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 在国防和军事过程是怎样的

大国地位的确立与中国抗战史研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www.scio.gov.cn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齐薇]
相关链接&&抗日战争与中国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_网易新闻
抗日战争与中国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王道云桂慧
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回首70年前中华民族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完全胜利,不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走出近代民族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古代中国曾长时期雄踞世界最强盛国家之首。但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大国地位瞬间跌入低谷。此后近百年,积弱积贫的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伟大的抗日战争改变了这一切。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抗战所显示出来的重要政治、军事价值,极大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重树。
中国的全面抗战是从“七七事变”开始的,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的重要战略地位才引起美英各国的高度重视。自此,美、英开始调整对华政策。不仅全面提高对华财政贷款,而且划定“中国战区”,力促中国派出远征军与盟军协同作战。 1942年1月,标志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正式形成的《联合国家宣言》正式签署,中国与美、英、苏联合领衔签署。在如此重要的国际宣言上领签,标志着中国开始跻身世界反侵略阵线主力地位,这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上是 “空前未有的大事”。
1943年10月,《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正式发布,这是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定的明确的文本依据。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与美、英、苏一起“对战时和战后问题负起重大责任”。紧接着11月召开的开罗会议,不仅明确宣布台湾和澎湖列岛必须归还中国,而且讨论了成立联合国等影响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大问题。中国自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国际会议上主宰自己的命运。
1945年4月,作为四大国之一,中国与美、英、苏共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在旧金山开会。会议一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作为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具有“一票否决权”。这既是对中国在二战中浴血奋战、反抗侵略的奖赏,也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中国维护战后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的期盼。
八年抗战,一个曾经面临重重民族危机的弱国,在经过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后,迅速跻身世界 “五强”之列。抗日战争对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持久抗战凸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战略价值
近代以来,饱经苦难的中国被远远地抛离于国际舞台边缘。对西方而言,中国充其量只是一块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战略上无足轻重。日本的侵略不仅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也对英、美主导的国际体系提出了挑战。随着中国战场与世界其它战场的联动性越来越紧密,中国的持久抗战便兼具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际秩序的双重意义。 “中国的命运事关亚洲的未来,如果允许日本征服中国,那就等于放弃亚洲大陆,放弃对太平洋的控制权。是中国的抵抗挡住了日本军团,它们才没有向加利福尼亚进军。 ”
第二,在抗战中勇肩大国责任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中国的抗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为一体。自此,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一是组建远征军赴境外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立即倡导建立反轴心国军事同盟,实施共同作战。在国内战场急需重兵的情况下,中国抽调精锐部队入缅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直接支援了盟军的太平洋战事。二是支持邻国的抗日独立运动。抗战期间,中国在境内开办各种训练班,为朝鲜、越南的抗日活动培训了大批骨干和军事人才;同时,利用自己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国身份,积极说服盟国支持亚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要求。三是积极参与联合国创建。在筹建联合国过程中,中国将自己视为东方民族和世界弱小民族的代表,秉持公正态度,支持小国关于托管领土应朝着独立或建立自治政府方向发展,努力争取战后国际关系朝着平等与正义的方向发展。
第三,国家主权的恢复与巩固
在初步成为一个“大国”之前,中国尚是一个受不平等条约束缚、领土沦丧的弱国。抗战使中国在国家主权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首先是废约。鸦片战争以来,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因此,自《南京条约》签订之日起,中国人民就开始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各种斗争,但效果并不明显。抗战使废约这一目标终告实现。自1943年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新约,收回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等主权,使中国成为一个在国际体系中拥有完全主权的国家。其次是国土收复。抗战前期,在大片国土沦丧的情况下,不少国民对收复失地心存疑惑。然而随着战局进展,中国不仅收回了自“九一八”被日本占领的东北三省,还一举收回了50年前被日本割占的台湾、澎湖,一举清算了自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领土侵略。
