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才思相寄赋,琳琅满目是什么意思思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中国古代诗榜趣事》——鱼玄机
&&&&&&&&&&&&&&
《中国古代诗榜趣事》选编97节录
《折杨柳》,“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
免教人作泪悬悬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螮蝀
注:螮蝀,读音Di Dong——第东,词义指书面语:虹,彩虹。
古诗十九首里有一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几棵?几种?不得而知。何为“奇树”?据“感别经时”可推测;攀条折其荣又为何?遗远,与《折杨柳》有着同一用意。某奇树可虚指杨柳。金蛋仔以为古诗中“杨柳”在许多场合下不是并列词,是偏正词。古人有的称柳为小杨,或杨柳。
元朝辛文房作玄机,长安人,女道士也。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咸通中及笄,为李亿补阙侍宠。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隶咸宜观披戴。有怨李诗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与李郢端公同巷,居止接近,诗筒往反。复与温庭筠交游,有相寄篇什。尝登崇真观南楼,睹新进士题名,赋诗曰云峰满目放春情,历历银钩指下生。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作者颇赏怜之。时京师诸宫宇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惟以吟咏自遣,玄机杰出,多见酬酢云。有诗集一卷,今传。
北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载:“唐女道鱼玄机字蕙兰,甚有才思。咸通中,为李忆补阙执箕帚,后爱衰,下山隶咸宜观为女道士。有怨李公诗曰:“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又云:“蕙兰销歇归春浦,杨柳东西伴客舟。”自是纵怀,乃娼妇也,竟以杀侍婢为京兆尹温璋杀之。”
以上两文录鱼玄机诗三首,分别是: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鱼玄机,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里家人。喜读书,以诗才貌美称著史册。大约公元854年,鱼玄机10岁左右与温庭筠相识。鱼作诗《》:杜郊居》、《春尽与友人入裴氏林探渔竿》。
858年春李亿状元及第。14岁的鱼玄机与李亿相识,在温庭筠的撮合中,嫁李为妾。时李亿已有正妻。温庭筠作《晚坐寄友人》,时鱼玄机作《冬夜寄温飞卿》相和。
鱼玄机15岁作《感怀寄人》,庭筠以《鄠郊别墅寄所知》相和。鱼玄机再作《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赠邻女》、《春情寄子安》等诗。
鱼玄机16岁作诗多篇,其中有《江陵愁望寄子安》、《隔汉江寄子安》、《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寄子安》、《酬李学士寄簟》。又作《寄飞卿》,温庭筠作《初秋寄友人》,鱼又作《和友人次韵》相和。之后鱼作《重阳阻雨》、《期友人阻雨不至》。
鱼玄机17岁作《赋得江边柳》(一作《临江树》)、《情书寄李子安》(一作《书情寄李子安》)、《暮春有感寄友人》。温庭筠作《送人东游》,鱼作《送别》相和。鱼作《江行》、《过鄂州(今武昌)》、《遣怀》、《夏日山居》、《题隐雾亭》、《寄国香》。温庭筠作《寄山中友人》,鱼作《和人次韵》相和,温庭筠作《寄山中人》再和。鱼玄机入道作《访赵炼师不遇》、《寄题炼师》、《题任处士创资福寺》。
鱼玄机18岁作《暮春即事》------(往后从略)
以上年谱显示鱼玄机妙龄少女时诗才大作。可见鱼玄机作诗对象,最多的是李亿和温庭筠。鱼玄机和李亿是婚姻关系,与温庭筠是忘年之交。
本文从鱼玄机女诗人角度看人际关系。当初,她以诗才貌美闻名于世,她的诗友为此做了传播,特别是温庭筠起着重大作用。鱼玄机在晚唐出身社会底层,她的第一要求是生存,主要方式选择托身。她又是才女和诗人,有着自己精神生活的追求。
鱼玄机的人生道路第一站,作为李亿的妾。李亿的知名度,只不过中举状元而已,没有李亿诗歌流传下来,反而因鱼玄机的诗歌出名而留名于世。鱼玄机多首诗歌特别是爱情诗涉及到李亿。被遗弃后的鱼玄机诗歌还是以爱情为主,或寻求托身生存,入道的鱼玄机仍有情爱诗篇。最终因情感问题惹出人命案,结束自己年青的生命。鱼玄机的价值告诉读者,她一直为“托身”努力,其诗歌作出了见证。
鱼玄机寄李亿员外写下《赠邻女》诗:“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她曾被李亿纳为妾,爱衰,22岁入咸宜观,改名玄机。这段爱情生活,在她的诗篇《情书寄李子安》、《春情寄子安》、《隔汉江寄子安》等作品有叙述。《寄子安》有“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夫人妒,不能容”出家。后来27
柳比妇人尚矣,条以比腰,叶以比眉,大垂手、小垂手以比舞态,故自古命侍儿,多喜以柳为名。白乐天侍儿名柳枝,所谓“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是也。韩退之侍儿亦名柳枝,所谓“别来杨柳街头权,摆撼春风只欲飞”是也。洛中里娘亦名柳枝,李义山欲至其家久矣,以其兄让山在焉,故不及昵。义山有《柳枝》五首,其间怨句甚多,所谓“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之类是也。呜呼,天伦同气之重,共聚于子女揉杂之所,已为名教之罪人,而一不得其欲,又作为诗章,显形怨讟,且自彰其丑,遗臭无穷,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无大于此。如李商隐者,又何足道哉!
杨慎论诗道:(以唐朝唐彦谦《垂柳》而论)“绊惹东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宫里三千女,饥损蛮腰学不成蛮腰或作纤腰,非。咏柳而贬美人,咏美人而贬柳,唐人所谓尊题格也,诗家常例。
金蛋仔友情提示,读诗见关键字词,概念明确。比如“蛮腰”指人体,而“纤腰”指柳枝,假如混淆,则弄巧成拙,笑话误认。
清朝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载,唐人咏《柳》云:“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宋人咏《柳》云:“爱把长条恼公子,惹他头上海棠花。”
袁枚列举唐诗柳枝同题对唐宋诗歌进行对比,不仅仅在于前者描写玉女佳人而后者描写风流公子。袁枚慧眼挑代言,同为长条柳枝,寓意不同,他们的诗文全篇为:
徐铉《柳枝辞十二首》之七:“水阁春来乍减寒,晓妆初罢倚栏干。长条乱拂春波动,不许佳人照影看。”(作者为晚唐诗人。)
成彦雄《柳枝辞九首》之一:“轻笼小径近谁家,玉马追风翠影斜。爱把长条恼公子,惹他头上海棠花。”(作者实为五代宋初诗人,其诗编入《全唐诗》752卷。)
梁元帝《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金蛋仔曾作文《唐诗叙说杨柳风情》,道:伟人歌颂新中国,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金蛋仔看唐诗
李白《忆秦娥》词“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证实了那个年代“折柳赠别”的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密植柳树,由长安东去的人经常到此处送行分手,折柳枝赠别亲人。柳树有多钟象征意义,古人在赞美柳树的同时,又赋予柳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托意便为情理中。“折柳赠别”蕴含着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朋离别后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那样。
胡曾《细柳营》:“文帝銮舆劳北征,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我国“折柳送行”的文化习俗诗歌,一直清朝,有崔念陵作《折柳》:“陌头杨柳正垂丝,泣雨含风送别离。今日儿心正飘荡,折枝休折带花枝。”花枝——柳絮:“明知绣阁多春思,故傍帘前款款飞。”除此之外,名柳蕴有历史典故,或陶令门,或亚夫营,或隋堤,或章台------
翃诗章台柳
附(翃的情人)柳氏诗《答翃》:“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凤楼高映绿阴阴,凝碧多含雨露深。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拥有《杨柳枝》最多的诗人是薛能,他留传下来的有19首,最后一首是“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纤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
张旭诗《柳》:“濯濯烟条拂地垂,城边楼畔结春思。请君细看风流意,未减灵和殿里时。”
杜牧诗《柳》:“数树新开翠影起,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
杜牧诗《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旧。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郑谷诗《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裴说诗《柳》:“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
以上二十篇,外加杜牧诗句“无端千树柳,更拂一条溪”,还有罗绍威《柳》诗句“妆点青春更有谁,青春常许占先知”,可谓意存不同,境各美妙。
以上诗篇中提到“章台柳”和“灞桥”, 古代诗文有用典的可能,特别是七律。周邦彦词《解语花》有“桂华流瓦”,用桂华代月亮,因
排列不分先后
《柳》:“动春何限叶,撼晓几多枝。解有相思否,应无不舞时。絮飞藏皓蝶,带弱露黄鹂。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李商隐)
《柳》:“摇曳惹风吹,临堤软胜丝。态浓谁为识,力弱自难持。学舞枝翻袖,呈妆叶展眉。如何一攀折,怀友又题诗。”(方干)
