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海外留学学医 打算回国发展 需要读到什么学位 回国前最好要有哪些材料 比如推荐信什么的?

新浪新闻中心[引用日期]

三湘都市报[引用日期]

人民政协网[引用日期]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云南疾控资讯网[引用日期]

华夏经纬网[引用日期]

中国中医药网[引用日期]

北晚新视觉[引用日期]

中国中医药网[引用日期]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引用日期]

中国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

哈尔滨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新闻网[引用日期]

}

北京某知名医科类大学 7年本硕连读

硕士:临床医学 硕士学位

最后就读:综排34名的佛罗里达大学

※硕士阶段录取学校:佛罗里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杜兰大学等

国外博士最终就读学校和专业:

今天我们邀请到跟大家一起分享申请故事的,是我们从2016年就开始提供国外医学类研究生申请的J医生。从2016年至2019年,我们共同经历了国外硕士、国外博士的两度申请工作,相信J医生给大家分享的专业申请故事,会让大家更多了解到医学类专业申请的繁琐与严谨,更会让大家理解学医和从医的坚持与理想!

大家好,我是J,Ruicy老师与我非常相熟,平日里她都叫我J医生。虽然目前我还在攻读博士学位,但能够成为乳腺癌方向的专业医生一直是我的坚持和理想,也是致力要做的事情,很高兴一路的读书历程让我向着这个理想越走越近。

我和Ruicy老师结识是在2016年,当时我在北京的一所医科类大学硕士在读,并开始在医院各临床科室进行相关实习。基于学习计划安排,需要找一位擅长医学类专业申请的老师帮助我进行国外留学的申请工作。我当时硕士申请阶段已考出来的语言分数是雅思6.5(单项6.0),GRE319(Q168,V151),客观说这个标化分数相对一般,但最终录取就读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在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上都比较靠前,我自己对这样的录取结果是非常满意的。

我在实习期间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是与癌症相关的,Ruicy老师在了解了我完整的学业经历和专业背景后,向我建议可以让我去了解下北美流行病方向是否感兴趣,并给我推荐了几个学校该项目的官网链接。我自己仔细查阅Ruicy老师推荐的这些美国大学官方介绍,又与我当时的国内导师和实习医院上级都已交流探讨后,最终我接受了Ruicy老师的建议,确定硕士阶段要申请MPH公共卫生下的流行病学专业项目。后来在与Ruicy老师具体对接我的硕士学位申请工作中,我认为她是具备很专业的申请知识的,尤其是能够指导我这类就读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留学申请是非常难得的。

我在申请美国硕士学位阶段,就已经有自己非常明确的未来学业打算——我是会继续读博士学位的,所以我当时也向Ruicy老师请教了关于我未来打算要申请博士学位的事情,她当时也很耐心地为我大致介绍了一些申请博士的时间安排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事宜,让我对于自己未来的学业之路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期待。

通过申请美国硕士阶段的配合和接触后,我和Ruicy老师成为了非常聊得来的朋友。记得我当年刚到佛罗里达大学进行新生入学报道时,我跟家人视频通话报完平安后,我马上就给Ruicy老师也拨通了视频,非常激动地邀请她视频看下我住的环境,并且特别感谢她贴心地为了申请选择了这么一个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公寓,我实在太满意了!

在我即将读完美国2年的硕士学位时,基于与Ruicy老师长期保持联系且认可她的专业度,我博士申请的工作很快就和她敲定,并着手开始准备。我提出了3个关键问题:

1. 我的雅思成绩已过期,且不打算再新考;

2. 因为我平时校内学业和研究工作比较繁忙,没有时间备考GRE,所以也不计划再新考GRE,需要用之前申请美研时的GRE分数申请本次博士项目;

3. 本次北美博士项目申请时我更关注学校发放和录取获得奖学金情况。

Ruicy老师基于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从选校选专业、教授锁定与套磁联系、文书指导这三个部分为我进行了非常有针对的建议和指导。

