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沈这一政策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度上有何重大创新图三这种统一局面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梭伦改革(含答案与解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而思网校是好未来教育集团旗下中小学在线...
评价文档: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精品复习试卷 梭伦改革(含答案与解析)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北京卷】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重农抑商的原因。
  今年高考结束之后,有不少同学反映历史试卷难、偏,做得很痛苦。从实际情况看,北京卷部分题目在形式上的确出现了一些新变,但这些变化,还是在试卷的稳定构架中慢慢展开的。总体而言,今年高考,仍然是以考察主干知识为主。如本题。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必修二》经济史中学到中国古代三大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2,“重农抑商”;3,“海禁”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自然是高考核心考点。印象中,在今年优能文综的春季班上,我们还特地回顾过重农抑商的原因。
  A,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标题“重农抑商”之下,有“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云云,这是对重农抑商原因的介绍,也与A选项符合。
  B,从汉武帝以降,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人们普遍接受,商人作为一个群体,也很难独立其外。故错。
  C,西周确立了分封制与宗法制度,其中宗法制度对中国后世重要的影响之一,便是敬祖。商人也不例外。故错。
  D,商人与农民类似,也会纳税。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介绍古代商业的发展时甚至提到“(两宋)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故错。
13.图6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
B.宋开封&&&&&&&
C.元大都&&&&&&&&&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事实上,自北京课程改革以来,已经连续第三年考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2010年考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度,2011年考了北宋的三司,今年考了元代的一省制。持续考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也与我们此前的预期一致。
  注意图中提到了几个关键名词: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等。
  A,唐代中央制度是“三省六部”,“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并存,而图中只有“中书”,故错。
  B,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图中无,故错。
  C,元代一省制,设“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与图中情况符合。--或有同学看到“枢密院”,判断是这是宋代的机构,注意,枢密院元代亦有。
  D,明代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成祖朱棣设内阁,在图中并无体现,故错。
  总之,希望明年高考的同学,详尽细致地梳理清楚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制度沿革。
14.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中外历史人物的时间先后。(中西时代对应)
  一再强调,考生复习历史时,需要熟悉重要史实的时间。教材中大量的历史事件,都具有或者明确清晰,或者隐晦模糊的时间线索,需要考生梳理、记忆。事实上,学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把握各种时间。不同的时间,发生不同的事情,很多时候时间和事件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如果考生能够重要史实的时间记得比较清楚,那么做题速度就会较快,正确率也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卷去年也有类似的考法,2011年第23题:
  “国际工人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财富。下列文献按时间先后排列准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
②《资本论》&&&&&&
③《四月提纲》&&&&&
④《人民宪章》
  A.③①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②③ “
  因此提请考生一定注意历史书中,那些重要史实的时间。
  A,顾炎武是明末清初三夫子之一,明清之际恰好是17世纪;而洛克是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
  B,郭守敬元人,主要活动在13-14世纪;牛顿与洛克同时,17世纪英国人。
  C,曹雪芹清人,主要活动在18世纪;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物,主要活动在14世纪。
  D,关汉卿,元人;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著名人物。
  总之,本题具有相当的难度。但其实并不需要考生将所有历史人物生活的年代全部背下来,而需要大家熟悉中西时代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元代--文艺复兴,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等等。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A,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附件中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因此A选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但不符合题干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表述。故错。
  B,这是教材原话的转述。人教版《必修一》政治史第10课,在提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时,说道:“英国联络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就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C,《南京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协议,清政府都履行了。故错。
  D,“总理衙门”这一机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才设立的。故错。
16.下面的史料中,数字符号表示部分句读的位置。其中句读错误的是