《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
《柳》:“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罗隐)
《柳》:“柳映江潭底有情,望中频遣客心惊。巴雷隐隐千山外,更作章台走马声。”(李商隐)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李商隐)
《柳》:“为有桥边拂面香,何曾自敢占流光。后庭玉树承恩泽,不信年华有断肠。”(李商隐)
《柳》:“折柳歌中得翠条,远移金殿种青霄。上阳宫女含声送,不忿先归舞细腰。”(韩琮)
司空图《柳》二首:“谁家按舞傍池塘,已见繁枝嫩眼黄。漫说早梅先得意,不知春力暗分张。”
&&&&&&&&&&&&&&&&&
“似拟凌寒妒早梅,无端弄色傍高台。折来未有新枝长,莫遣佳人更折来。”
李绅《柳》二首:“陶令门前罥接篱,亚夫营里拂朱旗。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绿垂丝。”
&&&&&&&&&&&&&&&
“千条垂柳拂金丝,日暖牵风叶学眉。愁见花飞狂不定,还同轻薄五陵儿。”
《柳》:“妆点青春更有谁,青春常许占先知。亚夫营畔风轻处,元亮门前日暖时。花密宛如飘六出,叶繁何惜借双眉。交情别绪论多少,好向仁人赠一枝。”(罗绍威)
《柳》:“漠漠金条引线微,年年先翠报春归。解笼飞霭延芳景,不逐乱花飘夕晖。啼鸟噪蝉堪怅望,舞烟摇水自因依。五株名显陶家后,见说辞荣种者稀。”(徐夤)
《柳》:“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韩溉)
《柳》:“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清明带雨临官道,晚日含风拂野桥。如线如丝正牵恨,王孙归路一何遥。”(李商隐)
《柳溪》:“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莫将条系缆,著处有蝉号。”(韩愈)
《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旧。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杜牧)
“河畔多杨柳,追游尽狭斜。春风一回送,乱入莫愁家。”
《柳絮》:“年年二月暮,散乱杂飞花。雨过微风起,狂飘千万家。”(李中)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撩乱发青条,春风来几日。”
&&&&&&&&&&&&&&&&&&&&&&&&&&&&
“弱弱本易惊,看看势难定。因风似醉舞,尽日不能正。时邀咏花女,笑辍春妆镜。”
“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紫燕时翻翼,黄鹂不露身。汉南应老尽,霸上远愁人。”
《咏柳》:“自与莺为地,不教花作媒。细应和雨断,轻只爱风裁。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灞陵千万树,日暮别离回。”(吴融)
《江柳》:“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薛能)
《垂柳》:“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肠断灵和殿,先皇玉座空。”(李商隐)
《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李商隐)
《谑柳》:“已带黄金缕,仍飞白玉花。长时须拂马,密处少藏鸦。眉细从他敛,腰轻莫自斜。玳梁谁道好,偏拟映卢家。”(李商隐)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处处东风扑晚阳,轻轻醉粉落无香。就中堪恨隋堤上,曾惹龙舟舞凤凰”
《衰柳》:“金风渐利露珠团,广陌长堤黛色残。水殿狂游隋炀帝,一千余里可堪看。”(吴仁壁)
《新柳》:“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杜牧)
《题柳》:“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温庭筠)
《柳絮》:“飘飏南陌起东邻,漠漠濛濛暗度春。花巷暖随轻舞蝶,玉楼晴拂艳妆人。萦回谢女题诗笔,点缀陶公漉酒巾。何处好风偏似雪,隋河堤上古江津。”(刘禹锡)
《新柳》:“轻轻须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因此建雄名。”(薛能)
《柳枝》:“数首新诗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烧。风流性在终难改,依旧春来万万条。县依陶令想嫌迂,营畔将军即大粗。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狂似纤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谁怜。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薛能)
《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雍裕之)
《途中柳》:“翠色晴来近,长亭路去遥。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李中)
《巴江柳》:“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李商隐)
刘禹锡《柳花词》三首:“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春池柳》:“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李世民)
《咏柳花》:“浮生失意频,起絮又飘沦。发自谁家树,飞来独院春。朝容萦断砌,晴影过诸邻。乱掩宫中蝶,繁冲陌上人。随波应到海,沾雨或依尘。会向慈恩日,轻轻对此身。。”(薛能)
《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白居易)
《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白居易)
《苏州柳》:“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白居易)
《忆江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
《隋堤柳》:“夹路依依千里遥,路人回首认隋朝。春风未借宣华意,犹费工夫长绿条。”(罗隐)
《柳絮咏》:“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薛涛)
柳绝句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拂溪。”(杜牧
隋堤柳“夹岸垂杨三百里,只应图画最相宜。自嫌流落西归疾,不见东风二月时。”(杜牧)
《隋堤柳》:“锦缆龙舟万里来,醉乡繁盛忽尘埃。空余两岸千株柳,雨叶风花作恨媒。”(江为)
《折柳枝》:“伤见路边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
《柳长句》:“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莫将榆荚共争翠,深感杏花相映红。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杜牧)
《杨柳枝词》:“枝斗纤腰叶斗眉,春来无处不如丝。霸陵原上多离别,少有长条拂地垂。”(韩琮)
《赋得临池柳》:“岸曲丝阴聚,波移带影疏。还将眉里翠,来就镜中舒。”(李世民)
《五月水边柳》:“结根挺涯涘,垂影覆清浅。睡脸寒未开,懒腰晴更软。摇空条已重,拂水带方展。似醉烟景凝,如愁月露泫。丝长鱼误恐,枝弱禽惊践。长别几多情,含春任攀搴。。”(崔护)
《华清宫前柳》:“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晓来唯欠骊山雨,洗却枝头绿上尘。”(王健)
《柳条歌送客》:“露井夭桃春未到,迟日犹寒柳开早。高枝低枝飞鹂黄,千条万条覆宫墙。几回离别折欲尽,一夜东风吹又长。毵毵拂人行不进,依依送君无远近。青春去住随柳条,却寄来人以为信”(刘商)
《不饮赠官妓》诗句:“无端千树柳,更拂一条溪”,(杜牧)
卢照邻:“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沈佺期:“玉窗朝日映,罗帐春风吹。拭泪攀杨柳,长条宛地垂。白花飞历乱,黄鸟思参差。妾自肝肠断,旁人那得知。”
乔知之:“可怜濯濯春杨柳,攀折将来就纤手。妾容与此同盛衰,何必君恩独能久。”
刘宪:“沙塞三河道,金闺二月春。碧烟杨柳色,红粉绮罗人。露叶怜啼脸,风花思舞巾。攀持君不见,为听曲中新。”
崔湜:“二月风光半,三边戍不还。年华妾自惜,杨柳为君攀。落絮萦袖衫,拂髻鬟。那堪音信断,流涕望阳关。”
韦承庆:“万里边城地,三春杨柳节。叶似镜中眉,花如关外雪。征人远相思,倡妇高楼别。不忍掷年华,含情寄攀折。”
欧阳瑾:“垂杨拂妆台,叶半开。年华枝上见,边思曲中来。嫩色宜新雨,轻花伴落梅。朝朝倦攀折,征戍几时回。”
张祜:“红粉青楼曙,垂杨仲月春。怀君重攀折,非妾妒腰身。舞带萦丝断,娇娥向叶嚬。横吹凡几曲,独自最愁人。”
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迟景那能久,流芳不及新。更愁征戍客,鬓老边城尘。”
李白:“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美人结长恨,相对心凄然。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孟郊:“杨柳多短枝,短枝多别离。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
李端:“东城攀柳叶,柳叶低着草。少壮莫轻年,轻年有衰老。柳发遍川岗,登高堪断肠。雨烟轻漠漠,何树近君乡。赠君折杨柳,颜色岂能久。上客莫沾巾,佳人正回首。新柳送君行,古柳伤君情------”
以上录选唐诗下载的柳诗,带有“专题”性的。如果普选杨柳诗句,那就难计其数。只得惋惜而放弃。
鱼玄机有诗句描写生活情谊,如:
“殷勤不得语,红泪一双流。”(《句》);
“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寄国香》);
“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作男”;“小有洞中松露滴,大罗天上柳烟含。”
(《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乃有是作精粹难俦虽谢家联雪何以加之有客自京师来者示予因次其韵》);
“云情自郁争同梦,仙貌长芳又胜花。”(《句》);
“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
