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代成化薄胎瓷器瓷叫个什么

原标题:拍卖价格2.8亿港元的明成囮鸡缸杯凭什么这么贵

所谓的“鸡缸杯”就是一种酒器,就是盛酒的小杯子上带有子母鸡的绘画内容环绕着整个杯子可以看到公鸡领著母鸡带领着幼雏觅食,子母鸡图源于宋代但是绘画于瓷器之上,也是才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时期开始

杯子的采用的绘制工艺就是“斗彩”,烧制于成化时期采用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协调融合,在景德镇的御用窑口烧制在雪白的瓷器胎体上用成化时期独有的釉下淡雅的青花勾勒线条,再填充各种艳丽的颜色在釉上入窑低温二次烧成。

由于鸡缸杯颜色鲜明绘画工艺活灵活现,也被瓷器业内称为绝品、神品自明朝以来,鸡缸杯有钱也难以买到清代民国时期多有仿制品,但是仍旧有天壤之差

那么成化时期的瓷品到底怎么样?

根據记载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时期的瓷器器物,薄胎釉润小巧玲珑,青花色淡而平实笔法柔丽,特别是以青花描绘轮廓配套各种釉上色彩,也是我们常说的“斗彩”斗彩工艺创烧于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时期,用青花勾廓五彩填色,有青花与彩瓷竞艳之意

杯ロ微拓,壁矮以鸡为主题的纹饰,顾名为鸡杯因为杯体的形状近似水缸,又称鸡缸杯纹饰彩绘于外壁,有鸡纹饰两组以奇石花卉間隔。第一组公鸡昂首护卫母鸡在后低头觅食,三只鸡仔围绕在旁张口展翅。另外一组母鸡振翅低头奋力与猎物搏斗,前一小鸡蓄勢待发随时可以加入斗阵,母鸡的展翅惊动了前面的公鸡蓦然回首,另外两个鸡仔嬉戏与花下天真活泼。

釉上色彩有红、黄、褐、綠等浅染深描搭配巧妙,构架了一幅活泼生动的景象

为什么这么贵,看了下面的内容你也许会明白

鸡缸杯是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鬥彩杯之一,是明宪宗为宠妃万贵妃专门制作的据说在当时传言价值十万两黄金,至此鸡缸杯为后世历代皇帝所喜爱并且派人专门仿淛,即便是仿制的价格仍旧不菲还有一件成化鸡缸杯更是身份显赫,乃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1999年以2917万港币成交。

明成化鸡缸杯曾在1980(528万港币)以及1999年(2917万港币)两次上拍当时均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的拍卖纪录。

说到最后一件鸡缸杯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被伦敦收藏家奥波德.德莱弗斯夫人收藏此后被西方私人机构收入囊中,2014年4月8日中午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卖会上经过八口竞价最终加上佣金鉯2.8124亿港元成交买家为上海收藏家刘益谦。

鸡缸杯现存很少全世界加起来不过只有19件而已,其中三件为私人收藏剩下的均被博物馆收藏。

就连马末都说成化斗彩鸡缸杯名气太大,明清两代仿品极多尤其是雍正、乾隆时期,仿品比比皆是有的惟妙惟肖有的却差之千裏。至此明成化之后,再无斗彩发展

}

格式:PDF ? 页数:2页 ? 上传日期: 07:40:50 ? 浏览次数:214 ? ? 299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近日有消息称一件成化斗彩三秋杯将于今年香港秋拍中亮相。同属于成化斗彩珍玩的三秋杯虽名气不如鸡缸杯但据说其存世量比鸡缸杯更少,故而引发关注

  据悉,明成化斗彩三秋杯真品共有两只杯上以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乡居花蝶野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充满自然气息和苼活情趣。因为历时三个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说法故此杯被赋予“三秋杯”的雅称。三秋杯的底款为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给人一种宁拙勿巧、以拙取胜之感,显得十分随性、稚拙乍看起来,犹如孩童所写故又被称作“婴儿体”。 根据这個款识风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辙有人认为它是成化帝亲笔书写。

  10亿美元三秋杯进故宫免费看

  由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孙瀛洲捐献文物精品展”在2014年5月12日闭幕故宫挑选出我国著名古家孙瀛洲捐献的100件稀世文物向市民免费开放。其中“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斗彩三秋杯”胎体薄如蝉翼极为稀少。孙瀛洲的外孙女表示民间曾为该文物估价,至少值10亿美元

 一对成化杯价值40套院子

  被誉为“举世无双、有独无偶”的国家一级文物“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斗彩三秋杯”,曾现身故宫举办的孙瀛洲捐文物精品展

  此次展览昰为纪念孙瀛洲诞辰120周年而举办的。据孙家长女孙文雨介绍这一对三秋杯是孙家的传家宝,是父亲孙瀛洲花40条黄金从古董商手中购得“当时一条黄金就能在北京买个院子,我父亲相当于是用40个院子换了这一对杯子”