&西人立国具有本①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②然其驯致富强具有体③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国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④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⑤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⑥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⑦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⑦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本题的形式十分新颖,让考生判断这段话的句读错误,不少考生出考场后议论纷纷,认为此题貌似语文,而非历史。但其实这道题本身的难度并不大。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的封建纲常伦理是立国之本,而同时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⑥将“体用”截然分开,属于明显错误。而①亦将“本末”一词拆分为二,已不成句子。故有此三处错误。
  关于这道题,我们想更多地聊一聊它的形式。北京卷今年强化了对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察,本题与20题都是典型的例子: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让考生来分析、判断,而材料呈现的方式比过去两年更灵活,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这是北京卷这几年的发展趋势。
&17.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清末预备立宪。
  本题在“预备立宪”之外,还涉及到了其他考点,如义和团、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具有一定难度。
  A,目前学界对义和团的评价,往往是“爱国性”与“盲目排外”、“落后性”并存,甚至会更加强调后者的影响。因此,义和团并不能给中国政治带来“新希望”,与题干不符合。故错。
  B,《明定国是诏》是光绪帝在百日维新初伊始,下达的诏书。其时维新派方兴未艾,清政府政治的焦点,是“要不要变法”,而不是“消灭革命党人”。“消灭革命党人”的提法,要等到康、梁变法失败后,孙中山等革命家继之而起,才会出现。故错。
  C,清末预备立宪的具体知识,见于《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教版《选修二》中提到:“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清政府又被迫筹划实行'预备立宪'。”可见革命形势高涨,是推动清政府立宪的重要因素。
  D,南北和谈从清末持续到民国初年。和谈后,孙中山将总统之位让与袁世凯。南北和谈的双方是袁世凯与革民党人,并非清政府。故错。
&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中共军队的建立与名称。
  中国共产党于号始建军,其后军队的名字屡有变更,因此往往能从材料里中共军队的名称,来判断时代。如1927年-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军队称“红军”;1937年-1945年,中共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其军队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与“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1945年至今,称“人民解放军”;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时期,朝鲜战争上的中国军队称“志愿军”。
  A,“国民革命军”为国民党军队名称,诞生于1925年黄埔军校创办后。故错。
  B,1933年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此时中共军队名为“红军”。
  C,题干强调军队的创建,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系不大。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
  D,有不少同学误选了D,要知,“人民解放军”的概念在当时尚不存在。
&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外交活动。
  北京卷历史命题,不会刻意回避热点。相反,很多时候会和热点问题紧密结合。强调以史为鉴,指导现实生活。这从过去几年的高考真题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此处不再赘述。今年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整的纪念。同时也是中日关系正常化40周年的纪念。因此本题算是对当下热点话题的呼应。
  A,人教版《必修一》政治史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中有:“日,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回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因此非洲诸国对新中国入联帮助甚大,以至于毛主席曾说,我们是被第三世界的兄弟们抬进联合国的。故①正确,所以选A。
40年代末50年代初,刚建国时,我国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在此之后才有更多的非洲国家和中国建交。因此②中“50年初”不恰当。故不选B。
  C,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员国。故③错,不选C。
  D,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为:中、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故④错,不选D。
20.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罗马法规定,债务人无力还债时,债主有权将他卖为奴隶
古罗马的高利贷者政治地位很高
1801—1844年,英国的伯明翰市人口从7.1万增加到20万
19世纪初,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
1860年,俄国的工厂中雇佣工人占61.4%
当时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已经在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1910年,德国钢业联盟和铁业联盟的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
当时德国已经出现了居于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组织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这道题目和16题,都算是今年北京卷在命题形式上的一大创新,要求考生能够对材料灵活处理,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与自己所学相印证。具有相当的难度。
  A,首先,材料中“债主”,并完全不等同于结论中“高利贷者”;其次,债主有权将债权人卖为奴隶,也不完全等同于其政治地位很高。因此两者间的逻辑关系并不成立。
  B,此选项迷惑性较大。年,英国逐渐完成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也的确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但是,仅仅从“伯明翰市人口从7.3万增加到20万”,并不能充分说明结论中的“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因为没有和此前、此后的人口增长速度相比较,于是“迅速”两字便无从谈起;何况,仅伯明翰一城市的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英国。
  C,俄罗斯农奴制改革发生在1861年,此后才开始俄国近代化历程。材料中的“1860年”意味着其时俄罗斯还处于农奴制社会,因此,结论中“资本主义的雇佣生产方式俄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也不成立。
  D,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各国陆续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10年的德国即是如此。二工时期的典型特征,便是生产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大量出现。此选项材料与结论匹配。
&21.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招募军队&&&&&&