“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
“朝露缀花如脸恨,晚风欹柳似眉愁。”(《和》新及第悼亡诗二首)之一;
“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愁思》)。
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的诗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与后来李煜的“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句,诗词上具有异曲同工的艺术形象,而时间上相差百年。
僧德祥《折杨柳小叶柳,大叶杨,今年折尽明年长。明年今日在何乡,春风吹断铁心肠。叶叶比君眉,条条比君发,朝如青丝暮如雪,能使离人几回别。”
金蛋仔读唐朝柳诗,赏析柳下春。有人
鱼玄机的“诗柳”:柳
Jindanzai&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鱼玄机及其诗研究及其,诗歌,研究,鱼玄机诗歌,鱼玄机,以及研究,鱼玄机诗,鱼玄机的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鱼玄机及其诗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键词:金
[提要]编者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讲话中,高度赞扬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创作更多无愧..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讲话中,高度赞扬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担当和奉献,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创作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孙春亭自幼酷爱诗词书画,尤其退休以来,全身心投入到诗词书画的学习探讨之中。近年来我阅读了大量文字资料,写下了近2万字关于诗与书的文字,强调诗与书当继古创新与时俱进,而且积极实践,撰写出了不少叹咏现实生活的诗书作品。
&今将此文《诗与书相依相扶,源远流长》和他部份诗词曲赋文字上传,供网友鉴评。
&&&&&&&&&&&&&&&&&&&&&&&&&& (诗与书讲座)
&&&&&&&&&&&&&&&&&&&&&&&&&&&&&&&&&&&孙春亭
&诗与书的金石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先秦时期的&风&、&雅&、&颂&到战国时期的《离骚》,从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到晋代的《桃花源诗》,直至唐诗三百、宋词元曲&&中国文化史上的优秀诗篇灿若星河。据有心人统计,仅唐朝三百年里,就留下五百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诗人就有五六十位。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历史走到今天,孩童咿呀学语,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类的名诗佳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最早的诗歌起源于民间,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孔子语)。那时候的诗实际上是口头歌谣。后来民间的口头歌谣相继被记录在兽皮上,刻在了兽骨上陶罐上,刻在钟鼎上碑石上,以示他人,久远流传。有文说,《虢季子白盘铭》是&中国诗与书法合璧的先声&。世称&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是&书法与诗词的合璧杰作&。
&&&&&&&&&&&&&&&&&&&&&&&&& 《虢季子白盘铭》
虢季子白盘为传世青铜器,盘形奇特,为圆角长方形。盘内底部有铭文一百一十一字,讲述虢国的子白奉命出战,荣立战功,周王为其设宴庆功,并赐弓马,虢季子白因而做盘纪念。铭文洗练,字体端庄,是金文中的书家法本。
《石鼓文》为战国时期的刻石,石作鼓形,径约三尺,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近七百字。《石鼓文》十首诗其内容记述了秦王游猎之事。诗句规范,表现力强,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其书为后来的秦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巨大影响。
比如《石鼓文》其一:&
&&&&&&&&&&&&&&&&&&&&&&&&&&&&&& 句义&(曹心勤 译)
&&&&&&&&&&&&&&&&&&& 我的輶车已修整,我的马匹已备成;
&&&&&&&&&&&&&&&&&&& 我的輶车设备好,我的马匹已上套。
&&&&&&&&&&&&&&&&&&& 我们准备去狩猎,又是狩猎又逛游;
&&&&&&&&&&&&&&&&&&& 鹿群奔跑快如飞,它们正是我所求。
&&&&&&&&&&&&&&&&&&& 弓箭配有红装束,射手持弓待射击;
&&&&&&&&&&&&&&&&&& 士兵驱赶踟躇鹿,鹿群来时慢趩趩。
&&&&&&&&&&&&&&&&&& 受惊鹿群乱了阵,前堵后截到射场,
&&&&&&&&&&&&&&&&&&&鹿群连续遭驱策,鹿群来时瞎乱闯。
&&&&&&&&&&&&&&&&&& 灌木丛中无处窜,鹿群进入射程圈,
瞄准鹿可放箭!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散文家韩愈,宋代文学家苏轼等对《石鼓文》重视有加,都曾为《石鼓文》撰写过《石鼓歌》。今天,虽无缘一睹诸家的诗书风采,但可以相信,诸家的《石鼓歌》必定是诗书双馨,光彩照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王朝。以新创造的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优美&的&小篆&法定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了其他异体字。统一和简化文字是我国古代文字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大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第二年,开始出巡各地,每到一地总要作铭刻石,以颂其功绩,炫耀其圣威。流传至今的秦小篆拓片《琅琊刻石》、大篆残文摹刻《泰山刻石》和藏于孟庙博物馆的秦小篆摹刻《峄山刻石》,据说原刻均为才思横溢的秦朝丞相李斯撰写,其书秀美圆润,其诗朗朗上口。如《峄山刻石》铭曰:
&&&&&&&&&&&&&&&&&&&&&&&&&&&&&&&&&&&&&& &皇帝立国,惟初在昔,嗣世称王。
&&&&&&&&&&&&&&&&&&&&&&&&&&&&&&&&&&&&&&&&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
&&&&&&&&&&&&&&&&&&&&&&&&&&&&&&&&&&&&&&& 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
&&&&&&&&&&&&&&&&&&&&&&&&&&&&&&&&&&&&&&& 廿有六年,上荐高号,孝道显明。
&&&&&&&&&&&&&&&&&&&&&&&&&&&&&&&&&&&&&&& 既献泰成,乃降专惠,亲巡远方。
&&&&&&&&&&&&&&&&&&&&&&&&&&&&&&&&&&&&&&& 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
&&&&&&&&&&&&&&&&&&&&&&&&&&&&&&&&&&&&&&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
&&&&&&&&&&&&&&&&&&&&&&&&&&&&&&&&&&&&&& 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
&&&&&&&&&&&&&&&&&&&&&&&&&&&&&&&&&&&&&& 世无万数,他及五帝,莫能禁止。
&&&&&&&&&&&&&&&&&&&&&&&&&&&&&&&&&&&&&& 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
&&&&&&&&&&&&&&&&&&&&&&&&&&&&&&&&&&&&&& 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 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 今译&(齐桂贤 译)
&&&&&&&&&&&&&&&&&&&&&& 皇帝御宇立邦国,当初情景忆犹新,顺应世袭继皇位。
&&&&&&&&&&&&&&&&&&&&&& 讨伐叛乱并逆贼,威名远播慑天下,武略仁义传宇内。
&&&&&&&&&&&&&&&&&&&&&&&将军阵前受皇旨,沙场出兵未多时,荡平六国凯歌响。
&&&&&&&&&&&&&&&&&&&&&&&始皇二十有六年,追封先帝庄襄王,尊老孝道德高尚。
&&&&&&&&&&&&&&&&&&&&&& 四方太平华夏清,广布恩惠为黎民,亲自巡察至远方。
&&&&&&&&&&&&&&&&&&&&&&&今日登顶邹峄山,随行百官文武臣,思绪俱是深且长。
&&&&&&&&&&&&&&&&&&&&&& 回首乱世之当初,分封邦土起列国,列国相竞始纷争。
&&&&&&&&&&&&&&&&&&&&&&&征伐之战日不休,饿殍满地尸遍野。自从盘古立帝邦,
&&&&&&&&&&&&&&&&&&&&&& 古往今来战局混,三皇五帝先圣时,上下求索莫能止。
&&&&&&&&&&&&&&&&&&&&&& 时至今日始皇帝,一统天下为一家,争战烽火永久息。
&&&&&&&&&&&&&&&&&&&&&&贼寇祸乱已消灭,兴民休息百姓安,恩泽惠利久绵长。
&&&&&&&&&&&&&&&&&&&&& 文武群臣齐歌颂,制磬之石留美铭,法度纲常得显扬。
《峄山刻石》拓片
到了汉代,诗不论是表现技巧还是思想内容,在继承先秦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正趋于成熟发展,其书,受秦代大书法家程邈&删古立隶文&的影响,隶书盛行。诗与书相继结缘于碑石上摩崖上,辉煌竞秀。如东汉时期的隶书极品《石门颂》,记述了汉中太守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其书大气磅礴,齐整规范;其文形象生动,极富情感,不愧为中国优秀的摩崖石刻代表作。
