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31号2015年出生的女孩名字张勇这个名字好?

张勇这个名字太多人使用了,为什么我叫这个名字_百度知道
张勇这个名字太多人使用了,为什么我叫这个名字
提问者采纳
你的父母希望你可以充满勇气,是对你的美好祝福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名字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几乎任何名字都会重名,不过在某一狭小的地域内并不会太明显,不要自寻烦恼,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气质才是最重要的
是你父母起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张勇:不能忘却的记忆
&&&&&&&&&&&&&&&&&&&&&&&&&&&&&&&&&&&&&&&张勇:不能忘却的记忆&
——张勇烈士牺牲40周年追思
□&&&
满洲里日报记者& 张贵山
弥足珍贵的往事
40年前,一个英雄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影响整整一代人。
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对那场极左运动的否定,她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年轻人更不知道“她”是谁。
然而历史是不会忘记的:真正的精神力量也不会被历史的长河所湮没。
4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首那段特殊的岁月,重新审视当年英雄的一言一行,我们发现:“她”仍活在很多人的心中。
“她”,就是张勇,一位年仅19岁就献出宝贵生命的天津女知青。“她”的精神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什么,“她”的献身行为,其本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她离开我们40年后的今天,我们力图通过这种形式,较全面地展现一下英雄的生前和身后,相信广大读者会从中受到应有的教益。
一个电话引来的新闻
&&& 2010年
6月初的一天,领导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前几天,张勇的弟弟来给她扫墓,他们现在已经回去了。让我把他们来扫墓的事以及张勇的故事写一写,尤其是张勇的精神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有哪些正面的启发以及教育意义。
放下电话我就后悔了,领导真给我出了个难题。不是我不喜欢这个英雄人物,而是我不敢写,怕写不好。因为现在写过去的英雄人物,尤其是“文革”极左时代的英雄,那实在是无从下手。一来对于过去那些“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本来就掺杂了太多水分和人为的漂白拔高,让人反感;二来现在的年轻人对那些所谓的英雄主义精神根本不屑一顾。把那个年代口号式的极左榜样,拿来示人,说实在的,别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我们这些过来人,都感到没意思。但是,英雄之所以成为了英雄,他们的身上必然有其特殊的与常人既相似又迥然不同的本质。于是我就想,写张勇就要写她“做人的本性”,写她身上既是常人所有,又是众生所无的精神,一定要摈弃那些极左的框框和枷锁,让一个今天人们看来亲切、可信的真正的平凡英雄站在我们的面前,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一下过去的老调调。为此,我思考了十几天,于是就从这篇新闻开始了……
草原深处的悼念
日,全国知识青年的榜样、天津知识青年的优秀代表张勇烈士的弟弟张健,携妻子魏洪珍及儿子张楠一行,前来新巴尔虎右旗,在张勇烈士牺牲40周年之际为她祭奠扫墓。
早晨,天阴沉沉的。“一连好几年了,这一天都阴天。”张健说。
刘桂珍拿着一束鲜花来了,她要一起去烈士墓,缅怀她的四姐张勇。刘桂珍和张勇烈士是非常要好的小学同学,当年她们一起来插队,为了一句“继承张勇烈士遗志”的承诺,刘桂珍至今仍生活在巴尔虎草原上。
越野车行驶出新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小城,映入眼帘的是巴尔虎草原焕发着勃勃生机的千里新绿。不久,越野车拐下了柏油路,往草原腹地行驶。
张健不断向外张望,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看,那就是你姑姑的纪念碑!”张健指着远处的一个白点对儿子张楠说。
离纪念碑越来越近了,看得出,张健此时心潮澎湃。在草原高高的山冈上,矗立着张勇烈士墓碑,墓碑上用蒙汉双文写着“张勇烈士之墓”。张健、魏洪珍、张楠、刘桂珍走向墓前,敬献鲜花。
张健走上台阶,手抚墓碑,哽咽着:“姐姐,您听见了吗?今天是您为抢救集体羊群而献身4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带着您的弟妹及孩子来到您的墓前祭扫,目的就是让下一代看一看,并亲身感受草原牧民对您的深情,看一看您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大草原。40年来,我们难以割舍的手足之情,家乡的亲人们总是张泪眼望北疆,遥寄我们的手足之情。现在我们都已慢慢变老,带张楠来草原的目的,就是想在今后的日子里,由他延续我们的这份亲情。”
“姐,您以及您的战友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大草原,在全旗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美丽富饶的地方!您看到了吧?姐,安息吧!”张健长跪不起,泪流满面……
一条新闻引出的两个人物
人物之一:张勇烈士
张勇是谁?现在的年轻人,能知道她的屈指可数。40年前,她可是个响遍全国的英雄人物,你听——
……马蹄破冰川/套杆劈风浪/“宝贵青春属人民 ,誓将青春献人民。” ——那是我们的张勇呵/ 舍生忘死/救群羊
气盖双河浪/壮歌震北疆/“活着就要拼命干,一生献给毛主席!”——那是我们的金训华呵/化作雄鹰/云里翔
“跟上来呵!”——英雄在召唤:“我们来了!”——回答声响彻/岭南、塞北/海岛、边疆
千万个金训华、张勇/在战斗!
千万个金训华、张勇/在成长!
