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幼儿园环境的概念物质环境具有(+)、(+)和(+),是影?

导语:幼儿园期刊论文  看你能不能用得到了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自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

  看你能不能用得到了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自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撑。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

  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

三、家长及孩子认同度。

从园务管理、园所建设、师资培养、课题开发、家长工作等方面作规划,也就是五年内在诸多方面计划要实现的目标。

阳山县第一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

一、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

(一)幼儿园基本状况:

阳山县第一幼儿园前身为“阳山县直属机关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1992年更名为“阳山县第一幼儿园”,至今已有57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由县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幼儿园,2007年,乘着县城教育资源大整合的东风,我园得以搬迁到现址按省一级标准重建和配备,并于2008年12月评为清远市一级幼儿园,2012年1月评为广东省一级幼儿园。

幼儿园现有18个教学班(其中14个全日班,4个半日班),在园幼儿580人,教职工72人(其中在岗在职53人,从乡镇中小学富余师资借调到幼儿园的教师13人,临聘职工6人)。

我园占地面积为6870M2,园舍建筑面积为5686M2,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为2666M2。各功能场室齐全;幼儿活动用房、室内外活动、办公以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各种设备、设施满足保教工作需要。

幼儿园的生源主要来自居住在城北地段的幼儿,也有部分来自城南居住(城北户口)的幼儿,独生子女占95%,父母双方都有单位,但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父母出外打工,由老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占全园幼儿的15%左右,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二)幼儿园发展现状分析

幼儿园有正副园长3人,其中正园长1人、副园长2人。

园长、党支部书记:邓丽芳,幼儿教育小学高级教师(副高级),教育管理专业本科学历,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园长培养对象”,2012年度的广东省“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清远市督学,清远市第五次党代表,阳城镇现任人大代表;主持幼儿园全面工作。

副园长、工会主席:唐湘艳,幼儿园高级教师,本科学历,阳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名教师,分管后勤、安全和工会工作。

副园长:梁海燕,幼儿园高级教师,本科学历,阳山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县名教师,分管日常保育教育工作。

幼儿园班子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良好,运转效能良好。幼儿园有中层管理人员6人,她们都是兼管班上工作和管理本级组的各项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幼教的热诚,协调能力好,服务意识强,教职工对幼儿园的管理效能满意度高。

我园现有专任教师47人,其中有38人具有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4人有幼儿园一级教师职称;3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有38人,占全园专任教师80.9%,教师队伍中坚力量强大。我园是一所公办园,教职工的工资均由财政拨款支付,这是幼儿园办园的强大经济后盾,教师队伍稳定、团结合作、经验丰富、责任心较强。

我园创办于1956年,已有57年的办园历史,时间较长,在行政管理与保教工作有扎实的基础和深厚的经验沉淀,社会信誉高;近五年,幼儿园先后获得“广东省一级幼儿园”、“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广东省学前教育协会实验基地”、“清远市南粤女职工文明岗”、“清远市无吸烟先进单位”、“县五年教改先进单位”、“县先进党支部”、“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县文明标兵单位”、“县模范职工之家”、“县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并获得2008至2012年度连续5年阳山县中小学(幼儿园)工作实绩考评一等奖;多次获阳山县教育糸统党委组织工作一等奖;2012年,我园申报的课题《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研究》和《幼儿园晨间体育游戏活动的探索》两项课题被清远市教育局教育室批准为第十三批立项课题,其中一项课题由园长亲自主持和撰写;2013年3月份,一人被县妇女联合会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5月份,梁红艺主任撰写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调查报告》获全国总工会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2月份,我园厨房被评为广东省示范单位A级;近几年教师获县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有31人次,教师撰写的论文有50多篇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和获奖。

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我园一直不懈努力将幼儿园各类活动进行优化。教师将“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理念贯彻于实际行动中,优化幼儿一日生活内容,将生活教育化、教育生活化。不再仅把集体教学当做幼儿的学习活动,而是把生活中每个环节具有的教育价值提炼出来尽量运用,其次,优化幼儿园各类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人人参与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例如:幼儿园四周的环境布置,采用的是每一个孩子的作品,每年“六一”文艺周人人上台参与表演、大班毕业典礼全员参与等。

此外,两个市级立项课题在主持人的带领下,有序有效地开展着,课题组成员针对每一阶段方案、计划,一一落实,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能及时调整,注重做好记录、写好反思、总结,如作为其中一个课题主持人的邓丽芳园长,每次组织孩子活动后都认真写反思,她结合课题进程撰写的经验文章《如何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获得广东教育学会学前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二等奖;另一课题组成员梁小映老师撰写的论文《开展晨间锻炼活动的体会》获县论文评选三等奖。课程活动、主题活动及课题研究的优化,不仅让幼儿获得发展,也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活泼自信、行为文明有礼。

我园园风、教风和学风良好,社区资源丰富,社会信誉度高,体现在师幼间的呵寒问暖。为加强幼儿园环境建设,提高园所文化的承载力,我们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使师幼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我园从2013年春季学期开始实行了园内“无垃圾桶”措施,垃圾由孩子、老师、家长收集到各班内,培养了大家不乱扔垃圾和如何收集垃圾的好习惯,这样园内更整洁、优美,各种设施摆放有序,场室布置朴实、美观,富有教育性。楼梯走廊点缀了孩子手工、美术作品,为孩子、老师营造了“幼儿园是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我们将孩子创作的美工作品在教学楼的楼梯、走廊进行展示,形成楼道文化。活动室倡导“让孩子成为活动室文化的主人”这一理念,各班有自己极具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做到文化氛围浓厚,如:中三班的美术特色,处处张贴着每个孩子的不同个性的创作画,突现出本班孩子美术的功底,大一班是市级课题立项实验班,本班的建构区彰显的是建构水平的与众不同。功能室布置倡导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氛围浓厚。我园的环境创设得到了“启发潜能教育”项目推动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的杨景辉主任的高度评价,他认为,我们老师真正是用了心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而且是花最少钱,办最好的事。

我园占地面积为6870平方米,其中户外活动场地面积大2666平方米,各种活动室、功能场室配备齐全,环境优美;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管理高效;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稳定、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能配合全方位创新办园的发展,幼儿园近几年来屡创佳绩,是粤北地区一所办园条件较好,办园质量较高,办园声誉较佳的省一级幼儿园。

1、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来自一线的老师,理论知识较薄弱,行政事务比较繁忙,导致对第一线的工作指导理论性不强和深入第一线力度不大。

2、我园的教师均由上级行政部门分配进园,幼儿园无择优录取权。10年来,也较少学前教育专业的新教师分配进园,教师队伍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10年教龄以上的教师占全园专任教师85%,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而我县属于广东省16个贫困县之一,教师工资收入待遇较低,使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生存状态与社会对她们职业要求以及开展这一职业所付出的代价极不相称,这些都诱发教师们责任心和职业热忱的下降。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动力不足,取得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后,没有向高一级职称晋升的愿望,大多数教师认为这是可望不可及的职称,教师案头工作繁重,造成一定压力;同时,教师缺乏系统的继续培训,教育观念陈旧、教育行为存在弊端,导致与幼儿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3、保教工作方面,由于教师注重集体教学,一天生活都是课程这个观念,还存在忽视一些细节的教育,充分把主题教育活动与区域活动融合在一起不尽理想,班级特色活动不突出。

