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咖啡现阶段的营销有哪些局限性?

  曾经的“佛系少年”,如今也要开始随大流了。

  洪玉桂对本文亦有贡献

  咖啡赛道从不缺“新故事”,这次的主角是本土咖啡新势力Manner Coffee(以下简称Manner)

  3月8日-3月10日,Manner在上海、杭州、重庆、武汉、南宁、海口、北京、深圳、成都、苏州开出200+家门店,平均每小时开店2.7家。这扩张速度,连瑞幸也自叹不如。

  数天后,Manner又放出一个破天荒的重磅动作——“上线外卖”

  疯狂开店,启动外卖,Manner正逐渐“瑞幸化”。打法大变,争议不少——Manner“小店”变“大店”,盈利模型还跑得通吗?启动外卖,自带杯体验还有保证吗?

  外界的质疑之点,同样是Manner焦虑所在。可这种并非瑞幸模式短板造成的,而是咖啡后浪进阶为品类巨头必须必须跨过的坎儿。

  毕竟,从势头来看,瑞幸活得并不差。

  Manner,被资本“催熟”

  Manner的创始人韩玉龙是一位85后,资深咖啡爱好者。他的理想很简单,“做一家纯粹的咖啡店”。

  Manner创始人韩玉龙

  2012年,韩玉龙在老家南通开了一家摄影主题小咖啡馆“普罗旺斯”,在当地小有名气。两年后,他转战上海,应聘进了永康路上一家德国知名精品咖啡店Café del Volcán。

  做了一年的咖啡豆烘培师,韩玉龙夫妇在2015年8月“盘下”了上海静安区南阳路上的一个2㎡的小橱窗。2个月后,首家Manner开业,产品以拿铁、美式等为主,单杯咖啡定位在15-20元左右,自带杯子再减5元。

  该门店装修“简陋”,甚至没有招牌和菜单,但配置了三台造价不菲的设备——La Marzocco gs3 单头咖啡机、Mahlkonig魔王磨豆机和Mazzer的Robur磨豆机。

  Manner南阳路店,因咖啡经营许可证未获审核通过于2016年10月下旬暂停营业,后于2018年重开

  凭着极致性价比,Manner轻松吸引了附近的上班族和咖啡爱好者的目光,开业第一天就收获了1000元营业额。一个月后,日售两三百,月营收约10万元。

  据了解,韩玉龙在上海松江拥有自己的豆子烘焙工厂,他每周都要跑到这家烘焙厂烘豆子,以保证出杯品质和性价比,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发展初期,Manner十分“佛系”,即便瑞幸疯狂拓店,它也没被打乱阵脚。然而资本入场后,其画风开始变得“激进”起来。

  2018年10月,Manner获得来自今日资本的第一笔融资,金额8000万元,彼时其在上海仅开出7家门店,均是柜台或窗口店。随后2020年12月-2021年6月,又完成了4轮融资,最新一轮融资后,品牌估值28亿美元。

  资本“疯抢”Manner,原因有二:一是小门店可复制性极高;二是品牌单店盈利能力强。2020年,Manner的营收为2-3亿元,净利润率在10%以上,上海门店全部盈利。

  有了资本“加持”,Manner迅速开启规模化扩张。2019年走出上海,进入苏州、北京、成都、深圳,全年开店48家,2020年开店50余家,2021年开店54家......

  门店形态持续升级,从2㎡的“小档口”迭代为约200㎡的复合店型,包括3~10㎡原版门店、20~50㎡主力店型、80~100㎡咖啡+烘焙门店、150㎡以上的咖啡+简餐+烘焙门店。

  Manner部分门店

  无疑,今日资本是Manner实现从1到100跳跃式发展的关键力量。传言H capital、Coatue和淡马锡参与的两轮融资并未对外开放,亦均由徐新亲自主导完成。

  可当资本蜂拥而至时,今日资本却突然抽身离场,旗下两个基金已于去年5月底退出,徐新本人也卸下了Manner董事一职。有消息称,双方“闹掰”是因为经营理念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Manner开店“怪癖”

