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20 有一部男主无敌的玄幻小说说男主加入门派,有四个女仆没有名字,男主给她们起名,分别是冰,清,

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史上最伟大的100部长篇小说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民族中的趣味故事-
- 天下书盟全本阅读,小说阅读,玄幻小说,网游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小说下载
民族中的趣味故事
小说全文阅读
作者: 吴波&&&&&&&&小说全文阅读字体大小:&&
小提示:点击小说章节列表,可以快速跳转到需要阅读的小说章节 / 按ENTER键(键盘上的回车键)可以回到小说目录 / 再次按backspace键(删除键)可以倒退回刚才阅读的小说章节;
小说全文阅读字体大小:&&
第一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2067字
阿昌族知识链接: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等县。其余分布在潞西、盈江等县。历史上,阿昌族与景颇族、汉族、傣族、白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期,他们曾有过“峨昌”、“娥昌”等不同的称呼,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遮帕麻与遮咪麻的创世故事在众多的创世神话中,遮帕麻和遮咪麻是创世始祖的传说在阿昌族中广为流传。相传,早在远古时代,那时没有天地之分,混沌之中什么都没有。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混沌中突然闪出一道白光,有了光明,与之相对就有了黑暗,黑暗之中又有阴阳相生,这时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就诞生了。遮帕麻用神兵背来的金沙、神将背来的银沙分别捏成了太阳和月亮,又扯下左右两乳分别变成太阴山和太阳山,一甩赶山鞭播下满天星星,创造了天空、日月和星辰。他喷出的气化做了云彩,他流下的汗变成了雨水。他夹起月亮放到太阴山顶,又举起太阳放到太阳山上,让月亮和太阳有了歇脚的地方,并在两山中间种了一棵梭罗树,让太阳和月亮绕着梭罗树转,太阳出来是白天,月亮出来是夜晚。他还采来珍珠、玛瑙、古玉、翡翠做了东、南、西、北四边的天,派龙鹤早龙、腊可早龙、博劭早龙、冒泥早龙做四个天神,分住在天的四方。在天公遮帕麻造天的同时,地母遮咪麻开始造地。她用自己的喉头当梭子,拔下脸上的毛当线绳织成大地,脸上流下的鲜血滴成河海。地做大了,天盖不住地,波浪开始席卷天空。遮帕麻扯东边天来盖,大地露出了西边;扯南边天来盖,大地露出了北边。天被扯出阵阵雷声,震撼着大地。于是遮咪麻抽掉三根地线,大地经过强烈的震动缩小了,形成了山岭、深谷和平原。天地都造好了,遮帕麻和遮咪麻在位于大地中央的无量山顶相会成婚。过了九年,遮咪麻生下一粒葫芦籽,把它埋在土里。又过了九年,葫芦籽经过发芽、长藤又开花,最后结了一个大葫芦,葫芦越长越大,从里面跳出九个小娃娃,这就是最初的人类。遮帕麻教他们生火煮食、打猎捕鱼、盖房居住,遮咪麻教他们用占卜和咒语驱赶病灾,刻木记事。大地变得热闹起来,九个娃娃慢慢繁衍出越来越多的人,人们生活得很快乐。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天,突然暴雨倾泻而下,大地被洪水淹没了,人类遭遇了灾难。遮咪麻赶忙用原来抽出的三根地线补好了东、西、北三边的天地,剩下南边的天没线缝补了,还在继续刮狂风、下暴雨。为了挡住从南边吹来的暴风雨,遮帕麻带领神兵、神将到拉涅旦用石头筑起了挡雨墙,用木头制造了挡风门,这就是南天门。风雨终于挡住了,洪水也消退了,人们开始了新的生活。在造南天门时,美丽的盐神桑姑尼看上了勇敢的遮帕麻,并用甜言蜜语留住了他。没想到,人们刚刚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又遇到了更大的灾难:狂风和闪电孕育出的火神和旱神腊訇来到了大地。他看到遮帕麻和遮咪麻让人类生活得如此快乐,心里很是嫉恨,就假造了一个太阳钉在天上,没白天没黑夜地烤着大地。结果水塘干了,花草树木都枯萎了;水牛的角被晒弯了,黄牛的背也被烤黄了……世界陷入了无比的混乱。人类也无法存活了,纷纷来找遮咪麻想办法,遮咪麻就派小獭猫到遥远的拉涅旦叫回遮帕麻,盐神桑姑尼也跟来了,这样食盐就来到了中国。阿昌族的户撒刀遮帕麻面对可恶的腊訇,心中怒火难抑,终于用法术战胜他,最后将他碎尸万段。随后,遮帕麻又砍来黄粟树做了一张巨大的弓,射下了假太阳,恢复了天地原来的面目。为了阻止妖魔再次入侵,遮帕麻派神兵把守山头,命神将护卫村寨。遮帕麻和遮咪麻住到了天上,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他们轮流看护,永远保佑着人类。可是,据说后来腊訇又复活了,他恨透了遮帕麻将他碎尸万段,使他皮在东、肉在西、骨在南、筋在北。腊訇遭受了几万年的痛苦才变成了三嘴怪人,一张嘴吃天,一张嘴吃地,一张嘴吃人。他肆无忌惮地祸害大地上的万物,每天还要吃掉九个童男童女。人们团结起来拿棍棒刀叉与他死搏,根本就伤害不了他。有个叫腊亮的小伙子趁着三嘴怪人不注意,用硬弓射中了腊訇的两只眼睛,他匆忙逃跑了。可恶的是,腊訇跑时又卷走了九个童男童女。为了找回九个孩子、彻底打败三嘴怪人,勇敢的腊亮背上硬弓,连翻九十九座山,一路上又战胜了无数的猛兽,去找三嘴怪人决斗。看他如此辛苦,遮咪麻派使者给他送来了一葫芦圣水和一枝开满白花的桑建树枝,并转告他:“这些都是可以降妖除魔的神物,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免除灾难。”于是,腊亮用桑建花蘸葫芦里的圣水掸到地上,花草树木就都复活了,大地又呈现出一片生机。他又用桑建树枝打死了三嘴怪人,救回了童男童女。从此,人们终于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为了纪念遮帕麻和遮咪麻创造天地和为人类斩妖除魔、祛除灾难的功德,人们把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四定为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窝罗节”。据传说,遮帕麻和遮咪麻就在这天在天上骑着日月巡查天地。节日期间,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还要载歌载舞地欢庆。遮帕麻和遮咪麻的故事在阿昌族世代相传,对阿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813字
阿昌族的妇人白族知识链接: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散居住在云南其他地方、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白族是我国云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在历法、文学、建筑、绘画等领域都有许多优秀的创造。白族人热情好客,三道茶是他们最讲究的茶礼。“三月节”是白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另外还有火把节等。凤凰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白族有一个名叫玉莹的姑娘,就住在云南省洱源县凤羽鸟吊山脚下,她不仅美丽,而且非常善良和淳朴。她家里只有一位年老又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她们相依为命。为了维持母女二人的生计,玉莹每天都上山砍柴,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母女二人都很快乐。一天,玉莹还像每天一样上山打柴,干了好一阵,因为流了很多汗,她感到十分口渴,便去找泉水喝。走着、走着,她来到一道陡崖前,这里的泉水又清又甜。正当她喝得畅快的时候,突然感到头顶飘来一片黑,她抬头一看,一只巨大凶猛的鹰正朝她扑来。那鹰扇着两只黑黑的翅膀,张着尖利的大嘴,又伸出锋利的双爪,两只眼睛充满着即将捕获猎物的凶狠。玉莹顿时吓呆了,一步也动不了了。白族民居大理风光正在这危急的时刻,只听“嗖”的一声,不知从哪飞来一支利箭,正好射在鹰的前胸,鹰一声哀鸣直落悬崖底部。受了惊吓的玉莹半天才缓过神来,跑到恩人面前拜谢。恩人急忙扶起玉莹,玉莹抬头一看,恩人竟是个长相英俊的白族小伙子,顿时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慢慢地,两个人攀谈起来,小伙子问玉莹:“这么陡的山,怎么你一个姑娘家来砍柴?”玉莹听了这话,不由得心里发酸,把自己和母亲相依为命的艰难都道了出来。小伙子十分同情玉莹的境遇,也讲了一番自己独自在山上靠打猎为生的辛苦。两个人越聊越投机,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就许下了终身大事。临别时玉莹咬断自己的一束头发,打上个结送给了小伙子,小伙子也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把弯刀作为信物送给了玉莹。他们约定一个月以后,待小伙子准备好一切就来迎娶玉莹,并和她共同奉养老母亲。玉莹挥着锋利的弯刀,没费什么力气就砍好了一大捆柴。她怀着喜悦又急切的心情,把这一大捆柴一口气背下山。虽然肩背都被汗浸湿了,但是她一点都不觉得累。回到家也顾不上休息,她急忙把自己定下的这桩亲事禀告了老母亲,母亲听了十分高兴。第二天,玉莹又上山打柴。她在老林子里转来转去,竟然迷了路。她走啊走,不知不觉来到了树林深处,正巧有一块大石头,她就坐在上面一边休息一边想着怎么走出去。正想着,眼前突然闪过一道金光,只听山林里的鸟儿叽叽喳喳地叫了起来。不一会儿,她看见一只美丽的金凤凰在百鸟的簇拥下向她缓缓走来,前面还有两只五彩孔雀引路。凤凰走到玉莹面前,便向孔雀询问她的来历。白族姑娘凤凰非常喜欢玉莹,便让孔雀把一顶凤凰帽送给了玉莹。玉莹接过这顶金光闪闪、夺目生辉的凤凰帽,仔细端详起来。凤凰帽的外形像凤凰,会发出七彩的光芒,帽顶还镶有两团凤冠式的绣球,真是漂亮极了。没想到玉莹戴着凤凰帽,很快就找到了下山的路。打完了柴下山回家,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她看到一个水塘,便前去喝水。看着水里倒映着的自己的身影,想到不久就要和小伙子开始的新生活,她不由得唱起了歌。优美的歌声吸引了前来打猎路经此处的南诏国王,他循声而来,看到了水塘边美丽的玉莹,不由得心生歹意,让手下的士兵把玉莹抢回了王宫,还威逼玉莹和他成亲,玉莹不从,国王就把玉莹关进牢房,给了她三天的时间考虑。如果同意,三天后立即成婚;如果不同意,玉莹就要被处死。玉莹在牢中想着自己的老母亲和心上人,不由得大哭起来。到了第三天,聪明的玉莹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假装答应了国王的要求,就在举办婚礼那晚,当他们举杯喝交杯酒的时候,玉莹把毒药放到了得意忘形的国王的酒杯里,国王中毒死了。得知国王已死的消息,宫中乱成一团,玉莹趁乱逃了出来。她戴着凤凰帽回到家中,没想到凤凰帽射出的闪闪金光竟照亮了母亲的双眼,母亲能看见东西了!她们决定一起上山找小伙子。走到半路,正好遇到小伙子前来接她们,玉莹说起危险的经历,小伙子连连赞扬玉莹的机智勇敢。以后,他们一起在山林中放牧、打猎,过上了自由、美满而又幸福的生活。从此,美丽的凤凰帽就作为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忠贞不渝的象征,在白族姑娘中代代相传。
第三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912字
