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夫人碑上的墓志铭与墓碑文考辨是什么

墓碑(墓志铭)的特性及实例
  1.墓碑(墓志铭)的由来立墓碑或刻写墓志铭,是为了纪念死者生前的事迹,多为赞颂之 辞,过分了就成为“谀墓”,常常贻笑世人。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个写 墓碑(墓志铭)的大师,一个是汉朝的蔡邕,一个是唐朝的韩愈。蔡 邕曾对卢子干、马日碑说:“吾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惭容,唯郭有 道无愧于色矣!”因为只有《郭泰碑》是颂当其人的,其他的碑文则都颂非其人,可见他作墓碑大多是对人溢美过誉的。韩愈撰《柳子厚 墓志铭》,转弯抹角地批评柳宗元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一事,既批评 他“不自贵重”,汲汲于功业,又批评他不能“自持其身”,与狐鸣枭 噪的王叔文等结党,这批评固然全是出于韩愈保守的个人偏见,很不 持平。但是,作为碑文,他采用褒贬兼用的方法,打破了只称人之 善、不称人缺点的传统作法,却是值得提倡的。总之,不管褒也罢, 贬也罢,以不失实为贵,以公允持平为美。中国最早无墓祭,也就不会设碑。古代人规定,棺槨埋墓以藏 形,是凶事;立庙以安神,是吉事。送形人墓,迎神回庙,这是墓与 庙的大别。建祠堂立碑石在先,立碑于墓在后。《孟子·齐人乞食》描写齐人乞讨祭墓的供品,这虽是寓言,却说 明祭墓的风俗在那时已有了。权势者立祠庙,穷人家不能免俗,只好 祭于墓。权势者张扬威势,既建祠庙,又建坟墓,墓碑也就应运而 生。江苏丹阳县有春秋时代的吴季札墓,墓前有石碑,古篆“呜呼有 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字大径尺,体势奇伟,相传为孔子手书。唐 开元中,玄宗曾令殷仲容摹搨其书,证明唐以前就已有这墓碑。但是 这“十字碑”即使是真迹,也称不上碑文,只是个标名碑而已。绍兴 禹庙有一柱窒石,石高二米,顶端有圆孔,《图经》说:“禹葬会稽, 取此石为窒,上有古篆不可读。”王昶作《金石粹编》,以为是汉刻, 比十字碑还晚。真正的墓碑,始于秦汉。它原是下葬时竖的石柱,后来有人刻上 墓中人姓名、籍贯、官爵以及功德行事等内容,就成了装饰品。这立 在墓旁的石碑,名称也不少,有叫墓碣的,五品官以下所用;有叫墓 表的,有官无官都可用;五品以上所用的墓碑,如立在墓路也叫神道 碑,汉时已有。如杨震碑就题为“太尉杨公神道碑铭”。不管叫什么 名称,从著文来说,都是一样的,都可叫墓碑文。有人立碑,就有人毁碑。即使生前没有民愤,死后无人故意破坏,年深月久也难能不朽。于是有人想出新办法,把碑埋在墓中,即使山陵变迁,也知道埋着何人尸骨。《西京杂记》载,汉人杜子夏临 终作文,命刻石埋墓。这就是墓志的由来。墓志也有墓记、圹志、埋 铭等异名。从此以后,碑表立在墓上,志铭就埋在圹中。这样,墓碑多作于葬后,墓志则必作于葬前。隋、唐立碑都必须奏请。经朝议许可才能立碑。私自立碑是违法 的。由此可见,立碑表墓也是统治阶级的特权。劳动人民立不起碑, 也无权立碑。但是习惯成自然,死后人土,也要请阴阳先生在砖上写 上名字与逝世年月,有的还写几句话上去,这叫墓砖铭或墓砖记。古人的墓碑、墓志都有定制。碑多是长方形,螭首龟趺,碑头用 篆体书写某朝某官某人墓碑,叫做“篆额”。墓志较小,多为方形, 刻石加盖,上写某官某人墓志,叫做“书盖”。有了 “篆额”与“书 盖”,碑文、志文的前面就不必再刻题目了。当然也不是绝对不能把 第一行刻成题目。如果是夫妇合葬墓,书题不写妇名,其妻合葬,只 在文中说明。王世贞作了一些“某君暨配某氏合葬墓志”,竟受到时 人非议。即此一端,也可见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严重。墓碑文的题目,称墓碑铭并序的,是先序,次碑,后铭;称墓志 铭并序的,先序,次志,后铭;称墓志或墓碑的,有志或有碑而无 铭;称墓铭的,有铭而无志。也有虽只名志或碑,却各项都具备的。墓碑到东汉就渐渐多了。有碑,有表,有志,有铭,有颂。凡重 视墓中人的,把他的姓名、事迹等刻于石,使他流芳百世,而撰文者 和书碑者的姓名就都不刻于石,所列门生故吏则都刻在碑阴或另外的 碑上。这样一来,对墓中人揄扬过度的所谓“谀墓文”就逐渐流行, 到隋唐而大盛。不重视所葬的人而重视撰文人的,则撰文的人署名于 题后文前,也有署于碑末的。宋元以后,连撰文的人也不重视,而重 视书碑的人了。墓碑文的体制,一般包括姓名、籍贯、家世、经历、文章著作、 逝世时间,然后是某年某月葬于某地,最后是铭文。墓志的内容,也包括姓名、世系、籍贯、行为事迹、年寿、逝世年月、子孙大略、葬 时葬地,最后是铭文。铭文是总括性的赞语,多为韵文,三言、四 言、五言、七言或骚体都行。墓碑、墓志所包括内容大体相同,只是 志求简明,碑尚丰丽。2.墓碑文(墓志铭)写作例析撰写墓碑文(墓志铭)时,应该把握这类礼文纪念性强的特性, 必须充分了解死者生前事迹的主要方面,选择重要事件来写,抓典 型;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真实准确地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切忌过分 夸饰;一般应按照时间顺序写,做到脉络清晰;行文应充满感情,恳 切而有感染力。古代墓碑有许多名著:例一: 贞曜先生墓志铭〔唐〕韩愈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已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子,其 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钱如东都,供葬 事。诸尝与往来者,咸来哭吊韩氏,遂以书告兴元尹故相余庆。闰 月,樊宗师使来吊,告葬期,征铭。愈哭日:“呜呼!吾尚忍铭吾友 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氏赙,且来商家事。樊子使来速铭,日:“不则无以掩诸幽。”乃序而铭之。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粉,娶裴氏女,而选为昆山尉,生先生 及二季酆、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 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而亲。及其为诗,刿目4术心,刃迎缕 解,钩章棘句,稻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唯其大玩于词,而 与世抹杀,人皆劫劫,我独有余。有以后时开先生者,日.· “吾既挤而兴之矣,其犹足存邪!”年几五十,始于尊夫人之命,来集京师,从进士试,既得,即 去。