这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诞生的一首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配乐长诗《理想之歌》中的一小节,这首诗当时激励了千百万热血青年,激情满怀地走向了“广阔的天地”,成了“知青”中的一员。这里面提到的英雄张勇,就是张健的姐姐,她是与当年知识青年的榜样、上海知青金训华烈士齐名的全国青年的榜样。
现在就让我们还原一下40年前的情景,用今天人们的观念来解读一下张勇吧。
张勇曾经是天津市红代会委员、河西区红代会常委。因为表现突出,1969年,18岁的张勇在天津市42中毕业后,学校准备留下她任教,一家报社也看好她,准备招收她当编辑。“我要到边疆牧区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张勇拒绝了别人求之不得的就业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多数人逃脱不了的命运——“上山下乡”,在学校她第一个自愿报名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插队。张勇的行动感召了一批天津学生,他们纷纷报名加入到了上山下乡的队伍中。(记者解读:从选择就业来说,现在的感觉她很傻,她把好的机会让给了别人。但那个时候,人们是提倡有志气的年轻人靠自己去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接受照顾为耻。从这一点说,她的精神是高尚的。)
4月25日,天津火车站。列车开动了,第一次离开亲人,而且到遥远的草原上去,许多同学忍不住哭了。作为领队的张勇,劝说大家要坚强,并且带领大家唱起歌曲《中华儿女志在四方》。一路上,她不停地向大家问寒问暖,还乐此不疲地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为旅客端茶送水……(记者解读:英雄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英雄的品质是由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的。谁也不会相信一个追求安逸、享受、好吃懒做的人会成为英雄。谁也不会奢望一个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会成为英雄。)
在满洲里市,知青们受到了当地数千名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4月28日,62名知青到了新巴尔虎右旗额尔敦乌拉公社。
看着白毛风掠过苍茫草原,面对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些同学禁不住哭了。这时,张勇又开始做大家的思想工作:“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张勇是女生中第一个申请到最艰苦的牧业生产第一线——额尔敦乌拉公社白音宝力格生产大队插队的。(记者解读: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能做到吗?就这一点,实在令人钦佩。)
&&& 见义勇为
&&就在张勇已经插队到了牧区的时候,在天津却有一位老人在四处打听张勇。原来就在1969年春节前夕,一机局的第一半工半读学校,一天晚上,学校锅炉房的一位老人与小偷搏斗被打成重伤,被送到河西医院后急需输血。临近春节,医院无法提供血液,只凭老人的两位子女献血是无法完成手术的。
在这危难时刻,张勇听说了,她立刻四处奔波、张罗,动员人们为老人献血。当天下午,天津市新华路中学、海河中学、人民公园中学等学校的300多名学生被张勇动员赶到医院,20名学生的血型配上,他们的血液输入到了老人的体内,帮助老人顺利完成了手术。
5月份,老人出院了,他的愿望是感谢为他献血的学生。当年在天津市河西区红代会的同事李传德,知道这件事是张勇主要张罗的,他就想,最应该感谢的是张勇。当他帮助四处寻找时,张勇已经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插队去了。
老人听说了事情的原委后,禁不住热泪盈眶:“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张勇给的,我现在能满面红光是因为身体里流淌的都是年轻人的血啊!”(记者解读:这样的事即使发生在今天,人们仍然会认为她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热心肠。这样的人,你不认为她可敬可爱吗?) 
合格的新牧民&&&
当张勇走进蒙古包时,感到一切都陌生而新鲜。她在来到草原上的第一篇日记中写道:“我要做茫茫草原上的骏马,永远奔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和贫下中牧一道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繁荣富强的新牧区!”
看到张勇不习惯喝奶茶吃手扒肉,蒙古包里的额吉就单独给她煮挂面吃。张勇不想自己搞特殊化,她拒绝单独吃挂面,慢慢地适应了牧区的生活。
(记者解读:不搞特殊化,不娇气,不把自己当成大都市的贵族,和普通牧人一样生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这一点怕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做到吧?)
看着牧民热情的笑脸,张勇却懵了——她听不懂半句蒙古语!她非常着急,便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蒙古语!在她的兜里,总是装着蒙汉两种文字的《毛主席语录》,逢人就问,有时间就学,不到半年就能用蒙古语对话和写作,她还学会了用蒙古语动听地唱《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歌曲。(记者解读:那个年代的学习与娱乐内容基本就是这个,你想学习认字,唱唱歌,听听乐曲,就是这内容,谁也没办法。)
在草原上,星星点点的蒙古包使草原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是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严冬,住在蒙古包里的艰苦可想而知。在冰冷的蒙古包里,张勇却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乐观:“天做帐篷地做床,风雪呼啸我乘凉!”(记者解读:在如此艰苦的困难面前,她却无所畏惧,反而表现出年轻人特有的浪漫主义精神。一个男人都很难做到的,她做到了,而且做得如此大气磅礴,令人震撼。)
张勇被分配下夜,等到夏天,她看到羊倌们风里来雨里去放牧,感觉放牧可以锻炼自己,就主动跟随羊倌去放牧。