4、我园幼儿发展参差不齐,本县是省贫困县,青壮年外出打工多,因此,我园仍有一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导致这部分家庭教育配合欠缺。在各年级都出现有任性、自闭、攻击性较强、挑食、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表现的幼儿,幼儿园没有一套针对性强、科学、系统的教育方案,提高解决这些“特殊幼儿”的教育方法。

5、有丰富的办园实践,但没有明确的办园理念。园所文化由历史沉淀而自然形成,缺乏整体的统一规划,比较零乱,品位不高,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有待进一步厘清。

6、我园收费偏低,幼儿园只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下运作,这直接影响幼儿园的各方面发展。幼儿园教师的办公设备设施比较残旧,还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特别是幼儿洗手间不够温馨,男女分厕不明显。

二、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1、办园理念:以人育人 全面发展

内涵:幼儿园办园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师幼共同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教师和孩子各方面的才能,使师幼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升。

2. 园训:享受教育 快乐生活

内涵:1、树立享受、快乐的训导理念,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特点,在工作中,使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都沉浸在享受和快乐中。2、激发兴趣,提高质量,师幼共同发展,塑造健康、积极的人生理念。

3. 园风:和谐发展 快乐同行

内涵:1、我们的办园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幼儿园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和幼儿的快乐成长。 2、和谐的幼儿园环境是师幼快乐成长的基础。

4. 教风:厚德博学 心系幼儿

内涵:1、“德”为人之“魂”。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师德观。启发园内所有成员,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乃至外聘的工作人员,一定重视“德”的修炼,必须具备厚德的品质,以宽广胸怀处事、处世。“博”为安身之“道”。专心治学,潜心求知,做到知识深厚,技能精湛。2、心中存放每一个孩子,关心每一个孩子。心系幼儿使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塑造着和谐人格,在追求真理中充满着热情和激情。关爱之心是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特殊动力。爱心使自己和孩子、幼儿园和社会幸福快乐、温馨和谐!

5. 学风: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内涵:1、“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是孩子们的理想追求,也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2、“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体现了以生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省一级幼儿园的平台上,整体优化,推动幼儿园的发展,努力把幼儿园成为:环境温馨蕴教育,设施达标有童趣,管理规范融和谐,内涵发展显特色的省一级优质幼儿园。

2013学年度:优化管理和队伍,稳步推进保质量

2014学年度:优化环境和活动,提升品质促发展

2015学年度:优化课程和教研,彰显特色扩影响

三、重点发展领域(项目)

(一) 完善制度,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确立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理念;要管理好一所幼儿园,靠得是管理者如何引领大家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然后一步一步实现大家认同的一个“愿景”;在指导老师工作时,不但自己的专业知识过硬,而且还要指导得法,这样老师才口服心服。因此,班子成员实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除熟悉自己分管的业务外,还要注重过程调控,动态管理,以科学、规范的管理保证正常的保教秩序,以精细、创新的管理不断提高办园水平。

根据幼儿园教代会提案,严格幼儿园章程、制度、程序建设,构建幼儿园制度文化,全面修改完善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依靠制度来规范与约束教师的行为,增强考核导向,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各类评优、评先、晋升的重要依据,坚持让有水平、有能力、有实绩的教师有荣誉、有地位、有待遇。

(二) 搭建平台,打造优质专业团队

1、建立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积极鼓励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不断反思,寻找自己教学长处,进一步形成自己独具个性特点的教学风格,造就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

为了加快我园转岗教师实现由中小学教师向幼儿教师角色转换的步伐,加强青年教师岗位成才的力度,我们以“师徒结对”为依托,以新老结对为基本形式,实施对转岗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实行“师徒结对制度”和 “轮流式集体备课”制度,并且做好各项记录,年度进行考核和奖励,保障活动不流于形式。

骨干教师辐射示范:推行了“骨干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讲座制”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让有经验的骨干不断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2、园本研修,构建多元化教师成长平台

(1)园本培训,针对性强。为了准确地了解教师们对园本培训的需求,我园特对大家进行了一份问卷调查,根据情况开展一系列的园本培训活动,重视量与质上的提高。同时,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涉及面广,注重劳逸结合,在培训前,先组织教师开展热身小游戏和美文欣赏,让老师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接受培训,达到事半功倍。

(2)专业引领,循序渐进。我园自从2000年以后,专任教师只出不进,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占了全园专任教师的85%,而近来媒体对幼儿教师的负面报道很多,社会、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老师没有成就感和归属感,大部分教师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为了应对这一现象,我们引导教师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计划,同时,有针对性地让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在经费上提供充足的保障,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不同程度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

(3)自主学习、自我成长。 不断提升教师学习力,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队伍。每位教师要坚持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周阅读一本教育杂志,每月开展一次“美文欣赏”阅读交流活动;课题组成员每天写200至500字的反思或记录,每学期结合课题研究至少写一篇专题性论文。促使教师队伍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理念得以不断更新。

(4)送教下乡、加强交流。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每学年承担2所以上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帮扶任务。继续采取请进来、走下去、带出去、常沟通、勤联系等多种形式,指导带动乡镇幼教工作的发展,有效促进农村办园质量的提高,同时,为我园的教师提供了锻炼和学习提高的机会,促进相互提高。

(5)创造机会,外出培训。努力创造机会,给更多的骨干教师、有发展前景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并将学习所获、所感、所悟和教师进行分享,提升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

(6)人人获奖,激励老师。通过每年一次半日观摩展示活动,让全体老师人人参与,人人获奖来激励教师,培养教师,提升教师,成就教师,让老师体验成功、成长的喜悦和幸福。

(三) 优化环境,营造温馨和谐园所

1、营造以尊重为核心的精神环境。

幼儿需要一个充满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的环境,尊重、民主、向上、和谐的心理氛围能给幼儿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身处其中的幼儿会萌发学习的热情,获得情感的满足,得到心灵的陶冶。通过“启发潜能教育”的理论基础,指导教师采取一种“启发态度”去处事,这种态度是乐观、信任、尊重、关怀和刻意的,而尊重尤为重要。结合每周评选“小明星”、在国旗下讲话,每学期评选“文明班”和一些庆典活动等,老师应做到:

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教师首先应对幼儿表现出尊重、支持、接受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其次,教师应当以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幼儿,善于疏导而不是压制,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而不以权威的命令去要求幼儿。再次,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这样使幼儿表现出大胆、自信、积极、主动,师幼之间关系融洽,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

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 幼儿也不例外, 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是幼儿园精神环境的重要内容, 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教师应注意引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 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 这将会激励孩子的主动精神。

2、创设以温馨为核心的物质环境。

继续把物质文化建设当成一种重要的手段,充分发挥它的载体作用,使师幼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形成意识,内化为行动。营造出清洁整齐、赏心悦目、令人向往的物质环境。

幼儿活动室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推广“6S”管理模式,继续倡导“让孩子成为活动室文化的主人”这一理念。功能室布置倡导个性突出、特色鲜明、氛围浓厚。楼梯走廊等公共场合处处都有孩子手工、美术作品,为孩子、老师努力营造“幼儿园是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