对近代饱受欺凌和屈辱的中国来说,抗战这一巨大胜利给中国大国地位初步确立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第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统一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陷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边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之前就向全国各界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并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而国民党政府在民族矛盾上升之际,顺应历史潮流,与中共实现“二次合作”,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热潮。尽管合作后的中国抗战困难重重,但中国国内各种矛盾得到暂时缓解。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为依存、互相配合,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正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大气磅礴的爱国之情,最终取得了抗战完全胜利。
第二,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法西斯的国策是征服全世界,因此中国抗战的意义必将超越一国范围。比如,粉碎了日寇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视苏联为 “绝对的敌人”,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就是妄图在征服中国后,北进侵略苏联。这样中苏两国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扩张上,就构成了唇齿相依的关系。因此,抗战期间苏联在道义、物质和军事诸方面给予中国大力援助。中国也有力支援了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本有机会从东线夹击苏联。但由于被牢牢陷在中国战场,不得不作出“暂不介入德苏关系”的决定。再比如,延缓日寇南进,支持、配合了盟军对日作战。与北进战略相对应,日寇还妄图南下占领东南亚国家。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陆军由于210万中的130万主力部队深陷中国,失去“行动的自由”,无法给南下战场提供支援兵力。
第三,不屈服于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震撼了世界
中华民族是酷爱自由、刻苦耐劳的民族。这种民族特质一遇到强大的外部压力,就表现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在那场关系到民族存亡的抗战中,称西方列强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无畏鲜血与生命的民族英雄,他们不畏强暴、勇于献身、宁死不屈,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抵御外敌的坚强意志,也为中华民族跻身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最为杰出的注脚。
但需要指出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并不标志着中国大国地位的真正获得。中国的大国身份仍有很大“水分”。比如,美英各国只是在战时中取消了一些最露骨的、侵害中国主权的条款,并没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如英国拒不交还香港、中国被排除在专为盟国联合作战而成立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之外等都充分说明,抗战对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充其量只是一个“起点”。中国大国地位的真正实现还有赖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取得,这正是当下“中国梦”逐步向国际社会呈现中国 “负责任大国”的关键所在。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江淮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从边缘走向中心--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述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从边缘走向中心--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述论
&&中国从被欺凌、被奴役的边缘境地走向世界的政治中心是伟大的抗日战争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之一.中华各族儿女以英勇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使中国赢得了国际大国地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抗战胜利奠定中国大国地位
日 15:52:49
来源:参考消息报  作者:何雷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军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中国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
   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对打败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军民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为共同称霸世界而先后在东、西方发动的。日本企图以中国为基地和跳板,通过北进和南进称霸世界。日本悍然在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法西斯全球扩张开始的显著标志,表明法西斯已成为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但当时西方大国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退让的绥靖政策,一些国家屈服于法西斯铁蹄之下。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第一个挺身而出,举起反法西斯的大旗,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中国人民在这次战争中是首先站起来同侵略者战斗的”。
   中国人民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幻想,令其陷入持久战的泥潭。 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企图通过一场短期速决战争征服整个中国。日本陆相杉山元甚至称中国问题只用一个月就能解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军民开辟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相呼应、正规作战与游击作战相配合的规模宏大的抗日战场,坚持了八年全民族抗战。德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指出:“中国迫使日本陷入持久消耗战。中国地域广阔,军队众多,作战坚韧,富于人民战争精神,士兵熟悉环境,使中日战争的景象与日本对西方列强进行的陆战迥然不同。”