夏季的草原上天气炎热,口渴时,她和羊群一起喝泉子里的水。
在草原上,马可是人们的腿。张勇凭着她那坚韧的性格,努力学骑马,掉下来,上去,再掉下来,再上去。不久,被摔得伤痕累累的她,终于征服了骏马。
(记者解读:现在的年轻人缺少的就是这一课,张勇能做到,我们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跟张勇比比,会有多少人脸红?这就是她能成为英雄而很多人不能的原因之一。)
到了剪羊毛季节,羊倌被抽回来了,知青们要独自放牧去了。
张勇拿上套马杆骑马放牧,她非常高兴,这是两个多月来自己第一次一个人去放牧。
走出不久,张勇看到羊高兴地吃草,舍不得再赶,就在附近放牧。晚饭时,羊倌却说:“你今天放得不好,羊就在这么近的地方吃草。”张勇听了很不好意思。
第二天,张勇一边让羊吃草一边往草原深处赶,一直走到了达赉湖边,在一碧千里的草原让羊群尽情地吃草。张勇和前一天一样的时间赶着羊群往回走,半路上天就黑了,前面还看不到蒙古包的影子。天公不作美,大风刮起来了。羊群卧倒在地,任凭张勇大声喊使劲赶,但是羊群行动迟缓。这时,羊倌策马赶来,和张勇一起冒雨把羊群赶入圈,她却难过得吃不下饭。羊倌告诉她:“放羊要耐心,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慢慢让羊群一边吃草一边往回赶……”&&&&&&
还有一天,早上刮起了大风,羊群出门就顶风走开了。张勇记得羊倌说顶风羊群吃不好草,她就赶羊群顺风走,却不料羊群一下散开了。张勇忘记拿套马杆,而且马也不肯走,羊群一下跑出六七里。张勇脱下上衣挥舞着刚把一半羊群赶好,另一半又朝山上跑了。张勇很失落,她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想起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光,可是今天在茫茫草原上,只有自己一个人!张勇东奔西跑,用了两三个小时才把羊群赶到一起,羊倌来换她,筋疲力尽的她心情抑郁得一句话也没有说,径直回蒙古包了。
回到蒙古包,张勇想想今天的事,越想越感到惭愧:“这么小的困难都克服不了,怎么能谈到在牧区扎根落户一辈子呢?”张勇坐不住了,骑上马就去看羊群了。经过多次暴风雪雨的洗礼,张勇很快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羊倌。
(记者解读: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不好时,不怨天不怨人。她善于学习,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寻找生活、工作中做不好的原因。今天,我们有许多人,缺少的就是这样的精神。)
草原上的乌恩琪&&
在草原上,张勇的勤劳善良深受广大牧民的喜爱,牧民们亲切地给她起了个蒙古族名字——乌恩琪(忠诚)。
一次,羊倌说羊生蛆了,要抓来上药。一只小羊羔被抓来,尾巴上生满了蛆。小羊羔猛地一窜,张勇本能地躲开了。在达赉湖边,张勇看到羊倌老梁手上有血,就关切地询问怎么了?老梁说羊羔生蛆了,他用手清理干净了。张勇听了十分惊讶,回想起自己躲避小羊羔的事情,感觉惭愧极了。此后,张勇主动给生蛆的羊挑蛆、洗伤、上药。给羊洗药浴是牧区最脏最累的活,张勇挽起裤脚,光着脚丫,奋战在浴槽旁。有时羊一挣扎,连人带羊一起掉进浴槽,弄得满身泥水,她也不在乎。
(记者解读:这样又脏又累的活,今天当然很少见了,但是她对待工作的这种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会过时的。)
一天,张勇正在放牧中,忽然下起了雨。不远处一位放牧的老牧民骑马来到张勇跟前,摘下草帽给她戴上。草原上善良的人们深深地打动了张勇,她也用一片真诚回报草原上的人们。
牧民奔布力患有肺结核,丈夫外出放牧,她和年幼的孩子没有人照顾。张勇主动搬到奔布力家居住。白天,她起早贪黑放牧,晚上,她为奔布力做饭、洗衣、挤牛奶、哄孩子、请医买药。奔布力的病情易传染,张勇顾不上自己,而是千方百计不让孩子被传染。奔布力眼含热泪说:“你待我比亲人还亲啊!”
张勇在草原住过许多蒙古包。她住到哪里,就把哪里当成自己的家,拉水、做饭、哄孩子、挤牛奶、捡牛粪,什么活都干。
严冬的一天,在牧民达日玛家,张勇看到她穿得十分单薄,立即将上级发放给她的棉布和棉花拿来相送。达日玛说:“你离家这么远,离妈妈这么远,还是留着自己用吧!”张勇说:“还是您收下吧,您穿和我穿一样,这里就是我的家,您就是我的妈妈!”达日玛感动得热泪盈眶。张勇送的棉布,达日玛舍不得用,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头底下,想起来就拿出来说:“这是我姑娘送给我的!”多年后,她拿出棉布睹物思人地说:“看到这块布,就像看到我姑娘张勇了一样!”(记者解读:要知道,张勇在草原生活只一年多点儿,这么快就与牧民们融为一体了,她没点儿真的实际行动,牧民们也不会轻易认可她的。)
因为当初生活不习惯,张勇患有胃病,当她听说解放军战士戴金海也患有胃病时,立即将母亲寄给她的药转寄了过去,并且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祝他早日康复。一次,戴金海专程到白音宝力格生产队找张勇致谢,但是张勇放牧未归。张勇回来听说戴金海吃了药非常见效后高兴极了,她立即给天津家中写信,请母亲购买药品直接寄到部队。
(记者解读:这样的故事,绝不是人为地漂白与拔高就能让人感动的。)
张勇和当地的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她随身背着的挎包里,总是装着针线,看到牧民的衣服破了就给缝补。牧民有许多人都患有风湿病,她就将自己省下的钱寄回家,让家人帮着买药送给牧民。
一次,张勇病倒在一户牧民家。老额吉熬药给张勇喝,并且抚摸着她的头说:“你不回天津吗?你不想妈妈吗?”张勇听了,心里不由一阵心酸,但是她看着慈祥的额吉,却动情地说:“额吉,我不回天津,也不想家,美丽的草原就是我的家,贫下中牧就是我的额吉阿爸!”
(记者解读:张勇和草原牧民的感情,是纯真的。她做的那些事,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令人感动的,也是让人敬佩的。英雄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她死得多么轰轰烈烈,而在于她在活着时,是否做好了每一件小事。)
草原埋忠骨
&&日,张勇骑马赶着1500多只羊去放牧。几场暴雨过后,克鲁伦河水猛涨,张勇精心地看护着每一只羊。一位知青发现张勇不见了,湍急的克鲁伦河岸边放着她的衣服!
消息很快传到了生产队,传到了公社!公社领导赶来了,牧民赶来了,民兵赶来了,解放军战士赶来了,知青们赶来了……200多名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知青含泪日夜在冰冷的河水里打捞,却不见张勇的踪影。6月10日,在距离出事地点30多公里的克鲁伦河的下游,人们发现了张勇。当知青们将张勇抬上岸时,在场的人心碎了……
张勇已经听不到大家的失声痛哭!