(四) 优化课程,培养全面发展幼儿

1、重视、提高保教质量

(1)严格日常保教常规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反思记录,包括集体备课制度等。(2)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寻求幼儿活动过程中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发展。(3)树立幼儿一天生活皆课程的课程观,继续开展好推门听课、半天活动的检查、评比、展示活动,把好日常保教工作质量关、班级之间的均衡发展关。用科学的激励性的评价提升教师保教质量。(4)加大转岗教师专业化培训。依据幼儿园教师、保育员一日活动要求,在每一个活动环节对教师、保育员提出具体的要求,加强管理培训,切实提高转岗教师的保教能力。

2、 整合、开发园本课程

(1)加强课程管理。形成园长——业务园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的课程领导体系,建立课程研究制度,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合作。(2) 加强课程培训。加强对教师课程观念的建设,提倡教师对课程的自我学习,在教学研究中形成反思——调整——实践——再反思的模式,从课程的使用者转化为课程的创造者,使教师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体会到课程意识的内在含义,从而增强课程意识。(3)分步落实,稳步推进 。坚持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核心标准,从本园的实际出发,长远规划,分步骤的逐步加以落实。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问题诊断、重点问题攻关、重要资源的吸取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实践性研究。把长期的课程建设任务落实到每天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

(五) 专注教研,发展内涵彰显特色

1、加强教研管理。以县教育局教室等教育专业机构为依托,以园长室为组织领导,在幼儿园两个市级立项课题引领下, 分教研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带动全校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聘请由省内著名教育专家、市知名幼教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教研,指导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积极营造浓厚的全员参与的科研氛围,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较完整的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加大教科研投入,逐步提高教科研的专项基金。

2、体育特色。踏实做好市级立项课题—《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合作能力的研究》和《幼儿园晨间体育游戏活动的探索》的研究工作,以晨间活动为突破口,强化培训,通过举办课题展示会、送教下乡、园交际联谊、课题组成员公开探索课等活动,展示我园的课题研究成果。构建体育教育音像、图片类、素材类的体育教育园本课程,打造我园体育教育特色。

3、承办专家引领型的课题研讨活动,举行清远市、阳山县等级别的课题公开活动,选派教师赴乡镇、周边区域等开展送教活动,展示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不断扩大幼儿园的影响、示范辐射作用。

对于幼儿园发展规划的酝酿、制定、执行、调整、总结等各个程序,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利用教代会、座谈会、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调动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同心协力,将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形成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成立以园长核心的幼儿园发展规划领导和管理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具体实施规划的全程管理,组建以特邀专家、教职工代表、退休代表、家长代表、周边社区代表等为主要成员的“咨询委员会”参与、指导和评估,定期督促检查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有效促进规划的顺利进行。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园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园内议事决策制度、人事聘任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以此促进各项工作按制度办事、依制度行政,克服随意性,通过依法治园保障幼儿园事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后勤保障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有限的幼儿园资源,提高教育物资、经费的使用效益,多种渠道保证经费来源,为幼儿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加强后勤管理人员的教育管理,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幼儿园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婴儿画报》最受欢迎的婴儿画报类杂志之一,是我国第一家给婴儿看的画报,为国家教委向全国家长和幼儿园、托儿所推荐的优秀刊物,并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列入"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可以从幼儿喜爱的读物下手,让幼儿欣赏、阅读,问幼儿发什么了什么事情。让幼儿来描述他自己对读物的理解,教师及成人不对幼儿阐述做以评判(做引退者、观察者),并积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事情。

通过读物,教师设悬念:让幼儿先用自己的思维来讲述故事,教师给幼儿肯定的词语及眼神。 延伸:让幼儿自己制作小书,并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相信,通过教师、成人的鼓励。激发孩子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自然能够提高。 因为我是一名幼儿教师,这是我多年从事教育事业中积累的经验,以上是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一方面,我相信您可以举一反三获得更多的教育心得。

一、幼儿观察能力的特点:

1、孩子喜欢观察活的、运动着的物体,不喜欢观察静止的物体;

2、孩子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不喜欢看颜色单调、灰暗的东西;

3、孩子喜欢看大而清晰的图像,不喜欢看小而模糊的图像;

4、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比如墙上挂的、桌上摆的等;

5、物体的明显特征容易被观察,而其他特征容易被忽略,比如,孩子容易记得球的大小有差别,却记不得色彩和图案的差异。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您要注意培养:

1、观察不只是用视觉完成,应鼓励孩子用多种知觉形式去观察,可以鼓励孩子用听觉、触觉或其他知觉形式去观察事物的区别;

2、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且在观察过程中多提问题;

3、欣赏孩子的好奇并能有效指导孩子进行观察。

1、不同外观的容器找东西

准备一个纸盒子、一个奶粉罐子,把孩子感兴趣的两件东西分别放在纸盒子和奶粉罐子里,放的时候要当着孩子的面,然后让孩子去找出××。如果做得好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物品和相应的容器,三个玩具一起玩。

【讲解】本游戏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在观察和记忆的基础上建立事物的对应关系。

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毛巾,给孩子看两件玩具(两件玩具有比较明显的大小区别),先告诉孩子玩具的名称,然后背着孩子把玩具分别藏在毛巾下,让孩子指指××玩具在哪边。

【讲解】孩子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毛巾是否有突起及突起的形状来判断的,这样的外观判断是比较难的,不但需要孩子有大小的识别能力,还需要孩子有空间联想能力才能知道把大的突起对应大的物品。这样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空间思维力、联想力的提高。

用一个小木锤和一个塑料空气锤,分别锤打一块面团或橡皮泥团,敲击的时候都是同样的表情和动作,每次敲完以后让孩子看看面团,反复几次后,问孩子哪个锤子敲在手上会特别疼?先让孩子指出来,然后再让孩子把手伸出来“验证”。敲打孩子时,看孩子是否会有意识的躲避。

【讲解】我们引导孩子先观察而不是直接给孩子轻重概念,目的就是要让孩子能在游戏中通过观察产生高级思维,然后再通过切身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思维结果,从而掌握一定的观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4、看多(少)了什么玩具

在孩子面前摆放上几件玩具,先让孩子指认一下都有什么玩具,然后用布遮住悄悄放上一件(或悄悄拿走一件),看孩子能否觉察出多(少)了什么,并指出来或说出来。

【讲解】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给孩子看小鸭子的图片,让孩子注意观察鸭子的嘴巴是扁扁的,并提问孩子鸭子怎么叫唤、怎么吃东西。然后教孩子念儿歌:“鸭子的嘴巴扁扁的,鸭子高兴就嘎、嘎、嘎;鸭子的嘴巴硬硬的,要吃东西就嘎、嘎、嘎。”边教孩子念,边做动作,也可以给孩子套上手套直接配合儿歌跟随做动作。

【讲解】通过儿歌引导孩子观察鸭子的外观特征,并让孩子在游戏中培养语言和动作的关系,增强孩子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动作模仿能力。

提前准备一些了孩子熟悉的玩具,然后制造一些缺损,比如小白兔(没有耳朵)、人(没有胳膊)、小汽车(少了轮子)、小飞机(少了翅膀)。先提问孩子:“这些是什么?”等孩子回答以后再问孩子:“它们对不对?哪儿不对?少了什么?”

