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骑行坐垫?

短鼻或无鼻座垫的使用最早始于铁三圈,以ISM-Adamo和Cobb Cycling为代表,为的是使运动员可以长时间保持在气动TT骑行姿势下,同时不会有下体的压迫、麻木或不适。

近年来,在公路车爱好者中,类似的短鼻座垫开始流行,以Specialized Power为代表。

之所以会出现短鼻座垫,与UCI对于座垫位置的设置规则有关(见于UCI规则1.3.013),那使用短鼻座垫究竟会对骑行有何影响呢?

2015),译作《前倾骑姿对高强度骑行的影响:UCI规则1.3.013的意义》

▲ UCI对于参赛自行车的规定,数字代表规则的编号

一直以来,UCI管辖之下的赛事,对于自行车的设计、尺寸设定等都有着详细且严格的规定。

其中规则1.3.013就规定了,除场地自行车冲刺类项目外,其他比赛的参赛车辆其座垫鼻尖到五通中心垂线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5cm。如有形态学上的特殊情况(如车手个子确实很矮),需要在赛事车辆检录时提出申请。

Graeme Obree曾在1994年第二次创下1小时世界纪录,说起该规则还有一件趣事,Graeme Obree 1994年参加世锦赛时,由于车辆检录时不符合规则,只得临时借了个稍短一些的座垫才得以维持其极端前倾的坐姿。

众所周知,公路自行车典型的座管角度范围在72-74度这个范围,而学界对于这个变量会如何影响到骑行的运动表现或是骑行的生物力学一直颇感兴趣。

新兴的短鼻座垫可以在不违反UCI规则的前提下,改变实际有效的座管角度,这样的改变究竟会对骑行有何影响?本期推文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

本研究使用一个传统的公路车座垫(非短鼻),设置了4种不同的座垫位置,即座垫到五通垂线的水平距离分别为6cm,4cm,2cm和0cm(记做P6, P4, P2, P0),其中后三种违反了UCI规则1.3.013,也可以被认为是模拟短鼻座垫的使用。

实验由10名高水平自行车运动员参与,平均年龄26±2岁,身高180±5cm,体重71±6kg;最大摄氧量73.8±5.2ml/kg/min,最大有氧功率450±27w。受试运动员均有2年以上竞赛经验,持英国自协职业2级或以上竞赛执照,最近12个月内16.1km个人计时成绩在21分钟以内。

▲ 高强度骑行测试流程图

4种座垫设定在3周内以随机顺序分4次进行测试,且受试运动员不知道座垫的设置情况。

测试流程:受试运动员先以50%的VO2max强度热身6分钟,然后以40w负荷骑行4分钟进行恢复,接着开始6分钟高强度骑行(负荷为:VT + 40% x (VT-VO2max))。高强度骑行后再进行6分钟恢复,最后完全休息1分钟,开始4公里TT测试。测试的高强度阶段中,踏频恒定为运动员的自选踏频。

测试中,实验人员采集了受试运动员的气体代谢数据、心血管指标、血乳酸值、运动学数据以及曲柄扭矩。 

测试结果很有意思,4种座垫设定下,气体代谢指标,心血管指标,血乳酸值,运动学数据及曲柄扭矩均无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座垫前后距离差别多达6cm对于测试的高强度骑行和4公里个人计时均无明显影响

▲ 4种座垫设定下4公里TT的数据(均值±SD),篇幅所限,其他数据略

如下图所示,在P0设定下(座垫鼻尖位于五通中心垂线之上),曲柄力矩峰值的出现时间点提前了。作者认为可能是下肢肌肉激活时序的影响。但力矩的大小与其他几种设定并无差异。

▲  一个踩踏周期内曲柄力矩的变化,蓝线P0;红线P2;绿线P4;紫线P6

基于以上结果,作者总结道:

在高强度骑行中,座垫前移(或者使用短鼻座垫)所造成的前倾骑姿在生理指标和运动学指标上都无影响,但却可以使车手趴得更低,从而获得更多由减少迎风面积而换来的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优势。

▼ 如下图所示:

o 左图A,座垫前后位置不变,车手趴低会使髋关节角度变小; 

o 右图B,座垫前移,形成前倾骑姿,车手可以趴低,而髋关节角度不变。 

另外,在非UCI监管的赛事中(如铁三),也可以尽量考虑使用该方法来优化气动性,且不影响功率输出。

本文以科学数据论证了短鼻/无鼻座垫的优势,同时也说明了“有效座管角度”对于空气动力学骑姿(如:TT姿势)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仅仅测试了较短时间的高强度骑行,且受试者均为高水平自行车运动员(可以理解为踩踏技术娴熟且稳定)。对于广大的业余自行车爱好者和以长距离铁三为目标的铁三爱好者来说,可以在Bike Fitting时以此为参考,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尝试。