保安族知识链接:保安族主要聚居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少数散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的循化县。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手工业等。他们制作的“保安刀”外观精致、锋利耐用,畅销西北各地。保安三庄的故事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三个村庄,分别是保安庄、上庄和下庄。三个村庄里住着汉、藏、土和保安四个民族的村民。他们共饮一条河里的水,同吃一片土地里长出的粮食,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因为保安族来的时间比其他三个民族早,所以三个村庄统称为保安三庄。离保安三庄不远的地方有个保安城,城里住着一个大财主,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人送外号“田鬼子”。一天,下庄的一个保安族小伙子开吉尔因家境困难,要将自家祖传的什样锦腰刀拿出去当了,换点吃的东西回来。等种的粮食收了再去把腰刀赎回来。就在去往城里当铺的路上,他遇到了田鬼子。田鬼子看到开吉尔手中拿着的宝刀心生喜欢,就起了坏心眼。于是,田鬼子假装很惊讶,对开吉尔说:“开吉尔,你手里拿的那把刀不就是我家多年前丢失的那把吗?怎么会在你手里?我找它找得好苦啊,快还给我!”开吉尔觉得很是奇怪,说:“田财主,我这把刀是我家的传家之宝,怎么可能是你家的那把呢?一定是你认错了!”田财主很确定地说:“肯定不会错,我的刀我认识!那刀的刀柄上有十二种宝石,是七种颜色,刀柄长三寸三,刀口宽一寸七,而且刀面可在早上、中午、晚上分别发出白、青、金三种颜色的光。不信你给大伙看看!”开吉尔根本就听不懂田鬼子说的是什么,只坚持说刀是祖宗留下来的,这点不会错。保安族的腰刀这时,不知从哪钻出来一个人,抢过开吉尔手中的刀看了看,对大伙说:“田老爷说的没错,这刀确实如他所描述的那样,必须得还给他。”开吉尔一听这话就急了,冲上去想把刀夺回来,却被田鬼子的一群家丁给拦住了。田鬼子从那人手中接过刀,在日光下耍弄了两下,喊道:“大家都看见了吧?现在是中午,刚才刀面在太阳下闪的是青色的光。这刀本就是我的,是被开吉尔这个混蛋偷去的,现在物归原主了!”说完,提着刀就走了。开吉尔哪抢得过这么多人,只气得骂他们太无王法了。开吉尔回去以后,这件事传遍了保安三庄,村民们都为他忿忿不平,同时也不由得哀叹穷人的日子不好过。三庄中有个叫索南尔的保安族老人,他是村民中年纪最大、最有威望的长者。索南尔对乡亲们说:“田鬼子的心眼坏、鬼主意多,与他拼命,我们是占不了便宜的。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共同想个巧妙的办法才能斗得过他。这件事我倒有个办法……”保安族妇女春夏穿的绣花鞋第二天一早,田鬼子刚要出门,就发现自家的大门上插满了保安刀,和前一天从开吉尔那抢来的那把是一样的。他连忙上去往下拔,可是不知为什么,刀越拔越紧。田鬼子气得喊来了所有的家丁,让他们一起来拔,可那些刀还是纹丝未动。田鬼子被吓坏了,难道是昨天抢刀触犯了刀神,还是把它送回去吧,别为此丢了性命。于是,当晚他就把刀还给了开吉尔。回去一看,门上的刀果真都不见了。后来,田鬼子得知这件事是三庄村民们搞的鬼,他哪能咽下这口气。他把三庄村民有宝刀这件事禀告了隆务的大头人,还把那宝刀的神奇之处向大头人大肆地夸张了一番。大头人一听,连连感叹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宝刀,就让田鬼子带他到保安三庄来抢刀。索南尔早就料想到了会这样,事先安排村民们做好准备。大头人和田鬼子进村庄以后,发现村民们都不见了,一时气急就下令放火将他们烧出来。火刚点着,索南尔就率领大家冲了出来,大声斥责道:“保安腰刀是我保安三庄的老祖宗留给族人的,你们这些无耻之徒休想抢走!”随后,索南尔一声令下,村民们都摘下了自己身上的刀,向高空用力抛去,宝刀就在空中来回飞舞而不落下。大头人和田鬼子气得大喊:“宝刀若还不下来,我就杀了全体村民!”这时,索南尔又下了命令:“宝刀们,快下来惩恶吧!”话音刚落,只见天上的宝刀们都纷纷落下,刀尖直朝大头人和田鬼子的头扎去,把他们吓得四处逃窜。把他们赶走,宝刀们又各自回到了主人的手里。遭到惩罚的大头人和田鬼子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切断了向保安三庄供水的水源,使村民们吃不上水。索南尔老人对村民们说:“我们保安族不能向恶势力低头!他们不让咱们活,咱们可以离开这,别因为咱们连累了其他族的兄弟们。临走前大家就把宝刀留给其他的乡亲们做个纪念吧!”这样,保安族的族人们按照索南尔的话,留下宝刀后一起上路了。他们一路翻山越岭,最后在甘肃找到了生活的乐土。传说索南尔因为一心为自己的民族做事,死后到天上封了神。布
第四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573字
朗族知识链接:布朗族布朗族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等地,还有临沧地区的双江、永德、云县、耿马,思矛地区的澜沧、墨江等县。布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早稻等为主,善于种茶和制茶,布朗山一带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地。民间建筑形式多为干栏式竹楼,分上下两层,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布朗族男子有文身的习俗。发髻上别三尾螺的由来传说布朗族从前就住在云南省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寨中,周围的茶园芬芳飘逸,族人们靠种植水稻、棉花等为生。村寨中有个叫艺英的姑娘,生性活泼善良,长得也十分俊俏,谁见了都喜欢。一天,艺英像平常一样和两个小伙伴艺娜、艺美到河里洗澡。正在互相打闹嬉戏的时候,艺娜忽然尖叫一声,好像被什么东西绊住了脚,她把手伸入水底去捞,结果捞上来一个很长的三尾螺。艺美看了以后,不屑地说:“我还以为是什么稀罕东西,原来是只螺壳!”艺英却说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海螺,对它爱不释手。艺娜见艺英这么喜欢,就把三尾螺别在了她的发髻上,送给她了。说来这还真是件奇怪的事!艺英自打别上三尾螺以后就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她的容貌每天会发生三次变化,早上,脸蛋儿如白露般清澈,中午像山上熟透的野果般红润,晚上又似山林般淡绿。因此人们给她取名婻三飘,就是一日三变的意思。到了赶集的日子,婻三飘随同父亲一起来到集上,他们一边逛街市一边谈论着各种货物,根本没有注意到周围的情况。那天正赶上至尊无上的片召领来巡视,他无意中看到人群中貌美如仙的婻三飘,立即被迷住了,回去以后更是日思夜想,于是决定把婻三飘召回去做妃子,并立刻差人去下聘礼。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喜事”,婻三飘的父母都没有流露出一丝欢喜,他们深知女儿若是跟了片召领,便如同羊入虎口般没好日子过了。可是不管他们怎么说,差使就是不肯放弃,还劝他们老两口说:“能被片召领看上,是你们一家的福气!谁不知道这一片的山水都是片召领的,倘若你们女儿跟了他,以后就是一辈子享用不完的荣华富贵了。况且片召领已许下承诺,成了这门亲事,就封你为召景南,还免了你们整个山寨的兵役杂税。现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说完,就直接把婻三飘给抢走了。片召领本就是个荒淫好色之徒,后宫嫔妃成群,还经常去外面搜寻美女。自从把婻三飘抢回宫中,他就迷上了她一天三变的脸蛋儿,整日寸步不离地跟着她,对其他的嫔妃连看都不再看一眼了。王后见片召领如此宠爱婻三飘,便心生嫉恨,总是明里暗里地折磨婻三飘。婻三飘也不惧怕这些,因为自打进宫以来她就没再笑过,每日面对片召领丑恶的嘴脸,她的心早就死了。后来,王后使尽手段发现了婻三飘一日三变的秘密,还心生诡计要除掉她。一天,王后假装殷勤把婻三飘叫到她的后宫,说要与其一起赏花、洗澡以化解往日的仇恨。听了王后的话,婻三飘很吃惊,还没来得及回应,王后就随手抓下她头上的三尾螺,一把摔在地上,并上去用力将其踩得粉碎。看着被毁掉的三尾螺,婻三飘气得大哭大叫,随即被王后赶了出去。云南西双版纳失去了三尾螺的婻三飘从此不再一日三变,慢慢地,片召领也对她产生厌倦。最后竟以出身贫贱为借口,把她清出了宫。婻三飘只得回到家乡山寨,乡亲们听了她的遭遇,都纷纷为她鸣不平。正当这时,片召领又派人传令,免除了婻三飘父亲召景南的头衔,赋税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倍,还命山寨出大量劳力去建桥。布朗族的人们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多的负重。但不管他们怎么恳求,片召领都没有半点让步。除了逃跑,他们再没有别的出路了。于是,整个布朗族的族人都举家搬到了渤海海域,而婻三飘在路上与官兵对抗的时候自尽了。从此,布朗族人为了纪念这个勇敢而有节气的姑娘,把三尾螺作为发髻上的装饰,常别在本族姑娘的头上。
第五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342字
布依族知识链接:布依族主要聚居于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云南、四川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分布。布依族居住区有黄果树瀑布、花溪、溶洞等名胜景观。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和生活,布依族集成了多彩的文化艺术,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和狮子舞等;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等。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四月八”、“六月六”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丢花包的传说丢花包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们每年都要举行的传统活动,目的是向自己心仪的恋爱对象表达情意,丢花包之前还有对歌比赛,此活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盛行了。关于丢花包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优秀的青年,名字叫维粟刚,他是个务农的好手,经他侍弄出来的庄稼长得又高又饱满,所以他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不担心吃不上粮食。与维粟刚家一河之隔住着一个叫金珠旦娃的姑娘,长相清秀而且独善纺织,她织出来的布平滑柔软、颜色鲜艳。维粟刚和金珠旦娃隔河相对,干活劳累或闲来无聊时常常遥望对歌。时间一长,两人相互产生了好感,无奈中间隔着一条河,不能相聚会面,只好在歌里倾吐爱慕之情。布依族民居布依族少女一天,两个人又在对歌,维粟刚在歌声中向金珠旦娃表述了他想种棉花的愿望,金珠旦娃也以同样方式告诉维粟刚自己要种稻谷的想法。可是,他们都没有对方所种作物的种子,怎么办呢?聪明的维粟刚想到一个好办法,他把稻谷的种子用头帕包严,再用线绳捆结实,用力一抛,谷包就甩到河对岸的金珠旦娃那里了。金珠旦娃见这个方法好,也解下围腰,将棉花籽包在里面,同样抛给对岸的维粟刚。两个人互相帮助达成了彼此的心愿,又高兴地对起歌来。双方各自把种子种下。到了第二年,长出来一看,维粟刚的棉花秆又细又小,结出的棉花也只有雀鸟换下的羽毛那么一点;金珠旦娃种的稻谷也是同样的情况,谷粒干瘪,收获的数量少得可怜。可是两个人都不甘失败,以后每年继续交换种子重新种。酒越酿越香,两个人在互相交流中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春种时,他们隔岸丢种子;秋收时,他们对歌互报收成情况;欢庆新春时,他们也要在歌声中互相送去祝福……慢慢地,他们对歌的日子越来越多,相爱的两个人互相传播的爱情种子在对方的心里越种越深,越扎越牢,没有谁能分得开。他们的故事传遍了河两岸的村寨,以后每次对歌、丢种子都会有很多人来到岸边观看。有什么办法能排除这条大河的阻隔,让两个相爱的人相聚呢?看到他们俩都不肯离开河岸,每天对歌、丢种子,天上的神仙被这份真情所感动,抬手为他们在河中间架起一座闪闪发光的彩虹桥,那光芒照亮了两岸村寨的每一个角落。维粟刚和金珠旦娃分别从桥的两头走上去,最后在桥中相聚,他们终于等来了一直盼望的幸福。维粟刚和金珠旦娃的对歌和丢种子被视为幸福美满的象征,从此就作为布依族青年男女们互相寻找爱情的活动方式而世代相传。后来,慢慢地种子包也演变为绣着各种图案的布包,还可以任意加上其他漂亮的装饰,这个活动就被布依族人命名为“丢花包”。