   中国战场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消耗了日本大量的军力和国力。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时,日本陆军共有34个师团,其中的32个在中国作战。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陆军51个师团中的35个深陷中国战场。战争结束时,在华日本陆军约 105万人,太平洋战场只有83万余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日本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的总和。日本用于中国的战费约120亿美元,相当于“大东亚战争”全部战费的35%。
   中国军民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斯大林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公夫也承认:“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制约日本北进和南进战略,成为盟国顺利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关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在全球的殊死较量,每个局部地区的作战都在不同程度上相互支援与配合。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中国的持久抗战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使德日法西斯始终未能形成有效的支援与配合。
   中国抗战牵制日本北进,对避免苏联“两线作战”发挥了关键作用。20世纪30年代,避免与德、日法西斯“两线作战”是苏联国家安全的首要问题。中国全国抗战爆发后,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已大大减轻了对苏威胁。1938年和1939年,日军在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发起“北进尝试”,均遭惨败。张鼓峰事件时任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的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北进的新时机。但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认为,“日本的大部分兵力现在正用于中国”,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优先处理“中国事变”和南进,叫停了北进政策。1941年春到1944年秋,苏联从远东地区西调 54万多部队和大量机械化武器装备,参加对德作战。
   中国抗战迟滞日本南进,支持了美英盟军的作战。1939年英法对德宣战后无暇东顾,为日本提供了南进的好时机。但由于陆军主力被牵制在中国,日本阿部内阁采取了“不介入”欧战的政策,全力解决“中国事变”。1940年德国在欧洲的压倒性胜利和英法等国的溃败,又为日本创造了“千载一遇”的良机,但还是因中国战场牵制、兵力捉襟见肘而作罢。1941年12月,日本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博心态发动太平洋战争,给美英军事上沉重一击。值此严峻时刻,1942年1月中国军队取得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毙伤俘日军5万余人。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发表《告中国人民书》,指出这是所有同盟国的共同胜利。此后,中国战场始终“迫使日本人在中国保持一支大约100万人的军队,这对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3个军10万人入缅作战,付出了6万人的伤亡,掩护英军撤往印度,并沉重打击了日军,使其无力西进。1943年10月至1945年3 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先后以8个军22个师的兵力,与美军一道实施了缅北和滇西反攻,成功打通了中印公路,有力配合了印缅战区和太平洋战场盟军的反攻。
   与此同时,中国还为盟国“先欧后亚”战略作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召开的“阿卡迪亚”会议上,美英两国确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为此,罗斯福表示,“我们必须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以牵制日本的军队”。中国抗战的胜败不但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还关系着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前途和命运。它不但要求中国在多年孤军奋战后仍要继续承担对日作战的重任,还要随时为欧洲战场做出让步和牺牲。为实施“先欧”战略,盟国一再推迟发起与中国利益攸关的缅甸战役,还多次将中国急需的飞机等支援物资调配到其他战场。正因如此,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才更加难能可贵。
   积极支持亚洲国家的抗日斗争与民族解放,成为东方反法西斯力量的中心和旗帜
   近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无足轻重,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与苏、美、英等大国一道,承担了拯救人类文明的重任。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中国战场的突出贡献,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42年1月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初步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943年10月签署的中苏美英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国地位的正式认同。中国不负历史赋予的大国责任,积极支持亚洲弱小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显示出强烈的大国自觉和国际主义情怀。
   中国以支持周边国家的抗日活动为己任。中国很早就开始支持周边弱小国家的抗日斗争。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对朝鲜抗日力量的扶助公开化。1942年12月,中国政府通过了《扶助朝鲜复国运动指导方案》,不但给予经济和政治支持,团结整合各党派抗日力量,还将朝鲜抗日武装编入中国军队序列作战,使朝鲜的抗日斗争以中国为基地蓬勃发展。1943年9月,中国外交政策目标调整为对内恢复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对外辅助亚洲各民族之独立与解放。在1943年11月的开罗会议上,中国坚持将战后朝鲜应获得自由和独立的内容写进《开罗宣言》。韩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曾致书国民政府:“韩国之独立及全世界弱小民族之完全解放,全赖贵国对日宣战及获得光荣的最后胜利而完成。”越南各种抗日力量也在中国境内发展壮大。1942年3月,中国负责对越工作的第四战区拟定《对越策动计划大纲》,加强了对越南抗战的指导。
   中国还以“亚洲同种人”的身份积极调解英印纠纷。1942年1月,英国殖民当局与印度国大党因印度独立问题尖锐对立。国大党拒绝支持反对轴心国的斗争,有些人还幻想靠日本实现独立。1942年2月,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对日大局下进行合作。尽管调解未果,但这是近代以来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走出国门,显示了中国积极参与亚洲事务、履行大国义务的责任担当。