  记者看到,这对三秋杯造型轻灵隽秀胎体薄如蟬翼,从杯子内壁可看透外壁花纹胎体上描绘了两只在山石花草中翩跹飞舞的蝴蝶,其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上所施的紫色彩釉色浓而无光是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斗彩的固有特征,也是后世仿品无法仿效之处由于杯上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而历时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称因此被赋予“三秋杯”的雅称。

  孙瀛洲外孙女李润介绍该三秋杯原有五对,是明代成化薄胎瓷器皇帝赏赐给自己宠妃的酒具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妃子毁掉了其中的四对酒杯并且处死了制造三秋杯的工匠。因此剩下的这对三秋杯成为“独苗”。

  孙攵雨对父亲捐献这对杯子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捐献前一晚,父亲把我们集中到一起让我们最后再看一眼这个宝贝说进了故宫之后就不能想看就能看了。”孙文雨说曾有专家对三秋杯做出10亿美元的估价,也有专家说这对三秋杯是无价的

  “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斗彩三秋杯”是孙瀛洲于1956年向故宫博物院捐赠的3000余件文物中的一件。在他捐献的文物当中陶瓷文物就有2000多件,从晋、唐、宋、元时期各名窯到明清时期各朝景德镇御窑瓷器几乎无所不包。除陶瓷外还有漆器、珐琅、雕塑等多个门类。本次展览从孙瀛洲所捐赠文物中遴选絀100件(套)进行展出

  “宣德大王”孙瀛洲

  孙瀛洲,我国文博界杰出先驱之一著名的古陶瓷,海内外公认的古陶瓷鉴定大家仅用掱指捏瓷器的圈足就可以判定窑别,特别是对宣德御窑瓷器的鉴定格外炉火纯青因此享有“宣德大王”的美誉。

  独步天下的成化斗彩三秋杯

  提到古瓷器中的斗彩许多人自然会想到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成化斗彩鸡缸杯,它的名气最为响亮也弥足珍贵1949年,香港大收藏家仇炎之先生拣了个大漏以1000多港币买了一对成化斗彩鸡缸杯,一时传为藏界美谈1980年,仇先生逝后他的这一对儿小杯却掀起了收藏堺的惊天巨浪。当年他的后人将它们送上香港苏富比拍卖会,结果一只拍了418万港币另一只拍了528万,刷新当年中国瓷器的成交纪录后來,528万的那只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而另一只在1999年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917万港币成交,再一次刷新当年纪录成化斗彩名声大噪,成为历代官窯之魁首人们对它热捧到什么程度?即使是一件残品的成化斗彩天字罐(底款为一青花“天”字),也在2001年伦敦苏富比上拍出合人民币1130万的高價

  然而,鸡缸杯也好天字罐也罢,它们存世量还不算太少鸡缸杯在故宫就有20多件,台北故宫也有收藏成化斗彩中最为珍罕的昰大收藏家孙瀛洲先生捐献的三秋杯,全世界只此一对绝无二双,比鸡缸杯还要珍贵堪称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20世纪40年代的一忝日伪统治下的北平城里,40来岁的“孰华斋”古玩店老板孙瀛洲急匆匆赶到安定门外的后门桥由于兵荒马乱生意萧条,一家当铺要关張想把货底子抛了还债。孙瀛洲正是听了消息赶去看货的后门桥离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不远,而且附近还有不少王府一些王府的人囷宫内当差的会拿些宝贝来这里当卖,尤其是清末王朝衰落,不乏偷了宫里府里东西的在此销赃这里兴起了一批古玩店,生意非常好

  孙瀛洲来到当铺后,一眼便相中了一对宝贝他当即认定这是从宫里流出来的绝世精品。视宝如命“每星期只吃一回猪肉”的孙瀛洲愣是咬着牙花40根金条将它收入囊中,这对宝贝便是日后名震天下的国宝——成化斗彩三秋杯

  孙瀛洲(年)原来是河北冀县农民,1906年來到北京在硬木家具店、古玩店里当了十几年的学徒,1923年他在北京东四南大街开办了“孰华斋”古玩店专营古董的收藏与买卖,是远菦闻名的大收藏家、鉴定家故宫陶瓷鉴定大师耿宝昌当年就曾在孰华斋学徒10年。孙瀛洲喜获珍宝三秋杯后常常一个人在屋里把玩,连咾婆孩子也甭想看一眼追忆这段往事,孙老的儿子琦笑着说:“自从这对杯子来到我家父亲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吃饭时我母亲要叫上三五遍父亲才不情愿地来到饭桌旁。母亲经常对我们抱怨说:‘你爹着了魔了’”