  傍着星巴克,抢滩中/高档mall,亦偏爱小角落

  徐新离场,Manner并未失速,加速拓店依旧。

  截至3月中旬,Manner已在全国12城开出378家门店其中约76.72%门店分布在上海。大本营之外,Manner正加速进军“回流型”城市(即具有“年轻人回流特性”的地方),如成都、武汉、南宁、海口、苏州、杭州等。

  随着门店规模不断扩大,Manner的选址“想法”亦开始有了些新变化。

  /紧跟星巴克,错位竞争

  Manner首店开在上海南阳路205号,周边高档商场和写字楼环伺,精准锁定咖啡重度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店300米半径内有5家星巴克。自此,Manner的门店选址都会呈现一个特点,即旁边大概率会有一家星巴克。

  但Manner选择低价、“快取”路线,和星巴克形成错位竞争。以至圈内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如果在星巴克对面开一家Manner,这家星巴克的客流会掉30%。

  /选址多样,爱入驻“小角落”

  从门店分布来看,Manner热衷进驻年轻人聚集的购物中心/独立百货,对应门店占比约为46%;其次是白领人士聚集的写字楼或产业园,占比为35%。

  此外,Manner约8%的门店开在沿街商铺,且这些门店均分布在上海。一是因为上海拥有较多适合开设街边小店的紧凑密集的步行街,二是上海是全国为数不多能向没有上下水的门店颁发证照的地方。

  故,Manner可以找到大量的5-10㎡点位,压低开店成本,将坪效做到令人垂涎的程度。有接近Manner的人士透露,Manner单店日杯量在400杯,客单价比瑞幸高20%,坪效比瑞幸高50%。

  除了上述常见的落位,Manner还喜欢把店开在让人意想不到的“小角落”:一种是人流量密集区域,如Manner有16家门店开在上海地铁站(门口或闸机),部分门店还开进了世纪公园和爱尔眼科医院;另一种则是相对“冷清”的文化艺术场所,如上海美琪大戏院、海口云洞图书馆。

  /抢滩客流高峰地,中/高档mall连开多店

  Manner热衷区域密集型打法,即在同一片区连开多店,实现高流量地盘的全面覆盖,大幅降低到店自提成本。在上海的南阳路至奉贤路,同一个街区有4家manner;距离Manner公司总部恒利国际大厦800米的范围内,有7-8家Manner......

  在上海、深圳等地,Manner甚至在一些中档及以上的商场连开两店,一店“高性价比”咖啡专卖,一店开设烘焙体验与餐厅,妥妥地赚足白领的目光。

  注:项目档次是根据商场内品牌客单价,描述项目整体的档次,包含高档、中高档、中档和大众化

  究其原因,此前不设外卖的Manner,看好的是这些商场的高客流与高目标客群基数。

  一方面,这几大商场均位于城市核心商圈或者新兴的片区发展中心,占据极佳的区位条件,是城内的客流高峰地,符合咖啡店业态对于客流量的高要求;另一方面,它们被众多写字楼所环绕,办公人潮涌动,为咖啡店提供了大量的潜在目标客群,带来足够的出杯量。

  以位于淮海中路商圈的上海环贸iapm为例,该商场多年来客流在城内名列前茅,2月份日均客流更高达9万人次,且周边1公里范围内写字楼数量超过70座,工作人口高达28万,工作日项目客流全市第一。

  再如,Manner咖啡在南宁万象城开设两家门店,该项目周边仅1公里范围内的工作人口数便超过21万,2月商场日均客流接近3万人次,新晋咖啡店Manner在此荣登南宁咖啡厅热门榜首。

  Manner的“妥协”

