歌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那样地平淡自然.陶渊明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代,当怀抱的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则隐遁于山林,在自然中寻求精神的慰藉,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我这里是讲他的散文,其实他更是位诗人,是魏晋南北朝最伟大的诗人,现存世的诗有一百多首,多是五言诗.而他的散文也是当时最杰出的,文风闲致清雅意味久远,自然诙谐却惆怅沉重!这是因为他绝非真正的隐士,而时时地心系民众,以至文字深邃.有学者评他文风潇洒,我觉得毫无潇洒可言,是这些人没读懂陶渊明!鲁迅先生曾评论:陶潜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伟大.可谓一针见血.《归去来辞》是陶渊明最著名的代表作,写于他辞去彭泽县令之后.也称《归去来兮辞》.这是因为陶渊明在序中写道:“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译为现代汉语,即“我就此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文章的题目为《归来去兮》”.但才刚刚过了几十年,沈约在编撰南朝刘宋史《宋书·陶潜传》时,却将篇名写作《归去来》,连辞官的缘由,也和陶渊明在序中所说不一.在《宋书》里,是这样记载的:“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即“郡守派督邮到县里视察工作,县吏告知陶潜应整装恭迎,他叹息说道:‘我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奴颜婢膝地面对乡间小人!’当日自解印绶辞职,赋得《归去来》一文”.沈约这样写,最大的可能是为了凸现陶渊明的骨气,而篇名的“兮”字,不过是语气助词,可有可无沈约就省略了.其实,如果按照《著作权法》,这很有篡改之嫌;另外,标题中的“来”字,也是个语气助词,却未见删减.至于后世学者录载本文时,又加了一个“辞”字,我觉得倒是还能说得过去:因为陶潜这篇的全文应该有序,要只录正文,可以称《归去来兮辞》,或《归去来兮赋》,而全文转辑,则应称为《〈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去来辞》意境深远生动,情趣高洁,文章描述了陶渊明摆脱官场束缚后,回归田园生活的心情,情感真切深邃,语言音节和谐.为了集中抒发胸怀,免去情节的交代,在赋前他专有一序.《古文观止》只选取了正文的部分,可以说这篇赋是一首抒情诗,一曲低吟的村庄之歌.《五柳先生传》,虽说是陶渊明以第三人称的笔法,按照史传的格式,用别人的口吻为自己作的传,但是在字里行间,自传的痕迹仍很鲜明.他所特有的自然清淡闲远的文风,是难于遮人耳目的,对此陶渊明也非常清楚,所以在文中毫无做作,把自己旷达不羁、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却心系社会的情结,写得意味深长;文字虽不加修饰,但调侃诙谐.我们读后,也许会联想到鲁迅的《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掩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分析这篇文字的风格,它应是陶渊明的自嘲散文诗.下面我首先介绍此文.(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不知是什么地方(何许:何处)人氏,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因为住宅旁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其号.他悠闲恬静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却不苛求精奥的释解,每每读到会心得意之处,能高兴得连吃饭也忘记了.他性情嗜好喝酒,但是家境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凡亲朋故旧都知道他这一情况,有时就摆酒席去邀请他.他只要去了(造:到场),举杯总是(辄:每每)一饮而尽,想(期:希望)喝得大醉才心满意足.酒醉以后便自退席,毫不在意于(吝情:拘泥)去留的什么礼数.他家徒四壁(环堵:四面的墙壁;萧然:空空的样子),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烈日,短短的粗麻布衣破烂(穿:破洞;结:打了补丁)不堪,常常没得吃喝(箪瓢:读danpiao,食器和水瓢).但是他总是安然自若(晏如:晏为安、乐;如:样子),常常写些文章自我欣赏,显示自己的志趣.他完全忘怀了俗世的得失,愿如此这般地度过一生.赞曰:黔娄曾经说过,不因贫贱而凄凄忧伤,也不去为富贵而汲汲奔忙.这话就是说的像五柳先生这样的(俦:读chou,类)人吧!饮酒(衔觞:读xianshang,口含着酒杯)赋诗,以此娱乐自己的心志.他是无怀氏的之民呢?还是葛天氏的子民呢?陶渊明用黔娄的话,概括了自己的品格:安贫乐道、不慕名利.这位黔娄,为春秋时期的鲁国名士,独善其身不求仕进,是后世清高隐士们的样板.而无怀氏和葛天氏,则是上古时代的氏族首领,在当年的社会中,民风可想而知是淳厚朴实的,陶渊明把自己归类于他们的子民,表明这“衔觞赋诗以乐心志”,以及前面所说的“闲静少言”,绝非飘然避世,而仍是以满腔的深情关注着这个动乱中的社会.他青年时期“猛志逸四海”、“大济苍生”的抱负,历经十三年宦海沉浮,在残酷的现实中灰飞烟灭后,但心萦国计民生的政治情结并未消失殆尽.他的隐遁山林,只是一种力拒世俗的洁身自好,绝非避世也更无潇洒可言.他在融于自然、嗜酒中精神慰藉的寻求,是逍遥背后的忧愁和无奈!我读这篇诙谐的文字,体味的是陶渊明心中的悲凉,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是否也可以说“恨莫大于不齿”!