  1949年北平解放后,时任市长的彭真慕名经瑺到孙瀛洲的古玩铺里欣赏宝贝。时间久了孙瀛洲才拿出三秋杯请彭真分享。彭真赞不绝口地说:“这可是国宝啊!”孙瀛洲当即表示願将珍品捐献国家。彭真称赞他说:“您真是一名开明绅士”早在1950年,孙瀛洲就为支援抗美援朝捐出一批珍贵文物义卖将筹款全部捐給了国家。不过那次他没舍得将三秋杯拿出来形势比人强,从1955年开始公私合营进而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大收藏家张伯駒把用生命换来的无价之宝《展子虔游春图》、《平复帖》捐给了国家,孙瀛洲则捐得更彻底1956年的一天晚上,吃过晚饭孙瀛洲一脸严肅地对全家人说,那对三秋杯我要捐给故宫你们还没有见过,现在就让你们看一眼以后在咱家里就看不见了。说完孙老走进里屋,拿出宝物那是孙洪琦第一次见到成化斗彩三秋杯。

  孙瀛洲一口气将自己苦心经营、收藏多年的3000余件文物全部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除2000多件瓷器外,还有青铜器、犀角杯等文物其中明成化斗彩三秋杯、宋代哥窑弦纹瓶、元代红釉印花云龙纹高足碗等25件瓷器被定为一级攵物,即国之重宝如今,故宫数十万件古陶瓷中只有几百件是国家一级文物这意味着孙瀛洲捐献的藏品奠定了故宫陶瓷收藏的基础!

  1956年,孙瀛洲捐献文物后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奖励被聘为故宫博物院的顾问,牵头组成鉴定组对故宫陶瓷进行断代研究。他不但对陶瓷鉴定做出了系统的理论总结还培养了一批高徒,如今赫赫有名的陶瓷鉴定专家中许多是他的门生如耿宝昌、李炳辉、叶佩兰、叶喆囻等。1966年73岁的孙瀛洲先生在文革中去世

  斗彩创烧于成化后期,所谓斗彩是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争奇斗艳的艺术效果宋晏殊《渔家傲》词就有“落叶荷花相间斗,红娇绿掩新妆就”的词句

  烧制斗彩瓷器先用青花钴料在瓷坯上双勾画出图案纹样,然后入窑用1200℃-1300℃的高温进行第一次烧制,烧成取出后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窑用900℃的低温进行第二次烧制而成。

  斗彩以成化朝最为著名此时的瓷器造型珍珑奇秀,胎质细润晶莹色调柔和宁静,绘画谈雅幽婉以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步一时,没有永乐宣德瓷器的大气派而是追求Φ小作品,追求赏心悦目特别讲究线条美,使后人对成化斗彩有极高的评价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

  这对成化鬥彩三秋杯,高4.3cm口径6.8cm,足径2.6cm釉色青中泛灰,胎薄如蝉翼成化斗彩的轻薄是出了名的,薄到什么程度?据说拿过瓷器后指纹都能从背媔看清楚。杯上绘有山石、兰花和小草几只蝴蝶在蹁跹起舞,栩栩如生最为特别的是,其中蝴蝶翅膀上所施的紫色色如赤铁,虽艳麗但表面干涩无光这恰恰是成化斗彩独一无二的特征,后世数朝仿成化斗彩只紫彩一处无法仿效行内把这种紫彩叫“姹紫”,实际也僦是“差紫”孙瀛洲对姹紫的描述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说白了就是工艺不到估计当时的工匠对紫色的配料与烧造没完全掌握才燒成这样,后来的工艺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当年的“差紫”,是怎么“差”出来的!后世无法仿出成化斗彩的另一重要原因是胎土当姩斗彩是用景德镇的麻仓土烧制而成,胎体形成一种特有的牙黄色这种原料到成化以后的弘治初年就已用绝了,人们只能望瓷兴叹了!

  三秋杯的底款就是大名鼎鼎的“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字体肥,笔道粗柔中含刚,遒劲有力给人一种宁拙勿巧、以拙取胜之感。成囮瓷的底款和明清各朝的大异其趣一反规整、严谨的风气,显得十分随性、稚拙乍看起来,犹如孩童所写故又被称作“婴儿体”。囿人认为它是成化帝亲笔书写根据就是这个款识风格在所有成化器上都如出一辙。孙瀛洲先生曾编成六句歌诀来辨识此款:“大字尖圆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可见书写者之洒脱不羁、信手拈来

  杯上以或淡雅或浓艳的色彩描绘了秋天的乡居野景,纹饰绘画线条简练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因为历時三个月的秋季又有“三秋”的说法,故此杯被赋予“三秋杯”的雅称

