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边界奶业奶源地据说在高原上?味道和普通卓牧纯羊奶怎么样有区别吗?

  石林圭山山脉一带是云南奶山羊的主产区,养羊挤奶、制作乳饼是传统民族食品之一,在云南具有300多年的历史。乳饼色白如豆腐,奶香飘溢,食之嫩滑爽口,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制出来的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美味食品。养羊挤奶制作乳饼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分散饲养、手工挤乳,不能保证生鲜乳原料安全、质量标准,产业转型升级缓慢,产品或企业将失去市场份额。建立现代奶山羊生产模式是提升产品质量、抵御市场风险和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1 云南奶山羊生产的发展现状

  1.1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组合、有利于奶山羊的繁衍

  云南省国土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面积的4.11%。昆明市、曲靖市、红河州及圭山山脉一带是奶山羊主要饲养区。这一地区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回暖旱,年平均气温在15.8°C;冬春雨少,夏秋多雨,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948毫米;年日照2193小时,无霜期254天,光、热、水基本同季,气候资源组合合理,牧草四季常青、山羊饲养可四季发情,为全年羊奶的均衡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1.2养羊挤奶制作国人奶酪历史悠久、奶羊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云南饲养奶山羊的历史悠久,石林县圭山彝族《尼米诗》反映出当地2800年前即养羊,早在300多年以前撒尼人就用羊奶制作乳饼。至今以家庭养羊挤奶、制作乳饼的经营模式仍是当地奶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只母羊年产乳量制作乳饼鲜奶400公斤左右,可制作乳饼70公斤,仅羊奶乳饼收入2500元/只。据行业部门统计,2013年云南奶山羊的饲养量到41.195万只,比2009年增加14.79%,年递增率3.51%;能繁母羊达到23.65万只,比2009年增加10.11%,年递增率2.44%;羊奶总产量3.96万吨,比2009年增加8.0%,年递增率1.94%。云南山羊乳饼市场需求增加,促进奶山羊生产的发展。

  1.3具有适应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类型的奶山羊品种

  云南饲养的奶山羊包括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圭山山羊、萨圭高代杂交羊、吐根宝、澳系努比山羊和正在培育的努比黑色品系等。此外经农业部登记的山羊地方品种资源还有8个。

  圭山山羊及萨圭高代杂交羊数量在30万只左右,产区以云南省石林县为中心,分布于陆良、师宗边界沿普拉河延伸至弥勒县中部绵延100多千米的圭山山脉一带。1979年,石林县被列为国家奶山羊生产基地县,开展萨能奶山羊与圭山羊杂交改良,呈现黑色、棕色、黑白花、白色等不同毛色的个体。泌乳期5~8个月,产奶量150~500kg,乳脂率6.69%、乳蛋白3.96%、总固体18.45%。

  萨能奶山羊种羊基础母羊群达到550只。1976年,石林县建立了萨能奶山羊种羊场,并引进西农萨能羊改良本地山羊 2005年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在昆明建立了萨能奶山羊原种场,从澳大利亚进口纯种萨能羊30只,胚胎100枚,应用胚胎移植技术扩繁,基础母羊达到100余只;核心群平均产奶量达600 kg以上,乳脂率达到4.4%、乳蛋白3.5%,总固体14.8%,体细胞数178.3万个/ml。经产母羊的产羔率为194%,断乳成活率90%以上。

