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有没有整容慢歌读诗的那种

最近有什么超好听的抒情慢歌啊`?
最近有什么超好听的抒情慢歌啊`?
楼主你好!!只选对的,不选多的,本人自己觉得最好听的歌,楼主一定要听听啊!(以下的超好听,推荐先听) 

朴尚民-不要哭 

受了点伤(英文)
.
最终幻想10主题曲-素敌だね(日文版)

sg wannabe-我的人

金钟国-如果我爱你
,
劲舞团-姐姐

今晚我感觉离你很近-仓木麻衣

far away from home

七公主-love song

黄牌-高耀太

飞翔-高耀太

为什么这样-乌龟

我爱摇滚-高耀太

唱啦啦啦-乌龟

花样-松隆子

我在那一角患过伤风

zone - despre tine

take play love

甜蜜的爱-七公主

飞机-乌龟

男人也没办法

劲舞团-question

小情歌-苏打绿

念奴娇-伊能静

老人与海-海鸣威

我们都是好孩子-王筝

My all -滨崎步

特别天使-高耀太

英雄-高耀太

起立-仓木麻衣

原地踏步-劲舞团

7公主-悲伤恋歌

结婚-朴慧京

As long as you love me-后街男孩

7 Days -Craig David

罪与罚-sg wanna be

be what you wanna be

施展咒语-七公主

hey boy-徐智英

火花-高耀太

坚持-Us

倾我所有-(DONNA LEWIS)

Swan-(劲舞团)

莫失莫忘

upside

只恨我一个人

初春踏青(音乐)

(以上的超好听)



纯音乐:(超级好听)

紫日
Kiss The Rain
神秘园之歌
天空之城
再见警察
classic river
卡农
夏日香气
迷情仙境
Tears
dream catcher
被遗忘的天使
我在那一角落患过伤风
雨的印记
罗密欧与朱丽叶
寂寞之声




很流行的韓日歌曲

rain-sadtango
李孝利 TOC TOC TOC
李孝利 不要爱上他
所以
冰淇淋 MC梦
爱情过后 劲舞歌曲
30次左右
question ha,yoo sun
i believe 劲舞歌曲
坚持 us
never say goodbye
u superjunior
听我说 papaya
不能遗忘你
tonight,i feel close to you 仓木麻衣&孙燕姿
我的人 sg wannabe
试着说 WaWa
2年零2月 fod
一个人/两个人/只有你 蔡妍
花样 松隆子
Come on/飞机 乌龟
relove 徐智英


英文歌:
I&m Gonna Getcha Good!--Shania Twain &一定要听这首哦&
Never Had A Dream Come True--S Club 7 最近开始听这首歌的,太好听了
Any Man Of Mine--Shania Twain 还有这个
My name is --Emimem阿姆的经典之作
Happy Boys & Girls---Aqua 他\她们的歌很活泼
Barbie Girl--Aqua
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Alison Krauss细心品味,我很喜欢这首歌的
Candy Shop--50 Cent 相信很多人听过吧
Back to you--Bryan Adams
The Power Of Love--Celine Dion
yellow--coldplay
I COULD BE THE ONE--Donna Lewis 声音很甜
Without Me--Eminem 又一首阿姆的经典之作
Don&t Turn Off the Light--Enrique Iglesias
Any one Of Us--Gareth Gates 经典
American Idiot--Green Day 朋克乐,我很喜欢
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Green Day
Moonlight Shadow --Groove Coverage
Yesterday Yes A Day--Jane Birkin
Because You Live--Jesse McCartney 人又帅歌又好
When You Believe--Mariah-Carey 很多地方介绍这首经典的
Nothing gonna chang my love for you
We Will Rock You--Queen 摇滚中的经典
better man--Robbie Williams


第一首:Stand
第二首:peerless
第三首:floorfiller
第四首:sosforlove(又名:爱情求救号)
第五首:hey-oh
第六首:OneForDaMoney
第七首:Ein Kleines Lied
第八首:la isla alizee
第九首:groove coverage
第十首:LET&S TALK ABOUT A MAN
第十一首:Human Sacrifice
第十二首:Wet Wet Wet
第十三首: 冰河时代2
第十四首:i saw you walkinag in the rain
第十五首:You`re Not Gonna Score
第十六首:Self Control Laura Bran
第十七首:doo be di boy
第十八首:dreams come true ``
第十九首:I Saw You Walking In The Rain ``
第二十首:sound of my dream ``

DJ舞曲:

TIME TO ROCK 舞曲大帝国
大爆炸

lalalove
Its Ok
i&m gonna getcha good ! 仙尼亚 唐恩
辛巴达
皇冠一刻钟
AU坚持
ARE YOU DJ
talala
walking in the sun
one for da money
move somethin
do somethin
Close to You Radio Jay Delano
DJ Let s Talk About A Man 
La Club king 
chipz in black



我敢保证一定很好听 ,只选好听的,不选多的,楼主听下吧。好听记得加分哦!谢谢 !
第一次回答可获2分,答案被采纳可获得悬赏分和额外20分奖励。楼主您好!很荣幸为您作答!!

音乐达人【喾聖】为全国各位热爱国内外流行歌曲的朋友推荐08年最新单曲与专辑。追随时代潮流!大量超好听,经典的流行歌曲全部为您量身打造!

专修音乐专业的【喾聖】所选作品皆为经典之作!您的采纳就是对我学习成果的肯定。希望大家能够享受音乐为您带来的无穷魅力!

好歌网址:

【国内流行风】

08年10-12月份新歌

2008新歌推荐最新100首

王筝

没有人比我更爱你


田一龙
你怎么舍得我为你哭

易欣 
泪在投降

蔡健雅 
红色高跟鞋

苏永康 
红颜知己

江语晨 
晴天娃娃

江语晨 
分手倒数

林心如 
洋葱浓汤

飞轮海 
动脉

爱乐团 
守护天使

张信哲 
那年的星空 张信哲&苏慧伦

游喧 
不想睡

游喧 
勾勾手

卓文萱 
爱的城堡

杨丞琳 
在你怀里的微笑

杨丞琳 
半熟宣言

杨丞琳 
带我走

至上励合 
Kiss

至上励合 
降临

易欣 
分爱

杨丞琳 
冷战

梁静茹 
属于

周定纬 
寂寞包厢

江语晨 
我的主题曲

后弦 
过桥

陈楚生 
自由幻想

陈嘉唯 
幸福导航

潘玮柏&纪佳松 
同一个遗憾

谢霆锋 
可以可以吗

袁泉 
木槿花

徐誉滕 
你不懂我

江若琳 
爱你还是爱美

至上励合 
棉花糖

关楚耀 
四面楚歌

五月天 
你不是真正的快乐

五月天 
突然好想你

Energy 
另类人生

张靓颖 
芝罘岛

薛之谦 
深深爱过你

徐誉滕 
我原以为

范逸臣 
情书

林俊杰 
醉赤壁

林俊杰 
黑武士

林俊杰 
不潮不用花钱

吴克群 
爱太痛

林冠吟 
冒险爱情

信 
释放

信 
告别的时代

信 
前面

弦子 
浪漫窝

卓文萱 
超级喜欢

黎明&章子怡 
你懂我的爱

许巍 
少年 许巍

閰韦伶 
我知道

周杰伦 
流浪诗人

周杰伦 
蛇舞

周杰伦 
说好的幸福呢

周杰伦 
兰亭序

周杰伦 
花海

周杰伦 
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李宇林 
情人泪

棒棒堂小煜 
只要你还记得

黎明 
夏天的味道

蔡卓妍 
心跳如歌

王筝 
越单纯越幸福

可岚 
感官记忆

林俊杰&蔡卓妍 
小酒窝

杨千桦 
明日再会

林俊杰 
醉赤壁

S.H.E 
安静了

周杰伦 
稻香

光良&阿穆隆 
美好时光

东来东往 
被爱伤害以后

潘嘉丽 
维多利亚的爱

莫艳琳 
爱一点

丁丁 
紫竹

木子俊 
静夜诗

古巨基 
眼睛不能没眼泪

杨丞琳 
带我走

原·味 
入夏

张杰 
明天过后

张杰 
恒星流星



【日韩流行风】 ☆绝对经典 希望您喜欢☆



韩国的有:
BlackBeat的 《in the sky》(这个比较难找)
东方神起的《我的小公主》《Eternal》
《My Destiny》《I&ll be there》
《Hey girl》《You only love》
蔡妍的 《一个人》
裴勇俊的 《邂逅的那天》《从开始到现在》
朴正炫的 《Funny star》
天上智喜的 《Too good》《热情》
Dana的 《到世界尽头》《钻石》
Kiss的 《因为是女子》
少女时代的《再次重逢的世界》
《kissing you》《baby baby》
孙丹菲的《bad boy》
BIGBANG的《谎言》《最后的问候》
裴涩琪的《SEXY BOY》《
ONE BY ONE》《野丫头》
SS501的《警告》《4 CHANCE》
李孝利的《shall we dance》
《十分钟》《toc toc toc》
神话的《hey!come on》
张力尹的《timeless》
se7en的《style》《热情》
宝儿的《No.1》《my name》
《moto》《your color》
高耀太的《花火》《爱情公式》