D.任命大臣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英国光荣革命爆发,《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国王的权力。
  今年6月,是英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整的纪念,同时恰逢伦敦奥运会。所以英国的历史也算是时下的热点话题之一。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经历了一段较为漫长的过程。简言之,首先,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国王将立法权交予了议会;其次,1721年,沃波尔当选英国首任首相,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将行政权委托予首相;再次,1832年议会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取代旧贵族,在议会中占据了主导权。等等。本题要求考生逆向思维,根据所学反推在《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的权力:行政权。
&22.巴黎著名的协和广场曾几度更名,见证了法国革命的曲折历史。1793年时它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为“协和广场”,1826年又改名为“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最终定名为“协和广场”。将这些名称与下列历史时期相对应,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②七月王朝时期&&&
③雅各宾派专政时期&& ④督政府时期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④①②&&&&&&
D.④③①②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本题再度考察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具有一定难度。
  人教版《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一书,对法国大革命的曲折历程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法国自1789年爆发革命之后,于1773年迎来雅各宾派专政的时期;而雅各宾派随后在热月政变中被推翻,1795年,督政府组建成立;来到19世纪初,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1830年,七月王朝又取代了波旁王朝。革命过程一波三折,事件时间十分繁琐,都增加了此题的难度。
  但从实际做题的角度来看,考生可以先易后难,根据题干中第三组词,将较简单的“路易十六广场”定位到“①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先确立XX①X的顺序,排除A、B。再进一步判断③与④孰先孰后。
23.图7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欧洲部分地区示意图。下列各项历史事件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是
&A.普法战争爆发&B.第二国际建立C.两德统一完成&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第二国际的时代背景。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四个选项中,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以及当时欧洲的国际政治格局。还需要考生能从地图中获取足够多的有效信息。难度很大。
  A,普法战争发生于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前夕。交战双方为普鲁士与法国。当时的欧洲地图上,还没有“德国”这一名字。直至普鲁士战胜,国王威廉一世才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故错。
  B,第二国际成立于1889年,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而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索。故“第二国际建立”与图中“奥匈帝国”的信息相匹配。但北京课改后,奥匈帝国与一战不是必修课的主要考点,甚至书里都没有太多提及,所以题目的难度相应提升。
  C,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统一于1990年,当时苏联尚未解体,图中不应该出现“俄国”。故错。
  D,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在1991年底,但也在苏联解体前,图中信息不符合。故错。
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参考答案】材料一体现出了道家的“辩证”思想;材料二体现出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造成井田制瓦解,各国纷纷变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从而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分封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促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试题解析】第一问相对比较简单,这是今年的一个新的变化,以往37题第一问古代史部分是这道题较难的部分。第一问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总结儒家和道家的观点,这问很简单,因为儒道两家的观点不是很多比如儒家有仁、礼、德;道家有无为、顺应自然、朴素的辩证法等。另一个是问这些言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这个也是比较简单,可以参照百家争鸣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作答,但是要和言论的内容相结合。自从课改以后必修三传统文化部分的知识考查比例有所增加,比如在2010年考了董仲舒、韩非子,2011年考了黄宗羲的思想,今年考了老子和荀子的思想,预计对必修三知识的着重考查将成为北京卷的新特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并获得20年方圆百里内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功能。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试题解析】第二问要分析南通在近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其实考虑使用我们在课上讲过的从民资、自然经济和传统思想、外国入侵和外来经济要素的影响、当时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和大的历史环境5个角度进行分析。特别是要能从材料的信息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比如出现了“大生纱厂”这就代表民资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想传播,“独办企业的特权,税收负担较轻”代表政府政策的支持,“学校的兴起”可以说是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当然还不能忽略材料中的地图,在地图中可能重点强调的是南通的地理位置和与通商口岸和运河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一问是在一二模中各区疯狂考的城市化题目的变种,比如东城的二模和朝阳的二模都考了近代中国城市化得问题。而且从去年开始北京卷开始考察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比如去年考察了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变化。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3)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12分)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材料表明,最初由于美国宪法没有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流,导致总统两次否决国会提出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对宪法相关条例的解释,解决了联邦政府可以治理河流的法律问题,但是仍然没有理顺联邦和地方在治理河流方面的权力关系,所以国会仍陷于长期争论。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自然灾害,客观上要求联邦政府更多干预地方经济事务;罗斯福新政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这一切为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创造了条件。