如果孩子不能很好地完成游戏,您可以把游戏难度降低,设计一些对称型缺损。比如小白兔只是少了一只耳朵,小汽车只少了一个轮子。这样易于孩子观察出错误。

【讲解】熟悉事物整体性的认知对于1岁半以后的孩子来说可以开始了,但我们不需要孩子能马上准确地说出或指出缺少了什么,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事物的前后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整体性。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解这样的过程。比如,给孩子穿鞋后,当给孩子穿上一只鞋的时候,我们就提示孩子:“怎么只有一只鞋呢,鞋有几只?有两只鞋,这儿还有一只。”等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事物整体性。

专业学前教育期刊《学前教育研究》核心期刊《当代学前教育》省级《学前教育》省级会发表和学前教育相关论文的好期刊《教育研究》核心期刊《教育发展研究》核心期刊《教育科学》核心期刊

1.幼师可以看的杂志比较多,要具体看需要哪方面的内容。

2.《幼儿教育》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幼儿教育研究》面向幼儿园老师、教研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等幼教工作者,立足于幼儿教育的专业视角,反映幼儿教育的前沿理论和改革成果,交流幼儿园教育经验,有效指导幼儿教育实践。《学前教育》拥有一支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作者队伍,为杂志提供了科学、专业的理论支持和更前沿的信息资源。《幼儿美术》刊物重点为幼儿园老师的幼儿美术启蒙教育提供专业的高质量服务。

3.还有很多不错的期刊可自行选择。

辩证看待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

在幼儿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儿园要充分保证幼儿的本 体性游戏,因为幼儿的天性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肤浅的知识经验,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的需求,游戏就为他们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机会,同时,在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其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游戏化,即重过程体验,轻结果追求,这是幼儿教育的特征。然而,幼儿教育终究要向学校教育过渡,幼儿教育必然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幼儿教育日益与学校教育接近,幼儿园中教学的游戏化也应体现出由高到低的坡度。

1、期刊发表论文格式标准,主要就是标题,作者名称以及单位名称。摘要部分选择50到300字来进行概述。文章中要出现关键词,正文部分,以及参考文献,还有作者简介和作者联系方式。

  2、标题部分是论文非常重要的一个开始,也是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作用,所以必须要考虑到有助于关键词和编制的题目。

  3、正文部分期刊发表论文的格式一般要求正文的篇幅在2000到8000字不等。包括引言部分以及叙述分析结论和结果等内容。论文当中还需要出现图片以及符号坐标,这些都必须写清楚所有出现的数值都应该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

  4、参考文献部分,期刊发表论文格式要求要有专注,参考文献的专著项目主要就是包括作者的名称以及书名还有版本的出版的等等。

  5、作者信息必须要写清楚,包括作者的简介以及出生年月,性别,毕业院校,还有学历以及主要的工作方向。

  6、期刊发表论文的渠道也是有很多的,当然现在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通过邮箱的形式来进行投稿或者是通过专业的平台来进行合作。

  通过了解格式规范的作用、准确把握格式规范要求的含义、推荐阅读先期论文、增加论文写作实践等措施,可以落实毕业论文格式规范要求。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

【摘要】:构成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学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以上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学前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它们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界和发展心理学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

第四章 学前的基本要素

构成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学前儿童、、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学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是接受教育的人。学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非常复杂的互动关系,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属于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在一日的各个环节中;学前教育环境是学前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器材、教具、学具材料等,是学前教育必备的教育手段。以上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学前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它们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学前儿童是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游戏和活动的主体。那么什么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具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如何看待学前儿童的发展,这些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前和发展界对“学前儿童”这一概念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例如,许多人在翻译资料时,把“”(preschool children)、“幼儿”(young children)以及“早期儿童”(early childhood)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概念都译成“学前儿童”。

按照国内外现行的医学以及心理学的分类,人从出生到幼儿期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婴儿期(infancy):1个月~1岁,相当于乳儿期;

早期儿童期(early childhood):2~6岁,相当于幼儿期。

尽管这一分类日益受到挑战,特别是对婴儿的分类更是莫衷一是。但是,通常把这几个阶段统称为儿童期,即把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统称为学前儿童。

二、学前儿童的发展特性

(一)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

作为从向人过渡的生命体,学前教育阶段需要完成的课题不仅是身体的发育,还有艰巨的心理发展任务;不仅需要发展他们的智力、才艺,还需要发展他们不可缺少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能力技能等。而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各方面的发展之间,如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之间,身体和发展之间,语言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之间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加拿大“早期幼儿学习报告”(2007)指出:“早期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以幼儿身体的、情感的、认知的、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也就是说,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在人生之初,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伤害幼儿整体的发展。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把活动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活动、活动、活动”等五个领域,并将他们比喻为“五指活动”,即“这五指活动是一个整体,如人的手指与手掌,手指只是手掌的一部分,其骨肉相连,血脉相通。”这生动地说明了各领域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同理,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也是不能彼此分裂的。某些方面的过分滞后,会影响幼儿整体的发展质量。可以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人生其他阶段。

尊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规律,最重要的是应尊重幼儿的生活与游戏。幼儿的生活与游戏本身就具有天然的整体性,没有任何一个幼儿的生活可以按照领域划分为“语言”的生活、“科学”的生活、“艺术”的生活等,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真实而自然地融合着各个方面的知识。幼儿的发展也在其生活和游戏中自然地发生并一体化地进行。比如在里,当家长和幼儿一起看电视,一起选择、议论电视节目时,幼儿就在进行艺术的、语言的、社会的等各方面的学习。

(二)学前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洪晓、袁唐乐、蔡霖欣都是很内向的孩子。洪晓已经比以前大方多了,今天大家一起玩“开火车”,在小朋友的邀请下,只有袁唐乐、蔡霖欣两个人没有站起来开火车。看袁唐乐的眼睛我猜想她大概不想这么拥挤、吵闹地开火车(因为活动过后她依然笑容灿烂地和我道再见,她的心情是很快乐的),但是蔡霖欣又是为什么?他扭捏着,默不作声。我该主动地又要不着痕迹地让他体验一份来自我的关注。离园的时候,我让所有的孩子到我这儿来排队,但他每次都是坐在上等着看到家人才慢吞吞地离开。今天我招手让他来,很亲切、温和的那种招呼,将手心朝上把手伸向他,“来吧,把椅子架起来,到我这儿来”。他犹豫着挪着脚步来到我身边,将手放在我手心里,我的手动了动,发现他的手很松地放着,不像别的孩子一抓到老师的手就紧紧地拽着。我将他的手轻轻地很亲昵地捏了捏,又拽着,他的心里又会想着什么呢?他爷爷来的时候他又像往常一样慢吞吞地离开了。内向的孩子很多都是这样观望着,观望着……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即便都是内向的孩子,也有着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和兴趣特长,正如以上案例中的三个孩子一样。正是因为幼儿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才更加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以使每个孩子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更好的提高。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规律;二是尊重幼儿在相似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

