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款适合长时间骑行的公路骑行山地自行车坐垫哪种好,要求减震效果良好。


匿名用户
2015-10-05 20:35:39
48点赞
134收藏
64评论
BROOKS坐垫介绍公元1878年,做贩卖马具和皮革生意的John Boultbee Brooks,因为马儿的意外死亡,而借了一辆自行车来通勤;重点是,他也觉得他的坐垫坐着很不舒服。于是,John决心改造他的坐垫。1882年10月28日,Brooks先生退出了第一款专利坐垫。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英国老牌自行车配件厂商Brooks England专注于自行车坐垫的研发生产。一张坚韧的有机牛皮,配上手工铜钉,以及座弓,构成了复古的坐垫。Brooks在生产坐垫时,除了部分工序为机械化加工之外,其他工序始终为手工制作。先通过纪录片来了解Brooks坐垫的生产过程:IPHONE等不支持FLASH的设备请点击:此链接购入Brooks毕业后,买了辆山地自行车上班通勤用,周末偶尔也骑着它出去兜风。坐垫是原配的普通海绵坐垫,坐久了极其不舒服,需要不断抬起臀部缓解不适。本着关照好下一代的态度,我决心买个好一点的坐垫。在做了一些了解和对比之后,我把目标锁定在牛皮坐垫上,最终购入了Brooks最便宜的款式B17 STANDARD,这个型号从1896年卖到现在从未停止过生产,算是能经受住一个多世纪考验的经典款式,应该不会差。 BROOKS B17_淘宝搜索s.taobao.com纸箱包装:箱体上的LOGO:BROOKS ENGLAND宣传语:箱体底部:开箱可以见到坐垫本体和一个调节扳手。蜜蜡色的牛皮坐垫,长275mm,款175mm,金属部件是钢轨和铜铆钉,总重量约有540g,比起其他科技含量高的轻量化坐垫则重了许多。翻过来看一惊。。。难道买坐垫送套套?!仔细一看:原来是配的Proofide皮革保养油,只有2.5ml,一次勉强够用,涂的时候在皮垫的反面涂多一点,正面则薄薄地涂匀(Aged系列的坐垫除外)。保养油可以使皮革维持滋润及外型,达到防水的效果且不会阻塞皮革透气的毛孔。注意,皮革保养油不是用来软化皮革的,千万不要对潮湿的牛皮坐垫使用Proofide皮革保养油。Brooks官方指定使用它们的Proofide保养油,但个人觉得应该可以寻找其他的皮革保养油来代替,毕竟Proofide有点贵。还有多国语言的说明书:说明书中的英文部分:下面看皮座:侧面压印:后面铭牌:反面:BROOKS的鼻尖都有预压设计,用附带的扳手拧动那颗螺丝可以把皮革预压到某一个程度,更符合臀部形状。每个人的臀型、骑乘姿势及体重决定了其坐垫的最舒适状态,当牛皮座垫开始呈现弓形时,就是需要调整张力的时候,建议调整螺丝一次锁紧90°即可。避免让座垫陷落到和座弓接触,防止压迫到座弓并造成断裂。使用感受装车后,第一感觉是硬硬的、凉凉的、滑滑的(滑的原因:一是因为坐垫是新的,二是因为皮面涂了保养油)。目前断断续续已经骑了有50km,没有其他不适的状况。一般的海绵、硅胶坐垫受力后的形变程度比较大,关键受力部位被臀部压实了,骑行的时候会把前列腺压得密不透风(有些中空的坐垫可以缓解这个问题),而且互相摩擦的面积也大。牛皮坐垫不会给人很绵软舒服的感觉,但正是因为软硬适中,才能给予臀部更好的支撑,而且用久了会更贴合臀型,成为个人专属坐垫。牛皮坐垫的透气性也较好,造型复古,唯一不足之处恐怕就是遇水受潮容易变形。涂proofide有一定防水作用,而一个防雨罩可以彻底保护坐垫不受潮,不用的时候可以收在坐垫底部的钢轨之间。
}

目 录(一)自行车基本知识对车速影响的性能顺序是什么?如何挑选自行车自行车内胎常识和选购注意事项认识自行车材料骑车⊙玩车⊙赛车骑赛车的入门知识自行车基本知识穿骑行裤需要穿内裤吗?何为踏频?以及如何提搞踏频(长)第一部分 自行车基本知识对车速影响的性能顺序是什么?撇开人的因素,在自行车的组件中对车速影响最大的几项是什么?车重?自锁?轮组?传动?我的个人感受,从提高幅度上来讲,而不是重要性上来讲。1.自锁,起码提高你50%的速度,我不用自锁和别人一起走AVS25就很辛苦了,用了自锁,一般单人AVS35左右还是可以的,能保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用自锁提高的速度最快,而且高速的时候不会踏空,就是解锁需要练习,新手摔车的非常多。2.车架,其实五通那个地方的硬度很重要,我用过200一套的铝合金架子带叉和碗组,也用过3000多的TCR的架子,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架子的硬度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感觉是在很快的速度,而且大力摇车或者快速通过的时候感受到的,在速度很低的情况下感受不大,五通在大力蹬踏的过程中会变形,如果五通很硬的话,会很少卸力,你的力量可以很好的传递到后面去 ,而不是部分被五通的弹性所吸收,所以,五通那个地方做的好,架子会很好骑,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蹬就感觉后轮有劲!另外一个好架子的尺寸和工艺也很重要,用小架子可能会被束缚不好发力,用大架子会导致不好控制甚至发生危险,这些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你的架子尺寸非常重要,还有,架子的设计,隐藏碗组现在用的越来越多了,并不是说比那种箍式的碗组就好多少,但是的确你可以感觉到,同一个档次,用隐藏碗组的车子就是转动灵活一点,车首那里也简洁好看一些,当然,有些好的碗组是100左右的隐藏碗组无法代替的!(比如KING的碗组,体会过一次,在我们那么粗暴的使用和拆解下。仍然完好如初,就是重了点,朋友的那套要200多克,但是的确结实)另外架子的角度和设计,比如有的偏重平地,有的偏重爬坡,有的2者都有,TT的车子样子更可怕,总之一个好的你该用的车架子,应该是五通硬度高,车头管和后叉钩耐冲击,尺寸适合你,使用环境适合该架子的设计思想,就是一个好架子!本来我想把架子放到第三的,因为我认为轮组对于提诉更重要些,但是车架是灵魂的思想还是影响了我,不过和自锁想比,提高速度车架子还是不如自锁来的快,花的钱少,所以自锁第一,架子第二!3.我认为是轮组,其实无论是爬山还是平地用还是综合型的,都希望轮子有这样的性质,那就是在一定的重量内,轴心越轻越好,轮子的重量都尽可能的集中在圈的外侧好,因为只有这样,在同样的速度下,圈的惯性更好,越不容易降低速度,有的特别轻的轮子,给我的直接感受就是,反映非常灵敏,一发力马上速度就上来,但是一停止蹬踏,车子就明显速度失去的容易的多,很快就慢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轮组轻的反而没有重的跑的快和稳当的原因,一套好的轮组,无论是自己编的还是工厂出品的,都喜欢用很轻的中心和重量适当的外圈,而且风阻小,我用过那种SUN的足有5-6CM厚的铝合金的大刀轮,是训练用的,国内也不是很好弄到的,重的要命,踩的时候反映也慢慢的,但是速度上来后相当好保持速度,稍微一用力可以跑好久,速度也可以很好的保持!所以一套好的论组其实很重要,个人推荐,如果是新手,车子又准备花费到4000以上的话,就买CB的R400好了,具有接近甚至超过工厂轮组的重量和性能,又具有自编的可修复性,爬山很在行,用稍微重点的轮胎或还是当爬山的用,平地效果也出色的很,当综合型轮组用合适的很!至于那种特别偏向平地和爬山的轮组,反而适应性不强的!一套好的轮组,根据我的经验,AVS提高个2-3是不成问题的,如果你一开始用的是非常便宜的自遍系统,换套好点的轮组,AVS提高个5-6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我把轮组放到第三位!4.我认为是轮胎,我用过19-45C的所有700C系列的胎,感觉的确是轮子越细,C数越小速度越快,注意,我说的是AVS的速度,不是最高速度,很奇怪的是,我用过那么多车子,最快的速度都是在60左右,昨天下午用别人的760一努力,加上一个大下坡,也是到了60左右,和我用公路的车最快速度差不多!而轮子越细,AVS的确越快,这和轮子的阻力减小也是分不开的!这是说轮子的宽度,我现在就用20C的了,因为19C的不是很好买,18C的听说过,从来没有看过,而我老爸的郊游车因为要带上阿姨,他还有我弟弟,一共300斤的重量,所以一般都是用38-45C左右的轮胎,不过平时都是我骑!但是,并不是说25C的换了20C就更快,这个时候看胎,管胎说不好,就用过一次,体会不深,而且那个家伙胎粘的也不好,没太好的感受,但是对于冲气的胎,还是感受很深的。胎好不好,先看抓地力,还有减震性,然后是防刺穿能力!好的胎,会牢牢的抓住地面,哪怕是有水的路面也很老实(这点光头胎不行,但是要是晴天,光头胎比谁跑的都快,刚买了2条26*1.20的山地光头胎,前天出去玩,“侮辱”了一下一些一般的公路车)用这种胎的感觉就是,车子压在地面上,风从耳边掠过,只听到轮胎和地面连贯而又细微的摩擦声。用MICELIN PRO RACE的那段时间,我几乎都是在担心高档胎的快速磨损,和别人说M不如V抗扎耐用和M出色的抓地力中度过的,用了1年,仍然很好,后来卖了公路车,胎留下做个纪念!所以,好胎抓地力一定要好,一套抓地力好的胎,可以弥补25C和20C的差别,用过50一对的正新20C的胎,和PRO RACE一样细,但是那种感觉和换了车一样,手马上开始震的难受,甚至觉得轮子的反映都慢了(这个很好理解,PRO RACE的胎,我的那对是209克/条正新的要在350克/左右)而我用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做平时使用,尽管只有23C,但是总是比我以前同样状况下用20C的正新或者是建大胎感觉好的多,速度也相当,甚至更快一点!)所以,这里我说明了C很重要,但是在C相差不大的时候,抓地更重要。还有就是吸震性,好的橡胶可以吸收很多震动,我在使用一些便宜的胎的时候,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车子的震动增加,而换上好胎后,其实就是换上PRO RACE后感觉震动就小了很多,(不是说只有PRO RACE好,而是高档胎中,我拥有的最高档的而且用了1年的只有PRO RACE,其他的一些用的不多,或者都是用别人车子时候感受的不是特别深!)