许多知青闻讯从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地方骑马赶来,为的是再看张勇一眼,他们就像失去了亲人一样失声痛哭。
经新巴尔虎右旗有关部门鉴定,张勇是为了救落水的头羊而牺牲的。
怎能不让人心痛,知青和当地的牧民都知道,张勇根本不会游泳!
组织打捞张勇遗体的额尔敦乌拉公社革委会主任巴拉珠尔更是痛哭失声:“孩子刚19岁呀!”
此时,张勇下乡来到牧区才13个月。
巴拉珠尔从数百里的一户汉族居民家里借来一口棺材,他含泪亲自刷油漆,为张勇送行。
巴拉珠尔为什么对张勇感情这么深?原来,张勇刚到牧区时,在一次批斗会上,被揪出的干部站了两大排,迎接他们的是残酷的批斗。张勇看不下去了,站出来问:“毛主席教导我们说,95%的干部是好的,95%的群众是好的。这里怎么有这么多阶级敌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几个人敢站出来说这样的话,被批斗的巴拉珠尔禁不住偷偷抬头看了一眼,记住了这个女孩子和她的凛然正气。巴拉珠尔平反后担任了公社革委会主任,他打听到了张勇,并且安排她到公社当干部。让巴拉珠尔意料不到的是,张勇的答复:“我是来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的,要参加实践锻炼,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牧民!”
“巴拉珠尔每次到天津都来家里看看,一提起张勇他就落泪。”张勇的弟弟张健说。
人们为什么分析张勇是勇救落水羊牺牲的?她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事,是因为大家知道,在她心中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日,她在日记中写到:“这几天来,我考虑着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应该为谁活着更有意义?活着要做个什么样的人?从这个问题里,我想起了无数革命先烈。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他们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刘胡兰牺牲时,和我年令(龄)相仿。他们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今天,我应该怎样活得更有意义呢?对于我来说,要沿着老一辈走过的足迹前进,为着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道上有风雨、石头、野兽。但是,我不怕。为革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张勇牺牲前20天,她在日记中写到:“金训华——革命青年的光辉榜样,为抢救国家战备物资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英雄相比,自己是多么渺小啊!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就要迎着困难上,抢着重担挑,在艰苦的工作中,经过痛苦的磨练,把自己改造成工农兵所需要的人。”
当地举行了一个交接张勇的牧羊鞭的仪式,象征将张勇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此后,每年的6月3日被定为张勇纪念日,每当这时,都会有几百人自发为张勇扫墓。
张勇插队的白音宝力格生产大队被当地革委会命名为张勇生产队。
张勇日记、书信选
日给母亲的信
在草原上生活非常幸福,离开草原一天,都不习惯,离开蒙古包吃饭都不习惯了。到公社去学习,也到蒙古包里吃住,到旗里学习,也不住招待所,到贫下中牧家去住。总之,离开草原,离开蒙古包,离开贫下中牧,我心里就非常空虚!
上次接到家里的东西又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物质上的关心,是母亲对女儿的心意;不安的是舒适的生活,将使自己的成长不健康!我的心愿是:贫下中牧穿什么我穿什么,贫下中牧吃什么我吃什么,贫下中牧干什么我干什么。贫下中牧能做的事,我要学着做,贫下中牧不会做的事,青年人要大胆创新,以后请千万不要寄东西。要知道,我们是草原的雄鹰,不是温室的花朵。
日给学校老师的信
到牧区三个月的劳动实践,使自己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锻炼。脸黑了,衣服破了,但是和贫下中牧的心连得更紧了。我爱这里的贫下中牧,爱这里美丽的草原,肥沃的土地。这里确实是我们青年人大有作为的地方呵!
虽然这里一片山水草地,人烟稀少,但要知道,这山水草地到处都是宝呵!埋藏着各种矿,只等我们去开采了!这儿的肥沃土地能种小麦、土豆、黄瓜等各种粮菜,真是个好地方。江山如此多娇,怎不引青年为此折腰!
这里的贫下中牧和我的妈妈姐妹一样,我有什么困难都帮助解决。我对他们也是如此,贫下中牧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贫下中牧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
下面谈谈我一年来的收获:
刚到牧区,骑马、看羊……什么活计都拿不起。经过实践学习,我在风雪纷飞的日子里,放了一冬二岁子羊,没出什么问题,没丢一只羊。人说风雪能刮跑羊,冻死人,但一冬我的羊没刮走一只,我还是好好的存在。风雪却刮走了我头脑中的“怕”字。
今天,一个知识青年到我们这来,谈到旗里要建矿场、乳品厂的事。像我们这样大的草原,到处都是宝,如果真正开发起来,那财富就多了。是的,草原是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人物之二:金训华烈士
我们从上面的《理想之歌》中知道了金训华烈士,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他吧。
金训华是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1968届高中毕业生,上海市中学红代会常委。1969年3月,金训华参加上海市革委会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的知识青年学习访问队赴黑龙江,返回上海后发起成立了“知识青年赴黑龙江插队落户联络站”,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家庭访问,广泛进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动员。