那淡然的字里行间,时时所隐现着的,是陶渊明对于社会的失望,对于官僚、世俗的愤懑,而且已经是达到了巅峰,只要是有正常理解力的人,对陶渊明的经历能略知一二,即使文学水平不高,读这段貌似活泼的文字,也不会产生任何轻松的感觉!所以,有学者评议,说陶渊明的文风活泼、潇洒,我不敢苟同,他的文章确实是自然、诙谐,甚而还有调侃的色彩,但和杨恽不同,他把刺向世俗的锋芒,都掩盖在表面的风平浪静之下,倾诉的是自己“心死”的悲凉.另一点,则是五柳先生的名号,从文中可知是陶渊明自己起的,并以“宅边有五柳树”为缘由.陶氏故居,无论是宜丰、还是柴桑的后世人,也都有实景为证.但是历代考证,均对这五棵树将信将疑,这些学者很有见地.因为陶渊明文中的景物,多是虚实相杂,而且以他内心的憧憬为多,我们讲《归去来兮》时,要专门讨论,因为该文按照序所说是写于冬月,正值数九寒天,文中的许多景物就不合时宜.我们再想一想,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柳树盘根错节于溪流河边,静静守堤无惧惊雷,几经岁月的蹉跎,扭曲中长成粗壮合围,白絮无香枝条坚韧,耐过霜雪待春风吹来又绿江岸,这不就是他的形象吗?一颗还觉得不足要五颗!分析此文以后,我想对于理解下一篇会很有帮助.《归去来兮》,可以说是陶渊明告别官场的辞行演说,是他的明志之作.《古文观止》只选辑了正文部分,我这里却要先讲序言,也算是介绍背景吧.序言写道:(原文)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译为现代汉语,为:我家境贫穷,耕种的收获不足以自给.孩子(幼稚:孩童)也多,米缸(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类)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生生: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所需的一切,没有解决的办法.亲友门大都相劝我去做官(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我就不再拘于本意有了这个念头.但求官缺少门路,适逢要去外地办事,蒙刺史(诸侯:指州郡长官)的恩德厚爱,叔父(家叔:指陶逵,曾任太常卿)也因我贫苦而荐举,最后我被委任到小县邑为官.当时社会上动荡不安(风波:指军阀混战),内心确惧怕到远地任职;而彭泽县离家只百里,公田的收获,足以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过了不多日子,却不由眷恋故园而生归心.怎么会这样呢?我本性自然地如此,绝非是掩饰勉强得了的.饥寒虽然严峻,但违背了本心,是要忍受精神上巨大痛苦的.过去也曾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在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觉得这次深有愧于平生的志向.但仍觉得应任职满一年(一稔:读yiren,稔即谷物成熟,一稔就是一年),再收拾行装连夜离去.可是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我一心想着急去奔丧,就自行免官去职.从八月(仲秋:农历八月)上任到冬天,在职八十多天.我就这件事来抒发自己的心感,写了一篇文章,命题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一月.陶渊明在这篇序言中,对于挂印辞官的缘由,归结为要去武昌急奔丧,且还特别说明,他虽“眷然有归欤之情”,并“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但没立即行动,是自己“犹望一稔”.这从情理上是自然天成:他要不负叔父荐举和刺史看重.其实从陶渊明的性情和文风,我认为这是他的故作之举!他决绝隐居可心萦世事,嫉恶如仇却怨愤无显,胸怀的宽阔,使他在作为中为他人都留有了充分的余地.《宋书》中沈约的记载,应该就是陶渊明去职的直接原因!我们从《归去来辞》正文中,可以觅得不少如此的笔法:(原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摇摇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人,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是自己让心灵为形体所役使的,又为何(奚:疑问词,为什么)还惆怅而独自伤悲?能认识到过去的失误已是不可挽回,就会坚信在未来岁月尚能补救.实际上我步入迷途还不算远,已经觉悟到现今的正确和既往的错误了.——在文章的起始,陶渊明引用了《论语》的话,表明了他对于世事、人生的基本态度:以前入仕是一种失误,只有现今的归隐,才真正地适于自己.“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于《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谏是劝止的意思,不可谏即不可挽回了,追为补救,来日方长尚有机会,很有些亡羊补牢的涵义.但是他的这一结论,是在“惆怅而独悲”中得出的,连他自己也不明白,这毅然而去怎么还伤感?文章才读了几句,我们已经体味到,陶渊明步入宦途,是有着济世抱负的,即使是此次任县令,也绝非只为五斗米,而是要作个好官!但是宦场政局腐败的残酷现实,粉碎了他哪怕只是些须的希冀,留下的还是、并且是比以前更加沉重的无奈!——扁舟在遥远的归途中轻轻飘荡,微风徐徐吹拂着衣襟,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暗怨晨光朦胧(熹微:读xiwei,很微弱)天色不明.终于望见了自已的家门(衡宇:以横木为门的房屋,形容居所简陋),我高兴地(载:语气助词,且)奔跑起来,家僮欢快地出迎,而幼儿在门庭等候,院子里的小路(三径:这是借汉代蒋诩的典故,据说他归隐的庭院开出三条小路,只和两个知己往来)已长满荒草,可松和菊依然茂盛.