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和生孩子哪个更后悔家庭怎么养娃?


时间:2021-07-17 17:37:26来源:作者:
以前家里生八个十个孩子的都很正常,现在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却成了少数。现在自己和丈夫都没有生三胎的想法,现在普通家庭养一个都费劲哪养得起那么多孩子,大家也就不会再用多次怀孕的方式来要孩子了,以前的人生那么多孩子也没见怎么着“
以前家里生八个十个孩子的都很正常,现在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却成了少数。前不久一位宝妈发帖求助说,自己前两年生了二胎,现在自己和丈夫都没有生三胎的想法,但双方老人都在催生,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了。
“我婆婆当年生了6个孩子,我妈也生了3个,在他们那辈人眼里,生孩子好像不是什么大事儿。现在老人天天催生,我跟老公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思想有问题了。”宝妈表示,真怕自己哪天真的就被催生成功了。
而网友们对这件事上也有各自的意见,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了。
网友A:就是,现在的人越来越娇气了,以前哪家不是生一大堆孩子,也没见怎么着, 我姥姥就生了10个孩子,现在大伙儿都孝敬她。
网友B:时代不一样了,以前多个孩子多双筷子, 现在普通家庭养一个都费劲哪养得起那么多孩子。
网友C:少生优生嘛,把孩子培养好了就行, 生了又不好好教育还不如不生呢。
传统观念讲究多子多孙多福气,我们的社会原本是提倡多生孩子的,但就在这几十年里,社会发展迅速,大家对于生娃的想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家里有多个孩子的时代真的已经过去了。
为啥没人生十个娃了?生育条件和观念早已翻天覆地,少生其实是进步
以前生活条件差,生孩子是一件没有准头的事情,且不说怀孕和分娩的时候更容易流产和难产,就算孩子生下来了也可能夭折。生10个孩子,但最后只存活4、5个孩子也很正常,想要孩子就只有多次怀孕生育。
而早在2019年,我国新生儿存活率就已经降到3.5%,大家也就不会再用多次怀孕的方式来要孩子了。
除了生育条件改善,避孕观念和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上一辈或者上两辈的人的观念中少有人会主动避孕,即便有这个想法,避孕的手段也比较单一,成功率也低。这样一来也就更容易怀上孩子了。
而如今,出于避孕和生殖健康的双重考虑,大部分人都很注重日常避孕,只有在打算要孩子的时候才会不采取避孕手段。
现在很多催生的人都喜欢说“以前的人生那么多孩子也没见怎么着”,“现在的女人就是事儿多”这样的说法,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多次生育、不注重避孕以及卫生条件落后必然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多发,只不过老一辈的人思想保守,很少会把这些事情告诉亲人朋友。加上信息闭塞,大家对这一块了解得也相对较少。
而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更加注重生殖卫生和健康,在生育这件事情上也就变得更为谨慎了。
因此,以前的母亲虽然普遍生多个孩子,但也是真的很不容易。而除了生育条件和环境的显性变化,还有社会方面的一些隐形变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家的生育观念。有时候也不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只是综合考虑之后还是觉得少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生娃简单养娃难,现在的养孩子早不是以前,最后一点是全球趋势
在以前,养大一个孩子似乎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基本上老大老二就是半个家长,从小就带着弟弟妹妹,还能帮家里干活,等孩子长到十几岁,基本就能工作挣钱了。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在一线城市里,供孩子上完小学就要花十几二十万,更别说之后的成本了。
而且在成本低的同时,以前生孩子的收益也更大。在以前,家里人丁少,尤其是没有男人是很容易受到歧视和欺负的,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要多生孩子就行。如此一来,家族势力变大了,孩子还能帮着干活提供经济支持。但现在,家里有多个孩子的情况反而可能会成为大家谈论的对象,以后还要操心孩子的婚姻和事业,正面影响不一定大于负面。
除此之外,在这几十年里,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职场参与度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即便结婚了,大部分女性也不再是只围着孩子和锅炉转,也会经营自己的事业。这一个变化是全球性的,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里体现得更为明显。
从多生到少生,背后折射的是整个社会观念的变化。之前大家把生儿育女看得过重,忽略了作为个人的自由和价值,要是不生孩子或者只有一个孩子难免遭人说闲话,如今社会观念更开放,丁克也为大家越来越接受了。其实不管是生多少个孩子,做负责任的父母,把孩子养育好教育好才是最重要的。
}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年轻人生育的欲望越来越低,随着社会环境压力的增大和心理的变化,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的群体越来越多,为什么年轻人生育欲望越来越低?为什么不想生孩子?下面好孕网带来介绍。
为什么年轻人生育欲望越来越低?