因为震动的减少,所以可以很舒适,可以跑的更快而不担心震动太大自己受不了。最后是抗穿刺能力,大家都说 V做的好,我用<span style="max-width: 100%; word-wrap: break-word;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的感觉也不错,一年就扎了2次,这个不好说 ,用KEVLAR的胎现在是越来越多了。据说有的高档的用了5层,不过是胎就有扎的时候,一般来说,高档的胎这点做的都还可以。最后说重量,胎轻可能就要做的薄,就不耐用,但是反映快,因为轻,体力消耗也小,胎重可能胎冠很厚,很耐磨,但是反映就慢一点。体力消耗稍微增加一点。折叠贴因为不用象普通胎那样用钢丝边来做固定,所以轻了不少,但是也不是很容易在边上坏掉!看胎的档次高低了。现在让我最满意的就是PRO RACE了,因为我用过的胎中,MAXXIS的不是很耐用,价格偏高,效果也不是很好,而且好点的胎在国内买不到,KENDA的有好的折叠苔,但是国内不常见,V的东西的确很不错,耐用,抗扎性能好,抓地力也不错,用过很长时间的维多利亚的罗马系列的胎,100/条,不是很贵,也很轻,200多克,也很抗扎,而HUTHISON是让我很失望的,因为贵的要命,甚至有600/条的胎,可以买2个PRO RACE了,重量是轻,但是不耐用,很容易磨损,可能就是专门为比赛准备的贵族胎吧,我是消瘦不起了!所以,一条轮胎在抓地,减震,防穿刺,重量上要求都很高的,好的胎也是在想办法把这4个性横中和 在一起,大家一定还希望价格很便宜,特别耐用,翘胎的时候不用太费劲!可惜,这7点无法共同保证啊!我买的时候PRO RACE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价格很不正常,2条只要了350元,还送了M的胎垫。正常都是要在240-300/条的。抓地一流,减震很好,一年扎2次,算不错,重量:209克,很轻的了,因为买来价格也还很好,算便宜,耐用吗,用了1年,跑了10000公里,现在看来再用5K公里估计不回有问题,及格,翘胎很方便,配合MAVIC的圈,记得那次扎的时候,跑着跑着感觉后轮不对劲了,气放完了,用手一拽,就下来了,装的时候用手稍微使劲一点,也差不多!5.说传动系统,和一些其他的提高速度的一些办法,当然很零碎了,什么都有,也分不出主次来,就一起说了。传动系统,有不少人会说ISIS的硬度比方孔的高,这个正确,你可以这样想,中州就是一个杠杆,越粗当然越结实,有人说ISIS的比方空的更轻,这个也对,个头越大,可以更好的在中间镂空!也就可以做的更轻,现在一体中孔也成气候了,价格也开始平易近人了,这个更对,杠杆都和作用端从兄弟关系到一体了,当然更硬,不过我要说句让人伤心的话就是,当水平不是特别高和不是追求秒的差距的话,他们的表现差距不是太大,CP现在还没有ISIS系统,但是CP的东西一样很硬,不比一些ISIS的系统软(这个可能和意规的中州比日规的粗壮很多有关系,另外CP的轴很窄,103MM的不少,一般SHIMANO的109.5的很多。你可以这样考虑,杠杆很粗,而且很短,当然不容易折断,强度很高)。另外就是牙盘,有人说曲柄不能软,有人说盘片不能软,道理和中轴和五通一样,就是在大力气蹬踏的时候,越不容易变型越好,因为变形就卸力,吸收蹬踏的能量。软不软的事情,其实在你力气很大的时候才能感觉到,AVS上到40左右的时候再说好了,一般的车子我们还是踩不出软的,当时他们的确对你的速度有一些影响,但是非常细微了。没有前4个因素影响那么大,对于比赛选手来说,分秒必睁,当然很重要了。但是我想国内的一些比赛还没有到1秒钟压过几个人的时候,所以爱好者看钱包提示,不要一味的乱花冤枉钱!一般来说,CNC的尺盘比冲压的尺盘要硬,你可以这样想,从一个大土豆上片一片土豆下来,比你把一个小的土豆块用菜刀拍成一片比起来,自然要结实一些,材料好自然也硬,比如7075CNC的东西,显然比普通的钢冲压的好太多。曲柄硬度和材料也有太大关系了。影响碳曲柄的轻,而且硬度还好,而且还能起到吸震作用,但是贵的要命!爱好者们根据钱包选择,用过才知道,不要相信别人说怎么软怎么软,比如我最开始用仿闪电的100元的盘,后来换了SORA的大盘,别人和我说,SORA盘比闪电好太多了,结果是:闪电的盘和SORA的盘几乎一样重,都是铝合金曲柄钢齿片,换上后,我几次和别人出去玩,都没有感觉出来和换了闪电有多大的区别,也的确没什么区别,所以,现在刚入门的,问我选择什么,SORA的要吗,105的要吗,我都和他们说,SHIMANO的抵挡牙盘就是弱项(UT DA不包括),100买假闪电,高档点的上TV什么的,轻,硬还好。他们就都叛变了!至于什么前后拨啊什么的,手变啊,刹车啊什么的,对车子的速度没有什么影响,重量上有点差别 7700 425克重量,SORA450克重 ,UT的耐用,却要485克的重量,但是这些对于你的车子的速度影响小的很,车子上甩多点泥点子,换个好点的胎都可以弥补这点重量的不足,但是花费的钱,可就不是那么点了!SORA的后拨可以很好的支持7-10速,我都试验过,只要100员,265克,4400的后拨要180,也是265克,只是材料上有点进步,UT和105的好象是228克,却要300多了,DA的轻啊195克,可是要600的价格,爱好者还是看钱包为好!链条上也不说,DA的可以考虑,因为便宜才160/条就用个DA的,满足大家虚荣心,SRAM的也很好,带魔术快拆的,也才300不到,什么都方便。重量比DA轻一点,而其他的HG系列和IG系列的还有KMC系列的重量差距不大,强度上差距也不大,爱好者说自己总能踩断链条的不是乱发力踩车子就是链条装的不好。在我的升级和使用过程中,没有感觉到一些高档的零件比一些入门的差距有多大,至少没有金钱上价格差距的那么大,20/套的JAGWIRE的台湾线没有见的比SHIMANO一套大概要50的线在速度上有差距,当然,更高档一些的变速线管和线的确给我有很深的印象,的确好用的多,但是比赛不是看谁变速快,润,骑在车上的是人,给自己的力量升级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否则,阿壮下来,车给你,你也是落后。所以我说,传动系统对你的速度影响不是很大。其他的提高速度的就是一些很零碎的了。A。比如车子的各方面尺寸都和自己的身体吻合,使用舒服,自然速度会快,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调节身体和车子适应上。B.车子要非常舒适,比如吸汗减震的把带,碳叉子和硬而不颠架子,碳杆,舒服的座包(意大利的有太多选择),总之,你要明白一点,舒服的,合适的,才能保证你的快速,而即使不要求高速度,尺寸合适和舒适也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对2000左右的人门车也建议他们用碳叉子和意大利产的座包和贵一点的把带的原因,这些可以让你最舒服,舒服才能骑好车。说一下为舒服升级的经验:先是把带,比如GINELLI最近的那种工包的40元的把带,40员买个一线牌子,简直是馅饼。而且把带投资最少,效果也显著,你的手最先把良好的感受带给你!然后是坐垫,屁股很重要,前列腺很重要,要宝宝,DD很重要,投资稍微要高一点,比把带贵一点,但是值得啊。140的VIPER是个不错的选择。不穿骑行裤子,一般100公里左右,PP不会造反的。然后就是碳叉子,半碳全碳在减震效果上是一致的,重量上有点差距而已,没钱也买个CB的280的密纹叉子(又成CB枪手了,但是那个叉子和铝的价格都差不多,上管是刚的,但是结实),手上的震动马上少了很多,手很舒适,屁股不疼,胳膊不麻,你还不骑快点啊?最后是碳座杆,放在最后为什么呢。把带花的小,效果快,换好坐垫的效果又比换碳杆子来的快,用碳叉子是因为效果也比碳杆子强,至少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在你换了前3样后再换碳的杆子,屁股的感觉区别不是太大,但是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所以有钱还是换了好!所以,要为车子舒适升级:顺序是:把带-坐垫-碳叉-碳杆C.就是骑型服装,我的体会是:骑型裤和上衣非常有用,尤其是那种带背带的裤子,有了裤子后,你的屁股才会很舒服,而且因为那个垫子的造型,你的屁股才会老实的坐在坐垫上,而不会前后的来回动。也因此有了一个固定的蹬踏位置。而带背带而不是那种半截的卡在腰上的裤子,一个好处是可以让你的腰很舒服,不受影响,而且呼吸也顺畅。上衣用的专业面料可以让你的汗水迅速的排除体外,保持干爽!而且贴身的设计,可以降低风阻,有人穿那种大的运动服出来骑车,后背兜风,鼓的和气球一样,能快吗?D.学会适当的变速,保持一个高速度,其实靠的是一个固定的蹬踏频率,比如你用53带17,因为路矿好,你的频率有提高的趋势,比你的固定频率有所提高,换53-16,你就会回到了一个固定的频率,而爬坡了,你用39带15频率有下降,换39带16,不行换17,总之固定到一个你习惯的灯塔频率上,你的速度就会很快,而且体力消耗不大!专业选手为什么追求10速,还要11-21,一点一点的增加,要的就是细腻的过度,来保证自己的蹬踏频率是一个固定值!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一看是下坡了,就53-12的狂冲,看到是爬坡了。就马上疯狂的变成39-23,那么你可以开心了,他不会变速,你就等着他体力透支超过他就可以。我的车子是SORA的8飞系统,前面是52-39,后面是8飞 12-13-14-15-16-17-19-21,有人嘲笑我,不用9飞啊,不用3片大盘啊,我在东北,这里都是平原,我还没有碰到过39-16上不去的坡。用3片的没有必要,用9飞?9飞也就是12-13-14-15-16-17-19-21-23,我承认,比我多了了23的飞,但是我自己连21的飞都从来不用,只用39的单小盘后,从来只用到12-16这几片,后面的都拆了3片。你说9飞比8飞变速细腻,我都用不着,9飞自然是多余的,但是你说我的车子变速不细腻吗?我可以向你保证,一样细腻,就算是最新的DA7800的10飞,11 -12 -13 -14 -1 5-16 -17 -18 -19-21-23,去掉开头的11和后面的23,不是也一样吗?