现摘录《石门颂》部分诗句如下:
平阿淖泥,常荫鲜晏。木石相拒,利磨确盘,
临危枪砀,履尾心寒。空舆轻骑,滞碍弗前。
恶虫弊兽,蛇蛭泰螨。末秋截霜。嫁苗禾残。
禹凿龙门,君其继踪。上顺斗极,下答坤皇。
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说雍、
商人同喜,农夫永用。垂泪亿载,今而纪功。
类似这种诗书合璧的碑刻摩崖石刻还有很多,如《礼器碑》、《孔宙碑》、《封龙山碑》、《华山庙碑》、《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等,其书或圆遒浑厚,或朴拙庄重,其诗或典雅佳秀,或简明凝练,流派纷呈,蔚为大观。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其诗题材逐渐扩大,诗的格律逐渐成熟、定型。山水田园诗、新乐府现实主义诗、感伤忧郁诗等丰富多彩。
格律诗是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的。我国古代的诗歌,历史称作&古体诗&,如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古风等,在平仄、对仗、声韵等方面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开始向格律化方向发展,至唐代,格律诗形成,历史上称作&近体诗&。格律诗为书写和阅读提供了一片新天地。这时期,书法也达到了一个鼎盛期,有&书至初唐而极盛&之说,既有继承传统之佳作,又有革故鼎新之风貌,许多墨迹、碑版流传至今,成为国家珍宝,其中不乏诗书合璧之作。《九成宫醴泉铭碑》、《唐玄秘塔碑》就是其中的优秀范例。
《九成宫醴泉铭碑》是一篇为唐太宗皇帝歌功颂德的碑文,记述了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发现醴泉之事,由名相魏征撰文,大书法家欧阳询书写。其文纵横捭阖,文采斐然;其书意态精密俊逸,炉火纯青。文与书可谓千古绝唱,很为后学推崇。
《九成宫醴泉铭碑》摘录如下:
唯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
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光前,登三迈五。
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文怀远人,
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
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
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
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
《九成宫醴泉铭碑》局部
再如《唐玄秘塔碑》,铭碑记述了大德安国寺的落成,赞颂了大达法师的功德。由唐朝宰相裴休撰文,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写,其书&运笔健劲舒展,干净利落&。其铭曰: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赞导。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峥嵘栋宇,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徒令後学,瞻仰徘徊。
&&&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历史名家的诗与书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名胜浩瀚,诗与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绝配,虽结缘于钟鼎上陶罐上碑石上的不在少数,但大量的还在木刻上锦帛上纸张上,可以说无处不有,代代相传,气象万千。有评说诗与书颇有&夫妻相&,比喻形象而准确,道出了诗与书的亲密关系。自古以来,诗与书相依相扶,相互支撑,诗借书法的形式表达喜忧哀乐,书凭诗的芳词丽句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诗与书契合相映,共同发展。这对&夫妻&携手走过漫长的岁月,从古代走向今天。
诗是表达思想感情最为广泛的艺术形式。历数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达官显贵,不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僧侣隐士,他们大都能诗文、善书画,博学多才,所留下的一篇篇诗与书、诗与画,连同他们的名字一起载入中国文化史册,熠熠生辉,代代相传。依据有关史料和网载,罗列历代书法家代表人物,足可见他们集诗书一身,甚至集诗、书、画一身名世,在中国书画领域尽占先机各领风骚。
(公元前280&208)
河南上蔡人
先秦丞相,擅小篆,诗与书合璧最早的代表人物
相传有《泰山石刻》《峄山石刻》等作品
(公元133&192)
河南杞县人
东汉末文学家、书法家,工书法,擅篆、隶,博学多才,能诗赋、散文
相传有《汉鲁峻碑》等作品
(公元261&303)
上海市松江人
两晋文学家、书法家,善诗赋,其文名冠一时
有章草《平复帖》等作品
(公元303&361)
山东临沂人
东晋大书法家。善书能诗
有《兰亭集序》《十七帖》等作品
(公元?&516)
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河南人
北魏书法家,崇尚儒学,好诗赋,诗有道家风味
有《张猛龙》《郑文公碑》等作品
(公元558&638)
浙江余姚人
唐代诗人、政治家、书法家
有《孔子庙堂碑》等作品,诗《蝉》尤为后学咏诵
(公元599&649)
庙号太宗,
甘肃临洮人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有《赐房玄龄》《辽城望月》《赐萧瑀》等诗篇
(生卒年不详)
字伯高、季明,
江苏苏州人
唐代大书法家,
善书,尤擅草书
其诗在《全唐诗》集中收辑六首
(公元687&747)
江苏扬州人
唐代文学家,著名书法家,擅诗文。世称李北海
有《麓山寺碑》等作品
(公元725&785)
湖北长沙人
僧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善书能诗
有《自叙帖》等作品,《题张僧繇醉僧图》诗后人乐于书写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人
宋代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散文、诗词等著作颇丰,世有&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太白&之誉
有《集古录跋》等作品传世
字君谟,福建人
宋代著名书法家
有自书诗集《谢赐御书诗》等作品传世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词、文俱佳
有《东坡集》《东坡乐府》等著作。
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岩道人,江西修扎人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善行书、草书
书自咏诗《松风阁诗》《伏波神祠诗卷》为存世代表作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陕西人
宋代著名书画家,善诗工书,《宣和书谱》中说他&书仿羲之,诗追李白&
自撰诗帖有《苕溪诗》《多景楼诗》《拜中岳命诗》等
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书法家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入蜀记》及《论书诗》等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浙江吴兴人
元代文学家、著名书画家
传世书作较多,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期间,曾写过《趵突泉》《祷雨龙洞山》等诗作。
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虎林隐史、寄直老人
元代著名书法家,善诗文,工书画
著有《困学斋诗集》二卷,书自作诗《大字诗卷》等
字敬仲,号丹丘,丹丘生、五云阁史等,
元代书画家,能诗文,善书画,时称诗书画三绝。
有《任斋诗集》四卷等著作
又名宪章,字公甫,号石斋,广东人
明代理学家、书法家,能诗、工画、善书法
有行草书《种蓖麻诗》传世
字宾之,号西涯,湖南人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有《自书诗帖》等作品
号枝山,又指枝山,字希哲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九岁即能诗,诗文有奇气
有《草书诗翰卷(自书自作诗五卷)》等作品传世
字文清、文长,号天池、天池生、青藤老人、青藤道人等,浙江绍兴人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有诗文集《徐文长集》《徐文长佚稿》、《徐文长佚草》等著作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
著作颇丰,有行草《自书诗卷》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代文学家、著名书画家
有《板桥全集》等著作
弘历(乾隆)
姓爱新觉罗,康熙皇帝之爱孙
善书画、工行楷、喜题咏
数次出游,到处题写,&御书&遍地
字少穆,号竢村老人,
福建福州人
清代政治家、书法家
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等著作
字让之、仪征等,
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工诗,能书,博学多能
有《吴让之印谱》《吴让之书画集》等著作
