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地震还能旅游吗现在能去吗

到九寨沟不足5小时就遇地震 回南京感叹:活着真好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8月11日,南京知名电视主持人东升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则&一名九寨沟地震亲历者写来的信&。亲历者叫魏浪,8月10日,她在朋友圈写下1000多字的长信向朋友们报平安。虽然没有华
8月9日,游客被集中在相对安全的九寨天堂洲际大酒店停车场等待救援疏散,树前站着的就是魏浪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游客们从酒店里跑出来游客们聚集在酒店的停车场滞留的游客正在撤离 这组图均由魏浪提供8月11日,南京知名电视主持人东升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了一则&一名九寨沟地震亲历者写来的信&。亲历者叫魏浪,8月10日,她在朋友圈写下1000多字的长信向朋友们报平安。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这篇记录了震后30个小时暖心救援的长信,让很多朋友看哭了。8月11日下午2点左右,魏浪一家人乘坐的飞机抵达南京。随后,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的采访时,回忆起经历的点点滴滴,电话那头的她数次哽咽,&忽然觉得吃饱,有张床能安稳地睡觉,就应该感恩活着真好,谢谢你们。&刚到九寨沟不到5个小时,一家三口遭遇地震这次的九寨沟之旅,是魏浪和老公以及11岁的儿子早就约定好的。8月8日下午5点左右,一家三口到达九寨天堂洲际大酒店。晚上9点19分左右,刚打开卫生间水龙头的魏浪,发现地面在摇动,接着头顶的灯突然&啪&地一下灭了。可能是太害怕,她脚下一滑摔倒在地。&老公赶紧问我怎么了,然后连拖带拽地把我拉起来,裹了件浴袍就喊上儿子赶紧往外跑。&由于安全通道楼梯的水管被震裂,一家三口跑下去时,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到了一楼大厅,他们发现原来装饰用的玻璃吊顶全都被震掉了,地上满满的玻璃残碴。此时大厅里聚集了不少人,有的穿着泳衣、光着脚,明显刚刚是在泡温泉,但是此刻已顾不得那么多。令魏浪感动的是,危急时刻酒店的工作人员没有慌乱,而是安全地将游客们引到酒店的停车场。虽然也就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小姑娘,但他们敢于冒着余震多次折回酒店,拿来浴巾、拖鞋、棉被以及饮用水给大家。实在不够了,又冒险到游客的房间拿来保暖物件。魏浪说,由于是暑假,基本每个家庭都有孩子,在发放物资时,大家都优先让给孩子和老人。&有一位只穿了泳裤的男士,我们都挺钦佩他的。&魏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地震发生时这位游客正在泡温泉,意识到发生地震准备逃生时,发现旁边一个小男孩没人管,也找不到父母,他当即抱着孩子就冲了出来。等到出来后,他才想起来自己的亲人还在房间里,不知安全否。孩子的父母出来后特别感动,不停地向他说&感谢&。消防队员来了,&所有人站起来鼓掌,觉得有救了&正值旅游旺季,地震发生当天九寨天堂客满。魏浪记得,九寨沟的深夜只有十几度,每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地震后,大家对时间变得特别敏感,不断彼此询问着时间,希望早点天亮。&伴随着余震,虽然很害怕,但大家相互鼓励,不久魏浪老公的手机上收到外界正在组织救援的消息。&我老公立即告诉大家,国家正迅速组织力量救灾,让大家不要担心。&当天夜里12点左右,消防队员来了,还带来了大量的棉被和物资。&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觉得有救了。&魏浪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时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第二天早上6点,又来了许多救援人员和特警。一夜慌乱之后,不少人想回去拿行李。魏浪记得,为了安全起见,每一位特警会陪同一名游客去拿行李。