第六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2115字
朝鲜族知识链接: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还有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其余散居在其他一些城市。其中,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族的农、林、牧、副、渔业生产全面发展,主要从事农业,延边地区是中国北方的水稻之乡,同时也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长白山特产的人参、鹿茸均驰名中外。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族特别重视文化教育,尤其以能歌善舞而著称于世,舞蹈包括长鼓舞、刀舞、扇舞、巫舞等。体育活动中,男子喜欢摔跤、踢足球,女子喜欢压跳板和荡秋千。新郎服的故事生活在延边地区的朝鲜族有这样一个风俗:姑娘在出嫁前要亲手给新郎做一身手工精细、颜色鲜艳的衣服。关于这个风俗的来源,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朝鲜族的人民生活在一片太平当中,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当时有一个御使姓朴,经常乔装打扮到民间明察暗访,他为官清廉,断案公正,赏罚分明,深受百姓的爱戴。朝鲜族冷面有一次,朴御使又出去暗访,他路过一个村庄时,听说那里出了一件人命案。原来,这村里有户姓康的人家,这家的姑娘容貌非常的美丽,父母早就做主将她许配给了一个有学识的小伙子。可是,就在两个人成亲的这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村子里有一个恶霸,是京城里一个非常有势力的太监的干孙子,平日里游手好闲,欺压百姓。这天,他大摇大摆地来到新郎家硬要讨喜酒喝。这个家伙一边喝酒,一边破口大骂,没一会儿就喝醉了,新郎的父亲好意上来劝他不要再喝了,没想到这一劝倒惹怒了他,他揪起新郎的父亲就是一顿拳打脚踢。新郎见到老父亲受了欺负,再也忍受不下去了,对着这个恶棍猛力一推,意外的是这个家伙仰面朝天摔倒在地,突然浑身一阵抽搐,就不再动了。新郎慌忙中把手伸到他的鼻孔前一试,已经断气了。这可惹出了大祸,新郎家里顿时乱做了一团。京城里的太监知道了这个消息后,发誓要为干孙子报仇。他依仗权势,买通了当地的县官,不问青红皂白就判了新郎一个杀人罪,即刻把他打入了死牢。朝鲜族打糕朴御使听到村里人说了事情的经过以后,马上动身前往县衙准备去搭救新郎。他没走出多远,一位身穿鲜艳新郎服的小伙子就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追了上来。朴御史感到很奇怪,便急忙拉住小伙子,问是什么事情让他这样惊慌。小伙子急忙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就是那个已经被送进死牢的新郎。他说就在昨天夜里,突然来了一个蒙着面纱、穿着鲜艳新郎服的人,买通了看守,进到死牢里。那人脱掉自己身上的新郎服,叫他换上逃出狱去。时间匆忙,再加上那人还蒙着面,他也没看清来人的面目,只顾得换上新郎服逃回到家里。后来冷静下来,反复一琢磨他才明白过来,那人分明是来替自己死的,今天午时三刻就要被开刀问斩。这怎么可以呢!于是他急忙赶去法场,准备救下那个要代他受死的好人。朴御使听了也很震惊,这世上居然还有甘愿替别人死的人!他急忙对新郎说:“快,救人要紧!”然后拉着新郎疾步前行,赶往法场。当他们来到县城时,马上快到午时三刻了。新郎加快步伐,一路飞跑到法场高声大喊:“刀下留人,真正的凶手是我!”已经举起大刀准备行刑的刽子手们听了,不由得都停住了手。这时,朴御使紧随其后也赶到了,来到县官面前,他拿出了皇帝御赐的“王牒马牌”。随从们高喊着:“暗行御使驾到!”县官一听,立刻吓得脸都白了,扑通跪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朴御使喝令他们站到两边,吩咐手下随从快到法场上把两位真假新郎都请来。两位新郎在御使随从的簇拥下,战战兢兢来到大堂前,真新郎定睛一看,认出了那位坐在高堂上的御使正是与他同来救人的人,心里很是惊喜。制作打糕朴御使要县官认一认哪个是真正的杀人凶手。县官只跪在地上,不断地磕头,说道:“御使大人,卑职有罪。我收受了人家的钱财,没有升堂审案,就直接判了新郎的死罪,所以现在根本认不出哪个是凶手。”朴御使又吩咐把那个太监的干孙子抬到大堂上来。接着问舍命救人的假新郎:“你为什么不顾性命去救一个杀人犯呢?”那青年哭着回答道:“请御使大人恕罪,我本是一弱女子,之所以舍弃自己的性命,是因为我救的是我未婚的丈夫。他遭人陷害,被投入死牢,等候斩首示众,我的父亲知道消息后,变卖了家中的一切财产,叫我赶到县城救他。我围着死牢转了一天一夜,也没见到丈夫一面。左思右想,既然救不了他还不如替他去死。因此,便换上了亲手为他缝制的新郎服,闯进了死牢。”朴御使听了十分感动。灵机一动马上想出一个办法,他对着被抬上堂的死尸大声斥责道:“人家新郎只是推了你一下,你却躺倒在地,装死骗人。来人,给我重打一百杖!”差役们立刻挥杖打了死尸一百下。御使又说:“看来他受刑不过,现在真的被打死了。抬出去扔到乱山岗子上,叫他暴尸荒野!”随即罢免了贪赃枉法的县官,张贴了告示安抚民心。最后派人把新郎、新娘送回了家,继续举行他们的婚礼。妻子为救含冤的丈夫甘愿舍弃自己的性命。她为丈夫做的那身新郎服,就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从那以后,朝族姑娘们都亲手为丈夫做新郎服来表达心意,慢慢演化成了一种民俗,世世代代地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第七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557字
朝鲜族的长鼓舞达斡尔族知识链接: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分布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族的经济发展主要靠农业、狩猎和渔业。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等。曲棍球是他们的传统运动项目。黑灰节的由来从前,达斡尔族人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靠放牧过着悠闲富庶的生活。没多长时间,草原闯进来一个凶残的魔鬼,牧民们饲养的牲畜都遭到了祸害,有时就连人都被她抓去吃掉了。由于她食量极大,草原上成群的牛羊马很快就不见大半了,家家都不敢出门。只要一提到她,孩子们就吓得哭起来没完。时间一长,魔鬼索性住在村里不走了,还生了一大堆孩子。这样,他们需要的吃的越来越多,不用说牲畜,就连人都少了一大半。再这么下去,达斡尔族的族人就要绝迹了。村里有个牧民,因为个子高大,所以人们叫他温都日库,看到这种情况,他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他要想办法除掉这个魔鬼,当然,直接动手是打不过她的,得用妙计才行。他想到了好多办法,却又一一否定了,最后只有一个差不多的还可以去试试。想到牧民们遭受的痛苦,他决定就这么干了,生死都靠天定了。达斡尔族的舞蹈于是,温都日库煮了一大锅牛肉,就去请魔鬼了。魔鬼正愁吃什么呢,一听温都日库邀请她吃饭,高兴得手舞足蹈,伪善地说:“善良的温都日库,你真是太好了。可是,不光是我,我的几个孩子都还没吃呢,那怎么办呢?你的一头牛好像不够啊!”温都日库答道:“没关系,吃不饱可以把我带回去,给你的孩子们吃。”魔鬼听了这话觉得这人有点不对劲,但又一想:谅他也耍不出什么花招,有这么便宜的事,可不能放过他。魔鬼去了温都日库家,果真把一头牛全都吃掉了,嘴里夸着温都日库做的牛肉好吃,顺手就把他装进袋子背回家了。孩子们见了妈妈都喊饿,魔鬼对他们说:“不要急,这个食物会射箭,要留着以后再吃,明天让他教你们射箭,好不好?今天妈妈出去给你们抓几头牛回来吃。”小魔鬼们一听明天要学射箭,都乐坏了。魔鬼把温都日库绑好,挂在墙上就走了。淘气的小魔鬼们都拿温都日库当靶子用箭射着玩。温都日库把他们叫到跟前,对他们说:“我给你们做大弓箭吧,而且不用这么多人玩一个,那样玩起来才过瘾,我还可以教你们怎么玩呢!”小魔鬼们一想反正明天也得他教,不如现在就学,早学会了,玩起来多有意思啊!于是,温都日库被放了下来,他毫不迟疑,当时举起弓箭,把小魔鬼们都射死了,并把他们的内脏掏出来,装进了袋子,剩下的肉放进锅里煮了起来。然后,提着袋子就逃跑了。等魔鬼带着几头牛回来,发现锅里正散发着香气,还以为是孩子们太饿了,把温都日库给煮着吃了呢。刚想去尝尝,揭开锅才发现是她的孩子们,再一看墙上挂着的温都日库也不见了,当时就明白了,气得浑身都膨胀起来,立刻跑出去追。魔鬼在后面呼喊着,温都日库听着声音越来越清楚,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他掏出一个内脏扔给了魔鬼。大失体力的魔鬼就把内脏吃了补充体力,然后再追。就这样,眼看内脏就要扔完了,温都日库跑到了一个冻冰的河面上,扔下了最后一个内脏。魔鬼一舔,把舌头粘在了上面,不能动了,就向温都日库求救,还说了一些好听的话。温都日库想起被她祸害的乡亲们和大家辛辛苦苦养的牲畜,早就对她恨之入骨了,哪还能相信她的话?拿起刀就把她砍死了。第二天,温都日库把魔鬼的尸体扛回了村庄,牧民们再也不用胆战心惊地过日子了,温都日库成了草原上最受人尊敬的英雄,为了纪念温都日库,人们特别把这天(正月十六)定为“黑灰节”。每年的这一天,达斡尔族的人们都要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色的灰,代表着祛除灾祸,预祝明年的吉祥好运,还要联欢到天亮。
第八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076字