日本的有:
滨崎步的有《to be》《end roll》
《secret》《my all》
《青鸟》《dearest》
《jewel》《moments》
安室奈美惠的《my daring》
《废寝忘食》《人鱼》《new look》
《hello》《捉迷藏》《so crazy》
悻田来未的《Moon crying》
中岛美嘉的《雪の花》《find the way》
《SAKURA~花霞~》《the end》
w-inds的《十六夜の月》《四季》《夢の場所へ》
小事乐团的《你的手》《恋をしている》
KAT-TUN的《love》《12 o&clock 》
大塚爱的《星象仪》《金鱼花火》
《恋爱写真》《石川大阪友好条约》
YUI的《SUMMER SONG》《LIFE》
 
【欧美经典】 ☆都是珍品 希望您喜欢☆

1. Gotta Have You (The Weepies) 
2. stand (Jewel) 
3. The Magic Key (One-T And Cool-T) 
4. sitting down here (va) 
5. always getting over you (Angela ammons) 
6. anyone of us 
7. lost without you (delta goodrem黛儿塔) 
8. 30 minutes (t.a.t.u) 
9. 小小的六月 (groove coverage) 
10.far away from home (groove coverage) 
11.overloved (paula deanda) 
12.doing too much (paula deanda) 
13.under the moonlight 

PS:此外Craig David和艾薇儿2人的所有专辑都推荐

巨好听DJ舞曲

1.B What U Wanna B

2.Moonlight shadow
3.floorfiller

4.Ein Kleines Lied 
5.都是被逼的

6.he magic key Radio

7.LaBomBa CLUB 
8.my oh my 
9.Let&s Talk About A Man 
10.Question 
11.Best friend 
12.it&s ok 
13.years and 50 days