特警带游客上楼后,都会自己先进房间看是否安全,然后再指导游客哪里能取,哪里不能取。拿完行李,救援人员开始发放早餐。&我家拿了一个馒头,虽然不多,但想想游客太多了,只要能充饥就行。&8月9日上午8点左右,魏浪看到,不断地有私家车、小巴、皮卡、货车过来。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当地政府将能调用的车全部调过来,接游客下山。见跑得慢,救援人员扛起我们的行李带我们走8月9日上午10点左右,滞留的游客开始依次乘车下山。由于半途山体滑坡厉害,车子到了滑坡的地方,游客只有下来步行。救援的特警不断地提醒游客,这里还很危险,要快点跑过去。&当时海拔很高,我老公拎着箱子跑得很慢,我跑得气喘吁吁。&魏浪告诉记者,这时一位特警赶紧过来,搬起我们的行李带着我们走。&看着特警奔跑的身影,魏浪不知怎的,泪水浸湿了眼眶。跨过危险区域,魏浪一家三口乘上开往成都的大巴。经过13个小时的长途跋涉,8月10日凌晨3点,一家人顺利到达成都。到了成都的酒店,打开微信,魏浪发现,又有100多条微信留言。有人问她现在怎么样了,有人问她什么时候回来。魏浪是南京工商银行汉府支行的一名工作人员,亲历过这次天灾后,她说自己的心态变化了很多。&以前工作节奏比较紧张,对家人、朋友难免有急躁的时候,现在觉得确实没必要。&她说,其实这个社会有很多温暖,以前都没时间去观察,以后要好好感受。亲历者的平安信昨天由于手机电量不足,朋友圈发完回复后,手机没电了,没有一一回复你们的关心信息,谢谢大家,我于今天凌晨3点终于回到了成都,给大家报个平安。第一次遭遇地震,我想把自己如何受到政府营救的过程写出来。大约是8月8日晚上9点19分发生地震的,因为之前没有经历过,所以反应过来后,赶紧连滚带爬地从安全出口跑出来,当时看见楼梯通道一片狼藉。大厅因为是玻璃吊顶,在初次地震后,碎片全部掉下来,酒店有温泉,所以好多游客是穿着泳衣,光着脚跑出来的。酒店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引导我们怎么走出去,后来把我们引到酒店的停车场,那里距离酒店大约5分钟。在那里,大家一直在找亲人,因为有的是自己出来泡温泉,其他亲人在酒店。这时,工作人员在反复询问住哪里,他们会回去找,其实当时的情形已经十分危急,想想工作人员也就二十岁出头。之后大家都站在停车场,到处找亲人,几乎每个人都冻得瑟瑟发抖,这时,酒店的工作人员不断地从酒店拿来浴巾、拖鞋、棉被以及饮用水给我们。由于是暑期,基本每个家庭都会有孩子,所以在发放物资时,会先给孩子和老人。其间,不断地询问我们,是否有人受伤,有医护人员给游客包扎。我们住的酒店有700间客房,当日全满,工作人员拿出的物资远远达不到游客需求。大约在夜里12点,救援人员来了,当时现场全体站起来鼓掌,觉得有救了,政府的效率真高。早上6点多来了好多特警和领导,安排大家依次去酒店拿行李,一个房间只允许一个人去,一共有七幢客房,把游客分为七组,每一位特警陪同一名游客去拿行李,其间也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事情,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不已。10点左右,安排我们依次下山。当我们从货车转上大巴车后,大巴车一路向山上开,下午1点多到达藏族一个饭店,担心滞留,我们选择上了去成都的大巴。上去之后发现给我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并告知我们,由于茂县塌方,所以要绕路,而且都是山路,大约600公里,要开十三个小时。开到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其间我亲眼看见其他车撞到山坡上,真是惊险重重。在经过汶川的时候,看见政府的物资车一车接一车地送往灾区,当时已是夜里11点。经历这次天灾,使我感受特别深,政府在第一时间解救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危急的时候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真心祈祷少一些人受到伤害!(魏浪在朋友圈里发长文报平安,略有删改)
[责任编辑:胥大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播放数:689653
播放数:695851
播放数:662536
播放数:678934当前位置: &
九寨沟地震过去一个月 “神奇的九寨”何时能重现风采?