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表现在其发展是一个交织着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可以说,幼儿日复一日不断的、渐进的积累过程是发展的“量变”,阶段性特征则标志着其发展的“质变”。也就是说,幼儿是通过不断地“量变”而逐步达到新的发展阶段的。比如,婴儿每天都在感知新事物,听到成人教他的词汇,这些知识经验在她的头脑里日积月累,到了一定时期,他就开始说出新词,从而产生语言发展中的质变,进入语言发展的新阶段。由于不同阶段的幼儿在发展水平上存在“质”的不同,因此,决不能超越幼儿发展阶段,强迫他们过早到达下一阶段的目标。正如所说:“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从容成长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如何看待学前儿童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点明了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做、玩中学、生活中学。幼儿的这一学习特点是由其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以及相关经验所决定的,幼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教育研究表明,幼儿学习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知识:“一种是成人教给他们的现成知识,另一种则是在游戏中自我学习的知识。”成人教的知识幼儿往往容易忘记,而他们自己在游戏中自主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却能够长久地保持并使用。如游戏中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伙伴意识、语言与交往技能、探究与想象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等,会对他们日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一直影响到其的生活以及行动。“他们在没有外部、没有反馈或奖赏的、纯自足的情境中学习”。陈鹤琴先生称之为“以自动代替被动。自动地学习,自发地学习”,因此,学习的效果最好。

“做中学”亦即动手操作、直接体验、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这一学习方式适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对于尚缺少直接经验,语言、思维等的发展程度都尚不适合进行以书本为主的间接学习的幼儿来说,这不但是让他们获得经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还是让他们认识自己的力量并促进其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振聋发聩地倡导:“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陈鹤琴先生也积极倡导:“凡幼儿能做的,让他自己做。”《指南》也明确提出,“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等。

(二)重视学前儿童的学习品质

所谓“学习品质”,主要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在幼儿期开始出现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的学习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世界学前教育的潮流。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于1991年提交的有关“入学准备”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很多国家的儿童学习目标中都有关于学习品质内容的明确表述。如美国华盛顿州提出培养“与兴趣、坚持性与注意力、创造力与发明、与解释”,巴拉圭要求儿童:“能够发起行动或活动,提出建议,投入新的未知的活动”;“乐于参与活动与,不总是要成人监督,能够坚持做完”等。

然而,在今天,仍然有不少的人更关注孩子认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而对学习品质,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无论在家庭里还是在幼儿园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究竟什么东西才是对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最有价值,这是关系学前教育、质量观的重大问题。教育研究的结果表明,仅仅只知识目标,忽视孩子的内在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不利于孩子长远的的。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像是充盈在生活中的氧气,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须臾不可缺少。因此,坚持不懈地培养学前儿童爱学、会学、主动、坚持、专注以及责任的态度、活跃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等品质,培养学前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对自己的信心、对他人的信赖、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近,为其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和不懈追求。

从一开始毫无目的地应付式地进行教科研、附和别人的观点,到开始尝试“语言领域的与思考”,实实在在地写总结报告,到参加幼儿园的“提前阅读开发智力”课题研究,开始有自己的对问题的思考和想法,再到后来“幼儿园教学的探索和思考”的课题,我逐渐把握自己的喜好,利用爱好的动力开始自己的探索。探索作为一线老师怎样进行适合自己的教科研,探索怎样提出适合自己的教科研课题,探索进行教科研的方式,探索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记录科研经过、呈现实验成果的文稿形式,直到现在的“幼儿园影响家长科学育儿观逐步内化的动力成因和途径探讨”课题,我在逐步向利用自己的课题解决教育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发挥其实实在在的功能和作用的道路上前行。在这些探究过程中,每一次课题的出现,就意味着新的教科研形式的变化,我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人,喜欢推翻过去的形式产生新的方式。虽然每次的变化有时很幼稚,有时考虑不是很周密,甚至有时的设想就是想减轻自己烦琐的笔头工作,多一点思考的内容而将形式设计简单,但是一直以来都能自由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幼儿教师的角色是什么,他们承担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哪些明确的规定,教师如何发展自我的专业,近些年来这些问题愈发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同时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要素。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的专职人员。教师的劳动连接着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关系着国家和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教师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而幼儿教师是以为职业的专业工作者。幼儿教师肩负着国家和社会的委托,在托幼机构向幼儿进行专门的教育工作,在托幼机构的教育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幼儿园教师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然而,一直以来我们提到幼儿园教师角色时,马上就会想到幼儿园教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教育义务,却很少提及其应有的权利。这种把权利与义务割裂开来的幼儿园教师角色观显然是片面的,既不利于幼儿园教师的自身发展,也不利于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我们应该赋予幼儿园教师新的角色内涵,实现其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

(一)幼儿园教师的权利

1.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尊重。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中编办和共同发布了关于中小学教师的文件,将幼儿园教师排除在外;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乏对学前教育应有的认识和重视,在执行有关政策时也将现有的公办幼儿园教师排除在国家教师行列之外;社会上一些对学前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公众也认为幼儿园教师是一个技术含量不高、要求很低的职业,缺乏对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应有尊重。这与幼儿园教师承担的教育义务和社会责任严重失调。因此,在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我们应该把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放在重要位置。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已经越来越认识到提升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性。例如,学前教育专家、委员庞丽娟教授呼吁尽快制定学前,在法律上保障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权利,从而促进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才能稳定和壮大幼儿园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2.改善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现状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幼儿园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幼儿园改制不规范,把规范管理的公办幼儿园改制为自主经营、创收的民办幼儿园,使许多幼儿园教师在工资待遇、、专业培训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由于生存环境较差,幼儿园教师大量流失,导致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者认为应该把幼儿园教师纳入地方教师编制的统一规划,无论是公办幼儿园教师还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均实行职级认证制度。通过职级认证,按照不同的职级标准制定相关的职级待遇,从制度上保障幼儿园教师生存与发展的权利。这既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又可以激励和促进幼儿园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与行为,从而为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3.注重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

由于特殊的职业位置,幼儿园教师往往背负了过高的社会期望。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人们在扮演某个社会角色时必然会考虑自己的心理、行为与社会的适应性。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个体,幼儿园教师必然要考虑自身状态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也必然会要求社会生活条件的基本保障和满足。因而,脱离社会人的假设而赋予幼儿园教师过高的社会期望,只会损害幼儿园教师的身心健康,为幼儿园教师增加过多的精神压力,无助于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只有坚持人本主义的幼儿园教师角色观,注重对幼儿园教师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价值。

(二)幼儿园教师的义务

作为一名社会成员,除了扮演一般社会成员共有的社会角色外,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幼儿园教师还要承担其特有的社会责任和教育义务。

1.幼儿园教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者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描述了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时期的学前教育改革以及课程实践已经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幼儿心理状态的倾听者、观察者,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成为幼儿发展的综合评价者。除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外,幼儿园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幼儿心理咨询与诊断的角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显突出。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咨询与诊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婴儿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精神卫生学、心理咨询以及儿童行为矫正等方面的知识,时刻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态,才能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家庭教育的指导者

学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幼儿园教师的努力无法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两大环境,只有两者互相配合,才能提高学前教育的实施成效。然而,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父母育儿方法不一致,过度娇惯孩子等。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担负起幼儿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成为幼儿家长的育儿伙伴。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建议会”“家长沙龙”,为家长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创办园报园刊,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信息;建立幼儿园门户网站,通过网络宣传和BBS等形式为家长解答育儿问题,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双赢。