14.Ein Kleines Lied 
15.LaBomba

~~~认准 “ 喾聖 ” 字样,如有雷同,皆是 | copy | 之作~~~

【版权所有,复制必究,必定检举,如有抄袭者,一律投诉,严惩不贷!!】

祝 您 听 歌 愉 快` !

1
其他回答 (4)
你是我心里的一首歌

无雨的加利副尼亚 

如果满意的话,请选择我的答案,谢谢! 

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这是(  ★☆ )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1.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曹雪 
非常喜欢!这是我听的最多也是最听不厌的一首歌了。曾经连续三天一直听一直听的。很有感觉的! 
2止步爱情 剪刀石头布 
很喜欢啊~不管是说唱部分还是唱的部分,声音很甜。反正就是很好听~ 
3柒月 
有点女版周杰伦的感觉,就是好听啊~~ 
4香草的天空 
从她唱的第一句话起就喜欢上了这首歌,也是挺美的声音,挺美的感觉~值得一听 
5宝贝 
她声音很适合唱这首歌啊~ 挺纯挺温柔的感觉~声音真的很喜欢啊!像首摇篮曲,睡前听一下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6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 
甜美轻快自然的调调,旋律让人从心底里开始放松,很熟悉的一声歌,貌似有点老了 
7不了了之 
她声音就是有点特别啊~喜欢~好听~ 
8.发现 路绮欧 
伤伤的,很有感觉,挺不错的一首歌! 
9.即使知道要见面 sara 
let the sunshine in frente 
挺好听的!! 
- 
- 
9轻微 塞宁 
前奏有点让人想起童年,有点伤,但是好听~ 
10七号公园 vae 
其实只要是他的歌都很喜欢啊~相比杰伦来说,小杰伦的声音更加干净~很喜欢~这里有另外几首他的歌 
墨尔本.晴 
浅唱 
很好听~&阳光暖暖的,时光慢慢的,我是蔚蓝的……&他的歌词都很美的~听时一定要注意歌词哦~ 
你若成风 
飞蛾 
我想牵着你的手 
11.黑色泪滴 
很好听~也蛮耐听的~ 
12.很傻 王思琦 
好听~ 
13.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OST《恶作剧之吻》 
真的很喜欢这首歌啊~值得去听~ 
14.遇 Aimini 
春天的味道 Aimini 
这两首她的歌都很不错啊!挺好听的! 
15.爱啦啦 海楠 
有点小幼稚的歌~但是很好听! 
16.欠踹的背影 郭采洁 
I remember 郭采洁 
她的这两首也真的很好听~特别是那首英文歌~ 
17.lemon tree 
高中时英语老师放过给我们听的,那时候就是非常非常喜欢的!想了想,还是把它写下来吧~ 
18.雨不停歇 萧贺硕 
挺好听的~ 
19.怀念过去 
更喜欢高潮 
- 
20.时光 许巍 
这是首相当老的歌了……呵呵,但是还是很喜欢的啊!只有听着才会有感觉! 
21.酸甜 飞轮海&she 
不错~ 
22.迦南美地 刘耕宏 
不错 
- 
23.一个人走 光良&卫兰 
光良的歌我基本都非常喜欢听的,老是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他的歌都那么好听,但被大家知道的老是就那几首啊???我甚至觉得他的一些不是很被知道的歌倒是特别好听特别有感觉的呢?!!!有点小郁闷~ 
你好吗 光良 
拥抱我 
不会分离 
都是你 光良 
女孩别哭 
双子星 光良 
这首也特好听!!虽然有点老了 
24.爱是怎么一回事 sweety 
25.幸福毛毛虫 sweety 
她们这两首歌也不错哦~~~当然虽然还是《樱花草》会比较好听一点 
- 
26知足 五月天 
他们的歌我也基本都喜欢听!!!只是曾经下满了他们的歌,然后就把每一首都听厌了……总之不只这一首,他们的歌都很不错的哦~~呵呵,随便找几首来听听看吧~ 
27.伤心地铁 紫龙 
特别喜欢高潮部分! 
- 
28.左边 杨丞琳 
虽然不喜欢她这个人……但是这首歌还是不错的啦~ 
29.我们说好的 张靓颖 
- 
漏掉了!!!!这首应该放在比较前面的位置的!它真的很好听!很伤感的一首歌!只是伤的很有力量!特别是高潮部分! 
30.青春纪念册 可米小子 
适合刚毕业的时候听!会很有感觉的~要骗取眼泪都不难! 
- 
- 
- 
31.after 17 陈绮贞 
唉~我也很想不再幼稚……有人说我现在看起来变成熟一点了,嘿嘿~ 
- 
32.let the sun shine in frente 
一句话!很好听啊! 
- 
tamas wells 
他的声音真的非常的干净!!!很喜欢这样风格的歌~所以把能找到的他们的歌都下了~呵呵,有点疯狂啊~这边是其中几首!觉得好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其他的 
33.the telemarketer resignation 
34.valder-fields 
这首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简单的调子却很干净很舒服! 
35.opportunity fair 
36.lichen and bees 
37.melon street book club 
- 
38.牡丹江 南拳妈妈 
水晶蜻蜓 
南拳妈妈中的歌也有几首非常好听的的!牡丹江就是我最喜欢的他们的一首歌! 
39.那个人 
40.你的香气 
41.life is like a boat 
42.遗忘 曹卉娟 
43.消失 范晓萱 
44.洛丽塔 
45.终点 关心妍 
46.是非题 范玮琪 
其实范范的歌我也觉得不错,而且很喜欢她本人~ 

(*^__^*) 嘻嘻……感谢楼主对我答案的支持!!感谢你的采纳!!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音乐领域专家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能把那些微粒抖掉。”&&&&&&&&&&&&&&&&&&&&&&&&&&&&&&&&&&&&&&&&&&&&&&&&&&&&&&&&&&&&&&&&&&&&&&&&&&&&&&&&&&&&&&&&&&&&&&&&&&&&&———Italo&Calvino
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十二巨头全集
巴尔加斯&略萨获得本年度诺奖,让我们把阅读的目光投向拉美。1962年,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发表了《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被认为是一部&最为全面、最为完美、成就最为显著的小说&。1963年,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出版了《跳房子》,曾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尤利西斯》&。还是1963年,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出版了他的《城市与狗》,很快被秘鲁当局查禁,获得了法国福明托文学奖。1967年,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写出《百年孤独》,这部作品也让他后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上个世纪60年代拉美文学的集体喷发,如今有了一个名词&&&&文学爆炸&,上述四人也成为了这一过程里的拉美文学四大金刚。他们四个人也分别代表了几个不同流派,比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巴尔加斯&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科塔萨尔的心理现实主义和富恩特斯的社会现实主义,这些流派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成了这一时代的集体辉煌。
 可别以为拉美文学在这个时间才开始崛起,早在这之前,博尔赫斯、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奥克塔维奥&帕斯、聂鲁达这些名字以及他们的作品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文坛的关注。但是那个时候西方文坛还总是会给这些作家贴上第三世界的标签,大家还是用一种奇怪的目光审视他们的作品,&文学爆炸&的到来,终于让拉美文学的冲击波更有力,也影响得更深更远。
奥克塔维奥&帕斯,墨西哥诗人,1990年NBL文学奖得主
&&& 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和聂鲁达曾经是非常好的朋 友。他们年纪相差10岁,但是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两人分道扬镳,形同陌路,甚至互相攻击,直到1968年才和解,但是1973年聂鲁达就去世了。 1936年,通过聂鲁达的推荐,帕斯参加了在西班牙举行的世界反法西斯作家大会,是当时最年轻的参会作家,只有23岁。会后,聂鲁达继续坚持自己&承诺主 义&的诗歌写作,并营救了大批西班牙共和国战士到拉美。而帕斯则到了法国,参加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两人的创作理念有了分歧。其实,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人 类的本性。聂鲁达更多反映了人类的社会性(尤其是阶级性),而帕斯反映的则是人类的人性。 可以说,帕斯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本人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左派,但是左派却认为他是右派,而右派又一向将他视为&异己&。他写过一本杂文集,《孤独的迷宫》,揭示墨西哥人的劣根性。他自己正是徘徊在&孤独的迷宫&中。  帕斯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在杂文、散文、文论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短诗写得很有哲理性,但他的代表作却是长诗《太阳石》。这 首诗的创作灵感源自古印第安的一块时历。在诗中,帕斯把神话传说、人类历史和本人经历融为一体。意识与潜意识在时间与空间中漫游,抒情、叙事和议论交叉在 字里行间,颇耐人寻味。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智利诗人,1945年NBL文学奖得主
  她的名字是由意大利诗人加夫列拉&邓南遮和法国诗人米斯特拉尔的姓名合成的。她于1945年获得诺奖,是拉美第一个得到诺奖的诗人。她自学成才,没上过大 学,起初是小学里的勤杂工,后来成为代课老师。在参加了在圣地亚哥举行的赛诗会后,开始成名。她的获奖作品是三首《死的十四行诗》。她的诗作并不多,一共 只有四本诗集。《绝望》写于已和她分手的未婚夫自杀之后。这场经历使她如痴如狂达10年之久。据说未婚夫自杀时,口袋里还装着她写给他的明信片。之后她又 出版了诗集《柔情》、《塔拉》和《葡萄压榨机》。 米斯特拉尔的人品和诗品都有很强的魅力,她作品的内容可以归结为一个字&爱&。从情爱到 母爱,最后上升到对人类的博爱。她的第三部诗集的版税全部捐出,帮助在战争中失去母亲的孩子。在二战硝烟未尽的时候,把诺奖颁给她,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 她的诗作中,没有那么多先锋诗歌的成分,《绝望》里的一些诗篇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巴勃鲁&聂鲁达,智利诗人,1971年NBL文学奖得主