年轻人生育欲望低
2014年4月22日在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均已经出台“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后,黑龙江省开始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已有6484对“单独夫妻”拿到了“二孩证”,但仅占符合政策夫妻数量的1.6%,低于全国8.3%的整体水平。媒体报道显示,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城市的二孩申请也均低于预期。
黑龙江省计生部门几年前曾对80后是否会生育二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100240名20岁至30岁的被调查者中,表示不想生两个孩子的占69.9%。
2014年5月,国家卫计委在黑龙江省所做的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显示,黑龙江省的流动人口中想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比例仅为1.8%。
“东北人现在普遍有这么个意识,生孩子不划算,多生更不划算。生孩子成本过高,让人望而生畏。”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付诚发现长春这种现象更突出,“这几乎成了一个共识,收入不高,养孩子的成本大,占了家庭支出很大比重”。
“东北实行现代化、工业化在全国都是比较早的,城镇化程度也比较高,城里人多,计生政策在城市的执行也比在农村彻底得多。”付诚认为。
少子化在长春已经体现出来了,出现大量丁克家庭,普遍推后生育,适龄青年不生育,过去生育年龄在二十三四岁,现在二十七八岁,这个周期在变长。
“我认为应该尽快放开政策。”付诚说,单独二胎政策实施遇冷正说明了可以进一步放开政策,“不可能出现人口井喷式的增长,人们自己会去权衡,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如此”。
付诚提到了一个概念:“家庭责任传承”。“现在东北人好像没有多生孩子这个概念,上一代是独生子的,下一代基本是一个。年轻人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不是主动要生孩子,而是在老人‘威逼’之下生的,没时间、没精力多生孩子,生完一个任务完成。”付诚认为,这表明伦理上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在承担家庭责任方面更为自私了。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1.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没准备好
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成熟得晚,有的年轻人即便是结婚了也不考虑生孩子,因为在他们眼中认为自己还是个孩子,从来没想过怎么做父母,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不想要孩子。
2.生活压力大,不敢要孩子
网上都说在经济饱和的情况下年轻人就业非常难,很多年轻人即便结婚了也一直不要孩子,因为生活的压力让年轻人不敢多一份责任和花销,这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结了婚还不要孩子的主要原因。
3.选择做丁克
“丁克族”这一词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加入了丁克的阵列,年轻人认为,只要现在赚的钱够多,老了以后就不需要有孩子照顾,所以他们也不想要孩子。
虽然这些理由看起来挺自私的,但是也确实都是摆在年轻人面前的真实问题,不但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质量,也决定着孩子出生后的成长环境和生活质量。
所以年轻父母想要孩子,要考虑好诸多问题
1.经济情况
孩子有个别称叫“四脚吞金兽”,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任何父母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如果父母暂时经济不稳定,最好不要养孩子,等经济稳定一点再要孩子是对孩子和整个家庭的负责。
2.精力是否充足
照顾孩子不是有钱就能养好的,除了经济能力外,父母还要有充足的精力养娃带娃,很多年轻人自己没时间,又不愿意让老人带娃,就是不想浪费老人的精力,所以如果想要孩子就要保证自己有精力照顾孩子。
3.要二胎的家庭要平衡好两个孩子
前段时间一个上海的小男孩离家出走去了外婆家,警察找到他时他说自己觉得有了弟弟以后爸爸妈妈就不爱他了,所以他想去找外婆。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请大家继续关注。
}
2023-02-25 18:47 来源: 婧婧体育
原标题:首批丁克族陆续步入老年,他们的生活怎样了?“两有一无”是常态
文/银花(文章原创,欢迎评论、转发)
自从上世纪80、90年代一股“丁克潮”传入我国,做丁克,就成了一批思想前卫、崇尚自由、新潮的人的选择,虽然不多,但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
不要孩子。
我大爷爷家的大伯和伯母就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
在我们的传统思想里,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多子多福”
一直是许多人信奉的生育观念。即使到了现在,仍有许多人以无后为最大的耻辱。
大伯是我们家族里最有出息的人,也是学历和学识最高的人。