   中国共产党积极号召东方各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194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会”,来自日本、印度、荷属东印度、菲律宾、马来亚、缅甸、泰国、越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130余名代表与会。大会成立了“延安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联盟”,并向中、日、苏、美、英发布了告人民书。这一举动,增强了中国在东方反法西斯斗争中的影响和号召力。英国首相丘吉尔承认,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中国无论在军事舞台上还是政治舞台上,都开始起到新的作用”。
   推动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和战后国际秩序,成为缔造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强加给人类社会的空前浩劫。战争进行当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就决心不但要赢得战争,还要赢得战后和平;不但要在战争中联合起来,还要将战时合作延续到战后,构建和平与发展的未来世界。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积极倡导者和强力推动者。中国最先遭受法西斯的侵略并长期孤军抗战,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诉求最为真挚强烈。同时,中国还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同盟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很早就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合阵线、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1935年,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提出:“联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民众作友军,联合一切同情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民族和国家,同一切对中国民众反日解放战争守善意中立的民族和国家建立友谊关系。”1937年3月,毛泽东又提出“中、英、美、法、苏建立太平洋联合战线,否则有被敌人各个击破的危险”。中国反复向西方大国强调,日本的侵略不仅威胁中国,也威胁世界和平,中国的抗战“不独求民族之解放,不独求领土之完整,实亦为全世界各国之共同安全而战也”。
   在每个关键时刻,中国政府都表示了全力支持反侵略战争的鲜明态度,始终在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而不懈努力。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政府就向美、英、苏三国提交了采取共同行动的建议书,表示“中国现决心不避任何牺牲,竭其全力与美、英、苏联及其他诸友邦共同作战,以促成日本及其同盟轴心国家之完全崩败”,不订立单独媾和条约。次日,中国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建议召开多国联合军事会议,商讨协调各国军事行动。这些举措对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发挥了积极作用。1942年1月,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国家,在打败法西斯的共同目标下走到一起,由美、英、苏、中领衔,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从根本上改变了反法西斯与法西斯的力量对比,加快了战争胜利的进程。
   中国在构建战后世界和平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中国认为清算法西斯罪行、清除法西斯战争根源是构建战后和平的前提。中国强调不单独与日本媾和,并剥夺其非法侵略所得;设立国际军事法庭,惩办战犯等。同时,中国采取了“以德报怨”的态度,日,中国政府提出“只认日本黩武的军阀为敌,不以日本的人民为敌”,给日本改过自新重入国际社会的机会,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气度和着眼长远的胸襟。中国还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联合国。早在1939年,中国就提出要为战后“建立一有效的集体安全组织而努力”。针对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缺乏普遍性、权威性和行动力等弊端,中国于1942年提出建立四大国在战后发挥特殊作用的国际组织的构想:“中、英、美、苏为反侵略之主要国家,既因共同奋斗而再造和平,对于战后执行和约,保障和平,匪但理所当然,且抑责无旁贷。”在筹建联合国和制订《联合国宪章》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代表,积极争取实现公平正义、民族解放和国家平等。中国提出的保障会员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依照正义和国际法原则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民族自决等建议,丰富了《联合国宪章》的内容。日,联合国成立,中国担任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成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70年来,人类社会一直在分享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沐浴着用几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和平阳光。中国在打败法西斯赢得胜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中国对构建战后世界和平的正义主张和不懈追求,完全顺应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真正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彰显了中国积极参与塑造人类共同未来的坚定立场和巨大力量。今天,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 网站编辑:张利英 )抗日战争与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定
日本帝国主义自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后,在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历史的发展,向中国人民提出了停止内战、枪口对外、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神圣任务。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尽弃前嫌,顺应历史潮流,发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国内阶级关系的一系列政策,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前提。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五项要求、四项保证,迫使国民党在实际上接受了我党关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为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宣布抗日。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了事实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