3.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中国化改革的实践者

目前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前教育的中国化问题。现今害“外国病”的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不少,这是一种不良的倾向,最终会损害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主要实践力量,应该担负起学前教育中国化的责任。为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广泛阅读学前教育专业理论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关注日常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专业反思,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凭借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幼儿园教师可以逐步学习批判与借鉴他人的教育理念,不断总结与提升,进而开发出原汁原味的、适合中国幼儿发展的本土化教育理念与课程。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爱国守法,依法执教

爱国守法,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国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是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都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一个工作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所以,爱岗敬业不仅是幼儿教师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爱岗敬业应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这是社会对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的普遍性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时爱岗敬业也是幼儿教师爱国情感的具体表现。

(三)专业认同,恪守职责

幼儿园教师需要认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并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专业人员。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专业特性,才可能以一个专业人员的整体要求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以自身的专业素养向社会展示其专业形象,逐步实现个体的专业发展和群体的专业化。幼儿园教师要真正从内心认同并理解自身职业的专业性,就需要在敬业的基础上不断进取,对职业的认可达到一种自觉的程度,因为体验到了自己的职业的意义而更加钻研业务,因为不断进取而更加领略到学前教育的博大精深和崇高价值,并获得外界对其职业贡献的认可与肯定,从而使幼儿园教师实现从敬业精神到专业意识的跨越。

(四)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指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高尚的言行为幼儿做出表率,从而影响幼儿,教育幼儿。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典范性。其基本要求是: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语言健康规范,衣着整洁得体,教态端庄大方,生活检点,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幼儿园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幼儿的心目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地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品德高尚、举止文明,才有可能在自己的保教工作中实现“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爱育爱”的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五)团队合作,和谐发展

团结协作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以及感情上的和谐。团结协作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更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幼儿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除了要处理好与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只有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才能真正完成教育任务。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的必要条件,也是调整教师之间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

(六)关爱幼儿,全面育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学前教育应该坚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幼儿生来就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做中学”、“通过实际操作和自由探索获得直接经验”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而我们强调教师要“重视自身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与作用”,则是对幼儿的另一种学习方式——模仿学习的重视。幼儿常常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学习,幼儿园教师是幼儿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模仿对象。在幼儿的心目中,幼儿园教师的权威性无可置疑,教师被幼儿所关注并模仿,并能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充分注意到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示范作用,时刻提醒自己应该用高尚的品德、得体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七)尊重家长,热情服务

幼儿教育是一项家庭和幼儿园共同的事业,幼儿园教师必须和幼儿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和他们共同协作。作为专业人员,幼儿园教师更应该积极、主动和理性地从整合教育资源的角度,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幼儿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家园共育的效果: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开放日、家长沙龙等各种方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不但可以拉近与家长的情感距离,而且可以让家长有机会充分了解幼儿园教育情况;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该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并有效利用,创造机会让家长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甚至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以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兴趣;

最后,幼儿园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资源整合能力,知道怎样将家长和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有机整合到自己的保教工作中,为幼儿的发展服务,而不使家园合作、家园共育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随着《纲要》的颁布实施,幼教改革也全面展开,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由原来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这也是时代对教师发出的呼唤。这一转化过程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呢?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从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品质的发展过程”。

(一)自我意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

教师专业自我意识是指教师自身对教育情境中自己专业现状的总体认识、体验、评价和期望。当今“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要求幼儿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人,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教师是一种高自律性的职业,幼儿教师专业自我意识对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是幼儿教师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它既能将幼儿教师过去的发展过程、目前的发展状态和以后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结合起来,使得已有的发展水平影响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未来的发展目标支配今日的教育行为,又能增强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确保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取向。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过低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阻碍幼儿教师的专业自我发展。例如,如果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育是一个稳定的、缺乏挑战的职业,是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工作,那么,30年的幼儿教师生涯或许就是她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而如果过高估计、过分自负以致虚妄自大的专业自我,则又会导致其因盲目自尊而藐视教育理论,轻视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二)自我规划是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存在着发展的阶段性。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就是幼儿教师本人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设计一个蓝图,为引导、监督和反思自身专业发展提供一个参照框架。为此,幼儿教师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全方位分析自身状况,正确判断自身目前所处的发展状态,预期自己的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计划,使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化认知的基础上有序地进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要求幼儿教师在制定专业自我发展规划时应做到:

首先,自我分析,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兴趣、优势和缺陷;

其次,环境分析,把握专业发展的大方向,使自己的发展与幼儿园、社会和儿童的需求结合起来;

再次,确立目标,形成专业发展愿景,列出优先发展领域、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等;

最后,拟定专业发展路径,精心设计行动方案。

(三)自我反思是专业发展的方法

美国学者唐纳德·舍恩(Donald Schon,1930—1997)认为,人们职业水平的提高,最重要的渠道不是离开职业活动的专门学习,而是在职业实践中不断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Richard Allen Posner)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来源,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众所周知,专业知识是建立在专业经验的基础上的,但是如果不能对自身经验进行积极的体验和反思,经验对专业知识的增长就不会有多大贡献。积极的体验与思考可以让幼儿教师从经验中学到一些情境化、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领悟教育的意义并提出新的教育方法。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育反思。反思札记的撰写比较随意,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和困惑记录下来,以帮助自己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们可以将撰写反思札记看作幼儿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将十分有助于幼儿教师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育反思能力。

作为幼师的我,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询问:老师,今天学什么?我家的孩子学会了吗?我很是无语。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加上家长一些固有的观念,部分家长觉得,幼儿园也应该像小学一样教会孩子点什么,这样孩子上幼儿园才比较有意义,否则的话上幼儿园就是玩玩而已,多浪费啊。面对家长的这些观念,我心情很是沉重。我该如何更好地来回答家长的询问呢?

幼儿园到底应该教孩子们些什么呢?这不仅是每一位家长关心的事情,更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关注的问题,同时更是教育机构应深思的问题。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接受到的种种教育影响,尤其是有目的的教育影响,是否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是否对幼儿一生发展起到奠基作用,这个问题与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有紧密的联系。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内涵

教育内容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的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幼儿园教育内容特指幼儿园通过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旨在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有益的经验。如幼儿的生活常规经验、语言交流经验、互助合作经验等。这些经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性。因此,幼儿园教育内容具有突出的整合性特点,也是其内容区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内容的主要内涵。

学前教育是以3~6岁的幼儿作为对象的教育。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其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学前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是粗浅的、表面的,他们的概括能力还很低,因此,对他们进行的教育不能过于分化。另外,学前儿童是通过生活和其他活动来学习的,这些活动尤其是生活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因此,幼儿园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生活性特点。

二、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构成及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地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纲要》在幼儿园教育内容上也有专门的说明和阐述。

“健康第一”的思想由来已久,许多教育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述。陈鹤琴先生曾专门提出:“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保护幼儿的生命理所当然成为幼儿园的首要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既是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健康领域的教育内容主要旨在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基本内容及要求有: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总是力图了解和认识本身所处的外部世界,并努力适应周围环境。幼儿期的孩子可谓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的世界。受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幼儿产生了大量的科学认识活动。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可以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同时,通过探究活动,幼儿可以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意义,以及关爱身边的环境,珍爱所有的生命个体。