傣族知识链接: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孟连等县,其余少数在新平、元江等县。傣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历法,语言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他们把孔雀看做吉祥的象征,孔雀舞也成了傣族人民最常跳的舞蹈。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其中,“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公历四月中旬,一般三至五天。节日期间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节间还要举行丢花包、赛龙船、放高升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泼水节的传说关于傣族泼水节的由来,曾经流传着一个生动的传说。在很久以前的傣族聚居地区,有一个十分凶恶的魔王,他到处烧杀抢掠、祸害百姓,弄得当地庄稼无收、民不聊生。人们对他既怕又恨,可是谁也对付不了他。傣族的泼水节傣族竹楼恶魔霸占了七个美丽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善良的姑娘们眼看着恶魔每天无恶不作,自己的同胞在他的魔爪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她们决心要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表面不露声色,装着与恶魔十分要好,想让他放松警惕,以便早点找到制服他的办法。傣族的孔雀舞一天夜里,恶魔又像往常一样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姑娘们见机行事,做了许多好吃的菜,说是要犒劳恶魔。吃饭时,她们频频向恶魔敬酒,又说了许多让他高兴的话,趁他不备时试探着问清了可以杀死他的秘密。于是,待到夜深人静,恶魔酒醉熟睡的时候,姑娘们悄悄地拔下了他的一根头发,勒住他的脖子。瞬间,恶魔的头便滚了下来,可是头一落地,地上就燃起大火,而且,滚到哪里,哪里就起火。眼看就要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恶魔也消失了。但是,从此以后,恶魔的头却找不到可以放置的地方,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为免除灾难,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地上便过去一年。为了感谢姑娘们的善良和勇敢,人们把每年她们轮换抱头的日子定为傣族的新年。新年那天,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的崇敬,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冲去她们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表达祝福,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第九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258字
德昂族知识链接:德昂族的主要居住地为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镇康、耿马、保山、临沧等县。德昂族主要从事农业,以善于种茶而闻名。长期以来,竹楼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在德昂族的服饰中,最有特点的是姑娘身上的“腰箍”。德昂族认为,姑娘身上佩戴的“腰箍”越多,做得越精致,越说明她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另外它还是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葫芦丝的传说德昂族相传在古老的德昂族村寨里,有一对十分相爱的青年,小伙子叫昆赛勒,姑娘叫奥比姆。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应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昆赛勒虽然家境贫困,却很乐观上进,而且心灵手巧,能利用各种树叶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冬天没有树叶,他就用小铜片代替,并把它附在小竹竿上,同样能发出悦耳的声音,而且比原来更加清脆了。时间长了,竹竿上出现了一排虫子蛀的小洞,这样一来,再发出的声音就不如以前了。昆赛勒试着用手指去堵住洞吹,他发现堵住不同的洞,竹竿发出的声音也跟着变化。慢慢地,他能把这竹竿吹出了音调高低不同又抑扬顿挫的声音,还在外面套上了个葫芦,这样一装饰就既美观又好听了。“葫芦丝”这种乐器就在昆赛勒的手中诞生了,用德昂语叫“毕格宝”。昆赛勒对这个毕格宝爱不释手,从不离身,干活累了的时候停下来吹上一曲,听着它的声音浑身的疲倦都被畅快的乐曲带走了;闲着没事的时候也要吹上一会儿,它可以排解寂寞。奥比姆也爱听昆赛勒吹奏毕格宝,每次听到这个声音,她就会跑出来与昆赛勒约会,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深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奥比姆的父母因为昆赛勒出身贫困,死活都不同意将女儿嫁给他。奥比姆为此哭闹,她的父母就把她关在林子里的一间小吊楼中,终日不让他们见面。昆赛勒看到奥比姆因为自己穷而遭受的痛苦,心里比她还难受,于是他决心去外面赚钱,等发财了再回来娶奥比姆。德昂族的泼水节奥比姆独自呆在小吊楼里,日夜思念着昆赛勒。她终日以泪洗面,眼睛都被哭坏了,还不吃东西,日渐消瘦的她好像能被迎面而来的风吹得飘起来,她每天都趴在窗户上等着昆赛勒回来接她。一天,奥比姆发现窗外的地面上有脚印,她高兴坏了,以为是昆赛勒来过了,就急忙把吊楼的梯子放下去,等着他上来接她,没料到等来的却是一只饥饿的老虎。老虎晚上上来,把她给吃了。可怜的昆赛勒不知道奥比姆死的消息,还每天都以他们将来的幸福为目标而拼命地干活,吃尽了苦头。终于他挣够了钱,一刻也没停留就赶回了家,把挣的钱给了奥比姆的父母,而他们什么都没有告诉他,只让他去吊楼找奥比姆。昆赛勒以飞快的速度跑到了吊楼,却怎么也没有找到心爱的人,最后得知奥比姆是被老虎吃了,他的心顿时像被掏出来一样难受。伤心欲绝的昆赛勒从此就在吊楼上安了家,日夜在那陪伴着自己逝去的恋人,每晚都吹毕格宝,给天上的奥比姆解闷,他相信她一定能听得到他的心。以后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恋人凄美的爱情,就把毕格宝这件乐器和昆赛勒吹奏的曲子流传了下来。
第一零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244字
侗族知识链接: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农业以生产鱼粳稻为主,还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产杉木著称。本族擅长建筑,典型代表是鼓楼和风雨桥,其结构精巧、造型独特,是广大侗族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大多数侗族人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吃油茶是侗族的一种特有饮食习惯。风雨桥的传说侗族妇女的服饰风雨桥是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鉴证。关于风雨桥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很早以前的古时候,侗族人都住在半山坡的寨子里。寨子里有一个小伙子叫布卡,娶了一个漂亮贤惠的妻子叫培冠。布卡每天上山砍柴,培冠就牵着牛追随,两个人相亲相爱,过得十分幸福。有一天,夫妻俩每天上山必经的那条河的河水暴涨,他们着急去山上干活,也没顾得上,就朝小木桥的方向去了。走到桥的正中央时,恰巧刮来一阵风,布卡还没来得及反应,培冠就被刮掉到河里去了。他一着急,想都没想,就一头扎进河里去寻找妻子,可是找了好半天都没有找到。后来,乡亲们也来帮着找,天都黑了,还是连培冠的影子都没看见,这可急坏了岸上的布卡,他怎么想也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实际上,培冠是被河下的螃蟹精抢了去。螃蟹精看培冠长得如天仙般美丽,早就垂涎已久了,抢到手后他连忙变成长相英俊的小伙子,来到培冠面前献殷勤。可是无论怎样,培冠都不理睬,只是哭喊着要回家。于是螃蟹精一时没了耐心,打了培冠,惹得培冠大哭大闹。没想到,这哭闹声吵到了在河水上游休息的花龙。花龙醒来,把河水卷得波涛翻滚、浪花四溅。只见小木桥早已被波浪拍打成碎块,乡亲们都吓呆了。不一会儿,花龙钻出水面,来到布卡面前,向他点了点头,水面便随之平静了。它又围着河面转了一圈,钻到水层去了,水底立刻传来“咕噜咕噜”的响声,河面又掀起一连串的漩涡。接着一团浓重的黑雾顶了上来,花龙也追了出来,把黑雾压得现出了原形,原来是螃蟹精。螃蟹精想逃向崖壁,花龙就用龙尾不停地摔打它,把它打得狼狈不堪;它转头朝竹林的方向逃走避难,花龙又一跃而起,拔倒了大片的竹子,顺势把它掀进了水里。花龙紧跟着入水,河水翻滚一阵又平静了。从此,螃蟹精不见了,在河里离岸边不远处露出了一块黑色的螃蟹形状的大石头,人们就叫它“螃蟹石”。在花龙的帮助下,培冠安全地回到了布卡身边,大家都很感激花龙,可它早已游回河水上游去了,走时还转身不停地向人们点头。为了纪念花龙的恩德,侗族的人们就把它刻在后来搭建在河面上的大木桥上,也希望它能永远地保佑侗家人幸福平安。大木桥搭成后,人们聚众欢庆时,看到空中出现了一片形如花龙又闪闪发光的云彩,仿佛是花龙在朝着他们点头回望,因此大家给这座桥取名“回龙桥”。后来,因桥上能避雨,人们又习惯叫它“风雨桥”。侗族民居
第一一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742字
风雨桥东乡族知识链接: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兰州、定西和宁夏、新疆等地。东乡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瓜果。因为同是伊斯兰信徒,东乡族和回族在生活习俗上有很多相近之处,他们也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骡肉、驴肉和自死动物及动物血。东乡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同蒙古语相近。没有本族文字,通用汉语和汉文。东乡族民间文学形式多样,“花儿”是他们喜欢的歌舞形式。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打土块等。葡萄山和高陵峙的故事在甘肃省东乡县的洮河两岸,伫立着两座遥遥相对的大山。其中一座外形奇特,山峰层峦叠嶂,像是一串串葡萄堆积而成,因此得名“葡萄山”;另外一座红岩山叫做“高陵峙”。从远处看,两座山就像两个强壮的巨人在守护着洮河两岸的人们。关于它们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不知是什么惹怒了天上的龙王,它在洮河降下了大暴雨,河水足足涨了有三米高。巨浪咆哮着拍打河岸,没有人敢靠近,暴涨的河水不见减退,两岸的汉人和东乡人就此被河水隔开,再不能见面了。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两岸的乡亲们彼此想念,曾多次试着找到过河的方法,使两岸恢复以前一样的来往,可都失败了,甚至好多人还被河水无情地卷走了。一次,恰好赶上河西的东乡族牧羊人老底嘎和河东的汉族牧羊人孤老汉一起去河边放羊,他们隔着河商量出一个好办法,要在河上架桥,并约定在八月十五鸡叫之前建好,让两岸的乡亲们月圆之夜相聚团圆。选好了地点,两个人就分别去做准备。孤老汉赶忙来到了遥远的马衔山,他找到了山神,并向其讲述了洮河水暴涨隔断两岸乡亲来往的事,还讲述了好多人为了寻找通路而葬身洪水的惨状。山神被两岸人民的深厚感情感动了,他对孤老汉说:“两岸的人都在我马衔山下生活,就是我马衔山的子孙,保护他们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难得他们这么有情有义,你就从我的牙床上拔下一颗高龄齿去建桥吧!”于是,山神就忍着巨大的疼痛让孤老汉拔下了沾着血迹的红岩山。老汉谢过山神,就赶着红岩山回到了洮河的东岸边。另一边老底嘎也是跋山涉水,好不容易来到了太子山下,没想到太子山的山王听信了妖魔的谎言,就是不肯见老底嘎。老底嘎无奈之下,只好对着大山喊:“昏了头的山王,你听信妖魔的谗言,不肯救你山下遭受灾难的子孙,真是天理难容!”