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挥动上帝之鞭鞭”阿提拉为什么不攻打中国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合川钓鱼城怀古(三)】求解杨超为何说“上帝之鞭”折于钓鱼城下?
&对此网友的看法我很有同感,这也是我至今没有买过一本历史书的缘故。
&别看独家博文大部头系列接踵而至,实际上都是我才疏学浅的真实写照。之所以有这么多系列博文的出现都是我看了相关景点却不知所云,但是又感到好奇,于是才有了这些系列心得的分享。
年那位留取丹心照汉(应为‘汗’,原文如此)青的南宋宰相文天祥才十三岁正是舞勺之年。曾经有过气吞万里如虎的一代宋词已经人才凋零只剩下吴梦窗还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人间天堂杭州低吟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词调仿佛国运都在沉沦。而西去北上千里之外来自大漠草原的金戈铁马早以惊破武穆的满江红。就连多瑙河边的维也纳城头也看得到蒙古铁骑的青狼锦旗听得见惯射大雕的英雄们的角弓声鸣。&
如果不是这次我不自量力摘编宋蒙钓鱼城之战系列博文的话,对于旅游帝的这段文字真可谓是一窍不通!
文史功底极为深厚的旅游帝在上篇博文还第一次让我知道了所谓的“上帝之鞭”始祖乃是阿提拉也!为何时任四川政协主席的杨超在钓鱼城题刻“上帝之鞭,折此城下”?旅游帝对此题刻也有质疑。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此题刻的一些浅见,敬请各路大仙不吝赐教!
“上帝之鞭,折此城下”&题刻。
看见这个题刻,有点不解。上帝之鞭一般是指异教徒对基督教教区的蹂躏侵略。如阿提拉,如拔都。中国非基督教国度,远在南宋,基督教根本也没有传到中华土地,称上帝之鞭,有何意义?上帝之鞭又有什么威力?”
旅游帝是对宗教、古今战史极有研究人士,非我等不知虔诚信仰为何物的俗物可以望其项背。帝有此一问,必有其中深意,也非我等学识见识远在其下者可以解答。
然杨超也非等闲之辈,将偌大一个题刻放在钓鱼城下显眼之位置,肯定也是事前有着很深的研究。
下面就让我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来不揣冒昧谈谈我对这个题刻的理解。
根据网络资料“有幸荣获”“上帝之鞭”称号的是匈奴人、和蒙古人这三位。
除了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外其他两个“上帝之鞭”都与钓鱼城无关。
13世纪是以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领衔主演的在欧亚大陆东征西讨的时代。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了有史以来仅次于大英帝国的庞大国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
公元年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1236年至1242年,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汗派遣其长兄术赤的次子拔都“第二次西征”。征服伏尔加河中游的保加尔人,南俄草原的钦察人、除诺夫哥罗德以外的俄罗斯各国,横扫了波兰、捷克、匈牙利、阿尔比利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利亚等中欧国家。
1251年被拔都拥立为汗的蒙哥于1253年,派遣其六弟旭烈兀率兵“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由哈剌和林出发,一路长途奔袭,直抵西亚,向阿拔斯王朝发起进攻。日,旭烈兀破报达城(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屠城八十万人,阿拔斯王朝灭亡。
日,旭烈兀分兵三路进军叙利亚。3月1日蒙古军降伏了大马士革,4月6日攻破拒绝投降的大马士革子城。叙利亚王纳昔儿出奔途中被蒙古军捕获,西亚最后一个王国叙利亚被蒙古征服。与此同时,旭烈兀还令部将郭侃渡海,征服了鲁密(今土耳其安塔利亚西北)和富浪国(塞浦路斯岛)。蒙古人的疯狂扩张再一次震撼了世界。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记载:“1260年教皇亚历山大四世(年任职)在他的训令(Clamat
auribus)中呼吁所有基督教国家的君主们在共同的危险前团结起来:“......采取有远见的行动,抵抗日渐迫近、显然要降临的危险......愤怒的上帝将惩罚这些野蛮的的鞑靼人,这些犹如从神秘的地狱里突然冒出来的鞑靼人。”
旭烈兀征服叙利亚后,一面向埃及派出谕降使团,一面做好了进攻埃及的准备。1260年5月,以失克秃儿为首的急使匆忙赶到,向旭烈兀报告蒙哥汗死讯。旭烈兀为支持其兄忽必烈问鼎蒙古大汗宝座,即留下前锋将怯的不花和二万蒙古军队镇守叙利亚,亲率十万大军东归。同年6月6日,旭烈兀到达帖必利思(伊朗大不里士城)之时,得到忽必烈即位消息,遂驻军不前。7月21日,埃及素丹(君主)忽秃思杀蒙古使臣,誓师出征。9月3日,忽秃思率领埃及军队和叙利亚、阿拉伯、突厥曼、花剌子模等国的避难者共12万人,与怯的不花战于耶路撒冷附近的阿音.扎鲁特平原。由于蒙古大军已随旭烈兀回师,怯的不花仅以1万蒙古军与12万埃及大军交战,最终寡不敌众,怯的不花阵亡,蒙古军几乎全军覆没,埃及人乘胜追击,将叙利亚的蒙古驻军也赶走。蒙古帝国进军埃及及北非的企图破灭。
之后,埃及素丹忽秃思曾直言不讳地说:“旭烈兀率领大军从土兰急速地进向伊朗,哈里发(指阿拔斯王朝的漠思塔辛)、算端(指叙利亚王纳昔儿)、篾力(指叙利亚大马士革等重要城市的艾育伯王族领主)之中无人能抵挡他。他征服所有各国,攻占了大马士革。如果不是由于他接到他兄长(蒙哥汗)的死讯,那么密昔儿(埃及)也就被他一起征服了。”
成吉思汗及其后裔的“三次西征”,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性的征服扩张战争。一路所向披靡、杀人如麻的蒙古军队由此被罗马教皇格列哥里九世(年任职)惊呼为上帝“罚罪之鞭”!