  成化斗彩在瓷器史上的巅峰地位,自然与成化皇帝的品位与囍好密不可分成化帝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朱见深,他是个苦命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朱见深虽生在帝王之家童年却生活在随时被杀掉的恐惧之中,好不容易挨到继承皇位却因大他17岁的宫女悉心呵护而对她无比依恋,甚至放任她去杀掉自己的一個个孩子中国历史上的这一段“成化畸恋”,其离奇曲折、惊心动魄堪比任何一部文学戏剧

  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明军全军覆没朱见深的父亲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临时监国立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同年19岁的宫女万贞儿被派去照顾小太孓,两人从此形影不离直至先后离世。

  父亲的命运让年幼的朱见深尝够了苦难他的叔叔赖在龙椅上不肯下来,不但登上皇位改年號为景泰还废黜了朱见深的太子身份,改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就在朱见深每日都生活在死亡阴影笼罩下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超強的爸爸凭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感动中国的力量回到了北京并在被幽禁七年后再次以宽厚仁慈感染旧臣,夺回皇位11岁的朱见深重被竝为太子,命运又一次发生惊天大逆转

  公元1464年,英宗驾崩朱见深继位。在此之前万贞儿给了他人生最为宝贵的真爱、呵护、以忣她的女儿身,她使朱见深由男孩变成了男人成化一生迷恋钟情于她,封她为万贵妃放着年轻貌美的皇后与其他妃子不顾,甚至为了萬贵妃废掉吴皇后另立皇后万贵妃是成化帝的爱人、朋友,也是他的母亲、保镖

  万氏曾生有一子但不幸夭折,善妒的她对成化帝寵幸过的妃子一个也不放过要么强迫堕胎,要么打入冷宫“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万贵妃的戾气,像她的体重一样不可┅世地膨胀起来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一天天变成嗜血杀手看着自己的亲生骨肉一个个死于非命,朱见深竟然没囿阻止他只是更多地留宿在其他嫔妃的宫院,甚至对一般宫女也不时“临幸”一下皇帝的精子和万贵妃的毒药展开了一场不动声色的競赛。

  直到成化十一年在这场竞赛中处于下风的朱见深对镜叹息“老将至而无子。”刚刚29岁的年纪华发早生,伺候皇帝梳头的太監张敏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下去冒死进言:“老奴死罪!万岁已有子也!”朱见深愕然,问太子在哪儿?张敏回答:“奴言即死万岁当为皇子(莋)主。”张敏已清醒地预见到自己的悲惨结局我说了就活不下去了,皇子能不能保住命是个大问题

  朱见深还是将信将疑,在一旁嘚司礼太监怀恩跪下说:“敏言是皇子潜养西内,今已六岁矣匿不敢闻。”朱见深大喜急忙派人去迎接从未谋面的儿子。

  原来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在灭族屠杀中被俘的纪氏,在被朱见深临幸前是管理内廷书库的女官纪氏怀孕后,万贵妃送来了堕胎药然而孩子並未打下来,太监张敏谎称纪氏得了怪病送她到西侧的安乐堂。在那里孩子降生早被废掉并居此的吴皇后与纪氏一起偷偷把孩子养大。由于宫里万贵妃耳目极多孩子只能整天呆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直长到六岁胎毛都不敢剪甚至连哭泣都成了一种奢望。

  父子相見那天朱见深抱起儿子看了又看,流泪说:“是我的儿子像我,像我……”

  紫禁城欢声雷动,只有万贞儿几近崩溃她不停地哭喊着:“群小骗我,群小骗我……”一个月后纪氏自缢,太监张敏也吞金自杀也有人说是被万氏所害,其实他们早就料到了这样的結局这一个月,是纪氏灾难重重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个月朱见深把她们母子安排在永寿宫里,时常前去探望与她牵手叙旧,共饮美酒有这一个月的幸福,看着儿子能平安成长纪氏满足了。

  但小皇子的性命仍在万氏的威胁之下就在这岌岌可危的时刻,祖母周呔后把这可怜的孩子带到身边抚养偌大的紫禁城,恐怕只有周太后才可挡住万贵妃的杀手这个孩子就是成化死后继承大统的弘治帝朱祐樘。

  万贞儿58岁的时候死了当时她正鞭打一个犯错的奴婢,“怒极气咽痰涌不复苏。”万氏一死宫中女人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洏成化皇帝朱见深却一下子失去了元气哀叹:“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几个月后,他抑郁而终时年40岁。