我申请的专业以流行病学为主,但因为申请博士在北美高校中这个专业下细分的分支非常多,大概有十多个的专业分支,每个学校的具体分支也不同。Ruicy老师指导我从国内本硕到美国硕士阶段及未来要读的博士学位,罗列出与我最匹配的3-5个相关分支研究方向,并让给我按照自己感兴趣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我最感兴趣的第1方向是Breast Cancer乳腺癌,第2方向是Cancer癌症,第3方向Diabetes糖尿病,第4方向是Body Composition人体成分。在我反馈给Ruicy老师自己感兴趣研究方向后,Ruicy老师就开始指导我进行选校和选专业筛选和确定事情。

因为我不再新考雅思和GRE了,但雅思成绩已经过期,本次申请博士的选校只能用之前的GRE分数作为评估。我之前的GRE成绩分数比较一般,但我对北美流行病学的专业院校有哪些好的项目和开设情况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先整理了一个大范围选校列表给Ruicy老师,请她根据专业申请知识帮我从中再建议出10所适合我自身情况的学校和项目,并帮我评估拿到这些院校录取的可行性。

首先,Ruicy老师帮我先筛选出来只要求GRE递交申请的学校,为了保险起见又让我分别给意向学校都发邮件确认了是否可以不用递交雅思成绩;其次,我的GRE分数不高,尤其是单项分中的Verbal和AW写作的分数对应申请学校官网上列出的要求不够,很多TOP的学校对于Verbal部分至少得155分以上,所以她又指导我给意向学校发邮件具体联系询问学校对于GRE总分和单项分数的弹性空间;除此之外,我对于博士申请奖学金也是非常关注的,但自己对奖学金申请又完全不了解,在奖学金这部分的筛选和对应学校匹配度上,Ruicy老师也格外为我花了很多精力查询,例如不同申请学校在国际生奖学金的类型、申请要求、给奖比例及相关介绍,最后Ruicy老师综合各校给奖情况和可能性评估后,帮助高效地缩小了意向学校范围名单。

【教授锁定和套磁联系部分】

接下来Ruicy老师指导我进行了意向学校范围名单中的教授筛选名单工作。在北美院校中,我申请的专业是归属在医学院下的college里的流行病学department中,所以Ruicy老师要帮我筛选学校的department是否有我列出的4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再查看意向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否与我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相关和匹配程度,最后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意向套磁教授名单。因为这部分工作我不太擅长,也不太了解如何操作,所以我找到每个学校的2-4位意向教授后会反馈给Ruicy老师,请她再根据教授年龄、职务、研究经历、教学风格等多方面考量因素帮我进行关联与匹配后,Ruicy老师才开始正式指导我与这些教授进行前期的套磁联系。

为了更清晰准确的对每一位联系教授进行跟进,Ruicy老师指导我系统严谨的做了《意向教授套磁联系表》,把每次与教授联系后的进度和状态进行颜色标注及说明,这个办法行之有效,非常方便的让我们能够记录与每个教授的进展程度,我非常认可这个方法,也完全符合我作为医生一直要遵循的严谨性原则。

在与教授们套磁时,我会先根据Ruicy老师给我整理的教授研究方向与我4个感兴趣研究方向进行程度匹配,然后与教授阐述我感兴趣的具体方向,并延展一些其他方向我擅长的内容和话题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教授不回邮件、回邮件说近期不做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情况,也有十分积极与我进行邮件沟通的情况,Ruicy老师在每种情况下都帮我做了分析指导,并在跟进的教授中遇到电话沟通、补充提交学术能力材料、面谈等事情时都及时帮我出谋划策,最后精准锁定了我的最终套磁教授名单。经过了几个月与教授们的套磁联系,也终于让我能确定出了我最终的申请学校清单!