山王觉得不对劲,就召见了老底嘎,听他讲完来意才明白是怎们回事。为了表示歉意,山王让老底嘎到他的后花园去,可以任取一样用得上的东西。到了后花园,眼前尽是各种各样的果树,树上结着各色的果子,老底嘎挑来选去,也未找到一件搭桥用的材料,最后只挖了一棵长得十分茂盛的葡萄树。辞别了太子山王,他把葡萄树扛到洮河的西岸,并栽在了孤老汉赶来的红岩山对面。他想把葡萄树的藤枝扯到对面的红岩山上,却怎么也够不到。东乡族少女葡萄树的藤枝不够长啊,在岸那边等得着急的孤老汉给他出了主意,让他去找积石山。积石山神见到老底嘎就猜出了他的来意,没等他开口先笑着对他说:“听说马衔山神为了帮人们架桥忍痛拔了自己的一颗牙,太子山王感到非常羞愧。知道你的葡萄藤枝不够长,今天会来此求助,他特意留了自己的一颗虎牙在这,让我转交给你。既然你来找我了,我也得尽一份力,把我牛棚里最大的那只牛牵去当桥面吧。”这回,架桥的材料应该准备得差不多了,老底嘎急忙把太子山神如擎天柱一般的虎牙驮在牛背上,火速往回赶。历尽艰辛,他终于又回到了洮河边,正准备用牛背上的虎牙换葡萄树。这时,在太子山神面前进谗的那个妖魔又来捣乱,它在村庄里串来串去,学会了公鸡打鸣,这天正是八月十五。按照他们之前的许诺,这天的鸡叫之时,所有架桥用的东西就都不能动了。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片景象:积石山神送的大牛卧在了唐汪川;太子山王送的虎牙矗立在牛形山下;葡萄树和马衔山神的高龄齿,就立在洮河两岸。人们看到岸边遥遥相望的这两座山,为了记住它们的来历,就把栽葡萄树的山叫葡萄山,把高龄齿叫高陵峙。如今,奇特秀美的风景还在,洮河两岸的汉族和东乡族人民的感情更加深厚了,这个两族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也就世代传了下来。
第一二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726字
独龙族知识链接:独龙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自治县境内的独龙河两岸的河谷地带。独龙族生活在交通闭塞的山区,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经济以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为主,采集和狩猎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独龙族的民风淳朴,至今还保持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传统美德。他们的住房多为木房或竹房。过去的独龙族妇女还有文面的习俗。滴水岩瀑布的传说位于云南省的滴水岩瀑布是一处充满神奇色彩的自然景观,它的水柱从百米高的悬崖顶部如白练般直泻而下,气势磅礴、水花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还显现出七彩的光芒。独龙族人把它说成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水”。关于这个说法,独龙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那是很早以前,传说有一个独龙族的姑娘,她美丽而坚强,一直想找个如仙境般美好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生活,于是独自一个人踏上了寻梦的征途。走了很远,她来到了一座雪山脚下,被眼前一个看似从天而降的大瀑布给挡住了。面对这个阻碍,姑娘并没有退缩,她决定从瀑布下钻过去,钻的时候还真是惊险,只见她整个身体紧紧地贴在岩壁上缓慢移动,好不容易从水帘下穿了过去。当她再回头张望的时候,不由得被眼前这幅壮丽的美景所吸引了,那是一幅宛如天上仙宫般缥缈的画面。傍晚月亮正降临在雪山的冰峰上,倾泻而下的瀑布仿佛是从月宫中流淌下来的。再加上升腾起来的水雾,使此景亦真亦幻。姑娘终于找到了她向往的人间仙境,永远地留在了那里。滴水岩的底部还有一个溶洞,溶洞里是千姿百态的石钟乳。瀑布的水进入溶洞二十米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水塘,当地人称之为“洗眼泉”,据说每年用它来洗眼,可以治疗眼病,使眼睛更加明亮有神。
第一三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354字
“卡雀哇”是独龙族的唯一年节鄂伦春族知识链接: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和黑龙江省呼玛、逊克、爱辉、嘉阴等县。鄂伦春族这个族称最早见于清朝。“鄂伦春”可以解释为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卡仙洞和奇奇岭的传说我国北方大兴安岭地区有一座卡仙山,山腰有一个卡仙洞,洞的结构独特,其深处还隐藏着另一个洞,可以称得上有险峻之美。就在洞外东南方不远处,还有个奇奇岭。鄂伦春族的人们世代生活在那里,他们以打猎为生。关于这些地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流传于民间。在遥远的古代,鄂伦春族居住的这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卡仙洞的山谷里是一条海峡,而卡仙洞则是一个海眼。传说海眼中住着一个小龙王,他闲来无事经常搅着海水玩,所以海面上常是波涛翻滚。附近的岛屿动不动就被水淹,岛上的鄂伦春族人总是遭遇洪灾,没法生活了。于是,人们就找到了神射手柯阿汗,让他把小龙王从海眼赶了出去。从那以后,海面平静了,海水也渐渐变少了,许多山峰都显露出来,山上的猎物也多了不少。柯阿汗的射箭技艺高超,可以打下很多猎物。善良的他经常把猎物分给打不到的乡亲们,因此乡亲们都很喜欢他。他勤劳又勇敢,被奉为鄂伦春族当之无愧的英雄。鄂伦春族有一年,就在柯阿汗去诺敏山打猎期间,卡仙山不知从哪来了一大群吃人的魔鬼。这些魔鬼不但占据了卡仙洞,还祸害当地的人们,命令他们每天必须交上两只狍子或两头野猪,谁交不上来就要被吃掉。有好多交不上猎物的人都遭了魔鬼们的毒手,人们都在恐惧中热切地期盼着柯阿汗赶快回来,好收拾这些凶残的魔鬼。不久,柯阿汗听说了此事,立刻赶回了卡仙山,来到卡仙洞门前的岩台上,一群小魔鬼把它围了起来,撕扯着他的衣服玩。柯阿汗一气之下举起大斧,将身边的几个小魔鬼砍倒,剩下的几个都吓得四散而逃了。等到老魔鬼回来,看到柯阿汗打死了自己的孩子,就上来拼命地抓他。柯阿汗毫不畏惧,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这更是气煞了老魔鬼。老魔鬼提出要和柯阿汗比试比试,谁输了就要从此服从对方的命令。鄂伦春族民居名叫“撮罗子”,鄂温克语叫“杀椤柱”。先比试的是摔跤,他们摔了半天一直没分出胜负。于是,老魔鬼又要比扔石头,看谁扔得远,结果又是难分高下。柯阿汗指着洞口的两块大石头说:“咱们各自扔一块大石头,谁能把它扔到前面的昆仑山上,就算谁赢,怎么样?”狡猾的老魔鬼同意了,并挑了两块石头中个头较小的那个,暗暗得意,以为自己占了便宜,结果它使足了全身的力气还是没扔过去。而柯阿汗则毫不费力地举起那块大的石头,轻轻松松地就扔了过去,石头正好落在了昆仑山的山顶。老魔鬼不服输,还要和柯阿汗比试射箭。结果它又把箭射歪了。柯阿汗抬手就是一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了他刚刚扔过去的那块大石头上,把大石头射穿了一个洞。老魔鬼一看柯阿汗果真厉害,就服从了他的命令,从此不再进这座山了。鄂伦春族的人们又恢复了以前那种平静的生活。为了记下英雄柯阿汗的功德,人们改称其为“柯阿汗仙”,后来又流传为“卡仙”。他扔到昆仑山上的那块大石头被称为“奇奇岭”,还有魔鬼扔错的那块,取名叫做“魔鬼山”。
第一四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939字
鄂伦春族的篝火晚会俄罗斯族知识链接: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俄罗斯族人除从事农、牧业,经营园艺,饲养家畜及养蜂等外,还从事各种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套娃是俄罗斯族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他们的饮食保留了一部分俄罗斯风味,喜欢吃自己烤制的面包。俄罗斯族的语言是俄罗斯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文字是俄文。俄罗斯族人能歌善舞,踢踏舞是俄罗斯族的一种民间舞蹈。俄罗斯族人大多信东正教,传统的民族节日大都与宗教信仰有关,主要有“复活节”、“圣诞节”等,其中以“复活节”最为隆重。俄罗斯族男子在制作面包根河的故事据传说,位于大兴安岭地域的根河,是我国北方最清澈透明的河流,它的名字在蒙语中也正是取了这个意思。那流淌声听起来仿佛是一阵阵低声哀鸣。关于这个,我们不得不讲一个一直在俄罗斯族中流传的故事。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冬夜,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一个外地来的哈萨克族小伙子在这山林中迷路了。一位俄罗斯族的老酋长看他冻得浑身发抖就好心收留了他,不然的话,他第二天不被冻死也会被饿死。小伙子从心里感激老酋长的救命之恩,在老酋长家避难的几天里,他争抢着干活,表现得很勤快。这一切都被老酋长的女儿萨丽看在了眼里,她真心地爱上了小伙子。以后,两个人越来越亲密,甚至暗地里商量着要私奔。消息不慎传到了老酋长的耳朵里,他气坏了。没想到,他好心收留的这个青年却要拐走他的女儿,真是好心没好报!于是他产生了杀掉小伙子的想法,并作了详细的计划。萨丽的弟弟无意中得知了父亲的这个计划,人命关天,他不能由着父亲胡来,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姐姐。萨丽得到消息,一刻都没有停留,与小伙子一起逃跑了。没跑多长时间,老酋长就发现两个人不见了,于是带人前去追赶,追上以后一怒之下杀了小伙子。眼见心爱的人死了,伤心欲绝的萨丽漫无目的地四处飘荡。她走啊走,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大兴安岭,就在大兴安岭的林间放声大哭起来。过了好多年,她的眼泪一直没干过,泪水汇集到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根河。那河水中充满了萨丽的悲伤和思念,流淌起来就像是一声声不停的哀叹。
第一五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427字