何况我52-11一般都睬不动,19以上的飞都没有用过,所以我的变速系统一样细腻,但是为什么有的人换的要细腻些呢?这个也可以理解,比如8飞的,有12-30的用的是12-14-16-19-21-25-28-30,大致是这么个范围,有一点的差别,这中自然变素不细腻,12-21的空间内只有5党,而我的12-21的空间内有8挡,自然细腻的多,而且常用的12-17的范围,我有6片,也是一个齿一个齿的增加,所以我说,我的8飞和那个8飞是不一样的。我的12-21的8飞和9飞的一样细腻,也不比10飞的差多少!好了,学会变速就说这么多,所以我还是认为8飞足够用,我的8飞可以当10飞用的!当然,细腻的变速是关键,12-30的8飞至少对公路是不够细腻的,我们东北用12-21 8飞非常适合!如何挑选自行车在这里,我们抛弃所有的品牌因素,仅以自己的眼光和手感去大致判断一辆自行车是否符合最基本的要求,本片文章比较适合对自行车不甚了解的朋友们。首先,我们要有这个思想,所有的工厂都会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自行车也一样,不管这辆自行车的品牌有多么响亮,他在业界处于如何崇高的地位,在决定把她领回家之前还是先仔细欣赏她一下吧。即使找不到什么毛病也要把她调整到最佳状态!下面开始:第一:总体检查品牌整车应该都是配有包装及相关说明书的。整车装备好后,前后轮中心应该在车架中心面上。外观方面:各零部件外露表面应没有明显缺陷,商标、贴花图案应完整清晰,应不存在粘贴不良、破损或错位等现象;油漆件、电镀件外观良好。焊接件,这类零件主要包括车架,前叉,把立管等,这类部件的焊缝表面应均匀、整齐,千万不能有焊缝、焊穿、漏焊、虚焊错位等现象,一经发现XX勿论。自行车各对称件(包括前叉、车架、货架等)应与车架中心平面对称。第二:检查锐边这里主要考虑的是在正常骑行、搬运或者维修过程中,骑行者的手、腿可能触及之处,应该都不存在外露锐边。比较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货架、坐垫底部、车架的消水孔。另外,各个螺栓的外露部分应小于螺栓的直径。第三:转动部件各个转动部件(包括车架前叉、曲柄链轮、车轮、脚蹬等)应该转动灵活,没有松动,阻滞等现象。曲柄在转动过程中与车架后下叉要有足够间隙,车轮与车架(还有刹车皮)之间也要有足够的间隙(但是刹车皮与车圈之间的距离也不能过大,保证在2-3mm比较好)第四:传动部件各传动部件(包括曲柄链轮、飞轮、链条等)应转动灵活,转动时应无脱链、跳链等现象,曲柄、链轮、链条均不能与链罩或车架相摩擦。第五:制动系统制动系统必须灵活可靠,前后刹车的安装一定要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刹车手把与车把的距离也要适合自己手的大小。第六:变速装置变速装置在变速范围内变档应清晰可靠,无空档,跳档等现象。第七:其他方面一辆合格的自行车,鞍管、车把应有安全标记;操纵线(主要指变速线和刹车线)应有足够的长度,钢绳在钢绳套中运动应顺畅,钢绳末端应钝化或者有钢绳帽;站架应保证车把在任意位置时车身不翻倒,站架定位、复位灵活可靠;反射装置,前白后红的广角反射器,同时车轮上最好装有侧面反光器,当然主动式反射器是最好的。自行车内胎常识和选购注意事项在店里经常有车友问我内胎的规格问题,试着简单介绍一下,方便车友,同时也作为以后的骑行者新店员培训资料。1、自行车内胎大小规格大小规格要配合外胎,外胎的胎壁会标明大小,比如26×1.95(26是指配合轮径,山地车一般都是26寸,儿童用山地车一般24寸,1.95指的是断面宽度),700×23c这样的字样,要根据外胎大小来选择内胎。一般内胎大小有一个适合范围,比如说标有26×1.95~2.1的内胎,则说明这个内胎可以配合使用26寸的,宽度在1.95~2.1范围内的外胎。2、自行车内胎气嘴类型和规格气嘴要配合车圈来选择,车圈上的气嘴孔大小决定你使用美式嘴还是法式嘴,车圈的厚度决定气嘴长短的选择,我们所说的刀圈就需要使用加长气嘴的内胎。国内常见的气嘴类型有英式嘴、美式嘴、法式嘴。我们原来日常骑行的26寸、28寸车都是英式嘴(E/V),需要用气门芯橡皮管的的,我小时候用来做弹弓的弹性材料,大部分都是用英式嘴的气门芯橡皮管做的:)因为橡皮管比较容易老化,造成气密性不佳,并需要经常更换,目前运动类自行车很少会采用英式嘴。 自行车内胎常识和选购注意事项法式嘴(F/V)是几种内胎里高压时气密性最好的,公路车胎需要高的气压,所以大都使用法式嘴。法式嘴很细小,在车圈上的孔也很小,有利于车圈强度,公路车使用法式嘴为多,也可能和这个有关系。但也比较脆弱,我打气不小心弄断过几个了。我们见的摩托车内胎基本都是用美式嘴(A/V),所以美式嘴也俗称摩托嘴。美式嘴的气密性较好,打气比法式嘴方便很多,所以使用的最为普遍,山地车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美式嘴,很多低端公路车也是配置美式嘴。美式嘴目前在国内打气很方便,绝大多数的便携式打气筒都可以打美式嘴,在外的修车摊和摩托车维修处也都可以打气,最适合自行车旅行郊游使用。气嘴长度: 标准美式嘴的长度是2.8cm,法式嘴的长度是3.2mm,(上面的数字记的不太清楚了,回头查查如果有误再做修改)我们要根据车圈的厚度选择合适长度的气嘴,气嘴从车圈突出来部分长度方便打气即可。3、自行车内胎厚度不同厚度的内胎适合不同的情况使用,以建大为例,一般厚度的内胎时0.87毫米,在这个基础上还有0.73、0.6、0.45毫米厚度的轻量化内胎,也有1.2、2.25、4.3毫米厚度的加强型内胎。轻量化内胎主要用于自行车速度竞技上,轻量化的内胎可以减少轮子转动的重量。因为厚度减轻了但强度要求不小,所以价格上比普通厚度内胎要贵。加强型内胎用于高强度使用,比如高强度山地越野、DH、BMX等,4.3mm的超厚内胎内薄外厚,极粗极重,看着很有信心不爆胎,海师傅当时一看就说简直就是一个外胎。骑行者曾经销售过,购买的肯定是对补胎极其厌倦的车友,购来用于自行车旅行。一般的骑行,我们使用普通厚度的或是稍厚的内胎即可,很多车友不了解,以为贵的一定结识耐用,在做旅行用途时候也选购轻量化内胎是不对的。4、自行车内胎材料般常见的为天然胶和丁基胶,丁基胶耐高温性和延缓老化都比天然胶好,使用寿命长。同时,气密性也好很多,所以中高档内胎基本都是使用丁基胶做为材料。一般修车摊上几块钱的都是天然胶内胎,目前在骑行者销售的都是丁基胶内胎。5、自行车内胎补漏液(也叫防漏液</STRONG>)内胎补漏液可以购买回来自己灌注,也可以购买已经灌注好补漏液的内胎。曾经一个车友从骑行者购买了补漏液内胎,刚骑走一会儿就推着车回来,扎胎了,责问海师傅怎么补漏液内胎扎胎还漏气。其实内胎补漏液仅能自动修补较为细小的孔洞,同时加强内胎的气密性,对于一般的较大扎胎是没有办法的。6、自行车内胎品牌自行车内胎品牌同时也是外胎和骑车轮胎品牌,目前国内车友中大部分都是使用建大/KENDA和正新/CST(包括玛吉斯/MAXXIS),也有少部分使用朝阳等国内品牌论坛,也有少部分使用米其林等欧美内胎。建大和正新这么受国内车友欢迎,可能和他们的内胎性价比高有关系。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车友说建大胎好正新胎不好,或是相反的言论。其实这两家轮胎工厂都是世界最大的车胎生产厂家,产品质量都是可以放心的。建大自行车轮胎生产规模估计是世界第一了,其品质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很多其他品牌的轮胎也是他们代工的。建大的美国市场总经理今年年初时来过骑行者,他骄傲的告诉我:经过他9年的努力,KENDA已经成为美国销量第一轮胎品牌了。正新也是实力很强的企业,据说在在一段时间和建大竞争处于劣势,并且品牌形象受损,后来新注册玛吉斯/MAXXIS品牌,经过不懈努力,也成为世界最著名品牌之一!这两家对头商家很有趣,他们和台湾另外两家著名整车品牌的关系和地位都是很相象,并也是分别和这两家整车品牌有不同的特殊关系,有兴趣的车友可以猜猜是那家和那家好!骑车⊙玩车⊙赛车简单说说入门装备:1、头盔,保命的,不用多说了,并不是花哨拉风的玩意。新手选择的时候得注意几个问题:要合头型,基本不要有大的空隙,戴上去不要空,也不要任何一处太紧,会让你长途的时候非常痛苦的;尽量选择透气的,象大热天,头顶散热不好会让你头晕;选择头盔的时候一定要戴副眼镜,都得舒适才行。2、骑行裤,建议按你的经济实力尽可能选择高档产品,这是贴身的、影响功能的东西。好的骑行裤会让你在长途的时候笑望他人搓揉疼痛着的屁屁,也让你在床上时觉得骑车是锻炼身体。总之,好的骑行裤会更少影响你局部的血液循环,更大量的排出你两腿中间的汗,减少你大腿内侧的摩擦。还得补充一句,骑行裤里面是不穿内裤的。3、手套,防滑减震、防摔车时手掌与地面的摩擦。购买的时候可以考虑一下你所选的手套能否舒服的擦掉额头上的汗。4、骑行服,好处很多,舒适、透汗、背后的口袋可以装小东西而避免腰包给衣服带来的磨损。。。。。。5、风镜,防风防沙,选购的时候戴上对着电扇试试看,不是全面透风就行。6、最后说入门的车。山地就是680、勇士这个级别,至少需要千元;公路入门就不要选择梁变的了,至少需要SORA级别的手变,一般价格在2000出头。入门的车,什么套件,什么轮子,什么胎都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合适你身高腿长的车架。车架可以稍稍偏小一点,但是千万别太大了。山地速度不快,基本上16-18寸的都适用,毕竟不是竞赛级别。公路对车架的选择影响就很大了,因为直接影响你的骑行姿势,增加风阻和发力不畅。需要知道的数据是有效的水平上管长度,只有传统型车架才可以直接量上管。现在的入门级别公路车基本都是压缩车架,角度不同而已,压缩车架在这级别只是为了减少材料而降低重量。所以,需要用软尺水平测量头管到座管的距离,当然是量两管中心的距离。没办法,各厂各品牌车架的角度、比例、长度的标示都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自己量。按我目前的理解和认知能力,175cm身高的人最大选择52cm的车架,170和180分别选择50和54的车架。把立可以长一点,只要把横前部不超过前轴垂直线5cm就是符合UCI的标准的,制定它应该也是有道理的。长一点,身体就会与地面更平行一点。我认为实际上目前多数人选择的车架偏大。