牵着幼儿跨进房门,屋里酒樽(樽:读zun,酒器)已经斟满了酒,端起(引:举起)酒杯慢慢自酌,庭院满目(眄:读mian,斜视,随意浏览)的树丛(柯:树枝)足以颐养神颜,依凭着南窗则能寄托傲世情怀,环视小屋(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更易于安宁心绪.每天都来庭园散步可兴致不减,虽说有大门却经常是关闭着的,拄着手杖(扶老:手杖)随意走走歇歇,不时抬头远远地望去(遐观:读xiá观,远望):白云似无意地飘向山巅(岫:读xiù,山洞),鸟儿像飞倦了尚知归林.太阳斜晖渐渐地暗淡(景翳翳:景是指阳光,翳翳是形容阴暗的样子)即将隐入西山,我手抚孤松而流连忘返.回去吧!让我停息世俗交往以断绝宦游,既然这个社会与我的向往相违,那还出去(驾言:驾车,言是语气词)追求什么?使我悦心的是亲戚间的知心话,也欢愉于弹琴读书以消解忧愁.农夫们告诉我春天已经来临,要尽快到庄西的田地(畴:读chóu,田地)去操持耕种(事:农事).闲来或是赶着小车(巾车:有布篷的小车),或是划着(棹:读zha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扁舟,我既曾循深邃曲折(窈窕:水路深远曲折)的溪水探寻幽谷,又曾沿着崎岖坎坷路径攀经山丘.树木欣欣向荣,泉水涓涓始流,我心羡(善:喜好,羡慕)万物幸遇春天,感慨自己生命行将罢休!过去的已成往事了!跻身于天地之间还能有多久,怎么还不(曷不:何不)按照自己的意愿以定去留?为什么心神不定(遑遑:栖栖惶惶的样子)地到底海想追求什么?富贵既然不是我的心愿,那仙境(帝乡:天帝之乡)又不可寻求,还是趁着这大好的时机独自走吧!或把手杖插在一旁去田间除草、培土(耘耔:耘为除草,耔读zi,在苗根培土),以及在东边的高处(皋:水边高地)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溪流撰文赋诗.姑且顺应着自然而走向此生的尽头,乐天知命哪还会再有什么疑虑!这是本文的核心,陶渊明自行去职回乡,虽然离家还不足三个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所以的希冀都被粉碎了,也再一次地陷入失望和无奈,以至于现今向往田园的归心似箭.然后则是回返后的一切:他先写了家园的生活,从途中憧憬渴望、遥见柴门的欣喜若狂,到庭院安居的差足自慰、劳作出游的贴近自然,同时抒发了自己并无意富贵,却官场屡挫、壮志难酬,现毅然超脱,惟愿在春天万物生机勃郁中,识机安命寄胸怀于舒啸和笔墨的情怀.历代的、尤其是建国以来学者评介此文,多认为它抒写了陶渊明辞职的决心、回乡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表明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否定,以及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其任运乘化、淡远潇洒、超然回避的处世态度、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甚至从阶级本性分析的高度,与评论王羲之一样,批判了陶渊明作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所必然残存的阶级局限性;指出他的归隐,也绝不会像农民一样地耕作,田园中只有累死累活的血汗,哪有诗一般的感受和还能喝酒的生活!陶渊明不过是换了个环境,在享受剥削阶级生活的同时,又远离了政治斗争.对于这一些貌似“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我确实是不敢苟同!关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我在讲《兰亭集序》时,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已经作过详尽的分析,这里就不再重复.但是对于陶渊明的情况,确实还要更进一步说明:他归隐后,应该是亲身参加了农业的劳动,并在贫寒的处境中度过了余生,这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实际,我在前面也有介绍.自耕农的生活,并非必须是既往政治教科书所描述的,只能是“水深火热”,才可以生产出“剩余价值”来,供地主们的“花天酒地”.按这种极端化论调,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的发展和盛世,也就符合他们所说的,最后只剩下农民起义的历史了.另外陶渊明去职归田,蔑视利禄情操确实高尚,但是他并非没有政治理想,也即对“广济苍生”的向往,那些与事业相符的功名,他还是很看重的!政局动荡、政治腐败、等级森严的士族门阀制度,使陶渊明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只能是空唤奈何,不能有益于国民,他就不愿意混吃这份俸禄,随波逐流甚至助纣为虐,所以才称得起高尚;也正因为被本性所驱,而仍然在关注着国计民生,所以他不可能成为一位真正的隐士,所谓的回避、潇洒、乐天安命等等,也就无从谈起.田园风味的散淡诗文,不过权当作每饮必醉的酒,是对自己痛苦、无奈精神的唯一慰藉!所以诗中、包括这篇《归去来兮》文中,除了在诙谐平淡中蕴含着的压抑,我是读不出什么愉快和乐趣!他是用文字点燃了生命之火,照亮人生的里程,用酒来消磨郁积于胸怀的愤懑.这些都和他的“桃花源”一样,是可以沉浸于其中的另一处世界.陶渊明有积极理想,他不仅仅是诗人,也是政治理想家.离开了官场的“惆怅而独悲”,乘舟返乡似乎轻松,遥见家门更欣喜若狂;涉园成趣、出游踏春,字面上仿佛其乐无穷.但陶渊明序中称写于十一月,这农历的冬月时已数九寒天,哪里会有什么“木欣欣以向荣”?怎么能“将有事于西畴”?这都是他心中另一处的“桃花源”!陶渊明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此文体式也类楚辞,但他一改屈原怨愤、悲怆的情调,自辟蹊径,以回归融入了自然的语言,倾诉愤世嫉俗的心声.如果说屈原的《天问》是长枪,那本文则同袖箭,它告知世人的,“惆怅而独悲”,是因为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自己往日的“不谏”和“昨非”,是自责同流合污的不堪回首;“息交以绝游”则是表明彻底的决裂.但就是这样淡然的掩饰,还不由自主地呼出了“世与我而相违”的激越!虚拟景色,展现的是政治的理想,削饰言锋,蕴涵的是翻卷于内心的沉重、无奈、焦灼和悲愤.陶渊明无愧于大家!他虽然也曾经“登东皋以舒啸”,可能正是这高处繁茂的林木,使他最终化作其间报春的冬梅,而没成为汨罗江的屈子.问题补充&&