  智利这个国家虽小,但出了两位得诺奖的诗人,聂鲁达是一位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诗人,他于1971年获奖。中国读者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机会接触他的 作品。那时我国刚刚解放,很多外国文学作品还不能译介过来。聂鲁达是为数不多的译介过来的外国诗人之一。他和前苏联关系密切,曾三次来华,与诗人艾青、肖 三是好朋友。 曾任北大中文系系主任的孙玉石教授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在学生时代(他是北大中文系1955级),他们每天早晨醒来时,都要高声朗读《让那伐木者醒来》中的诗句。这是一首长诗,是聂鲁达的长诗《慢歌》里的一章,诗人呼唤林肯的民主精神。  不管你喜不喜欢聂鲁达,都不能否认他是一个伟大的天才诗人。他很多产,写了几十部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是他的成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作 品,里面描写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慢歌》是他政治抒情诗的代表作,洋洋洒洒,从古印第安美洲写到自己写这部诗作的时候,甚至写了自己的遗嘱。他也有一些 描写日常事物的诗作,如《元素的颂歌》,写得很精彩,如《钟表的颂歌》、《袜子的赞歌》等。在《漫歌》中,《马丘比丘之巅》和《让那伐木者醒来》是其中的 上品。
 米格尔&阿斯图里亚斯,危地马拉诗人,1967年NBL文学奖得主
  阿斯图里亚斯得诺奖的作品《总统先生》我曾经翻译过,在《总统先生》里,作者就是用漫画手法、荒诞夸张的语言,勾勒出独裁者的形象,感觉像是做了一场梦,周围充满阴森恐怖的感觉,把反面人物的嘴脸放大凸显出来,揭露独裁者的丑恶面目。同时在这部作品里也能看到善良人们在苦难里的挣扎,也有人性善良的一面,各种经验都有。我比较喜欢这部作品,在文化表现上作者有大胆尝试。在书里会有一些比较夸张的,意料不到的比喻和文字游戏。整部作品里充满复杂荒诞的氛围,体现出人性的扭曲。
 我想阿斯图里亚斯是个左派,有可能还是共产党,我上学时看过他的另一部作品《危地马拉的周末》,里面有强烈的反美情绪,反对美国到中美洲建立热带水果种植园,刻画出他们的飞扬跋扈,同时也有为其所支持的政权宣传的味道。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鲁作家,2010年NBL文学奖得主
 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看他的书我会一直想看下去,他会在每一章留下很多悬念,让人爱不释手。
 看《绿房子》的时候,他用了一种非常奇妙的表达方式很新鲜。通常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用过去时,在写对话时会用现在时,但是在这本书里,他把时态进行了转换,是反过来的,写场景用现在时,写对话用过去时,这种感觉很奇特,觉得人物对白变得遥远,场景又变得拉近。
 他还有一本书《潘达雷翁上尉和劳军女郎》,是讲秘鲁边缘一个军队,士兵需要性生活,于是官方出面找了一批妓女。但是在这件事的过程中,需要来回往返很多公文,这本书里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那么正式的公文体去讲看起来很荒唐的一件事,这种反差很有趣,同时也暗讽了政界、军界的腐败。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乌拉圭记者、作家
  加莱亚诺是一个左派作家,思维敏捷,眼光锐利,辛辣地揭露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丑恶与贪婪。我看过的那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就是这样的作品。 我还看过他的三卷本的杂文集《火的记忆》。写的都是真人真事,某年某月某地发生的事件,自己在叙事之后,略加点评,堪称&画龙点睛&。其中有对中国革命(1949年)的评述。他批判美国的态度很鲜明。遗憾的是这本书在国内尚未翻译出版。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作家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阿根廷作家 博尔赫斯全集的版权是我去阿根廷的时候和他夫人谈的,他夫人很聪明,以低廉的价格卖给我们,5万美元。她也非常信任我们,交谈的时候她说,中译本会比法译本做得好,我问她你怎么知道,她说,从和你的谈话就知道了。  博尔赫斯的文体很特别,他的小说写的很像诗歌又很像散文,帕斯说博尔赫斯的文体几乎是三位一体,这样一种特殊的文体,是独一无二的。很多拉美大作家对他佩 服的是五体投地,他们读的肯定都是原文。他的文字精炼,文体特殊,优美、儒雅,那种感觉只能读原文去体会,我能感受到但是讲不出来。 我最 喜欢的是他那篇《小径分岔的花园》,里面有中国的味道,愿意一遍接一遍地去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他曾经非常想来中国,那时他在法国,然后从那边打电 话过来打听有没有人愿意接待他,后来我们这边好像没什么反应。他其实非常喜欢中国,他的作品里几次提到长城的题材,他后来盲了以后,还说即使看不见了,也 要摸一摸长城的砖头。后来在他去世后,他的夫人来过中国,去长城那天她很激动,说,我替你摸了长城,你放心吧。这里还有个插曲,之前他到美国,买过一根中 国制造的拐杖,特别喜欢。他很喜欢中国文化,对中国也很友好。
胡利奥&科塔萨尔,阿根廷作家,代表作《跳房子》
胡利奥&科塔萨尔 阿根廷作家 我最喜欢科塔萨尔的书是《跳房子》,当时这本书的中译本首发式我也参加了。他是阿根廷的伟大作家,我记得毕淑敏在《跳房子》的首发式上很激动,说看了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一个接一个应接不暇,冲击特别大。他的故事简单,但是有抓人的力量。 莫言也很喜欢科塔萨尔的小说,他有一部作品模仿着写过,很努力向人家学习。我也读过科塔萨尔其他一些短篇小说,但我认为《跳房子》是最好的,一个作家其实只有一部真正的代表作。就像马尔克斯其他作品再好,也抵不过《百年孤独》。
 阿来霍&卡彭铁尔,古巴作家,代表作《人间王国》
阿来霍&卡彭铁尔 古巴作家  卡彭铁尔也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最有名的书是《人间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世界文学》发表过,讲的是海地黑奴起义的故事。他也有独树一帜的特点,他 身上有黑人血统也有法国人血统,他还当过古巴驻法国大使。他自己学建筑学专业,还是一名有名的钢琴家,他把音乐节奏融入了作品里。 他的小说章节是不同乐器的合奏,最后达到交响乐的效果和高度,这种感觉也是中文翻译很难表达的奇异力量,没有人这样写过,我觉得刘索拉可以去看看他的作品。同时他的主题依然紧紧围绕拉美文学的永恒主题,反独裁反殖民,如果他还在世,我认为他也是有资格获得诺奖的。
德里克&沃尔科特,圣卢西亚诗人,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我 认为沃尔科特是汉语语境没有被充分关注的一个诗人,实际上他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部分中国诗人有明确影响,他有一种复合性的诗意,把很多杂多的、复杂 的文化经验与神话层面的东西结合。同时他也是一种高强度书写,他的写作对一般读者来说有难度,以繁复著称,是一种地毯式的编织,缠绕出当代巴洛克风格。这 种地毯式编织叙述对中国是有主题启发的,就是如何处理在文化交接地带的泥沙俱下的世俗生活景观。 我翻译过他的一组诗《仲夏》,一部由五十四首诗组成的长诗序列,是他的一组日记体诗,他假期时从美国回到特立尼达岛上完成的,每天写一段,把希腊神话作为母题,远航在加勒比海的背景下。我们对他的戏剧重视也不够,他的戏剧也非常出色。
罗贝托&波拉尼奥,智利作家,代表作《荒野侦探》、《2666》
我觉得他是&总体小说&的很好继承者,他的《2066》应该快要引进了,这本书就续接了&总体小说&。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是《荒野侦探》,如果简单看这本书,就是个文学团体里的两个人,一时兴起很荒诞的文学活动,但是他们的对话和联想里,嵌入文学史上各种 作家,尤其是大量当代拉美作家,而且是不加前提的直接出现,让这本书变成文学的乘方。 表面看这本书是一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叛逆青 年的故事,其实在探讨文化的独特性问题,独特的第三世界文学现场,引导我们去思考第三世界文学青年现象。而这个问题又可以本地化,到现在我们这些文学青年 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在文学生态结构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怎样的状态导致文学生态结构的稳定性。世界文学中不乏以文学青年或者&文学青年现象&为主 题的小说,但《荒野侦探》比其他任何一部都要来势凶猛、耐人回味。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1982年NBL文学奖得主
我最近写了一个系列的文章,讲世界文学如何从高往低走,从大往小走,《百年孤独》是我研究的最后一站。从《荷马史诗》到《百年孤独》,他们的作品怎样在这个走向上树立一个里程碑。这些里程碑并不是顺应这个走向,而恰恰是背反,起一个背反的作用。  加西亚&马尔克斯也是这样认为的,在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初期,南美已经很明显了,跨国资本的进入。他在这样的时代思考人类的命运,他是很悲观的。最后整个 马贡多面临灭顶之灾,一个世界末日的场景。所以他脑海里一直有《圣经》里从创世到世界末日的理念在里面。所以他对人类的命运一点也不乐观,借助于马贡多这 样一个虚构的地方,从产生、创世到繁荣、到灭亡,来重新反思人类文明的进程。把人类历史上大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度、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意 识地进行描写,写了好几代人,第六代人就是世界末日了,把历史的变迁浓缩在这五代人身上。原始社会是很和谐的,集体来面对,崇拜天道、对大自然的力量充满 了敬畏,后来人越来越走向自我中心、人本位。对自然开始采取灭绝行为,一直走到跨过资本主义。跨过资本取代了天、道这些传统观念,以及过去的一些大的命 题:世界、人类、民族、集体。后来成了个人主义的表演,个人主义的喧哗。表明上看上去很多元,但是这种多元符合了跨国资本的需要。因为爱国主义、民主主义 被消解、淡化掉,有利于资本的全球运作。 《百年孤独》非常明确地在最后一部分描写跨过资本主义时代,人各自为政,资本如何畅通无阻的在马 贡多这个地方实现它最高的利润,还有对大自然的破坏。《百年孤独》把人类的每一个阶段非常好的表现出来。世界末日的这样一种结果,类似于但丁的反思、古希 腊悲剧的反思。人类不要高兴的太早,报复在后面呢。遗憾地是不是所有的作家都是这样的。很多作家热衷于自己的小天地、自己的自我。&
原文发表于《新京报》