历史名家能诗善书者还可以列举许多,比如唐代的武则天、李隆基、颜真卿,五代的李煜,宋代的范仲淹、王安石、赵构、岳飞、范成大、文天祥,元代的管道昇、杨维桢、倪瓒、张雨、愈和,明代的陶宗议、宋璲、解缙、邢侗、张瑞图、黄道周,清代的朱耷、玄烨(康熙)、高凤翰、汪士慎、金农、黄慎、钱沣、何绍基等人,他们中有的身在富豪之家,有的却是寒门之士,有的从政为官,有的则是一介草民,有的戎装从军,有的浪迹江湖,尽管出身和地位不同,但因为有着诗与书的共同特点,以自己诗与书的辉煌成就,一起铸入中国书法这根链条上。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出身豪门,官至右军将军,因&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而流芳古今。今天,世人大都熟知他&大书法家&、&书圣&的身份,却对他能吟诗撰对方面的成就不甚了解。据载,仅兰亭修禊活动,曲水流畅饮酒赋诗,在二十六人所作的四十一首诗中,王羲之就吟出六首。抄录其中一首如下: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盘绿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 &仰望&与&俯盘&句对仗工整,颇显功力。参考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王晓家先生有关研究王羲之的文章,我将王羲之这首诗译成如下文字:
三月春光启动百卉葳蓁,
这时节真让人舒畅欢欣。
仰望澄碧浩浩的天空,
俯视潋绿漾漾的水滨。
美丽的景观寥廓无涯,
人间的乐趣满目呈新。
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卓越,
千姿百态莫不各承其循。
宇宙万物虽然千差万别,
却是天人合一美妙绝伦。
图一 《兰亭序》
对照《兰亭序》妙语佳句,比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游目骋怀&、&畅叙幽情&等,与王羲之吟这首诗的意境和氛围,极为相契。
唐代大诗人李白,好诗好酒亦好剑,史传有&斗酒诗百篇&之誉,&学剑到山东&之说;同时他还写的一手好字。在中国书法史的名录上尽管找不见李白的名字,但凭着诗与书的实力,尊他为中国杰出的诗人书法家,当之无愧。他的诗如其人、字如其人,其诗纵情肆意,荡气回肠;其书浑厚遒劲,潇洒豪放。传世墨迹&上阳台&足见李白书法的个性风貌。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元曲鼎足而立,成为每个朝代的文学标志之一。从根本意义上讲,词与曲均属诗的范畴。诗至晚唐、五代,派生出一余绪分支&&词,时人称&曲子调&。这种词是依照音律节拍创作,可以用来配合器乐演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载体。到了元代,又出现了一种更适宜演唱的散曲和剧曲。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剧曲则是元杂剧的唱词。词与曲,尤以散曲小令与词中的单调小令相似。格律诗与词和曲有许多相近之处,在形式上词和曲也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不同的词调,段数、句数、韵数、字数和平仄都有不同的格式。散曲小令一般句句押韵,平仄相通。曲与词的创作要求大体一样,须按词谱曲谱所规定的平仄音韵,逐字填写。套曲又称套数,是由多种曲牌有首有尾地联成一套,视内容套数可长可短。套曲须两支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连,全套无论长短,必须首尾一致,每有尾声。时下,有诗词爱好者,以为填词填曲句数对了字数对了韵脚对了就是这首词这首曲了,这尚不足,或者说错!填词填曲不只句数字数韵脚要对,还应该讲平仄对仗。
还有一种文体:辞赋,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古人云:&赋者,古诗之流也&。赋,源于诗的变体,介乎于诗与散文之间,《汉书&艺文志》说赋的由来曰:&不歌而诵谓之赋&。从表达方式上区分,赋与诗、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有咏物、叙事、抒情、说理等文体之分,从对偶、声韵等技巧方法上区分,赋又有古赋、俳赋、律赋、文赋等形式之别。赋学专家说,古赋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以四言、六言文为主,杂以三言、五言、七言、八言。不讲究对仗、声律。俳赋又叫骈赋,产生于齐梁之间。这种赋多对句,以四六字为基本,音调和谐,典故较多,文辞华美。律赋为唐宋科考所采用的一种文体。要求对偶工整,声律严格。文赋,盛于唐宋,四六文体,行文自由奔放,语言清新。辞赋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源远流长。历史上有许多诗人书法家,如蔡邕、陆机、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以其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彪炳历史。
宋、元时期的著名诗人大都能写词、填曲、撰赋。历史上能称之为词人书法家、曲人书法家的不乏其人。史称李后主的南唐国君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成就最高,因有《虞美人》、《浪淘沙》等千古杰作,被称为&千古词帝&。他的书法吸取唐代大法家欧阳询的笔法,比较注意字的骨力,写得刚劲有度,富有强烈的艺术个性,李煜是当之无愧的词人书法家。
北宋文学家苏轼,其诗风格多样,笔力纵横,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其词冲破了以往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题材,其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风格开豪放一派,他的词对后代很有影响。《宋词三百首》中选辑了他的十二首词。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颇为后人传诵书写。其书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丰腴跌宕,天真浩瀚。
南宋岳飞是一位抗金英雄,爱国名将,他那&精忠报国&的精神气象,为世世代代人所敬仰、传颂。他不只是一位军事方面的历史名人,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书法家。他的传世诗词很多,一首抒发壮志情怀的《满江红》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他的书作笔力雄逸,气韵生动,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健拔雄伟,尤见忠武郁勃之气&。
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鲜于枢、倪瓒等所撰的曲作,在《元曲三百首》辞典中均有收辑。其中倪瓒就有六首。如《黄钟》人月圆: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
鹧鸪啼处,东风草绿,残照花开。
怅然孤啸,青山故园,乔木苍台。
当时明月,依依素影,何处飞来。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等。他这首小令,表现出作者在重登绍兴城内越王台时,看到春风残照的自然景色,怅然升起的思念故园之情。他的作品多呈现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其书上承晋宋清雅蕴藉之风神,下启明代祝允明小楷之风范,可谓古淡天真,无一俗尘。&
明代书画家王詵(公元),曾任定州观察史,他嗜书画,富收藏。在中国书法史上虽不见经传,但他的诗词书法却能自成风貌。清乾隆帝评说他&自书诗词笔势豪迈&。世传《蝶恋花》一首,其词清丽细腻,情景交融;其书结体紧实,笔情墨性独俱。如蝶恋花:
&&&&&小雨初晴廻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
&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
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乾隆皇帝弘历,有文说他是&诗、书、画俱佳的才情皇帝&,&有着精湛艺术造诣的翰墨大帝&。据《御制诗五集》载诗统计,乾隆一生共写了41863首诗。他曾多次出巡,所到之处,无不寄情诗墨,题咏镌碑。山东德州历来是乾隆南巡的第一程,据德州市运河文化促进会会长刘金忠先生考证,乾隆仅在德州就留下79首(幅)诗与楹联。譬如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曾写有七律:
一水宛分赵与齐,浮桥疋练接长堤。
去才弱柳含烟嫩,回看来牟摆浪萋。
较雨量晴以度耳,慰丰愁歉亦纷兮。
仆人惟识皇州近,挥策谁能惜马蹄。
今译(刘金忠)
一条河流将山东河北宛然区分,
浮桥像绸带练条般连接着大堤。
去时两岸柳烟刚刚绽出绿色,
回程时已是绿意戏弄涟漪。
在较雨量晴中度过时日,
丰收欣慰歉收发愁也很费心思。
下人们因快到北京而感到欢快,
拼命打马竟顾不得爱惜马蹄。
无须更多地举例,这已足以说明历史上的诗与书孪生并进,丰富多彩的精神思想和文化含量,无不是书家深厚文化素养的折射。有文说,中国书法史自隋唐始,多半是诗书名人史,历史上的政治名人、军事名人、文化名人大都能工诗词、擅书画。应当说没有这许多才情横溢的诗书名人,就不会有这许多千古不朽的诗词书作。换言之,如果历史上没有这许多千古不朽的诗词书作,也就没有这许多诗书名人,说是优秀的诗词书作成就了诗书名人也无不道理。
我们当努力开掘传统文化宝藏,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师古求新,以期创作出更多反映当代生活、蕴涵时代精神的诗书佳作。
诗与书当随时代
、历史名家的诗书情结
在中国文化史上,大凡诗与书的优秀作品,如同其他的文化艺术一样,是生活的展现,是情感的凝结,是时代的足迹。理论家说,书法艺术大致涵盖了两个层面,一是笔墨技巧,再就是精神思想。书法是建筑在文字基础上的,文字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优秀的书法艺术应当是笔墨技巧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充满浓郁的情感。历史上的名家名作,无不以其轻重缓急的线条、意姿备具的笔墨、飘然奇异的风神,倾吐对多彩人生的感悟,展现出自己的精神世界,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之女蔡琰,字文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文学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羌胡番兵掳掠中原。蔡文姬与许多汉族妇女被番兵抢掠带走,受尽凌辱。在匈奴,蔡文姬曾嫁给左贤王,后被曹操重金赎回。回汉后,她参考胡人的声调,结合自己在胡地日夜思念故土的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其中内容,如&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等思想情感,是广大百姓和士卒于战乱中的心情映照。蔡文姬善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成名较早的女书法家。今天,我们虽然不得见她的墨韵,但可以推想:如果她笔下的《胡笳十八拍》书迹流传至今,肯定备受社会民众的喜爱,成为国家的宝中之宝。
