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做作业,打了孩子后该怎样教育她?

2019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真题及答案

1.上课有蝴蝶在飞,同学都要抓蝴蝶,你怎么办?

新课改强调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转变。如果课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都在抓蝴蝶,我会这样做。

第一,改变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因势利导,尊重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遇到此类事件,我会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第三,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他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的妈妈经常因为繁琐小事找老师,老师觉得烦,你怎么看?

我觉得老师做法不对,针对上述问题我会有如下处理:

第一,作为老师,应该耐心解决家长疑问。

第二,积极主动和家长沟通。

第三,教师和家长应该形成合力,做好家校共育。

3.谈谈你对习相近、性相远的理解?

性相近习相远的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普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帮助学积极健康成长。

4.豆豆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儿园,她自己跑回去了怎么办?

第一,给家长打电话,确保豆豆安全回家。

第二,事后和幼儿沟通,了解原因。

第三,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独立意识。

5.家长和你谈话的时候录音了怎么办?

退到题目中的问题,我会做如下处理:

第一,紧急处理,制止家长,并了解情况。

第二,如果是因为反感教师的批评态度,就真诚向家长道歉,请求谅解。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第四,事后我会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在和家长沟通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和家长沟通,秉着爱心、耐心、责任心认真负责。

6.学生被班主任批评上课无精打采怎么办?

第一,了解情况,安抚学生,劝解学生先安心上课。

第二,课后继续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进步。

第三,反思自己的批评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7.老师只教书面知识你怎么看?

}

澎湃新闻消息,多地教育局开始出新规严禁“学生作业家长批改”。

看到这一变化,明琍(化名)感觉欣慰。34岁的明琍是一位单亲妈妈,来自江西南昌。此前因无法给孩子批改作业,需要向老师提交一份手写证明,最终她“不堪其扰”,选择向媒体爆料。

从此前的家长退出家长群,再到如今受关注的“学生作业家长改”,家校关系中脆弱的一面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作为其中的亲历者,明琍如何看待家校关系?一位单亲妈妈,怎样兼顾家庭教育与个人工作?

近日,明琍向澎湃新闻讲述她陪伴孩子做作业以来的心路历程,其中包含了一位普通母亲对于自身教育方式的反思、母职的探讨以及教育内卷等话题。

“三年级的作业会多到什么程度呢?”

11月3日晚大概8点钟左右,我正在工厂里上班,突然接到豆豆的电话,告诉我数学老师需要提交一份手写版本的情况说明,解释昨晚为什么没有帮他批改作业。

电话里,豆豆的声音听起来有哭腔。我告诉豆豆,等下会直接给老师发短信说明情况。但豆豆坚持说,不行,老师说了必须手写。可能知道我在忙,豆豆特别懂事,过一会儿,豆豆又说,妈妈你这么忙,就发短信到奶奶的手机上吧,我帮你抄上去。

因为这句“我帮你抄上去”,我的情绪一下就崩溃了,一时间想起之前很多个夜晚因为写不完作业而失落的画面。他自己的作业已经做不完了,还要挤出时间,去抄这样一份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东西?想到这些,我开始掉眼泪。

选择向媒体爆料,我并不害怕。有些家长担心爆料之后孩子的教育会不会受到影响,但我真的忍不住,想要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问题,孩子只是孩子,不是做作业的工具。

豆豆现在上小学三年级,作业多到什么程度呢?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回到家后,很少作业能在晚上11点前写完的,一周七天,可能只有周五、周六的休息日能够休息一下。

除此之外,孩子的作业我们家长都要签字,真是不堪其扰。

比如语文这一项作业,包括生字组词、句子、最近又新增了写日记。语文和数学两门课除了课内练习册,还有课外练习册。有时候光语文这一门课程,就分一号作业、二号作业、三号作业,还有大作文本、日记本和纠错本。

除了这些练习作业,还有日常需要背诵的课文。有的时候老师会要求背诵《诗经》,最近在要求孩子背诵《诗经》里的一首《王风·黍离》,这首诗名字我都不认识。语文这一项作业做完,可能就需要花3个小时左右。 

