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张大千先生叫张伯英艺术馆老弟的人吗

您(@)目前可用积分:121563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张大千为什么1949年后最终去了台湾
3952 次点击
23:45:07 发布在
张大千为什么去台? 原题:说归,欲归,犹未归
来源:南方周末 包立民
  张大千最后一次携妻徐雯波离开成都,搭乘军用飞机赴台北的时间是1949年12月上旬――成都解放前夕。自此一别,直到日,他病逝台北,再也没有回过大陆。离开大陆后,他先后旅居过台北、香港、印度、日本、巴黎、阿根廷、巴西、美国,最后定居台北。足迹遍布欧美、东南亚。  张大千为什么要在成都解放前夕离蓉赴台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长期在张大千身边学画的刘力上。刘力上告诉我说,大千先生在政治上是一个无党派人士,他无求于国民党,只是与国民党的一些上层人物于右任、张群、罗家伦有些往来,也仅止于艺术交往。因此不能把他的离乡赴台,看做是投奔国民党。至于他对共产党,去国前既无恩怨,也无往来。不过,1949年初,大千先生在香港曾应何香凝之求,为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画了一幅荷花,并题了“润之先生”的上款。此事刘力上亲耳听大千先生说过,张还反问力上知不知道润之先生是谁,如果说大千先生当时对共产党已有不满情绪,怕是不会题款相赠的。  我问刘力上,既然张大千对国共两党既无恩仇,也无亲疏,为什么又要离乡去台?刘力上回道,说大千先生一点儿也不怕共产党,不信共产共妻的传言,这也不符合实际。他对共产党的政策是有所闻,并存戒备之心的。这是一。二来,他考虑到共产党新政府搞供给制,以后卖画给谁呢?如果不能卖画的话,今后他一大家子的日子怎么办?谈到这里,刘力上插了一段徐悲鸿托人捎信,邀请大千先生北上,许以月薪三千斤小米(当时北平艺专教授的最高供给)的故事,大千先生亲口对他谈起此事,他听后高兴地说:“好啊,老师,咱们一起去吧!”大千先生踌躇片刻说:“你老师一走,师母、师弟、师妹们郎格办?王灵官会放过他们吗?”表面上看,张大千是怕成都的军阀王陵基的捣乱迫害,实际上心里是在盘算:三千斤小米够什么用?  张大千先生的老友叶浅予,看得更为透彻:“1949年蒋介石政权已退居西南一角,作为自由主义的艺术家,又依恋于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关系,对中国即将来的革命,不但不能理解,而且会有反感。原因很简单,他怕在这个即将来临的新社会,没有他的用武之地,说穿了,他怕戴上反革命帽子,也许活不成。”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高层领导曾多次过问张大千的回归问题。据张大千的好友谢稚柳告诉我说,1950年代初,陈(毅)老总问过他,中国画家谁画得好?他说当然是张大千。陈毅又问,张大千现在何处?谢答在海外。陈老总让谢稚柳写信劝他回来。又据叶浅予回忆,周总理也多次过问张大千,一次是让他和徐悲鸿联名写信劝张回国,一次是张大千的家属杨宛君捐赠了张大千的一批敦煌壁画临摹稿,周恩来获悉后,亲自指示文化部颁发四万元奖金,并过问奖金的分配,要留二万元给大千先生回来后用。除此以外,周总理还指示有关部门,择机动员张大千回国。  张大千的态度是,对于亲友的劝说信件,或婉言谢绝,或不予回复。对于中共官方的宣传工作,能回避则回避,不能回避,就左右周旋。总之一句话,他不愿意回归大陆。  谢家孝在《张大千的世界》中,记载了1956年中国商业代表团团长与张大千在酒宴上的一段对话。  团长:“上海一别,不知近况如何?”  张大千:“国破家亡,亡命天涯,哪有什么好日子好过啊,欠了一身债!”  团长:“欠了多少债?”  张大千:“不多,二三十万美金!”  团长:“人民政府可以代你还债,只要你肯答应回去。”  张大千:“我张大千一生,自己的债自己了。想当年在敦煌,我也欠了几百条金子的债,人家说我发掘艺术有功,可以申请政府补助。我都不肯,我不管你说的是啥子政府,政府的钱是国家的,怎好拿国家的钱给私人还债?”  几巡茅台之后,宾主都已醉醺醺,主人站起来说:“张先生,你究竟站在哪一边,今天最好表明态度。”张大千一拍桌子,站起来说:“我张大千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来站在哪一边,就站在哪一边。”  