各位新人就自己去感受和理解吧,仅仅是我的个人观念。再说说基本的骑行技术:1、出发前适当交换通讯方式。2、遵守交通规则,路况相对安全的情况下列一路纵队骑行,轮流领骑,尽可能通过控制集团速度而保证不让任何人掉队。3、保持较高的踏踩频率,不要用重齿。对于新手来说,山地的中盘和公路的小盘足够跑长途用了。重齿低频率会很快消耗你的体力也有可能引起你膝盖的损伤。4、骑段时间就让屁股离开座板几秒钟,加强血液循环。顺便也练习一下站姿骑车,俗称摇车。在爬坡、冲刺、摆脱的时候大多数人需要站姿的。5、不管是山地还是公路,即使你戴了手套,也要隔段时间换一下握把的地方,调整一下上肢的姿势。只要你的胳膊有足够的柔韧,你进行360度的旋转都可以。6、在你自己没有备胎、气筒、修理工具的时候你至少要知道谁有。但是长期不带还是会令人反感的。7、没有长途经验的新手千万别背着一堆东西去骑长途,那样会让你的腰有断了的感觉。需要单独说一说饮食。骑车,有氧运动,主要由糖和脂肪供给热量,而不是蛋白质。准备骑对你来说的长途之前,把胃里多填点淀粉(米饭、面食、土豆、藕),习惯的话蜂蜜、果酱也是不错的添加剂。骑了2个小时后,你会认为这样比装一肚子的肉块和鸡蛋等蛋白质要舒服的多。水要小口多次喝,能加点糖和盐进去就无敌了。新人骑车最好装2个水壶架,喝完一瓶看到水就买来补上。当你喝完2瓶再想买水的时候也许前面30km都没有商店,那你哭出来都只剩热气了。带一小袋冰糖会比巧克力便宜的多,效果也会好得多,这可是单糖,而且只溶在口。二、玩车我根本不属于这一类,也不知晓个中畅快。这一类有着自己的乐趣,精通全世界各品牌零配件,对各年代各系列产品的材料、重量、历史滚瓜烂熟。骑车、比赛对他们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偶尔参与之。最大的快感在于从太阳系一个叫地球的行星的某个角落淘换到自己心仪的一颗螺丝或者一把辐条。常年游走于全球各大自行车论坛,为了解最新产品,研究经典设计而苦苦思索是这一类的最大疲惫。迷惑,也是相当的累啊!对于玩装备,我还没上路呢。象我这样70kg以上级,几十克零件对我来说无所谓啦,够硬就好。但是我可以想象到这样也是快乐的。三、赛车级别上升到竞赛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很多了,入手方向也大不相同了。先把专业队伍的赛事和训练撇开,我们几乎所有混迹于自行车论坛的都是业余爱好者,不需要经常测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不需要清楚的知道红细胞体积是否大到要衰裂,不需要训练比赛结束后还做尿液检测,不需要一年4万公里的训练量,在中国不需要面对全运会和亚运会。在你想玩训练、玩比赛之前,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我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不能照搬职业或者专业运动员的方法,我要自己认真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身体素质来安排自行车运动。下面谈一下我对业余自行车爱好者训练的理解。训练的目的,无非是全面提高自行车运动的水平。先说体能训练。可以把这一块看成3个方面: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混氧训练;对比一切运动的基础-----田径,在径项方面就是耐力训练、速度训练和变速跑训练。有氧训练,可以利用心率表,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知道自己的LT心率(《职业车手的29条秘诀》上对此介绍的很清楚,我们环湖网www.lakecn.com的论坛上也有转载),在训练中通过对齿比的调整使自己在乳酸阈值以下运动。在这里我介绍与一般有区别的是,不要尝试经常采用过于接近LT心率的训练,你不是职业运动员!你需要的是基础!你可以在一堂训练课中一直保持130、140、150、甚至160的心率,也可以在一堂训练课中分15-20分钟的时段分别保持130、140、150、甚至160的心率,不要一上车就是什么166、什么172,不适合你。要知道这是训练!想上强度的话,周末有空,约几个相当的朋友,来段30km的比赛就可以测试你的速度耐力了。小比赛也是训练的一种。训练距离,我认为只要适合目前大多数的业余比赛就行了,60-100km都成。踏频,我理解为95-110。低了,都知道不对,高了,我认为那是在练动作。无氧训练,对我们来说几乎是和冲刺摇车技术训练的结合。我们不需要300m的冲刺,我们只要150m就够了,最多就是10秒的时间,15m/s什么概念?就是54km/h,多数人不止这个速度吧?专业运动员场地赛上1km只需要65秒以内,还是静止起跑,也就是几乎保持70左右的速度1分钟。但是那都是很好的苗子通过十多年训练才有的。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合适自己的方法。冲刺摇车技术在这里我不用能说的很全面,简单说与正常骑行的区别是:坐着,怎么提拉都不好发全力,站起来,是为了结合握车把使用上肢肌肉、腰腹肌肉与腿部肌肉把拉力发挥到顶点(希望祯子好好理解)。用手抓住别人的头发用膝盖顶他的脸试过没有?就那样用力吧!动作的圆润和连贯另说。希望读者在训练的时候找到把后轮拉离地面的感觉,当然,如果离地的话你的重心就需要后移了。训练方法我认为是匀加速到45km/h以上在冲刺50m、100m、150m,这个就自己安排了。每个人的红白肌肉纤维比例不同,保持的时间和合适的齿比都不同,自己在训练中摸索。冬训的季节快到了,上点量不成问题,10组你能做下来的话拼到20组也成,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组与组的间隔以自己休息到不喘气疲劳为准。混氧训练,这个概念也许大家比较陌生,简单说就是有氧过程中突然进行一段时间的无氧,并且反复,我认为叫混氧。身边比赛中的例子就是摆脱与反摆脱。如果你无氧过程完成后不能迅速恢复,那你就是兔子;如果你能有氧—无氧超级结合,那你就会站在领奖台上。这就是虎子和DWS的区别,呵呵。这种能力是需要反复训练才可以很大幅度(不是很快)提高的,也是需要反复训练才能了解自己的,结果是在比赛的时候能冲了又冲,而不是一冲把自己冲熄了火。在比赛中,别人想摆脱一冲就跑了,n多人追都追不上,那是实力差距太大,而你或者你的车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节奏不断变速,打破别人的节奏拖跨实力相当的对手而摆脱,这是很好的战术。具体训练就是:个人,有氧骑行中突然加速,至半疲劳时降低至原来速度,反复进行,尽可能增加加速时间和距离,增加匀速与加速交换频率,一句话,要经得起折腾。车队,飞2-3个人2-5秒后其他人追,追上就降低速度调整一段,反复交替。以上把有氧训练、无氧训练、混氧训练我的理解和我认为的基本训练方法做了介绍。具体的训练要看各位的时间和能力进行安排,可以一周全面安排,也可以一周只安排部分训练内容。另外一个单独来谈的是力量问题。大家一定都研究过目前国际自行车界流行的力量训练方法,就是基本以自行车训练为主,通过大齿比爬坡来提高肌肉力量。但是我认为这样并不完全适合我们,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训练量,所以我们仍然应该采用50年代前苏联的老办法----器械训练来打基础-----深蹲、半蹲。具体可以采用由轻到重再到极限再缓轻的金字塔加倒金字塔法,并且需要轻重量下每组几十甚至上百次的方法辅助。我们玩的是业余比赛,这样练出来的肌纤维结构足以对付了。我们的成绩不需要也不可能提高到职业赛水平,所以肌纤维结构也不需要到那样的水平,但是你的力量不足就不会让你赢得比赛。骑赛车的入门知识俺们中国人几乎100%的都会骑车,但会骑赛车的人不多,水平最高的莫过于自行车专业运动员。普通的自行车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掌握好平衡就能蹬车上班、上学、买菜去也。赛车则是一种专业器材,不光在一系列的装备上有别于普通自行车,在安全意识上也完全不一样。普通自行车只需要在城市里遵守交通规则即可,而赛车在郊外,在山道上骑行,四面八方的车辆来往会对骑行者构成极大的威胁,所以需要有更高的安全意识。谨记着,会骑车不等于会骑赛车。针对入门级的爱好者,先简单谈谈不可缺少的装备。1、 头盔:头盔干嘛用的?跟建筑工地的民工一样是为了保护脑袋。尤其是我们在高速骑行的时候起保护作用。佩戴头盔需注意大小尺寸要合适,带子要不松不紧,佩戴时注意不要把前额露出来,应该象特务戴帽子似的把帽檐稍微压低点。但头盔不是帽子,跟建筑、攀岩用的头盔也不一样。骑行头盔的顶部开了很多窟窿,越多越好,散热透气。要注意头盔的质量,虽然都是泡沫,但有些摔一次就报废了,有些寿命可以延长。切记即使装备再贵,头盔的钱不能省,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2、 眼镜:作用在于挡风、挡尘土、滤净太阳光,也有专门用于阴天、下雪等天气的镜片。 高速骑行一定要佩戴眼镜,事故总发生在眨眼功夫。建议选用那种摔破了也不至于伤着眼睛的树脂眼镜。3、 服装:骑普通车只需要穿着普通衣服即可,淑女们的长发、丝巾、裙子还能满大街地迎风飘扬。骑赛车则需要从头到脚的专业武装。骑行服的上衣基本要求是宽松合体,但不要太肥以免风阻太大。兜风的衣服不要穿,尤其是天冷穿风衣骑车,要穿那种收口处是系绳子的而不是松紧带的,松紧带收口的风衣,一来是骑起来感觉象拖着一只大气球,还忽左忽右的乱飘;二来是弓腰蹬车的时候,衣服会向上缩呀缩,很不自在。再有就是要求透气和排汗。骑行裤则一般要求带垫档,如果春秋两季,可以先在里面穿一条紧身的健美裤,再加套一条带垫档的短裤,又或者是短裤加一副长腿套。再有,假如穿时间长了建议在洗完裤子后,在裤档上打一点凡士林油,以防垫档太硬难受。此外,按理说还应该有女士专用的骑行裤,可惜俺们国家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中女士少之又少,除了专业队以外,这种裤在市场中是很少有卖的,只能凑和男女平等了。 4、 手套:分长指和短指。