鄂温克族知识链接:鄂温克族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省讷河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由于居住地比较分散,鄂温克族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差异也较大,有的从事畜牧业,有的从事农业等。鄂温克族的传说传说在古老的山谷里有一条大河,河岸边有一个石洞,一个年轻的猎手就住在石洞里。他每日白天出去打猎,晚上回到山洞里睡觉,打来猎物肉作为食物,猎物皮也可以做成衣服穿。一天,猎手又外出打猎去了。突然听到山林里传来撕咬声,他想是有猎物出现了,急忙循声跑去,只见一只狼正在追咬一只狐狸,狐狸已经没有反抗的力气,马上就要被咬死了。猎手抬手就是一箭,把狼射死了。狐狸意外地得救了,它很感激猎手。猎手扒了狼皮带回石洞,狐狸也悄悄地跟着他去,记住了他的住处就走了。第二天,猎手还是照例去山上打猎。他刚出洞,那只被他救了的狐狸就钻进洞来,一转身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她趁猎手不在,把洞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做好了饭,就又转身变回原形走了。猎人回来正饿得难受,进洞一看,洞里变了模样,觉得很是奇怪,是谁收拾的呢?顺着锅里的香味找去,他发现了香喷喷的手把肉,也顾不上多想了,先把肚子填饱再说。鄂温克族的民居以后接连着好多天都发生了同样的状况,狐狸每天都来给猎手收拾石洞,打扫做饭,还把猎手打回来的狍子肉晾成了肉干,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这天,由于干的活太多,狐狸感觉很累,就想在洞里休息一下再走,结果这一睡没有及时醒过来。猎手从山上打猎回来了,一进洞就发现地上放着一张狐狸皮,自己也没打过狐狸,怎么会有这么一张狐狸皮在这呢?而且这皮看着好眼熟啊!他一边想一边往洞里走,突然看见里面居然还睡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姑娘睡得很香,猎手仔细端详她俊俏的脸庞,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坏人。他一下联想到了这几天洞里天天有人打扫的事情,难道是这位姑娘每天给他打扫石洞、做饭又晾肉的吗?他想探个究竟,就随手把刚才捡到的狐狸皮藏了起来。等姑娘一觉醒来,睁眼看到猎手就站在面前,不由吃了一惊,急忙去找自己的狐狸皮,想离开这,却发现皮不见了,这下可急坏了她。站在一旁的猎手开口了:“姑娘,你在找什么?”“我带来的一张皮不见了。好心的猎人,你看见了吗?要是看见就快点还我吧!”姑娘眼泪汪汪地答道。猎手见姑娘着急了,对她说:“姑娘,你别急,我问你几件事。”姑娘点了点头。猎手问道:“这几天一直给我打扫、做饭的人是你吗?”姑娘红着脸点头承认了。瑟宾节是鄂温克族的传统节日猎手又问:“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于是,姑娘道出了她的真实想法,她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来的。猎手一听,被姑娘的有情有义感动了,就对她说:“既然是为了报恩,那你能留下来和我一起过日子吗?”姑娘害羞地说:“我是愿意,只是怕你有所顾忌,所以一直没提出来。我看你善良老实,又有一身好本领,我们一起过,一定会很幸福的。”猎手听姑娘这么说,高兴极了,两个人当日就成了亲。依靠勤劳的双手,两个人的生活一直很美满,后来又生了十个孩子。孩子们个个聪明乖巧,但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喜欢玩土,有的善于驯鹿,还有的爱好弓箭……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兄弟几个分成三个方向,其中三个靠打猎为生,另外三个以种地生活,剩下的四个就去草原放牧了。他们繁衍下去,据说,鄂温克族就这样产生了。
第一六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287字
高山族知识链接:高山族主要居住在台湾中部山区和东部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上,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高山族人大多数从事农业,少数捕鱼、狩猎,擅长的手工工艺主要有纺织、竹编、藤编、雕刻等。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高山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舞风格多样、场面热烈。高山族文身的故事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那时住在台东长宾东面海边的高山族人们靠下海捕鱼为生,他们生活得很太平。有一年,往日平静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一种凶猛的蛟龙,它们常把下海捕鱼的人们当成美餐吃掉。对于它们,大家无一不谈及色变,但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海去捕鱼,结果村庄里的村民死伤无数。村里的头领看到蛟龙如此祸害村民,心中很着急,但是又没有制服它的办法。于是,他召集大家一起商量说:“现在海里有蛟龙在作恶,为了活命,我们就不要再下海捕鱼了,还是上山去打些吃食吧。”结果人们从海边一路上山,路途难行,却连一只兔子也没有捕到。高山族的舞蹈村庄里的老人们又说:“既然打不到猎物,不如去挖芋艿吧,吃芋艿就可以填饱肚子。”后来发现芋艿是长在石头穴缝里的,挖它可不容易。什么方法都弄不到食物,人们都快饿死了。这时,一个名叫卡巴哈的高山族青年终于忍无可忍了,他决心要除掉蛟龙,好让乡亲们恢复像以前一样下海捕鱼的生活。于是,他拿着弓箭来到海边,想用箭射死蛟龙,结果一连射了好几箭也没能伤到它一根汗毛。为了找出制服蛟龙的办法,卡巴哈天天蹲在海边的礁石上观察蛟龙的行踪。一天,他突然发现海边有几个小男孩儿在游泳,他们身上都画着色彩艳丽的斑纹,看起来就像五彩斑斓的水蛇一样在海水中游来游去。更令他惊奇的是,有条蛟龙在这群孩子中间游来穿去,却不咬他们。卡巴哈在岸上凝视了很久,还是只看见蛟龙在孩子们身边游来游去。后来,等到孩子们上岸来,卡巴哈就去问他们:“孩子们,为什么蛟龙不咬你们呢?”一个矮个子的男孩儿说。“我们是蛟龙的朋友,常来海里游泳,所以它不咬我们。”另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儿又接着说:“还因为我们身上画了和蛟龙一样的花纹,它把我们也看成蛟龙了,所以就不咬我们。”卡巴哈听了,还是半信半疑。为了弄清真正的原因,他决定自己亲自去试一试。于是,到了第二天,卡巴哈在自己身上画上了五彩的花纹,想到海边看看蛟龙是否会来咬自己。临走时,母亲哭着阻拦他说:“那蛟龙都咬死多少人了?孩子,你千万不能去送死啊!要是你也被咬死了,我还怎么活呀?”卡巴哈说:“我要不去寻找制服蛟龙的办法,以后乡亲们都得饿死。为了全村的人,我必须去试一试。妈妈不用担心,我带了刀,如果蛟龙来咬,我就一刀砍死它。”卡巴哈带着满身的彩纹下海以后,海里的蛟龙果然没有再伤害他。卡巴哈高兴极了,他终于为乡亲们找到了避开伤害的办法。他把这种方法告诉大家,人们又可以自由自在地捕鱼了。从此以后,因为人们习惯了用文身来防蛟龙的办法,并代代相传,慢慢地,文身便成了高山族独特的风俗。
第一七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213字
仡佬族知识链接:仡佬族历史悠久,现在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云南省和广西省。仡佬族主要以农业为主,他们一年之中最常见的主食是用玉米面蒸成的玉米干饭,副食口味偏辣,以骨头和辣椒腌制的辣椒骨最为典型。仡佬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因大量族人与汉族杂居,现在大多数都说汉语,生活习俗也与汉族很相似。仡佬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除了与汉族相同的传统节日之外,仡佬族每年都有“拜山”、“喂树”等特殊活动,下面所说的“祭田母”的故事大概就是此意。祭田母的故事传说最早的仡佬族在山林安家,主要以打猎为生。起初,林子里有足够的猎物,而且聪明的仡佬族人很快就找到了躲避凶猛野兽的办法,所以他们生活还算安逸,在那里繁衍生息了下去。可是,随着族人队伍越来越壮大,山林里的猎物已经不那么充足了,大家都急着找新的食物源,却没有什么好的发现。一天,山中突然降起了暴雨,而且一下就是整整五天,雨水从山脚一直涨到山腰。族人们站在河边,一个个愁容满面,这么大的洪水,活的猎物都被冲走了,仅剩的一部分储备也已经吃去大半了,现在到哪才能弄些吃的东西呢?就在这时,有人发现河里正有一只狗在拼命地向岸上挣扎,大家费了好一番周折才把它救上来。善良的族人们收留了这只狗,不久发现它一抖毛就会伴有一些小颗粒状的东西散落下来,可没人认识这是什么。终于,这只狗开口说话了:“我奉仙人之命,来给善良的人们送粮食,你们救了我,就是我要找的人。这些种子就留给你们吧,把它种到土里就会长出食物来。”说完,仙犬就去复命了。仡佬族的敬雀节仡佬族的小女孩儿族人按照仙犬说的,找一块平坦的土地把种子种了下去。没过多久,地里果然长出了不少谷物。终于有了新的食物,人们再也不用为寻找食物而艰辛跋涉了,他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土地。很快,整个平地都被仡佬族人种上了粮食,族人也因此而迅速地繁盛起来。就在这一年,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地里种下的种子不结粮食了,而且看着越来越枯萎,族人有好多都被饿死了,只有部分身强体壮的还在勉强支撑。难道是做了什么触犯上天的事,仙人要把食物收回去吗?于是,族人的头领带领大家哭喊着向上天祈福。只见突然眼前一道光,一个白胡子老者出现在眼前,询问族人为何大哭,头领把发生的事都告诉了他。老者听后想了想,说道:“要怪也只能怪你们自己啊,天下哪有儿不养老的道理!”首领满脸的委屈:“天为证,我们族人向来敬奉长辈,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老者捋了捋胡子,揭开了他的语意:“儿时以‘母’乳汁为命,而今则以‘母’果实为命。”说完,老者笑着飘然而去了,他就是那里的土地神。族人们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勤于给土地施肥浇水,粮食终于又有了好收成。直到现在,每年耕种时节,仡佬族人都要向田里撒些粮食,并烧香祭拜,以祈来年丰收,被称为“祭田母”。
第一八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213字
哈尼族知识链接:哈尼族绝大部分聚居于滇南红河和澜沧江的中间地带,以墨江、元江、红河等县人口较为集中。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善种梯田和茶。村寨大多建在半山腰,居住的是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形成的楼房,哈尼人喜欢用藏青色的土布做衣服。新米先喂狗的传说据传很久以前,哈尼族的先人原本不会种地,他们没有吃的东西,只好跑到深山老林去摘些野果子果腹,有时也能捕到几只山上的野兽或山鸡什么的。野兽的肉被吃掉充饥,兽皮就做成衣服给人们御寒。仅靠这些,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他们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有人在与野兽搏斗时被吃掉。人类这种辛苦的生活被天上的一个聪明善良的仙女看见了,她觉得人类太可怜了,于是回去向掌管五谷的神仙求救。这个掌管五谷的神仙在天上有一片种了七十七种谷物的田地,这块田地需要一千二百个仙童共同驾着一千二百头神牛用一整天的时间才能犁完,还需要一万二千个仙姑手执七十七种谷物栽插一天才能种满,除草也必须这么多仙姑共同工作一天才能干完。到了收割的时候,要仙童和仙姑一起工作一天才能收完,收回的谷物还要他们晾晒、搬运一天,最后才入库。哈尼族的蘑菇房仙女要把这么多宝贵的谷物分给人类,这可惹怒了掌管五谷的神仙,他斥责道:“仙女,你不要多管闲事。凡间的人要想吃到粮食,必须再等上三年!”仙女听了,也很生气,说道:“还要等三年?我们仙人在天人有七十七种谷物,吃穿不愁,可你看看下界的人们都在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让我们怎么能忍心再看他们遭受三年的痛苦呢?”仙女的反驳使神仙大发雷霆:“你个小小的仙女竟敢来指责我,我是按天条办事,其余的事管不了!”说着,便甩袖而去。看着不管世事的神仙,仙女的着急更多于愤怒,后来她自作主张趁着晾晒稻谷的时候偷出一袋送到了凡间。到了凡间,仙女化作一个凡人,把种子分给人们,还把从栽种到收割一系列的步骤传授给了他们。人们按照仙女指点的方法开始耕种。冰雪还没融化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挖沟,等到阳雀叫了,便忙着翻地、撒种了。春天燕子飞来的时候,人们又开始插秧了。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从此人类吃上了稻谷。这样反复地劳作下去,人们再也不用为吃的发愁了。哈尼族的青年男女再说天上,神仙后来知道了仙女偷稻谷给人类的事情,就把她抓起来,一顿毒打后又关进了天牢。气极之下的仙女忍着疼痛,逃出天牢,把其他七十六种谷物也偷了出来,运到了凡间,又教给人们栽种的方法。这样,人们除了有多种多样的粮食吃,还能把棉麻织成布,从此有了衣服穿,这才过上有吃有穿的快乐日子。而善良的仙女却因为多次触犯天条被贬下界来,神仙把她变成了一只狗,从此给人类看守门户。以后,哈尼族的人们为了感谢仙女的济世恩情,每到秋季收割新米的时候都举办新米节,他们总要把盛上来的第一碗热气腾腾的饭给家里的狗先吃,也是对仙女的一种纪念。