1981年,谢稚柳在香港答记者问时,谈到了张大千回内地的问题,他的看法是:“我也希望他回去,但我决不劝他回去。原因有二,一是张大千自由散漫,爱花钱,在国内,没有这样的条件。第二,张大千自由主义很强烈,要是让他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美协理事等职,经常要开会,肯定吃不消。张大千这人,只适宜写画,不适宜开会,他不擅说话,更不擅作大报告。”谢稚柳是大千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至交好友,对他的个性脾气自然了若指掌,这两点是从他的生活作风和个性上,道出了他不愿回归的原因。  除了谢稚柳说的两点原因外,还有两条是张大千不愿归来的重要原因,一是经济方面,二是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困难重重,百废待兴。人民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恢复与发展工农业生产,解决四亿多人民的温饱问题。公私合营前,除少数私方人员外,绝大部分人员(从国家主席到小公务员、小职员)先实行供给制,后是低薪,衣食住行外,所剩无几。很少有人会用钱来收藏字画,艺术市场十分萧条,既无国内市场,更无海外市场,中国画没有出路,绝大多数中国画家改画连环画、年画或广告设计,有的从事美术教育,只有极少数画家(如齐白石)还能坚持卖画为生,但价格甚低。当年齐白石一幅画,只有几十元,还不太好卖……对张大千来说,有没有艺术市场(即卖画环境)是他安身立命的重要问题,这是张大千不愿回国在经济方面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张大千的家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有不少人需要他照料接济,诸如他的二嫂、三哥三嫂、四哥及两房夫人,都是年逾花甲或没有收入的老人(还不包括子侄辈中的困难户),据了解,张大千在海外站稳脚跟后,每月按时给三哥三嫂一房寄的生活费是一百港币(上世纪约合人民币四五十元),这在五六十年代中小城市,相当于四五个人的生活费;如果张大千回国,没有卖画的环境,不要说帮助这些亲友了,恐怕连他自己一大家妻儿的生活也难以维持了。  最近,笔者从张大千的侄孙(三哥张丽诚的孙子)张之先处,读到了一些张大千致张丽诚的家书,这批家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写的,信中所叙的多属家庭生活及手足之情,其中有一封写于日(阴历)的信,颇能说明问题……1961年,正值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享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川中盆地也在劫难逃,因政策失误而造成的“人祸”更是惨重,消息传到迁居巴西的张大千耳中,自然要焦急,因此托香港的学生,寄了一批食品给三哥三嫂,聊解口腹之欲。  从政治上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不断,“土改”、“肃反”、“三反五反”、“整风反右”、“反右倾”、“社教”,一直到“文化大革命”。这些政治运动,张大千虽然不明究竟,但是他有一些亲友、画界朋友在运动中受到了各种伤害,通过香港新闻媒介和亲友书信传递,使他对共产党的政治运动产生了反感。说张大千一点儿也不想回来看看,看看故乡的亲人,看看老朋友,有点不近情理,但是他心里的确真害怕,怕扣住他不放,怕扣住他算账。  可以设想一下,倘若张大千上世纪五十年代果真回国了,他能平安无事地度过这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吗?即使“反右”这一关“保护”过去了,“文革”这一关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这也是张大千迟迟不归的根本原因。(因版面原因,本文作了删节)&&&& ◆相关阅读:张大千家书张大千在八德园柿子树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张大千在八德园的全家合影张大千家书手迹  日  三哥三嫂:  弟原定一月动身到巴黎,今以家中琐事,故改于二月十五始去。哥嫂申请已得允准否?来信仍交巴黎郭博士转为盼。每月寄哥嫂之人民币四十余元,计香港此时已无余款,恐将断一二月,弟正在托人续兑也。