  吐根宝奶山羊数量达到28只,2012年移植冻胚88枚,移植产羔31只。

  澳系、英系努比山羊达到400只左右,1996年开始引进英系努比山羊,2005年从澳大利亚进口努比山羊50只,冻胚200枚,开始努比山羊的纯繁。

  努比山羊黑色品系选育场达到15个,数量达到1万只左右。1996年开始引进英系努比山羊的纯繁和开展努比山羊与云岭山羊杂交改良工作。2002年开始努比山羊黑色品系横交固定。成年公羊体重80公斤,母羊体重50公斤。经产母羊的泌乳期155天,平均个体产奶量达到170.8 ±55.0公斤。初产母羊泌乳期138天,产奶量达到114.5±43.6公斤。乳脂肪5.26%~6.35%、乳蛋白3.80%~4.24%,总固体16.87%~19.58%、体细胞数65.70万个/ml~204.99万个/ml。努比山羊两年三产、奶汁稠密、具有奶肉生产的双重效益,有望成为云南高原地区特色奶源之一。

  1.4 建立云南奶山羊繁育及产业化技术体系

  (1)建立云南奶山羊繁育体系

  通过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奶山羊良种繁育及产业化技术体系建设》的实施,不断提高奶山羊供种能力。2004年以前,云南萨能奶山羊只有一个种羊场,现在达到3个,基础母羊的饲养量达到550只,年供种能力达到800只左右。良种经营模式由原来的事业性质变为企业经营管理。云南实施良种补贴,2011年昆明易兴恒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萨能奶山羊场、石林梦达尔农林牧开发有限公司、泸西县羚清综合养殖场三个奶山羊场都列入云南省良种补贴范围。高效扩繁技术应用良种扩繁,2004年以来应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移植可用胚563枚,产羔243只,加快云南奶山羊选育的进展和供种能力。

  (2)形成以高床厩养设施为主体的奶山羊饲养配套技术

  针对云南高原湿热气候特点,在主要的奶羊生产区,都推广以高床厩养为主的配套技术。石林县推行“六改六抓技术”。陆良县提出“三推五有”技术即统一羊舍建设标准、统一良种、统一饲养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草种植模式。减少山羊腐蹄病、寄生虫的感染,提高产奶量和奶品质。

  1.5 建立云南“专家+企业”奶山羊产业技术服务网和技术服务体系,集成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

  (1)构建云南高原地区“专家+企业”奶山羊产业技术服务网和技术服务体系。

  通过《奶山羊产业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公益性项目实施,项目实行产研结合组织形式,以云南省畜牧科学院草食家畜研究所、石林县、陆良县、泸西畜牧推广站、昆明奶山羊原种场、石林生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努比山羊繁育中心为基础,建立奶山羊选育鉴定标准、选配的方案,形成以萨能、努比山羊为主推品种的良种推广、技术服务网络。

  (2)集成云南高原湿热地区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

  ① 规范奶山羊场的布局、高床羊舍的结构与标准

  根据规模化羊场及羊舍建设存在问题,从“云南高原奶山羊规模化羊场的规划与布局”、“云南高原奶山羊场羊舍建设”方面进行完善补充。羊舍建设根据云南省立体气候明显,气候差异较大特点。按照羊舍设计的技术参数、舍内环境指标和云南高原湿热气候条件,规范奶山羊高床厩舍标准和配套设施。

  ② 完成云南萨能奶山羊精料补充料系列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针对云南饲料的品种与来源,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精饲料对萨能奶山羊生产性能及消化率的影响,筛选精料补饲料营养配方。配合产业化开发,完成奶山羊矿物质添加剂、预混料、全价料系列饲料产品的标准制定。

  ③ 完成奶山羊养殖示范村技术规范

开展“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挤奶、鲜奶回收”的生产示范。云南省在昆明市西山区、石林县、泸西县、陆良县建立7个奶山羊机械挤奶站。石林小尖山示范村奶羊饲养规模达到4000多只,个体产奶量达到435公斤,比2010年提高28公斤。合作社覆盖农户由86户上升到600多户,每天收购生奶20吨,最高达到29吨,生奶直接交昆明龙腾生物乳业有限公司。购置抗生素、乳品质检测设备,从源头保证生奶的质量。

  1.6 传统乳饼向现代羊奶加工产品过渡,产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羊乳饼从传统的农产品开始向商品过渡。