孩子在旁边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家长负责在旁边监督、辅导。我们要拿着手机拍摄他背诵、朗读课文的视频上传到APP上打卡。

等到这些全部做完,有的时候已经到深夜了。我现在尽量让他在11点前睡觉。之前我以为是我孩子做作业速度慢,为什么作业一定要做到这么晚才能完成,是确实听不懂还是其他问题。后来我跟其他学生家长交流,发现他们的孩子也是这样,自从上了三年级以后,孩子很少在11点之前睡过觉。

为了尽量让他在晚上11点前睡觉,他做不完的作业我会帮他写完。

前段时间,我看了《脱口秀大会》,我很喜欢李雪琴讲述自己小时候做作业的段子。她在里面说,“小时候我妈教我写作业,我妈嫌我太笨,最后我妈把我作业给写完了。”这段讲述特别贴合当下实际,不过现在是小孩作业太多,写不完,我帮他写完。

有的时候我会反思,小孩真的要做这么多作业,成绩才能提高吗?还有必须要这么多作业才能把这个孩子教育好吗? 

“我是一个不完美的妈妈”

豆豆上的小学是片区里最大的一所小学,本身是一个职工学校,依托于一个飞机制造厂自己办的一所职工小学。

2016年,我的丈夫因为经常赌博,欠了不少赌债,最终我选择和丈夫离婚,一个人带豆豆生活。我和豆豆的户口落的是当地集体户,当地小学招生时,在前三类没有招满的情况下,我们集体户口的四类、五类可以进去入读。

即便是跟前夫离婚,我认为对豆豆的性格没有受到太多影响,他性格随我,开朗阳光,在生活起居上,我也算是尽心尽力的照顾他,但到了学业这方面,尤其是写作业,我好像变成了不完美的妈妈。 

我也会有内心较为自私的想法,我生下了孩子,我的身份变成了妈妈,但抛去“孩子妈妈”的名称,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有时候会暗自希望下了班能舒舒服服的躺下稍微休息一下,或者能先吃口饭。但真实情况是很多时候我饭来不及吃,回家第一件事是先看孩子作业,不看的话孩子也不能睡觉,他在等着你。

而且在陪着孩子做作业、帮他改作业的时候,我和豆豆的关系会变得非常紧张,有时甚至会为了作业的问题歇斯底里大吵。

我会给他施加压力,告诉他“写不完的时候不准睡觉”,有的时候我还会拍桌子。刚开始我没有意识到我自己这一面,但最近孩子写了一篇日记,我才发现原来我在孩子眼中有另外一面。

大概从今年10月份左右,学校要求孩子写日记,几乎是每天要写一篇。那天豆豆写了一篇日记,名字叫做《妈妈的天气》,里面有段话我完特别有感触。他写道,“妈妈的脾气变得不好,每次一生气,不用天气预报,我就知道。‘雷雨马上来临了。’我常常想,妈妈的脾气暴躁是在(我)不听话和不写作业的时候生气。我不希望妈妈生气,以后我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完成作业,让妈妈开心,不再生气,希望妈妈的天气永远是阳光灿烂的大晴天。”

豆豆写的《妈妈的天气》 受访者供图

看到豆豆写的这些,我开始回想对于豆豆的教育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到豆豆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对学校抱有非常新鲜的态度,每一天都很开心,回家之后知道自己要写什么、怎么写作业,主动性很强。慢慢的我发现,他对学习的兴趣开始下降,到了二、三年级他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是“妈妈,我很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觉得我的世界里除了作业就是上学,我没有其他的。”

这种感觉也让我觉得异常疲惫。

有一次豆豆在写作业,沉默了很久,突然哭了起来。我坐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哭?我拍下了他哭的画面,一边拍一边问他:“你为什么哭?为什么写着写着就难过了?”

“难过了,想到了有人(嘲笑)我。”豆豆说。

“他嘲笑你什么呢?”我问。

“考分考的不好,写字写的这么差,每天念我。”豆豆说。 

跟豆豆聊完我才发现,原来他哭的原因是班上另外一位同学数学考了92分,成绩比他高,就嘲笑他。在他们班级里,数学90分才算及格,没及格的话需要重写。我难以想象,难道92分还不够吗?