但还是不要过于极端,如要做大幅度调整,还需循序渐进地让身体慢慢适应,以免引发运动伤害。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Locomo耐力运动研究院《新兴的短鼻座垫究竟会对骑行有何影响? | 学术派》

}

  骑行姿势如果不正确,不仅会让你骑得不舒服,更会给你的身体带来伤害,严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所以对于新手来说,必须要学习、了解正确的骑行姿势。大体来说,重点在于以下六个方面。

  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这样就容易多了。

  不过坐垫的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时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胯下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经常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坡的乐趣,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提高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踏踩出力息息相关。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率,而且还能修饰腿型喔!

  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回来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怎么设定坐垫高度?常常听一些专家说“胯下长*0.883”(注:此说法来自环法三冠王GregLemond格雷格·雷蒙德:首先需要背靠墙,身穿骑行裤,站直测量胯高Inseam,然后乘以0.883,作为车座到五通轴心正中央的距离),这该如何测量呢?其实如果你只是偶尔骑骑车休闲运动,不打算当一个专业车手的话,真的不需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那样复杂。初学者只要先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打直,这时候的坐垫高度就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依照这样的标准调整好坐垫高度,再将“脚掌”放回原来的标准踩踏位置,如此一来,膝盖在踩踏的最低点时自然就会有一点点弯曲,这样的伸展姿势既可以兼顾踩踏时的出力,也不会让膝关节在踩踏时受伤。

  当然,如果新手一下子无法习惯这样的高骑乘位置,也可以将这个“标准坐垫高度”再降低2-3cm,也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设定坐垫高度时最忌讳将坐垫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学生喜欢耍酷,刻意将坐垫拉得很高,假装自己脚很长的样子),这样的坐垫高度在踩踏时会让膝盖打直,很危险!像单车运动这样需要双腿频繁踩踏回转的动作,这时如果还让膝盖打直,不仅会让踩踏有“顿点”发生,影响踩踏的连续性,而且很伤膝关节及腿部韧带。虽然拉高坐垫后会有一种将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错觉,好像要这种姿势才能踏出去,但其实不然,不管是肌肉还是膝关节都很容易在这时(膝盖打直)磨损受伤。所以一定要记住!骑车踩踏时切记不能让膝盖打直。

  坐垫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初学者由于不习惯高重心的骑车姿势,所以往往会把坐垫调的很低,这样“蹲骑”的姿势会让腿部发不了力,虽然骑车时安心了些(因为重心低、而且脚掌可以踏到地面的缘故),但大腿、小腿与膝盖舒展不开,不但会让你骑不快,长时间下来也容易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磨损。

  因此,建议还是先找到自己的“标准坐垫高度”,之后可以稍微降低几厘米,慢慢习惯重心的变化,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向上调整,一直到找到那个既可以让你安心自信、又可以兼顾踩踏出力、并且能避免身体受伤的好位置。

  调整车把的高度、长度,主要是为了调整体重压在单车上时的配重,同时也会影响操控的灵活度。正常骑行时,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分配在骑车的“金三角”——把手、坐垫与脚踏。不常骑车或没有骑车运动习惯的人,由于不善于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腰部也不经常运动到,所以会不自觉地将车把把手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体),让骑车的姿势好像平常坐着的姿势那样……但这样看起来既舒服又自然的姿势其实会让身体的重量过于集中在坐垫上,而把手所分到的重量却只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设定一开始虽然可以感觉到很自然舒服,但将太多的身体重量压在臀部(坐垫)上,骑乘久了之后臀部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不适,胯下部位也容易有麻木感。

  另外,像这样太过于“正直”的骑姿将使得骑乘者的脊椎直接面对地面所传来的冲击,久了后就会腰酸背痛,长期下来对身体其实是很不好的。(所以你在大街上见到的那些骑共享单车的,至少一半以上骑行姿势都不对)所以设定车把的高度与长度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想将车把加高、缩短;相反地,要将车把设定在适合的位置,让身体的重量能够分一些到把手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与手臂的肌肉上)。

  虽然一开始时会因为这边的肌肉群平时很少用到的关系,而感觉无力且容易疲惫,但骑过一两次车、等肌肉群习惯这样的使用方式与强度后,酸痛不适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所以设定车把的长度与高度时一定要记住“骑车黄金三角333配重原则”。