  以上内容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权力制衡一方面表现为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另一方面表现为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
【试题解析】第一问和第二问如果说是秉承和传统,那第三就是一个新突破。这是在模仿全国卷第41题的出题方法,让学生先归纳材料中的事物再通过结合所学知识来论述一个问题,其实在海淀的零模考试和西城的一模和二模考试中都考过类似的题目。这道题一共是12分我觉得可以分三个部分答题,材料的内容、相关的史实、自己的评价。材料的内容就从材料中归纳就可以,相关的史实问题中已经明确了是从美国权利分配的角度去答,就去描述美国国家权利是如何分配就可以,一定注意是两个方面一是美国中央与地方权利如何分配,另一个是美国立法、司法、行政这三个权利是如何分配。最后是自己的评价,既然是评价一定是两个方面有利有弊。
“水与人类文明进步”关键词表
三峡水利工程
新航路开辟
轮船招商局
第聂伯河水电站
海上马车夫
水力织布机
海上丝绸(陶瓷)之路
&(4)阅读上表,从“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10分)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主题:水与社会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筒车、水利织布机、第聂伯河水电站
  添加的关键词:漕渠
  简要阐释:中国古代,修建漕渠,使用筒车灌溉农田,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工业革命期间发明的水利织布机等,解放了劳动力,工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电力成为社会经济与生活的重要能源。第聂伯河水电站是水利发电的代表之一。
【试题解析】如果说第三问是对全国卷的模仿,那第四问就是北京卷特有的题目:信息分类。这道题的角度是水与人类文明,其实这个话题我们在课堂上强调过了,今年所有与海洋有关是历史事件是高频的考点,因为今年在海洋上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只不过这道题进行了一个变形,把海洋的范围扩大成了水。去年北京卷也考了相同的题目,是以爱国为主题分类关键词补充关键词形成主线,然后论述这条主线。遇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肯定会发懵,但是在东城区一模和二模的考试中都出现了类似的题目。做这样的题首先是将关键词分类,看看那几个关键词属于同一范畴,然后再补充关键词,在对主线进行论述。面对这样的题目在未来的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讲解清楚主干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对相同相似历史事件的对比,以及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综上,今年37题较之以往是稳中有变,一方面着重主干知识的记忆比如第一问和第二问,另一方面增加了对学生论述问题能力的考察比如第三问,最后还是秉承了北京卷考察信息分类的光荣传统比如第四问。通过这张卷子对2013年的高考复习有很大指导意义:首先着重主干知识,北京相比全国卷更加的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考察。其次重视各区一模二模考试,各区教研组合高考命题组的斗法年年都在荡气回肠、波澜壮阔的上演,这几年各区教研组的命题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无论从知识点的分布还是呈现的方式各区的一、二模考试或多或少都有些“未卜先知”,所以如果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试卷,相信学生在拿到高考题的时候都会有似成相识的感觉。最后就是重视课外知识的积累,现在的历史考试从命题的形式上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对信息的提取和分类,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只能通过日常做题阅读的积累。
 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1)20世纪上半叶,孙中山和甘地分别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经济主张。请比较两者经济思想的异同。(8分)
【参考答案】相同点:两者都反对西方殖民掠夺,主张本民族的经济独立。
  不同点:孙中山希望实现国家现代化;甘地则希望回归传统经济生活。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甘地则主张发展传统手工业。孙中山有比较系统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方案--《实业计划》;甘地发展经济的方案稍显简略。
【试题解析】这种不给任何材料直接让考生写答案的出题形式,上一次在北京文综历史卷中出现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4年。(我知道这句话不可能出现在新东方的官方试题解析上,但是还是忍不住要把它写下来:39题这种不给任何材料直接让考生写答案的出题形式,上一次在北京文综历史卷中出现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4年。那时候,“李宇春”三个字还不是“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翻版(2005年),“羊驼”也还没有被人叫做“草泥马”(2009年)。在北京文综试卷命题技术不断成熟的大环境下此题的出现实属奇葩!)在北京文综试卷命题技术不断成熟的环境下此题的出现确实令人诧异。至于将孙中山和甘地联系在一起对比,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也不是无章可循。首先,去年的选修主观题就是将相类似的题进行对比考查(参见2011年北京文综卷37.2,考查1787宪法和《人权宣言》);其次,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同属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再次,2012年海淀二模已经将甘地、凯末尔进行过对比考查(参见2012年海淀二模第22题)。
  本题从民生角度将孙中山和甘地进行对比,不仅具有新意,而且切合文科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关注现实的传统。答案设计方面,一方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对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也有较高要求。本题最大的缺陷在于答案设计过细,尤其是《实业计划》这个点,人教教材仅仅在选修的小字部分有所提及;岳麓教材也仅仅是将“实业计划”作为《建国方略》的一部分进行论述。
  这一题给今后的考生三点启示:
  1、虽然甘地这一边缘知识点在今年考试中出现,但统计试卷不难发现:主干知识依然是考试的重点!大多数考生不必因此而担忧,依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必修的学习上,尤其是必修的主干知识。
  2、对于边缘知识点的复习,一个重要技巧是将当年的一模、二模题进行完整、细致的分析和查漏补缺。如上文所述,甘地知识点在海淀二模中曾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3、虽然《实业计划》这一点几乎无人能及,但其确系人教、岳麓两套教材的交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对两套教材交集予以足够的重视!