(本文共7页)
权威出处:
抗日战争中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深远意义张振东摘要抗日战争期间实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它成为团结中国各族、各党、各军以及一切愿意抗日的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条件;其次,它总结了一整套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经验,丰富发展了毛泽东革命统一战线思想;再次,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历史经验,为今天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采取“一国两制”构思实现统一祖国伟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关键词抗日战争,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才夺取反对日本侵略者的伟大胜利的。在抗日战争期间,实现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对于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丰富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以及对于今天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等,都具有不可磨灭的深远历史意义...&
(本文共6页)
权威出处:
核心要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与特点,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回顾人类血的教训,对全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不仅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而且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手段。同时,它又是在对外侵略掠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抗日战争是一部永恒的史鉴。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根本上说,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是推动中国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的历史观。■当今世界仍然不安宁,战争因素依然存在,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阴魂未散。日本一些右翼势力极力否认日本侵略罪行,美化军国主义,为战犯招魂。安倍上台以来,变本加厉地否定日本侵略历史,妄图推翻二战胜利果实,妄图复活军国主义,这是对今天的亚洲和世界和...&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选登了部分安徽抗战图片,重温那段血 与火的悲壮历史,缅怀抗日先烈的丰功伟绩,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安徽是华中抗战的重要战场和领 导中心,勤劳而勇敢的安徽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并肩作战,与日本军国主义者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在 这场战争中,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原局和华中局等领导指挥机构,长期驻扎于安徽境内,领导 华中军民抗战,沉重打击...&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严重罪行,研究日本 军国主义的形成与特点,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 重大意义,回顾人类血的教训,对全国人民铭记 历史、缅怀先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 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大 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曰本军国主义的罪行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 争,历时14年,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手段之残 忍野蛮,对中国人民危害之深重,罄竹难书,令 人刻骨铭心。 疯狂侵占中国国土。从1931年九一八事 变到日本投降的14年时间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中国2/3以上的领土;在全面侵华 战争的8年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了21个省,占领了47%以上的中国城市,其中包括 80%以上的大城市。中华大地山河破碎,到处 是人间地狱。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野蛮屠杀中国人民。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 人民的手段凶残暴虐,无所不用其极。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杀害...&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抗日战争爆发;转眼已历六十九 年。为了不忘血与火较量的悲壮历史, 特刊出此文,希望指正。 【一) 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不但没有损 害过日本一根毫毛,还在友好往来、文 化交流做过很多努力,作过不少贡献, 唐代尤盛。为什么日本以怨报德,血火 相加,如此野蛮、残暴地侵略我国呢?有 一位外国学者说,这是一种“集体的野 兽行为”,从大量的史实和我们亲眼看 到、亲耳所闻,日军在我国广大国土上 横冲直闯,根本不把我国人民当人,连 奴隶、牛马都不如,杀人比赛,宰人实 验,奸后惨杀、老幼不留,这些罪行罄竹 难书,让人目不能视,耳不忍闻。说这些 日本人是鬼子,连野兽不如,有什么不 恰当吗?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从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之前撤出 并走上抗日战场,大难未死,在战区和 敌后方耳闻目睹,见证了日本很多罪 行。但长期有一个问题“日本侵略当时, 为什么这样残忍对待我们?为什么对这 种弥天大罪至今当政的右翼还死不认 账?’,一直在我脑中缠绕,有时百思不...&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代议制确立的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