颜真卿的行草书迹《祭侄文稿》是他在堂兄颜杲卿和堂侄颜季明先后被残害的情况下书写的。安史之乱,颜真卿联络堂兄颜杲卿抗击叛军,贼臣拥兵不救,致使颜杲卿、颜季明父子惨遭杀害。颜真卿&为忠愤所激发,至性所郁结&,苍凉、悲愤之情藉于笔端。这篇仅有二百三十四字的祭文,诗一样的文字激情喷涌,岂止是风神备具、笔精墨妙?祭文中&贼臣不救孤城陷,卵覆巢倾受摧残&的悲壮,与&时作君者,深宫歌舞自寻欢&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范仲淹,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因刚正不阿,屡遭嫉妒,不被重用。他能诗善书,有《范文正公集》等著作,尤其散文《岳阳楼记》名满天下。《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巴陵郡守滕子京之邀写下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自撰自书,借文抒怀,推出了这篇字字珠玑、句句绝唱的《岳阳楼记》。自此,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自幼就把这篇美文当作抒情诗来吟诵、品鉴,享受其&笔法纤细、自然情动&的线条艺术,陶醉于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壮丽风光,更对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气象所敬仰。近千年来,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熔铸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南宋一代词宗辛弃疾,有着强烈的抗金意识和爱国精神。他主张收复中原,先后上书力陈复国方略,却一直被排斥打击,壮志难酬的悲愤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在他的词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篇,便是他爱国激情的迸发。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
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作品以景抒情、引经据典,展现了作者报国无望、漂零孤寂的心情。
在中国书法史上,虽然不得见辛弃疾的名字,依他的诗词和墨迹评判,说他是一位光辉的词人书法家亦不为过。故宫博物院藏辛弃疾的纸本《行书去国帖》,是辛弃疾目前存世仅有的书作。此作中锋用笔,书写流畅,字迹方正挺秀,圆润庄重。
明代中期的江南才子唐寅,字伯虎,因涉嫌考场舞弊案而落魄颓唐。贫困之下,以卖字画为生。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故而称桃花庵主。晚年精神空虚恍惚,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自己坎坷的经历,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又一首落花诗。唐寅借花喻人,以花抒怀,内心中的郁闷和忧伤之情尽显诗与书中。有评说:&《落花诗》用绮丽的语言书写了生命,记录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挣扎与奋进的过程。&据载,中国美术馆藏本共收入唐寅的《落花诗》七律17首。《落花诗》为唐寅传世作品的重要诗书代表作。其书用笔圆润,风流潇洒,是中国书法史上诗与书完美结合的典范。
乾隆年间进士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作吏山东范县、潍县令时,为山东黎民百姓做过不少好事。时逢山东大饥,他曾&开仓赈贷&、&捐廉代输&,也曾改革弊政,力倡文事。他爱民如子的思想,在他的诗、书、画作品中得到了体现。他擅长画兰竹,而且每画必题诗。比如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一幅画中,诗云: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我曾痴情探索郑板桥的题竹诗画,认为他的诗与书、书与画巧妙地展示出他的思想情怀,&诗发难画之意&,&画映诗中之境&,诗、书、画相得益彰,实为文人画之典范。笔者感于郑板桥的题竹诗,曾撰五律一首,探索赞叹郑公&听竹知民&、&写竹喻画&、&老干扶新&、&破岩立身&的品德和精神:
一腔高品质,墨竹悉先知。
叶啸察民意,枝清喻画思。
抽节歌老干,破岩立坚姿。
撑竹心船渡,吟传尽好诗。
所以列举以上这些历史名人和他们的作品,旨在说明我们今天所传承推崇的诗书作品,无不与创作年代的生活情感息息相关。优秀的诗与书,只有源于生活,紧随创作时代,融入真情实感,才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才能穿越历史的空间,走入广大人民的心中。
毛泽东的诗书典范
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与书继承了中国诗书文化的优秀传统,开创了诗与书的一代新风,以诗与书的完美结合记录和再现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画卷。
毛泽东的青年时期,中国正处于一个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压、军阀割据混战、大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的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年仅18岁的毛泽东满怀救国救民的革命激情,参加了湖南新军。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自长沙是湖南省会,毛泽东的故乡。自1911年至1925年间,毛泽东研究中国历史现状,探求革命真理,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先后数次往返出入长沙,曾发动组织新民学会,编辑出版湘江评论,领导长沙土木工人罢工,组织农民协会等。1925年冬,毛泽东南下广州主持农民讲习所,在离开长沙前夕,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
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
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以景融情&、&寄情于景&,壮丽奇观、豪迈爽朗、内涵深广、慷慨激昂从中可见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政治舞台上的锋芒初露和宏图尽展。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这首词的书迹是他在1961年10月16日写下的。当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故地重游激情澎湃,挥毫写下了这篇气贯长虹的巨作。这幅竖行横卷之作,以酣畅的笔墨、独具的结构,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赞佩与敬仰。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大江,包围了前匪帮盘踞了22年的南京城,当日晚南京解放,蒋介石22年的&金陵春梦&自此便烟消灰散。毛泽东感到由衷的喜悦,诗兴焕发,于百忙中写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篇诗书作品,字迹与诗句相融,墨韵与思想共辉,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展示了一个革命领袖的伟大胸怀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必胜信念;将革命战争的关键时刻艺术地载入历史。
又如《蝶恋花&答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据《毛泽东诗词》编者注: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他是毛泽东的老战友,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1932年9月在湖北洪湖战役中牺牲。&骄杨&是指杨开慧烈士。她在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为反动派何健所杀害。她是李淑一同志的好朋友。1957年1月,李淑一把自己写的一首纪念柳直荀同志的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写了这首词回答她。
这首词引经据典,情深意浓,真挚感人。
情感是诗书创作与审美评判最为主要的因素。&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清刘熙载语)毛泽东这幅《蝶恋花&答李淑一》,可谓情动于心,情凝于纸,实乃精品之作。他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倾吐自己内心的真情厚意,以深邃灵动而极富内涵的线条艺术,抒发和表达了对战友、亲人的悼念,对烈士、英雄的赞美,成为千古绝唱。
再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1963年1月前后,国内外反动势力叫嚣反华,蠢蠢欲动。当时郭沫若调寄《满江红》填了一首词,对这股逆流作了正面的揭露和批判。毛泽东的这首词《满江红》就是和郭沫若而作的。这是一首洋溢着浓烈情感的政治抒情诗。毛泽东把那些反动势力喻为碰壁的&苍蝇&、缘槐的&蚂蚁&、撼树的&蚍蜉&,以笔为枪,大义凛然地给予憎恶和申斥,并借此向全国人民发出号令:&要扫除一切害人虫&。这幅三十一行一百字的巨篇横卷,笔墨气势如江河奔流,波浪滚滚,其中&翻腾&、&风雷&、&无敌&墨迹更为大气磅礴,逐浪排空,尽显革命斗争排山倒海之势和勇往直前的胜利信心。