扫描到手机
02:11:40 & & &
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韩民权)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距离8月8日发生的7.0级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目前灾区处于临时过渡安置期,灾后重建工作正有序开展,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 此外,九寨沟景区已开始逐步恢复往昔的宁静和美丽,片片白云点缀、搭配着葱郁的青山,组成了一幅秀美的画卷。一些航拍的照片里,镜海如同一块硕大的翡翠,树正瀑布溪水奔流,老虎海清澈见底……这也是秋季九寨沟的日常景色。 当然,地震痕迹也仍然存在:诺日朗瀑布只有震前的一半宽度,火花海部分区域仍有裸露的昔日湖底。恢复中的九寨沟景区目前暂未开放。官方表示,从九寨沟景区灾后重建到恢复开放大概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神奇的九寨”还能恢复往日的神奇么?   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在此次受灾最严重的漳扎镇,部分超市和餐厅已经陆续恢复营业。荷叶寨村民婉沫卓告诉记者,目前县城和乡镇供应的生活必需品基本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基本生活已经不受影响。 婉沫卓:现在我们镇上的商铺已经陆续营业了,有餐饮,包括几家酒店。整体来说大家的日常生活都已经恢复正常了,对未来的生活其实大家都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了解到,在临时安置点内,群众用水用电和吃饭的问题都得到了有效保障,部分安置点还提供了移动银行车供群众存取现金。 阿坝州民政局局长王国民:目前我们讲确保安置点的5有,就是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生病了能得到及时治疗。安置点的各个方面的管理也非常规范,受灾群众情绪稳定。 此次地震同样造成九寨沟景区火花海、诺日朗瀑布等景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记者了解到,目前景区内正在进行道路清障和山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下一步,将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受损景观的修复工作。 阿坝州副州长葛宁:我们通过相关部门和世界遗产办公室、国际上的一些组织取得联系,也请求他们能够派出专家,对我们局部受损的景观,是采取适度的人工干预,还是让它自然恢复来确定这个方案。但是应该讲,整个景区景观价值没有受到大的损伤。 不过,对于九寨沟景区何时才能恢复开放,葛宁告诉记者,这需要根据灾害后期余震的持续情况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来确定,大约还需要一到三年时间。 葛宁:现在景区里面还不适宜打开是因为现在还有部分的余震,而且现在整个景区里面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栈道,包括部分公共厕所受到了损伤,而且有几个地段由于有余震,灾后的建设工作都还不适宜进去。 葛宁表示,今后在对九寨沟景区进行山地灾害研究和环境修复工作的同时,也将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灾害防治规划,保障景区内群众游客的生命安全。 葛宁:根据这回地震,我们吸取一些教训,对过去的一些基础设施,要考虑未来如果真的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怎么办,比如说九寨沟的局部地方特别是高边坡的地点,要有棚洞的建设,景区里面要有适当的地方要预留一定的场地,作为出现救援的时候避险的场地。 葛宁表示,相信在未来某一天,壮丽的九寨沟景区能以更好地姿态重现世人眼前。 葛宁:九寨沟现在重点是基础设施,还有一个就是地震以后一个自然的规律,从强地震到无数的余震,然后到逐步的沉静下来有一个过程,我们必须要尊重这个规律,然后我相信在重新向世人见面的时候,大家会看见九寨沟依然是美丽的。 在九寨景区入口处的一条标语,上面写着“汇集各方力量,重塑童话九寨新形象”。四川省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顾林生刚刚结束了九寨沟灾后评估的考察。他说,九寨沟85%的景观都大体没有变化。从九寨沟地震前后对比航拍图看,九寨沟最核心的湖泊大小都未改变。唯一明显的变化,是山体滑坡后露出的白色山岩。此外,他还介绍,在火花海下游出现了一个瀑布,水量很大,有望成为一处新景点。 四川省地矿局总工程师李树 介绍,九寨沟黄龙景区是高寒岩溶地区,在地震的作用下,如果地下水循环转化发生巨大的变化导致“海子”底部“漏水”,那么,景点就可能真的不复存在。值得庆幸的是,从目前初步调查的情况来看,震后九寨沟景区绝大部分“海子”水体整体保持稳定,地下水系统没有发生突变,景区受损的主要是“皮外伤”,这就让九寨沟重现昔日美景不是梦想。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为您推荐:【姿势】九寨沟会消失吗?地震后你们是不是都在担心这个问题_凤凰资讯
【姿势】九寨沟会消失吗?地震后你们是不是都在担心这个问题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星球研究所”授权转载
日21时19分
一场突如其来的7级地震
袭击了中国最火爆的旅游景区之一
原本色彩斑斓的多个高山湖泊坝体坍塌
湖水瞬间下泄、几乎干涸
(下图为湖水排尽、已经见底的火花海,图片源自@央视新闻)
昔日宽近数百米、有着珠帘水瀑的
诺日朗瀑布
荒败狼藉有如乡野土坡
(图片源自@央视新闻)
从仙界跌落凡尘
九寨沟仅仅用了一天时间
变化之快、令人唏嘘
人们或为已经饱览九寨风光而庆幸
或为尚未去过而遗憾
似乎九寨沟的破败已成定局
美景真的就此消失了吗?