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1)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地图的功用。(4分)说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4分)
【参考答案】欧洲中世纪地图主要用于宗教宣传;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用于世俗事务。欧洲中世纪地图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地图反映出中国中心论的思想。
【试题解析】本题以地图为切入点,将同一时期东西方地图进行对比,并让考生进行功用和背景方面的对比,不仅仅考查考生阅读、概括材料的能力,还考查了考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不大,仅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将知识简单迁移即可。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地理部分解析
本试卷共13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
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
读图Ⅰ,回答第1~3题。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A.气温高,日差较大&&&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日出短,昼短夜长
【参考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和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
【思路点拨】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夏季)伦敦比北京的气温低,日较差小,7、8月份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北京降水较多,伦敦降水比北京少;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小;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伦敦比北京的纬度高,昼长较北京长。
1.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与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7、8月份,两地同为夏季,但北京的气温高,降水多。此时两地都是昼长夜短,由于伦敦比北京纬度高,伦敦白昼长于北京。
&&&A.地处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B.西部海岸线曲折,珊瑚礁发育好
&&&C.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D.多数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参考答案】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
【思路点拨】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英国西部海岸位于温带,而珊瑚生长在热带海域;英国地形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地势地平;岛屿面积小,河流短小,温带海洋性气候,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2.D [解析]&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纬度较高,不适宜珊瑚生长;据图可知地形特点;因面积小、植被覆盖率好,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所以河流短,含沙少,无结冰期。
3.途径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伦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参考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途经该区域的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流向与北美洲至欧洲的航线方向一致,航行速度加快。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增温增湿;北大西洋暖流进入到北冰洋海域,海域上空温度减低,形成海雾,能见度降低;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形成北海渔场。
【评析】 1-3题主要考察的知识点为:地球运动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的判断以及气候特征,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过程,地形特征的描述,板块的分布,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洋流的循环模式图。这属于自然地理中的主干知识点也是平时强调的重点内容,先确定好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做好第一题的关键,洋流循环模式图及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示解答此题的关键。
3.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北美到欧洲顺北大西洋暖流航行,速度快;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暖流交汇易形成渔场;进入到北冰洋海域,能见度变低。
 图2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5题。
4.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届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参考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思路点拨】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有关知识,考查了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问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雪线及有关知识不难选出答案为C。
5.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参考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
【思路点拨】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评析】<font COLOR="#FF题主要考察山地的垂直地带性,2011年海淀区二模考试题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题目,只不过比这道题稍微简单一些,根据基带为雨林季雨林带不难选出第5题,第4题的重点还是落脚在了陆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面。
5.A [解析]&由山麓基带的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山顶有永久冰雪带,山地海拔很高,近8&000米,容易选出答案为A。
图3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该游牧活动
&&&A.需要穿越热带雨林B.随着雨季南北移动C.向南可至南回归线D.易受飓风灾害侵扰
【参考答案】B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游牧业的迁移规律。
【思路点拨】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夏季北迁,冬季南迁。该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区,无雨林;该区域位于东非高原,地势高,受飓风的影响小。
6.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的形成和变化问题,具体考查东非高原。该地虽然处于赤道附近,但是受地形影响,表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草原茂盛。游牧活动要逐水草,故选B。
7.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最可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参考答案】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和成因。
【思路点拨】游牧至甲地的时间是热带草原的湿季(南半球夏季),游牧活动的移动方向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甲位于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即7到12月期间,故最可能是D。
【评析】6-7题主要考察了非洲的气候类型分布,非洲的气候分布具有南北对称的特点,维多利亚湖附近虽在赤道附近,但由于地形的抬升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这才有了迁移的路线。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夏季北迁,冬季南迁。如果平时不经常看地图的话此题出错的几率较大。
7.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候的形成和变化问题,具体考查东非高原。该地虽然处于赤道附近,但是受地形影响,表现为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草原茂盛。游牧活动要逐水草,故选D。
图4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8、9题。
8.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A.鼠害&&&B.洪涝&&&C.旱灾&&&D.寒潮
【参考答案】B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
【思路点拨】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B符合条件。
8.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知识。由图中救灾工作程序可知,洪涝与其相符。
9.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9312;完善城市功能区划&&#9313;调整产业结构&&#9314;人口外迁
&&&&#9315;房屋加固&&#9316;组建志愿者队伍&&#9317;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9312;&#9313;&#9314;&#9315;&&B.&#9313;&#9314;&#9315;&#9316;&&C.&#9314;&#9315;&#9316;&#9317;&&&D.&#9312;&#9315;&#9316;&#9317;