  放下身段上线外卖,砸钱搞联名营销

  Manner,曾是咖啡界的一股“清流”,坚持多年不做外卖、不搞营销,以最低10元一杯的“自杀式”价格在市场站稳脚跟,并一直保持着快餐价。

  此外,“叛逆”Manner,不同于星巴克、瑞幸等使用全自动咖啡机,为了更好口感仍以半自动咖啡机作为萃取设备,需要咖啡师完成制作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咖啡师需要随时观察、调整萃取方案,这也要求他们必须能力过硬、水准“在线”。据了解,Manner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找有经验的咖啡师。直到疫情之后,才转变了招聘要求。

  不仅如此,由于操作门槛更高,Manner咖啡师薪水比同行高出不少。据Boss直聘数据,在上海地区,Manner咖啡师的招聘工资是8000元-9000元,瑞幸为5000元-6000元,星巴克为4000元-6000元。

  可囿于设备高成本,以及咖啡师人才储备难、咖啡师大涨薪之现实,Manner在终端人工环节需要付出更多成本,这也会制约其扩张开店步伐。

  被资本催熟的它,似乎也逃不过被同化的命运,开始低下“傲娇”的头颅。

  /成立7年,首次开放外卖

  3月13日晚,Manner破天荒地宣布“开放外卖”,合作平台为美团。据美团平台显示,上海、北京的Manner门店分为“美团专送”和“美团全城送”2种形式,30元起送,也就是说一次点2杯才能凑够起送价。 

  在此之前,Manner仅有微信小程序支持在线点单。今年年初,有消费者发现,Manner在部分地区开启了外卖业务,这次“官宣”意味着该业务正式推向全国。

  Manner成立7年一直坚持不做外卖,一方面是担心外卖会影响口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降成本——直接砍掉外卖业务,可以降低包括配送、人工、包装在内的一系列费用。

  然而,Manner不推出外卖,意味着其仅能覆盖门店周边消费者,新客获取能力有限。

  据悉,Manner此前虽然没有开放外卖,但相关需求却是存在,如第三方平台经常会出现Manner跑腿代购服务。Manner小程序访问量亦快速增长,1月访客数约为35.5万,环比增长27%。此外,多地疫情出现“反弹”,Manner线下到店客流受到影响,这也促使了Manner加紧开展外卖业务。

  /舍弃“常规”营销套路

  在咖啡界,Manner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它没有诸如会员系统、优惠券等附加模式,而是采取更加直接了当的“优惠策略”:

  1、自带杯子到店“打”咖啡,可以减5元;买咖啡豆,自带罐子立减18元。这样虽然压缩了 Manner 的利润空间,但也为其博得巨大关注度。

  2、新店开业前三天,消费者自带杯子可免费获得一杯咖啡。Manner可以借此吸引周围潜在客群,还能根据第三天自带杯喝咖啡人数,预估门店的潜在日销杯数。

  Manner似乎很喜欢这种“简单粗暴”方式:2018年南阳路店“回归”时,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免费赠送”活动:6周年之际,在全国门店推出“自带杯免费”活动......这种营销方式不带套路,“诚意满满”,讨大众喜欢。

  Manner虽然不爱营销,却爱私域社群运营。据报道,Manner每家门店会设置微信群,定期推广线下活动,提升用户粘性。各门店社群均有咖啡师出现在群内,他们会群里分享信息,制造话题,“人气咖啡师”正在成为吸引复购的重要因素。

  但商业地产头条注意到,近两年Manner的营销活动明显增加,其中又以联名营销为主。2021年初至今已有9起联名营销,且效果不错,如Manner跟野兽派合作推出的“熊猫拿铁”持续走红,有网友表示,“火到连续一个礼拜都登不上小程序点单”。

  瑞幸之后,资本与市场都想再造一个本土咖啡连锁品牌。Manner虽与瑞幸一样走“小店+平价咖啡”的路线,但它没有烧钱补贴、疯狂营销,而通过压缩成本来实现真正的高性价比,比瑞幸更加“健康”,这也是资本为其疯狂的重要原因。