“内卷”只会让孩子成绩上不去,反而更累

我从豆豆上二年级的时候,开始关注家校共育这一方面。我在想,家长和学校应该怎么配合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和谐的学习环境。

从我作为家长这个角度来看,自从豆豆一直跟我喊累之后,我开始不再死磕“作业有没有写完”,而是关注他的心理健康问题,我怕他得抑郁症怎么办?

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带他去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看心理科,他跟医生聊了40分钟左右出来了,之后医生把我叫过去谈话。医生告诉我,豆豆没有什么问题,但我的问题比较大。医生说,“和孩子交流大部分的时候,他总说我的妈妈在逼着我写作业,给他压力太大了。”

经过医生的提醒,我才开始反思我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哪里有问题,让豆豆受到了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

我仔细回想,在督促他写作业的过程中,我惯用的表达方式是“你不能睡觉”“不写完不要睡”,好几次可能都已经到夜里十一二点了,太逼迫他了。

为什么当时会这样做?其实我也有私心,我害怕老师第二天找我麻烦,给我压力。

我看了澎湃新闻最近报道的关于教育内卷的话题,也看到《一位海淀妈妈眼中的教育内卷》这篇文章。在我的理解,教育内卷最直观的体现是高度单一化的竞争方式,这一点很直观的体现在家长群的聊天里,一位家长提到自己报了培训班,之后一定会有其他家长好奇询问,然后陆续跟着报班。

家长们有这个需求吗?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样的情况,应该怪罪于那些带头做某件事情的家长吗?我觉得不应该。因为最初提出某件事的家长,他们一定是因为自己有需求才去做的,他的初衷并不是想去影响别人。

这种高度单一化的竞争方式,孩子的成绩反而并不会提高,作业倒是越来越多。之前豆豆考了85分,其他孩子都是100分、90分,他考了85分回家,眼睛都不敢直视我。作为家长,就会觉得85分不够,要考到98分才够。这个98分现在看来,并不是你自己对他的期望值,而是老师、甚至社会给他的预期。

还有,在澎湃的那篇文章中也提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概念“损失厌恶”,我查了一下,大致意思是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以前,我为了让豆豆写完作业,总是强迫他,没掌握好方法。现在我督促豆豆写作业时,就会运用他的这个心理。比如说,他做阅读作业,做了大概半个小时做不下去了,我会跟他讲你把这篇文章读完,咱们俩下一盘跳棋。如果没读完,就先不下。

孩子听到之后,会下意识的觉得,他觉得如果没读,就损失了“下跳棋”这个活动,马上把这一篇读完了。

但家校共育,有的时候还需要学校、老师的配合。我觉得最和谐的家校共育,就是老师做老师的事,家长做家长的事就够了。

原标题:口述|“家长不改作业要写说明”当事单亲妈:教育内卷让家庭疲惫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许多父母爱孩子、希望孩子好,便倾尽所有为孩子付出,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成长,恨不得为孩子打造一条完美顺遂的人生道路。然而这份心情越迫切,越容易模糊了爱的界限。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比做得不够还糟糕的,是父母做得太多。

小时候,嫌孩子吃饭慢、吃得身上到处都是,就给孩子喂饭吃;上幼儿园了,帮孩子穿衣服鞋袜、整理书包、催孩子起床、睡觉;孩子大了,帮孩子检查作业、收拾房间、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做选择做决定……

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说:“当父母为孩子做太多时,孩子就不会为自己做太多。”当父母事无巨细,为孩子做得过多,孩子就缺少独立做事、锻炼能力的机会,于是逐渐变得懒惰、依赖、被动、缺乏自信,反而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发展。

当孩子有下面这5种表现,就说明你为他做得太多了,需要引起警惕。

孩子常常指责、怪罪于你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一边享受着父母的照顾,一边嫌弃、挑剔着父母。习惯了父母面面俱到的安排、提醒,一旦出了点什么差错,就责怪父母的不是,从不会反思自己。