申请获准,弟得信即兑旅费,千祈安心。弟在欧洲得到哥嫂动身确期,即来香港迎候。香港二三月已暖,但重庆至武汉一带仍属寒冷,务望一路注意衣服,过了衡阳,便渐温暖也。弟肩膀仍痛,近日贴狗皮膏,稍见效。九侄媳所需表,已函港友代购,寄到须缓时日也。  一月廿三日八弟爰书  日  三哥赐鉴:  老年弟兄天各一方,不得相见,惨痛万分!月初经过香港,曾托一门生兑上美金五十元(合人民币一百廿二元)。度此信到时,此款亦当收到,外寄砂糖二公斤、花生油五公斤、花生米二公斤、红枣一公斤、肉松二公斤、云腿四罐。则云须一月半或两月方可寄到,不知去年在巴西所寄之食物收到与否。弟一人在法国,大约六月十二飞回巴西。哥回信仍寄巴西为盼。今晨弟媳由巴西转到一月廿四日(腊月初八日)哥手示,拜读再三,哭泣不已。老年手足但求同聚,不计贫苦。  弟之近况尚可慰,哥(弟之误笔)于万里之外,每年卖画可得美金万余(合人民币三万上下),只是人口稍多,足够家用,无多蓄积而已(保罗夫妇及子女三人共五人,澄澄、满满、牛牛、阿乌、朵女、满女、丑女共七人,弟同弟媳二人,一家共有十四人,果园有柿子一千五百棵,每年可收四五千美金)。万望哥与三嫂申请同时出国,来香港会晤,斯得与哥嫂见面,决计同回。若哥嫂不能同来香港,则弟亦决不归矣!  哥嫂来港见面之后,使弟完全了解国内情形,弟即将农场、汽车、房屋卖了可得四五万美金,随侍哥嫂回到国内居住也。从下月底,弟仍按月与哥兑人民币四十元为日用,若是请准了出来,赐信,弟便兑旅费回来。只要哥嫂到了上海,弟就飞到香港来等。三嫂是我们家里的一位老嫂子,弟小的时候,穿衣做鞋洗澡,都是她照料的,弟真是当她同母亲一样。现在弟成名了,无以报答,只希望今生今世能多见几面,  只要能够在香港见面,弟决定一同回去的。但是弟有请求,千万不要带了孙儿一路,第一哥嫂在旅途不便,第二旅费太大,要多用几百元,香港进口,更要花钱得多。何不将多花的钱交与九侄媳,留与侄孙儿衣穿饭吃,两三年也有多了。  哥所要的原子锅,据弟知道的,国内是不许寄进口的,但是弟仍托香港门人试办看看。九侄所要的表,那是绝对不可以进口的,前年二嫂来,要带一只表,都没有办到,随身一枝自来(水)笔,在香港广东交界的地方,都被扣了。只有等十天以后,兑点钱与九侄,叫他自己在国内买吧。请哥嫂保重和继续申请。敬祝平安万福!  弟目疾未加重,尚可写画,祈释念。  弟爰叩头上言五月廿九日  日  三哥赐鉴:  三号曾上一函,略告弟之近况,七号已将支票寄去香港,托人与哥嫂兑上人民币三百元希望收到此款能早到上海,请准来到澳门。至于哥嫂动身后,九侄侄媳等生活负担太重,弟亦已托人按月兑港币一百元约合人民币卅余元,哥嫂不必挂念后辈也。  弟一星期后即回巴西,盼哥随时来信,使我们手足如同时时见面一样,不要太费力,写得太多,写的字太小太费力。弟只希望看到哥的笔迹,知道平安就好。第一希望还是早早出来。弟只要得了哥请准来港的消息,(就)飞到香港来等哥嫂两人同来,至要至盼。如若旅费不够,来信,弟即刻托人兑上。弟此次在巴黎博物馆展览,颇得好评,可惜目录不能与哥嫂寄回。哥嫂见了,一定是欢喜,你的小兄弟成名世界了。  九侄要的表,实在是寄不进来,明天有人回香港,弟托他带美金廿元,由港寄兑与九侄,叫他在国内买罢。九侄若写来(信),叫他写得大一点,小字看不清楚,要请别人念,不大方便。  专肃即请平安,三嫂同此。  八弟爰大千六月十二日  日  三哥左右:  本月十八日奉到七月廿五日航空手示始悉。蓉娣于五月廿七日病故,十一侄竟未来信,或者平信来得太慢,尚在途中也。蒙哥冒雨赶到成都,使弟悲感万分,逢此乱世,生前未能尽其责任,死后亦不得临穴一哭,中心负疚,痛何如之!  哥与三嫂身体近日如何,弟谨仍月兑港币一百元以为生活补助。倘身体复原,仍盼能来澳门会晤。弟于八月八日返抵巴西,家中一切尚好,罗侄拟养鸡数千,可助一家生活之费,迩日正在捡择地方。弟眼力不如前,但仍能作粗笔写意之画,所得润笔,尚可养活全家也。农场种柿子一千五百株,已有收成,故生活尚觉宽裕有余,故仍可按月与浣嫂及哥,与十侄女、十一侄女兑少数款子也。兹与九侄买得佩表一只,已托高岭梅兄于香港寄川,大约二三个月可以收得。前巴西所寄奶粉等已退回,因中国不许进口。香港所寄浣嫂早已收到了,想此时哥亦当收到也。盼航空赐告,以便再寄。前月所寄港币一百元是哥生活费,非与九侄买表用者。弟处一切俱好,此时正当春天,不日将家中全景照像寄呈。三嫂与九侄等安好。  八月廿二日爰书  日  三哥左右:  手示欣慰万分,敬悉。哥嫂身体比前康健,已向公安局申请,如能获得允准,即可起身。兄到上海计算所需旅费须一千余元,弟尽力筹备此数在手。只要哥航信,即时汇回,请哥指定汇至四川,或是上海。