第一九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743字
哈萨克族知识链接:在我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还有少数分布于甘肃省的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等。哈萨克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大多数靠游牧的方式满足生产,所以创建了一种“能移动的房子”——毡房。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且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不断吸收周边民族的精髓文化。哈萨克人民能歌善舞,冬不拉是他们最普遍、最流行的一种双弦弹拨乐器,由音箱、琴杆等组成,弹奏方法一般是弹和挑,发出的声音明亮浑厚,可以用来独奏、伴奏以及合奏。冬不拉的故事从前,有一个残暴无比的国王,因为只有一个儿子,所以对他十分娇宠,小王子从小就张扬跋扈,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当然也包括他的父亲,他想做的事没有什么人敢阻拦。一天,小王子突发奇想要去深山打猎。国王根本无法劝阻自己的儿子,但又担心他的人身安全,于是派自己身边的几十个大臣、仆人和猎手与小王子一同前去,让他们保护小王子的安全,还宣称:“如果谁把什么不幸的消息带给我,就把谁的脑袋砍下来!”臣仆们都了解小王子的任性,心里很害怕,但又无法违抗国王的命令,只得战战兢兢地跟着出发了。哈萨克族传统活动——姑娘追美丽的哈萨克族少女走进深山,丛林茂盛而幽静,仿佛身边的每个角落都暗藏着逼人的险情。臣仆们围着小王子小心翼翼地行进,紧张得身上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只要稍有动静,猎手们就迅速抬起弓箭,而且百发百中,不一会儿就打了不少的猎物,小王子高兴极了。正当此时,一只凶猛的黑熊出现了,小王子来了兴致,抬箭就射,结果没有射中。受了惊吓的黑熊见这边人多势众,没顾得上反击就向山林深处逃跑了。小王子在这么多下人面前丢了面子,很是恼火,于是下令所有的人都留在原地,他要独自去追击黑熊,非打下这个猎物不可。臣仆们想到国王的命令,拼命地劝阻小王子,但是任性的小王子就像是一头发了疯的野兽,谁再阻拦他,他就要砍下谁的脑袋。臣仆们只好放弃,除了向上天祈祷好运,他们再也做不了什么了。可是小王子终究没有再回来,臣仆们在山林深处找到了他的血衣和他坐骑的尸体,是任性和固执害死了小王子。随之而来的是臣仆们所要面临的厄运,他们该怎么面对国王的惩罚呢?没有人想得出逃脱的办法,都垂头丧气地朝着回去的路一步一步地挪着,他们感觉掉脑袋离他们越来越近了。哈萨克刺绣天都要黑了,臣仆们才走出深山,来到了一个毡房前。毡房的主人是一位慈祥的老爷爷,见他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便邀请他们到家里喝杯热茶。被问及神情沮丧的原因,臣仆们都无奈地落下了眼泪,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听了臣仆们的哭诉,老爷爷觉得他们太可怜了,于是安慰他们说:“你们别怕,我可以帮你们逃离厄运,明天带我去见国王吧,我自有办法!”臣仆们对老爷爷的话半信半疑,他能有什么好办法啊?可是除了相信他之外也没什么其他的办法了,大家只能静静地等着了。第二天,老爷爷果真走进了国王的毡房。正在焦急等待小王子归来的国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便大声斥责道:“你是谁?谁准你擅自闯入我的毡房?来人,把他拉出去,砍了!”老爷爷镇定地说:“尊敬的国王,听说您最近的心情很烦躁,我特意来为您弹上一曲,以排解您心中的焦虑。”说着,老爷爷掏出头一天晚上赶制的冬不拉弹了起来。随着乐曲节奏的起起落落,仿佛一幕幕人与猛兽厮杀的场面鲜活地展现在眼前,最后琴音在一段急促的弹拨后滑落下来,整个曲子结束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呆。很久,国王才从刚才的意境中苏醒过来:“你在干什么?你的琴声好像告诉我我的儿子已经死了,是吗?是这样吗?我曾经说过,谁带来这个不幸的消息,我就要砍谁的头!”老爷爷依然很镇定:“尊敬的国王,正如你从冬不拉那听说的一样,您的儿子已经被黑熊吃掉了。现在,请您处死这把冬不拉来兑现您之前的话吧!”国王听了老爷爷的话,真想立即砍了他的脑袋,可是没有办法,他只能按老爷爷说的那样,命人把带给他不幸消息的冬不拉拿出去砸了。就这样,机智、勇敢、善良的老爷爷用一把冬不拉救了几十条人命,他救人的故事无人不知,他弹奏的曲子也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
第二零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238字
会移动的房子——毡房汉族知识链接: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汉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与其他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逐步融合而来的。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以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辽金元时期等等,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的汉族一直在不断壮大。直到现在,各个民族的发展还是离不开互相的交流和学习。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汉族以农业生产为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地域的汉族人还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大力发展了多种副业。汉人的茶酒文化历史悠久,早已被纳入了传统礼仪的范畴。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的态度,受孔子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几千年以来一直讲究以“仁”治国行事。传统的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每个节日都有各自不同的传统意义,所以庆祝的方式也不同,最为隆重的还是农历春节。“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民间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所谓“龙抬头”,传说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雨水会增多。而实际上,“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的百虫开始苏醒,时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预示农事就要开始了。关于“龙抬头”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故事。传说,武则天当了皇帝,把天上的玉帝给惹恼了。于是玉帝传旨,命四海龙王三年内不许给凡间降雨。这下可苦坏了黎民百姓,凡间天旱地裂,田里的庄稼全都枯死了,人也干渴得就快死了。司管天河的龙王听到百姓的求救声,看着他们被渴死、饿死的惨景,太不忍心了。于是他违抗了玉帝的圣旨,偷偷给凡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后大怒,将龙王打下凡间,并压在一座大山下面,还在山前立了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茶是汉族最主要的饮料之一百姓们为了报达龙王的救命之恩,都四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好让他早日回归天庭,可是哪里也没有找到。直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二这天,人们在翻晒玉米种子的时候,突然想到这金黄的玉米不就像金豆一样吗,把它炒开花,那就是金豆开花了。于是,家家户户都支起炉灶,开始炒玉米,并在院子里架起供台焚香,摆上了爆得开了花的“金豆”,一起向天大声喊:“金豆开花了!金豆开花了!”玉帝看到百姓家家院里都摆放了“开花的金豆”,只好按照承诺,把龙王放回到了天庭,从此可以再给人间施雨。从此以后,每到了农历的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都要爆玉米花吃,也有炒豆的。有的在院子里用灶膛的灰围画成一个大圆圈,把五谷杂粮都放中央,此习俗被称为“打囤”,意在祈祷今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趣的是,节日当天,人们把吃的东西都加上了龙字。水饺叫“龙耳”,春饼叫“龙鳞”,面条叫“龙须”,米饭叫“龙子”,还有馄饨,叫“龙眼”。人们还讲究在这一天去理发,叫“剃龙头”,预示着当年鸿运当头,步步高升,有吉祥之意。
第二一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966字
赫哲族知识链接:赫哲族大部分居住在黑龙江省抚远、饶河等县,其余分布在佳木斯市和富锦、集贤、桦川、依兰等县。赫哲人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狗拉雪橇是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住宅为用桦皮、兽皮、茅草等搭成的不同形状的棚子,就连过去男女的穿戴都用狍皮、鹿皮和鱼皮制作。赫哲族来源的传说早在几百年前宋金对峙的时候,南宋将领牛皋和金国猛将金兀术曾多次在战场上交战。传说就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金兀术惨败,残兵败将一路逃到了白城子,牛皋带兵紧追不舍,结果双方在白城子打起了持久战。半个月过去了,城里的金兵伤势惨重又缺少粮食,快坚持不下去了;城外的宋兵也是损兵折将,耗费了不少元气。赫哲族妇女在捕鱼转眼到了年三十,南宋的兵将在城外的驻地杀猪宰羊,摆上了贺岁宴,还弄来了陈酿的老酒。酒坛子刚一打开,酒的醇香就溢了出来,将士们个个开怀畅饮,好不痛快!城里的金兵远远地闻到酒香,馋得受不了,他们连日征战,别说喝酒,就是吃顿饱饭都成问题,这个新春过得更是凄凉。他们爬上城楼,看着城外宋兵大吃大喝、欢度新年,实在是难以忍受,就鼓足了劲向牛皋的兵营大声喊去,想向他们讨些酒喝。牛皋一听,顿时心生一计,他答应给金兵酒喝,但是要用城里的白家雀换。金兀术的兵一听高兴坏了,几只白家雀就可以换来香醇的酒喝,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事。于是大家纷纷去抓白家雀,抓到以后用绳子捆绑好,从城墙顺到城下,果真又拽上去很多的酒。这样,牛皋得到了许多白家雀。他要这么多的白家雀有什么用呢?到了第二天,大家就都明白了。一早,牛皋命令士兵们在白家雀的尾巴上挂上火药,再装上药捻子,最后点着药捻子就把它们放了。哪知所有的白家雀都带着点燃的火药回到了城里,城里顿时铺天盖地着起火来,金兵都忙着逃命去了。这时,牛皋趁乱下令攻城。金兀术一看形势不妙,就带着自己的残兵败将顺着护城河逃跑了,他下令让大家顺着草把子走。晚上风大,草把子被吹歪了,人们就沿着吹歪的方向向东行进,一路上经过了富裕屯、佳木斯等地。慢慢地,他们又纷纷在松花江岸边安了家。问他们是哪里人、哪个民族的。因为他们是一直向东才走到这里来的,赫哲语里“往东走”就叫做“赫哲勒”,所以他们取了这个音,自称赫哲人,民族自然就是赫哲族了。