本文转载自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新鲜空气和苍蝇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创作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及从政。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城市与狗》,《绿房子》等。&&  我在15年后回到中国,这里看上去像是另外一个国家。虽然我听到和读到过很多关于其惊人经济增长的消息,但与现实仍然有很大差距。20 年前上海的浦东还是一片稻田,现在变成了扩大了四倍的华尔街,摩天大楼也是华尔街的两到三倍。北京和上海的城市变化令人惊讶:桥梁、道路、隧道、写字楼和住宅区、商店、美术馆、公园&&一切都展示着现代化、繁荣与活力。到处都可感受到张扬的财富,大商场、豪华酒店,巨大的橱窗里摆着全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服装、手袋、珠宝、名表、皮鞋和汽车。到处都是饭店,坐满了穿着入时的顾客,他们手机不离手,戴着古奇、雷朋、菲拉格慕和朗万等名牌眼镜。这让人误以为自己身处纽约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含大街或伦敦的邦德街,但规模要大5倍或10倍。  邓小平时代中国就喊出了&致富光荣&的口号,如今14亿中国人已经开始疯狂地生产和赚钱。这是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吗?中国共产党指出,现在比任何时候更像是一个马列主义的国家,改革和市场社会主义政策使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正生活在一个富有的时期,在不远的将来(大约100年以后)将发展为一个完美的社会,合理分配将占主导,所有人都按需分配。届时平等的集体乌托邦将得以实现。  但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社会,贫富差距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而中国也许是唯一接受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加入共产党的国家。如果你在其中看到了一些矛盾和不解之处,那么我建议你读一读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一书,这位资深的西班牙外交官曾经在中国生活多年,他在书中用详尽的细节和有趣的事例描写解读了邓小平推行的中国经济改革。邓小平将集体专制和中央集权的贫困国家转变为专制的资本主义社会,让8亿农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增长和发展。  布雷戈拉特指出,如果不把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和被西方侵略、占领和侮辱的历史,以及当前带来自豪感的繁荣与现代化联系起来的话,就无法理解邓小平和目前主政的邓小平追随者所构思的这一&社会主义&的变化。在中国真正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民族主义。欧亨尼奥&布雷戈拉特是乐观主义者,他认为,经济的显著进步迟早将带来政治开放,因为日益壮大的新中产阶层和专业人士送子女到国外接受教育,并通过新技术同全世界开展贸易,他们将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体制的政治民主化。这种民主化将以和平的方式实现。  虽然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我在同中国的知识分子、学者、作家对话时都很谨慎,不用一些不慎重的问题去刺激他们,但我还是听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抱怨年轻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公民生活和文化,以及哲学、艺术和宗教等问题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兴趣。所有人似乎都热衷于获得很好的技术和专业培训,为他们进入跨国企业、获得高薪或管理职位打开大门。大部分人只关心赚钱,赚很多的钱,生活得更好。  邓小平说过,打开窗户,新鲜空气和苍蝇就会一起进来。这句话总结了这一政权的哲学思想:经济和社会开放可以,但只能是在不质疑共产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绝对控制的前提下进行。接受这一点的人可以在个人生活、出国旅行、使用互联网等方面拥有相对宽松的个人自由。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出版资本主义杂志和出版物的作家或专业人士,只要不批评中国政治就行。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的死刑很少,而且一般都是因为经济犯罪。&
王小波杂文精选: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
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二十五年前,我到农村去插队时,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们队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至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它,样子越来越糟。相信这本书最后是被人看没了的,现在还忘不了那本书的惨状。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没有书看,倘若可看的书很多的话,《变形记》也不会这样悲惨地消失了。除此之外,还得不到思想的乐趣。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现在我认为: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但我还认为,在我这一生里,再没有谁比他们更使我痛苦了。他们认为,所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早请示,晚汇报,如有闲暇,就去看看说他们自己亚古都的歌舞。我对那些歌舞本身并无意见,但是看过二十遍以后就厌倦了。假如我们看书被他们看到了,就是一场灾难,甚至著迅鲁的书也不成小红书当然例外。顺便说一句,还真有人因为带了旧版的鲁迅著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有一个知识可能将来还有用处,就是把有趣的书换上无趣的皮。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在一些宗教仪式中得到思想的乐趣,所以一直郁郁寡欢。象这样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写到过,比方说,茨威格写过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小说《象棋》,可称是现代经典,但我不认为他把这种痛苦描写得充分了。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在我们之前,生活过无数的大智者,比方说,罗素、牛顿、莎士比亚,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但我们和他们的思想、著述被隔绝了。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第一个欲望就是学习。我承认,我在抵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不够坚强,但我绝不是最差的一个。举例言之,罗素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就想到: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假设他被派去插队,很可能就要自杀了。
谈到思维的乐趣,我就想到了父亲的遭遇。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
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众所周知,他那一辈的学人,一辈子能留下一本书就不错。这正是因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国人的思想搞得彻底无味。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会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文化革命之后,读到了徐迟先生写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那篇文章写的很浪漫。一个人写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这样浪漫。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能够和同行交流,是一种起码的乐趣。陈景润先生一个人在小房子里证数学题时,很需要有些国外的数学期刊可看,还需要有机会和数学界的同仁谈谈。但他没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当然他比没定理可证的人要快活。把一个定理证了十几年,就算证出时有绝大的乐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里枯坐就更加难熬。假如插队时,我懂得数论,必然会有陈先生的举动,而且就是最后什么都证不出也不后悔;但那个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里描写得悲惨。然而,某个人被剥夺了学习、交流、建树这三种快乐,仍然不能得到我最大的同情。这种同情我为那些被剥夺了有趣的人保留着。文化革命以后,我还读到了阿城先生写知青下棋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浪漫。我这辈子下过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队时下的,同时我也从一个相当不错的棋手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庸手。现在把下棋和插队两个词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太多。我决不肯把这样无聊的事写进小说里。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再加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的看,看到听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最大的同情。我最赞成罗素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创造出来的。当然,我知道有些人不赞成我们的意见。他们必然认为,单一机械,乃是幸福的本源。老子说,要让大家虚其心而实其腹,我听了就不是很喜欢:汉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我看来是个很卑鄙的行为。摩尔爵士设想了一个细节完备的乌托邦,但我象罗素先生一样,决不肯到其中去生活。在这个名单的末尾是一些善良的军代表,他们想把一切从我头脑中驱除出去,只剩一本页的小红书。在生活的其它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决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我认为自己体验到最大快乐的时期是初进大学时,因为科学对我来说是新奇的,而且它总是逻辑完备,无懈可击,这是这个平凡的尘世上罕见的东西。与此同时,也得以了解先辈科学家的杰出智力。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虽然自己总被击败,但也有机会领略妙招。在我的同学里,凡和我同等年龄、有同等经历的人,也和我有同样的体验。某些单调机械的行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带来快感,但因为过于简单,不能和这样的快乐相比。艺术也能带来这样的快乐,但是必须产生于真正的大师,象牛顿、莱布尼兹、爱因斯坦那样级别的人物,时下中国的艺术家,尚没有一位达到这样的级别。恕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只会给人带来痛苦;而这种低档货,就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有必要对人类思维的器官(头脑)进行灌输的想法,正方兴未艾。我认为脑子是感知至高幸福的器官,有功利的想法施加在它上面,是可疑之举。有一些人说它是进行竞争的工具,所以人就该在出世之前学会说话,在三岁之前背诵唐诗。假如这样来使用它,那么它还能获得什么幸福,实在堪虞。知识虽然可以带来幸福,但假如把它压缩成药丸子灌下去,就丧失了乐趣。当然,如果有人乐意这样来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不是我能管的事,我只是对孩子表示同情而已。还有人认为,头脑是表示自己是个好人的工具,为此必须学会背诵一批格言、教条事实上,这是希望自己使看上去比实际上要好,十足虚伪。这使我感到了某种程度的痛苦,但还不是不能忍受的。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总有人想要种种理由消灭幸福所需要的参差多态。这些人想要这样做,最重要的理由是道德;说得更确切些,是出于功利方面的考虑。因此他们就把思想分门别类,分出好的和坏的,但所用的标准很是可疑。他们认为,假如人们脑子里灌满了好的东西,天下就会太平。因此他们准备用当年军代表对待我们的态度,来对待年轻人。假如说,思想是人类生活的主要方面,那么,出于功利的动机去改变人的思想,正如为了某个人的幸福把他杀掉一样,言之不能成理。