  然而,随着资本力量的加入,Manner也开始变得“身不由己”,它不得不调整原有的节奏,加快开店,以适应资本的要求。曾经的“佛系少年”,如今也要开始随大流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前两天,作者和小伙伴逛街,途中打算去一家咖啡店休息。打开某点评网站一搜,附近咖啡店多已歇业倒闭。不仅倒吸一口凉气,那些年排队排到爆,频频活跃在朋友圈里的咖啡店纷纷歇业关门。一家店关门可能是因为个体原因在某些方面做调整,但是多个品牌关门了多家门店,这就不是一个品牌的问题了,而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今天,作者就跟大家简单聊聊,中国当下咖啡厅倒闭潮以及背后的原因,希望在这个领域的朋友们能够看到以后,多一点思考。

以下关闭或部分门店歇业的咖啡店,不乏知名品牌:

Caffebene 咖啡陪你(总部撤离)、豪丽斯咖啡(旗舰店关门)、COSTA 咖啡(国金中心店)、咖啡之翼(部分门店)、太平洋咖啡(部分门店)、漫咖啡(苏州2家店)、西九巷咖啡(部分门店)、雕刻时光(部分门店)、研磨时光咖啡馆(部分门店)、SPR COFFEE(部分门店)、delimuses西餐咖啡(部分门店)、MAVI咖啡甜品屋(部分门店)、咖啡滴乐(部分门店)、食之秘(部分门店)、Paras Coffee(部分门店)、明谦咖啡(奉贤路店)、真锅咖啡(部分门店)。还有一些茶馆:一茶一坐、茶香书香。

——以上数据来自大众点评网

有些事情,用数据记录现实真相是一件残忍的事情。 比如:

韩系咖啡代表:Caffebene 咖啡陪你

2015年5月27日咖啡陪你中国区域北京总部关门,公司高管离职,拖欠总部160多名员工近1000万工资无果。紧接着全国各地的咖啡陪你从2015年一直到2016年平均每个星期都有店铺关门,数量已无法统计,幸存下来的门店在苦撑,有些仅仅是叫Caffebene的咖啡厅而已。

25年经典咖啡:太平洋咖啡

截止到2017年1月中旬,成立于1992年的太平洋咖啡仅在上海这个城市已经关闭了9家咖啡店。近几年,太平洋咖啡的营收并不是非常理想,前有星巴克在时尚文化领域挡路,后有韩系咖啡个性冲击,再加上无数私人小咖啡店吞噬,太平洋放加盟之后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以下关门的9家店,有些是战略收缩,有些是无力回天。

据悉,其母公司华润万家已经放风出来,有打算卖掉太平洋咖啡的意愿。

母公司放风,老牌太平洋濒临被卖的命运

最美老板娘咖啡:咖啡之翼

上节目、做讲课、放加盟、开面馆。。。。。。1970出生的咖啡之翼CEO尹峰,即有颜又有钱,本人就是个金字招牌。也挡不住旗下咖啡之翼(天佑城店)、咖啡之翼(万达店)、咖啡之翼(威尼都店)纷纷惨淡收场。

锅比米还多的咖啡:创业咖啡馆

打着“双创”名号的创业咖啡,借助总理做背书,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几十家店,疯狂飚到1000多家店,占领全国各省会级城市,一时间哪儿哪儿都是创业咖啡,仅沈阳一座城市竟然有多达30家创业咖啡!局部地区造成锅比米还多的创业咖啡,实际情况是90%都在亏损。仅仅是依靠政府补贴在苟延残喘。行业多米了骨牌一触即发。

借总理站台的3W咖啡,思路值得咖啡厅借鉴

光荣牺牲的咖啡:COSTA 咖啡(国金中心店)

号称“国金八景之一”的COSTA 咖啡,见证了国金一带经纪人、证券人的起起落落。牛市的时候,那些一身顶级奢侈品的金融精英们,刷着五颜六色的白金卡,买着超大杯的咖啡,电话里谈的都是几百亿的业务,根本不屑于参加什么买一赠一的活动。