之后Ruicy老师就按照我们最终确定的申请学校清单,帮我开始进行对应申请学校的申请文书要求和题目整理。博士项目申请每所学校对于申请文书和递交材料的要求都不太一样,不像我申请硕士时可以用通用版的PS和CV。很多学校对于CV和PS的字数、篇幅和回答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所以Ruicy老师和我一起把所有申请学校的全部文书题目都进行了归类划分。为了便于文书写作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Ruicy老师帮我将文书题目整理成了几个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然后和我一起拟定对应问题的回答大纲,结合主要问题大纲完成通用版的PS和CV。

在通用版的PS和CV完成后,Ruicy老师继续指导我根据具体每所申请学校的不同文书问题、意向套磁教授研究的方向领域、我自身主要研究领域的匹配度展现等方面,开始有针对性的逐一完成学校申请文书。我和Ruicy老师在文书部分也是非常高效默契的配合,她会整理每个学校对应的回答问题,我来把通用版PS内容拆分并且排列序号,这样我针对每所学校的文书,都能具体到由序号组成内容,Ruicy老师再帮我完善成整体行文。

最终我对申请的过程和结果都非常满意,当然之所以不选择UW也是取决于最终录取专业不是我的首选研究方向。UBC是加拿大医博类排名非常顶尖的学校,能够最终去这所大学继续深造也是我一直期待的。很感谢一路的硕士、博士申请都有Ruicy老师的鼎力相助,能够做到相互信任、默契配合是每一次申请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我们更像是相处多年的朋友,希望Ruicy老师能帮助更多的学生斩获优秀的录取结果,我也将在乳腺癌这条从医道路上,坚定专业的越走越远。

感谢J医生给我们分享他的留学申请故事。从美国硕士到北美博士的申请,我看到他在医学领域学习的专注度和敏锐的判断力。例如:在选校选教授时的高效与专注,他能目标明确的判断出UC Berkeley以癌症研究为主并不是首选专业,也能在录取UW华盛顿大学后冷静分析糖尿病方向并不真正适合自己的从医目标。在录取学校的全奖或半奖中,他也能结合自身需求与学校全面分析。在分类申请文书编号时,他细致入微,我们很高兴,也很荣幸能陪他的留学申请一路走来。

博士申请难度非常大,医学类专业的申请更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选校选专业、教授套磁、文书写作更是重中之重,我们一起很流畅的配合努力完成了博士申请工作。J医生致力于研究乳腺癌领域,我身为他的留学老师,也作为一名女性,非常感谢他的专业选择,感谢他为女性们做出的研究贡献,希望J医生继续怀抱理想与希望砥砺前行!

}

 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胡适在1922年说过一段话:

我们以前从不将女子当作人……在历史上,只有孝女、节妇、慈母,却没有一个“女人”。

这是五四时期以前,中国女性所呈现的大体面貌。
但在五四运动之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中国女性,开始与封建余毒抗衡,要求婚姻、经济、教育等平权。
这其中,就绕不过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杨步伟。
奇女子杨步伟——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第一位女性医院院长,几乎引领了百年来中国女性独立风潮。
她是皖南望族大小姐,却被当成少爷养;
未出生时就被指腹为婚,成年后自作主张休了表弟;
32岁方寻得一心人,与语言学家赵元任结为夫妻;
婚后依然“不知收敛”,交友甚广,丈夫“不管到何处总与她一道惯了”,此举常被人诟病;
为帮穷人节育,她甚至公开谈“性”,在那样的年代,简直是惊世骇俗……
杨步伟留下两本自传《一个女人的自传》和《杂记赵家》,后人因此可一窥民国女性如何挑战父权桎梏。
亦有一群民国学术界名流,在她笔下风趣横生。
如胡适、梁启超、刘半农、蒋梦麟、金岳霖、陈寅恪、傅斯年、徐志摩……皆在她生命中亮过相。
而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安徽督军柏文蔚这样的政治军事家过招,杨步伟也是不卑不亢。
她的两本自传,写尽了一部民国史。
杨步伟是真正的名门之后。
她的曾祖父与曾国藩是同年进士。
祖父杨仁山功德无量,年少时与曾国藩次子曾纪泽一同出使英法两国,从日本寻回隋唐散逸的佛经注疏近三百多种。
之后创办了闻名海内外的金陵刻经处,被誉为“中国佛教复兴之父”。
杨步伟的祖父杨仁山受长上荫泽,杨步伟虽身处闺阁,视野与胆识却是高出旁人一截。
用祖父的话来说,就是:“我的孙女虽说是女子,志气却胜过男子。”
杨步伟本是大房幼女,因杨家规定无子也不能纳妾,于是她被过继到无子的二房。
早在她未出生前,祖母就将她指给姑母家,结为近姻亲。
19年后,杨步伟亲眼目睹自己的几位姑母、姐姐,因无法与心上人结合或拒绝当小妾,最后只能选择吃素或是带发修行。
站着的是第一次穿女装的杨步伟,左为祖母抱着弟弟
当时,全国都无力改良婚姻自由,若是提倡改良这个改良那个,就会被定为运动革命,是要杀头的。
但杨步伟是大名鼎鼎的“我就是我”,是不让须眉寸土的巾帼。
她向祖父提出退婚的想法,转而又说:“这是个人与个人的事情,我既然主张个人的自由,应该由我写信提议退婚”。
事情闹开后,生父气得要处死她,被开明的祖父骂了下去。
父亲向来拿她当儿子看,只问:“可不可以在信上加一笔,声明牺牲你自己不嫁,将来自己独立?”
杨步伟说:“那太可笑了。”
男子退婚后照旧娶妻生子,女子却要一生不嫁作为牺牲的代价。
她反诘道:“他(表弟)也不见得为着和我退了婚将来就不娶,我何必白贴在里头呢?”
千百年教育节妇烈女的女德,仅杨步伟一句话,就土崩瓦解。
一纸退婚书,足以惊叹她对男女平等的认识与尊重。
但她知道,想要真正的平等,唯有“第一要先受同等教育”。
事实上,她很早就明白,若想为国家民族做贡献,脱离了知识,别说女子不够格,男子中有些也差得远。
杨步伟入的第一所学校,是16岁时投考南京新办的旅宁女校。
当时入学考试题目叫《女子读书之益》。
杨步伟石破天惊地写道: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1929年,中国科学社女社员,左一杨步伟
求学期间她交的一个友人林贯虹,得了猩红热病逝。
杨步伟将其运回老家安葬,并背着父母,拿一对八两重的金镯子和四只戒指接济其家人。
父亲知道后赞她做得对,别人反倒骂她是个“败家子”。
这两件事一时成为奇谈,也促成了她22岁时,被安徽督军柏文蔚邀请担任中国第一所崇实女校校长。
当时学校有500多名女生,个个比她年纪都大。
周围的人都用质疑的眼光,看待这位少不更事的女孩。
杨步伟毫不露怯,一上任就制定“校内一概不准抽烟”的规定。
可无人愿意买账,学校齐务长还故意跑到她面前抽烟。
父亲很是担心,提醒她外面流言四起。
“他还和我说过我们家真开通,兴女学这么早,昨天对我说话时,也像讥笑我的样子,希望我还是早点回去,最好明天就走,免得人乱说。”
杨步伟不气反安慰她父亲:“一个女子要出来做事起头一定要有人肯牺牲名誉,自己做人要正派,羞羞答答的还不脱女人的习气又何必出来呢?我们应该打破男女的界限,不要想有男女的分别就好了……”
后来,校区内的督军府士兵哗变。
眼看500多名女生性命受到威胁,杨步伟虽暗暗心惊,但还是以身作则。
她周密部署整个计划,生擒了28名为首的士兵,成功平息了一场叛乱。
事后,柏文蔚对她鞠了三个躬,谢道:“杨先生可以做女军长了。”
众人这才对她刮目相看,原来女子并非只会做闺阁诗词,女子的能力竟也可与男子并驾齐驱。
1913年,柏文蔚发动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兵败。
他拿出3600元要杨步伟到日本留学,并托付她带他的父兄妻子到日本长崎。
患难之中杨步伟自是义不容辞。
于是,当同龄闺秀还过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日子,杨步伟就远渡东瀛承担起与男子一样的责任。
一行人到日本后,生活一度拮据。
彼时民国政府规定,凡考入五大学校,官方一定给官费。
事实上,甲午战争之后,许多有识之士纷纷远赴先进国家学习,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杨步伟本就决定到日本留学,好为社会贡献心力。
她说,“学医……可以救社会,并且中国现在很少女医,而且极需女医。”
如今她又要养活几口人,“因恐钱不足”,于是拼命学日文,从日文最基础字母学起。
因考的是女医学校,一身二百多块骨头,就得记住一千多个名词,所以她又兼学德文、拉丁文。
读完一学期回国后,父亲就欢喜得不得了。
那时她不过刚学完生理解剖等理论,还不会医病,可父亲逢人就说“医生来了”。
他问她将来愿学哪一科,在什么地方开医院,他好替她准备。
又常对人说:“我有一个女儿胜十个儿子。”
四年后,父亲特地到北京准备买房子造医院,专等女儿回国行医。
不料到北京只两天就病倒了,不久便逝世了。