  车把的长度则会随着车子上管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每台车子的上管长度不尽相同,所以车把长度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字。车把过短的话体重不容易压在前轮上,骑车时操控容易有轻飘飘的感觉,上坡时前轮也比较容易仰起,造成危险或打乱骑行节奏,而且上半身也会有施展不开力量的感觉;相反地,车把过长则会导致体重过于倾向前轮,除了控车碍手碍脚之外,下坡时重心太前,可能使得后轮载重不够、容易抬起或抓地力不足,让骑乘安全大打折扣,上半身过于拉伸也会增加疲累感。

  骑车前一定要先学会停下车,也就是刹车。这是安全骑乘的第一步。刹车把手的角度当然也就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刹车把手一般可以先设定在35-45°之间,让骑乘时,手背与前臂可以打平为准。如果手背与前臂间的角度上弯或下弯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对,得重新调整。

  正确的刹车把手角度可以让手臂、手掌的肌肉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与反应。记住,学会刹车,是安全骑车的第一步。一定要将刹车把手放在最好、最对、最自然的位置,这样遇到意外时才能将受伤几率降到最低。

  刹车把手的角度对了还不够,手指是否能正确地控制手把也是关键。现在的自行车零件多以欧美人的体型作标准,因此对东方人来说,尺寸上往往大了一号,让人“指长莫及”。还好,经过多年的演化,现在的刹车把手大多有很宽广的调整空间。所以只要请店家老板将刹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长度作调整,基本上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要可以稳稳地放在刹把上才算及格,这样真正遇到危险时,刹车才够快够有力。

  尤其是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个设计给西方大男人用的大刹把,其实只要一丁点的调整,就能够产生宛如“人车合一”的感受。

  车把的宽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宽一些些,至少要与肩膀同宽,这样操控时才会灵巧有力,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可以呼吸得很顺畅。太窄的车把宽度会让转弯时碍手碍脚,既影响操控也危险,而且也没法大口呼吸。

  但过宽的车把宽度也不好,操作起来会像在开“拖拉机”(卡车),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倾,徒增气力,还增加腰部的负担。

}

如何不靠蛮力,靠技巧轻松以时速25KM(或以上)持续骑行的技巧。听到这个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往下看,可能N个人会跳出来说,时速25KM,太简单了吧。我骑公主车都可以骑出这个速度。25KM的速度确实不难,但如果要长时间轻松的保持呢?假如保持2小时,假如保持100KM呢?估计不是那么容易的了吧。最近在台湾和国外的自行车网站上学习了不少,结合自己的体会系统的与大家分享下如何不用蛮力,靠技巧轻松保持时速25KM长距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部分:标准正确的骑行姿势

标准正确的骑行姿势是正确踩踏的大前提,没有正确的骑行姿势就没有技巧可言。

要长时间保持25KM的时速,自然身体不能不舒服。什么PP痛,脖子痛,手臂手腕痛,腿不伸展等等肯定会影响骑行的品质,速度也自然难以保持。可能大家会奇怪,为什么老鸟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自己到处都在难受。其实我们的PP也是肉长的,器材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良好的骑行姿势。运动的角度和民用车不同,坐垫和车把的高度接近水平(我的是高于车把),自然手臂在骑行的时候不光要控制方向,还要支撑身体的重量,分担一部分PP的压力。很多车友在骑行的时候是无意识的将手支撑在车把上,手肘内弯的,手腕死硬的比比皆是。可以说是大脑完全放松无意识的抓握车把。前臂太用力,手肘伸的直挺挺,手腕无活动空间。这样骑个几十公里,你说手臂肩膀手腕不痛才怪。如何做到正确的骑行手臂姿势呢?其实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时注意肩膀姿势,双手轻轻置于车把上!肩膀有略微前顶的感觉,让肘关节保持适度的伸展空间,然后夹紧腋下,帮助稳定车身。每个人手臂柔韧度关节灵活度有不同,可以模仿高手的骑行姿势,但不可完全照搬。自己多感受,多调整,多留心发现问题所在,很容易找到一个自己最适合的手臂姿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是腰背部的姿势。
提到腰背部,我首先要说坐垫。大家可能会感觉怎么好像2个东西不相关,但恰恰2个之间的关系很紧密。坐垫的高度和角度不正确,肯定不能保证正确的腰背部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很多车友说自己PP骑完之后超级痛,都引申出什么压迫会阴,前列腺等等等。为什么环法车手骑行一天没有胯下不适的感觉?为什么在非常注重生活质量的欧洲自行车运动会成为仅次足球的第二大运动?所以,掌握正确的骑行姿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坐垫,就能保证跨步的舒适度。
首先检查坐垫高度,骑的时候腿部应该有80%的伸展就可以了。膝盖并不是完全伸直。在骑行的时候PP没有在坐垫上左右滑动的感觉。坐垫高度最简单的测试办法就是坐在车上,后脚跟踩脚踏,到最低点的时候腿部完全伸直,那么用前脚掌的时候基本上能保证膝盖适当的弯曲。胯下高度*0.875=坐垫顶端到牙盘中轴的长度,这是专业车手总结的坐垫设定高度,但因人不同,绝对不是最适合自己的高度,可以根据这个长度自己微调整下。
坐垫高度设定正确之后,马上把坐垫调整到完全水平!不要前面下压,WTB的坐垫还要前部稍微上翘!坐垫设计的时候全都是水平角度设计才能发挥设计效果的,下压前部完全可以定义为山寨手法。欧洲选手JJ的尺寸不会比我们的小,那么薄,那么硬的坐垫人家为什么不下压坐垫前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迷惑了很长时间,偶然在日本论坛上了解到,秘诀就是挺直盆骨,稳稳的坐在座垫上。如何挺直盆骨?秘诀在台湾杂志上找到,就是肚脐眼的位置往后上方收紧,其实就是稍微收腹!收腹后会结合刚才提到的手臂摆放方式,马上会达到一个效果,就是背部呈现漂亮的弯曲~这样胯下的难受感就可以和自己说再见了!!!!!!!!