当然不是!
如果我们了解九寨沟的形成历史
就会明白一处风景想要“修炼”到九寨沟的级别
它所要经历的“磨难”将超乎想象
对于大自然而言
这点损伤实在微不足道
一切磨难皆是修炼
一切毁灭皆是创造
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最东缘
地处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图中红色水滴为九寨沟位置,地图源自@Google,星球研究所标注)
这里还是一片浅海
海水清澈温暖、阳光直射海底
大量古生物在此繁衍生息
(古生代海洋生物艺术复原图,图片源自@Pinterest)
日复一日的光合作用
一代又一代生物死去之后残留的骨骼
使得一种毫不起眼的物质
开始在此经年累月地聚积
这种物质便是
钙以碳酸盐岩的形式沉积在海底
亿万年后其总厚度居然高达
相当于在九寨沟的地表之上
覆盖了50个黄土高原的厚度
在久远的未来
它将是形成九寨沟美景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黄土高原的平均黄土厚度为50-80米;下图为碳酸盐岩之一的海藻石灰岩样本,图片源自@林朝贤)
6500万年前
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开始碰撞
青藏高原剧烈隆起
青藏高原的东缘已经隆升到海拔3000米
一块覆盖着厚厚的碳酸盐岩层
有着平缓山体的高原山地
这便是九寨沟的雏形
(从成都飞往九寨沟九黄机场途中拍摄九寨沟周边区域,山峰为岷山山脉;摄影师@Sandoy)
毁灭与创造之神开始降临
九寨沟的未来注定天翻地覆
首先登场的毁灭者与创造者是
冰期来临,全球气温骤降
作为高原山地的九寨沟
发育出了大规模的山岳冰川
冰川对山峰产生强烈剥蚀
平缓的外壳被冰川“破坏”
一座座山峰开始变得陡峭
(冰川剥蚀山峰形成角峰的示意图,原图刊载于1958年《The Physical Geography of Glaciers and Glaciation》,星球研究所修订并增加中文标注)
其中最重要的山峰有三座
分别是扎依扎嘎山、达戈山、沃洛色嫫山
扎依扎嘎山海拔4400米
山峰尖削峥嵘、直刺苍穹
(九寨沟区域的山峰都在雪线之下,为季节性雪山;当地人认为该山为万山之祖,下方湖泊为褡连海,由多个带状小湖组成;摄影师@钱玮)
沃洛色嫫山海拔4114米
身姿巍峨,时常雾气缭绕
(亦有海拔数据标为4136米;下图拍摄于树正寨,摄影师@张林阳)
达戈山海拔4106米
由裸露的石灰岩构成,山势挺拔雄健
(亦有海拔数据标为4200米;当地传说达戈为男神山,沃洛色嫫为女神山,是一对历经磨难的恋人;下图拍摄于珍珠滩,摄影师@张林阳)
初步完成对山峰的剥蚀之后
气温上升,冰川消融
一场更大的“破坏”正在蕴酿
第二次冰期卷土重来
冰川规模更大、切割更加猛烈
平坦的高原大地
被划出一道道高深宽阔的U型谷
(时间约在70万年前-16万年前;冰川形成U型谷的动态示意图,注意动画最后,冰川退却后在地表留下了冰斗湖、冰碛湖;制图@Cecilia Bernal/维基百科)
今天九寨沟景区内的重要沟谷
多数都在此时被冰川创造出来
(九寨沟地形图;则查洼沟、日则沟、树正沟构成了九寨沟的Y字形沟谷分布,主要景点皆在这三条沟内分布;地图源自Google,由北向南视角,星球研究所标注)
典型的如则查洼沟
它长近32公里
是九寨沟景区内最长的一条沟
两岸岩壁陡立,坡度高达60-90°之间
最窄处仅20-30米
从空中俯瞰颇有君临长江三峡之势
(图中湖泊为则查洼沟尽头的长海,照片由空军运-9飞机拍摄,由南向北视角;因为冰川消退后降水持续切割,现在九寨沟的谷型更多由U型变为V型)
原来覆盖着冰川的山体
出现了多个冰斗湖
例如扎依扎嘎山附近的黑湖
因为湖水较深
在周围白雪的映衬下显得通体漆黑
(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3.5万年-19万年前;冰斗是一种三面环山的凹地,由于随季节和昼夜温度的变化,积雪融化和冻结反复进行,融水渗入岩石裂缝,冻结后膨胀,使岩石崩解碎裂,碎屑被融水带走形成一个凹地;摄影师@钱玮)
在海拔更低的沟谷中
则形成了多个冰碛湖
最著名的当属九寨沟内最大的湖泊
丰水期容积达4600万立方米
相当于3个西湖
(长海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3.5万年-19万年前,摄影师@许景惠)
如此大的一个湖泊在形成的同时
也侵夺了下游古湖泊的水量
造成下游古湖泊干涸消失