科学领域的主要内容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基本内容及要求有: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儿童自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生活在社会之中,也就是说,儿童一出生就预示着其社会性发展的开始。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儿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社会性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等,随着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和社会交往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想让儿童获得爱的情感、与人相处愉快,良好的社会性是必不可少的。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旨在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基本内容及要求有: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婴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一旦错过就丧失了发展语言的良机,因此,在这个时期需要关注幼儿的语言发展能力。学前儿童语言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又不断突破的过程,呈现出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因此,幼儿园语言教育应以这些特点为依据结合其生活经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

语言领域的教育内容旨在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基本内容及要求有: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不喜欢拘泥于摹写对象的真实形象,常以浪漫的手法超越具体形象本身。如蝌蚪人,形似拙劣实则奇妙。蝌蚪人的形态是人的最精彩的简括,它以简洁的手法勾勒了人物主体的基本要素——头、四肢、五官,既形似又神似,可称得上人物形象的高度概括。这种超越能力是古今中外孩童天生具有的共性。近些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研究的发展,艺术活动的教育价值愈发凸显。

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旨在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基本内容及要求有: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三、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

尽管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五个领域,但是,对于幼儿的学习而言,这些内容又是综合的、整体的。为此,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各领域的指导要点如下。

(一)健康领域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的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二)科学领域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语言领域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五)艺术领域教育内容的指导要点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今天,我想让孩子们自己布置墙面,于是拿出材料,指着空荡荡的墙面对孩子们说:“你们想不想把墙打扮得更漂亮?”

“想!”孩子们兴奋地喊道。

“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动手布置,将你们认为最好看的东西做出来,贴到墙上去,你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好不好?”

“好!”孩子们开心极了。

但一会儿后,兴奋的场面冷却了,许多孩子拿着漂亮的卡纸不知从何入手,他们你看我,我看你。有几名孩子走到我面前,问:“老师,我画什么呢?”

“你们想画什么都行啊。”孩子们有点垂头丧气。

最后幼儿的成果都出来了,基本上都是平常的画。有的孩子画了半幅画就走开了,留下我一人在教室里郁闷……

幼儿园环境是什么,幼儿在环境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又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和幼儿如何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些问题是本节内容的主要关注点。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内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密切。正因为此,《规程》对幼儿园的物质条件提出了最低限度的要求。如果一个幼儿园缺乏起码的物质条件,让四五十名幼儿挤在一个小活动室里,又没有多少可操作的玩具材料,不用说教育,就连幼儿的安全、健康也得不到保证。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使幼儿在操作和摆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各种社会行为,实现个人的发展。

虽然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但如果教师不具有高尚的师德,正确的教育观、发展观、儿童观及必要的教育教学技能的话,再好的物质条件,其效益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盲目地追求幼儿园物质条件的高标准、超豪华,而不注意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的话,是难以发挥物质环境的教育效益的。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与利用各种有利的精神环境,控制各种不利因素,保证幼儿顺利、健康地发展。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生产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如上所述,幼儿园环境具有教育性与可控性。另外也不难看到,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而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如前所述,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要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

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

四、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教师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原则贯穿于环境创设的各项工作之中,对环境创设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导作用。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只有认真贯彻这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一)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决不能允许有与教育目标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在创设环境之始,首先应考虑的是创设的环境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此外,对于一切干扰环境教育性的外来因素如商业化倾向、不良文化产品等要予以坚决地抵制,以保证环境的教育性。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例如,同是玩娃娃家游戏,给小班幼儿提供的玩具就应该是数量较多的主题玩具,如娃娃、小锅、小铲等,而且玩具要一式多份。这是因为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多是一些模仿动作,而且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性也很强,平行游戏较多。而大班幼儿玩娃娃家所需要的多是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或能一物多用的材料。因为大班幼儿接触面广了,知识经验丰富了,在游戏中对社会生活的反映范围扩大了,内容也丰富了。如果玩具、材料的功能太单一,会限制幼儿的想象和创造。教师要对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充分地认识和了解,才能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

此外,发展适宜性原则还要求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宽松、自由、和谐的,物质环境是安全、多样的。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环境中充分表现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水平轻松愉快地选择自身的发展。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

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

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环境的创设要依靠大家的力量,如布置活动室的墙面,大家分工,有的剪、有的画、有的贴,要让墙面布置得漂亮,需要幼儿齐心合力,不能光顾自己做,还必须商量、听别的小朋友的意见,相互帮助。这样,幼儿能够实际地去感受集体的力量,发展合作的意识,并实际地提高相互合作的技能和能力。

总之,在参与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发展、学习、创造、合作,这是对幼儿最好的教育,其效果绝不亚于教师创设的现成环境。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日益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家长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特有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强有力地作用于幼儿。因此,尽管幼儿园小环境的教育功能很强,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幼儿园封闭的小环境中,是不能搞好教育的。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与其消极被动地任其影响幼儿,不如主动地与外界结合。尽管外部因素不能左右,但是可以选择、组织、利用其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因素,努力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都曾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富贵病”和“花钱病”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们指出,幼儿园环境好坏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在于花钱多少、外国货有多少。这些观点对今天理解环境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当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幼儿园的经济条件肯定是有差异的,但这并不等于说,贯彻经济性原则只是贫困地区的事。我国所有的幼儿园都应当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教育,都应当结合本地区、本园所、本班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及地区、家庭的优势,教师、幼儿、家长齐动手,共创美好环境。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在这方面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创造了许多很好的经验。有的经济条件很好的城市幼儿园仍坚持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教具,利用自然材料布置教室。

五、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环境中重要的人的要素,那么,这一重要性怎样体现和发挥出来呢?这就需要清楚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准备一个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在准备环境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2.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也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

3.让幼儿积极参与准备环境

环境毕竟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前述的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很多幼儿园的实践还证明,幼儿积极参与准备的环境,最受幼儿喜欢,最引起幼儿关注和投入,而那些完全由教师包办的环境却并大吸引幼儿。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能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教师预想的各种计划、打算、设计等,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的,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决定”。教师也平等地参与讨论。在轻松的气氛里,以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自己的想法哪些应当修正。在具体的准备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特别是那些能力差、个性孤僻的幼儿,更要注意给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帮助他们与别的幼儿合作。

准备了一个好的环境并不等于就万事大吉了。这个环境能否按预期的计划运转,幼儿能否充分地利用环境的条件,能否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还要看教师能否营造环境的气氛,有效地控制环境。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大致有几个环节:诱导幼儿进入活动;帮助幼儿展开活动;指导幼儿解决纷争、困难或情绪问题;帮助幼儿结束活动。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通过灵活地变换角色,促进幼儿与环境中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材料有效地相互作用。

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作用。比如,准备环境时有失误,造成环境中有不合理的地方,一经发现就应马上调整。

总之,教师要对环境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动后都重新审视一下环境,及时地通过调整来保持环境的发展性、教育性。这样,环境才不会静止在一个水平上,才能与幼儿的发展保持动态的平衡。

准备环境、控制环境、调整环境,这就是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环境的命脉。环境中的物质材料、人际因素以及它们与幼儿的关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师来调控的,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也是由教师直接或间接引导的,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幼儿在环境中的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六、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介入