此时弟仍按月兑回生活费港币一百元,想来均已收到。九侄所望手表,亦已托港友购寄,港寄食品亦已收到,甚慰。今又托人再寄。  哥离洛带后,九侄亦可取食物也。去年巴西所寄,不能进口,昨已退回弟处,真是气人。浣嫂、正蓉、拾得侄三处亦均被退回,此后正蓉、拾得两处不再寄矣。十一侄女久无信来,今读哥来函,始悉彼迁居多子巷,弟所寄信多投瘟祖庙,恐俱未得到,但又(未字之误)见退回。鲁慧敏母女四人住处,弟亦不知,望哥赐告。弟拟兑少数钱去与媳孙辈也。  浣嫂已在申请,但不知能获准否。哥嫂来时,千万毋带小孙同行,一路上照应不便故也。弟所知路线由上海乘车至广州,广州至澳门,上海无船至香港。哥到上海,二嫂当详告。三哥三嫂福安,九侄侄媳孙辈均此。  九月廿日弟爰大千弟媳雯波叩头  日  三哥三嫂惠鉴:  上月接到九月廿七日赐函并照片。因右臂风湿疼痛,入院调治,今始回家,幸已治愈十之八九。迟复为罪。敬阅照片,哥嫂俱精神康健,至为欣慰。申请来港,尚未得允准,祈哥不怕麻烦,继续请求,必可获准也。顷于八日又接到兄第八次之信,但未书日期,以前之信,均一一拜到。惟报纸未得,以后千万不要再寄报纸,弟亦不寄报与兄,兹寄呈本年弟在法国个展目录一册,内附照片两张,航寄或能早到也。此时天气已冷,以弟揣度,得批准必在来年二三月间矣(兄来信,即刻兑川资)。天气已回暖,旅途当较便宜,由汉口转车来广州,兄嫂动身之时,打一电报,弟即飞香港迎接。自巴西飞香港,只须两天半也。九侄之表已收到否?另有第二批食物恐尚未到十侄媳处,已托门生兑少数款子,待其回信后当陆续接济之。弟前函附呈像片一幅,未知得阅否,此后来往信函决遵兄意编成连号,方知有遗失否也。三嫂及九侄等安好。  十一月十三日八弟爰  日  三哥三嫂惠鉴:  久不得来信,未知事如何也。昨得拾得信,知其夫妇曾到洛带省视,并云看到弟所寄目录。弟右臂仍痛,久不作画,须于月底赴巴黎就医。希望哥嫂能于阴历二三月来到香港会晤,弟了解国内情形,便可同归也。心铭来信云,狗皮膏,邮政不能寄,已命罗侄回信,请不必寄了。香港好买,已有友人寄来数贴也。九侄媳要表,待弟到港之后,托人买甚易,到深圳寄邮,纳税不易之故也。阿婆老人家寿辰,弟处全体照相一帧,日内洗出寄呈。兹有恳者,望哥将全家生日写示,以便子侄辈到时行礼,示不忘亲亲也。  二哥五月廿七日或二十三日,弟记不清。  三哥二月十二,三嫂是二月初几。  四哥腊月廿一,四嫂九月廿一日。  来示交巴黎为盼。  一月九日弟爰  日  三哥三嫂:  不得来信又是两个月了,不知何故。前得萧建初信,知道他们见到了弟寄呈哥嫂的巴黎画展目录,但是哥嫂却没有回信。弟担心哥嫂身体不好,日夜不安。弟原定一月份能赴欧洲,农场事体多,又兼开了一个廿亩大的湖,栽花栽竹,忙个不了。现在才告一段落,于三日后飞巴黎,十七日要赶到日本,约住两星期,于三月初仍转巴黎。若是三日后在巴黎能得到哥的信,有来港的消息,那么弟就在港等,不急急的回巴黎了。计算香港存款已完,累哥受窘。弟到港即当补汇。九侄媳的亦当同时寄出,表价不贵,每只只须人民币七十元上下,但是上税与寄费却须人民币一百七八十元,只可与自己人买,不可与外人。托人去深圳纳税寄邮实在困难也。拾得不知托人困难,来信托为其友人代买,已去函命向其友人婉告也。  八弟爰大千二月九日  日  三哥三嫂赐鉴:  自去年得到兄嫂到了上海之讯,举家欢忭欲狂,既而乃知不能来港澳相聚,复又折回简阳,遂再不得兄嫂消息,不知究竟如何?按月所兑之港币百元收到否?今十一侄女来此已近一月,十侄女亦将来晤,不知兄嫂何以竟不能来,弟待十侄女见面后,即仍南返,一切情形十一侄女还川后当详陈也。望兄嫂仍继续申请,必可获准。肃叩福体胜常。  八弟爰三月四日  日  三哥赐鉴:  前两得来示,俱未能即时奉覆,至为惶恐。缘久游回家,家事颇多繁复,不幸浣嫂又以心脏病入医院,才三日忽而弃世。弟虽六十四五人,从不更事,罗侄更无论矣!办理丧葬,真是不知所措,所幸朋友尚多,相助安葬于摩诘公墓,稍待数月,再行修墓树碑。十一侄已行回川,不知曾到洛带来省兄否。拾侄挈其小女来巴西,拟住数月始返。兄已得出国许可,闻之至慰,但弟今年之内无法出外,一因家事牵制,二因十月底十一月初弟有画展举行,弟希望兄明年二三月动身来港,弟决来迎接。两月前弟曾托人于香港与兄兑回美金二百,铭侄义侄美金各一百,至今未得来信,不知究竟收到否。千万速即赐复为盼。  八月廿五日八弟爰大千  日  三哥三嫂亲鉴:  自去年回巴西后,十月又到欧洲。于瑞士因洗澡跌伤右肋骨,至今医云已愈,仍然时时作痛,久久未能写信为憾憾也。近来想哥嫂安好,兹托人于香港与哥嫂兑回港币三百元,以为零用。此款到时,恐在二月底矣,不能为春节之需,是弟疏忽处也。拾侄仍在此,须稍迟方还川,弟在此间亦暂不出门,但有意于四五月去日本看花,若哥嫂能出来,则当赴香港迎候。  