此后,西方历史学家都注意到蒙古军事扩张在1260年达到高峰时而突然走向衰落的史实。在多桑《蒙古史》和付郎克《中华通史》里,也提到了王坚的抵抗和蒙哥汗在合州的死亡。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莫里斯.罗沙比在《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中说:“蒙哥的死震撼了蒙古帝国,并对其未来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远在中东的蒙古人同样受到了大汗之死的影响。......旭烈兀的离开使得穆斯林大喘了一口气,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破天荒第一次大败十三世纪的蒙古人。”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说:“旭烈兀在以同样的方式攻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以后,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蒙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从而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征服。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音.扎鲁特,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1260年,埃及马木鲁克军队在那里大败蒙古人。蒙古人失败的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汗的去世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支军队的失败挽救了伊斯兰教世界,标志着蒙古帝国衰亡的开端。
钓鱼城现在有着“东方的麦加”称号也是由此而来。
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中外学者在看待蒙古军事扩张问题上的眼光也有所局限,尤其是忽视了南宋合州钓鱼城
军民在世界中古史上抗击蒙古军队所做出的的杰出贡献。
武汉大学张云鹤教授曾于1989年11月为钓鱼城题词说:“西方史书只称蒙哥死旭烈兀东归争位,遂使蒙古军如强弩之末,败于巴勒斯坦,北非得以保全,殊不知我钓鱼城数万军民浴血抗战,使蒙哥死于东郊,对西亚北非影响至深且巨,愿我国治东西交通史者,着眼于多民族之斗争与团结,使钓鱼城历史播于全球。”
在蒙古征服世界的过程中,亲王、驸马、王子、王孙战阵者不少,但作为大汗战死在前线却绝无仅有!蒙哥汗战死在钓鱼城对于当时世界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蒙哥汗之死导致了蒙古战争政策的改变。随后,蒙古人逐渐改变了传统的屠掠政策,忽必烈在灭亡南宋的过程中亲自下令以不杀一人来使南宋国土上最后一个坚持抗战的钓鱼城军民降元。
其次,蒙哥汗之死,加速了蒙古贵族集团的分裂。蒙古内部的汗位争夺战中分化了蒙古原本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形成了两个大汗并存的局面。元主忽必烈与诸王争战35年,虽然最终获得了宗主地位,但各汗国实际独立
。大蒙古国由统一走向分裂,成为了一个松散的联邦。
最后,蒙哥汗之死破灭了蒙古称霸世界的梦想。亲王旭烈兀从大马士革撤军,导致了蒙古进军埃及的惨败,蒙古全体宗王联军作战扩张成为历史。此后,各汗国独自进行的征伐,在各国强烈的抵抗下收效甚微。蒙古征服欧洲、进军非洲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南宋合州军民坚持长达36年的钓鱼城之战的历史是世界中古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惨烈持久的伟大抗战中,钓鱼城军民让横扫欧亚无敌手的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城下,从而改变了世界中古历史的格局,为全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我认为,杨超所题“上帝之鞭,折此城下!”名副其实也!
---相关史料摘编于池开智编著的《合川钓鱼城---一座震撼古今的城塞》一书。
图二:凭险而筑的钓鱼城塞。
图三:钓鱼城南城峭壁上的城垣。
图四:冬日钓鱼城下夕阳映照的嘉陵江。
谢谢各位莅临浏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之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