日,金训华与妹妹金士英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前往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
8月15日下午,爆发特大山洪,为了抢救落入洪水中的国家财产150根电线杆,金训华和另一位上海知青陈健跳入洪水中,奋不顾身去抢救。当营救他们的船开来,陈健抓住船身,却因筋疲力尽手被洪水打松,离开了船身。就在这生命的危急关头,金训华在后面猛推了他一把,把他救上了船,而金训华自己却被洪水卷走,永远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那一年,金训华和陈健都是19岁。金训华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三个月后,1969届毕业生下乡了,他们纷纷要求去逊克县插队。金训华成为上山下乡大潮中涌现的第一个知青英雄。“国家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情再大也是小事”就此流传开来。后来,金士英接过了哥哥用过的枪,接过了哥哥使用过的小煤油灯。
陈健在金训华牺牲后说过一句话:“金训华是为救我牺牲的,我发誓要永远留在北大荒,为金训华守一辈子墓地。”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当年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为此,陈健当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两个人物引出的几段故事
故事之一:张健接过姐姐的牧羊鞭
  日,张健向解放军空军某团党委提交了《我的志愿》:“今年的老兵退伍工作快要开始了,我向党委申请,如果决定我退伍,我坚决要求不回天津,决心到边疆牧区去,到姐姐张勇烈士生前战斗过的呼伦贝尔草原去,接过姐姐的牧羊鞭……”  
  日,解放军空军某团党委作出了《关于学习张健同志的决定》:“在部队范围内立即掀起一个学习张健同志的热潮。”
  日,解放军空军某军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向张健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军属部队全体指战员向张健同志学习,“学习他一切听从党召唤,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的优秀品质”。
  1976年3月的一天,张健一打起背包,驻地陕西省西安市兰州军区司令部、空军某军和团领导全来为他送行了。
  途经天津时,张健没有回家,而是住在了招待所里。在他出发时,从天津市委招待所到车站,沿途有20多万干部群众和学生夹道欢送。
  在新巴尔虎右旗和额尔敦乌拉公社,当地召开大会欢迎张健。张健开始“接过姐姐的牧羊鞭,扎根边疆干革命”。
在张勇生产队举行的欢迎会上,一位牧民代表生产队向张健赠送了一件蒙古袍,党支部书记伊·迪沁郑重地将一杆牧羊鞭授予了他。“张勇的弟弟来了!”在草原上,当牧民和知青看到张健,都会情不自禁地上前和他拥抱。
“我知道,鲜花和掌声之后全是眼泪!”张健说:“因为我知道姐姐插队的地方有多艰苦!”
故事之二:草原上的磨炼
  日清晨,张健赶着1600多只二岁子羊去放牧。中午时分,暴风雪来了,羊群一下散开了。一直奔波了40多里,他才将羊群赶到一个洼地里。很晚,张健才把羊群赶回来。“天太冷了,二岁子羊太难放了!”张健的泪水无声地流下来,“我当时真有些后悔,这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年底一天的傍晚,草原上飘起了雪花。放牧回来,张健正要进蒙古包暖和,蒙古包的主人说生产队通知他19时开党员会。张健一看时间已经18时,距离开会的蒙古包还有十几里路,他顾不上吃饭纵马而去。一会儿,天黑了,风雪越来越大,刮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生疼。张健走了半天也看不到蒙古包,他知道自己迷路了。21时,还没有找到蒙古包,他打马狂奔,马失前蹄,自己差点被摔下来。无奈,他松开缰绳伏在马背上,盼望“老马识途”。朦胧中,张健听到牧羊犬的叫声,但是什么也看不见,夜光表的时针已经指向24时。他寻声找去,终于看到了一顶蒙古包……
1977年的冬天,张健已经成为牛倌儿。一天中午,晴朗的天空突然袭来暴风雪。几百头牛分散在几十公里范围的草原上,张健立即骑马去赶牛,等他将牛群赶回来,已经被冻僵在了马背上。蒙古包里的牧民听到狗的叫声出来,急忙把他抱下马,立即用雪搓他的手和脸,等搓红润了才把他扶进蒙古包。一杯热奶茶喝下,张健暖和起来,牧民又用温酒给他搓手和脸。看着忙碌的牧民,他感动得泪水夺眶而出……
故事之三:憾别草原
“我为什么回天津呢?实在无奈!”提起返城,张健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大草原的眷恋。
  1978年夏天,张健经常发高烧,但是经过公社医院多次检查就是找不出病因,只是给打些青霉素。
  回到生产队,张健就到知青点上找赤脚医生打针,但是随着放牧越走越远,他只有自己动手了。“自己真下不去手,但是没有办法,在开水中给针头消一下毒,生往里扎!”张健说。
  后来,张健半月不退烧,病得连马也骑不上去了。知青们套上马车把他送到新巴尔虎右旗医院,他被诊断为布氏杆菌感染。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张健被安排回天津治疗。张健在家一躺就是两个月,半年才好转起来。1978年,大返城开始了,张健因为病情,被知青办安排回城,返回天津工作。
故事之四:张健珍藏在心里的一封信
亲爱的姐姐:
日,对于家人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的日子!
这一天,接到了你牺牲的噩耗,全家人都惊呆了!自你一年前离家到内蒙古插队,已整整13个月的时间了。这13个月里,全家人是何等的思念你呀,期盼着你什么时候能够回家探亲,好与你倾诉思念的心情。没成想,从此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你的音容笑貌……&
大姐夫和大哥参加完你的葬礼回来,将当时所拍摄的葬礼照片给母亲看,老人家仔细地观看后,深情地说:“感谢草原人民给了张勇这样的厚爱……”
1970年11月,呼伦贝尔草原各界代表来到天津,来到咱家里,他们将你的烈士证书送到了母亲的手中,并带来500元抚慰金。母亲接过了烈士证,将500元抚慰金退给了领导,并说:“张勇是为救集体的羊群而牺牲的,我将烈士证留下,以后我将用此教育后代,钱我不能收,我如果收了钱,会给张勇脸上抹黑的!谢谢领导的关心!”
母亲就是这样,她时时处处以你为榜样,绝不做给你脸上抹黑的事儿!