后来股市熔断,大家开始提前下班,行情不好的日子里,有些西装革履的人开始问店员刷哪家银行的信用卡有折扣?有厚脸皮的,点一杯咖啡一桌人坐一整天,有些甚至干坐一整天。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屹立多年的COSTA 咖啡(国金中心店)最终还是关门大吉了。

COSTA 国金中心店,死得很壮烈

仅有2平米,却有着完整机构的“全世界最小的咖啡店”Manner Coffee关门了。它可是红极一时的咖啡店,排队5小时,月入10万+。也逃不了关门的噩运。Manner 关门的原因跟同行业咖啡厅不同,它跟米其林泰安门、阿大葱油饼、梦花街馄饨一样,死于证件不齐+周边邻居举报。后来,Manner Coffee在隔壁街找到了寄宿,在一家馄饨店里重新开张。

排队5小时,月入10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导致咖啡店倒闭潮的原因有很多。但无外乎以下6种原因

5、被出名群起攻击致死

咖啡,最重要的是咖啡豆。咖啡豆产地和新鲜程度对一杯咖啡最终的品质有着决定性作用。连锁品牌要统一标准化,如果都用新鲜的咖啡豆,成本很大难度也很高。所以目前一杯咖啡里面通常会兑牛奶和糖浆,降低咖啡豆的影响,这就导致大家的产品大同小异。主要是提供社交和一些简餐小吃。

当下餐厅环境不输咖啡馆

前几年餐厅装修流行工业风,一时间很多火锅店、中餐馆放了好多钢管、红砖墙,被业内外人士纷纷吐槽。这看似一个笑话,其实恰恰说明了餐厅在自身环境上的升级。

“ 当下,大众餐饮注重消费者的社交。

  • 以外婆家为首的餐厅 ,硬生生把逼格和情调做上来。能吃饭,能喝饮料还能坐下来聊天讲话,闺蜜之间聊聊天拉拉家常,人均也不贵,菜比咖啡厅的既好吃又好看,为什么还要去咖啡厅?

  • 肯德基、麦当劳卖咖啡。这些老牌西式快餐店,卖咖啡是自然而然的事。有时候去不起星巴克,几块钱一杯麦当劳美式咖啡,无限续杯加糖加奶,也是个聊天好去处。

  • 近几年餐饮总体市场在增长 。一时间全国到处都在开餐厅。咖啡厅重要的职能——社交,被餐厅死死咬住,有些自助餐厅甚至在饮料里,提供速溶咖啡的服务。咖啡行业前景堪忧。

“革咖啡厅命的,不止餐厅一个。

  • 全家、Seven Eleven、好德等便利店卖咖啡。 同时,店内还提供座位。虽然品质上这些便利店的咖啡不如专业咖啡店要好,但是80和60分,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及格的。消费者即能带走边走边喝,也能2个人在店里的高脚椅上坐下来静看外面行人来来往往把家常聊,饿了有关东煮、有面包、有零食,也能满足一部分市场。

全家自带品牌温度,渠道多,能够满足对咖啡价格敏感高的人群

  • 网吧卖咖啡。 目前市面上大型网咖,装修精致,且大多带有饮料台。他们售卖果汁、奶茶、还有咖啡。对于网吧老板们来说,咖啡作为提神饮料,不仅能够直接增加收入,还能延长上网者的上网时间。而对于上网者来说,“葛优躺”在真皮大沙发里,喝着咖啡打着游戏,通过游戏跟好友实现互动和社交。双方一举多得。

  • 跨界卖咖啡。宜家、无印良品、有些室内儿童游乐园甚至都在卖咖啡。传统单一提供社交、咖啡和简餐的咖啡厅,其实已经是四面楚歌了。

无印良品家的咖啡店,开在你旁边,怕不怕?

“难道,咖啡厅就没有出路了吗?