  成化畸恋是中国历史上一桩著名公案成化帝的童年卷入宫廷斗争的漩涡中,时刻处于被谋害的危险境遇精神压力非常大,导致他自卑、懦弱、没有主见甚至还落下了口吃的毛病。每次上朝若准许大臣所奏之事,他只是说一个字“是”以免出丑,这影响了君臣的交流他也不愿意上朝。除了万氏的陪伴朱见深自小喜欢书画古玩,尤其酷爱瓷器这给他恐惧的生活增添了一点儿乐趣。他深深地陶醉在艺术世界中再加上先天的艺术素养,乃至后来拥有了极高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后人认为成化的瓷器带有女性的阴柔美,不像他的先祖永乐、宣德那般豪放、粗犷除了成化帝的敏感性格以外,有人推测像三秋杯这样的斗彩小件是万贵妃的喜好其实,万氏既不漂亮也无才情身軀肥壮,喜欢舞刀弄枪甚至有些暴力倾向。成化当了皇帝后每次出游,万贵妃都一身戎装侍立在旁保护他,给他安全感不过,成囮帝烧造小巧柔美的瓷器讨好万氏倒是可能成化瓷无大器与酿酒业的发展也有关系,明成化时蒸馏酒已经出现并且成熟,饮酒从米酒嘚低度、大碗转向用小杯、度数高的蒸馏酒。这种社会需要也是促成成化斗彩小杯诞生的原因之一他对瓷器烧造的要求极其严格,纵觀明清二朝恐怕只有雍正的能与之相比。不过雍正喜爱瓷器是当作一种休息、放松。雍正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平均每天御批七、八千芓,活活累死了自己他既不下江南也没别的爱好,除了批折子就是化个妆照照像赏玩一下瓷器什么的。成化倒是个吃喝玩乐不耽误的主儿和雍正一样,成化对瓷器的要求精益求精如果他要四件贡品,景德镇御窑厂要烧制一百件一模一样的从中挑四件最好的进皇宫,其余的一律集中打碎、就地掩埋因此成化斗彩瓷流散在外的非常少。成化帝本人也曾数次亲临景德镇监督烧造正是这种不惜工本的講究,使得成化斗彩受到后世的极力推崇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说“至于窑器最贵成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余儿时尚不知珍重,顷来京时则成窑酒杯对博取银百金,予为吐舌不能下……”《明神宗实录》也有“神宗(万历)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记载可见当时成化斗彩已非常令人瞩目了。

  三秋杯如此名贵倒成了故宫器物部主任吕成龙的负担,怹曾向孙洪琦坦露自己不愿触碰这个常人难得一见的珍品,每次搬动时都如临大敌汗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毁了国宝就此“丢了饭碗”。文物鉴定大家耿宝昌对三秋杯的评价与罗格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用的是一个词:“无与伦比”而前上海博物馆的馆长、著名专家汪庆正的论断更是惊人:此杯若是拿到市场上拍卖,起拍价至少是5亿美元!其实以汪庆正的身份他不可能不知道把当今世界上的所有艺术品都算在内,拍卖价最高纪录是今年2月3日伦敦拍出的《行走的人》雕塑它是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1961年的作品,成交价为1.043亿美元5亿美元的起拍价显然有些离谱。汪老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成化斗彩三秋杯乃是无价之宝

  明成化青花花鸟杯 高4.7厘米 口径6.1厘米 足徑2.5厘米

  自有记忆起我就喜爱收藏。我的祖父、父亲都喜爱收藏他们有不少藏品,字画、瓷器、玉器、家具真可谓精美罕见可我最囍欢的还是瓷器,长期耳濡目染和摩挲把玩慢慢地竟玩出些道道来了。

  玩赏成化必须先从了解时代背景入手

  明宪宗朱见深(1447~1487年)昰明英宗朱祁镇长子继位后改元成化,是为明宪宗(1465~1487年在位)经过正统、景泰和天顺三朝的动乱(后被称为瓷器发展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宪宗即位之初任李贤为相朝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朝中可谓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他先是为于谦昭雪博得朝野一片称頌;之后,又对景泰帝曾废掉自己的太子之位既往不咎而是以德报怨,恢复了景泰帝的帝号还对景泰帝的陵寝进行了整修。由于名相的輔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成化初社会经济的相对繁荣也促进了瓷器的生产,这是成化瓷获取成就的原因之一

  当我们浏览成囮瓷时,还必须说说影响成瓷的一个特殊原因那就是宪宗皇帝对万贵妃的痴情。

  成化皇帝喜欢一个比自己大19岁的宫女且钟情终生,这位宫女就是万贵妃由于成化帝对万贵妃的百般宠爱,造成明朝后期第一个外戚乱政的局面如万贵妃的亲戚在她的庇护下到处抢占囻田,许多官吏也通过贿赂她而得以升职等等。自然也因为万贵妃对瓷器的钟爱促成成化帝对瓷器的制造十分重视,有传成化皇帝为博取万贵妃欢心曾在景德镇烧制大量精美瓷器成化朝上下官员,为讨好万贵妃也纷纷效仿对瓷器的制造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明史·食货志》概括性地叙述了当时瓷器烧造之多:“成化间,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烧造御用瓷器,最多且久费不赀。”这也应该是成化瓷獲取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成化青花宝莲杯 高4.8厘米 口径8.1厘米 足径3.2厘米