但是,姐姐你知道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理感受吗?自你牺牲后,母亲终日以泪洗面,你是她最小的女儿,也是她最疼爱的女儿。你是那么的懂事儿,那么的孝顺,没有了你她是多么的痛苦!她时时自言自语,念叨着你在家时的一些情况,又像是在同你对话:春天的时候,她会念叨草原的风很大吧?夏天的时候,她会念叨草原很热吧?冬天的时候,她会念叨草原刮大风雪了吧?我的女儿会不会冷?每当这时,我们就会用你给母亲写信时的那句“天做帐篷地做床,风雪呼啸我乘凉”的誓言来安慰母亲。
日,是你牺牲一周年的日子。我与母亲来到了草原给你扫墓。在乘车到你墓地的路上,我远远地看到了你的墓碑,止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来到你的墓前,我更是悲痛失声。母亲却提醒我,不要在这种场合失声,因为参加你牺牲一周年纪念活动的各界群众很多,不要因为痛哭声影响了纪念活动。我强忍着悲痛,紧咬嘴唇,尽力地克制着……但我看到母亲眼里含着热泪,却始终没有流出,她的克制力是何等的强呀!活动结束后,回到招待所,母亲却放声大哭,那种撕心裂肺的哭声,是母亲对失去亲人后痛苦压抑的迸发。强压在心中的悲痛,突然的喷发,使她几近昏厥。在悼念活动期间,母亲每天早早地起床,一个人来到你的墓前,与你诉说着母女之情。从那时我就暗暗发誓:以后我要到草原来,为你守墓,为你扫墓,以减轻老人家对你的思念之痛!
也是在这次活动中,我亲身感受到了你在草原人民心目中的形象,草原到处传唱着你的事迹。我和母亲见到了你第一次下蒙古包的主人——嘎拉森大姐,她向我们诉说着你在她包里生活的情景……
在草原,所有认识你的和见过你的牧民,都向我们诉说着对你的怀念。你完全融入在草原,你是草原人民的女儿,你是草原人民的骄傲,草原人民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感到自豪。我也为有你这样的姐姐而感到自豪。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立下了向你学习、接你班的志愿……
在牧区生活、劳动近三年的时间,我起初对草原只是感性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地,洁白的羊群……骑着枣红色的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那是多么的惬意……
可现实的放牧生活,却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
驾驭马是要有技术的,我不知道挨过多少次摔。最“艺术”的一次挨摔,是马腿陷进鼠洞后,我从马头翻过去,在草地上滚了一个前滚翻,立刻就站了起来,回手抓住缰绳时,马还没站起来。我摸摸自己的身上,抬抬胳膊、动动腿脚,哪儿也没受伤!太艺术了,杂技演员也不过如此!最重的一次,我摔断了两根肋骨。医院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大夫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橡皮膏将我的胸部及肚子紧紧地缠裹住,只能呼吸半口气,一个星期后去除橡皮膏的时候带着皮一起撕裂下来,直冒血丝,一活动身子就钻心的疼,别提多难受了。最危险的一次是,我从马上摔下来时脚还套在马镫里,让马拖着奔跑了好远。亏了我年轻、利索,手紧紧地抓住了马缰绳往怀里拽。马终于停下来,我吓出一身冷汗,再看身上、胳膊上都被磨破了,至今疤痕仍在……
在与当地牧民的接触中,只要提到你,人们都竖起大拇指:张勇好样的!当人们知道我是你的弟弟时,对我是那么的亲切,这都是因为有你。你的名字在草原是那样的家喻户晓,你的勤劳善良深受广大贫下中牧喜爱,你对每一位蒙古族乡亲所奉献的赤诚之心,得到了乡亲们的回报,人们称你为“乌恩琪”。你对草原人民的忠诚,草原人民至今依然念念不忘!
斗转星移,光阴荏苒。
姐姐,从日你为抢救集体财产英勇牺牲至日,整整40年。40年在宇宙的长河中只是一瞬间,但人生能有几个40年?亲爱的姐姐,你永远地留在了呼伦贝尔草原这块绿色净土之上。&&&&&
2002年,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各级领导及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旗里花巨资在巴尔虎草原建起了“思歌腾广场”(知青广场),这也是全国唯一的知青广场,你的形象被塑成青铜雕像,你昂首骑在骏马之上,身边有19只羊围在你的身边悠闲地吃草,这象征着你的生命永远停留在19岁!栩栩如生的雕像,时刻激励着草原各族人民和广大知青朋友。
2008年,在新巴尔虎右旗的各级领导及广大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巴尔虎草原又建起了一座全国唯一的知青博物馆,以此来歌颂、赞扬、纪念广大知识青年的丰功伟绩……
姐姐,你牺牲后,母亲决定把你留在巴尔虎草原和牧区人民中间的时候,她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活着你没有看到草原的繁荣昌盛,牺牲后一定让你亲眼目睹。现在你看到了,经过草原各族人民40年来的努力,巴尔虎草原已显露出富庶的端倪。我们也坚定不移地相信,在草原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你会看到一个更加繁荣富强的呼伦贝尔!