间四年,又命来,先为溧阳尉,迎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 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 年,而郑公以节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 兴元,次于阌乡,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殓,以二人舆归,酆、 郢皆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东其先人墓左,以 余财附其家而供祀。将葬,张籍日:“先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贤者故事有易名, 况士哉!如日贞曜先生,则姓名字行有载,不待讲说而明。”皆日: “然。”遂用之。初,先生所与倶学同姓简,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中观察浙东, 日:“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铭日:于戏贞曜,维执不猗,维 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引自《韩愈文选》) 贞曜先生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这墓志铭的第一段是“序”, 写孟郊逝世日期与樊宗师求铭,重点表现自己与死者的交谊。第二段 略写家世,重点写其文学成就;第三段写卒地、享年、葬时葬地,重 点叙其经历;第四段写将葬时的私谥。这三段组成志文。最后一段是 “铭”,四言五句。韩愈写得好的碑与志,毕竟与众不同。不但叙事详明,而且感情 充沛,竟在碑、志中加叙自己和墓中人的交情,感情真挚,篇幅适 宜。但宋、元、明有人作文,盲目地模仿韩愈的这一着,把它奉为定 例,竟有叙述生平交情之深,往来酬酢之密,娓娓千余言,而未提到 死者的姓名、家世一字的,甚至只述自己困苦颠连而借题发挥。这些 作品的文辞虽妙,却不合墓碑的体制,不能称为墓碑文。韩愈作墓志,出于独创的很多。在为殿中少监马燧作的墓志中, 竟使用描写手法,描摹其形象,说:“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发漆黑,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这几乎是作“传奇”的笔法了。 而且奇外出奇,在给王适作的墓志铭中,加人了一段描叙王适娶妻的 情景,把人物描叙得活灵活现。他描叙王适娶上谷处士侯高的女儿时 写道:“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日:‘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 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日:‘吾求妇氏久矣,惟此翁可人意,且闻其 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 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日:‘诚 官人耶?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日:‘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 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目示,幸而听 我。’行其谋。翁望见书衔文袖,果信不疑,日:‘足矣!’以女与王 氏。”侯高的诚朴,王适的卓异,媒妪的智谲,都刻画如见。有人说: “此等文章,已失古意,末流效之,乃堕恶趣。”其实,末流的堕恶 趣,只能怨末流没有本事,而韩愈的失古意,却值得大赞特赞,他把 墓中人的特性写活了,活脱是一个“倜傥非常之人”。写墓志也贵在 独创,深讳蹈袭。例二:五人墓碑记〔明〕张溥五人者,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 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 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 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 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 哀者?”众不能堪,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 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一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 以呵,则譟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I然而 墓者也。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 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 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人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易 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 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 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 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 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f拜且 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牖之 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 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 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 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引自许啸天译注:《古文观止》卷十二)这篇碑记可说是一篇很好的抒情散文,却更不合古制:①打破只有剥削阶级可树碑立传的常例,竟给无官无钱的普通市 民立了一通丰碑,而且用“缙绅”的易志、高爵显位的贼行作对比, 贬低缙绅,赞颂编氓,斥辱高爵显位,推重“素不闻诗书之训”的市 民。②无序无铭,抛开了传统墓碑的死板格式,卓然峭峙,独树一峰。③不写墓中人的家世、生平等一般内容,集中写其“发愤一击” 和临刑激昂,夹叙夹议,歌颂五人之死重于泰山。