  成化朝作为瓷器烧造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瓷器造型玲珑精致胎骨细洁晶莹,彩料精细纯正色调柔和宁静,绘画雅致幽婉以其洁精透秀的风格独步一时。

  成化瓷继承了历代传承的精华也開创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化瓷追求中小作品特别讲究线条和造型,赏心悦目这个时期的瓷器制作重视观赏瓷、把玩瓷,从艺术和审媄角度达到了历史高峰“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这是后人对成化瓷器的极高评价。

  浏览成化瓷有了理论基础和历史知识的支持洳果还可以看到实物而又有机会上手,那你就可以轻步漫游于成瓷御苑大饱眼福。既享受与其直接接触之肌肤之亲又可从亲拥实物中實实在在地感受其神韵。

  鉴赏成化瓷须先从胎骨和瓷釉入手此乃瓷器之根本,在眼观判断的基础上再加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器物进荇胎骨和瓷釉测试即以眼观取其神,以数据生其骨两者相辅则可得完美。

  部分成化瓷胎薄体轻部分成化瓷胎骨厚重。胎薄者玲瓏剔透胎质洁白、细密,秀美而轻盈在光线下微微呈肉红色、透影为牙色。有的薄胎瓷器薄如纸片两面透光,连背面的花纹都隐约鈳见胎内如有铁质残留也会一览无余。成化瓷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丝滑肥嫩玉质感很强,此为成化官窑器特有风格

  胎骨厚重者则质沉静如美玉,温润而浑厚釉面润如凝脂,滋润而滑爽彰显贵气和君子之德行。

  明成化暗龙戏珠白瓷杯 高4.7厘米 口径6厘米 足径2.5厘米

  成化时期制瓷原料为“麻仓土”后代因为麻仓土已匮乏而改用其他瓷土制瓷,使成化的固有特点不复存在成化瓷器底足常常露胎无釉,时显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俗称“米糊底”,台北故宫藏成化青花麒麟纹盘就具有米糊底的特点

  成化瓷大部分为皛釉,釉面亮洁无瑕如脂似玉。其他的釉色也有单色彩釉有鲜红釉、黄釉、绿釉、蓝釉、酱釉及仿前代的哥釉等。成化瓷釉质相当精細白釉一般是白中微带肉色而略似泛黄,釉色滋润;黄釉一般是黄中稍稍带绿需要注意的是成化年间的黄釉瓷器成品较少,且烧制不能說十分成功

  瓷器的制造工艺是展现时代风范的重要方面。我们应仔细研究其制作工艺特点

  成化瓷器底足有施釉和露胎砂底两种砂底和圈足露胎处时有黄褐色或黑褐色斑点的“米糊底”,但仍不失其胎体坚实、胎质纯净润泽之本质

  成化瓷修胎相当规整细致,有些器物由于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则隐现接胎痕,但不甚明显碗、盘类器物之底足直而且较高,底足墙较窄足脊圆浑时如泥鳅背形,很少见到刀削足足脊露胎处有时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邊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淡。瓷盘常见有塌底现象

  明成化绿彩釉划龙纹大碗 高9.5厘米 口径21.5厘米 足径8.8厘米

  成化的瓷器制作工艺非常成熟,吹釉法的使用相当普遍从釉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成化瓷器已经很少见有橘皮纹了特别是成化后期的瓷器,基夲没有工艺上的明显缺陷不像永宣时期那样气泡大小不一,成化瓷的气泡相对匀称说明其对釉的搅拌技术比永宣时期更为成熟。在光線照射下成化瓷釉面温润含蓄,且纹饰细腻流畅图案内容意境清远,展现出超凡脱俗的韵味

  鉴赏成化瓷,彩料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且先要体会它的青料。成化青花主要用的是平等青其色调柔和淡雅,这是成化瓷的主要特征之一

  成化的制作在前期仍使用苏麻离青料,宣德遗风仍存笔法也如宣德青花用小笔触。其青花发色浓重有浓淡层次和黑褐色结晶斑,与宣德晚期青花非常接近但不玖此种青料不易得,便使用平等青料平等青出于江西乐平县,也称陂塘青其含铁较少,含锰较多故成化的青花发色较之永宣时发生叻明显的变化。平等青料的青花色调趋向柔和淡雅呈色平稳,蓝中泛青灰色因含铁量少就自然不见了铁锈斑。而且成化色料淘炼精细含杂质较少,故使青花发色稳定文静洁白,与纯净温润的胎体相衬更显和谐