父亲的离去,成了杨步伟心中永远的伤痛:“我一生并未做出对国家与社会大有用的事,负了我父亲的希望。”
杨步伟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和中国第一位女性医院院长。
是她,替中国女性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回国后她与同学一起创办了森仁医院。
医院开张后,病人非常多,大部分都是政府各部的人员和家眷。
当时女医生很少,若有也都是教会的。
现在突然来了两个年轻的中国女医生,还开了一间医院。
北京城内哄动一时,没病也要花一元挂号来看看,甚至托人情来拜访。
因此医院每天接待的客人比病人还要多。
最令杨步伟头疼的是中国的风气,生意不照生意做。
熟人来看病,她不能照规矩开账,病人也不愿照账付。
他们情愿送礼或请酒,甚至是花大钱请人大吹大打送块匾,以为这才是最大的恭敬。
有次一位团长太太病了,半夜请她去医治。
到了府上折腾半天把团长太太的病治好。
团长感激不尽,又是送牌匾又是送两抬箱礼物,一个星期后还请了两桌酒席,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恭维她的医术。
最后,杨步伟一个钱的医药费也没得,倒花出去十几块的赏钱给车夫。
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时有发生。
故而杨步伟总说,开医院是“生意茂盛,本钱干净”。
杨步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与中国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婚姻。
赵元任,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他在康奈尔大学读本科时主修数学,兼修物理学和音乐。可是,他在哈佛拿博士学位,读的却是哲学。
然而,他后来的主要学术研究,既不是物理学,也不是哲学,而是语言学。
赵元任有极高的语言天赋,会33种地方方言,以及英、法、德、日、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
简直就是行走的活字典、翻译器。
战后他到欧洲参加世界科学会议,在巴黎车站提行李,就用巴黎市俗土语和提行李的对话。
提行李的听了,便向他叹道:“您回来啦!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在德国柏林,赵元任又说起了土音德语,当地人又向他说:“您回来了?打完仗头一次回来呀。”
杨步伟在自传中写道:“赵先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人家都说他回来了都认他是老乡。”
赵元任(后左二)与英国哲学家罗素(前右一)合影留念
杨步伟与赵元任结婚时,请胡适和朱徵作男女方证婚人,自己掌勺做四菜一汤待客,自写结婚证书请两个证人签字,贴上4角钱印花税了事。
这场4角钱婚礼,不但轰动当代社会,也引起时下青年学习的风气。
1921年,二人在格言亭下合影,算作“结婚通知书”
夫妻俩管教四个女儿──如兰(Iris)、新那(Nova)、来思(Lensey)、小中(Bella),都采用自由民主教育。
个个书读得极好,后来都在美国或中国当教授,皆卓然有成。
大女儿如兰遗传父亲的基因,从西乐硕士到宋代音乐博士,再到中央研究院院士。
二女儿则遗传母亲的爱好,成了化学家。
(前左起)赵小中、杨步伟、赵来思、赵新那、赵元任,(后立)赵如兰
但杨步伟管教丈夫却不讲自由民主,而是采用东方传统的“动辄夏楚以威之”打人办法。
故而胡适等老友总笑话赵元任“惧内”。
据说,蒋介石原打算批赵元任当清华校长,后听说其惧内,于是改而圈定了梅贻琦,也造就了梅贻琦一做就做了十七年的清华大学校长。
赵元任对这些都毫不介意。
他除了要求杨步伟“别逼我这辈子做官”,其余都包容有加。
初到国外时,杨步伟不怎么会说英文。
她就胡说一通,只要辞达而不苛求文法上的准确。
赵元任自己对任何语言的要求,是一字一句都不能有错的。
却从不以妻子的拙劣英文为耻,还常拿她在学术演讲时举例玩。
有一回杨步伟将女性的卵(ova),当成eggs翻译成鸡蛋。
赵元任看见“简直笑疯了,以后常常开我的这个玩笑——一个女人有两千个鸡蛋”。
1968年还在他出的《中国话的文法》里说:“致献给我太太,因为她一不留神就说出些中国话的文法的绝好的例子。”
杨步伟写《杂记赵家》自传,赵元任就写序论;杨步伟把好玩的事都写了,赵元任就说“那我就写那些不好玩的吧”。
所谓“妇唱夫随”,大概就是如此吧。
杨步伟为人十分热情大方。
那时在欧洲各国的中国学生虽大多是官费留学,但都是穷的,几个月才得一次费用。
只是众人无钱都不以为奇,反而为荣得很。
杨步伟跟随赵元任第一次到欧洲时,凡遇到闹钱荒的中国学生,就拿出翡翠和皮货卖了救济他们。
待友之诚之殷使她拥有广泛的人脉。
中研院合影,前排中间三位分别为赵元任、杨步伟、胡适
在杨步伟的自传里,各式各样的民初大人物都被奇妙地串联起来。
有令人失笑的趣闻,也有令人感佩的风骨。
比如,几个留学生在德国无事干,就帮这个离婚帮那个离婚。
首当其冲就是徐志摩,当时张幼仪还怀着孕。
又比如,张道藩请赵元任喫茶,桌上唯独一盘水果最好看——因他无钱待客,遂将写生对象奉献出来。
张道藩于1921年入读伦敦大学学院美术部,是该院有史以来第一位中国留学生
又有一回,陈寅恪与俞大维请赵元任夫妇看德国歌剧。
陈寅恪(左),百年清华四大哲人。俞大维(右),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
他们将客人送至剧院门口转身便离去。
赵元任夫妇一问才知,原来他们二人是省下自己的饭钱,来请赵元任夫妇听歌剧的。
还有刘半农经济十分拮据,无钱吃肉。
赵元任夫妇就故意挑饭点带吃的到他家拜访,几次之后,他那当家的10岁大女儿就偷偷站在墙角等他们来。
赵元任也是中国第一首钢琴曲的创作者。当年胡适、刘半农、徐志摩都爱写新诗,赵元任说他不会作诗,只好作曲了。中国第一首情歌《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