《毛泽东诗词全集》共收入他的诗词作品107首。其中公开发表的有57首。毛泽东一生著作颇丰,相比之下,百余首诗词就显得不多了。其中诗、书合璧之作就更为稀珍。但就是这些诗与书,却能撑起中国诗书艺术的一片新天。成为诗与书艺术反映时代精神的典范。他的诗词承古典诗词之形式技巧,继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胸纳万象,雄视古今。诗词大家柳亚子这样赞叹毛泽东:&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他的书法初学魏碑、酷爱二王,纳百家之长,成自家风貌。尤其草书尽显怀素狂草之神韵。第一届书协主席舒同称毛泽东&把草书艺术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峰,堪称中国第一人&(引自《毛泽东与舒同谈书法》一文)。王根权先生在《解读毛泽东书法艺术的锁钥》一文中说:&毛泽东书法艺术的伟大之处,当在于他的书体形式能与他的书写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在于他的书体形式始终为其书写内容服务&,在于&他的书法作品始终以表达思想情感为最高目标&。我很赞同。
毛泽东的诗与书,筋骨独具,气韵贯通,风神奇古,奔放跌宕。姿肆汪洋而不失法度,飘逸潇洒而不失雄强,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蕴藏着丰厚的思想内涵。
、当代名家的诗书风采
&& 当代许多名士,以其自己长期积淀的文化底蕴,丰厚的诗书学养,把诗书艺术作为抒写自己胸襟的方式,结合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情感适时写下的诗书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高尚的品德与追求,无不是时代精神的写照。比如:
&&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淄衣。
&& 这首七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先生于1931年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下的。鲁迅见到李伟森、柔石等五烈士惨死在国民党当局的枪下,悲愤命笔,控诉了白色恐怖的罪恶,展现了革命者敢于牺牲、勇于斗争的思想境界。比如: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手书《青松》诗
&& 这首耳熟能详的诗句,是无产阶级革命前辈陈毅元帅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写下的。1960年,我国遭受经济困难,国际上反华势力又叫嚣威逼。陈毅借松言志,以诗抒怀,显示出革命家面对自然灾害与邪恶势力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比如: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首诗是中国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临终之作,捧出了一颗常年漂泊台湾的游子之心,抒发了深深地思国怀乡之情。
这里仅将卓越的佛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赵朴初,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著名编辑出版家、美术评论家沈鹏等人的诗书风采作一简要介绍。
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他既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书法家,又是一位积淀深厚的佛学家。他博学古今、学识宽厚,其诗、词、曲和书法作品蜚声中外。除著有《滴水集》、《片石集》诗集之外,还有《佛教常识答问》等著作问世。题写寺额、楹联、碑文等不计其数。台湾佛光缘美术馆就珍藏着他的诗书墨迹。
经年别,重到柳依依,烟雨楼台寻古寺,庄严誓愿历曾祗。三界法云垂。
金陵会,花雨满秦堤。登岸何须分彼此。好从当下证菩提,精进共相期。
赵朴初先生与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结缘于佛学为世界和平的传承和推兴中,相同的理想与抱负加深了相互间深厚的感情。1994年星云大师到南京探望母亲,赵先生专程从北京赶到南京迎接,并填词抒怀。其字句情真意笃,书写质朴神秀,忠实地把佛学精神融入到诗书艺术之中。
启功(1912&&2005),字元白,北京市人。爱新觉罗氏后代。据载,启功幼时家道败落,无力求学,虽连中学都没有读完,却能靠自己的天赋和勤奋,写出一手佼佼出色的书画文章。在曾祖父门生的帮助下,他曾在辅仁大学附属中学谋到一个教师的职位,尽管兢兢业业施教,却因自己没有中学文凭,最后还是被辞退了。之后,他以卖字画为生,发愤苦读,自强不息,终于以自己深厚的学养,在辅仁大学的讲台省站稳了脚跟,成为一个没有学历的大学教授。
启功一生著作颇丰,其主要代表作有《启功丛稿》、《启功韵语》、《古代字体论稿》等。有评说,启功不仅书法精妙,自成一家,其诗词造诣也是卓然大家。他的书重规律,讲法度,结体生动,笔遒神足,气韵高古;他的诗生活面广,游览观赏、交通住宿、生病住院,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拿来可作诗填词。比如他乘公交车就曾写过《鹧鸪天》八首,在此录其二首供品赏:
远见车来一串连,从头至尾距离宽。
车门无数齐开闭,百米飞奔去复还。
原地站,靠标竿,手招口喊嗓音干。
司机心似车门铁,手把轮盘眼望天。
这次车来更可愁,窗中人比站前稠。
阶梯一露刚伸脚,门扇双关已碰头。
长叹息,小勾留,他车未比此车休。
明朝誓练飞毛腿,纸马风轮任意游。
启功虽然出了名,但是开会、上班与平常人一样,常去等去挤公交车。他的这组词以古典《鹧鸪天》词牌反映现代生活,口语缀句,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诙谐与无奈,也展示出他孩童般的天真。大凡有过艰难挤乘过公交车经历的人,都会觉得这组词真情感人,真实地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交通状况。
沈鹏,1931年出生,江苏省江阴市人。他既是编辑出版专家,又是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及诗词作家。他不仅书法创作和书画评论成绩斐然,而且在诗词创作上也有着颇丰的成果。先后出版了《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三馀诗词选》等诗集,他的诗&风格儒雅,意境深邃,格律严谨&。日,在纪念&九一八&事件70周年的日子里,沈阳建成大型警世钟,远在美国大西洋城访问的沈先生阅报获悉,爱国热情涌动,欣然命笔调寄采桑子抒怀:
柳条湖水秋应好,岁岁今朝。又是今朝,和泪《松花江上》谣。
向洋送目西风劲,往事灰销。未忘灰销,警世钟声挟怒涛。
有评论说,这首词&字里行间发出的诗中华民族的怒吼!&告诫人民勿忘国耻。
2005年10月中旬,神州六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升空,著名画家刘大为作《六骏图》,沈鹏题诗,随&神六&腾飞遨游。&神六&胜利返回,开舱取出原作,他再赋五言六韵抒怀&&《&跃马图&六骏随神舟六号升空抒感》。
&&& 其书作线条丰富多姿,有评说&脱旧时之窠臼,展清新捷健之面貌&。
《跃马图六骏随神舟六号升空抒感》
时空有隧道,跃上第几层?
星月过交臂,烈日曾烂蒸。
开舱惊隔世,丹青光泽仍。
远观复近察,疑有异气腾。
何须揽长辔?火云托舟升。
神州多奇事,&六骏&胜昭陵。
&神六&于太空成功遨游和胜利返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世界航天史上重大的事件。刘大为的《六骏图》和沈先生的题诗是一见证。
诗与书当继古开新
任何一种艺术无不是在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颠覆不灭的艺术规律。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据载,先秦时期的《石鼓文》上乘西周金文的精粹;秦相李斯启迪于&石鼓文&,顺应时代的发展,写成线条圆匀、统一定型的小篆;程邈继篆意,&覃思十年,变篆为隶&;西汉史游的章草,脱胎于篆、隶书体;东汉张芝的&今草&因巧妙而和谐地处理了草书形、气、韵的关系,开一代草书之风。三国时期的钟繇精研楷法,他的楷书是破隶书程式规矩,以方正平直、简约易写而成为时人乐于接受的新书体;东晋王羲之在探研前辈众多书家之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规范了行草书法度,而成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北魏郑道昭的魏体书,雄健刚劲、古朴浑厚,是介乎于楷、隶之间的新书体。以上例举,足以说明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都是在继承前人优良的基础之上的审美意识,经过自己勤奋努力勇于删古立新的结果。
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当首先要加强自己的思想艺术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水平。这在许多历史名家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古人留给我们的书迹墨韵浩如烟海,我们只有通过广泛地涉猎,锲而不舍地研读,才能从中有所领悟和发现,才能知道应该舍弃些什么,继承些什么。清人郑板桥是一位被公认的创新楷模,他强调&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有探&。学什么,怎么学,方向是关键。如果方向不对,使的劲越大,偏离的就越远。正确的学书轨迹是靠自身思想艺术素养和学识深厚的眼光来把握的。当然,也要靠&明&家的指点。这里所说的&明&家,是指明白真懂的人,而并非冠以什么什么&家&,或者是什么什么&员&,却似懂非懂,甚至懂歪了的人。
有&诗书画三绝&&当代草圣&之称的林散之,曾写下这样的论书诗:
独能画我胸中竹,
岂肯随人脚后尘。
既学古人又变古,
天机流露出精神。
不随世俗任孤行,
自喜年来笔墨真。
写到灵魂最深处,
不知有我更无人。
&&& 我认为林先生这种学书不随世俗,师古而不泥古,写到任笔随意&不知有我更无人&的状态便是出新出彩了。
艺术的继承和创新是一个老话题了。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笔者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与书友进行探讨与商榷。
、书写内容当与时俱进