姿势纠正了,紧接是晋级的技巧,踩踏。

首先要提到的是齿比。错误的变速档位会让踩踏训练无从下手。假如我们使用轻齿比,那么会有什么结果?

1.肌肉负担比较小,比较不容易积累疲劳。
2.刚起步的时候踩起来比较轻松,很快提速。
3.可以百分百的把你的体能发挥出来。

如果使用重齿比,结果如下:

1.肌肉负担很重,很快就会消耗掉体力。
2.起步慢,提升速度需要更多的时间。
3.没有技巧,胡乱踩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使用正确的齿比呢?根据自己的体能和路宽,尽量保持90转/分的踏频,这样的齿比就是好的齿比了。举例(9段变速系统)。平路的时候我们如果准备骑速度30,那么齿比就应该是中盘对8档(2*8)。上坡的时候发现继续用2*8自己很累,踩不动,踏频速从90下滑,那么就要采用更轻松的齿比了,假如上坡的速度是25,保持踏频,那么档位就该是2*6的样子。如果说你想上坡也保持30的速度,那么自然也还是要用2*8的齿比,但每一脚就需要发力更狠才能保持原来的踏频,自然对腿力和心肺的要求会提高。切记一点,保持踏频比保持速度对于巡航来说正关键。

保持25的速度巡航,需要的不是踩踏力量,而是踩踏技巧。

这里借用日本森幸春教练的几句话。。。
“不会将负荷全部集中在一小部分肌肉群的踩踏”、“能够长时间持续此技巧的集中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领悟了,但发现用文字解释的话确实有点困难。先试着说明下:

1.首先是往斜前方踩踏。
踩踏的时候要往前下方踩,并不是垂直的将踏板往正下方踩。

2.之后收脚时注意不是完全放松。
如果使用自锁,收脚的时候不是死命上提,而是感觉脚底有泥巴想用蹭掉。这句话是我使用自锁最大的心得。
如果使用水平脚踏,收脚时和另一边的踩踏脚配合,尽量2腿之间的动作圆润。
记得两边脚都要注意,别一边练习正确了,一边还是错误的。我因为天天上下班都在使用自锁,踩踏的圆润度还是不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就是踩踏的一些小的技巧了,就不系统的说了,我想到什么说什么了。
第一,将头抬起来直视前方,背部有了良好的弯曲幅度,这个不难。实线稍微放远点,就能维持踩踏时的稳定性。
第二,大腿内侧肌肉稍微用点力,有略微夹坐垫的感觉。这样臀部可以帮助手臂控制车辆,减轻手部压力。让你骑行的更直,车头不扭来扭去。
第三,多喝水。用自行车运动水壶,随时补充水,更不容易疲劳。

第四,顶风骑行的时候压低身体,降低风阻。顺风的时候借助风势提高速度。
第五,心情放松,精力集中,可以看看周围的风景,和车友说说话,别闷头死骑。
第六,穿着骑行服骑行裤可以减少风阻,护垫提高舒适度,快干的衣服也会让你清爽。

第七,轻装上阵,不是必需品一律不带。
第八,多和比自己厉害的人一起骑车,这样进步的才更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自行车坐垫上摩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