可谓有生必有死
(长海冬季冰封的湖面,摄影师@龚强)
被冰川侵蚀过的大地变得异常脆弱
一群比冰川更加“闹腾”的毁灭与创造者
开始频繁发威
它们是由地震、重力作用所造成的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等
诺日朗南北山体大量崩落
崩滑物质急剧叠加
谷底水流之处逐渐堆积形成了
一个微凸弧形的直立崖面
九寨沟内最宽的瀑布
诺日朗瀑布诞生了
(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1.3万年-18.9万年前;8月8日地震时该瀑布崩塌严重;摄影师@黄渊)
尤其秋季来临
诺日朗瀑布被周围植物衬托得多姿多彩
完全无法想像这样一处美景
曾是因山体崩落而诞生
又因地震而被毁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阿榕视角)
诺日朗瀑布下游的树正瀑布
也同样是由崩塌、滑坡形成
(时间约在距今21.3万年-18.9万年前,树正瀑布,拍摄点就是瀑布旁栈;摄影师@罗斐)
迭经冰川、崩塌、滑坡“毁灭”的九寨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三次冰期来临
洪荒之力层层加码
不但大小沟谷继续加深、加宽
还在许多地方形成大量堆积物堵塞河道
堵塞之处又积水成湖
形成堰塞湖
(堰塞湖形成动态示意图,源自@搜狐网图述)
号称九寨沟最美湖泊的五花海
便在此时因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
至今两岸均可见泥石流扇伸入湖中
(形成时间约在距今16万年-3万年,下图为航拍五花海,摄影师@李珩)
五花海上游的箭竹海
亦由同样原因造成
(形成时间未知,湖尾为淤塞处;摄影师@姚璐)
早期冰川形成的湖泊
也逃脱不了被崩落的石块“堵塞”、“破坏”的命运
然而命运总是这样奇特
“破坏”之后的湖泊反而变得比之前更大、更美丽
例如熊猫海
湖水面积达到之前的数倍&
湛蓝的颜色就连蓝宝石都无法比拟
(熊猫海的形成原因还包括生物钙华堆积堰塞物,形成时间约在距今23.5万年-19万年前;下图为航拍熊猫海,摄影师@李珩)
从下面这张图中可以清楚看到
熊猫海两岸群山夹峙
如若发生山体崩塌
非常容易形成新的堰塞物而改变海子的现状
(摄影师@李珩)
与冰川、崩塌、滑坡、泥石流相比
另一个毁灭与创造者则是润物细无声的
大量的降水
使得九寨沟地下的碳酸盐岩地层被破坏
形成了一个极为强大的地下水系统
几乎随处可见被水切出的裂缝或洞口
(九寨沟地下暗河出口之一,摄影师@钱玮)
水顺着溶岩缝隙流入或流出
流出地表的部分
化身为美丽的溪流、河流
沿着沟谷将一个个湖泊串联起来
(九寨沟内的孔雀河河道,摄影师@姚璐)
水流不但为湖泊补充水源
还带来了上文中提到的重要物质
水将碳酸盐岩中的钙质溶解
在沿途不断沉积
所形成的沉积物被称为钙华
钙华粘附于岩石、湖底
甚至附着于跌落水中的树木
(五花海,水底树木上为钙华;另外有一个真相:一般家庭烧水壶底的水垢与钙华为同一种物质,美与丑的差别在于它所处的位置;摄影师@张坤琨)
钙华沉积逐步进入稳定期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九寨沟钙华
绝大部分都形成于这一时期
小小的钙华积少成多
开始显现极强的破坏力
它们累积成堤坝
将“好端端”一条河流切割得“支离破碎”
(树正群海航拍,中间的条状堤坝多由钙华沉积形成,摄影师@李珩)
却也创造出了新的风景
最为典型的是树正群海
钙华累积的堤坝在沟谷中形成了大大小小23个海子
紧密相间、连绵600余米
秋季层林尽染
究竟是水上长满了五颜六色的植物
还是陆地上布满了碧玉水体
已然无法分辨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在护林员的向导下,从一户藏民家后院穿插而上,终于找一个极佳的高位,拍下了树正群海的全景;树正群海的形成原因还包括堰塞物堆积、生物加速钙华沉积等;摄影师@曾勇前)
钙华的沉淀还可以形成瀑布
例如箭竹海瀑布
不断累积的钙华逐渐将河道抬升
从而形成瀑布台基
水流倾泄而下、美仑美奂
(箭竹海瀑布,摄影师@张坤琨)
落差更大的珍珠滩瀑布也是如此
(珍珠滩瀑布,摄影师@山风)
就连诺日朗瀑布
也是因为钙华才得以变得更加壮观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航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将瀑布与上方的湖泊一起收入视野;诺日朗上游的诺日朗群海是钙华物质的重要来源,摄影师@魏炜)