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打滑,保护手,减少震动等作用。因为在高速骑行中如果出现摔车,手与地面必有一个很大的摩擦力,没有手套的话手就会被擦伤。手套最好挑那种“手背”方便擦汗的那种。5、 鞋:初学者一般都穿普通运动鞋,在快速的激烈冲刺中起不了作用。如何选好专业鞋,大小一定要适中,否则影响蹬踏。运动鞋一般是海棉底,踩踏时间长了脚掌会酸胀;而专业鞋是硬底,不光疼痛减少而且能使脚的蹬踏力全都使在脚踏上。专业自锁鞋中又分山地锁鞋和公路锁鞋。如果没有强烈的公路车竞技需求,建议使用山地锁鞋。因为山地锁鞋方便走路,公路锁鞋只能上趟厕所都要骑车过去,无法正常走路的,但公路的锁片大有利于蹬踏,适用于单纯竞技比赛。 初学者不清楚自己的实力如何,也不知道自己爱好的发展方向,所以对车辆的选定一般比较茫然。那么再谈谈车辆定位,赛车的车把和车座如何定位,车座该怎么调?最好是水平的位置,车头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上肢操纵车把支撑身体,车座起到把上半身平托着的作用,具体的位置是车座管中间。另外,车架子大小要合适,建议用铝架,可以通过调节车座管作调整。建议扶着墙把脚踏在最低点的地方,膝盖能稍微弯曲即可,注意啊,车架过高的话对腰间盘的损伤特别大。此外,每个人的身高决定把立的长度。 再说维修。车子难免有万一坏掉的时候,因此骑行爱好者需要掌握必要简单地修车技术,不然远郊野外,车子坏掉了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只有哭鼻子的份了。因此也建议不会修车的人不要单独远行。我就喜欢结伴而行,因为我不会修车,哈。一般来讲,自行车除了特大的交通事故,否则不会有很大的毛病,最常见的是轮胎漏气的问题。比如强烈冲击障碍物,车轮在上面形成很大的冲击力,车轮被障碍物挤扁或磕漏了。另一问题出现的比较少,是车圈上的辐条帽子的孔漏气。这个原因是因为车圈编完轮子后没有把辐条的孔密封好,气压自己冲破橡胶。所以应该把辐条帽的垫带把辐条帽的孔堵住,把所有的孔封死,这样扎破的机率很小。还有最简单但也不太好弄的补胎,提醒注意内胎往里装的时候,先把内胎充一会儿气再往外胎里塞,以免内胎在里头打一个卷儿或者弄一个褶子,所谓的爆胎就是这种现象造成的。另外,建议野外骑行多带条备用胎或者多带几块胶片。特别提醒骑行者在野外换胎打气时要注意交通意识,不要在路边扎堆。飙车是很爽的事情,但强调安全意识。有事情一定要先提前减速,然后靠边停车。盘山道下山切弯时不要刹车,应在进弯前减速,过弯后再加速。下山时不要超越路中间的黄线,一是怕迎面车辆,二是怕轮胎压着黄漆打滑,雨后更甚。切弯的时候要惯性抬脚以免脚蹬碰触地面造成摔车事故。冬天更要留意冰面,巴掌大的冰面就摔得人忘了自己姓啥了。此外,一旦进村子后,要减速骑行,不然嗖地不知从哪儿窜出一只鸡或一条狗,冷不丁的一捏闸就有可能躺沟里去了。自行车基本知识第一节 自行车分类 一. 山地车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二. 公路车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三. BMX攀爬车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第二节 轮胎 一. 山地胎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二. 公路胎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适合比赛。 第三节 车把一. 山地车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二. 公路车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第四节 减震系统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第五节 变速系统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一. 山地车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28(34)个牙齿。二. 公路车一般牙盘为两片齿轮,分别有52(54)、42(39)个牙齿;后飞为8-10片齿轮,分别有11-25个牙齿。第六节 刹车系统 公路车一般都为钳制,山地车分为吊制、V制和碟制三种,目前最常用的是V制和碟制。 V制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重量轻、刹车效果好、结构简单、维修容易;缺点是在下雨天和烂泥路上效果差;碟制的优点是刹车效果奇好,适合下山车和骑行烂泥路,缺点是重量大,价格贵,结构复杂、维修困难、容易抱死车轮。第七节 车架材料 一. 高拉力钢:重、强度高;二. 铬钼钢:重、强度高、寿命不长;三. 铝合金:轻、不生锈、强度低、寿命不长(5-6年);四. 钛合金:轻、寿命长、软;五. 碳纤维:分全碳、半碳(和其它零件接触部位是金属)两种,对纵向力耐受性好,但怕横向受力和扭曲。第八节 如何配置适合自己的车从几个高度和长度的参数来选购和调整自己的车子,车的价钱不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的身材才是最重要的。一. 安全高度 跨车上管站立在地面时,上管距裆部要有4-5CM的安全距离,以防下车时伤害裆部。二. 公路车坐包和车把、上管的相对高度 公路车坐包距上管至少要10CM以上,15-20CM为好,同时坐包比把立高10CM左右。三. 车架的高度根据不同的身高选择车架的高度。四. 车架的长度 在正常握把时,眼睛、把立前端和前轮花鼓三点一线则说明车架长度正好,否则可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把立来调整长度。五. 坐包的高度当正坐于坐包之上,用脚跟把脚蹬踩到最低时,膝关节刚好伸直为高度正好,这样用前脚掌发力时刚好有几CM的余量。六. 坐包的前后调整把脚蹬放平,正坐于坐包之上,如前脚发力点和膝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为位置正好。如经常上山可把坐包稍向前调一点。七. 坐包的水平面建议将坐包调成水平或略微上翘以提高对车的控制,不主张向下倾斜,但还是以个人的感觉为准。第九节 骑行技术 一. 善用变速变速器要多用,找到适合的档位骑行可以节省体力,一般骑行中,前半小时用低档高频率热身,中间用高档发力高速踩,后半小时低档恢复疲劳。二. 过弯技巧过弯时,向哪个方向拐弯就把哪个方向的脚蹬收到上方,一方面可以避免脚蹬刮碰地面,一方面可以把重心调整到过弯的状态。三. 下坡技巧下坡时要重心靠后,身体放松。四. 团队骑行团队跟车骑行可以节省后面队员30%的体力,一般配合默契的团队均采用这种骑行方式。一般一人领骑几百米到一公里,然后让出头位跟到队尾,如此往复。此外根据不同的风向,采用偏左或偏右的跟车位置,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头车的破风作用。但头车一定要用手势提示跟车的队员前方路面情况,以免出现危险。 五. 体力分配 要多研究骑行路线和队员体力状况,合理分配体力,争取最佳的锻炼效果。第十节 安全要购买头盔、手套、骑行裤、车灯等安全装备,尽量减少来自于自身和外界的危险。购买意外险、做好防晒措施。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城市道路走非机动车道,无非机动车道的公路,路边沿起1.5米为单车合法车道。能用钱减轻的痛苦尽量用钱解决。穿骑行裤需要穿内裤吗?穿骑行裤需要穿内裤吗?答案:穿骑行裤是不适合再穿内裤的。原因如下:骑行裤穿着的目的有三:减少风阻、增加屁股与坐垫的舒适度、减小摩擦。最后一条:减小摩擦~~~之所以要减小摩擦,是因为长途骑行裤子长时间摩擦皮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发炎或者其他皮肤问题,而骑行裤的材料就是能够有效地减小摩擦力。而,如果再穿内裤的话,则将骑行裤的减小摩擦力的效果给隔离,无法起到作用而且内裤一般是全棉的,排汗功能差,潮湿+大的摩擦力,对人体有害无益~~~何为踏频?以及如何提搞踏频(长)很多车友一开始没有重视踏频,而是用大盘死命踩,这是很不正确的。我每次参加集体出行,看到很多新手总是喜欢用大盘带小飞死命的蹬,这样不仅会消耗更多的体力,还有可能对膝盖造成伤害。看看以下资料吧。踏频用脚踏每分钟转动的次数[1]来表示。学术界已经对最优的踏频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早在1929年,Hartree 和 Hill 就指出存在一个最优的踏频。当一个车手蹬踏频率过低时,不稳定的输出功率和肌肉的松弛会浪费能量。但是当车手蹬踏得太快的时候,身体为了克服肌肉内部的阻力也会损失能量。因此在这两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理想的踏频。但是,Hartree 和 Hill 没有能够给出确切的数值。在另一些研究中,最少的氧气消耗量被作为最优踏频的评判标准。1986 年 Gregor 展示了此类研究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最佳的频率介于 33 rpm 和 80 rpm 之间;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自行车手总是选择90 rpm 到 110 rpm 之间的踏频。最初,学术界推测这是由于长期的训练造成的,但是 1986 年 Boning 等人的测试推翻了这个假说的基础。他同 时挑选了经过训练的车手和未经训练的人员进行测试,发现尽管未经训练的人在高踏频时承受的阻力更大,但最佳的踏频并未降低。早在1981年,Hagberg 就发现,当推算从无阻力骑行到有阻力骑行的氧气消耗时,最佳的踏频逐渐增加到 100 rpm。1986 年 Redfield 和 Hull 给出了一个解释,他们把腿部各个关节的扭矩的和作为评判通过计算踏频的函数,他们发现消耗最低的踏频介于 90 rpm 和 100 rpm之间。