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第六》 ,人不堪其忧:“一箪食,一瓢饮
许之燕&3-06 17:10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2001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卷
距山东自考2014年7月份考试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01年4月全国高教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试卷
作者:山东自考&&&来源:山东自考&&&点击数:&&&更新时间: 0:31:47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诗句中,表现女子对沉溺于爱情深感痛悔的是[]    A.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B.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C.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2.屈原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喻指[]    A.加强修养       B.才能出众    C.培植人才       D.博采众长  3.“师直为壮,曲为老”这一军事思想产生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于[]    A.《齐桓晋文之事章)  B.《谏逐客书》    C.《邵公谏厉王弭谤》  D.《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5.《侍坐》中表达了淡泊之志并受到孔子赞许的弟子是[]    A.子路  B.曾哲  C.冉有  D.公西华  6.下列文章中,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的是[]    A.《鱼我所欲也章》   B.《难一舜之救败》    C.《非攻》(上)    D.《烛之武退秦师》  7.下列作品,出于(新书》的是[]    A.《论贵粟疏》     B.《论督责书》    C.《言兵事疏》     D.《论积贮疏》  8.《报任少卿书》中说:“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是写作者[]    A.绝不苟且偷生     B.深感处世艰难,    C.内心痛苦至极     D.暂且顺应时势  9.《苏武传》中略写的部分是[]    A.白头归汉B.李陵劝降  C.卧雪牧羊D.卫律威逼  10.东汉张衡《四愁诗》所写的是[]    A.怀古伤今&  B.饯别咏怀  &C.感事伤时.  D.怀人愁思  11.《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开头两句诗的作用是[]    A,描绘自然景物     B.渲染悲剧气氛    C.刻划人物心理     D.推进情节发展]  1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用的表现手法是    A.对比B.夸张      C.比兴D.反衬  13.下列诗句中,表达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是[]    A.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B.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C.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D.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之渫莫食  14.下列诗句中的人物即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士”的是[]    A。燕丹善养士  B.岁暮得荆卿  C.渐离击悲筑  D.宋意唱高声  15.鲁迅以“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所评价的作品是[]    A.《水经注》  B.《世说新语》  C.《韩非子》  D.《柳毅传》  16.鲍照诗“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    A.出身孤寒  B.孤芳自赏  C.孤独苦闷  D.孤寂凄清  17.《别赋》中“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写的是[]    A.游侠之别  B.从军者之别  C.恋人之别  D.成仙者之别  18.《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所用修辞手法是[]    A.借代B.排比  C.设问  D.比喻  19.下列文句中的典故出自《论语》的是[]    A.他日趋庭,叨陪鳃对  B.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C.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D.