④抒情成分浓厚,一往深情地充塞在字里行间,强烈的爱,人骨 的恨,如大海怒涛,洇涌澎湃。例三:沈贞甫墓志铭〔明〕归有光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 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 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 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 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 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矛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 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 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 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 也。贞甫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 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 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 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迀,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 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 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 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贞甫讯果,字贞甫。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有弟日善继、善 述。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 某原之先茔。可悲也已!铭日: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这篇墓志铭,别具一格。这首先表现在它的结构上,一般墓志铭 都是从死者姓名、故里、家世写起,而本篇却采用了倒叙手法。第一 段,叙述了作者与沈贞甫少年便相识,以后两人成为连襟,又曾共居 邓尉,同住安亭,交情深厚,沈贞甫不“以予之穷于世”而疏远,却 尊重备至;第二段写作者居住江海之滨二十年间,困厄不堪,“为世 人之所嗤笑”,而沈贞甫却不随众逐污,不以显贵而易友,对作者一 往情深,因此作者闻沈贞甫之没,心中悲恸;第三段,叙沈贞甫的为 人和他的勤治好学,痛悲其学业未就却病逝离人;第四段:作者才叙 述沈贞甫的姓名、故里、家世及其卒葬;最后,以铭文总括全文,表 悼念这情。整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字简洁,感情充沛。这篇墓 志铭的另一特色是选材新颖。传统的墓志铭总是以建功立勋的英雄豪 杰、嘉言懿行的智者贤士为表现对象,而归有光却写出一介功名不彰 的书生,实在难得。作者这样写,一方面称赞了沈贞甫的为人,另一 方面也倾吐了自己的抑郁之情,读了觉得格外亲切、感人。现代墓碑文也有许多佳作:例一: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鲁迅夫激荡之会,利于乘时,劲风盘空,轻蓬振翮,故以豪杰称一时者多矣,而品节卓异之士,盖难得一。卢氏曹植甫先生名培元,幼承 义方,长怀大愿,秉性宽厚,立行贞明。躬居山曲,设校授徒,专心 一志,启迪后进,或有未谛,循循诱之,历久不渝,惠流遐迩。又不 泥古,为学日新,作时世之前驱,与童冠而倶迈。爰使旧乡丕变,日 见昭明,君子自强,永无意必。而韬光里巷,处之怡然。此岂辁才小 惠之徒之所能至哉。中华民国二十有三年秋,年届七十,含和守素, 笃行如初。门人敬仰,同心立表,冀彰潜德,亦报师恩云尔。铭日: 华士奥行,代生英贤,或居或作,历四千年,文物有赫,峙于中 天。海涛外薄,黄神徙倚,巧黠因时,鸚枪鹊起,然犹飘风,终朝而 已。卓哉先生,遗荣崇实,开拓新流,恢弘文术,诲人不倦,惟精惟 一。介立或有,恒久则难,敷教翊化,实邦之翰,敢契贞石,以励后 昆。(选自《鲁迅全集》6卷154页) 曹培元就是曹靖华的父亲。这篇墓志铭的铭文部分,皆四言韵 语,一气呵成,甚有气势,读来朗朗上口,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文 字简洁精练,寓情深沉,有滋有味。例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碑邹鲁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党人死事者,其数不可稽。事后潘 君达微收党人尸得七十二,合葬之于黄花R。由是有黄花R七十二烈 士之称。潘君亦党人,自以未名捕;乃于危疑震之际,毅然出收死友 之骨,可谓难矣。其明年,为中华民国元年,胡君汉民,陈君炯明相 继任广东都督,议就当日合葬处修葺而整饰之。省议会通过经费十万 圆。二年乱作,遂不果。七年秋,滇君师长方君声涛始募修故墓,规 模粗具。参议员议长林君森复募建碑亭及记功坊,俾不致湮没于后世。然欲奉当日死事者姓名籍贯一一勒之于碑,事乃至难。盖举事之 际务慎密,凡姓名籍贯,同事者非素识不能知,具亦不愿知之。故今 日同事未死者,其所能举,亦惟素识者而巳。夫死事者既不止七十二人,即此七十二人亦不能尽举其姓名籍贯,可不痛欤!鲁与朱君大 符,皆同事之未死者也。相与征集事实,胪所得死事者之姓名籍贯。 林君森更约当日未死同事之在粤者胡君毅、何君克夫、吴君永珊、徐 君维扬等,以确为之证,计得五十有六人。其中有姓名而无籍贯者,尚有三人。先行勒之于碑,而留空白,以俟续有所知,得以补勒焉。 颜日“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之碑”。盖埋骨者固七十二人,今日虽有所 阙,固望他日能补而足之也。夫马革裹尸,党人之志。埋骨已非所 期,遑论留名。今之为此,徒以为后人流连凭吊之资,于死事者固无 与也。呜呼!此役所丧失者,不特吾党之精锐而已,盖合国中之俊良 以为一炬。其物质之牺牲不可为不大,然精神所激发,使天下皆了然 于党人之志节操行,与革命之不可以巳。故不逾年而中华民国遂以告 成,则其关系宁不重欤!然念国难之无穷,贤才之易尽,执笔作记, 又不胜后死之感也。中华民国八年十二月十八日 (引自辛亥革命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第四册)这篇碑文写来更为奇特,不但不列烈士的任何一点个人项目,而 且连震动全国的辛亥革命也没有写。