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使我感到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假设有某君思想高尚,我是十分敬佩的;可是如果你因此想把我的脑子挖出来扔掉,换上他的,我绝不肯,除非你能够证明我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到死方休。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个鸡窝。想当年,我在军代表眼里,也是很低下的人,他们要把自己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强加给我们,也是一种脑移植。菲尔丁曾说,既善良又伟大的人很少,甚至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这种脑移植带给我的不光是善良,还有愚蠢。在此我要很不情愿地用一句功利的说法:在现实世界上,蠢人办不成什么事情。我自己当然希望变得更善良,但这种善良应该是我变得更聪明造成的,而不是相反。更何况赫拉克利特早就说过,善与恶为一,正如上坡和下坡是通一条路。不知道何为恶,焉知何为善?所以他们要求的,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假如要我举出一生最善良的时刻,拿我就要举出刚当知青时,当时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类,丝毫也没有想到自己。同时我也要承认,当时我愚蠢得很,所以不仅没干成什么事情,反而染上了一身病,丢盔卸甲地逃回城里。现在我认为,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决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假设我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假如让我举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时刻,那就是现在了。可能是因为受了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为已经成年,反正你要让我去解放什么人的话,我肯定要先问问,这些人是谁,为什么需要帮助;其次还要问问,帮助他们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后我还要想想,自己直奔云南去挖坑,是否于事有补。这样想来想去,我肯定不愿去插队。领导上硬要我去,我还得去,但是这以后挖坏了青山、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当然,这结论绝不是说当年那些军代表是些装傻的奸邪之辈我至今相信他们是好人。我的结论是: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然而,你劝一位自以为已经明辨是非的人发展智力,增广见识,他总会觉得你让他舍近求远,不仅不肯,还会心生怨恨。我不愿为这样的小事去得罪人。
我现在当然有自己的善恶标准,而且我现在并不比别人表现得坏。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按这个标准,别人说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恶时;别人说我最邪恶,就是我最善良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基于这种信念,我认为我们国家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就丧失了很多机会。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锁知识、钳制思想、灌输善良,因此有许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丧失了学习、交流、建树的机会,没有得到思想的乐趣就死掉了。想到我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类人士的总和有恒河沙数之多,我就趋向于悲观。此种悲剧的起因,当然是现实世界里存在的种种问题。伟大的人物总认为,假设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象他期望的那样善良更确切地说,都象他期望的那样思想,思无邪,或者狠斗私字一闪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这些说法的人本身就是无邪或者无私的,他们当然不知邪和私是什么,故此这些要求就是:我没有的东西,你也不要有。无数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杀了。考虑到那恒河沙数才智之士的总和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庞大资源,这种想法就是打算把整个大海装入一个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实是,这种想法一直在实行中,也就是说,对于现实世界的问题,从愚蠢的方法找办法。据此我认为,我们国家自汉代以后,一直在进行思想上的大屠杀;而我能够这样想,只说明我是幸存者之一。除了对此表示悲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了。我虽然已活到了不惑之年,但还常常为一件事感到疑惑:为什么有很多人总是这样的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设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发现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终极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依据这种真理来做价值判断。从汉代以后到近代,中国人就是这么生活的。我对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喜欢。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在一切价值判断之中,最坏的一种是:想得太多、太深奥、超过了某些人的理解程度是一种罪恶。我们在体验思想的快乐时,并没有伤害到任何人;不幸的是,总有人觉得自己受了伤害。诚然,这种快乐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体验到的,但我们不该对此负责任。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取消这种快乐,除非把卑鄙的嫉妒计算在内这世界上有人喜欢丰富,有人喜欢单纯;我未见过喜欢丰富的人妒恨、伤害喜欢单纯的人,我见到的情形总是相反。假如我对科学和艺术稍有所知的话,它们是源于思想乐趣的滔滔江河,虽然惠及一切人安这江河决不是如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为他们而流,正如以思想为乐趣的人不是为他们而生一样。
对于一位知识分子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精英更为重要。人当然有不思索、把自己变得愚笨的自由;对于这一点,我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问题在于思索和把自己变聪明的自由到底该不该有。喜欢前一种自由的人认为,过于复杂的思想会使人头脑昏乱,这听上去似乎有些道理。假如你把深山里一位质朴的农民请到城市的化工厂里,他也会因复杂的管理感到头晕,然而这不能成为取消化学工业的理由。所以,质朴的人们假如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事情看作是与己无关的事,那就好了。假如现在我周围的世界又充满了文革时的军代表和道德教师,只能使我惊,不能使我惧。因为我已经活到了四十二岁。我在大学里遇到了把知识当做幸福来传播的数学教师,他使学习数学变成了一种乐趣。我遇到了启迪我智慧的人。我有幸读到了我想看的书这个书单很是庞杂,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这最后一批书实在是很不堪的,但我总算是把不堪的东西也看到了。当然,我最感谢的是那些写了好书的人,比方说,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等,但对那些写了坏书的人也不怨恨我自己也写了几本书,虽然还没来得及与大陆读者见面,但总算获得了一点创作的快乐。这些微不足道的幸福就能使我感到在一生中稍有所得,比我父亲幸福,比那些将在思想真空里煎熬一世的年轻人幸福。作为一个有过幸福和痛苦两种经历的人,我期望下一代人能在思想方面有些空间来感到幸福,而且这种空间比给我的大得多。而这些呼吁当然是对那些立志要当军代表和道德教师的人而发的。(原载《读书》年月号)
《迷影文化史》插图精选
1895卢米埃尔兄弟电影机专利证书
参与希区柯克争论的《法国银幕》杂志1945年7月号封面
充满传奇的奥尼亚-百代电影院
电影的世界公民亨利·朗格卢瓦
电影评论先驱路易·德吕克
电影史家、《世界电影史》作者乔治·萨杜尔
电影之子塞尔日·达内
二战期间一个人编辑杂志的安东尼奥尼
法国迷影精神之父安德烈·巴赞
卡瑟琳·海斯琳在《娜娜》(让·雷诺阿作品)中(1926)
迷影成痴的乔治·梅里爱
让·雷诺阿
特吕弗为《希区柯克访谈录》选择的影片《后窗》剧照插图
特吕弗在为让-皮埃尔·雷奥试戏
我的焦点——选自贾樟柯《贾想》
贾樟柯,男,山西汾阳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在校期间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实践。1995年拍摄第一部57分钟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被誉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代表作:《小武》《站台》《三峡好人》主要成就: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正文:&&&&&& 拍完《小山回家》后,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用7分钟的长度,全片十分之一的时间,而仅仅两个镜头去表现民工王小山的行走呢?我知道,对他们来说,这7分钟足足等于28条广告,两首MTV.......我不想再往下计算,这是这个行业的计量方法,是他们的方法。对我来说,如果有一个机会让我与别人交谈,我情愿用自己的方式说一些实话。