2008年夏天,在你离开我们38年,也是新巴尔虎右旗知青下乡40周年的时候,家里的亲人、你同时下乡的战友、草原的领导及乡亲、家乡的媒体,特别是我们全国知青的榜样邢燕子大姐和侯隽大姐来到了你的墓前,为你扫墓,安抚亡灵。
在你的墓前,侯隽大姐代表邢燕子大姐深切缅怀你——
张勇烈士,我们亲爱的小妹妹: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你的战友和亲人们一起来看你,来给你献花。虽然我们不曾相识,但知青相知何必曾相识,更何况你还是我们的英雄!你的名字早已铭刻在我们心里。你的事迹始终值得我们学习,你的光辉形象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张勇烈士,我们亲爱的小妹妹:
你不幸年仅19岁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同时,你又是幸运的、更是光荣的,因为那一刻,你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大爱无私的壮举一起播撒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也播种进亿万人民的心田里。草原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骄傲,知青为有你这样的战友而自豪。
40年了,当年和你一起下乡的战友早已离开了草原,而你依旧坚守在这里,但你并不孤寂,草原人民永远和你在一起,知青战友永远都在怀念你。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年的战友都已经渐渐变老,又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更多的考验,而你依然青春年少,还那么年轻、那么美丽。还有你的微笑,也依然是那么的甜美,这也给了我们些许慰藉,我们为英雄永生而感到欣慰。
张勇烈士,我们亲爱的小妹妹:
虽然你不能与我们共老,但请你一定要与我们共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快速发展;为人民的幸福安康;为你当年为之献出了一切的我们共同的远大理想,正在逐步得以实现,而含笑九泉吧……
姐姐,你听见了吗?你看看吧,人们都在怀念你,你并没有离开我们,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蓬勃的知青运动已过去40多年了,早已成为历史,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功利思想蔓延,世态炎凉,知青精神也似乎被人们遗忘了,时代变了,人们的观念也变了,现代的青年人已经不理解了。我向孩子们介绍当年知青的情况时,他们不理解,认为那一代人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可思议的。有许多人认为,知青的做法不值得。为了几只羊把命丢了,太傻了。更有甚者,认为知青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广大知青的心里,有一种悲怆和凄凉的感觉。
人是要有一种精神的,这是当年有志青年的口号。凭着这种精神,知青们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战天斗地,从来都没有想到个人的利益,难道这样的人是傻子吗?社会是公正的,善良的人们总是会公正地对待知青的。
中央领导在对待知青的问题时曾作出批示:“知青一代作为特殊群体,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中的许多人和许多事都非常感人,作为媒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来发现和宣传知青中的人和事,来弘扬人间的真情。”
对知青来说,有这样的评价已经足矣……
净土埋忠骨,碧野悼精魂。姐姐,魂兮归来!插上你灵魂的翅膀,飞回家乡,看看家乡的变化,或给亲人们托一个美丽的梦,让我们在梦中共叙骨肉亲情……
故事之五:草原的记忆
在天津市档案馆里,保存着张勇烈士的图片等文物,珍藏着一段宝贵的历史记忆。
日,天津市民陈永祥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老唱片——配乐诗朗诵《张勇之歌》,郑重地赠送给张勇烈士的弟弟张健。
“巍巍兴安岭啊!松涛在作响,把英雄的业绩日日夜夜歌唱。滚滚克鲁伦河啊!后浪推前浪,把张勇的名字传遍祖国北部边疆……”在张勇的母校——天津市42中,学生们捧读《张勇精神永伴你我》,这是学校2006年编写的德育校本教材。这本教材里收集了张勇烈士的英雄事迹、战友对她的回忆和歌颂她的诗歌等。2000年、2002年,天津市42中初二6班和初一12班分别被团市委、市教委命名为张勇班。
全国唯一的思歌腾(知青)广场坐落在新巴尔虎右旗。在知青文化长廊和全国首家知青博物馆里,展板上记述着张勇烈士的英雄事迹,展柜里展览着她当年穿过的马靴、蒙古袍,用过的马鞍,写过的日记,甚至她下乡的户口本都在这里陈列着。当年,张勇牺牲后,这些物品都被牧民当宝贝一样保存起来。
在新巴尔虎右旗,妇幼皆知张勇烈士的英雄事迹,她的事迹还被编进中小学品德教育课。在思歌腾广场上,矗立着张勇烈士的铜像……每当清明,新巴尔虎右旗的学生们总会来到张勇烈士墓前,为她送上鲜花和洁白的哈达……
故事之六:梦绕魂牵大草原
1995年,张健的母亲病逝了。母亲临终前的一句话一直在他的心里沉甸甸的:“我就放心不下你姐姐,千万别没有我了就不去看她!”
  当年9月,张健和三姐、侄子踏上了大草原,为姐姐张勇扫墓,为母亲圆了一次梦。
“我一直没有忘记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已经5年没给姐姐扫墓了,我很想回草原看看。”因为家庭困难,张健再次前往草原为姐姐扫墓的愿望难以实现。他的处境引起了天津《城市快报》记者的关注,并且积极促成扫墓之行。
日,张健和妻子以及外甥女刘学兰,曾经担任张勇事迹报告团宣讲员的知青焦彩云,当年一起下乡的校友、张勇母校天津42中教师王振鸿,还有《城市快报》记者张晨等踏上了开往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列车,去缅怀张勇烈士。
故事之七:难以磨灭的记忆
当年,在克鲁伦河岸边,人们在张勇烈士跳河救羊的地方树起了一块纪念碑。“我在那里这么多年就没有找到,因为草原太大了,草太高了!”张健感叹道。
  4月19日下午,在王振鸿和当地牧民的带领下,大家在克鲁伦河的北岸找到了纪念碑。这是一块水泥做的纪念碑,上面写着:“张勇烈士永垂不朽”。
王振鸿拿出一瓶白酒,在纪念碑前倒了一点。王振鸿起身面向克鲁伦河,把酒倒入河水中:“张勇,咱们是哥们,是战友,河水冷啊,喝口酒吧!”
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4月20日上午,张健一行去看望姐姐下乡住宿的第一个蒙古包的主人嘎拉森。68岁的嘎拉森走了出来。“你还认识我吗?”张健上前用蒙古语问道。嘎拉森一愣,用汉语说:“张健小弟!”