一月廿一日八弟爰大千  1974年约11月  三哥三嫂赐鉴:  今年来不得音讯惟略从祖莱七弟处得知一二,稍慰寸心。而老弟兄久久不得相见悲痛何足言也。弟四月初度,翌日即得心脏病入院二周,始转危为安。已而胆石复发,胆略愈,十二指肠又患溃疡。自起病至今,忽忽四月矣,百事俱废,行走亦须人扶掖,各方友好,信续信断。昨日忽得七弟转来兄亲笔小字细书及九侄函示,知阖家平善。病愈一年命作兰花水仙,半年来不亲纸笔,本手生强尽心墨竹一幅,行笔知弟心情虽快而手不听使,奈何奈何。  兄之不能出国与弟之不能归同一情况,言念及此,中心如割矣。七弟不久当来省弟。家中所须,当仍托其照料也。心健侄十年无音信,想已死矣。兄有否闻,倘有所闻望告知,弟决不为此伤痛也。  弟爰大千  (丽诚加记:日收到,即农历甲寅岁十月十九日收到此信。)  《张大千家书》即将由山东画报出版社隆重推出。&&&&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外逃帮帮主]
[指牛为羊]
[信言不美]
[我爱红装]
[孟婆给碗汤]
[爱liberation]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1:34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4:38 &&
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才华,甚至不是运气。人生最重要的是识别善恶的悟性。此悟性竟是傲世奇才陈寅恪先生的盲点,幸绝世奇才张大千先生无此盲点。斯人幸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14:18 &&
斯人幸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26:03 &&
著名人士除胡适、傅斯年外,堪与大千先生一比者是钱穆先生。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确实是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20:30 &&
从张大千的家信可以看出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精神,是多么感人!现在有的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只看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封建糟粕的一面,原其速朽,看不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父慈子孝,孝悌亲爱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出自普遍人性中的爱,是我们应该发扬的。过去我一直很爱大千先生的画,也临摹他的作品,今天看到他的这些家书,使我对他更多了一层崇敬之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37:33 &&
在大陆逃不出反右和文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3:21:51 &&
[原创]海内华人、海外华人与华人文章提交者:梁泉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15:10 &&
他如果那样,右派的帽子少不了。包括鲁迅等。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8:01 &&
呵呵,很简单嘛,因为中国有两党:共产党和国民党,二者必择其一。从个人经历的最终结果表明,他的选择没错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43:02 &&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区上的文章系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版权归网站与作者共同所有,网站方维护作者合法权益。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如此看来,贵网经常侵犯网民权,不是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4:05 &&