【参考答案】D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
【思路点拨】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评析】8-9题主要考察了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点,这两道题为简单题。
9.D [解析]&要看清题干要求是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与要求不符。
图5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参考答案】A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地貌、河流补给、湖泊的成因。
【思路点拨】峡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
10.A [解析]&图示区域为温带景区,图中山地所示最高海拔为2&038米。图中已有的信息不能判断出湖泊的成因。落差是由于河床高度的变化所产生的水位差异,与径流量无关。
11.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A.&#9312;&#9314;&#9313;&#9315;&&B.&#9313;&#9314;&#9312;&#9315;&&C.&#9314;&#9313;&#9315;&#9312;&&D.&#9315;&#9312;&#9314;&#9313; 
【参考答案】C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工区布局。
【思路点拨】游客中心应布局在服务设施较多,人流量大的地方,&#9314;合适;加油站应布局在靠近停车场且车辆经过的区域,&#9313;合适;餐厅应靠近游人多的地方布局,&#9315;合适;巡防站应该布局在郊外游人较少的地区,&#9312;合适。
【评析】 10-11题主要考察了流水地貌、河流的补给方式及湖泊的成因,属于自然地理水圈与岩石圈内的内容。11题的考察重点放在了区位因素方面,各种不同的基础设施的布局原则问题。
11.C [解析]&结合所学的知识,理解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功能及布局要求,&#9314;处服务设施数量多且集中,应为游客中心;加油站应位于交通便利、车流量大的位置上。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60分)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6分)
简述途中漆河三角洲的成因。(6分)
比较图10(a)与(b),分析漆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8分)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8分)
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产生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8分)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平原和山地高原两部分;看清问题中“在地形影响下”这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该地平原和山地高原不同地形下的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2)本题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中流水的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要熟悉河流在不同的河段对地表的作用不同。中已明确要求回答三角洲的成因,了解河流下游的特征,从河流的沉积过程方面入手,注意使用关键词,本题不难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仔细看图,就能看出1979年与2000年的河道变化。并结合人类活动对流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的河段人类活动的特点不同。也考查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4)本题考查的是人类的产业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明确目要求回答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关键词有“带动”两字,而不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布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劳动力就业及收入等方面回答。
(5)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活动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区位选择问题。农业区位选择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本题侧重考查的是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要看清题目要求,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水少,灌溉水源缺乏,以及本区其他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等。
【参考答案】(
应对措施: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考点透析】本题以华北、东北与内蒙古高原地区为背景,主要考查地形对城镇、交通的影响、河口三角洲的成因、影响河道变迁的因素、工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制约华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思路点拨】第(1)题,是比较比较常规的描述类的题目,不过有了限定条件是在地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虽是在考查分布特征但实际上又在考查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地形对城镇和交通的影响应从不同地形回答,结合图中的地形图和城镇及高速公路的分布,从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疏密和数量加以说明即可。
第(2)题,考查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三角洲是由泥沙堆积形成的,即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减慢,河流中的泥沙逐渐堆积(沉积)形成三角洲。
第(3)题,考查河道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人为原因,侧重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a、图b可以发现,2000年比1979年河道变窄,同时分叉也减少了。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水量减少,本题要求回答人为原因,从图10中可以看出滦河上游建有水库和运河,使流入下游的水量减少;通过图b和图a的对比可以发现滦河2000年盐田和鱼塘占很大面积,减少了沼泽湿地的面积,减少了水源补给;随着滦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滦河水量减少。
第(4)题,主要考查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钢铁厂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和经济收入,促进当地服务业、商业的发展,且拉动曹妃甸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带动与钢铁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5)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解决措施。华北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旱涝、盐碱、风沙、寒潮、冰雹的灾害频发,特别是春旱尤为严重。针对这些自然灾害,应采取加强监测预报、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增加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及培育良种等措施。
【评析】 36题考察了华北、东北与内蒙古高原地区,整体区域位置还是很容易判断的。
  第1、2、3问,侧重考察自然地理的知识点,第1问是比较比较常规的描述类的题目,不过有了限定条件是在地形的影响之下形成的,随时在考察分布特征但实际上又在考察地形对城市和交通的影响,此题与今年东城区的一模考试题36题考察西藏交通线的分布特征类似。
  第2问,考察地貌的形成原因,第3问考察河道的变化及引起变化的人为原因,侧重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4、5问主要考察人文地理的知识点,第4问主要考察了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第5问主要考察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及解决措施,属于常规题目。
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第(3)、(4)题。(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4分)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6分)
解析]&(3)本题突出的是对学生读图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通过读图仔细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使用地理语言概括出城市中心与城市边缘绿地分布的不同特点。
(4)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及其作用,突出了城市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的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中主要起着吸附飘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的作用。
【参考答案】(
(4)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地分布特点和城市绿地(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
【思路点拨】第(3)题,从图中信息易知绿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状分布,在边缘呈网状分布。