&&&&&& 所以,我决定让摄影机跟踪失业的民工,行走在了岁末年初的街道上,也就是在那段新旧交替的日子里,我们透过摄影机,与落魄的小山一起,游走于北京的寒冷中。这长长的7分钟,与其说是一次专注的凝视,更不如说是一次关于专注的测试。今天,当人们的视听器官习惯了以秒为单位进行视听转换的时候,是否还有人能和我们一起,耐心地凝视着摄影机所面对的终极目标,那些与我们相同或不同的人们?
&&&& 可以不断转换的电视频道改变了人们的视听习惯,在众多的视听产品面前,观众轻易地选择了本能需要。艺术家们一味地迎合,使自己丧失了尊严。再也没有人谈论艺术的现状和我们的对策,艺术受到了艺术家的调侃,许多人似乎找到了出路――那就是与艺术迅速划清界限。他们将创作变为了操作,在躲避实用主义的挤兑同时,使艺术成为了一种实用。一切都处于职业规范,甚至不惜压抑激情与力量,艺术中剩下的除了机巧还有什么?
&&&& 如果这种艺术的职业化仅仅以养家糊口为目的,那我情愿做一个自由自在的业余导演,因为我不想失去自由。当摄影机开始转动的时候,我希望永远能问自己一声,眼前的一切是否是你真正的所思所感。
&&&& 一时间,单纯的情绪表现成为一种艺术时尚,无论绘画、音乐,还是电影,都停留在了情绪的表层而难以深入到情感的层面。在某部新生代电影MTV式的一千多个镜头中,创作者关注的并非生命个体而是单纯的自己,杂乱的视听素材编织起来的除了自恋还是自恋。许多作品犹如自我抚摸,分散的视点事实上拒绝与人真诚交流。艺术家的目光不再锐利,进而缺乏专注。许多人没有力量凝视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专注情感就要直面人性。一些影片快速的节奏与激情无关,相反只代表着他们逃离真实的状态。因而,当我们这些更为年轻的人一旦拥有摄影机,检验自己的首先便是是否真诚而且专注。《小山回家》中,我们的摄影机不再漂移不定,我愿意直面真实,尽管真实中包含着我们人性深处的弱点甚至龌龊。我愿意静静地凝视,中断我们的只有下一个镜头下一次凝视,我们甚至不像侯孝贤那样,在凝视过后将摄影机摇起,让远处的青山绿水化解内心的悲哀。我们有力量看下去,因为――我不回避。
&&&& 不知从哪一天起,总有一些东西让我激动不已。无论是天光将暗时街头拥挤的人流,还是阳光初照时小吃摊冒出的白汽,都让我感到一种真实的存在。无论舒展还是扭曲着的生命,都如此匆忙地在眼前浮动。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当它们走过时,我闻到了它们身上还有自己身上浓浓的汗味。在我们的气息融为一体的时候,我们就此达成沟通。不同面孔上承载着相同的际遇,我愿意看民工脸上灰尘蒙盖下的疙瘩,因为它们自然开放的青春不需要什么&呵护&,我愿意听他们吃饭时呼呼的口响,因为那是他们诚实的收获。一切自然地存在着,只需要我们去凝视、去体会。
&&&& 于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不再是自我放逐时的苦痛。在我们的视野中,每一个行走着的生命个体都能给我们一份真挚的感动,甚至一缕疏散的阳光,或者几声沉重呼吸。我们关注着身边的世界,体会着别人的苦痛,我 们用我们对于他们的关注表达关怀。我们不再像他们那样,回避生命的感伤,而直接寻找理性的辉光;我们也不再像他们那样,在摇滚乐的喧嚣声中低头凝望自己的影子,并且自我抚摸。我们将真诚地去体谅别人,从而在这个人心渐冷、信念失落的年代中努力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我们将把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作为前提并且加以张扬。我们关注人的状况,进而关注社会的状况。我们还想文以载道,也想背负理想。我们忠实于事实,我们忠实于我们。我们对自己承诺――我不修改。
&&&& 因而,当我们将摄影机对准这座城市的时候,必然因为这样一种态度而变得自由,自信并且诚实。对我来说,获得态度比获得形式更为重要。想明白用什么方法拍电影和想明白用什么态度看世界永远不可分开,它使我获得叙事状态,进而确立影片的整体形态。无论《有一天,在北京》、《小山回家》还是《嘟嘟》,我都愿意获得这样一种基础性的确立。这是谈话的条件,也是谈话的方式。
&&&& 《小山回家》之所以要分解屏幕功能,使其集中体现多种媒体的特征,就是要揭示王小山以及我们自己的生存状态。在越来越飞速发展的传媒面前,人类的群体被各种各样的媒体包围进而瓦解,这也许就是人类越来越冷漠的原因。我们越来越缺乏自主的思考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传达思想的方式已经被改变。人们习惯了和机器交流,习惯了在内心苦闷的时候去倾听&午夜情话&;习惯了在&焦急时刻&的时候去讨论社会;习惯了收看&名不虚传&后再去消费。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指标化和概念化,而这些指标和概念又有多少不是被传媒所指定的呢?从中央电视台不断开通的频道、到《北京青年报》不断扩大的版面,所有的这些都改变着人们。而来自安阳的王小山,便生活在这些被传媒改造过或改造着的人群之中。传媒的影响渗透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一切,也便是主人公王小山大的处境。而另一方面,影片的部分段落之所以敢于将画面舍弃,而换之以广播剧式的方式演进情节,就是源于传媒发展后,广播所唤起人们对于听觉的重新注意。而影片之所以敢于同时舍弃声画而换之以中文电脑似的方式让观众直接阅读文字,也是源于人们对电脑形成的已有的阅读习惯。这样扩展到《小山回家》的其他方面,如文字报道、广告的渗入、《东方时空》式的剪辑,都使影片尽可能地综合已有的媒体形式,从而使观众在不断更换接受方式的同时,意识到此时此刻的接受行为,进而引起观众对于接受事实、对于传媒本身的反思。
&&&&& 今天,单纯的电影语言探索,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对我来说,如何在自己的影片中形成新的电影形态,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因而,我有意将《小山回家》进行平面化、板块化的处理,在线性的情节发展中,形成杂志式的段落拼贴。在段与段、块与块的组合中,我似乎感觉到了那种编辑的快感,而编辑行为本身也诱发了对电影的反思。既然好莱坞利用流畅的剪接蒙骗观众,我倒不如使自己的剪接更主观一些。我们剪接使我不能隐瞒素材的断裂性和零散性,这正符合我的真实原则。
&&&& 还记得1994年那个冬天,我们否决了许多诸如&大生产&、&前进&等文词上的创意,将我们这个自发组成的群体命名为&青年实验电影小组&。我们喜欢它的平实,在这个平实的名字中,有我们喜欢的三个词语――青年、实验、电影。&&
&&&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中国导演我最喜欢贾樟柯。这位汾阳来的人让我发了狂着了魔,他的所有电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这篇文章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当时我在地铁上手捧《贾想》,读罢感慨万千,至今我在看电影,甚至将来自己拍短片时,都会记得贾樟柯所说的,真诚的面对自己。关于贾樟柯,不想赘述,以后另写一文,以表敬意。&
吕叔湘:书太多了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市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留学,先后在牛津大学人类学系、伦敦大学图书馆学科学习。1938年回国后任云南大学文史系副教授,后又任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以及开明书店编辑等职。解放后,1952年起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院士)、语言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感冒,在床上躺了几天,感觉无聊,随手拿来几本书消遣。其中有一本是《现代英国小品文选》(牛津大学出版社《世界名著丛书》第二八○种),共收文章四十七篇,其中有两篇谈的是书多为患,很有点意思。    一篇的题目就叫做《书太多了》,作者Gilbert Norwood(一八八○&&?)。大意是说千百年来出版了无数的书,现在每年还在大量增加,&我们被书压倒了,憋死了,埋葬了。&(以下撮叙,免加引号。)请不要误会。我不是指那些&博学&之书,也不是反对那些无聊的低级趣味的小说。我说的是那些好书,英国的和外国的种种名著。相传有句话:萨福的诗少,但都是玫瑰花。可是如果每张桌子上都铺满玫瑰花,每棵行道树上、每根路灯柱子上都挂满了玫瑰花,走进电梯,铺满了玫瑰花,打开报纸,掉出来一堆玫瑰花,怎么办?要不了几天就得发起一个消灭玫瑰花运动。    书,好书,名著,多得不得了,怎么办?对待这个问题,大致有四种办法。一种人是干脆放弃。他说:&我没有时间。&可是他一辈子内心惭愧,人怎么能不读书呢?   第二种人是心里盘算,哪一类作品他读得了,然后找个似乎说得过去的理由把其余的书全都给否了。如果有个青年向他求教:&您觉得吴尔芙夫人怎么样?&他就回答:&亲爱的先生,关于吴尔芙嘛,我的意见恐怕对您没什么用。我怕我是落伍了。这些现代派在我看来是迷路了。我觉得菲尔丁和奥斯丁更合我的胃口。&那个青年想,吴尔芙大概不怎么样。    第三种人面对这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随大溜的办法。他把《泰晤士报文学副刊》里谈到的作品全都拿来拚命读;拚命读,因为他怕有比他更拚命的人跟他讨论他没读过的书。这第三种人在知识分子里占多数,到处都有。他们最坏事。文学有两大用处:主要的用处是引起并满足人们对生活更敏锐的感受;较肤浅的用处是在社交场所提供谈助。这第三种人不但是对第一种用处全无认识,连第二种用处也让他搞糟了。人们走到一起,谈谈彼此看过的书,目的是找个共同的题目交换彼此的乐趣。可是这第三种人往往与此相反。他挑选一个多产的作家,盘问他的俘虏,终于找着一本后者没读过的书,于是大发议论,说这本书怎么怎么的好,是这位作家首屈一指的杰作。我们崇拜商业,把读书这个高贵的艺术也给毁了,因为虽然竞争是做生意的命根子,它可是破坏社交及其艺术的毒药。生活中最好的东西的繁荣,有赖于共享而不是通过垄断。    第四种人最可尊敬。他们的主张可以称之为精华主义。他们说,&我们既然无法读所有的好书,那就让我们认识一下从古到今东西各国的最好的东西吧。&他们先饱尝一顿英国文学,然后转向但丁,歌德,托尔斯泰,拉辛,易卜生,塞万提斯,维吉尔,荷马。这些读者令人尊敬,但不足效法。事实上他们是大大的误会了。不能因为一位作家举世尊崇,就断定每一个读者都能够从他得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尽管聪明,无法领会弥尔顿或者萨克雷的奥妙。为什么?因为他还没有为了领会他们的作品必不可少的生活经验。这个道理适用于精华主义的信从者。把一位刚刚浏览过英国文学的读者匆匆领到那些外国大作家面前去,他会丝毫不感兴趣。熟读莎士比亚戏剧的人会觉得拉辛傻头傻脑;受过英国诗歌传统薰陶的人会觉得维吉尔扭捏,荷马幼稚,但丁根本不是诗人;在英国心理教条里泡大的人会认为易卜生是个老混蛋。他们苦闷,然而不敢不读下去,因为这些人是伟大的作家。他们不知道要领会这些作家的作品,得先熟悉他们的文学传统,熟悉他们的民族文化,而初次接触的人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任何作家都要求他的读者有一定的装备,越是大作家,对读者的要求越大。这些大作家总结了他们的民族的政治上、宗教上、哲学上、文学上的丰厚经验。精华主义是一种海市蜃楼。文学不能这样来领会,生活也不能这样来领会。比如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峰,把六尺峰顶锯下来,搁到您府上的后院里,邀请您的朋友们来鉴赏它的宏伟景色,能行吗?这种方法用到旅游上,大家都知道是不行的。一个人熟悉伦敦、巴黎、纽约、罗马,不等于认识了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还有,在文学里边也象在生活里边一样,真正打动人的是细节。