  羊奶乳饼加工企业恒晟、雨欧等,年加工鲜奶1000吨。奶山羊产业逐渐被乳品加工企业所重视,昆明龙腾生物乳业有限公司从2012年开始羊乳产品开发调研工作,在150吨奶粉规模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引进巴氏奶、酸奶羊乳加工设备,生产规模达到200吨。建立7个奶山羊收奶点,4个奶羊机器挤奶站,现在最多日处理羊乳30吨,研发生产阿黑哥纯羊奶粉、羊奶咖啡、羊酸奶、巴氏羊奶等产品。填补云南长期没有现代羊乳系列产品加工企业的空白。

  1.7 开展奶山羊生产技术相关的研究

  ①研究规范高原湿热地区奶山羊高床羊舍标准。奶山羊舍标准为1、0.4、2.5、6,即每只成年母羊占有羊楼1平方米,采食宽度0.4米、羊楼宽2.5米、每只羊占有6立方米的空间。对羊舍内外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

  ②奶山羊的高效扩繁技术研究推广研究建立了萨能奶山羊胚胎移植产业推广体系,同期发情率达到90%,受体移植率达到90%以上,移植产羔率达到55%以上。

  ④开展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有关研究工作云南省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个体发病率为42.46%,乳区发病率为22.30%。摸清云南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采用乳汁凝集反应掌握隐性乳房炎现场诊断方法。使用奶山羊隐性乳房炎菌苗,对奶山羊进行免疫试验。

  ⑤完成奶山羊羊乳主要指标的研究完成萨能、努比奶山羊乳体细胞数与乳成分相关性的研究。

  ⑥线性规划模型优化农户奶山羊生产模式的应用与研究通过对云南省陆良县和泸西县的奶山羊养殖户的调查,建立了两种不同的线性规划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农户的生产方案进行优化。养羊收入较传统饲养方案提高10.09%。

  ⑦完成云南乳饼生产相关的研究开展了云南奶山羊主要品种羊奶理化特性、山羊乳饼的最佳工艺条件、不同贮藏条件对山羊奶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研究。完成“传统民族羊奶乳饼标准化工艺研究”酸水加工乳饼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

  ⑧针对云南对努比山羊品种的偏爱,出版《努比山羊标准化养殖技术百问百答》一书。

  ⑨获取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一种常温保鲜乳饼(专利号:3569.7)”。“一种羔羊代乳品自动饲喂设备”(专利号:3423.0)。

  2.1 奶山羊育种体系滞后,改良羊所占比例和只均产奶量低

  云南的山羊育种组织基本以项目实现短期的松散型的临时组织。奶山羊种羊选育主要以表型选择为主。大多数奶羊饲养户选用的种公羊没有统一的标准,农户中选种、选配随意性大,奶山羊生产性能低。根据2006年陆良县奶山羊普查,乳用山羊只存栏72836只,占羊存栏数的50.20%。其中高代杂交羊31489只,占乳用羊的43.2%,杂交一代奶山羊38867只,占53.4%,圭山羊2480只,占3.4%。在奶山羊改良较好的地区随意选择90只羊作为产奶量实测,一个泌乳期大约8至10个月,产奶量平均520kg,最高的达800kg,最低的350kg。与世界单产最高水平842 kg的差距大,产奶量低导致产业化成本高。

  2.2针对云南高原的气候类型,缺乏规模化奶山羊场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云南奶山羊规模场不多,饲养数量一般以200只左右为主。现有的羊场设施不能适应现代奶山羊生产流程。奶山羊规模化饲养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根据云南高原的气候类型和奶山羊现代饲养技术,缺乏规模化羊场建设的模式与管理经验。同时农户养羊厩舍在细节上存在不少的问题。