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介入有着与成人所不同的特点。而认识这些特点,对创设儿童自己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儿童的环境

1.幼儿园环境不等于幼儿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本应当是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是根据成人的思维方式,根据成人对幼儿特性的了解而创设的。这不能不带来事实上的差距和矛盾,两者的区别在于:离开了孩子自身的特点去研究他们的环境,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在探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时,必须解决如何使所创设的环境为幼儿所接受,使幼儿园环境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在这里,考虑问题的角度应当有一个转变,即应当首先考虑:什么样的环境才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从而更接近于幼儿的环境。

首先,它必须符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其次,它必须是幼儿能够介入的环境;再次,它必须是幼儿能够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最后,它必须有利于幼儿对环境的实践,使其获得成就感,产生成功的喜悦。

所以,幼儿园环境创设如果能较多地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能够吸收幼儿加入环境,满足幼儿的交往需要和成功需要,幼儿就会喜欢这个环境,并把它看成是自己的环境。

幼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幼儿并不是对周围所有的环境都表现出其热情,而是对环境的选择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所喜爱的环境是:①熟悉的环境;②新奇的环境;③动态的环境;④富有想象力的环境;⑤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⑥具有情感色彩的环境;⑦受鼓励的环境。

幼儿园创设的环境,应把握幼儿所喜欢的环境的基本特点,以求最大限度接近幼儿的环境,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效应。

(二)幼儿对环境的认识

在幼儿与环境的关系中,人们注意的往往是环境对幼儿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在环境中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即忽略了幼儿对环境的认知特点和作用特点。那么,幼儿究竟通过什么途径来认识环境?幼儿认识环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只有了解了这两个问题,才能知道幼儿在环境中的作用绝不是被动的、无能的,而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在探索环境,并表现出对环境独特的认识特点和实践特点,从而构建自己的环境。

幼儿对环境的认识,一般通过提出问题,依靠经验,动手操作,凭借联想,借助权威等途径实现的。

幼儿几乎对一切都要问个为什么,而且是一个问题连着一个问题,只要成人有兴趣,他可以一直问下去。可以说,幼儿对环境的认识,往往是通过对成人的提问而开始的。据皮亚杰对学前儿童的语言分析,其中至少有15%是属于提问性质的。儿童在新奇而不适应的情况下,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只能采用大量提问的方法。这种认识事物的强烈兴趣,不仅使幼儿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幼儿对环境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有人把幼儿期称为“提问期”。

幼儿对环境的认识,离不开自身所积累的经验。例如,餐桌旁,一个小孩看着一盆汤想喝。按照他的经验,凡是烫的东西是一定要冒热气的,可是这盆汤竟一点热气都不冒。他用一把大汤匙盛了满满一匙往嘴里送,突然,他被烫得跳了起来。原来汤上面有一层油,把热气盖住了,可是这个小孩没有这个经验,上了当,但得到一次经验。这个小男孩懂得了不冒热气的汤,也可能是烫的,而且他模模糊糊地了解到,由于油比水轻,所以会浮在水面上。事实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类似的经验积累,幼儿逐步了解了周围的世界。

幼儿认识环境与成人不一样,他们不是从抽象的概念着手,而是从具体感知经验着手,因此,动手操作成为幼儿认知环境的又一个重要途径。你跟小孩讲水的性质,讲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走而不沉下去,他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如果你给他一盆水,再给他几块木块,铁块或塑料块,并往水中一放,马上就知道木头最轻,塑料块其次,铁最重。再把一个空铁盒子放在水面上,只要它排出的重量大于它自身重量,铁盒子就不下沉,虽然不懂原理,可是他马上会联想到船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虽然没有真懂,但他却感到自己懂了。操作,是幼儿了解客观世界的有效途径。

联想帮助幼儿从已知领域进入未知领域。比如他从自己穿的衣服联想到成人穿的衣服,自己住的房子联想到动物住的房子等。游戏是幼儿通过联想,模仿进入成人领域的最佳途径,“玩家家”游戏,他在其中扮演爸爸或妈妈,从而体验到了大人是怎样照料他的,等等。联想,是帮助幼儿进入未知世界,了解环境的有效途径。

幼儿由于缺乏基本的知识和经验,对周围的环境总是有着一种陌生感,有时还会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总是从成人处寻求一种支持和保护,并依靠成人的力量参与到环境中去,诸如幼儿在相互交谈时,常常会说我爸爸说的,我妈妈说的,或者说是老师说的。这就是幼儿凭借成人,凭借权威的经验来了解世界。他们特别喜欢找一些有经验的人,也即找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比如遇见解放军,就一定要他讲战斗故事;遇见猎人,就一定要他讲森林中的故事等。这类权威,往往成为幼儿直接认知环境的依据和鉴别事物的标准。

幼儿从他自身的经验出发,凭借这些具体的途径,来了解周围的世界,了解周围的环境,并对周围的信息加工处理。

(三)幼儿对环境的介入

幼儿对环境的介入,是幼儿认识环境的重要条件,幼儿对环境介入的程度,决定幼儿对环境认识的效果。所以,在幼儿与环境的关系中,必须研究幼儿如何介入环境以及其介入环境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介入环境的要素主要有两个,即活动和伙伴。幼儿活动,主要是指幼儿为了获取某一种知识经验而采取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动作行为,是幼儿介入环境的实践性因素。而伙伴因素,则是幼儿介入环境的社会性因素,是促使幼儿个性的社会性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便年龄再小,伙伴因素也帮助他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取最初的人生经验。这种经验对幼儿最初的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此。活动和伙伴构成了幼儿介入环境的两个最主要因素。

幼儿的活动,在幼儿园内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即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和劳动活动,这三者对幼儿介入环境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幼儿的游戏活动实际上把他们的劳动和学习都带动起来了。游戏,是幼儿学习知识的最好手段。当幼儿园在推行寓教于“戏”的方法时,幼儿同样难以区分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因此,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环境,帮助幼儿通过活动介入环境,是促进幼儿认识环境的有效方法。

伙伴是儿童介入环境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伙伴因素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寻找伙伴,是幼儿的一种天性,人类最终能以均衡原则取代动物的优胜原则,显然同这种天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否则,人类就永远不能完成自身的进化。

对于幼儿来说,伙伴本身就是个环境因素,要求伙伴本身就是渴望介入社会环境。他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原先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事情,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学习。一些好的行为如果受到伙伴肯定,就会得到强化;相反,不好的行为在与伙伴交往中,由于受到抵制而能纠正。由于幼儿还没有评价自己行为的能力,因而只能用同伴的行为作为衡量自己的尺码,这种社会比较过程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与自我尊重的基础。另外,在与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幼儿发展了自己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学会了怎样共同来完成一项游戏。在与伙伴的交往中,幼儿学会了相互间的协调,学会了遵守某种约定,合作行动等,从而使自己的行为与周围环境相一致。因此,伙伴因素对幼儿介入环境和适应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正是在这一系列伙伴交往中,幼儿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环境,并为他们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1.作为学前教育中重要的基本要素,你如何看待幼儿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2.观察一所幼儿园的室内环境,从理论上分析其环境创设的有效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