明白地狱里的地形是一回事,让但丁成为你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是完全另一回事,得通过注意、理解、消化那些个恰好是你说&没时间,顾不上&的细微情节。    精华主义的最有代表性的表现是那些可怕的《世界最佳书目》。谁看见了这种书目都会头痛。为什么?因为这种书目不近人情。没有人能照单全收,虽然每个人都会喜欢其中的这几种或那几种。拼凑这样的书口有点象在世界著名的雕像中这儿截取一个最美的脑袋,那儿截取一只最美的胳膊,拼成一座最好的雕像。这能行吗?可就是有那样的书目。结果呢?成千上万的人在追求合成文化,正如有人买合成珠宝一样,在他们的普普通通的西方脑筋里嵌上几块《梨俱吠陀》,象一个霍吞托人戴上一顶丝绒礼帽。正是由于有这些书目,才让基本上读不下去的书留在人们的手上。    这四种读者都没能解决书太多的问题。怎么办?有人说,&能读多少读多少,读不了的让他去。&这也不成,因为那一大堆读不了的书发挥坏作用。它叫老实人心里烦,悲观;它让不老实的人象煞有介事,生骄傲心。只有一个办法:大批的销毁。好书,烧掉它十分之九;坏书,不用咱们操心,有一种力量象地心吸力那样把它往造纸厂拽。倒是会出现两个问题:销毁哪些书?用什么程序进行销毁?Norwood说,他都有答案。    以下,他回答这两个问题,一板三眼,把笑话当正经话来说,有点斯威夫特的味道,我就不介绍了。下面介绍第二篇文章,题目就叫做《毁书》,作者G.C.Squire(一八八四&&?)。这篇文章不长,抛去头上一段,译抄如下。虽然加了引号,可也不是一字不落的翻译。    &书这东西,毁起来也不是很容易,有一回差点儿把我带到绞架的影子里。那时候我住在彻尔西的一家公寓的顶层小套间。不高明的诗集一本一本的聚集成堆,到后来我不得不在两个办法之中进行选择:要么把这些书赶出去,要么把房子让给它们,我自己另找住处。这些书卖不出去,没人要。所以我只有把它们扔出去,或者把它们彻底消灭。可是用什么办法消灭呢?我没有厨房里的大炉灶,我不能把它们放在小煤气圈上烤,或者把它们撕开,一片一片的放进我书房里的小火炉里烧,因为不把一本书拆开就想烧掉它,就跟要烧掉一块花岗石一样难。我没有垃圾桶;我的垃圾倒在楼梯拐角的一个活门里,顺着一条管道往下走。我的困难是有些书的开本大,会把管道堵住;事实上,房管处已经在门上写好&只准倒脏土&。并且我也不想让这些书囫囵着出去,让哪位倒霉的清洁工家里人从这些书里对英国的诗坛得出错误的印象。所以最后我决定用许多人对付小猫的办法来对付这些诗集:把它们捆起来送到河里去。我缝了一个大口袋,把那些书塞进去,往肩膀上一背,走下楼梯,走进黑夜。    &我到了街上,差不多已经是午夜。满天星斗;黄里透绿的灯光在马路上发亮。街上很少行人;拐角处的树底下一个兵士接着一位姑娘告别;时而听到要过白特西大桥回家的行人的脚步声。我把大衣的领子竖起,把我的口袋在肩膀上安顿好,大步走向一个咖啡店有亮的窗户,那是大桥这一头的标记,桥上的钢梁依稀可见。往前经过几家门面,我跟一位民警对面走过,他正在用电筒检查人家地下室窗户上的钉铞。他回过脸来。我觉得他有点怀疑之色,不禁微微发抖。我想,他会不会怀疑我口袋里边是赃物?我不害怕,我知道我禁得起检查,没有人会怀疑我这些书是偷来的,虽然它们全都是初印本。然而我免不了还是有点不自在,谁让民警用怀疑的眼光看上一眼都会不自在,谁让人发现在偷偷摸摸干什么,不管多么无害,都会有点不自在。那民警又往前走,显然他认为我是清白的。我继续前进,竭力抑制自己,不让走快,一直走到堤岸。    &这个时候我才忽然明白我的行动意味着什么。我靠在堤岸的短墙上,朝下看那河里的淡淡的发亮的漩涡。忽然在我附近响起了脚步声;我不由得一步跳离短墙,又开始向前走,装出一副满不在乎而若有所思的样子。那过路人走过我身边,一眼也没看我。那是个流浪汉,他有他的思虑。我又站住,骂我自己没出息。我想,&该动手了。&可是正当我要把书扔进河里去的时候,又听见脚步声&&慢而整齐。忽然一个念头,象可怕的蓝色的闪电,在我脑子里出现:&掉进水里去的泼刺一声怎么办?一个人深夜靠在堤岸的短墙上;他的俩胳膊一挥;水里大大的一声泼刺。任何看见或者听见的人(好象总是有人在附近)一定,并且有充分理由,都会立刻冲过来抓住我。他们准会以为我扔下去的是一个婴儿。我要是告诉一个伦敦警察,说我冒午夜严寒偷偷的走到河边,为的是摆脱一口袋诗集,他能信吗?我几乎能听见他的粗糙的嘲笑声:&你去说给水上警卫队听吧,你小子!&    &就这样,我走过来,走过去,也不知过了多大工夫,越来越怕让人瞧见,一会儿鼓起勇气去干,又在最后一分钟退却。最后我还是干了。在彻尔西大桥的中段有几个伸出去的带座椅的半圆形。我憋足了气离开堤岸一直走向第一个半圆形。到了那儿,我跪在了座椅上。朝下一看,我又迟疑了。可是我已经义无反顾。我咬牙对自己说:&怎么?你一向在朋友面前充好汉,可实际是个缩手缩脚的胆小鬼?你这回干不成,以后再也抬不起头来了!不管怎么样,即使你为此而被绞死,那又怎么的?天哪,你这没出息的东西!比你好的人上绞刑架的人有的是!使上绝望带来的勇气,我把肩膀上的东西朝下一扔。那口袋垂直往下掉。大大的泼刺一声。过后恢复了静悄悄的。没有人来。我走回家;边走边想,那些书掉进冰冷的水溜,慢慢的沉下去,最后停留在河底淤泥里,无人理会,被人忘却,无情的世界若无其事的朝前去。    &可怕的蹩脚的书,可怜的无辜的书,你们现在还躺在那儿;现在已经盖上一层淤泥,也许;也许有那么一小块麻布片儿从装你们的麻袋里伸出来,在浑浊的河水里飘荡。献给达爱娜的颂歌,赠给爱赛尔的十四行诗,以兰斯洛骑士的恋爱为题材的剧本,远望威尼斯感赋,你们躺在那儿不生不死,你们也许不该遭遇这样的命运。我待你们太狠了。我很抱歉。&    这两篇文章都从书太多了说起,都归结为要毁掉一些书。可是理由不同:前一篇是说书多了看不过来,后一篇是说书多了没地方搁;前一篇是替众人着急,后一篇是为自己辩解。两篇文章的用意也不同:前一篇评论几种读者的不同读书法,后一篇刻画一个人事涉嫌疑时的心理状态。两篇文章都是寓庄于谐,这是英国小品文常用的手法,有悠久的传统。    好书太多,读不过来,怎么办?照我看,这也跟游泳一样,走进水里去再说。免不了要喝两口水。多数人都是这样学会游泳的。也有人学不会,那也没办法。    至于书多搁不下,我有切身的体会。并且我看《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上登的《我的书斋》系列文章,有不少是为不能把书全上书架诉苦。有人把书搁到衣柜顶上,有人把书塞到床底下。我深深感觉,空间、时间、金钱这三样东西可以交换。空间大,书摆得开,要哪本书,手到拿来;没有这个条件,就只能拼时间,从柜顶上、床底下一撂一摞取出来,一本一本找。你有钱,可以请人抄材料,省下自己的时间,也可以扩大居住面积,不但是不必跟老婆(或丈夫)儿女争座位,还可以坐拥书城,&顾而乐之&。但愿在不久的将来这不再是痴人面前说梦。
贾樟柯的镜头
开卷八分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通俗的文化读物
简明中国文学史
中国哲学简史
迷影文化史
大唐盛世的赞礼:说唐诗
一路走来一路读
(林达的书都较通俗,就不一一列举了)
侯孝贤电影讲座
卓伯棠主编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与其俱为同乡。甲骨四堂之一。
陈寅恪,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赵元任,字宣仲,又字宜重。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1945年赵元任当选为美国语言学学会主席。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
  盛极一时的清华国学研究院解体已近八十年,岁月的风尘湮没了许多令人怀念的往事,师生们的身影也在朦胧的荷塘月色中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但留在校园和学术界坚实的足迹仍清晰可辨,历久弥新。大师们所显现的人格光辉,与点燃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圣火,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指路明灯,引导后学继续向着前方的路走下去。  1911年2月,清政府在北京城内设立的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西北郊外的清华园办公,并将校名定为清华学堂。这一年的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  最初的十几年中,清华学堂一直作为一所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而设置,学生进入清华园,主要学习英文和一些欧美文化知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则相对薄弱。1924年初,随着各方鼓噪和社会大潮涌动,清华学堂正式启动&改办大学&程序。同年10月,根据清华大学筹备委员会草拟的组织纲要,决定在筹建大学部的同时,筹备创建研究院,&以备清华大学或他校之毕业生,对特种问题为高深之研究&。由于财力、人力、研究方向等诸方面限制,筹备人员多次研究,最终决定研究院先设国学门一科,也就是后来被社会广泛称谓的国学研究院。  1925年2月,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筹备处鸣锣开张。此前,因提倡白话文而暴得大名的胡适建议曹校长采用宋、元书院的导师制,并吸取外国大学研究生院以学术论文为专题研究法来办研究院。曹校长深以为然,首先聘请由清华出身、美国哈佛大学学成归国的一代名士、年仅32岁的吴宓(字雨僧)主持研究院筹备处事宜,并让吴拿着自己签发的聘书一一聘请。  很快,在学界声名显赫的王国维、梁启超与在国外的赵元任、陈寅恪相继被聘为教授。---这就是当年令天下学界为之震动,被后世广为流传并影响深远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教授&或&四大导师&。  清华校方为聘请&四大导师&来校任教,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一个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是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在&四大&之中,只有赵元任一人怀揣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证书,而王、梁、陈等三位均无博士、硕士头衔,甚至连学士学位也未拿到。  梁启超的&文学博士&称号,是他到了清华国学院任教之后由美国耶鲁大学赠予的。尽管头上没有金光闪闪的博士帽子,但三位却学贯中西,思想、学问博大精深,堪称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年轻的陈寅恪放洋十六载,于哈佛、柏林等美国、欧洲名校转过一遍,终未能揣得一张博士文凭回来,完全是为求知而读书。当年在哈佛大学读书的中国学子,陈寅恪、吴宓、汤用彤等三人被誉为&哈佛三杰&,风头强健,为同辈所瞩目。而陈寅恪更是骏马中的&赤兔&,其学问之广博精深,已达出神入化之奇境。  许多年后,对于陈寅恪的学问人品,吴宓曾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九一九年一月底二月初,陈寅恪君由欧洲来到美国。先寓康桥Cambridge区之Mt.Auburn街。由俞大维君介见。以后宓恒往访,聆其谈述。则寅恪不但学问渊博,且深悉中西政治、社会之内幕。例如,于巴黎妓女及秘密卖淫之生活实况,又欧美男女迟婚、不得嫁之痛苦及流弊,述说至为详切。&&其历年在中国文学、鸣学及诗之一道,所启迪、指教宓者,更多不胜记也。&  至于这&四大教授&或&四大导师&的称号最先由谁呼起,后来的研究者已难考证,据赵元任夫人杨步伟回忆:&&四大教授&这个称呼,不是我们自诌的,这实在是张仲述找元任时信上如此说,第一次见面也是如此说。而校长曹云祥开会时也是如此称呼的。&&其实正式名称是&四位导师& &。  张仲述即当年与赵元任、胡适等人一同赴美留学的张彭春,属于1910年清政府庚款第二批直接留美生;亦即南开大学创办者张伯苓胞弟,时任清华学校教务长。赵元任到清华做教授,主要是张的举荐,而陈寅恪则得意于吴宓与王、梁二位导师的荐举。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小站!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