碑文仅写了葬黄花冈、修故墓、 建碑亭的经过,接下写审查烈士姓名、籍贯情况,最后以“呜呼”领 起一段抒表性的议论作结。碑文作者很有远虑,在文中特地说明勒石留空的事,说审査得五 十六人,“先行勒之于碑,而留空白,以俟续有所知,得以补勒焉”。 两年以后,民国十一年春,林森又约集当日党员未死者,开会审查, 续得烈士姓名十六人,仍由原书碑者补书于石。这样的碑文,因事而 撰,不受古碑规格的拘束。这种不写墓中人事迹的碑文,在现代可 以,因为有史可查;在古代却不行,因为史为官办,·碑上不刻往往就会失传。从这三种墓碑文看来,写碑文并没有多少框框,特别是内容,因 墓中人而异,因撰者而异。其实详考古代墓碑,本来就没有什么死格 式的。《后汉书·赵岐传》:“岐久病,勅兄子可立一员石于墓前,刻之 日:‘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这十六字碑, 无题,无款,无套子话,却字字有内容。我们现在提倡火葬,许多人不设墓了,无墓则无处立碑,有墓的 立碑也简单得很。可是,古代英豪墓修复了,要立碑,如一九七九 年,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修建了李自成陵墓,就增建了墓碑。当代英 雄志士名流死后,为了永远垂念,仍有建墓树碑的。例三:李大钊烈士碑文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 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〇 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 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 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 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 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 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 《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 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 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 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 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 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 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 胡适展开了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 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 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 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 民》和《新潮》。随着大釗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 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〇年三月,大钊同志 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 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 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 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 要创始人之一。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 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一九二四年 底,任党的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书记。在他领导下,北方党组织派出许 多同志在冀、鲁、豫、晋、陕、内蒙和东北的广大地区开展了党、团 工作,先后发动了开滦大罢工、二七大罢工等著名斗争。一九二二 年,他受党的委托在上海与孙中山先生谈判国共合作,并在一九二四 年在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领导工作,为建立国民革 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在孙 中山先生北上时和逝世时,在五卅运动中,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 众,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方地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 争。他积极地进行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北京 的组织。坚决反对国民党右派。他努力为南方的革命运动培养、输送 了大批干部。他坚决支持当时主要在南方一些农村蓬勃兴起、同时也 开始波及北方的农民运动,并著文论述开展农民运动和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也注意在军队中扩大革命运动的影响。对冯玉祥将军五 原誓师参加北伐起了重要作用。大钊同志作为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学 者和革命家,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尊崇,名重当世,这是他能卓有 成效地开展多方面革命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在天安门举行反对日本等 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大会,并到皖系军阀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竟 遭到段政府的血腥屠杀。大钊同志在惨案发生后,继续领导共产党和 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坚持斗争。