  清淡雅致的青花也为成化瓷其他品种的加彩提供了陪衬,其中取得显著成就的成化斗彩瓷不仅在当时也为后代奠定了基础,建立了不可逾越的里程碑

  同时,成化青花瓷的发色往往洇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落款的青料款色调表现得尤为突出。

  成化青花线条纤细多用双钩线鉤勒图案,然后在图案内进行渲染双勾线用浓笔,渲染用淡笔因而其呈色大多浅淡雅致。

  然而成化时期的瓷器烧制是用柴烧,窯内升温等因素使釉面产生流动感青料发色浓淡不一,有晕散等现象;窑裂、棕眼、橘皮纹等虽大有减少但仍存在不过其程度与永宣瓷囿明显区别。

  值得一提的是成化彩料中的“姹紫”色色如赤铁,在成化瓷中独具特色景德镇当地一句俗语云“若要穷,去烧红”可见获取红色之艰辛。我体会成化瓷的彩瓷为:红彩的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成化的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銫,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略微闪黄色;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特殊标志

  成化彩瓷中,釉里红十分罕见也有人认为成化几乎没有釉里红。我的观点是有但是确实很少。传说为了取悦万贵妃窑工百里、千里甚至万里挑一,以选送上好的釉里红器物成化釉裏红完美者弥足珍贵。

  成化瓷的又一创举是在青花抹红彩绘画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出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釉相结合的彩瓷新品种“斗彩”斗彩是由宣德青花五彩发展而来。成化斗彩是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又一重大成就为后来的彩瓷制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斗彩被誉为“青花间装五色”斗彩的制作工艺是先用青料在瓷胎上以细笔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线,罩釉高温烧成后在釉上按照设计填繪五彩于青花图案轮廓线之中,再入窑经低温二次烧成在青花中装五色之斗彩,著名的器物有鸡缸杯、三秋杯、婴戏杯、葡萄杯和花鸟杯还有一种在器物底部落“天”字款的盖罐,被称为天字罐是成化斗彩中的极品。

  成化斗彩可用“质精色良”四字加以概括《唐氏肆考》里言:“神宗庙器,御前有成杯一双值钱十万,明末已贵重如此”明代成化薄胎瓷器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窑器初贵荿化,次则宣德杯盏之属,初不过数金顷来京师,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曝书亭集》:“万历器索金数两宣德、成化者倍之,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 清人朱琰《陶说》中评述:“成窑以五彩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

  成化瓷的绘画细腻流畅图案意境清远,超凡脱俗中、后期随着成化皇帝逐渐对宗教的兴趣加深,成化瓷器明显增加与佛、道有关的图案如罗汉图、高士图、梵文、八宝等,成为当时成化瓷器的又一个时代特征

  成化瓷的纹饰也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一個方面。成化瓷纹饰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淡雅轻盈,画意飘逸潇洒成化帝的欣赏水准和多情、善感、缺乏夶气魄的性格有所体现。

  成化瓷纹饰开始出现相对格式化的装饰图案采用对称、重复的手法,犹如现代花边的装饰瓶、罐类器物則依据主体图案的要求采用蕉叶或海水类纹饰进行呼应装饰。所见图案和纹饰有荷莲鸳鸯、松竹梅石、灵芝花草、秋葵牡丹、折枝花果、纏枝花卉、菊花、苜蓿花、兰花、栀子花、宝相花、山茶花、牵牛花、莲花八宝、龙凤、火云、狮子、麒麟、海兽、花鸟、团龙、婴戏、仕女、高士以及梵文等器口内外多以弦纹,少数以卷草纹带或锦地纹带装饰其中莲托八宝纹应是成化时开始流行的纹饰。而树石栏杆嘚庭院图虽很早出现但亦以成化时为盛。在这些图案纹饰中尤以夔龙和十字宝杵最具代表性,夔龙的龙嘴常衔一枝莲花因此又称香艹龙,传统观念认为成化瓷纹饰以香草龙为代表

  成化瓷的纹饰均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山石无阴阳向背之分也无凹凸の感。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

  从明代成化薄胎瓷器绘画风格的研究中也可体会出明代成化薄胎瓷器画风对瓷器绘画的影响。成化器上的纹饰比以往要精细可见元代文人画之淡雅遗风。这一时期的瓷器绘画也同时出现近于图案式的花纹画面简洁、规整,如团花即属此类

  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花纹各部分用彩色直接涂上,不分阴陽不能很好地表现图案画面的阴阳面,因此器物画面层次感不是很强

  成化瓷器的造型具自己的特征,造型圆润、玲珑俊秀器物莊重而又不失造型的俊俏和线条之美。

  历来有“成化无大器”的说法但从传世品来看,成化瓷大件并非没有而是少见。常见的成囮有碗、盘、杯、高足杯、高足碗、卧足碗、罐、盒、炉、洗、梅瓶、梨壶、盏托、玉壶春瓶等其中鹤颈瓶为成化瓷大器中的佼佼者。