这与实际的自行车手选择的踏频吻合。 此外,1988 年 Hull 深入研究了蹬踏频率。他综合考虑了关节扭矩和肌肉的张力与踏频的关系。这次调查得出的最佳频率介于 90 rpm 与100 rpm 之间。很显然,腿部肌肉的张力是骑行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这也表明1929 年 Hartree 和 Hill 已经几乎正确地解释为何了低踏频绝非最优解。职业车手:Craig Griffin(前美国自行车国家队教练)秘诀:遗传基因基本决定了你能够骑多快,但是好的技巧能够使你最大程度上发挥你的天赋。如果你能够舒舒服服地坐在车上,保持120rpm的转速,你就不会在比赛中被甩掉。使用较低的齿比,并以高转速骑行,可以让你的大腿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感到轻松一些。你能做些什么呢?平滑,高速地蹬踏,是像职业车手那样骑车的关键。你可以通过这点来辨认一个经验丰富的车手。他们端坐在车座上,上半身稳如泰山纹丝不动,而他们的腿却像活塞一样高速运转。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晃动,就像一台性能上佳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产生力量。职业车手的高转速是通过练习自然而然得来的。使用较小的齿比,这样你的心跳不会超过最大心率的80%。(1)把你的车座降低2-3mm,以减少在高转速时身体产生的弹跳倾向(译注:很多人可能都有这个感觉,在高转速时,身体上下跳动,好像坐在弹簧上一样)。以后可以逐渐将车座调回到正确的高度。(2)将注意力集中在拉动踏板滑过最低点以消除蹬踏死点。(译注:我个人的感觉是,使用自锁要更专注于水平方向的用力,即“拖,拉”,而不是垂直方向的“踏,提”)(3)用一个带踏频的码表(译注:如Sigma BC1600)来做为生理上的反馈,循序渐进的提高转速,每次你要在这个转速下能够舒舒服服地骑5分钟。(4)每次骑行花几分钟时间用高转速蹬踏,热身时的最后5分钟是最佳时间。-----第一部分完-----
}
本文中的最新内容更新于:2024.3.19——自行车不仅是一个用于出行的交通工具,还可以把它作为健身器材来锻炼身体,而且自行车运动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赛项目,有山地自行车赛、公路自行车赛等。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自行车的种类、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骑行的自行车。更新日志
2022.8.25——首发
2022.9.20——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2022.10.28——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新增6款车型
2022.11.29——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2.12.28——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01.29——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2023.02.21——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3.28——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4.28——调整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5.31——对部分内容和产品进行了更新
2023.6.28——调整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7.25——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
2023.8.23——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9.27——调整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10.30——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11.29——调整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3.12.29——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4.1.27——调整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4.2.13——更新了部分内容和产品
2024.3.19——调整了部分内容和产品本文为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和使用,否则将会追究侵权者法律之责任。本文将长期持续更新,如果您觉得对您选择骑行自行车有帮助,不妨收藏一下,多谢支持!为了帮您节省阅读时间,您也可以直接翻阅至目录 第三部分——骑行自行车选购推荐,目录一、骑行自行车的种类二、骑行自行车选购关键点三、骑行自行车选购推荐四、最新干货文章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19) :户外骑行入门指南,怎样选择一辆质量好,价格不贵的公路车或山地自行车?(自行车篇)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65):TOP公路自行车品牌调研推荐01:Specialized闪电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66):TOP公路自行车品牌调研推荐02:TREK崔克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67):TOP公路自行车品牌调研推荐03:喜德盛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68):TOP山地自行车品牌调研推荐01:美国TREK 崔克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69):TOP山地自行车品牌调研推荐02:美国Specialized闪电欢喜哥削苹果:2024骑行指南(70):TOP山地自行车品牌调研推荐03:迪卡侬一、自行车的种类1、普通自行车泛指那些大街上最常见的单速自行车,也有人叫做单速车、买菜车”、通勤车、代步车、休闲车等,典型特点就是单速,有货架和车筐,有金属挡泥板,有车铃。优点:实用,舒适度较高,长时间骑行不易疲乏。缺点:由于其以休闲代步的主,零件比较普通,达不到很高的速度。2、公路车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标准公路车的轮径都是统一的大小,即700C,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需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国内外职业竞赛一般都是公路车,论速度也是各类自行车里最快的。由于公路车的适用环境不如山地车,国内山地车使用量远大于公路车。适合人群:追求速度、精力充沛人群。适合路况:竞赛道路、平坦道路。优点:车重轻、速度高。缺点:姿势较为激进,不具备承载能力,没有避震。3、山地车山地自行车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适合多种复杂的路况。车身结实,控制灵活,轮胎宽大,通过性好,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减震系统减小颠簸。胎粗抓地力好适合越野,山地车整体强度较大、抗冲击能力强,骑行较舒适,相比其它自行车强力骑行时更不易损坏。是目前市面上见到最多的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虽然速度没有公路车快,但因其骑行条件更广,在骑行圈更有市场。对于骑友们来说,如喜欢挑战,经常骑行需要攀爬的路线时,山地车因其更适合骑行山地、泥泞和石子路段则更具优势。适宜人群:男女老少皆宜。适宜路况:绝大多数路况。优点:强大制动力、通过性,拥有越野性能,可穿越山地林道。缺点:车重,平路齿胎,车速较低。4、旅行车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使用较宽的车胎,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侧重减轻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车脚踏板。绝大部分同山地相同但配置较灵活。例如车把可以换成蝴蝶形状的可以用很多姿势来把减小长时间中的疲劳。前叉也可以装减震或不减震的。车轮可以是700c或者26寸。但刹车一般都为v刹。可以很方便的加装货架,瓦盖,驼包。总之所有的改动都是为了增加耐用性和减小在长途中疲劳感的产生。旅行车非常结实,可靠,骑几万公里长途的话,还是建议旅行车。适合人群:长途旅行者如环球旅行。适合路况:绝大多数路况。优点:强度高、耐用性强、通用性强、超大承载能力。缺点:重量较高,短途使用较为累赘。5、折叠车折叠自行车适合短途骑行、通勤、混合骑行。一般折叠车有车架折叠关节和立管折叠关节构成。这类车一般轮子都很小,紧凑的它在折叠后甚至能容身于办公桌底下,国内部分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折叠自行车还能通过公共汽车,地铁等交通工具接驳,成为城市交通的最佳解决方案。