  2.3 饲养方式落后

  云南省奶羊主要有3种饲养方式即舍饲、半舍饲,放牧(包括游牧)。据调查,实行舍饲和半舍饲占养羊户和存栏数的16.1%和15.3% ;县内放牧的占养羊户和存栏数的79.9%和71.6% ;县外游牧占养羊户和存栏数的4.0%和13.1%。大多数农户通常是有啥喂啥,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不能满足各生理阶段羊群的营养需要。

  2.4 饲草生产不能均衡供应,冬春粗饲料严重不足

  工程性缺水造成饲草严重的季节性不平衡。夏秋多余的饲草,特别是玉米秸秆及玉米带苞作物,大多数奶农还不认识作为奶山羊的粗饲料,进行青贮饲料生产,饲草供应数量不足。

  2.5 羊群流动频繁、疾病控制难度加大

  奶山羊主要疾病包括布氏杆菌、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疮、干酪淋巴结炎等,由于羊群流动频繁,造成部分疾病净化难度大,直接影响奶产品的质量安全。

  2.6 质量安全保障意识不强,生奶质量存在潜在的风险

  我国实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乳用动物健康标准》,从事奶畜养殖户,不得使用国家禁用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以及其他对动物和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物质。现阶段在兽药的使用及兽药的残留没有引起重视。

  奶羊饲养面广,羊群分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很难对奶畜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经检测不符合健康标准的羊只不能进行市场交易,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直接从事挤奶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家庭饲养奶山羊环境差,农户不注重羊舍环境卫生,羊粪堆放在羊楼下长期不进行清除,羊群与挤奶、羊粪储藏融为一体。

  2.7 产业化服务体系滞后、自然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云南奶山羊养殖起点低、规模小,生产者主要担心的奶源生产没有一个稳定的收购者,奶农不安心进行适度规模化生产,奶山羊产业生产的需求与产业化服务体系信息不对称。导致云南奶山羊在良种选育与供应、奶山羊场建设及机械组装配套、草料生产与供应、疫病防治等方面技术推广滞后。决策者、企业家、消费者对奶山羊的经济价值认知度不高,奶山羊产业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经营模式停滞不前,奶山羊产业升级换代没有支撑升级的平台,自然资源利用率低。

  3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充分利用本地山羊品种资源,培育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奶山羊品种

  (1)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奶羊新品种

  云南经过多年山羊产业的培育,基本形成以圭山山脉为主的奶山羊经济区和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等地奶肉兼用羊生产区域。为适应市场的发展需要,在奶山羊经济区可充分利用现有萨能、圭山杂交羊、努比山羊为基础,建立山羊奶源基地,同时有目的利用圭山杂交羊培育新圭山奶山羊品种。昆明等地区在多年山羊选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选育方向,以努比黑色山羊为基础,培育具有云南特色的奶肉兼用黑色山羊品种。

  (2)建立育种体系,加快努比奶肉兼用山羊品种选育的进程

  借鉴国外家畜品种育种及产业化成功的案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建立育种方案实施平台。云南努比山羊饲养场有16个,1000只以上基础母羊规模有3个,育种体系可以尝试以规模场为基础,由企业、规模场和养羊大户、养羊专家、科研院所、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组成联合育种组织协会。协会负责该区域的育种计划的实施、种羊登记、鉴定、性能测定、遗传评定、种羊拍卖等工作,对会员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提供有效的服务,提高种羊的生产性能。养羊者与协会通过会员制的形式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种羊的拍卖、饲料兽药、机械设备、肉羊销售来保证协会的运行,实现会员、协会各自的经济效益。根据努比山羊选育的现状,制定选育的阶段目标。