钙华的色彩
还在更大程度上丰富了九寨沟的景观
根据生长在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的不同
钙华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包括淡黄色、黄褐色、灰白色、浅灰色、灰黄色等等
这些颜色不一的钙华沉积湖底
再加上周围植物的缤纷色彩
古老的五花海
从此幻化为一个极为绚烂的世界
(五花海,摄影师@曾勇前)
湖底的钙华、藻类、水草、枯木
对光的不同反射与吸收
加上蓝天、白云、绿草、彩林
“五花”显然已无法形容它的多彩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曾勇前)
冰川、崩塌、滑坡、泥石流、流水、钙华
这些毁灭者与创造者
就这样合力完成了一件惊世艺术品的创作
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
人类带着现代伐木工具进入九寨沟
从1968年到1979年的12年间
每年以超过10万立方米的速度进行采伐
森林整片整片地消失
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加剧
沟内海子有三分之一发生干旱
直到1978年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
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
九寨沟大规模的人类破坏才逐渐消除
浩浩汤汤4亿年的成长
一边毁灭、一边创造
已经没有力量可以阻挡九寨沟的日新月异
一场地震自然无法“毁灭”九寨沟的美
未来的九寨沟
一定会有旧的景观消失
也一定也会有新的景观诞生
它都将纯净似海
(卧龙海。摄影师@龚强)
都将如梦如幻
(树正群海,拍摄地点为树正村山上,摄影师@罗斐)
都将万紫千红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犀牛海,摄影师@曾勇前)
而我们也许并没有机会尽览它的风姿
因为它的自然修复短则数年
长则历经数代人、数百代人的一生
虽然在地质史上
这仍是短短的一瞬
(语出自苏轼《前赤壁赋》)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邓贵平所著《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张瑞英等所著《四川九寨沟景观形成演化趋势分析及评价》、晏浩等人所著《四川九寨沟景区钙华起源初探》
编选|王子轩
来源|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的自然风光。&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44177
播放数:131404
播放数:497060
播放数:5808920& 九寨沟地震后还能去吗
震后怎样了,还能去吗?
重建完就可以去,本来就是地震沉积出来雪水留下来的堰塞湖,现在雪山还是会融化留下来,以后还会有瀑布形成的,时间问题~
重建完就可以去,本来九寨沟就是地震沉积出来雪水留下来的堰塞湖,现在雪山还是会融化留下来,以后还会有瀑布形成的,时间问题~&
重建完就可以去,本来就是地震沉积出来雪水留下来的堰塞湖,现在雪山还是会融化留下来,以后还会有瀑布形成的,时间问题~
肯定可以去啊,只是时间问题。
肯定可以去啊,只是时间问题。&
肯定可以去啊,只是时间问题。
暑期就别想了。到九月中下旬再去,景色最美,估计修复得也差不多了,也基本恢复正常了。
暑期就别想了。到九月中下旬再去,景色最美,估计修复得也差不多了,也基本恢复正常了。&
暑期就别想了。到九月中下旬再去,景色最美,估计修复得也差不多了,也基本恢复正常了。
您好!景区现已关闭了,具体开放时间注意官方通知。
您好!景区现已关闭了,具体开放时间注意官方通知。&
您好!景区现已关闭了,具体开放时间注意官方通知。
爱玩爱看书~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该不该复原九寨沟被地震破坏的风景?_网易新闻
该不该复原九寨沟被地震破坏的风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该不该复原九寨沟被地震破坏的风景?)