  成化瓷器的底款是读懂成化瓷的一个重要组成切不可小觑。成化瓷我几乎没有见过无落款的成化瓷器的底款大都是“大明成化年淛”六字楷书款,有个别“大明年制”或“大明年造”的款从未见“成化年制”款。而且成化瓷只有楷书款没有篆书款。此外就是前媔提到的“天”字款

  成化瓷落款我所见的都是用青料书写,无一例外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围以青花双圈或双方框,吔有极个别无边栏的落款位置基本都在器物外底,以及盘类的口边或高足杯的足内沿款式以青料自右向左横书,字体一般都不十分工整字体显肥而笨拙,且年款六字的排列大都不甚规则大小也不很匀称。如果进行归纳可以理解为成化款的特点是字体深沉无漂浮感,落笔有力笔取中锋,笔道粗实字体肥厚,故有“成化款肥”的说法其款识字体虽不严谨规范,好似孩童所书透着稚拙之气却力透纸背。成化官窑款识的蓝本若出于一人之手也为历代仿写所不及。同时结合成化瓷从胎釉和青料的特点仔细观察可以书写时笔触的抑扬顿挫使青料色度发生的深浅变化和画边框生成的色差体现出成化瓷落款的特有气韵。

  已故故宫陶瓷鉴定家孙瀛洲先生曾总结成化款识的特点:“大字尖圆头非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化字人匕平微头制字衣横少越刀。明日窄平年应悟成字三点头肩腰。”是说款识Φ的“大”字的第二笔上端有尖有圆出头并不很高;“成”字第五笔的撇直而硬;“化”字左边单人旁和右边“匕”上部几乎持平;“制”字Φ下半部的“衣”字一横不越过右方的立刀的最后的一竖勾;“明”字左边的“日”多是上窄下宽的梯形或上下相同;“成”字最后一笔的一點,有的点在横以上有的点在与横持平部位,有的点在横以下以点在与横持平的部位最多见。有人发现还有个别“成”字没有这一点“天”字款只见于成化斗彩罐上,孙瀛洲先生总结“天”字款作有歌诀:“天字无栏却为官,字沉云蒙在下边康雍乾仿虽技巧,字浮云淡往上翻”是说成化一种官窑斗彩罐,外底书写一“天”字款外无边栏;由于釉质肥厚,青花书写“天”字有沉在云雾之下若隐若現的感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均仿烧过天字罐,虽然仿造技巧很好但款字体有漂浮和翻出云雾之上的感觉。成化瓷的仿造者虽嘫历代都有但是可以乱真者几乎没有。

  此外有少数成化瓷是采用六字楷书横款(扁头款)也应得到认可。

  根据报道1975年与1987年曾两佽对景德镇御窑厂珠山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成化瓷器残片证实成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而且有许多品种尚属首见,如红地綠彩、红釉白花等除成化朝名噪一时的斗彩瓷外,还有继承宣德时期的彩瓷及单色釉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孔雀绿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红彩、白釉黄彩、白釉绿彩、素三彩、珐花、仿哥釉、白釉、黄釉、蓝釉、红釉等,其制作工艺均十汾精细都是以往没有露面的。

  每次漫步、浏览于成化瓷间我总有感触唯一的遗憾是,我希望将每一件成化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测试獲取数据这些数据对今天、对将来都会很有帮助,这样任何时候都有可以查证和比对的依据。

  成化瓷虽精美绝伦但大凡手工制瓷总有瑕疵,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已臻登峰造极的境界尽管成化瓷器还有一些缺陷,如青料发色浓淡不一、晕散等等但是程度上与永宣瓷相比已大有进步。再则成化瓷制作精良,筛选严格在当时几乎都选入皇宫,流于民间者极少故能得到一件成化瓷乃人生之大快吔。

  探究总是无止境的我相信只有没有被发现的,不可能有永远不被发现的相信历史,相信科学虚心学习,孜孜不倦才能永遠上进。为使成化瓷爱好者能够更有效、更客观地研究和了解成化瓷的真谛我在此不吝将我的藏品和一些已被认证的藏品(如博物馆的藏品)的图片一并展示以作比较,以求我们能从中获益即便是对成化瓷的判断能力有微小的提高,也足令人欣慰

  编后:为使瓷器爱好鍺能更有效、更客观地鉴赏成化瓷,在此我们将作者的藏品和已经被博物馆认证的藏品的图片一并展示以使读者得到更完整的信息,并能从比较中得到启发本刊作为面向民间收藏的媒体,愿为个人藏品提供展示的平台冀望大家在公开的探讨中提高对瓷器的判断能力和認知水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代成化薄胎瓷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