  2.2 结合云南气候特点、探索云南奶山羊规模化羊场建设的模式

  云南在山羊规模化羊场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与法国在羊场建设的模式与经验,不可比拟。借鉴法国奶山羊规模化羊场生产工艺及设施,规模化羊场设计要注重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用工的数量、减少用工强度、提高劳动者生产率。按照奶山羊的生产流程,挤奶机与挤奶母羊布局合理,尽量缩短挤奶羊群驱赶的路程和时间,同时在自动赶羊机器挤奶、羊只自动返回羊舍;机械取料、搅拌、机械投料、饲料自动推进;羔羊自动哺乳;全舍饲饲养、厩舍通风、散热、保温人工控制进行探索。此外规模场还要建立自己的养殖团队,制定各岗位的生产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由于国外专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在学习的同时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套用。

  2.3 以羊定草、推广普及现代奶山羊健康饲养技术

  云南省94%的山区,具有四季放牧的自然资源。各地可根据当地的饲草资源,按照奶山羊各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制定科学的补饲措施。因此必须采取以羊贮备饲草的适度规模饲养,保证饲草的均衡供应。采取种植玉米青贮;采取果(果树)、饲草、羊、沼气的生态循环模式;冬春农田种草;建立人工草地、农作物秸秆加工等,开辟饲草料资源。大力推广普及奶山羊阶段饲养法;推行人工羔羊哺乳技术;推行奶山羊机器挤奶;推行主要疫病免疫计划,搞好疫病监测与净化;加强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和诚信教育,保证生奶的质量。

  2.4 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监管体系、推进奶山羊产业化进程

  山羊奶源现代基地建设包括两个部分,即奶山羊适度规模养殖发展与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产业化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加快奶源养殖业组织模式的升级,以奶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规模羊场、家庭牧场取代部分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供平台。通过体制创新和龙头企业带动,积极探索云南奶山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奶山羊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标准和监控体系。公益性的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由行业协会、企业负责的建设项目要积极创造条件,加以建立和完善。使奶山羊产业链各组织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共同体。为保证乳品安全消费,加大原料羊奶的监管力度,促进云南奶山羊产业健康地跨越发展。

  2.5 实施云南奶山羊产业品牌战略、争取政府、社会对奶山羊产业的支持

  品牌是一项产业经过长期努力创新的产物,是产品质量被社会认可的高度体现,也是企业成功的标志。针对云南奶羊产业社会认识度不高,首先要积极创立奶山羊养殖基地品牌。充分利用奶山羊百年养殖的历史和乳饼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对现有产品进行研发升级,形成名牌。二是实施品牌带动。大力宣传羊奶产品的营养保健功能和市场发展前景,积极支持云南唯一的乳制品审核换证(羊奶)加工企业“龙腾乳业”,依托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优势,全面带动奶山羊养殖基地的发展,让现代奶山羊饲养技术成为奶农的第一需要,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需求转变。三是积极主动争取政府在奶山羊产业方面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吸引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加入到奶山羊生产行业,为云南奶山羊早日产业走出困境提供必要的支持。

  云南的气候资源、饲草、奶山羊品种资源多样性、羊奶品质优异等条件,具备生产高端羊乳且四季均衡奶源的供应不可多得的产业优势,为云南奶山羊产业化开发奠定天时、地利的基础条件,这种优势具有独特性、排他性。随着国家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云南旅游产业延伸,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将成为国人的第一需要,羊乳将成为高端保健的首选产品,云南羊奶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拓展,必将吸引一定的乳品加工企业参与到云南山羊乳品加工行业,建立自己的山羊奶源基地。在人们热衷绿色食品消费的今天,不断提升云南奶山羊特色乳制品“绿色、生态、营养、安全、健康”的整体形象,完全有可能把云南奶羊产品打造成生态、安全、国内一流或世界品牌。

  (胡钟仁1 ,栾建启2,戴宏3,杨志平4,李卫娟1,洪琼花1,李廷龙5,汪海霞6

1.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

3.泸西县畜牧兽医局 云南 泸西 652400 ;

4.石林县畜牧兽医总站 云南 石林 652200;

5.石林生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云南石林 652208;

6.昆明龙腾生物乳业有限公司 云南晋宁 65060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卓牧纯羊奶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