&&&&&& 7.0级的地震让九寨沟景区著名的火花海、诺日朗瀑布、熊猫海严重受损。有人希望复原,有人认为无需修复。有关专家表示,九寨沟秀丽的景色本来就是自然风光,它们本身就是不同时期大地震等构造运动的产物,其形成属自然地理演化过程,不建议人为修复。去年年初,我去成都和重庆旅游,当时也有考虑是不是顺便到九寨沟旅游,终于,因为时间的安排问题,这个念头打消了。不料想时隔一年半,我曾经错过的景色也许就永远错过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不仅夺走了人的生命,同时也摧毁了美丽的风景。所谓沧海桑田,就这样在一瞬间完成了。如今的九寨沟一片狼藉,到处是残垣断壁。于是问题来了,我们该拿这一片废墟怎么办呢?是动用人工的力量把它们修复,还是顺其自然,等待着烟消云散,九寨沟能够给我们呈现出新的景观。就像专家们介绍的,如今的九寨沟基本面貌,也是来自于大约1060年的一次大地震。可以说,没有那次大地震,也就没有了今天的九寨沟。九寨沟里的海子,全都是当年地震后形成的堰塞湖。随着岁月的流转,这些堰塞湖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如今这种举世无双的风景。那么谁也说不清,这一次地震之后,九寨沟会不会形成新的堰塞湖,形成新的前所未见的风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和设计出来的。当然,无需修复,顺其自然这样的话,我们这些旁观者说出来很轻松,也不用负什么责任。但对九寨沟当地的民众来说却不是这样。且不说震后的场景会给当地人带来心理创伤。就从生活的角度来说,九寨沟的风景堪称是当地人的衣食父母,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我想人们迫切希望旅游资源能够迅速恢复,希望游客能够蜂拥而来,所以我想他们不会希望就这么顺其自然吧?但其实问题就在复原这两个字,好像我们一定要把一切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为什么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因为人们觉得原来的样子好。但我想这只是一种静止的眼光,我们只是拿现在的废墟和过去的美景相对比,但却无法想象还可能有更美的景色因此而出现。如今的九寨沟,是一千年前一场地震的产物,但我们不知道地震之后多少年才形成了这样的景观。如果是500年,我们有等待的耐心吗?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当然要修复九寨沟,我们没有那个耐心等待它慢慢演化。但我们也不必刻意地还原九寨沟的旧时风景,更好的做法是因地制宜地改造。说到震后重建,饱经沧桑的日本可以说经验丰富。1995年大地震之后,日本的兵库县彻底被摧毁,在震后重建时,当地政府发起了一个《不死鸟计划》,开启了创造性的重建。该计划为此制定了相关的原则,比如,在灾后复兴的过程中,不能破环环境资源,要营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共生社会。对于人为破坏的景观,我想重建的意义会更重大,就像“911”之后,美国人迫切希望在重建世贸大厦或者别的什么建筑,因为对美国人来说,重建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内心。而对于天灾来说,我想我们应该持更加平和的态度,这里面尽管有恐惧,但却没有仇恨,大自然很残酷,但并不邪恶。接受自然,敬畏自然,与之和谐共处,是我们的生存之道。
所以 对于九寨沟, 我们当然不能听之任之,也没必要修旧如旧,当务之急,是把危险和混乱清理掉,然后再看看有什么新的景观可以开发出来。 我想这不能叫改造自然,这只是在加速自然的演进过程。 或者说,人类的行为难道不是自然的一部分吗?自然的美景只有我们人类才能欣赏,那么把我们的思想和审美诉诸于自然是正常的。 对于九寨沟来说,你爱或者不爱,它都在那里,不声不响。  本报评论员 牛角
(原标题:该不该复原九寨沟被地震破坏的风景?)
本文来源:华商网-新文化报 。更多精彩内容
请登录华商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寨沟地震后多久能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