书写内容是书法作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评论书法作品强调观赏论,只看笔墨技巧、体貌、章法,而不顾及书写内容,我以为这是一种偏执。雄健灵动、扎实浑厚的笔墨线条,与积极向上、契合时代的思想内容,两者完美结合,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书法艺术。
我游览过不少名胜古迹,常常欣赏到许多装饰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地点的精美书画。比如在大明湖办公楼里,赵孟頫古朴典雅的《鹊华秋色》图(仿品),欧阳中石录王渔洋《秋柳》诗四章木刻等,书画作品与环境氛围的美观和谐,使人深深地唤起对人文历史的眷恋之情。我也访问过不少城镇,每下榻宾馆、用饭餐厅,却也见到过一些不合时宜的作品。比如唐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张继的《枫桥夜泊》、宋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书作品其水平不可谓不高,书写者的字迹也不可谓不俊逸潇洒,但其中的诗句,比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或者&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等所表达的思想意境与窗外红红火火的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很不相称,看上去就觉得有些不舒服了。笔者也曾观看和阅读过各种主题的书画展览和集册,其中不少书写唐诗宋词的作品,大都与主题不符。对于上述这些书作,字迹再好,评判起来也难免不打折扣。书写优秀古典诗词以传扬民族优秀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无可厚非,但要选择时间和地点。有些时间和地点是不适宜悬挂这一类作品的,而却更适宜悬挂一些书写与时俱进、反映当代生活的诗词书作。&&&&&
近年来,笔者在探讨诗书艺术叹咏现实生活、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曾做过积极的努力。在诸多书画活动中,也做过不少尝试,尽管自己的诗书水平还有限。比如去临沂,曾撰书过《举善赋》,去滕州曾撰书过《滕州颂》,曾步著名诗人臧克家&古老的诸城正以年轻的臂力,张开大时代的弓弦&诗意,曾撰书赞颂诸城的七言绝句;涉水踏上微山湖南阳镇,见得码头新建,河道修治,街道复古,遂撰书四言十二韵《古镇南阳颂》;走在夏津黄河古道,受林森叶茂古桑新姿感染,曾撰书古风《访古椹园记》,还曾在寿光写下五言古风《寿光颂》,在昌邑仿《陋室铭》写下过《昌邑铭》,去潍坊寒亭写下五律《颂杨家埠风筝年画》。旅游观览也不忘撰书诗词,比如去台湾曾写下过《宝岛行吟》词四首;去扬州、无锡曾写下过《江南行》词曲等。每遇参展、题贺,我大都是书写自撰诗词。其中,11米长卷《运河赋》在迎奥运全省老年书画展展出后,又在舜耕会展中心举办的现代生活展中展出。这些作品大都相继在报刊发表或入集。2009年底,还曾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自书自诗作品集《孙春亭诗书艺术》,共收入我的自书自诗作品60余幅。
有一点需要说明,呼吁书写内容要与时俱进,提倡自书自诗,但并不是强调书法家一律自书自诗自书自文。时下,我们也可以选择他人撰写的书写内容。包括一些大学里莘莘学子在内的许多酷爱格律诗词者,写出的优秀诗词都应当是我们书法家的选择。一些精彩的现代诗也应纳入我们的视野。《书法报》就进行过尝试和探讨。我以为这都是一种创新。
、笔墨技巧当熟中升华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就笔墨技巧而言,古人就留给了我们许多奥妙和学问,仅&用锋&一说就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筑锋、衄锋、挫锋、裹锋等等;字迹的承接牵引,左顾右盼,上下俯仰,纵横疏密,以及长短广狭、相揖相背、浓淡轻重、横撇竖捺等等都有讲究;还有作品中对立统一的法则,比如,中锋用笔与侧锋用笔,藏锋与露锋,方笔与圆笔,连与断、维与收、轻与重、巧与拙、刚与柔等关系,所有这些古人都有较为精彩的探讨。在峰高谷深的书法艺术面前,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领悟,不断地临帖摹碑,才有可能熟悉掌握这些规律和技巧。久而久之,就可能培养出自己的&灵苗&,熟中生巧,巧中升华,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写出新意。这种风格特点和新意是基于传统法度基础之上的,与那些无视古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东西是有截然区别的。
入帖和出帖是历史名家所以能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志于学书者来说,应该结合自己的书写实际和性情爱好,精心选择名家名帖,反复研读、临摹,这是学书的基础。入帖和出帖实际上就是学书的继承和出新。能真正走入古人的法帖之中需从&读&和&临&两个方面做起。读,既要读历史名家的法帖,也要读名家的书论。名家关于书学的文字字里行间浸润着学书的方向和智慧。对于名家的法帖,要仔细研读,认真分析,观其字体的结构变化,察其用笔的方法和规律。临帖要做到对临、意临交替运用,逐步进行,最后达到背临。还需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能做到刻苦认真,坚持不懈。历史许多名人佳话,比如&钟繇盗墓学书&、&王羲之笔染墨地&、&智永退笔成冢&、&米芾专心练捺&、&赵孟頫背临诸帖&&邓石如研墨盈盘&、&何绍基书匾奇女&等传说,展现了古人学书的执著和勤奋,为我们树起了学书的榜样。能出贴走出古人甚至走出自己的一片新天,要靠自己的天赋更靠自己的刻苦勤奋。
这里还应该谈及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学书的&娱乐观&。不可否认,写字绘画有一个修身养性的娱乐功能,尤其老年学书,以书为乐,丰富晚年生活,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这是应当提倡的。但一味强调娱乐性,认为学书只是&玩玩而已&,而忽视了严肃性、科学性,这势必会降低自己的标准。我以为即使是玩也应该玩个高标准,玩出个高水平。应当做到拿出的作品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书画艺术、无愧于子孙后代。
、体貌形式当顺应大众
书法&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孟頫语),这就是说,写字用笔千古没有改变,而能改变的是结字。自古以来,许多有作为的书法家,顺应人们审美意识和批判标准的不断变化,以自己书写的个性、体貌和风格作为毕生的追求。东汉蔡邕得益于见到民间用扫帚在墙上写字时丝丝露白的启发,首先用&飞白&技法于字迹,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清代进士王文治追求淡墨,而有&淡墨翰林&之誉,大学士刘墉喜用浓墨,而称&浓墨宰相&。黄庭坚描字,苏东坡画字。这都是在追求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意。苏东坡与黄庭坚均能广泛吸取,化陈出新,成为宋代书坛上的卓尔大家。郑板桥曾以题竹诗赞叹黄庭坚与苏东坡:&山谷写字如画兰,东坡画竹如写字;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意。&这首诗形象鲜明地揭示了两位名家的风格特点。时下,也见到一些追求个性风貌的任意挥毫,洋洋洒洒的字迹却难以让人读出来。如果非得说这是一种&创新&的话,也许只能是一种脱离大多数人审美观的&创新&,不会走远。
大陆自文字改革以来,人们大都熟悉了简化字,反而对繁体字有些生疏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书法作品要么一律写繁体字,要么一律写简化字,这似乎在书坛上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我们处于简体字与繁体字混用的时代,笔者姑妄言之,以为只要书面美观和谐,大众接受,简体字和繁体字搭配使用,更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
书法作品中忌写标点符号似乎也已约定俗成。如果是书写格律诗或古风的话,以五字或七字断句大多数人能够赏读;如果是书写词或曲,能熟悉这首词调曲牌的人很可能顺畅的读下来,但大多数人对词、曲不感兴趣,更不用说让他记曲牌词调了。对这类的书作可能大多人就不好断句。书新诗也有这个问题,句子有长有短,写出来不易认读。我以为书法作品也可以加标点,以利人们断句欣赏。毛泽东给我们做了示范,他的词书作品大都有标点。书法作品加注标点,这是一个形式问题,我以为以不破坏书面的美观和谐为标准,加上标点也无妨。
2001年7月至9月,我曾先后书写过三篇文赋,即《大明湖赋》《水帘峡赋》《季羡林赋》。《大明湖赋》书作在大明湖稼轩祠东侧展厅展览时,考虑到赋的不规律性,担心有人不易断句,专门印了宣传品,一个月的展览,当宣传品用完之后,有不少人给我打电话,索取《大明湖赋》原稿,又一次给了我触动。之后我所书的《水帘峡赋》《季羡林赋》均有标点,舍弃了句号以外的其他符号,仅用了小小的圆圈,以便断句。也许这样会引来非议,但我无愧于心,因为这实属为欣赏者着想。
如《季羡林赋》:
诗与书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创作特点有许多相近之处,诗词书法都讲究思想品格、性情气韵,都讲究起承转合、虚实相生等等。诗词所蕴含的精神思想是靠书体形式来表现得,而书体形式则要诗词内容来基奠和支撑。书体的客观形式与诗词的精神世界二者契合统一、共同生辉,才称之为书法作品。从西周末期青铜器上的《虢季子白盘铭》和战国时期的石刻《石鼓文》,诗与书结缘相依相扶,走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始终不离不弃。今天,即便是电脑和手机早已成为情感交流的时尚,但这对恩爱&夫妻&依然顽强地显示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诗、词、曲仍然是大多书法家首选的书写内容,即便是曾一度鲜有人问津的辞赋,在国兴文昌的今天,也在悄然复兴。许多有志之士,撰赋书写,刻木勒石。诗词曲赋与翰墨书写共同发挥着艺术魅力,他们大都有感而发,契合时代,传播着人间美好情感,延伸着中国诗书艺术的足迹。
我写下首顺口溜给诗与书画像,也作为这篇拙文的结束语吧:
自古诗与书,结缘不分离。
诗为书之基,书是诗之体。
二者深缔结,相依亦相契。
熠熠共生辉,继古创新绩。
[责任编辑:杨凡、老新协]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才思慎密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