朱自清儿子在“镇反”中被毙
&朱自清之子朱迈先曾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早年加入中共,但在解放初期被当做反革命镇压并立即处死。朱迈先系现代文学家、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先生的长子。一九三六年,年仅十八岁还在读高中的他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朱迈先代表桂北国民党军政人员主动与中共桂林市政府联系,后“起义”。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年仅三十三岁的朱迈先以"匪特"罪被湖南新宁县法庭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一九八四年朱迈先之妻傅丽卿奔走多年申诉,该法院才承认错判,为死者恢复名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朱自清先生的原配夫人武仲谦病逝于扬州,留下三子三女,最大的儿子叫朱迈先,小名九儿、阿九。朱自清早年的散文《儿女》中曾提到这个让他年纪轻轻就背上"蜗牛壳"的头生子,说阿九是喜欢读书的孩子。他爱看《水浒》,《西游记》,《三侠五义》,《小朋友》等,没有事便捧著书坐着或躺着看,只不喜欢《红楼梦》,说是没味儿。是的,《红楼梦》的味儿,一个十岁的孩子,那里能领略呢?"朱迈先生于一九一八年的九月,那时朱自清还在北京大学读书,实足年龄不满二十岁。初为人父的朱自清在毕业后的头几年里,曾相继受聘于江浙一带的好几所中学,带着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四处奔波,生活十分辛苦。一九二五年八月,经好友俞平伯推荐,朱自清只身前去北京清华学校新增设的大学部任教,将妻儿留在南方。后来,仲谦夫人又带着两个最小的儿女去了北京,将朱迈先兄妹留在扬州祖父母身边。直到一九三三年,朱迈先才被父亲接到北平去念书,这时他已经是个十四岁的大小伙子。朱自清曾在他的散文名篇《给亡妇》中这样提到自己的长子:"迈儿长得结实极了,比我高一个头。"朱迈先进了北平城里的崇德中学,他是班上的高才生。体胖,高大的朱迈先当时负责编辑一个由学生自治会出版的大型刊物《崇德学生》。正是在大时代的浪潮冲荡和这样的家庭影响下,早熟的朱迈先迅速成长起来,一九三六年还在读高中的他秘密参加厂中国共产党,介绍人是他的同学、崇德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力易周。加入"友军"广西起义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派一批人南下,朱迈先回到扬州老家。尚未中学毕业的他,就读于他父亲的母校──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在这里,他一面读书,一面从事救亡活动和地下党的工作,受命担任地下党支委。当年十月,才十九岁的朱迈先被任命为中共扬州特支书记。十一月,战争形势更加紧迫,他同陈素、江上青等人参加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以下简称"江文团"),离开扬州,迁往内地宣传抗日。一九三八年,"江文团"抵达安徽六安,担任该团地下党支书的陈素先后与中共长江局和安徽地下党取得了联系。根据当时中共提出的到友军中去,到敌人后方去的工作方针,经长江局批准,"江文团"集体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到广西后重新成立三十一军,隶属十六集团军,在桂林、桂平一带整休。一九三九年该集团军参加桂南会战。一九四O年十月,三十一军收复龙州,即在龙州驻防,朱迈先时任一三一师三九一团上尉。一九四二年一三一师调防南宁,一九四四年参加桂柳会战,与四十六军一七O师共同担任桂林城防守备部队。桂林城失守后,一三一师残部退至东兰县整训,次年初又合并到四十六军,隶属第二方面军。朱迈先被派到国民党新十九师工作,在师长蒋雄手下任政治科中校科长兼政工队长。抗战胜利后,蒋雄部队开往海南岛三亚港,朱迈先因病在海军医院住院治疗时,认识了护士傅丽卿,两个飘泊天涯的年轻人产生了感情。