金岳霖,哲学家、逻辑学家
有回打电话请杨步伟来帮忙,说是家里出了事。
杨步伟跑去一看,原来他喂了母鸡好几天鱼肝油,害得母鸡难产,一颗鸡蛋卡在屁股生不下来,特地请她这个妇产科医生来助产。
描写这些学术界名流时,无论是肯定还是臧否,杨步伟都毫无借他人之重来抬高自己。
杨步伟曾在自己写的《中国食谱》里评价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地道的中国女人,并无特绩与社会和国家”。
《中国食谱》作序的是胡适和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该书前后再版27次,被译成20多种语言。许多人都是由这本书重新认识中国的
但这“一个女人”,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
在欧洲时,杨步伟就到纽约、柏林找很多医生研究节育方法,预备好回国为社会服务。
夫妇俩回国后,赵元任在清华当导师,杨步伟则着手开办“节制生育所”(比后来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早了近60年)
清华四大导师:(从左至右)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梁启超
节育对当时的穷人而言,最为需要。
但这个名目本钱多,政府还禁止。
她便想了一个办法,找有钱的人出20元,可以带三个穷人来。
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处的事,她都想做。
诸如开公司教穷人孩子做手工,集股办清华大学的公共汽车等。
世上总有一种人,尽毕生之力散射姿采与光芒,只为人间带来彩虹。
杨步伟一生都在激荡变革中独立做自己。
她无所畏惧地追求自由、知识、事业,反抗俗世成见,尊崇“男女平等”。
如她所说:世上的事若不胆大去做,哪能成功呢?
女子胸有凌云志,豪情万丈亦胜男。
这样概括杨步伟92年的豪气人生,最为贴切了。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外留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