第二二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1026字
回族知识链接:回族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云南、新疆等地,其余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长经商,尤以经营饮食业突出。回族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动物血液和自死动物。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多戴小白帽,女子戴各种花色的头巾。回族民间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羊眼包子的故事回族是一个很讲究饮食文化的民族,勤劳而又聪明的回族人能做出很多独具特色的食品,我们所熟知的有牛肉拉面、馓子、手扒羊肉等等。如果在回族人过重大节日的时候到他们家中做客,一定会受到隆重款待,当然也可以大饱口福。在这些特色的食品中,羊眼包子可以称得上最受欢迎的佳品之一。还有一段关于它的有趣的故事流传于民间呢。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时候,总是喜欢微服出巡,体察民情。据传他还曾特地乔装打扮到宫门外,去品尝回族羊肉包子铺的羊眼包子。这一天,看到康熙皇帝走进羊肉包子铺,殷勤的回民掌柜忙用小托盘送上来两杯盖碗茶,先是请安,然后赔着笑脸说:“不怕爷不高兴,您老在里边(皇宫里)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还特地屈驾来尝我这小小的羊眼包子,小人实在是不敢孝敬给您。”康熙皇帝一听,心知自己的身份已经被掌柜的识破了,但还是忍不住嘴馋,坚持要尝尝羊眼包子。掌柜的虽然怕伺候不周,得罪了皇帝,但是皇帝执意要吃他也没有办法,只好说:“爷既然赏脸,一定要吃包子,那就请爷稍等片刻。”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羊眼包子便被送到了康熙皇帝的面前,他连忙用筷子夹了一个放在碟子里,仔细地观察着。这时只觉得眼前的小东西阵阵香味直扑鼻孔,忍不住放到嘴里一尝,果然味道鲜美,口感上佳。但是让康熙皇帝感到纳闷儿的是,他刚才并没有在包子上看到羊眼啊,便问掌柜的:“这包子的羊眼在哪里呀?”掌柜的急忙回禀:“回爷的话,小人不敢瞒爷:包子的表皮上并没有羊眼,只是包子的个头小一些,做得精细些,有如羊眼大小,就起了‘羊眼包子’这个名字。”康熙皇帝又接着尝了两个,觉得非常美味,便传下旨意:“朕喜欢吃这羊眼包子,要经常送到宫中供朕享用,可找内务府开银子。”因为得到皇帝的喜爱,羊眼包子的名声越来越大,整个北京城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慢慢地,各地的回民也都开始做了起来,羊眼包子就此成了回族人民喜欢的美食。
第二三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2465字
基诺族知识链接: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县的勐旺、勐养、橄榄坝和勐腊县的象明、勐仑等地。基诺族以刀耕火种的农业为主,种植旱稻、玉米、棉花等,善于种茶,盛产香蕉、木瓜、普洱茶。民间建筑多为干栏式竹楼。布鲁蕾的故事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他们的服饰带着独特的民族风味。那里的女子不论是否成婚,头上都要戴一顶三角的尖顶帽子,通常是白底黑纹花的;衣服的袖口和裙子的边上也要镶上红、黑等色彩的花边。男子的衣服,也要在背面正中的地方缝一块方形的红布,再绣上一朵太阳花;裤腰的两道缝口处要分别开一个三寸长的口子。据说,造物主本来传给基诺族的三角尖顶帽子和衣裙都是白色的,至于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带有色彩的,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在很久以前,基诺族的寨子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她的名字叫布鲁蕾。由于她拥有美丽的外貌、善良的品格以及勤劳的美德,所以整个寨子甚至附近村子里所有的小伙子都热切地追求她。每天去她家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她家的门槛都要被踩破了,送到她家的求婚彩礼也是不计其数,屋子里早已经装不下了。基诺族民居尽管如此,布鲁蕾还是没有一个中意的,这并不是她仗着自己的漂亮脸蛋儿目空一切,而是因为她的心早已经被一个小伙子给占据了。小伙子名叫泽白,是布鲁蕾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他家里很穷,什么彩礼都没有,但是他勤劳又淳朴,布鲁蕾就是喜欢他这点。同时,布鲁蕾的美丽善良也吸引着泽白,两个人都深深地爱着对方。基诺族妇女村寨里的大头人家有个儿子,他的名字叫泽木拉。对于美貌的布鲁蕾,他早就垂涎三尺了。一天,他精心打扮了一番后跑到布鲁蕾那向她求婚。还企图用他的万贯家财来打动布鲁蕾,他假意殷勤地说:“心爱的布鲁蕾,我的女神,跟我走吧!我们在一起,可以过上最最幸福的生活。我家的钱财比这地上的沙子还多,我家的粮食像那小黑江里的水一样多得数不清,我家的布匹展开可以盖住这一片天,我家的牛羊漫山遍野。你嫁给我,这所有的一切就都是你的了。”泽木拉真是以自己会说的本事为骄傲,不料布鲁蕾却对他说的一切毫无兴趣,气愤地对他说:“你家就是有金山银山,我也不稀罕。善良和勤劳才是美德,你这样又奸又懒的坏蛋,哪还会有姑娘愿意嫁给你?快带着你的金银珠宝离开这儿,别让我再看见你!”泽木拉听了布鲁蕾的这番羞辱大怒。仗着自己家的恶势力,第二天晚上就把布鲁蕾抢回家中,逼着她三天之内与自己成亲,看着美丽的布鲁蕾,他忍不住动手动脚,上前调戏她。布鲁蕾当时没有半点迟疑,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大耳光。泽木拉气急了,还从来没有人敢和他动过手呢。于是,他顺手从身边的火塘里抽出一根燃烧着的柴火棒,朝着布鲁蕾的头就是一棒子。布鲁蕾洁白的三角尖顶帽子上顿时就留下了一条又粗又黑的条纹,传说从那时起,基诺族女子的帽子上就留下了现在的黑花纹。而这时,泽白还不知道布鲁蕾被泽木拉抢走的消息,还像以前一样每天去摘她最喜欢的太阳花准备到时候送给她。村邻们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告诉他布鲁蕾已经被泽木拉抢走了。“你快去救她吧,再不去就晚了!”泽白听后心急如焚,拿起太阳花飞一样地向泽木拉家跑去。有一棵大树正好长在泽木拉家窗边,泽白爬了上去,从窗子里看见了心爱的布鲁蕾,她的手脚被紧紧地捆绑着,一动不能动,脸上布满了痛苦。泽白好心疼呀!他举起手中的太阳花,朝布鲁蕾摆了摆。布鲁蕾看到心上人用她最喜欢的太阳花鼓励她,坚强地笑了,她早知道他一定会来救她的。到了深夜,周围一片寂静,趁着泽木拉和守门人都睡熟了,泽白悄悄爬进房内。他割断绳子,把太阳花放到布鲁蕾的手上,然后背起她就逃了出来。他们一路不敢停歇,天亮时,他们跑到一块草地上,这才发现布鲁蕾的手脚因为长时间被捆绑流出了鲜血,把她的袖口和裙子边都染红了,有的地方因为时间太长血都已经变黑了。这就是基诺族女子的袖口和裙子边上要镶黑、红条纹的来历。休息了一会儿后,泽白背起布鲁蕾继续跑,刚跑过一条小河,泽木拉和他的手下就追了上来。还没等过河,他们就向河这边正在往山上爬的泽白射了几箭,泽白中箭受伤了,他带着布鲁蕾摔了下来,并流了好多血。布鲁蕾也摔昏过去了。泽木拉见两个人都跑不了了,心里狂喜,就要过河来抓人。突然,泽白旁边的千年古树后闪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阿妈。她一抬手,河对岸立刻狂风大作、暴雨骤降、河水猛涨。泽木拉他们被隔在河那边过不来了。老阿妈趁此时急忙拔下身边的一把草药,在手中揉搓成碎泥,再在泽白的裤腰处顺缝撕开了两个三寸长的口子,拔出两支毒箭,将草药敷在伤口上。这就是基诺族男子的裤腰上都开两个三寸长的口子的原因了。没过多长时间,泽白和布鲁蕾都醒了过来,身上的伤全然不见了,他们还没来得及谢过老阿妈的救命之恩,老阿妈早已又闪回大树后不见了。随着老阿妈的消失,河对岸的狂风暴雨都停住了,河水也退了。泽木拉还是不死心,又朝着河这边追赶来。泽白又背起布鲁蕾向老阿妈闪过的那棵大树跑去,想爬上去躲一躲。布鲁蕾一手拿着太阳花,一只手搂着泽白的脖子。泽白怕她摔下来,一只手得搂着布鲁蕾的腰,只能用一只手爬树,他费了好大的力气,还是爬不上去。布鲁蕾看到泽白爬不上去很着急,眼见泽木拉他们就要追上来了。她随手把太阳花插在泽白的衣背上,然后用两只手紧紧地搂着泽白的脖子,这样泽白就可以用两只手同时爬树了,他们很快就爬到了树顶。累得气喘吁吁的泽木拉他们刚赶到树下,正抬手想用箭射下泽白和布鲁蕾,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们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群公羊。泽白一见忙带着布鲁蕾从树上下来,两个人赶着这群公羊,兴冲冲地回了家。第二天,在众人的祝福中,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终于走到了一起。婚礼上,泽白的背上还插着太阳花。乡亲们听了他们的故事,都说太阳花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是吉祥的象征。从此,太阳花就留在了基诺族男子的衣服上,一般是绣在衣服背面正中的红布上的。
第二四章更新时间: 17:40:15&字数:968字
基诺族青年京族知识链接:京族主要聚居在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巫头、山心、万尾三个小岛上,其余分布在潭吉、红坎、恒望等地区。京族主要从事沿海渔业,近些年,在政府的扶植下又大力发展了农业、鱼类加工业和人工珍珠养殖场。鱼汁是京族民间传统的调味品。唱哈节和京族三岛的来历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北部湾的北海岸上有个白龙岭,白龙岭上有个岩洞,里面住着一条大蜈蚣精。凡是从此过的船只,必须送个活人给它吃,否则它就会兴风作浪,把船只掀翻。周围的人们都很惧怕它,掌船的船家就更不用说了。京族姑娘天上的神仙看到此处百姓遇难,便下凡来助人除妖。一天,神仙扮成一个破衣烂衫的老乞丐来到东兴码头,要找去往北海的船。恰巧碰到一条正在运货的船,老乞丐上前问道:“船家,我能搭你的船去北海吗?”船家正为此事发愁,对老乞丐说:“你是外地来的吧?不知道那岩洞里有蜈蚣精吃人的事吗?我正在为此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主老婆多的玄幻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