  嘎拉森抱住张健,哭了。
  在家中,嘎拉森拿出了一张老照片,这是1970年12月参加张勇烈士墓落成典礼时,张健和母亲、嘎拉森和她儿子4人在一辆勒勒车上的合影。37年了,嘎拉森把照片保存得完好无损。  
如今,张健精心保存着姐姐的遗像、烈士证书和刊发姐姐英雄事迹的报刊、宣传册,而当年刊发自己事迹的报刊,他却找不到了。
故事之八:亲情的延续
张健牵挂着草原,牵挂着姐姐,不仅是他和姐姐从小感情深厚,更有母亲临终前的嘱托。
在海拉尔、新巴尔虎右旗,张健带着爱人和儿子走访知青、老领导和牧民老乡。张健说,他在当地受到知青和老乡的欢迎,“是对我姐姐的认可,咱沾姐姐的光。”
张健想今后让儿子来延续在草原的亲情,更希望儿子将来为姐姐扫墓。
&一些知青、牧民也希望,张楠将来能替父亲到草原上扫墓。
在呼伦贝尔期间,张楠和当地知青、老乡的孩子结交为朋友,张健十分高兴。
张楠用“伟大”、“勇敢”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姑姑。
“为了一群羊牺牲,这是许多人做不到的,包括好多80后、90后,要不是我爸这几年讲,我也不太理解,现在我能理解姑姑当年的行为。”张楠说。
几段故事引发一串思考
众所周知,知青是新中国诞生后的一个新型产物,不管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如何,作为当年的一代青年,能够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投入到支援边疆、建设边疆的热潮中,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是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的。
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于日的毛主席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1979年,随着一辆辆满载着知青的专列,从云南兵团返回他们的出发地上海、北京、重庆……知青返城风潮如洪水般席卷全国。
几个月内几百万知青涌回城市,历时12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于结束了。于是,“知识青年”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被收集到《辞典》中。从它的兴起到结束,都是那样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给一代人留下终生不能忘记的思考……
而那散落在荒山野岭、杂草丛中一座座知青坟茔、一座座知青墓碑,无声地向后人们诉说着他们当年的风光与今天的落寞……
4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回首当年,在那个极左时代,人们盲目地崇拜领袖、崇尚英雄、渴求奉献。当年他们面对死亡时没有退却,而是勇往直前,甚至是迫不及待地去拥抱了死亡。这就是那个让人疯狂的、失去自我抑制的年代,他们是那个年代的牺牲品、殉葬者。
网友论张勇:
张勇的同学刘芳:她聪明、好学、上进,喜欢唱歌、画画,还写得一手好字,经常带领同学们设计制作黑板报……那时,我们曾经在一起快乐地学习、成长。一年后,听说张勇牺牲的消息,我的内心在流泪,那种悲痛真是难以形容。后来每当我和家人、同事提起张勇时,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总要喃喃地加上一句“张勇她哪儿都好,就是不会游泳……真的,真的,唉!”
寒舍主人:张勇是一代知青的骄傲!尽管仍有人对她当时的行动持有异议,认为人的生命应当高于一切。但毕竟她是为抢救集体财产而牺牲的,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难道不值得称颂吗?
多情应笑我: 张勇是个英雄,现在缺少的就是这样的英雄。
曾经蓬勃的烈士:金训华与张勇是40年前中国知识青年的杰出代表。他们离开大城市,来到黑龙江,“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献出了青春和生命。尽管如今对于金训华、张勇等烈士牺牲的值与不值讨论颇多,但那个时代崇尚的就是这样的价值观、人生观、英雄观。时势造就了金训华、张勇这样的英雄,金训华和张勇也带动了一代中国青年。退一步说,两个年轻人,一代年轻人,把他们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留在了黑土地上,不值得纪念吗?
新闻链接:
&&&日上午,由新巴尔虎右旗天津知青联谊会主办的纪念张勇烈士牺牲40周年追思会,在天津市的常青集团举行。参加追思会的百余名知青中有张勇的同学、校友、邻居、额尔墩乌拉公社(黄花公社)插队知青战友、张勇队队长(张勇牺牲以后组队下乡的)、呼伦贝尔盟各旗县知青联谊会代表、天津下乡各地知青等。
&&在草原上,张勇当年的密友刘桂珍一直守护着张勇的英灵。
刘桂珍当年和张勇是邻居,两个人的感情很好,为此特意和张勇选择了同一个地点、同一个生产队下乡。张勇牺牲后,她们所在的白音宝力格生产队改名为张勇队。为了完成好友的遗愿,她立志“接过张勇的羊鞭”,留在了这里。不久之后,她被选调到师范学校上学,毕业后回到新右旗的阿敦楚鲁中学任教。刘桂珍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并于2002年退休,她在阿拉坦额莫勒生活至今。
不是结局的结语:
写到最后,我对照张勇、金训华两位英雄,突然感到有些蹊跷:这两名当年家喻户晓的知青英雄,竟有着这样多的机缘巧合?
看看吧:①张勇、金训华都是1969年下乡的知青;②两个人一前一后,都是因洪水而抢救国家财产牺牲的;③牺牲后都有自己的弟弟、妹妹接过他们的牧羊鞭、钢枪,再走知青路;④两位全国齐名的英雄都诞生在当时的黑龙江省,由黑龙江省树立起来的;⑤而后他们都有一个亲密的战友刘桂珍、陈健坚定不移地信守了自己的诺言,用一生的时间,无怨无悔地留在他们身边为其守墓。
这说明了什么?我想:一是英雄的产生并非偶然,与其家庭教育、思想品德的养成有关;二是时势造英雄,领导注意培养、发现、造就,生活工作中弘扬主流,提倡主旋律,潜移默化中在他们的心中树立起了做英雄光荣的思想;三是真正的英雄,其精神不死,永远能够征服、感召活着的人。
张勇、金训华为救羊、捞木头丢了性命值吗?“他们太傻了!”张健、金士英又是何苦呢?“自找没趣。”刘桂珍、陈健的“一诺千金”坚守一生,“毁了”自己的前途和幸福,他们太傻了,简直不可理喻,这更不是“精明”人会干的。
但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践行了做人的准则。仅此一点,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我想:生命的价值与物质的价值,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有人偏要把这捏在一起争论“值不值”?“傻不傻”?那就顺其自然吧……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英雄注定是英雄,懦夫永远是懦夫。
毫无疑问,这样的“傻子”,即使在今天,也还在不断地涌现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小孩出生起名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