第(4)题,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即城市绿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阻挡飞扬的灰尘,吸收各种有害的气体,从而起到过滤、净化空气的作用;绿地还可以减弱噪声。
【评析】 39题中的第3、4题为地理,主要考察了描述题的回答方式及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结合绿色植物的生态环境效益解决城市环境质量问题。
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据图14,回答第(3)题
(3)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10分)
[解析]&本题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地图知识以及现代技术在地图上的应用的掌握,了解传统地图与数字地图的功能差异,也突出了对现代技术在地理学及生产生活上的应用的了解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
【考点透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字地球的特点。之前在北京的考试题中主要侧重于对3S技术的考查,今年转型为考查数字地球,即便是我们不是很熟悉从与图形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的出结论。
【思路点拨】数字地球是一个以地球坐标为依据的、具有高分辨率的海量数据和多维显示的地球信息的技术系统。该系统信息丰富多样,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提供信息准确及时,修改、检索、传输信息方便快捷,并可以对系统中的数据作进一步的分析操作,最后输出人们关注的专题信息。与纸质地图相比,具有数据更新快、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交互功能强的特点。
【评析】  40题中的第3题主要考察了数字地球的特点,之前在北京的考试题中主要侧重于对3s技术的考察,今年转型为考察数字地球,即便是我们不是很熟悉从与图形的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的出结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政治部分解析
【试卷总评】&本套试题整体难度中上,选择题区分度较大,有一定难度,背景材料鲜活,有地方特色,贴近学生,充分体现了高考政治试题的时政性,但时政热点较小,具体不空泛,形式多样,有漫画、图表、表格等.非选选择题能力立意明显,一则材料,多种角度,如第38题,设问独特,切合新课标要求及考试说明。
24.&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9312;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9313;活跃城市的文化市场&
&#9314;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9315;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
A.&&#9312;&#9314;&&&&&&&&&&&&&B.&&#9312;&#9315;&&&&&&&&&&&&&C.&#9313;&#9314;&&&&&&&&&&&&&D.&#9313;&#9315;&
【解析】:本题以城市雕塑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有关知识。&#9312;项正确,优秀城市雕塑显适示了该城市的文化底蕴,&#9313;项错误,活跃文化市场不是文化价值,而是其经济价值,故排除;&&#9314;项正确,作为优秀文化的城市雕塑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9315;项错误,培育优秀的文化人才是教育的功能,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必修3:优秀文化塑人生、文化的特点、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25.&优秀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品&
&#9312;&体现了城市环境对雕塑风格的依赖&&&#9313;&反映了雕塑理念与城市环境的统一
&#9314;&体现了城市环境是时代精神的产物&&&#9315;&反映了历史情怀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A.&&#9312;&#9313;&&&&&&&&&&&&&B.&#9312;&#9314;&&&&&&&&&&&&&&&C.&&#9313;&#9315;&&&&&&&&&&&D.&#9314;&#9315;&
26.&随着国际和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虎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解析】&&本题以中文菜单英文译法的出版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A&项错误,材料的做法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华文化,并不能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故排除;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了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并没有西文饮食文化的传播;C项强调通过材料做法展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正确;D项本身错误,差异并不能因为一本书的出版而减少。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考点定位】&必修3:文化多样性、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等。
27.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从哲学角度看,以上论述
&#9312;运用了科学的系统化方法
&#9313;把握了矛盾之次方面的辩证统一
&#9314;坚持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统一
&#9315;强调了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A.&#9312;&#9314;
B.&#9312;&#9315;
C.&#9313;&#9314;
D.&#9313;&#9315;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相关哲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9312;项正确,“总体规划”体现了系统优化方法;&#9313;项与题意无关,矛盾的主要方面诀定事物的性质,在材料中并未体现;重点解诀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体现了抓重点,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创新体现了两点论:因此&#9314;项正确,&#9315;项说法错误,排除。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必修4&: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关系、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
28.&图8漫画中人的困境启示我们,实现
人生目标要
A.&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B.&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C.&百折不挠反复实践
D.&努力发展自身才能
【解析】本题以漫画为背景,考查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的漫画鉴赏能力。四个选项均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但漫画的主旨是强调实现人生目标要以客观条件条件为基础,否则无论个人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心中的那个最主点,因此&B&项正确。&
【考点定位】&必修4: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因素等。
29.&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有效途径。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规民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下列内容能够纳入村规民约的是
A.&外出务工者必须按时返乡参加选举&&&&B.&牲畜毁坏他人作物被打死不赔偿
C.&村委会定期张榜公布村内重要事项&&&&D.&村民发生纠纷必须服从村委会裁定
30.&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开辟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通车”、“人民来访接待室”、“政法民生热线”等民意渠道,对收集的民意进行分析,做到“警务跟着社情民意走、警力围着群众工作转”。这些做法强调&
&#9312;坚持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9313;重视代表提案,维护群众权益&
&#9314;促进信息公开,审慎行使权力&&&&&&#9315;加强公民参与,主动接受监督
A.&&#9312;&#9314;&&&&&&&&&B.&#9312;&#9315;&&&&&&&&&&&&&C.&&#9313;&#9314;&&&&&&&&&&&&&&D.&&#9313;&#9315;&
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探究,回答&31、32题。
31.&甲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关于推动宗教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发挥宗教团体在赈灾救济中的社会功能》、《论农村信教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新时期爱国宗教人士的培养研究》。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可能是
A.我国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B.我国如何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国宗教如何坚持独立自办原则
D.我国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甲组同学的论文参考文献都是关于宗教与社会、宗教团体的社会作用、信教群众等爱国人士的作用等等,属于国家要求信教群众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所以属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必修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