当年考大学是县里的第三名,还去国外学习了几年,后来在我们省城一机关单位工作,跟我大伯母拥有相同的留学经历,他们一见钟情,也相亲相爱了一辈子。
他们选择不生育孩子,就是
不想让孩子绑架自己的生活,想换种生活方式。
起初他们不要孩子,在我们家族里引起了强烈劝阻,每年过年他们都会遭到催生。
我大爷爷大奶奶也是非常恼火,无奈离得远,想管也管不了。
丁克是主动的选择
对于丁克,尽管许多人最后没有坚持下来,但是我大伯和伯母压根儿就没有动过生育的念头。
他们俩现在都已是退休的年龄,在我们眼里,
生活也是非常的惬意和充实。
平时,他们也就是养养花,种种草,锻炼身体,还去上了老年大学,参加了老年合唱队。
在情感上,他们也很满足,养了一只小狗,他们叫它儿子,对我们家族里的小辈也是厚爱有加。
往年过年,他们都会去外地旅行度假,据他们说已经去过20多个国家了。这两年因为疫情,所以只在国内游了。
还没结婚时,我特别羡慕我大伯母,虽然我妈比大伯母还小两岁,可她俩站一块儿,我妈要比她大十岁以上。
但我妈警告我说:
“你可千万学他们,别看现在过得舒心,老了不能动了,有罪受。”
和我妈的想法一样,在大家的印象中,大多对丁克群体的普遍看法就是
“年轻时轻松,老年时凄凉。”
无儿无女,最大的隐患就是老了没有依靠,但随着我国
福利体系的完善,医疗福利体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丁克群体也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而且他们的老年生活和大家想象的并不一样。
丁克的老年生活,有钱有闲
我大伯和伯母他们是主动接受丁克观念的人。像他们一样能接受丁克观念的人,
普遍都是高知人群,且具有较开明的思想。
对传宗接代没有执念,相反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比如央视前主持人王雪纯,康辉夫妇等,他们要追求的是自己的生活,生孩子只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必须。
因为他们年轻时是
高收入群体,

已积累下了足够其度过晚年生活的财富。
所以他们退休后,不必为孩子的工作、婚事甚至家庭琐事操心。除了没有子女,是既有钱又有闲。
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许多丁克夫妻都会携手出门旅游,或是一起投身于他们认为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做慈善、义工,去支教等。
由于丁克夫妻双方始终有着一致的家庭观念,他们的生活也不像有孩子的家庭,经常会为一些琐碎的小事闹不愉快,所以
夫妻的感情往往也更加甜蜜稳定。
我大伯和伯母对养老没有担心,因为有钱,他们以后会到我们省城高端养老院度过余生,就连墓地也已买好。
他们只想过好现在,并安排好未来,假如真有一天亲密爱人先一步离开,在高端养老院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会太凄凉。
如果萌生丁克的想法,一定要做好三个准备
虽然丁克的老年生活不像有子女的老人那么操劳,但是也会有很多弊端。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尤其是有病痛时,
滋生
凄凉孤寂之感
也是常有的,其他人生病时儿女绕床相伴,而自己除了老伴儿,能够求助的对象却少之又少,一旦安排不周,
晚景凄凉也是有可能出现的。
其实要不要孩子对整个家庭来说十分重要,它关乎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情感需要,毕竟人的生育是有年限的,因此做丁克不应该是一时的冲动。
如果有萌生丁克的想法,一定要问自己是否有把握做好三个准备。
1. 积累财富
财富是生活的保障,对丁克家庭来说,尤其重要。
虽然不必为儿女置办家产,操办婚姻,但是在步入老年之后,有个病痛需要人照顾的话,如果没有足够的财富,是不足以支撑丁克家庭在步入老年之后的生活支出。
我认识一位再过几年就要退休的女士,她和先生也是丁克。
她说自己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而是不敢花,她还计划着退休后继续工作。
所以,如果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资产没有把握达到这一标准,一定要慎重,以免后悔莫及。
2. 忍受孤独
养育孩子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有人因为忍受不了养育孩子的繁琐,所以认为不生孩子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但是很多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会对自己最初坚持的想法有所动摇。
现实生活中,也有丁克夫妻一方将另一方抛弃,又和别人结婚生子了,造成了被抛弃一方的终身痛苦。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在做出丁克决定之前,一定要事先考虑好,自己能否忍受住长久的孤独,即使过了生育期,一方有变,自己是否也不会后悔,否则将来后悔也晚了。
3. 养老问题
有子女的老人,自己的晚年生活除了和老伴商量,还能有子女的建议和安排。
但成为丁克,就要对自己的养老问题提前做出合理的规划。
由于自己没有子女,
对生活不能自理时护理的选择、遗产继承问题等也要有所了解和准备。
选择养老院养老,投奔亲戚养老,或是居家养老,哪一款是自己想要的,需要丁克夫妇做好选择。
您觉得丁克家庭生活幸福还是有子女的家庭幸福呢?
高级育婴师,二孩妈妈,一手养娃,一手写作,关注女性成长,母婴健康和0-10岁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欢迎您的关注和留言互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丁克和生孩子哪个更后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