与父亲失散了八年的朱迈先,这时才同自云南回北平的朱自清先生联络上,接连收到了寄自清华园的两封家书。爸爸在信中倾诉了对儿子的深切思念,关心他的身体,并询问他是否有了女友,在条件许可时应尽快结束单身生活。朱迈先将家书给傅丽卿看,并向她求婚。傅小姐才知道了他的家庭背景,早对这位年轻军官有好感的她答应了他的请求。一九四六年十月,他俩办了婚事,婚后生活十分融洽。一九四八年八月,朱自清先生去世,朱迈先远赴北平奔丧。办完父亲的后事,他经姑父周翕庭介绍到国民党后勤总署组训司任秘书,在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一九四九年机关迁广州,后又拟迁重庆,因傅丽卿不愿去重庆,由老上级蒋雄师长介绍,朱迈先去蒋雄任专员的广西桂北第八专署任秘书。一九四九年十二月,朱迈先代表桂北国民党军政人员向共产党的桂林市政府联系起义,获得成功。朱迈先随桂北军区司令周祖晃等七千余人在桂北接受和平改编。是年底,朱迈先进入广西军政大学学习,一九五O年结业后,分配至桂林松坡中学任教。时代蜕变中的人生悲剧一九五O年十二月"镇反"运动中,蒋雄被捕,同时也逮捕了朱迈先,后被押送至蒋雄家乡湖南新宁县。次年十一月,新宁县法庭以"匪特"罪判处朱迈先死刑并立即执行。朱迈先当年三十三岁,去世之时,距毛泽东褒扬他父亲"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那篇名文《别了,司徒雷登》,已发表了两年零三个月。朱迈先身后,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两男一女三个幼小的孩子,生活艰难、处境困顿可想而知。,朱迈先被捕后,傅丽卿曾向朱自清遗孀陈竹隐夫人求助,每月工资只有六十元、膝下也有三个儿女需要抚养的婆母,立即寄三十元给儿媳救急,此后一年中也按月寄二十或三十元来,并劝慰她放宽心胸,抚育好子女,直到傅丽卿在广西省立医院找到了工作,才停止接济。傅丽卿坚信丈夫是无辜的。在朱迈先死后的三十余年里,她多方申诉,为他平反而奔走。直到一九八四年,新宁县法院才认真复查旧案,承认一九五一年的判决书纯属错判,恢复朱迈先起义人员的名誉,澄清事实真相。八十年代初,年近花甲的傅丽卿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媳妇,千里迢迢去北京探亲,这是她同朱迈先结婚后三十六年第一次跨进朱家门。她无比激动地拜见思念已久的婆母和弟妹们,孩子和媳妇也叩见奶奶叔叔和姑姑,朱自清的家属们才实现了真正的大团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4:31:26 &&
回来也是弄死斗死,高人啊高人,果然是高人,佩服佩服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6:26 &&
正确的选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59:08 &&
文章提交者:有话直说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人生一世,最重要的不是金钱,不是才华,甚至不是运气。人生最重要的是识别善恶的悟性。此悟性竟是傲世奇才陈寅恪先生的盲点,幸绝世奇才张大千先生无此盲点。斯人幸哉!
-----------------------------------文章提交者:虚舟 加帖在 文化散论 【凯迪网络】 著名人士除胡适、傅斯年外,堪与大千先生一比者是钱穆先生。把自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确实是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基。 ------------------------------------------明白人。
共 3952 次点击,23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185473 / 帖子总数:1966263
今日论坛共发帖:11587 / 昨日发帖:32162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张大千为什么1949年后最终去了台湾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伯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