32.乙组同学就所学《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内容,拟出以下命题准备展开研究,其中不成立的是
A.人民民主制度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B.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
C.我国国家管理形式具有代议制特征&
D.法国现行政体具有议会制特点
33.&某两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如图9所示,由此可以推断出
A.&两种商品之间相互替代
B.&商品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C.&商品2的生产企业利润上升
D.&商品2的市场供给量高于商品1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仅从图表中无法得出两种商品是相互替代关系,因为图表并没有体现一种商品价格变化引起其他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故&A&排除。读图可知,随有时间的受化商品1的价格始终处于不断上涨的过程,可以得出商品&l&在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的,所以B项正确:企业的利润是商品销售价格减去成本,仅从上图是无法判断该企业的利润变化的,故&C舍去;价格的变化不能仅看商品的供应量,还应该看其需求量,即供求关系的变化,所以&D项也无法从图中推断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考点定位】&必修1&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商品需求、企业经营等。
34.&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9312;&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9313;&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9314;&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9315;&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9312;&#9313;&&&&&&&&&&&B.&&#9312;&#9315;&&&&&&&&&&&C.&&#9313;&#9314;&&&&&&&&&&&D.&&#9314;&#9315;&
35.经济波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下表中正确的选项是&
经济衰退期
经济过热期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
可能的表现
可采取的措施
企业投资减少
企业投资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A项排除,税收减少可通过利率的调整来解决,不能盲目地增加税收,同时,失业减少是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B&项错误,要具体分析税收增加的原因,不能一刀切地减少税收;&C项错误,经济衰退期的物价是持续下降的;D项正确,失业增加,要减少税收,降低企业成本,吸纳就业,物价上涨,要提高利率,抑制投资过热。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必修1: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作用、目标等。
38.(36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
图12&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情况&
(1)读图12,描述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在各个阶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说明加快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2分)
【解析】&&本体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有关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地1小问描述图表,即将图表中的各要素变化情况描述清楚即可,注意要按照图中的三个阶段来分析,注意从无到有的起始阶段要予以阐述,即第一阶段是我国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阶段。第2小问考查对外投资的意义,属于教材知识的简单再现。
【考点定位】必修1:提供开放型经济水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等。
(2)评析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并据此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7分)
[解析]:本题以斯密关于分工的观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评析能力,同时考查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的影响有关知识。第&1&小问属教材知识的再现,要注意评析类试题,既要评,也要有析,本题首先要分析斯密关于分工观点的科学之处,又要分析其不科学之处,即颠倒了分工与交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分工决定交换,而不是交换决定分工。关于第&2&小问,要注意主体是企业,不能谈对国家及人的影响,企业直接投资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市场规模,提供竞争力与生产效率等。切不可脱离企业这个主体答题。
【考点定位】&选修二:斯密的政策主张、对外投资的作用与企业的经营等。
&截止2011年底,我国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思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3)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11分)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与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解答措施类试题要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因此首先要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制约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环保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不了解、东道国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等。第二步是将这个因素分类即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类。第三步针对这些问题,认真履行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没有体现的职能舍去,同时注意,帮助企业“走出去”也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部分,因此也涉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等相关知识,既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要尊重东道国的主权与正当利益,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条理清晰,逻辑明确。
【考点定位】&必修2&:政府职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等。
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要面对东道国语言、风俗习惯、价值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4)运用《文化生活》中相关知识,淡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应有的正确态度。(6分)
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2)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试举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实例,并用《文化生活》中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加以简要说明。(4分)
【答案】(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解析】本题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文化惠民工程的了解,举例时要注意是文化惠民工程,不能列举其他非文化工程,并说明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措施与作用,本题较为简单。
【考点定位】&必修3: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措施与作用等。
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2)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
【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
【解析】&&本题以世界地图分绘制历史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是有限的,可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随着人类实践范围的扩大及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地图日益精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及检验标准。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回答的关键是按着材料+原理或原理+材料的模式,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这都是片面的。
【考点定位】&必修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
参考答案:【更新中——】
我的更多文章:
( 20:55:09)( 19:23:43)( 16:41:47)( 15:34:41)( 14:09:37)( 13:39:30)( 13:27:29)( 13:21:32)( 13:11:41)( 13:01:0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