对于一些4+2旅行短途骑行,或者需要提车上公共交通的骑友来说,折叠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适合人群:男女皆宜,因为比价轻便,所以较适合女生。适合路况:平坦道路。优点:紧凑、城市通勤者的首选。缺点:通过性、操控性、强度、刚性、舒适性等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所下降。6、场地自行车用于在室内极其平滑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没有车闸,没有变速器,且没有可逆转的飞轮。场地自行车项目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运动,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阻力,而不允许骑在其他选手后面,所以该自行车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自身的空气阻力。奥运会比赛项目中有追逐赛、计时赛、计分赛、争先赛。赛道主要有直道和弯道。7、死飞自行车死飞车起源于场地自行车,飞轮是固定的。普通的自行车,飞轮是“活的”,这样,人踩的时候轮子跟着转,但轮子转的时候,人可以不踩。而“死飞”的飞轮,将链条与后轮固定起来,轮子转链条必须转,人也就必须要踩。向前踩车子向前,向后踩则车子向后,所以基本没有车闸。纯粹的死飞车需要一定的技术,并有危险性,甚至部分国家早已禁止无刹车的固齿车上路。适合人群:爱炫酷的年轻人。适合路况:平坦道路。优点:外观简约,设计前卫。缺点:不安全。8、小轮车小轮车起源于70年代的美国,最初人们只是把它用于在泥地里竞争速度,但是爱好者们很快的就觉得这种玩法太过于简单,后来就进行了改装:在前后轮的两旁安装了四根金属管以满足做出很多不同花样动作的需求。现在安装上去的四根金属管,也成了小轮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件,被称之为“火箭炮”。由于是一种专门用于极限运动的自行车,所以这款自行车的设计上也做了很多的修改,满足特技表演的需要,比如更加轻量化的车身,比如没有刹车,在比如车把可以360度旋转。另外小轮车他的材料的选择和性能也与其他自行车多有不同,它需要特性材质的车身,因为是一种极限运动,所以要更加的结实,轻巧,抗震和耐摔,他的车胎也比普通的车胎更加的粗糙而且耐磨,刹车性能极高,能够突停和缓停,而且要求非常耐用。而小轮车它的玩法一般有五种,分别是平地花式,U池,街式,泥地跳跃和泥地竞速。优点:更结实、更轻巧,抗震、耐摔。缺点:危险性、专业性要求比较高。9、斜躺自行车顾名思义,就是那种躺着骑的自行车。斜躺自行车一般都会有较大并且舒适的座椅;轮子有两轮的,也有三轮的(前2后1),而斜躺自行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他的舒适性,风阻也会比较小。拥有比普通自行车长得多的车架和传动系统,人仰卧在鞍座上进行骑乘,用类似于飞机操纵杆一样的竖握式车把来掌握方向,斜躺自行车骑行的时候,就如同是坐在躺椅上面,而且你不仅仅可以坐的很舒适,而且还可以非常放松的靠在自行车的靠背上面,也可以让你的头有着落。因为骑行的姿势不同,所以使得在骑斜躺式自行车的时候,我们的裆部和手腕都不会受到压迫,引起不适,或者是疼痛。也没有了骑山地自行车,公路自行车朋友们常见的脖子疼痛的问题。因为你不需要再仰着头了。据说斜躺式自行车在长途旅行时是更加能够凸显它的舒适性。适合人群:崇尚个性、喜爱骑行。适合路况:平坦道路,远离上坡。优点:舒适度高,视野好。缺点:车身较重灵活性差。10、攀爬车简单地说,攀爬车运动就是骑者专用的攀爬自行车,通过技巧和平衡等,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工或天然障碍物,是少数非竞速自行车项目之一。它考验的不是车手骑的速度有多块,而是考验车手的平衡力,爆发力,技巧以及车手的胆量,在所有的自行车运动里属于级别很高很危险的一项极限运动。攀爬车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的攀爬车,26英寸,第二类是小的攀爬车,20英寸,第三类是近两年才推出的24英寸不大不小的车身与尺寸,综合了大车与小车的优点,比大车灵活,比小车稳等特点。适合人群:喜欢极限的年轻人。适合路况:越复杂越好。优点:拉风、炫酷。缺点:上手很难,要做好被狠狠摔的准备。二、骑行自行车选购关键点1、看用途与路面选哪种类型的自行车的之前,首先要明确我们的用途,以及将要行驶的路面是怎样的:你是用来作为一种爱好来去骑行呢,还是用来代步上班的呢?骑行距离是多少公里? 路面是崎岖不平的还是非常平整的?这些都因素都要考虑到。骑车上班:路途在几公里,道路平坦,那么可以选择通勤车或者公路车,道路复杂的话山地车好点,折叠车也是可以的。用来健身:在平坦的路面骑行的话,无疑首选公路车。户外郊游骑行:道路比较复杂,顾名思义山地自行车,避震性能好。长途旅行:旅行自行车使用的材料是比较耐用的材料,负重能力不错,适合载各种东 西,适合长途旅行。2、看车架 常见的车架材料主要有:碳纤维、铝合金、钛合金、钢材,钛合金和碳纤维的车架是比较贵的,铝合金和钢材会比较便宜。 碳纤维是一种合成材料,优点是重量轻,比较有弹性,骑行感很好。缺点就是造成损坏后不可修复。 钛合金是一种在航空产品中使用的高性能材料,耐腐蚀、重量轻、弹性好,骑行感非常棒,不过价格会比较贵。铝合金车架重量也是比较轻的,耐腐蚀。 钢材车架有弹性,吸震,骑行感舒适,但就是会比较重,容易生锈。3、看把组把组就是指车把、把立,坐管和坐垫,骑行舒适性离不开合适尺码的好把组。 4、看套件套件就是指手变头、牙盘、曲柄、前拨、中轴、链条、后拨、飞轮和夹器等,手变头是刹把与指拨整合的双控手变头,常见的公路车套件品牌有 SRAM、Shimano 和Campagnolo,其中 Shimano 的市场占有率很高。5、看轮组轮组是指前后轮部分,由花鼓、辐条、轮圈三部分组成,由技师或厂家编成一整个车轮(现在主流是出厂成品轮)。碟刹轮组和圈刹轮组由于刹车系统不同,安装方式也不同(对应车架)。圈刹轮组是通过 C 夹器控制刹车皮摩擦刹车边达到减速和制动效果,碟刹轮组是通过碟刹鲍鱼控制来令片摩擦碟片达到减速和制动效果。所以通常圈刹轮组有刹车边,使用快拆结构,而碟刹轮组没有刹车边,使用桶轴结构,有碟片安装位置(六钉或中锁,公路车目前主流是中锁)。6、看轮胎轮胎包括管胎、开口胎、真空胎。管胎:轮胎是一整条管,通常搭配自补液使用,通过专用胶水把轮胎和轮组进行粘合安装。管胎扎胎后由自补液进行修补,但不一定能补回。管胎的特点:扎胎爆胎后即使气漏光,由于轮胎粘在轮组上,依旧有抓地力,可以继续骑行但会对轮组造成伤害,坚持到 下一个补给点或者补给车再进行更换,所以比赛主流使用管胎。开口胎:由外胎和内胎两部分组成,轮组有专用卡槽,先塞入内胎然后把外胎安装好,打气;开口胎的特点:是拆换和维护方便,扎胎后更换内胎或者对内胎进行补胎后即可继续使用,维护成本低。因此开口胎是最常见的轮胎。真空胎:真空胎的结构与开口胎相似,但是没有内胎,因此对轮组的严密性要求非常高,使用专用的真空气嘴,安装轮胎先需要先安装好真空气嘴,灌好自补液,然后进行安装,打气。由于真空胎没有内胎,相对于开口胎来说更难打气。真空胎特点:真空胎扎胎后可以通过自 补液进行补胎,或者使用胎塞进行补胎;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失效时候,可以通过补胎片进行补胎后重新安装,或者当成开口胎一样使用内胎应急使用。三、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自行车1、定位好骑自行车的目的健身?代步?买菜?凑热闹?如果是买菜、凑热闹的话,我觉得就随便找个迪卡侬买个折叠小轮车,装个大一点的车兜,行了,结束了,不用往下看了。再不行买个两轮电动自行车,肯定也能满足你。如果是为了健身或是代步,哪怕是通勤代步的时候顺便健个身。那么选对车就十分的重要。不合适的自行车,加上错误的骑行姿势,骑行体验会很差,差了还以为是自己不行,认为自己不行就认怂,认怂之后就退坑。这个“好”和“差”的标准是什么?以健身代步为目的,那么起步 约2000——封顶 约6500不少人觉得哇2000块很贵了哇!是的,一开始我也觉得贵,于是当时我咬牙买了1500的,2个月不到换了一辆,然后又换了一辆,接着又换了一辆。一开始我脑子里的概念是“自行车么三四百差不多了”,就像一些爆款车,七八百的算精品了。那种一万多块竞技型的车,感觉距离我很远,买了也驾驭不了。最好再把各种不明觉厉的配置性能指标砸到你面前,然后你就心动了。然而,实际是一步不到位,钱包泪两行。那我给你算,你的初衷是想练个有氧健健身,那么不用骑很快,均速怎么也得有个20~25km/h吧,单次骑行时间也不用很长,40~50分钟的有氧效果最好。那么一天骑个20公里差不多,就算一年只骑200天,算下来也有个4000公里了。你不喜欢骑还到罢了。要是骑了感觉还不错?那就不好说了。4000公里半年不到就骑满了。我当时那辆1500的车,骑第一个月的时候没感觉不好,第二个月就到1500公里,觉得不好就换了车。半年,下来有7000多公里,当然体重也从160斤降到了130斤。这个你不信可以先买辆廉价的试试。凡事没有绝对嘛,也许因人而异呢。2、确定好自己想骑什么车公路车?山地车?弯把公路车,是要比平把的山地车难驾驭一点点,也就是一点点,骑不了10次,就适应了。你要是没把握,那老老实实选山地车。骑起来稳,通过性好,有坑没坑不用躲。况且,骑山地车压马路的人也很多,不丢人。最多跟不上人家骑公路车的朋友罢了。至于品牌呢?国内主流的品牌有这几个:捷安特、美利达、迪卡侬,低价位的这几个牌子都差不多。高级一点的牌子崔克、闪电,也有低端车,但是高级牌子的低端车也就那样,稍微贵一点,整车就数Logo最值钱。其他还有一些小众品牌,我就不推荐了。理由呢,后面会讲。太便宜的杂牌车不用考虑,用料差、做工糙,徒手就把它摆弯。这还不如去扫共享单车骑,2000-5000块的车,车架没什么太大差别。肯定是铝合金车架。因为车架都差不多,于是在这个价位只需要看「套件」就能判断性价比。