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20.《登幽州台歌》之幽州台的建造者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燕昭王  D.燕太子  21.下列诗句中暗示了客中送别、离别在即的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渭城朝雨泪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2.高适《燕歌行》中揭示全诗题旨的诗句是[]    A.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D.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3.下列杜甫诗作中,以自我形象结束全诗的是[]    A、《望岳》         B.《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D.《春望》  24.杜甫慨叹“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直接原因是[]    A.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岂知秋和登,贫窭有仓卒& &D.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25.下列诗句出自韦应物山水诗名篇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C.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D.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26.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两个世家大族,生活在[]    A东吴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7.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说:“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望诸君指的是[]    A.乐毅  B.燕惠王  C.田文  D.高渐离  28.《种树郭橐驼传》中暗寓全篇命意的一句是[]    A.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B.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C.传其事以为官戒&D.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29.温庭药《菩萨蛮》词中,对主旨起暗点和反衬作用的是[]    A.懒起画蛾眉  B.双双金鹤鸽    C.新贴绣罗襦  D.弄妆梳洗迟  30.&李商隐《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宛雏竞未休”,与所用典故相关的人物是[]    A.贾谊  B.王粲  C.范蠡   D.庄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田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列成语出于先秦史传著作的有[]    A.狡免三窟  B.退避三舍  C.缘木求鱼  D.舍生取义&  E.追亡逐北  32.《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述的人物有[]    A.宋义B.侯生  &C.朱亥  D.如姬  &E.虞姬  33.下列诗句中,构成对比的有[]    A.&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B.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E.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34.下列文章中属于骈体文的有    A.《别赋》  B.《哀江南赋序》  &C.《阿房宫赋》 &D.《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E.《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35.下列诗篇,与中唐“永贞革新”失败有关的有    A.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B.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河封连四州刺史》    C.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D.白居易《琵琶行)&    E.韦应物《滁州西涧》&  42.试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复杂性。
  五、阅读理解题(共10分)  4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1)&本文作者是谁?    (2)&五柳先生有哪些特点?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每有会意中的会意:       造饮辄尽中的造:       期在必醉中的期:       环堵萧然中的环堵:
上一个资料中心: 下一个资料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