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诗伴奏闺怨里筠读jun还是读云

《唐诗三百首》名家朗读MP3
资料录入:老溃结
更新时间: 20:55:00
文件大小:683 MB
语言要求:中文
资料类型:音频资料
下载方式:电驴(eMule)下载
原著:唐人
播讲者:方明、曹灿、陈醇、瞿弦和、雅坤、曹雷、张筠英、方梁、徐涛、王波、闻佳、李扬、韩在涛。
类别:有声文学
码率:320kbps
播放长度:约7小时
出版公司:河北教育音像出版社
内容介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独领风骚的汉文五言七言古今诗体的高峰。凡华夏之脉、炎黄子孙,无不在思想文化层面受其永恒光辉的照耀。
为了掌握唐诗之精粹,我们在编纂这本书时,以久经历史考验而为世人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为基础,以四藤唸社刊本断句为依据,参照多种版本,以标准汉字付排,实为一本很具价值的《唐诗三百首》的选本。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能吟。&多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只能读到纸介质的《唐诗三百首》读本,靠自己去吟咏。当今的电子技术曰益发达,音像读物已经十分普及,但是朗诵古诗的音像读物还不够普遍,像《唐诗三百首》这样普及的读物还没有名家朗诵的版本。为了满足广大读者欣赏、吟诵占诗的需求,我们在编辑《唐诗三百首》文本的基础上,力邀国内朗诵艺术大家,制作了这套熔纸介质和音像介质为一体的经典读物。这套读物的诞生,能使您欣赏到不同朗诵艺术风格的三百首唐诗,品味唐诗的韵味和意境,相信会有意想不到艺术效果。&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赠卫八处上&
梦李白二首&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秋登万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上&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子夜吴歌一首&
登幽州台歌&
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夜归鹿门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人出帅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大出师西征&
山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寄韩谏议注&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 半序&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琵琶行并序&
洛阳女儿行&
长相思二首&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渡荆门送别&
听蜀僧濬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
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送梓州李使君&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秦中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秋曰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曹&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秋口赴阙题潼关驿楼&
寻陆鸿渐不遇&
九日登望仙台早刘明府&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咏怀古迹五首&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 夕望岳阳, 寄元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登柳州城楼, 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三首&
自河南经乱, 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各在一&
望月有感, 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 于潜&
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邦弟妹&
终南望余雪&
秋夜寄丘员外&
寻隐者不遇&
长干行 二首&
塞下曲四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江南逢李龟年&
夜上受降城闻笛&
集灵台 二首&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令狐郎中&
送元二使安西&
清平调三首&
本站提供的资源均可免费下载! 下载前请先确认你已经安装了电驴(eMule)下载软件.如果你在点击下面的链接后看到语法错误提示信息,请参看.
eMule下载链接[]
3 MB全选683 MB
本类最近热门下载:
[]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1)二、三两联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展现了山居景物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处土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和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两联远近角度不同。二联写的是树、石、泉、沙,为一路所见,是近景。三联写的是雨中的山峰、入云的山路,为远望所见,是远景。两联展现了山居景象幽僻清静、阔大深远的特点。(2)追求远离尘世的古朴高洁的生活,表现作者对山居者的生活及人品无限景慕的感情。(意对即可)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小题1: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答:&&&&&&&&&&&&&&&&&&&&&&&&&&&&&&&&&&&&&&&&&&&&&&&&&&&&&&&&&&&&&&&&&&&&&小题2:两首诗都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可以有两种答案:例:不同意。(2分)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3分。大意对即可得分。)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2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小题2:拟人(2分)前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2分)。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2分)试题分析:小题1:该题也可以这样答:同意。在“人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湲,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3分。大意对即可得分。)而“似”字无此意味。(2分。有比较即可得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小题2:温庭筠的《过分水岭》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便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的清澈面影、流动身姿和清脆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读者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而感于溪水的“有情”,也于“得”字中见出。后一首诗写一夜潺湲的溪水仿佛是为诗人的不幸远别而呜咽啜泣,又仿佛是从他的心中流出,载着绵绵无尽的离愁别恨,长流远去。诗人借溪水抒发了去国离乡的愁苦情怀。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53902272371597662854152241392510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万点空濛隔钓船”一句中“隔”字精当传神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万点空濛隔钓船”一句中“隔”字精当传神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濛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万点空濛隔钓船”一句中“隔”字精当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全诗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象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2)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也可以)。这首诗前两句实写咸阳烟水空蒙的雨景,后两句“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虚写洞庭湖气蒸波撼的春色,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有力突出了山水清清旷迷离之美。作者着意描写巴陵湖畔的云容水色,其目的在于用它来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更为突出。这是一种借助联想,以虚间实,因宾见主的借形之法,将两种似乎无关的景物,从空间上加以联系,构成了本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意对即可)(1)闺中少妇未曾有过相思离别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妆饰,登上高楼(2分)。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春色,惆怅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封侯。(2分)(2)“锁”字是诗眼(1分)。“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露(1分);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1分)。(3)运用了反衬手法(1分)。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1分)。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1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人教社高中教材配套综合能力辅导用书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完成1~2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①范仲淹写作此词时正在西北边区抗击西夏。②燕然:山名,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勒,雕刻。
1.对这两首诗词,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王诗“孤城遥望玉门关”应理解为“遥望孤城玉门关”,作者是出于平仄和对仗的需要而颠倒了语序。
B.王诗“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的意思是黄沙滚滚,战斗频繁,战士们穿着坚固的铠甲奋勇杀敌。
C.范词“四面边声连角起”是说一切带有边地特色的声响都从各个角落传来。
D.范词“燕然未勒归无计”是说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事还不能谈起。
2.对这两首诗词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范词“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既写出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B.王诗中的“终不还”,范词中的“归无计”,都表现了他们既爱国又思乡的情绪。“终不还”中的一个“终”字,表达了将士们夺取胜利的决心。
C.范词的上阙重在写景,可以使人想见充满肃杀之气的边塞景象。“羌管悠悠霜满地”是写夜景,从时间上看是“长烟落日”景象的延续。
D.两首诗词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歌颂了边关将士为国家献身的精神,表现了激越雄壮的风格。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陌头:意谓大路上。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阅读第一首诗。这首诗很好地抓住了闺中少妇的微妙心理变化,请具体说说少妇的这一心理变化过程。
(2)阅读第二首诗。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阅读第二首诗。这是一首表现宫女怨苦的诗,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陌头:意谓大路上。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阅读第一首诗。这首诗很好地抓住了闺中少妇的微妙心理变化,请具体说说少妇的这一心理变化过程。
(2)阅读第二首诗。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3)阅读第二首诗。这是一首表现宫女怨苦的诗,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东省高二期末语文卷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陌头:意谓大路上。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阅读第一首诗。这首诗很好地抓住了闺中少妇的微妙心理变化,请具体说说少妇的这一心理变化过程。(4分)
(2)阅读第二首诗。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3)阅读第二首诗。这是一首表现宫女怨苦的诗,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闺怨 王昌龄阅读答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