套件就是传动、刹车、变速系统的总和。这个属于损耗部件。如果买档次低,骑的又特别猛,出故障是你活该。主流品牌的低端套件还可以先找有经验的老师傅调教一下,能给凑合调好了。至于这杂牌套件嘛,那就找个收废料的老师傅送给他,没救了。变速就是档位,但档位不是越多越好。有的杂牌车跟你说33速的,好厉害,但自行车要在传动,安全,耐用,精确等多种方面去平衡。可不是随随便便套几个带齿的盘片上去就能八心八箭有档次的了。3、自行车品牌推荐——自行车品牌:1、2022年自行车市场上,捷安特-、美利达、闪电-、崔克-、佳能戴尔的市场格局基本没变。但闪电拉近了与美利达的差距,拉开了与崔克的差距。考虑到崔克这两年持续发力线下经销商,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市占比可能会有提升。2、Pina、Cervelo、SCOTT等国际品牌继续稳定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因为这些品牌始终专注中高端市场。3、国产品牌中,喜德盛、JAVA等走量品牌的实际销量大得多。但是,在核心骑友群体中,中高端公路和山地整车被认可是件不容易的事。4、在其它品牌里,Orbea、Argon 18、De Rosa、Santa Cruz等国际品牌,以及大石、攻队、大行、迪卡侬等都有较多的表现。——自行车推荐:有了基本的认知基础,可以开始看车了1、综合推荐:(1)SPECIALIZED闪电自行车 ROCKHOPPER BASE 多轮径XC山地越野青少年自行车(2)崔克(TREK)山地车 MARLIN 5 轻量化油压碟刹内走线硬尾山地自行车 闪耀红色 直邮到家 S (建议身高155-165CM) 16速(3) JAVA/佳沃SILURO6-TOP桶轴公路车鱼雷6油压碟刹24变速竞赛自行车(4)喜德盛(xds) 山地自行车英雄600油压碟刹27速变速线控前叉一体牙盘 x6铝合金幻彩变色车架运动 2022版焕彩蓝紫色17寸(5)大行(DAHON) p8折叠自行车成人20英寸8速男女式折叠车旅行运动单车P8 KBC083 消光黑(X7高配版)2、山地车推荐:我可以推荐两款。便宜的选迪卡侬的,小贵一点选捷安特的。便宜的,迪卡侬ST540是非常好的选择,涂装有点丑,非常丑。红配绿还亮晶晶。18速,2个牙盘爬过平路都凑合。刹车是液压油碟刹,在这个价位很是可以。套件是喜马诺的Altus,属于同牌里倒数第二档,既不是杂牌,也不算垫底,同样在迪卡侬比这个车便宜的也有好几种,性价比这个差太多了。这种蠢事我已经干过。如果预算多一点,那就建议选捷安特的xtc800。套件是禧玛诺Deore,比Altus高3级,达到专业级的档次。XTC800的车架也要帅很多,我是说银灰色那个版本的。其他的涂装有浓重的乡土气。这两款车都是液压油碟刹车。对于新手来说,这个价位的车已经足够了。一年骑个1万公里没什么压力。如果说RR540可以骑川藏线,那XTC800可以骑过去再骑回来。对女士来说,还可以选择捷安特的 liv 系列,专门是给女士设计的车,颜值加成会更高一些。其它品牌山地车推荐:喜德盛山地自行车英雄300运动健身27.5轮径27速可锁死前叉铝合金机械碟刹 灰绿色17.5英寸3、公路车推荐稍微资深一点点的爱好者骑的公路车都会是上万的。不过对刚入坑的朋友来说,这一步跨的大了点儿,于是我说是5000封顶。捷安特低端的以前是选OCR,现在是SCR,更便宜的也有,风标、Speeder之类的,如果你短期不想换车,那还是选SCR。现在的低端SRC系列套件可能是Claris(垫底) 和 Sora(娱乐,倒数第二)两种,凑合了。我曾经有过一辆老的捷安特ORC是Sora的,还行吧。捷安特的整车颜值要高很多,车架的技术也有独到之处(Aluxx),SCR2,3100多块的价格,还能给你内走线(刹车变速线从车体内走),好看很多。刹车是机械圈刹(公路车碟刹少)。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差了别的地方会好些。如果说你喜欢骑长线(>50, <200公里),不求速度快(<35km/h)。那么迪卡侬有一款 Trinban RC520是神一般的存在。22速,液压油碟刹,据说刹车夹器是顶级的。传动系统禧马诺105(专业训练级)。车架很淳朴,毫无特色。前叉是碳的。整车性价比很好。轮组么,很对得起这个价格,还有个品牌叫
美利达,许多骑行爱好者认为这个牌子的车要相对重很多,骑起来就像开坦克。我同意。但是,内地很多高端车也是美利达的工厂在代工的。品质也是有保障的喔。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没买过不推荐了。其它品牌公路车推荐:喜德盛公路自行车Rc200运动健身14速700C轮径双U刹单车铝合金变速车 黑银色700C*51cm————折叠自行车推荐:迪卡侬20寸折叠自行车城市自行车运动成人 VELO PLIANT TILT 100 2430961黑色最新干货文章:一、全球户外品牌合集1、美国品牌:|黑钻|北面 | 哥伦比亚|土拨鼠|Cloudveil|2、欧洲品牌:|Rab |HALTI|猛犸象|狼爪|攀山鼠|HAGLOFS|二、运动护具1、运动护腰:|保而防|迈克达威|当悦|LP|赞斯特|2、运动护膝:|赞斯特|LP|迈克达威|保而防|奥索|三、户外运动——骑行板块1、自行车:公路车:|公路车攻略|闪电|崔克|喜德盛|山地车:|山地车攻略|崔克|闪电|迪卡侬|儿童车:|儿童车攻略|2、头盔:|头盔攻略|闪电|yaphtes|崔克|Moon|GUB|3、服饰:|骑行服攻略|蝎子|闪电|捷酷|森地客|速盟|手套:|森地客|GRC|闪电|崔克 |蕉下|4、鞋子:|骑行鞋攻略|森地客|闪电|迪卡侬|黑鸟|boodun|5、眼镜:|骑行眼镜攻略|欧克利 |法洛华|迪卡侬|优维斯|6、码表:|码表攻略|佳明|迈金|百锐腾|行者|黑鸟|西骑者|7、轮胎:|正新|建大|闪电| 崔克 |朝阳 |迪卡侬|8、自行车灯:|迈极炫|猫眼|菲尼克斯|yaphtes|神火|西骑者|9、骑行相机:|大疆 |GoPro|SJCAM|DRIFT|10、周边:|功率计|骑行背包|骑行台|专业车坐|水壶|运动相机|魔术头巾|骑行面罩|单车手机架|骑行手电|周边装备|——露营板块1、天幕:|天幕攻略 |牧高笛|骆驼|挪客|京东京造 |黑鹿|探险者|三峰出|奥然|KingCamp|2、帐篷:|帐篷攻略|牧高笛|挪客|骆驼|京东京造 |三峰出|凯乐石|黑鹿|维达利多|探险者 |3、桌椅:|桌椅攻略|牧高笛|挪客|黑鹿|探险者|京东京造|骆驼|4、营地车:|营地车攻略|京东京造|骆驼|马科途|牧高笛/挪客 |黑鹿/我飞/森博熊|迪卡侬/北欢/探路者/牧行|5、背包:|背包攻略|美国小鹰|美国格里高利|德国多特|加拿大始祖鸟|德国巍德|凯乐石|神秘农场|6、服饰:冲锋衣|冲锋衣攻略|加拿大始祖鸟|美国巴塔哥尼亚|瑞士猛犸象|美国迈乐|骆驼|伯希和|7、睡垫:|防潮垫攻略|骆驼|挪客|牧高笛|美国Therm-A-Rest|澳大利亚Sea to summit|京东京造|8、睡袋:|睡袋攻略|天石|黑冰|挪客|英国Rab|美国比格尼斯|牧高笛|9、电源:|移动电源攻略|正浩|电小二|京东京造|铂陆帝|绿联|10、炉具:|炉具攻略|火枫|岩谷|金宇|爱路客| 奥然|牧高笛|11、灯具:|营地灯攻略 |德国莱德雷神|山力士|牧高笛|美国黑钻|美国北邦|沃尔森|12、炊具:|火枫|牧高笛|铠斯|骆驼|黑冰|迪卡侬|13、神器:|神器攻略 |帽子攻略|内衣攻略|——滑雪板块1、滑雪服:|滑雪服总攻略|外套品牌:|Nobaday|南恩|Burton 伯顿|HALTI 哈迪|ROSSIGNOL 金鸡|phenix菲尼克斯|内搭和中间层:|BOGNER博格纳|DESCENTE迪桑特|SPYDER蜘蛛|南恩|VOLCOM钻石|2、滑雪头盔:|滑雪头盔攻略|UVEX优维斯|ROSSIGNOL |南恩|POC|ANON|3、滑雪镜:|滑雪镜攻略|清哲|VOLOCOVER|OAKLEY欧克利|SWANS|宝仕拓|4、滑雪鞋:|滑雪鞋攻略|ROSSIGNOL |BURTON|冷山NITRO|HEAD海德|迪卡侬|5、滑雪板:|滑雪板攻略|ROSSIGNOL|Nobaday|南恩|迪卡侬|萨洛蒙|6、滑雪手套:|滑雪手套攻略|Reusch炫驰|南恩|ROSSIGNOL|酷破者|始祖鸟|7、滑雪背包:|ROSSIGNOL|Black Diamond|南恩|BURTON伯顿|乐凯奇|8、滑雪护具:|POC|迪卡侬|南恩|ROSSIGNOL|BURTON伯顿|9、滑雪周边:|滑雪背包|滑雪袜|——徒步板块1、徒步攻略:|徒步攻略|一天走多远|短途徒步服饰|Gore-Tex|防晒服|防晒霜|太阳镜|2、徒步鞋:|德国LOWA|HOKA|思卡帕Scarpa|Crispi|LA SPORTIVA|SALEWA沙乐华|DANNER丹纳|Columbia哥伦比亚|MERRELL迈乐|3、冲锋衣:|冲锋衣攻略|凯乐石|海丽汉森|探路者|诺诗兰|始祖鸟|巴塔哥尼亚|猛犸象|迈乐|骆驼|伯希和|4、徒步背包:|背包攻略|美国小鹰|美国格里高利|德国多特|加拿大始祖鸟|德国巍德|神秘农场|觅乐|攀山鼠|凯乐石|5、徒步登山杖:|登山杖攻略|MBC|鲁滨逊|开拓者|骆驼|德国LEKI |6、徒步睡垫:|防潮垫攻略|骆驼|挪客|牧高笛|美国Therm-A-Rest|澳大利亚Sea to summit|7、徒步睡袋:|睡袋攻略|天石|黑冰|挪客|英国Rab|美国比格尼斯|8、徒步护膝:|髌骨带和护膝|四、健康板块1、护腰:|护腰靠垫攻略|米乔|EAVY|PPW|8H|乐班|2、护臀:|减压坐垫攻略|EAVY||MTG|乐扣乐扣|花瓣坐垫|3、按摩:|按摩靠垫攻略|奥佳华|松下|飞利浦|4、护腰带:|护腰带攻略|李宁/3M/Hitwes多款护腰带|李宁|京东京造|日本D&M|德国保而防|5、护颈:|颈椎按摩攻略|SKG|倍轻松|6、工学椅:|人体工学椅攻略|歌德利|7、综合:|升降桌攻略|节日礼物攻略|护腰神器攻略|抖腿神器|8、人群:|上班族|久坐族|学生党|办公坐垫|汽车腰靠|床头靠垫|9、电器:|集成灶攻略 |烟机攻略|前置过滤器攻略|厨用剪刀攻略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舒服的自行车坐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