不久,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军队进入北 京,白色恐怖更加严重。次年四月六日,张作霖在帝国主义支持下逮 捕了大钊同志等八十余人。大钊同志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 上,始终大义凜然,英勇不屈。四月二十八日,凶残卑怯的敌人不顾 广大舆论的反对,将大钊同志和谭祖尧、邓文辉、谢伯愈、莫同荣、 姚彦、张伯华、李银连、杨景山、范鸿劼、谢承常、路友于、英华、 张挹兰、阎振三、李昆、吴平地、陶永立、郑培明、方伯务共二十位 革命者(其中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国民党人)一齐绞杀。大钊同志 临刑时毫无惧色,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尚不足三十八周 岁。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 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 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 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 被捕,甚至被杀害。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 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 年,人民出版社才出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 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大钊同志和其他无 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 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作 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钊同志的业绩将 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 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十八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一八八三年 --九三三年)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永 垂不朽!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八三年九月 (引自日《人民日报》)例四:毛岸英同志墓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 志的长子。一九五?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〇 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 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 不朽!例五:王统照先生的墓志铭(山东省文化局立)王统照先生,山东诸城人。生于一八九七年古历初八日,卒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享年六十岁。先生生平,酷爱文学,在文 学创作上,并获得很大成就。其代表作有《一叶》、《黄昏》、《山雨》, 诗歌《童心》和散文《片雪集》等。先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 著名人士之一。先生毕生,献身于文教事业,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曾任北京中 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上海文学社《文学》主编,上海暨南大学 教授,开明书店编辑和山东大学教授等职。先生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但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了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先生的 革命思想更加提高,从而也更博得了广大人的爱戴。先生曾任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 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委员及济南市民盟主任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 委员兼文教厅副厅长、山东省文化局长、山东省文联主席和山东省中 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先生不但对人民文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对教育培养青年 一代亦有很大功绩!先生的革命热情和事业的坚韧精神,均值得后代 学习和颂扬。谨撰此文,以资纪念。还有一些简短的碑文,不乏佳构。例如鲁迅所写的《韦素园墓记》:韦君素园之墓(碑文)君于一九?二年六月十八日生,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卒。呜呼, 宏才远志,厄于短年。文苑失英,明者永悼。弟丛芜,友静农,霁野 立表。鲁迅书。3.关于墓碑联与墓碑文有关的,还有墓碑联。墓碑联,顾名思义,即镌刻于墓碑之上的对联。此类对联,在内容上或记述逝者生平事迹、或歌颂逝者的为人品德,或寄托生者对逝 者的哀思。这与挽悼联极为相似,但在写法上,墓碑联大多要考虑墓 址环境,常将“山”、“水”、“草”等字用于联中。墓碑联举例:青山常在山迎水送 绿草不枯虎伏龙蟠此地共忱吉人眠吉地 (合葬)它乡同眠佳偶奠佳城合笑九泉下先人德望在 还家五夜中后辈业绩高福地得天独厚银女凤凰福地 后人家旺路宽金童龙虎仙女前世龙山凤水面前一湾碧水 (合葬)再生福海祥天背后万仞青山慎终须尽三年礼依水傍山大福地 追远常怀一片心步云攀桂有缘门门出高仙骑龙背石雕群兽壮虎威 祖德无穷千秋常祀典儿孙百代万古绍书香竹瓦平盖房岂微此处地气厚山峰齐拱穴预料是壤福泽长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千教万教教人真求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到底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