盲目地一窝蜂式开咖啡店,也是导致咖啡厅关门风潮的原因。

以“创业咖啡”为例,以自身创业外加创业孵化器为名,博得不少当地政府的支持,优惠拿地,甚至直接给补贴。“奶茶妹的老公”刘强东,甚至还给创业咖啡3W投资,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创业咖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其中有些创业咖啡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从几十家店飚到1000多家店,看似规模庞大,其实是虚胖。

业内人士透露,全国90%的创业咖啡其实是亏损的。真正盈利的只有开在济南大学的一家。

创业咖啡创新思路是对的,但也经不住一窝蜂

像创业咖啡这样的咖啡厅在全国还有很多。一个区域,只能养活一家咖啡店。人家生意好,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打得赢,非跟着开。最终结局是,一家赚,两家平,三家亏。局部地区,锅比米还多,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何况,这些那些盲目跟风的多是外行老板呢?

目前国内市面上咖啡基本上是三个系列。

欧美系咖啡、台系咖啡、韩系咖啡。

欧美系咖啡产品比较单一,主要针对商务人群,主打优质服务是他们的特色;

台系咖啡主打娱乐休闲,快捷的简餐和套餐是它们主营点,咖啡并不是它们的主要业务;

韩系咖啡主打下午茶小吃甜点,在两者基础上丰富产品线。

近些年名声鹊起的Caffebene 咖啡陪你、豪丽斯咖啡、漫咖啡(苏州店)都属于韩系咖啡。而倒闭潮最严重的也就是这些韩系咖啡。

韩系咖啡巨头豪丽斯也开始收割

除了上文提到的Caffebene 咖啡陪你全线撤退。另一大韩系品牌,豪丽斯咖啡拖欠供应商、加盟商以及员工工资货款无法偿还。其最大的旗舰店——欢乐海岸旗舰店,也被迫关门。

这两家韩系咖啡,究其源头都有中国公司引进外国公司的影子,或合作或代理,进行放加盟赚钱。

“而今悉数离场,与其初衷不无关系——我就是捞一票钱走人的。

加盟韩系咖啡的,多是个体经营户。他们对短期利益和回报看得很重,同时他们承担损失的能力也很低。同时,这些韩系品牌对于加盟商的支持和管理几乎为零。如今出现亏损,立刻关闭。

这就是为什么咖啡陪你能够一夜之间火起来,又能一夜之间退潮的原因之一。

本身韩国的流行品就是一阵风。那些韩国影视剧、韩国明星、韩国美食,走马观花换得快。后面的人再跟风往往不是扑了一场空就是成了接盘侠。如今又有“限韩令”,留下的加盟商真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以COSTA 咖啡(国金中心店)为例。

上文提到了,COSTA 咖啡(国金中心店)在股市好的时候,附近金融从业者意气风发,来这里喝咖啡聊天谈事情的人很多。不仅如此,他们出手还阔绰,要大杯,不参加活动。

股市熔断后,行情下跌来这里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少,点咖啡的型号也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光坐不买咖啡。最终COSTA 顶不住租金关门停业。

客人有钱咖啡店吃肉,亮堂

客人无钱咖啡店吃素,发殃

当下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社会财富呈现两级分化。真正属于咖啡厅中流砥柱的客人正在流逝。

“小资阶级的人收入在减少,人群数量在降低。

5、被出名后群起攻击致死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

米其林一星餐厅泰安门、阿大葱油饼、梦花街馄饨......都是因为出名后,被附近居民举报,再加上本身资质不健全被迫关门。

咖啡界里也有这么一家——Manner Coffee,全世界最小的咖啡厅,仅有2平米,有段时间红极一时,最终因为点面积太小申请不了卫生许可证,被迫关门。但是由于Manner Coffee的口感很好,拥趸很多,后来它成功开到隔壁街的馄饨店里。

深耕细作口碑好,有时候想死都死不掉

我们能够查到关门的咖啡厅,首先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名度之上。而那些,没有知名度的咖啡厅倒闭了,基本上跟自身的经营出现问题有关。