上学迟到了,怪父母不早点喊自己;课本忘记带了,怪父母不替他检查一下书包;妈妈身体不舒服中午没做饭,怪她不早点说害得自己白回家一趟……

当父母一味地为孩子打点好一切,揽下了许多本该他自己负责的事情,那么孩子就会习惯于父母包办自己的生活,出现了问题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父母的责任。

在这种成长模式下,孩子会缺乏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意识,将来长大了遇到问题也会习惯推卸责任,抱怨他人,不懂得反省自身。

不少家长对这类孩子都不陌生:平时好吃懒做,上网玩手机兴致勃勃,一让他做点什么事,就面露不悦,怨声载道,有时候甚至根本叫不动。

当父母做得过多,各种事情上都不用孩子操心、动手,孩子就会安于舒适享受,以自我为中心,没机会感受父母的辛苦,于是也不懂得关心体贴父母。

而且,孩子在劳动上的惰性也容易迁移到动脑思考、学习上来,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影响学习。

有一个朋友,曾经很担忧地跟我谈到他的表弟。

这个孩子从小被妈妈和姐姐关怀、照料着,现在都上了大学,竟还是遇到一点小事都要求助家里人。

英语考试需要买耳机,就在群里找妈妈,妈妈听了马上买了寄给他;和室友闹矛盾了,问妈妈该怎么办;天气冷了,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换被子;学院有转专业的机会,问妈妈要不要转……

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一遇到问题马上给孩子解决,孩子就会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主见,没有决断力,将来进入社会很难适应。

这类孩子,往往从小时候就开始,遇到一点事情就喜欢找父母。

作业不会做,自己也不想想,马上找爸爸妈妈;笔找不到了,喊爸爸妈妈;参加活动不知道穿什么衣服,问爸爸妈妈·····……

孩子向父母求助是合理、正常的,但也有一个限度。如果你发现孩子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都表现得很脆弱,茫然,没有自己的想法,只会找爸爸妈妈解决,就要引起注意。

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替孩子做决定和选择太多,是不是给孩子安排地过于周到,让他失去了独立思考、实践自己想法的机会。

孩子磨蹭、拖延、不自觉,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而且反反复复,难以“根治”。

“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起床、吃饭、睡觉要催100遍;沉迷玩耍不愿学习······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孩子主动性的缺乏,对这些本该是自己的事情感到厌烦、懈怠。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父母管教太多、催促太多,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

对于孩子的作业、学习,表现的比孩子还积极、着急,孩子不自觉地就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你不催,我就不学。”“反正有爸妈盯着,能偷懒一会儿是一会儿。”

想要孩子主动做好自己的事情,对于作业、学习更加积极、自觉,父母必须学会放手,给孩子自我管理的空间,不要因为看不惯就插手干涉、监督提醒。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推动力。

家长应让孩子明白: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做不做自己想好,到时候承担相应的后果。

关于起床、吃饭、睡觉这些生活习惯的事情,家长适当提醒,不要过问太多,自己做好示范作用,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自信心不足,遇到挑战胆怯退缩

父母总是帮孩子做各种事,本质还是因为不信任孩子的能力,觉得孩子做不到,或做得不够好。然而当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孩子缺乏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功体验,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的评估,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长此以往,就会缺乏自信。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经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遇到难题和挑战就胆怯、退缩,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平时包办、替孩子做得太多。

即便孩子做事很慢、不熟练、常出错,那也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必经过程,是不可跳过、省略的环节,孩子正是在这些试错、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收获经验,不断成长和成熟。

因此,家长请多一点耐心,等等孩子,不要因为着急、为了省事而帮孩子做;多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给孩子创造“成功做成某事”的体验,让他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信心。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心理学家大卫·伍德认为:“父母应该充当孩子的脚手架,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一个框架,让孩子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我们爱孩子,不能盲目,应把握好界限,该孩子自己做的让他自己做,鼓励孩子独立尝试、不怕犯错。

过度的以爱为名的付出和牺牲,只会耽误了孩子。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中国教育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作业控制不住打孩子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