比如:产品不够硬、门店选址失误、门店服务培训不到位、营销推广力度和维度不足,等等……

“ 咖啡厅大环境严峻,再加上内部问题,两者相加之下,关门也就不远了。

从当下宏观角度来看,咖啡厅窘境跟时代和市场的升级有关,如果仍然坚持当下的老路,未来的出口将越来越窄,“咖啡厅”这个领域甚至都会被取代。比如:

1、随身听被MP3取代,MP3被手机取代

囿于功能过于单一,且并未能出类拔萃,现在听音乐基本都放弃了随身听和MP3,这两者已经成了历史。

2、胶片相机被数码相机取代,数码相机被手机取代,单反仍在。

胶片相机基本上已经被彻底淘汰了,数码相机基本上已经被手机取代。可是,单反还在,凭借手机无法企及的高精度画质和功能,牢牢地占据着市场,有一批摄影爱好者簇拥。

3、面对圆珠笔的更迭,钢笔升级成为礼品、尊贵、专业的象征。

但是,想要写好字,还得用钢笔。

4、电动车流行的时代,摩托车和自行车并没有失去市场。

自行车现在兼具:代步工具和运动器材的功能。随着摩拜单车和小黄车的兴起,自行车又被赋予时尚元素。

摩托车逐渐被电动车取代主流代步工具,但是专业的哈雷摩托动辄6位数,更成为一种文化和地位的象征。

哈雷是摩托,更是一种文化和象征

“ 咖啡厅自救,除了要从专业角度来完善自身运营外,

还要从前人身上吸取经验,另辟蹊径才能突围。

1、学习单反——造100分咖啡

Manner Coffee 以2平米咖啡店成为网红,无可否认,Manner咖啡的包装设计是优于一般咖啡店的。但是,它提供消费者自带杯子买咖啡减5元。同时,尽管店铺面积很小,但是Manner的店员依旧很用心为每一杯咖啡拉花。

这是一种专业精神,把口味做精做绝,用产品说话。如果餐厅、快餐厅、网吧等想要抢市场必须要付出极高的成本和精力,增大技术壁垒,咖啡厅自然有自己的市场。80分和60分对于消费者来说都是及格分,但是100分和60分对于消费者来说:一个是第一名一个是刚及格。

真做到100分,消费者有了,竞争对手少了

这是经过测试确实可行的方法,也比较靠谱。

对于连锁品牌来说,要让每家店的口味都能稳定在100分,难度很大,但是对于个体小店来说,这就容易多了。

2、学习便利店——给咖啡厅加一个功能

人们去便利店除了可以买百货外,现在还能在里面吃饭,喝咖啡,甚至还能拿快递。那么,在咖啡厅是不是还可以除了吃、聊天、玩牌以外干些别的?

例如:丰富桌游种类、麻将、听讲座、看展览、参加Party、看演出、明星见面会、新书签售会、参加舞会。。。。。。

已经有咖啡店意识这点,开始组建沙龙分享会

“ 创业咖啡的创新思路,对咖啡行业来说是值得借鉴的,可创业咖啡的问题是在自身走偏以及失控。

3、学习哈雷——让咖啡厅圈一拨人

当下咖啡厅行业,以上海为例共有5739家。排在前列的除了知名连锁品牌外,剩下的许多在菜品上以及主题上下了很大功夫。譬如宠物主题咖啡厅、影视人物主题咖啡厅、以特定的主题圈住一部分人群,成为他们的聚集地,也是一种出路。

圈住一波人,留下一家店

看到咖啡厅大面积的关闭浪潮,作者的内心其实是凄凉的。尤其是经过大量数据采集之后,对于咖啡厅整个领域的未来走向并不乐观。但是,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下咖啡厅还抓着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时下90后为主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对于社交的需求量是高于同时期80后。抓住这波人群做文章,或许还能有一丝契机。

“ 但是咖啡厅创新找新出路是当务之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咖啡消费的三大痛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